時間:2022-04-12 11:37:5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小學語文優秀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研究的背景
落實“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弘揚中華傳統美德”等精神,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青少年人格培養相結合,融合中西方的教育理論和教育方法,培養少年兒童友善、謙讓、誠信、忍耐、忠孝等良好品格,提高他們的文化品質,創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當代中小學人格教育理論體系,重塑民族道德體系,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并保證國家文化安全。
二、研究的意義
開展健康人格培養實驗,是實踐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提出的要求。開展健康人格培養實驗,是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客觀要求。開展健康人格培養實驗,是解決學生人格缺陷問題的客觀要求。以傳統文化教育為載體開展健康人格培養,是歷史和現實需要。
三、研究的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探索傳統文化中培養學生人格與校本課程構建的關系,在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過程中,探索塑造學生自身健康人格的可行性和可能達成度。
探索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生人格教育相融合。
探索在語文教學中以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方式、方法。
探索在語文教學中以傳統文化教育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內容、實施途徑、評價體系。
四、研究的內容
1.課前――蒙學誦讀
每班發放一份誦讀材料,貼到班里合適的位置。學生要自行準備誦讀材料,做到人手一份。每班選出一名古文領讀員,通過培訓后帶領本班學生進行誦讀。
每天利用語文課、預備鈴后2分鐘、課間活動時間組織學生誦讀,保證學生全員參與。誦讀分為四個階段:先通讀全文,了解大意。分章節,逐段朗讀背誦。連段成篇全文背誦。可以跨年級背誦篇目。
2.課上――書法教育
面向全體,以語文課程中識字和寫字教學為基本內容,以提高學生的漢字書寫能力為基本目標,讓每一個學生達到規范書寫漢字的基本要求。讓學生掌握硬筆、毛筆書寫漢字的基本技法,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加強書法教育科研力度。成立“研究組―年級教研組―全校師生”三級研究網絡。
落實書法教學內容安排。每班每周一節書法課:一二年級,練習用鉛筆寫正楷字;三四年級,學習用毛筆臨摹楷書字帖,掌握臨摹的基本方法;五六年級,嘗試臨摹楷書經典碑帖,逐步提高臨摹能力。
3.節日――詩歌創作
每年的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春節四個傳統節日,開展以《春日物語》《夏日歡歌》《秋日雅曲》《冬日清韻》為主題的詩歌創作活動。帶領學生走進傳統節日、走進傳統文化、走進大自然,看自己所愛看、想自己所樂想、寫自己所愿寫。
五、研究的結論
1.以語文學科為載體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生人格教育相融合,拓寬了國家課程的廣度。
2.以語文學科為載體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生人格教育相融合,加深了學生的精神積淀。
3.以語文學科為載體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生人格教育相融合,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積累。
4.以語文學科為載體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生人格教育相融合,能夠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5.以語文學科為載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小學生人格教育相融合,推動了學校的發展。
將傳統文化教育與語文課程特點、作業改革以及對小學生的人格培養有機融合起來,不但有利于傳統文化的傳承,而且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傳統文化其實就在我們的身邊,好的作業也不僅局限于抄抄寫寫,生活化、實踐化、大眾化的作業才是學生最需要的。
(作者單位:山東濟南匯文實驗學校小學部)
摘 要:小學語文新課改的實施的確促進了語文教學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氣息和理念,但對于傳統教學的取舍保留眾說紛紜。繼承優秀的教學傳統是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支撐,是小學語文創新教學的基礎,與傳統小學語文教學完全切分,只會是無緣之木、無源之水。
關鍵詞:小學語文;新課改;教學傳統;傳承
在新課程改革的引領下,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創新的航船勇往向前,對于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以及學生的學習無疑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思想的啟迪下,小學語文教學別開生面、煥發出新的容光。在小學語文教學設計、教學流程、教法學法上都有新的革新,牢牢把握了學生的需要、社會的需要,更具時代特色。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展,小學語文如何深化改革,最大化的促進教學效果的提高,需要另尋新途。在現有的新課改的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不少教師發現一味地摒棄傳統教學中可借鑒的、可繼承的和可發揚的優秀經驗和方法,對于新課改是重大的損失。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畢竟經過時間的檢驗,在發展中積淀了一定的經驗和成果,并不是一無是處,全是糟粕,我們應該堅持“在批判中繼承”的精神,實現“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將優秀的傳統教學經驗、成果帶到新課改中去,新舊相促,相輔相成,共同推進小學語文教改的新征途。下面,我將通過三個方面簡要論述傳統優秀教學對于新課程改革的影響和推動。
一、重新關注“知人論世”對學生認識理解新課的啟迪、引領作用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經過新課改的洗禮,徹徹底底換了一番新面貌,在課堂教學中,有著引人入勝的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在教學中拿捏的恰到好處,教學掌控得到了有的放矢,同時更加凸顯學生的主體性地位和作用,放手讓學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去學習,但是在新課中,關于作品背景和作家的介紹往往是一筆帶過,不做停留。在傳統教學中,學習新課往往首先要“知人論世”,先了解、甚至掌握寫作背景和作者的介紹,重要的還需要學生記憶,而新課改后,這一環節明顯被人為的拋棄了。新的教學更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對于這部分內容多是學生在導學案中自主了解。其實,經過教學實踐發現,“知人論世”在課堂教學中還是有必要存在,需要教師的點撥和說明,在新課改后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可以對這部分稍加改進就能夠適應新課改,并且發揮其傳統優勢。在新課改后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對于“知人論世”可以根據課文具體情況處理,繼承傳統并不是照搬照抄,而是經過一番革新,做到古為今用。教師在“知人論世”時,可以不采用篇篇在開頭出現的慣例,可以根據需要適時引出,要注意內容與課文的相關性和內容容量的大小,還要展示一些有利于學生學習課文的資料信息,并且不宜太多,把握拓展知識內容的多寡。“知人論世”對于小學生積累語文常識、學習和了解著名作家作品、把握時代相關的知識資料無疑有極為重要的價值和意義。
二、以讀引領學生感受情感,注意把握學生的學情規律
新課程改革更加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于是乎在課堂教學中學生擁有大把的時間交流、討論,教師也過分引導學生挖掘課文,企圖在小學階段就培養學生較高的全面語文素養的能力。新課改如春風般給小學語文課堂增添了歡聲笑語,學生更加活躍、愉悅地學習,教學活動異彩紛呈,這是傳統教學活動所無法比擬的,但新課改后的小學語文出現偏離教學目標甚至是拔高對學習要求的趨勢。小學語文其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熱愛語文,能夠掌握基本的識字寫字、閱讀交際等,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語文教學目標在于基礎的掌握,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但是如今的小學語文課有向初中語文教學靠攏的趨勢。究其原因在于,教師不能有效掌握教學規律,不注重學生學情等因素,小學語文應該是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去感受語文之美,逐漸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和意識,因此小學語文課本中所選的大部分課文都是文質兼美的文章,可讀性強。
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深諳學生讀的重要性,尤其體現“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作用,這是古人讀書之法的要義一直流傳在語文教學中,所以不應該棄之不用。朗讀可以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對小學低段的學生來說可以較好地集中其注意力,同時朗讀可帶動學生各種感官的運用,促進學生的思考。在朗讀中能夠培養學生的語感,使其逐步領略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語言文字之美,并且朗讀也是幫助學生識字寫字的有效途徑,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讓朗讀回歸其中,以讀帶教,以讀促學。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采用多種朗讀方式,引導學生學習語文、感受語文。
三、嚴格書寫,規范書寫
隨著科技的進步,時代的發展,教學和學習受科技的益處,有了極大的便利,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先進的教學設備,學生學習更加的方便、快捷,但是令人尷尬的是,學生的書寫越來越不規范,字寫的越來越丑,提筆忘字的情況時有發生。究其原因在于,學生通過各種打字工具逐漸喪失了手寫的能力,因此,在小學階段教師要重視這一現象,傳承我國悠久的漢字文化。在識字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漢字教學,教給學生正確的筆順筆畫,通過反復練習,讓學生體會到漢字的美,教師自身該做好表率,在課堂教學中盡量板書,引導學生動手寫。
在小學階段正是學生養成正確的書寫方法的關鍵時期,所以教師應該嚴格要求,一旦小學階段出現問題,那么到初中甚至高中便很難糾正,愈加讓學生產生排斥和厭惡。小學語文教學中,規范書寫是極為重要的,漢字是我國文化特有的,堪稱國粹,漢字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底蘊,是理解中華文化的一塊敲門磚,試想,一旦學生連漢字都不能夠正確書寫,那么如何能夠通過學習繼承和發揚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多樣的方式,通過漢字中的文化底蘊來吸引學生,引導學生對漢字產生好感和興趣,從而自覺學習書寫技能。
總之,在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中傳承傳統語文教學中的精華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傳統小學語文教學中注重知人論世、朗讀、書寫這三方面進行探究,以期能夠讓優秀的傳統教學與新課改精神交相呼應,共推進小學語文教學邁向一個新的臺階。由此可見,在新課程改革的同時,教師應該把目光轉向傳統中,去尋找到一些傳統優秀給養,為新課改注入新的血液。如何將優秀的語文教學傳統與新課改緊密的契合,推動小學語文教學的深化,還需要教師做出極大的努力,在實踐中不斷的研究。
還有知識小搶答……在多種形式的閱讀中,學生學得輕松、有趣。內容博大精深的國學經典,經過老師靈活多樣的教學設計、擇其精華的篩選重組,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重新散發出魅力,與當下的兒童發生了美好的相遇、心靈的交融。我們還將此類讀書推薦課刻錄成光盤,與更多的老師交流、分享。
三、 微課程研發,讓傳統文化資源豐沛
漢字看起來是符號,其實是文化的載體,是中華民族智慧的象征。如果將漢字文化作為一個微課程來進行研發,利用平時的語文課、社團活動課等陣地滲透實施,定能讓漢字散發應有的魅力。
【案例】《“如詩如畫的漢字”微課程》教學片段
師: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一個漢字就是一首詩。猜猜這幅畫表示的是哪個漢字。(出示,如下圖)別急,我們可以一部分一部分猜,然后再合起來想一想。
寒,會意字。細看其古文字:宀表示房屋,房屋內有四個中(草)字,草中有一人,人下是(冰)。房屋內的一個人睡在草窩里,雙腳冰冷,所以是“寒”。這是古代窮人生活的生動寫照,引申指貧窮。如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里,“寒士”就是指貧苦的讀書人。形近字:寨、塞、賽等。
生:寶蓋頭表示房屋。
生:房屋內有四個草字,草中好像有一個人,下面還有兩點。
師:兩點就是冰。把這些意思合起來,想一想。
生:房屋內的一個人睡在草窩里,雙腳冰冷,這個字表示冷的意思,而且是寶蓋頭的,所以,我猜是“寒”字。
師:恭喜你,猜對了!(掌聲)
師:大詩人杜甫曾經寫過這樣一句詩(出示詩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天下寒士俱歡顏”,意思是說我多么想擁有千萬間的屋舍,讓天下窮苦的讀書人都能在此安心快樂地讀書啊!這個“寒”字,是古代窮人生活的生動寫照。所以說,一個漢字就是一幅畫,一個漢字就是一首詩。
當然,研發此類傳統文化微課程,需要教師在備課時閱讀、搜集大量的相關資料,然后進行篩選、整合、設計,這對教師自身來說,也是一個提高傳統文化修養的有利途徑。
(作者單位:海門市通源小學)
看某電視節目,有位主持人介紹一位女名人說:“這是一位女中巾幗。”弄得觀眾和被介紹者都很尷尬――難道還會有男中“巾幗”嗎?
“巾”,是用來擦抹或包裹、纏束、覆蓋東西的小塊紡織品,如手巾、圍巾、枕巾之類;“幗”,是裝綴著一些金珠玉翠的珍貴首飾。古時候的貴族婦女,常在舉行祭祀大典時戴一種寬大似冠,內襯金屬絲套,外裱黑色繒帛或彩色長巾的飾物。使用時直接戴在頭頂,再綰以簪釵,這種巾式的頭飾就叫作“巾幗”。巾幗種類繁多,色彩各異:如用細長的馬尾制作的叫“剪耄幗”;用黑中透紅顏色制作的叫“紺繒幗”。先秦時期,男女都能戴幗,到了漢代,才為婦女專用。后來巾幗便被引申為女子的代稱,修辭學上稱之為“借代”。
有一出著名的三國戲:諸葛亮出斜谷向司馬懿挑戰,但后者避而不出,諸葛亮便用激將法,派人給司馬懿送去了“巾幗婦女之飾”,以示羞辱。明代沉Z《義俠記?征途》:“須髯輩,巾幗情,人間羞殺丈夫稱。”清代蒲松齡《聊齋志異?二班》:“媼亦以陶底宰茫談飲俱豪,不類巾幗。”……在漫長的封建社會里,雖然也有“巾幗不讓須眉”之說,但作為女流的借代,在“巾幗”面前,國人總是掩飾不住男尊女卑的“大男子”心態。
直到近代,情勢才起了巨大的變化。董必武在《武昌東湖九女墩詩》中寫道:“自求解放入天軍,巾幗英雄著義聲。”現在,“巾幗”已經是對婦女的一種敬稱。對那些有豪氣、有擔當、大膽創新、卓有建樹的女強人,人們都由衷贊嘆,稱其為“巾幗英雄”。
摘要:在長期發展過程中沉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匯聚著先人們的智慧,是我國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而語文作為小學一門重要的教學課程,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繼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并實現進一步的弘揚發展。文章主要結合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對語文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狀況進行了分析,總結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對策,以期更好的改善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國民意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滲透;傳統文化
優秀傳統文化引領和指導著我國文化事業的穩定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堅實的精神和文化保障,語文教學是傳播文化的一種重要途徑,將小學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教育進行有機整合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語文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而且強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語文作為文化載體,決定了語文學科不同于其他物質工具的特殊性。因此,研究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使語文教學內容更加完善和充實,從而更好的推進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并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意見。
1.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育現狀分析
作為我國的文化精粹,傳統優秀文化中涵蓋了多種知識,包括不同的民族風情和習俗,在淵源留長的文化發展歷程中創作了大量的文學藝術作品,這些都可以體現我國文化發展即為繁榮,為后人的學習和鑒賞提供了素材。而在小學語文教學課程改革的大趨勢下,要求應以學生綜合文化素質為培養目標,這與傳統優秀文化教育的作用相吻合。所以當前很多小學均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融入了一部分傳統優秀文化教育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中可以學習到很多傳統的民族風俗習慣,了解古人流傳下來的禮儀。
雖然很多院校開展了傳統優秀文化與小學語文課堂相整合的教學工作,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影響了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用的發揮。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中通常以閱讀古詩、鑒賞古詩文的方式來講解傳統文化,而鑒賞和閱讀的只是古詩的一部分或幾段話,存在傳統文化教育過于片面的問題,學生根本無法了解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再加上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模式和思維相對固定,也沒有將傳統文化的內容運用到培養學生文化素質方面,整體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2.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的策略
2.1 將傳統文化內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學課堂中。針對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傳統優秀文化的教學問題,教師一定要做出調整和改變,將傳統文化內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學課堂中,在保障教學任務完成的基礎上,逐步提升和培養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作為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施者,語文教師一定要利用好語文課本教材,對教材中古詩詞和文章詳細的講解給學生,讓學生理解文章中蘊含的優秀文化,并達到陶冶情操和提升個人品位的效果。例如:李紳的《鋤禾》一詩中"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體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李白的《靜夜思》中的"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字里行間流露著對久別故鄉的深切懷念;王安石的《泊般瓜洲》一詩中寫的:"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表現了詩人對家鄉的戀戀不舍以及客居異鄉的無奈與痛楚;蘇軾的《題西林壁》中描繪了廬山雄偉壯觀的景象,《飲湖上初晴后雨》中贊美了西湖美麗誼人的風景;李白的《望天門山》寫出了天門山的巍峨險峻等等。小學語文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傳統優秀文化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所占的比例,將語文教學內容與傳統文化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科學的搭配,避免優秀傳統文化所占的比重過少或過多,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共同為增強學生情操和思想品質而服務。
2.2 合理的選取傳統文化教學案例。在將優秀傳統文化深入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時,應采取更加新穎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可以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文化教育案例,結合案例來分析其中所表達的文化內涵和意義。蘊含傳統文化的教學案例通常應用的都是古詩詞,對小學來說比較難理解,教師應對古詩詞的內容、意象進行詳細的闡述,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這種結合實際教學案例的傳統文化教育方式,可以讓小學生獲取語文課本外的知識,對學生知識面的擴展非常有利。
2.3 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改革。教學模式的設置和運用也同傳統文化教育、小學語文整合教學的效率有直接的關系,如果運用的教學模式不合理,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還可能會使學生產生錯誤的觀念,認為傳統優秀文化教育非常枯燥、乏味。所以語文教師可以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改革,結合傳統優秀文化的具體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教學情境下傳統文化散發的魅力。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將傳統文化以一種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出來,調動學生學習傳統優秀文化的主觀能動性,并加深學生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2.4 借助傳統文化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傳統優秀文化教育內涵豐富,在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時,應把握一項基本的原則,即以學生為本,要考慮小學生的各方面需求,運用多種教學途徑向學生解析傳統文化的禮儀、思想,迎合學生的心理,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的投入到傳統優秀文化教育中。民族特點鮮明是傳統優秀文化的一大顯著特點,教師應以此為入手點,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鼓勵學生在課下閱讀更多的優秀文化藝術作品,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習慣。例如: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可以以清明節、中秋節、端午節和春節等傳統的節日為例,讓學生了解這些傳統節日的來源、發展和慶祝方式,并讓學生討論自己在這些節日中學到的知識,利用作文的方式總結對這些節日的學習結果。這對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和繼承傳統文化均有積極的作用,教師要及時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增強學習傳統優秀文化的信心,感受學習傳統優秀文化的樂趣。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趨勢,也是推進小學生文化教育的必然需求。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合理的穿插一些優秀傳統文化知識,能夠加深學生對我國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對改善教學質量也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合理的選取教學方式,有效的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課堂中,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素養,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摘 要:一個能力高的受學生喜歡的教師表現是怎樣的呢?體現在教學上,教師與眾不同,可以讓學生感到學習有趣,對學生有啟發,非常敬業也就是喜歡自己的職業(喜歡教學),等等。體現在育人上,把學生當做平等的人,讓學生感到自己被愛,給學生充分的尊重,不讓學生難堪,經常對學生微笑,從不對學生大喊大叫,等等。相反,學生不喜歡的教師所具有的品質正好和學生喜歡的教師相反。
關鍵詞:評價標準;教育能力;積極影響;尊重
選擇了教師這一偉大而光榮的職業,我終身無悔。并且在自己的教育生涯中,我始終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應該如何做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在此,我想和大家交流一下這么多年來自己的教育經驗,以期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
那么,如何做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呢?我想首先應該搞清一個基本問題,那就是教師優秀的標準是什么?應該由誰來評價?這好像不是一個問題。很多教師可能都會說,優秀與否自然不是我們教師自己來做出評定的,而是由教育行政部門或所在的學校領導來評價的。這可能是大多數優秀教師產生的途徑,但我今天要講的標準則不是這樣的,評價的主體也不是這些人。那教師優秀與否,到底有誰說了算呢?我們自然不能忽視一個廣大的受眾群體,那就是我們所教的學生。我們很多教師為了評上優秀教師,千方百計找各種關系,而恰恰忽略了我們學生的感受,君不見多少優秀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并不能得到廣大學生的認可,空戴著一定優秀教師的帽子。一名優秀教師如果連自己所教的學生都不認可的話,這樣的優秀應該是大打折扣的,甚至根本上是名不符實的。而這樣的現實卻存在著,這說明我們的評優體系出了問題。很多單位一評優秀之類的榮譽稱號時就向一些學校的干部傾斜,很多人連基本的課堂教學怎么搞好都弄不懂,就成了優秀教師,這真正應了那句“說你優秀你就優秀,不優秀也優秀;說你不優秀就不優秀,優秀也不優秀”。從內心來講,我想這樣的評價體系必須要不斷完善,必須在優秀教師的評價體系中加入學生評價的部分,并且占相當大的比重才是合理的。不知各位同行是否贊同?在這樣的基礎上,我想再來談如何做一個經得起學生評價的優秀教師。
一、提高教育能力,是獲得學生肯定評價的前提條件
我曾對我校多屆學生進行過一項調查:你最喜歡的老師是什么樣的?結果出乎意料,沒有任何一個學生提出自己喜歡的教師是學歷有多高。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學歷高并不是獲得學生肯定評價的必要條件。學生喜歡的是能力高的教師,這里的能力是教育能力,即教書育人的能力,可以分為教書的能力和育人的能力。一個能力高的受學生喜歡的教師表現是怎樣的呢?體現在教學上,教師與眾不同,可以讓學生感到學習有趣,對學生有啟發,非常敬業也就是喜歡自己的職業(喜歡教學),等等。體現在育人上,把學生當做平等的人,讓學生感到自己被愛,給學生充分的尊重,不讓學生難堪,經常對學生微笑,從不對學生大喊大叫,等等。相反,學生不喜歡的教師所具有的品質正好和學生喜歡的教師相反。這個調查結果給我們以深刻的啟發,告訴了我們在教育教學中努力的方向。
二、給學生以積極影響,是獲得學生肯定評價的重要條件
教師這一職業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總是能夠給學生以影響。這里的影響是潤物無聲的,是潛移默化的。多年前的一個學生來看我,我問她現在在做什么?她說在做幼兒教師。并且,她透露了一個秘密,之所以選擇做幼兒教師這個職業,就是因為小時候跟我上過學,深受我的影響。我遍尋自己的記憶以求自己是如何影響這個學生的,竟然無果。她自己告訴我,就是因為小時候做我的學生時,感受到當教師的風采,就當是立下小小的志向,長大后也要向老師一樣做一名教師,去影響自己的學生。這讓我想起一首歌《好大一棵樹》。可見,我們教師的影響力是永久的,我們自己都不知道這種影響力會在什么時候消散。又如,我在參加一個同學聚會時,聽一個同學講起他上初中的時候,有個教師對他特別不好,以致學生十分反感這個教師,經常想方設法地去捉弄這個教師,最出格的一次是往教師的宿舍的鎖眼里抹糞便。當然,這個同學的做法我不敢恭維,但是從這樣的事情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這個教師給學生的影響是十分壞的影響,要不也不會讓學生如此恨他。通過這一反一正兩個例子,我想告訴大家,我們教師要給學生們以積極影響,才是獲得學生肯定評價的重要條件。
三、尊重每一個學生,是獲得學生肯定評價的關鍵因素
作為教師,我們必須要懂得這樣一個道理,我們所教的學生千差萬別,沒有任何兩個學生會是完全相同的。表現在學習上,就總會有成績優秀的,成績中等的,成績一般的,還有成績比價差的。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情。一定要注意,我們絕對不能用學習成績這樣的一條標準來衡量學生,我們必須學會尊重每一個學生,無論他的成績是多么的優秀,或是他的成績是多么的糟糕。我們要知道我們的棍棒下或許就有牛頓,抑或是愛因斯坦。多年來,我一直秉持這樣的教學理念和為人宗旨,對待學生一視同仁。成績的好壞只能代表著一時的學習效果,并不能代表著學生的終身和未來。看看我們的周圍吧,上學時學習一般的,后來在社會上出人頭地的比比皆是。因此,我們在教育學生時,不僅要傳授給學生知識和技能,更要教給學生做人的道理,讓學生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這或許是更為重要的。
最后,我想說,誰才是一個優秀的教師呢?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我們必須要重視學生的評價。因為獲得學生的肯定評價才是成為優秀教師最基本的條件。
摘要:長期發展過程中沉淀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匯聚著先人們的智慧,是我國文化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而語文作為小學一門重要的教學課程,主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繼承我國優秀的傳統民族文化,并實現進一步的弘揚發展。文章主要結合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對語文教學中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狀況進行了分析,總結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對策,以期更好的改善小學語文教學效率,增強學生的國民意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傳統文化;滲透教育
優秀傳統文化引領和指導著我國文化事業的穩定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了堅實的精神和文化保障,語文教學是傳播文化的一種重要途徑,將小學語文教學與傳統文化教育進行有機整合是一種必然的發展趨勢。因此研究小學語文教學如何滲透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能夠使語文教學內容更加完善和充實,從而更好的推進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工作,并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意見。
1.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教育現狀分析
作為我國的文化精粹,傳統優秀文化中涵蓋了多種知識,包括不同的民族風情和習俗,在淵源流長的文化發展歷程中創作了大量的文學藝術作品,這些都可以體現我國文化發展即為繁榮,為后人的學習和鑒賞提供了素材。而在小學語文教學課程改革的大趨勢下,要求應以學生綜合文化素質為培養目標,這與傳統優秀文化教育的作用相吻合[1]。所以當前很多小學均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融入了一部分傳統優秀文化教育內容,讓學生在課堂中可以學習到很多傳統的民族風俗習慣,了解古人流傳下來的禮儀。
雖然很多學校開展了傳統優秀文化與小學語文課堂相整合的教學工作,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影響了優秀傳統文化教育作用的發揮。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語文課堂中通常以閱讀古詩、鑒賞古詩文的方式來講解傳統文化,而鑒賞和閱讀的只是古詩的一部分或幾段話,存在傳統文化教育過于片面的問題,學生根本無法了解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再加上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模式和思維相對固定,也沒有將傳統文化的內容運用到培養學生文化素質方面,整體教學效果不夠理想。
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傳統文化滲透教學的對策研究
2.1將傳統文化內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學課堂中。針對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傳統優秀文化的教學問題,教師一定要做出調整和改變,將傳統文化內容合理的穿插到教學課堂中,在保障教學任務完成的基礎上,逐步提升和培養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作為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的實施者,語文教師一定要利用好語文課本教材,對教材中古詩詞和文章詳細的講解給學生,讓學生理解文章中蘊含的優秀文化,并達到陶冶情操和提升個人品位的效果。如《魯本的秘密》一文,課文講了魯本作了很大的努力,攢錢為母親買胸針的事,可教育學生應孝敬父母;教學《詹天佑》一文時,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張鐵路的過程中,為了爭取修筑權,為了給自己的祖國爭一口氣,他不畏強權,嚴肅的工作態度和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風,以及長中國人民志氣的愛國之心,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教學《延安,我把你追尋》一文,講中國人民在艱苦的革命斗爭中形成的革命精神: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為革命事業勇于獻身的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的精神,可教育學生繼承和發揚延安精神,努力學習為祖國建設盡力。語文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傳統優秀文化在語文教學課堂中所占的比例,將語文教學內容與傳統文化教學內容進行合理、科學的搭配,避免優秀傳統文化所占的比重過少或過多,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共同為增強學生情操和思想品質而服務。
2.2合理的選取傳統文化教學案例。在將優秀傳統文化深入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時,應采取更加新穎的教學手段開展教學活動,可以選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優秀文化教育案例,例如《三字經》、《弟子規》、《百家姓》以及唐詩宋詞等,教學中結合案例來分析其中所表達的文化內涵和意義。蘊含傳統文化的教學案例通常應用的都是古詩詞,對小學來說比較難理解,教師應對古詩詞的內容、意象進行詳細的闡述,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地方,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這種結合實際教學案例的傳統文化教育方式,可以讓小學生獲取語文課本外的知識,對學生知識面的擴展非常有利。
2.3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改革。教學模式的設置和運用也同傳統文化教育、小學語文整合教學的效率有直接的關系,如果運用的教學模式不合理,不僅達不到預期的教學目標,還可能會使學生產生錯誤的觀念,認為傳統優秀文化教育非常枯燥、乏味。所以語文教師可以對小學語文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改革,結合傳統優秀文化的具體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教學情境下傳統文化散發的魅力[2]。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將傳統文化以一種生動、形象的方式展現出來,調動學生學習傳統優秀文化的主觀能動性,并加深學生對傳統優秀文化的理解和認識。
2.4借助傳統文化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傳統優秀文化教育內涵豐富,在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時,應把握一項基本的原則,即以學生為本,要考慮小學生的各方面需求,運用多種教學途徑向學生解析傳統文化的禮儀、思想,迎合學生的心理,使學生更加主動、積極的投入到傳統優秀文化教育中。民族特點鮮明是傳統優秀文化的一大顯著特點,教師應以此為入手點,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鼓勵學生在課下閱讀更多的優秀文化藝術作品,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傳統文化學習習慣。例如:教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可以以清明節、中秋節、端午節和春節等傳統的節日為例,也可以借助黔西南州各少數民族文化特點,如貞豐縣"六月六"布依族風情節、興仁縣"八月八"苗族風情節為契機,讓學生了解這些傳統節日和風情節的來源、發展和慶祝方式,并讓學生討論自己在這些節日中學到的知識,利用作文的方式總結對這些節日的學習結果。這對學生學習傳統文化和繼承傳統文化均有積極的作用,教師要及時肯定學生的學習成果,讓學生增強學習傳統優秀文化的信心,感受學習傳統優秀文化的樂趣。
3.結語
綜上所述,將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僅符合新課程改革的趨勢,也是推進小學生文化教育的必然需求。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合理的穿插一些優秀傳統文化知識,能夠加深學生對我國民族文化的了解和認識,對改善教學質量也有很大的幫助。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應合理的選取教學方式,有效的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到課堂中,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素養,擴展學生的知識面。
【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競爭的不斷加劇,每一個學生的家長都希望學生能夠贏在起跑線。小學階段的教育屬于啟蒙教育,因此學生能否對學科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并打好基礎,教師的指導十分重要。本文就新時期如何做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展開論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 優秀教師 有效性
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而言,更需要教師的有效指導。打造一支優秀的小學教師隊伍是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重要保障。隨著現代社會競爭的不斷加劇,每一個學生的家長都希望學生能夠贏在起跑線。小學階段的教育屬于啟蒙教育,因此學生能否對學科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并打好基礎,教師的指導十分重要。本文就新時期如何做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展開論述。
一、提高教師的職業責任感
在打造優秀的教師隊伍的過程中,先應該提高教師的職業責任感,只有具備了較高的職業責任感,教師才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中去,進而為學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導。在提升教師的職業責任感的過程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讓教師體會到教師職業的偉大性與重要性。同時,教師要認識到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性。
漢語是我們的母語,不僅是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的工具,更是學生進行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而小學階段是學生打好語文基礎的關鍵時期,只有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掌握了有效的學習方法與技巧,并對語文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更好地進行學科學習。教師明白了身負的重任,才能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中去。教師還要明白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的偉大性。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建設者,教師只有在“今天”對其進行有效培養,才能使學生更加茁壯的成長,成長為“明天”對國家和社會有用的人才。
二、教師要學會微笑
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在教學的過程中學會微笑十分重要。微笑能夠拉近師生之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感受到更多的愛與溫暖;微笑能夠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更加濃厚的興趣,使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科學習。在實際的教學中很多教師都能夠意識到微笑對課堂教學的重要性,然而由于教師也是社會人,也會受到社會上很多因素的影響,尤其是教師受到一些負面因素影響時,可能會在教學的過程中失去微笑,甚至教師的情緒會難以控制。
為了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學會微笑。本人認為為了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保持微笑,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尤其是教師在情緒波動較大的情況下,更要能夠及時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讓自身不良的情緒影響學生,對學生好的表現及時給予微笑。
微笑看似簡單,實際上具有豐富的內涵,在學生表現良好時教師應該給予微笑,在學生出現錯誤時教師依然要給予微笑,這種微笑是鼓勵的微笑,能夠給學生帶來強大的動力。現代教學要求教師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善于微笑,能夠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對整個課堂教學的有效進行具有重要意義。
三、善于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不管是想要全面的了解學生還是想要有效的開展教學活動,與學生有效的進行溝通與交流都十分重要。就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而言,教師與都能夠積極的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然而依然存在一些溝通與交流不充分的情況,進而影響到學生的成長及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升。在新時期的教學中,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與交流的能力。
教師想要進一步提升與學生進行溝通與交流的有效性,首先,教師應該學習一些有效的溝通方法與技巧。小學生有其自身的特點,教師在與小學生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應該與小學生的特點相適應,這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為了掌握與小學生進行有效溝通與交流的方法與技巧,教師先應該從理論上學習與小學生有效進行溝通與交流的方法,并在理論的指導下積極的進行實踐。其次,在師生溝通與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具有較強的主動性。根據大量的調查研究發現,小學生主動與教師交流的頻率較低,教師為了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就要積極主動地與學生進行交流,這樣才能有效掌握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新時期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能力已經成為教師能力的一個重要衡量指標,應該引起教師的高度重視。
四、提高教師的知識傳授能力
在打造優秀的教師隊伍的過程中,提高教師的知識傳授能力十分關鍵,畢竟教師的主要職責是進行知識點的傳授,只有不斷提升教師的知識傳授能力,才能使學生更好地進行知識的接受。就目前的小學教學而言,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其中新課改過程中提出的新的教學指導思想是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的有效助手。
小學語文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在新課改過程中受到了高度重視,提出了很多與小學語文教學相關的教學理念,教師應該積極學習新課改過程中提出的新的教學理念,并與實際的教學活動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收到好的教學效果。小學語文教師要講授的知識點都是一樣的,但是由于不同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差異性,導致課堂教學質量出現了明顯的差異性,因此不管是處于哪一教學水平的教師,都要努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的知識學習保駕護航。
五、提高教師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的能力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對學生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在小學階段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會大大提升學生以后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一旦學生失去了語文學習興趣,不僅無助于學生在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對學生以后的語文學習也會產生不良影響。而學生在小學階段能否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的指導十分重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積極提高課堂教學的吸引力,使課堂教學豐富多彩,消除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枯燥感,使學生切實的感受到語文學科學習的趣味性,這樣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就會越來越濃厚。
總之教師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十分重要,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多種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運用于課堂教學,使學生在小學階段就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打造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一直都是教學的重中之重,本文介紹了幾種能夠提高小學語文教師綜合素質的方法。想要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還有很多地方需要作出不斷的努力,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地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以便為學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導。
摘要: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一個人的成長,發展都離不開教師;小學語文教師在人的一生當中的印象是最為深刻的.它是啟蒙者,也是引路人.他的教導有是會決定一個人一生的走向.本文就如何做一個合格的小學語文教師應具備哪些素質,提出了一些作者個人的看法。
關鍵詞:工程師;啟蒙者;引路人;素質
教師的勞動是一個復雜的勞動、創造性的勞動,要成功的完成教學任務,首先要精通所教學科的知識,對自己所教學科的全部內容有深入的了解。"資之深,則左右逢源"。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從傳統的知識觀來說,有字、詞、句、篇、語法、修辭、邏輯、文學常識等;從現代知識觀來說,則包括言語知識和言語行為知識。統而言之,語文教師的語文知識素養主要體現。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幾個方面:
1.優秀的語文老師應該是博學多才的
語文學科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文學、政治、經濟、歷史、地理、天文、藝術等各方面的知識都可能出現在語文課本中,所以語文是博大精深的,這一學科特點就決定了語文老師必須博學多才。我們必須要有淵博的知識,而且要把這些龐雜的知識融會貫通然后傳授給學生。我們肯定都有這樣的感受,語文老師越越博學,越有才,學生就越喜歡你的課。如果你只知道照本宣科,考什么講什么學生就會非常反感語文這門學科的。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加強閱讀,各方面的知識都要有所涉獵,不然我們會越來越局限在一座知識的孤島上面,很難讓學生接受和喜歡我們。
2.優秀的語文要重新認識語文教學
要改變以往的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式。新課標倡導"要構建自主、開放、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等這些富有時代特征、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教學中樹立學生是教學主體的思想。教學的參與者是教師和學生,其中學生應為主角。在對話的過程中,師生不僅是平等的,而且應凸現學生主體的地位。在課堂中,教師首先是參與者,與學生平等交流,其次才是組織者、引導者、促進者。課堂是學生主動學習的場所,學生應暢所欲言,自主互動,讓學生充分地說出他們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所疑、所惑。問題讓他們去提,問題讓他們去議,答案讓他們去辯,結論讓他們去得。只有這樣,學生才會享受到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這才是新課程下充滿生命活力的新課堂。今后的語文教師,不應是"授之與魚",終年辛勞而收效甚微的塾師,而應是"授之與漁",教導孩子擁抱生活,在游泳中學會游泳的教練,是引導學生學會學習,使語文素養得到全面提高的智者。
3.優秀的語文, 較高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語文素質的高低主要表現在閱讀能力與寫作能力的高低上。能讀懂文章、能恰如其分地表情達意,這就是一個人的語文素養。
作為語文教師,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自己首先要具備較高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對教師而言,閱讀能力的高低,決不僅僅停留在解答幾個思考題的層面上,也不能簡單地等同于劃分段落層次、概括段落大意。這樣的理解是偏頗的,教師這樣去指導學生的閱讀也肯定是機械呆板的、索然無味的。
教師的閱讀能力,在于對文本的深層次把握,在于挖掘作品的思想內涵和內在美。而真正的閱讀教學,教師要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閱讀的方法和思路,更要讓學生在閱讀中辯證地汲取個人所需、進而形成自己的思想。
要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就必須勤于閱讀、善于閱讀。否則,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就很難實現。同樣,寫作也是如此 。教師具備了較高的寫作能力,就會對學生的寫作產生最有力、最有針對性的指導效果。教師具備了較高的寫作能力,他的"下水作文"就是學生作文的最好示范。它不僅能拉近師生之間的關系、增強學生對教師的信心,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在近距離獲得了一個學習的榜樣。這種榜樣的力量要比任何一種優秀作文集的效果來得更快、更好。
4.優秀的語文教師要有激情,意識等
語文教師要有"語文味":豐富的感情,飽滿的激情,富有感染力的語言,生動的課堂教學。因為有激情,教師的眼里就會流露出對語文的愛,對學生的愛,工作就會精力充沛,教學就會富有創造性。因為激情,課堂上老師的語言就成了一個興奮源,感染著學生,調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思維的活躍和學習亢奮狀態的持續,才能實現高效課堂。語文就是由一堆堆細節組成的,教師要有責任意識,關注語文細節:寫字的姿勢、看書的距離、寫字時哪一橫短?哪一橫長?讀書時那一句抑?哪一句揚……語文教師要用自己的責任心和耐心對待學生學習的點點滴滴,讓學生掌握扎實嚴謹的語文知識。
5.優秀的語文教師,學校要為語文教師的培養創造條件
現在大多校長不愿把錢花在教師技能提高上,有相當一部分城市學校甚至連一份教育報紙都沒有,連一本教育刊物都沒定,小學就更不用說。業務學習只是常規工作的布置。
小學語文教師的創新素養最重要的是有引導創新意識,其核心是推祟創新、追求創新、以創新為榮。小學語文教師具備創新素養才能在教學中開發學生的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具有創新素養的小學語文教師,才能在教學中營造民主寬松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培植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和主動意識,鼓勵獨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學習,激活想像力和創新思維。
總之,教師學生的榜樣,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師使學生在人格和知識以及能力方面效仿的楷模,正值新課程改革之際,對小學語文教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致于更好地提升學生的人格品質,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我們知道語文是其他各科的基礎,又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學好語文就等于鍛煉了,因而就要具備以上素質。
摘 要:本文著力探究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提高語文教學效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做一名優秀的小學語文教師。
關鍵詞:和諧;激發;關系
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的內心是非常自豪的,自己十年寒窗,能走上自己夢寐以求的三尺講臺,內心的喜悅只有自己知道,從走上三尺講臺那一刻,我發誓要對的起自己的良心,勤勤懇懇的干好工作,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具有生存能力的人。我們是教師,每天面對的是普通而又充滿希望的人---我們的學生。他們是那么天真、活潑、可愛,充滿著生命的活力和對未來的憧憬。日升日落,冬去春來,一天天,一年年,在與我們的對話和交流中,他們求知、立志、成長,慢慢成長為獨立的個體,成為家庭的支柱,成為社會的棟梁。
一、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肩上的擔子很重。因為,小學階段是一個人一生的基礎,基礎如果打不牢,直接影響孩子一生的發展。小學階段也是養成好習慣的黃金時期,習慣能決定人的命運。著名心理學家詹姆士曾經指出:“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我雖然任教時間還不是很長,但是深感習慣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班里比較優秀的學生,不是老師給開小灶,而是他們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相反,班里比較差一點的學生,不是他們不如別人聰明,而是因為他們的學習習慣較差,積年累月,成績越來越差。所以,養成教育應當是每一位教師應掌握的教育藝術。”
二、如何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
課堂氣氛是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所呈現的一種心理狀態,直接關系到教師的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率。在教學時,教師作為教學的組織者,課堂氣氛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教師決定的,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教學手段等都影響著課堂教學氣氛。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人力求認識某種事物或活動的心理傾向,是引起和維持人的注意力的一個重要內部因素。
語文課堂要體現人文性的特點。營造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氣氛是課改的一項重要任務。師生應是平等的合作者,要彼此尊重、互相信賴、互相合作,只有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師生之間才能形成互動、交流的對話平臺,學生才能輕松愉快、活潑熱情、興致盎然地發揮想象力,以最佳狀態進入語文學習,煥發出語文課堂獨有的活力。如何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呢?從課堂教學過程來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以微笑的方式授課,塑造教師親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的效果。為了營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我自己采用的了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那就是微笑。上課前,一個輕松的微笑,就定好了這節課的基調。課上,一種鼓勵的微笑,激發孩子探究知識的興趣。學生回答錯了,一個鼓勵的微笑,會給孩子從新舉手的動力。所以,教師不應該吝嗇自己的微笑。
2、創設懸念引發課堂氣氛
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一些教師不愿活躍課堂氣氛,也不知怎樣活躍課堂氣氛,惟恐一發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輸式的教育,學生在聽話的聽教師講課,整節課下來,教師講得多,學生說得少。課堂上教師在唱獨角戲,下面的學生靜如一潭死水,被動地接受知識,缺少師生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導致了教與學被割裂開,處于對立面,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師必須改變這種傳統的教育觀念,建立活躍的課堂氣氛,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有趣的,帶有挑戰意味的,懸念式的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讓課堂氣氛活潑起來。學生在懸念下產生認知矛盾,對疑問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覺地去思考,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師讓學生大膽發言,組織討論學習,課堂氣氛活躍,激發了學生的思維,碰撞出靈感的火花。
3、要提高教師本身的教學藝術
面對同樣的學生,面對同樣的教學資源,為什么教師的教學效果會不一樣呢?那就是教師本身的教學藝術決定的。我雖然從事教學工作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我對此深有體會。在課堂上,一名優秀的教師,能利用每一個細節去為自己的課堂服務,收放自如,有時候,為了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把學生放的太松,教學任務不能按時完成。把學生收的太緊,課堂氣氛沉悶乏味,教學效果事倍功半。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自己要努力提高教學藝術。使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教學氣氛中獲得新知。
三、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人類最好的老師。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一些家長盲目的跟風。有些家長不顧孩子的感受,不顧孩子的興趣,盲目的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學習班,家長的心情可以理解,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但很多孩子也從此失去了休息的時間,失去了他們這個年齡階段所擁有的快樂,從而慢慢地失去了學習的興趣。作為教師,我們有責任培養和保護孩子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們要經常和學生們談心,多與他們溝通,全方面的了解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人是社會性的,存在個體差異,學生也是一樣,我們不能只關注他們的學習成績,只拿成績就決定孩子的好壞。我們要全方面的關注學生的發展,一名優秀的教師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讓他們樹立自信心,干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才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學生,才能培養出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總之,育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項良心工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為教師,要有耐心、恒心、愛心。同時也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知識,跟上時代的步伐,用心教出更多優秀的人才,為早日實現提出的“中國夢”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曾涌現出無數的優秀教師,本文就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進行研究。首先,提出小學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概念,其次,對小學語文優秀教師專業成長必備條件進行了分析,最后,歸納總結出小學語文優秀教師專業成長的規律。
【關鍵詞】小學語文;優秀教師;專業成長
優秀教師是優質教育的精髓,優秀教師是教師隊伍的中堅力量,是教育系統內最重要的優質教育資源。新一輪的教育改革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參與,教師是影響和制約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因素。時展和教育改革呼喚能夠勝任教師職位的優秀教師大量誕生和快速成長。
一、小學語文教師專業成長概述
1.小學語文教師專業成長的概念
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成長特指小學語文教師的學科專業知識不斷更新擴充的過程,是其教育教學素質不斷提高和成熟的過程,是語文教師作為個體專業發展的一個不斷學習、實踐和創造的循環過程。
2.小學語文優秀教師專業成長必備條件
(1)以學科專業知識強骨干。學者們普遍認為,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是因為她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現和與之相適應的復雜的專業知識結構。一般而言,可以將語文教師的專業知識結構從本體性知識(語文學科知識)、條件性知識(語文教育理論知識)和實踐性知識(語文教師的實踐性知識)三方面來把握。優秀的語文教師要做到:在閱讀中學習,擁有一定的文學素養;在寫作中沉淀,寫作不僅是積累經驗的一種方式,更是逼迫自己勤于閱讀和思考的強勁動力;在進修中提升,進修可以學習教育研究理論,提升教育科研能力,與教學實踐緊密結合,實現自身專業的成長。
(2)以課堂教學藝術展雙翼。課堂是教師展翅翱翔的天空,教學藝術就是教師的雙翼。教師的人生重心在課堂,教師的天地在孩子中間,他們的才情、智慧和理想,都集中地顯現在三尺講臺之上。優秀教師強調對文本的“深度”解讀與剖析,強調師生之間的“深度”對話與互動,注重課程資源的積累與整合,力求給學生一種終極關懷,“既給學生打好終身學習的底子,又要打好精神發展的底子”。
(3)以教育教學思想塑靈魂。如果沒有獨立的思想、自由的人格,談教學的個性是沒有意義的。優秀教師在教學的探索中始終保持著自己敏銳的視角。他們努力結合自己的讀書寫作和課堂教學,邊學習,邊實踐,邊研究,力求將理論和實踐、閱讀與思考拓展結合起來,勇于用自己的話語發言,勇于上公開課,展現出一個不斷進取、樂于向上的新時代小學語文教師的獨特風貌。勇于探索改革、勤奮鉆研的思想之花,是優秀教師專業成長的靈魂所在。
(4)以專業研究生活凝心血。每個教師都可以成為一名優秀教師,重要的是需要教師付出行動,用行動來堅守自己的教育事業,行動是思想的母親。優秀教師的專業研究生活可以說是“且行且思,且思且行”。教師僅有專業追求是不夠的,還要在行動上擁有專業探索精神。
二、小學語文優秀教師的專業成長規律
1.以專業知識作養分
目前人們已普遍地認識到,優秀教師的典型特征是具有出色的教育表現和與之相適應的復雜的知識結構。杜威說:“一個人要成為合格的教師,第一條件就是需要對教材具有理智的準備,應當有超量的豐富的知識。他的知識必需比教科書上的原理或比任何固定的教學計劃更為廣博。”
(1)語文學科專業知識。語文學科知識也稱語文的“本體性知識”,是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勝任語文教學工作所必須具有的語文學科方面的專業知識,即對自己所教語文學科的內容要有深入透徹的理解。它決定了語文教師應該“教什么”或“用什么去教”。
(2)語文教育理論知識。語文教育理論知識是語文教師的條件性知識,就是“如何教語文的知識”,是教師將語文學科知識與技能轉化為學生可接受、可理解和可掌握知識的工具與橋梁。一般包括一般教育理論知識和語文教育理論知識。
(3)語文教師的實踐性知識。語文教師的實踐性知識是教師真正信奉的,并在其教育教學實踐中實際使用和表現出來的對教育教學的認識,包括可言傳的、可意識到的但無法言傳的和無意識的顯性與隱性知識。語文教育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領域,語文教師工作的專業性、個體性、創造性和發散性等特點,都需要教師實踐性知識的支持。所以,語文教師必須把自己的學科知識轉化為與學生原有知識相聯系的教學實踐性知識。
2.把課堂教學當土壤
實踐是成長的土壤,教師的成長需要和動力在教學實踐中萌芽生成。教師不可能脫離課堂成長,教師只有在課堂教學實踐中求真知、謀發展,才能借助知識和技能之間的轉換實現專業素質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1)語文教師自身的語文能力。語文教師的語文能力是指語文教師在長期的規范的言語實踐中形成的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語文教師自身的語文能力包括語文教師的鑒賞能力和語文教師的表達與交流能力。新課程要求語文教師培養學生具有較強的讀寫聽說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語文能力的強弱與教師語文能力的高低密切相關。
(2)語文教師的教學基本功。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不僅要具有傳統的“三字一說”(鋼筆、粉筆、毛筆和普通話)能力,還必須具有搜集和處理信息以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教學的能力。
(3)課堂教學機智或教育智慧。新教師成長為優秀教師需要掌握學科專業和教育理論等各種知識,而更重要的是獲得豐富的個人實踐知識和智慧。與教師實踐知識融合在一起,并使教師靈活地解決復雜情境中問題的是教師在教學中表現出的實踐智慧。從事教學工作所必備的實踐知識和智慧,需要新教師在資深教師指導、協助下,通過自身的教學實踐和自我反思來獲得。
3.視反思研究為路徑
反思是教師獲取實踐性知識、提高教育能力、生成教育智慧、實現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主要是指教師通過自身的行為研究,鉆研教學中所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不斷提高現有教學水平,促進自身專業成長與發展的過程。新課程改革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并要求教師的教學行為做出相應的變化。教師教育部門也把培養教師的教學反思能力提到了一個新的突出高度。
(1)語文教師教學反思能力的培養。首先,教師要提高教育期望,激發反思動力,養成反思的習慣;其次,教師要分析教材,分析學情;創造性地使用教材,了解學生的發展,對教材和學生展開反思;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積極參加各種形式的教育競賽。最后,每一次的反思并非是簡單回顧和一般分析,而是教師以新的層次、新的角度對自己的觀念進行修改、替換和完善。
(2)語文教師反思研究的幾種途徑。選定客觀參照人物,進行自我反思,可以是青年教師心目中的榜樣,比如某教育專家或特級教師等等。撰寫課后記或教育隨筆,評價教學效果,對豐富教學實踐、提高教學水平會有很大幫助。利用多媒體、錄音或錄像等,直觀進行反思。搜集同行或學生等關鍵人員的評價信息。
三、結論
總之,從普通教師成長為優秀教師,既有教師自身的努力,也有適宜其成長的土壤;既有教師自身的個性化特質,也有其發展的共性規律。如何從教育實際出發,為地方、學校打造更多的“名師”,現在仍是教育管理者和研究者需要面對的課題。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問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所學的知識。提問若是高效,不但能夠更好地推動學生思維的進步和發展,還能夠更好的提高教學的效率。所以,老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必須掌握提問的藝術,重視提問的一些技巧,保證提問的有效性,將學生的注意力更好的集中起來,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更好的激發出來,保證語文教學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提問 技巧 策略
在課堂教學中,提問不但能夠幫助教師更好的掌握學生的學習程度,還是師生之間交流的重要手段,老師提問的有效能夠引導學生更好的進行探究學習和深入的思考,對于語文知識體系的形成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就現在而言,老師在提問的時候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提問的時候象征性的問題比較的多、問題本身的針對性和系統性非常的差。針對這種情況,本文研究了一些優秀老師的提問策略,希望能夠更好的改進小學語文的課堂提問。
一、優秀的小學語文老師提問的實際情況
通過進行調查和對比,我們能夠發現優秀老師提問的大都是一些回憶性、應用性、理解性、改造性、分析性以及評價性的問題,這些問題對于小學生而言意義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回憶性的問題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回憶自己的知識學習情況,能夠更好的鞏固已經學到的知識。
其次,理解性比較強的問題需要學生在已經掌握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進行理解和分析,對于學生的思維發展意義非常重大,并且我們可以看出,理解性的問題對于小學生而言難度要大于回憶性問題。
再次,在小學語文學習中,應用性的問題是比較少的,這和語文本身的特點有著直接的關系。
最后,分析性的問題能夠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更好的進行分析,有利于學生更好的對知識進行挖掘,發現更加深刻的含義。
二、對小學語文課堂提問進行優化的一些策略
(一)給學生足夠的自主權
新課改要求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老師必須重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更好的將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揮出來,老師在教學的時候應該進行角色的轉變,扮演好組織者以及引導者的角色,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也是如此。老師應該用課堂提問來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其更加主動的進行學習,發現并解決問題。
老師必須了解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了解學生已經掌握的一些知識以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經驗,在進行問題設計的時候,必須真正的考慮到這些方面的因素,保證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在小學低年級中,學生在進行問題理解的時候,主要還是依靠形象思維,老師在進行問題提問的時候應該多提問一些回憶性或者偏重回憶性的問題,隨著學生年齡的增加和其抽象思維的發展,老師可以慢慢的提高理解性問題在提問中的比重。老師在教學的時候必須真正的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優秀的語文老師在進行課堂提問的時候,都會盡量的不用自己的想法去對學生進行干擾,讓學生更好的進行想象和創造。比如說,在講課的時候,老師可以說,這個問題老師想聽聽你們的看法,這樣學生便會更加積極的進行問題的思考,并將自己的一些想法說出來,在這個過程中,老師不應該用自己的思維對學生的想法進行干擾,這對學生思維創新是非常不利的。
并且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會感覺老師和自己是平等的,從而進行問題的回答,這樣才是真正的將課堂還給了學生。
(二)老師在提問的時候,教師觀樹立應該正確
在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時候,老師必須保證就教師觀的正確,并且課堂提問能夠很好的將一個老師的價值體現出來,老師通過課堂提問能夠將課本中的教學目標、知識點、教學環境以及學生的實際認知情況很好的結合起來,這也將老師對課堂的把握能力真正的體現了出來。比如說在講到劉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的時候,老師可以根據課文提出一些問題,比如說讓學生說自己對三顧茅廬的理解、說諸葛這個姓氏和我們常見的姓氏的區別,這樣學生在回答的時候不但能夠用到自己掌握的一些知識,還會對課本的內容有一定的了解。
(三)老師在提問的時候必須重視教材的作用和重要性
老師在教學的時候是需要將課本的作用發揮出來的,因為教材才是教學的主要依據,課堂提問也是如此。老師通過對教材的了解能夠深入的挖掘教材的內容和教學目標,并能夠更好的將教學的關鍵發掘出來,在這個基礎上總結問題,針對性會更強。老師通過課堂提問應該更好的把課文中蘊含的一些內在思想和內容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更好的對文章進行感悟,養成良好的文學素養。比如說在講到《圓明園的毀滅》那篇文章的時候,老師可以通過對圓明園美的描寫將學生對侵略者的痛恨和對祖國的熱愛激發出來,根據課文的安排,學生了解課文的同時也會體會到作者的一些想法。老師還可以有意識的對課文進行引申,讓學生了解更多的關于英法聯軍侵華的事情,比如說在其進入北京的時候,清朝的軍隊卻夾道歡迎,甚至后來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還有人主動的將八國聯軍引進北京,這個時候,學生不但會產生痛恨的情緒和愛國的情緒,還會產生對漢奸的憎惡。這個時候,老師若是再問學生的感想,學生在回答的時候便會很容易的突破課文的限制,這對于學生更好的掌握課文、激發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都是有重要作用的。
結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問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優秀的語文老師在進行提問的時候,不但需要掌握以上的幾種技巧,還必須重視問題提問的時機和問題的轉化,保證問題提問的有效性,提問的時候還應該做到由淺入深,這樣才能保證提問的有效性,提高教學的效率。
隨著課程改革的縱深發展,課堂教學改革可謂五花八門,令人眼花繚亂,孰是孰非,難以判斷。語文教學也不全例外。語文課堂教學歷來是中小學教育教學的主陣地,自然是人們關注的焦點。我認為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具備以下幾個方面的優秀評價標準。
第一、發展價值標準;
情緒是人的心理活動的重要一面,情緒情感好壞與興趣的大小對智力活動有很大影響。不好的情緒,受壓抑、害怕、反感則影響智力活動的開展,一堂好的語文課應該是一堂有價值的課,應該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發展有意義。在傳統的教學中,我們在應試教育的體制下,片面追求學生的智力因素培養,而忽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在很大的程度上扼殺了學生的天性。發展學生的智力本來是語文教學中一個終極目標,即以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和注意力,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語文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全部心理活動即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基礎之上,以非智力因素促進智力發展,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習語文。然而,中小學生年齡小,其認知活動帶有很大的情緒性。他們在學習活動中,往往不是用理智來控制情感,而是以情感代替理智。可以這么說,一個學生學習成績的優劣除了與記憶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智力因素有關外,還在很大程度上與動機、興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有關。興趣是指在明確目標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各種事物的心理傾向。孩子上學是否有興趣,是高高興興地學,還是愁眉苦臉地學,其效果是大不一樣的。深厚的興趣和好的情緒使智力活動進入積極狀態,往往會喚起人們廢寢忘食的鉆研勁頭,從而成為發掘智力潛力的金鑰匙。意志即是指人們自覺地克服困難,實現預定目標的心理過程。性格是人對現實的態度和在行為方式中比較穩定的心理特征。語文課堂教學做到使學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有機結合,我們稱這樣的課為“扎實”的課。
第二,高效興趣標準;
一個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教學效果的大小,不是看你教的幾個好學生成績的高低,好學生課堂被提問的次數或者是參與率的大小,而要看整個班級學生的參與度,關鍵是你的教學對學生是不是有效果,細心地觀察一下,我們會發現在許多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總愛找那一些所謂的發言積極的好學生,而很少找那些“差生”。乍一看,課堂氣氛蠻活躍的,實際上,這種活躍是教師和少數好學生在“活躍”,而廣大的“差生”則處在被冷落的狀態。換一句話說,這是不是一堂有效率的課,效率的大小如何,還值得探討。一個班集體,總有先進學生和后進學生存在。我們應該以正確的態度對待先進生和后進生,這是我們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重要課題。重視課堂教學的效率,必須注意短時有效性,大眾平常性,公平公正性的合理搭配運用。
第三、空間預留標準;
以往應試教育的不足主要表現在,重“教”不重“學”的主觀性,讓學生被動地去適應教師;重“知”不重“思”的淺層性,忽視智能培養,施行記憶教學而不是思維教學;重“灌”不重“樂”的強制性,導致學生厭學及其并發癥。“讓學生跳起來摘桃子”這句名言,以它豐富的內涵和哲理,有力地蕩滌著傳統教學觀,給現代教學思想以深刻的啟迪。此觀點正式以注重教育方式上為我們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學信息,其實真正包含的是一個為學生留下的一個自主空間。這個空間不能全部由老師占據。我們就是要在教學中留下一定的教學空間,讓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跳起來摘”,首先指學生獲取桃子的態度和方式。是教師給予,還是學生摘取;是學生主動摘,還是被動摘,都將對收獲成果有不同的影響。桃子不是自己從樹上掉下來的,也不是教師“喂給”學生的,更不是強灌硬壓給學生的,而應是學生積極主動親自摘取的。學生只有親自摘取,桃子才更徹底地屬于他。摘也不是伸手即得,需要做些努力,費點勁兒,跳一跳才摘得下。“跳起來摘”還包含著摘取桃子的可能性問題。如果桃子掛得太高,跳也摘不到,學生也就不摘了。只有處于學生“最近發展區”的桃子才最有吸引力。名言中的“讓”含有教師引導的意思,是這句名言最核心的成分。桃子的質量如何取決于教師,學生怎樣跳、怎樣摘也取決于教師。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藝術,即名言中“讓”包含的含義,是影響教學的主導因素。名言啟示我們,要實施好素質教育,教師必須以滿腔熱情服務于學生,以嫻熟的教學技能愉悅于學生,以情感滋潤學生,以充滿思考性的問題啟迪學生,讓學生主動去發現和創造,享有更多的成功體驗,不斷喚起和維持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使他們跳起來摘到更多的桃子,實現充分發展。
第四、課外研究提高標準;
我們一些教師上課總是片面地追求所謂的“完美”,唯恐知識出現真空,面面俱到,不厭其煩,疲勞駕駛。這其實是最愚蠢最原始的落后教育方式。語文課堂教學更應該注意這一點。無論你如何努力,你的課總是存在著這樣那樣的毛病和缺陷。否則,這種完美也只能虛假的完美。相對那種弄虛作假的完美,我們寧愿要那種真實的缺陷和不足。我們說再好的課也有待于完善,有待于同行者研究學習。因而這種完善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生的共同參與。一堂課的真正意義固然要部分體現在其他方面,但是留下的問題期待研究,這也是一堂優質課的閃光點。一般,我們的老師害怕課堂教學留下遺憾,盡量的展現自己的博學,多藝,不免課堂上有時出現些“花拳繡腿”用來表現所謂的課堂氣氛的活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其實往往適得其反,背離教學的目的,當然適時恰到好處的插入一些關鍵的課外興趣成份也是很好的。所以我們不要害怕自己的課堂有什么不足,這正是課程研究要提倡的,用一帶十,以十傳陷和不足。我們說再好的課也有待于完善,有待于同行者研究學習。因而這種完善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師生的共同參與。
摘 要:縱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及課改區涌現的各級各類公開課、優質課、示范課,不僅展示了課改成果,還給廣大語文教師提供了一個平臺,優秀課例教學代表了一個群體的教學水平,體現了課改的最新成果,對其不足之處進行分析與研究,可以讓廣大教師認識教學中的不足,反思自己,提高課堂教學水平。
關鍵詞:語文教學;教師;知識
新一輪課改喚起了廣大教師的創新意識,促進了多元化課堂教學的發展,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縱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及課改區涌現的各級各類公開課、優質課、示范課,不僅展示了課改成果,還給廣大語文教師提供了一個平臺,展示了各種新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加強了教師的交流,但是,由于對新課改理解的不同,或過于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依賴新的教學手段等,小學語文課例教學中亦存在一定問題,值得廣大語文教師探討。
一、小學語文課例教學中的存在問題
1、強調“尊重和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在教學過程中弱化教師的主導作用 新課改強調以人為本,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有些教師擔心自己講得多了,教師主導地位太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落實,不符合新課改的精神,結果課堂上該講的地方也省略了。于是,有些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不顧學生的實際情況,而一味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弱化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由于受到自身水平的限制,認知水平亦得不到提高,自主學習,不是一種“自由式放羊”,這樣的尊重讓學生迷失方向,失去自我。課堂上表面熱鬧非凡,學生忙這忙那,“自主”至極,教師主導地位難以發揮,對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不到位,學生反而不得要領。這種不顧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的做法,既不符合新課改的要求,又影響了學生的發展。
2、過度依賴現代教學手段,忽略傳統教學優勢 多媒體教學隨著信息技術發展而日益顯示其重要性和獨特性,課堂教學倚重于多媒體教學的例子屢見不鮮,同時對于語文教學來說,多媒體又是一把不折不扣的“雙刃劍”:一方面運用多媒體教學,在直觀化、形象化方面絕非傳統教學手段所能相比。它所營造的由形象、色彩、聲音等構成的綜合氛圍,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倍感真切,從而大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另一方面多媒體提供的直觀畫面也會嚴重束縛學生的想象能力,與語文學習的特點背道而馳。在各種公開課、優質課、示范課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充斥課堂,考慮到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它還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
3、知識拓展無度,對依綱靠本和遷移拓展的關系處理不夠到位 新課程旗幟鮮明提出加強語文的實踐性,加強語文與社會生活的聯系,拓寬了語文課程資源的外延。在這種思想指導下,語文老師在課堂上大膽延伸,不斷拓展,自覺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課堂教學的信息含量大大豐富。老師們從“教教材”到“用教材教”,這是一個非常可喜的也是值得肯定的變化。
但我們同時也看到,不少語文課堂包括一些優秀的展評課,都機械片面地理解開發利用課程資源、進行語文學習的遷移拓展的思想,執教者為拓展而拓展,把遷移拓展當成語文課堂改革中的一個招牌。而且課堂上遷移拓展的 “度”把握不住,常常出現在課堂遷移拓展過程中信馬由韁,越跑越遠,最后徹底的脫離了文本、脫離了教科書的現象。這也可以說是我們老師新課程實施水平不高的一種表現。
二、解決措施
1、樹立終生學習意識,不斷提高業務能力 新課程背景下要上好課,對老師的業務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備課時要比以前花更多的精力,需要老師不斷地關注、學習和研究新知識、新問題,特別是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因為小學生的生理特點,這種挑戰是巨大的。
2、既要關注言語內容,更要關注言語形式 語文教學是憑借文本的語言,著重培養學生感受語言、理解語言、積累語言,運用語言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同時使學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思想的啟迪、享受審美的樂趣,從而在學習語文的同時學習做人。語文教學是課程內容>教材內容>教學內容。需要解決的是如何運用一定的言語形式去表達一定的言語內容。當然,掌握了言語內容利于學習言語形式。但不能在掌握了言語內容后丟棄了言語形式,也就是不能得意而忘言。教學過程更應該認真對文本進行充分閱讀與品讀,只有熟悉了文本,才有可能進一步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
3、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 這種指導必須注意兩種情況:一是教師給學生提供幫助決不是牽著學生鼻子走;二就是一定要避免出現教師對學生的學習袖手旁觀的現象。這對我們語文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4、知識拓展,要結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教學應該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知識拓展應該遵循最近發展區理論,取材要以學生的認知為基礎不能太難,太難學生通過討論不能得出結果,打擊自信心,也不能太過簡單,沒有拓展價值。
5、培養學生的學生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語文課堂不僅要培養學生的文學素養,還要采用多種形式,激發學習興趣。課堂可以通過語言及學生身邊的事例激發學生興趣,通過恰當的設問來引發學生好奇心,亦可以通過多媒體、碟片、錄音、掛圖等多種輔導手段,努力創設教學情境,創設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和愉快的學習環境,滿足學生求新求變的心理,激發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總之,“教無定法”,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是一項由觀念到行動,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統性工作,需要教師付出巨大的努力,面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沒有最好的方法。語文課堂教學要立足教材,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選擇合適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才能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的認知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