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11 09:48:37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建筑工程課程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作者:趙鑫 單位: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省是我國煤炭、焦碳、冶金、重化工基地,作為區域性建設需要山西高職院校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培養大量具有新形勢下人才關鍵能力(個人能力、專業能力、社會能力)的、從事工業建筑施工一線的高技能型人才。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始建于1956年,在多年的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中,初步形成了以冶金建筑人才為專業培養目標、以冶金建筑施工為專業服務方向的專業特色。2007年被國家教育部、財政部確定為國家重點建設示范專業,通過企業調研、學習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和方法論,進行了基于施工生產工作過程系統化新課程體系的改革。
一、建筑工程技術專業人才的需求
通過邀請企業專家座談,企業調研,分析職業(執業)崗位任務,明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的職業范圍,主要涉及建筑施工總承包企業中施工現場技術與管理領域、建筑專業化公司(地基與基礎、土石方、建筑裝修裝飾、混凝土、鋼結構、工業構筑物、工業爐窯砌筑工程等)生產與管理領域、房地產開發及建設工程咨詢等領域,而且50%以上的畢業生將從事施工員崗位的現場技術服務工作。
二、當前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存在的問題
1.專業能力培養不全面山西省設置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職業技術學院,絕大多數專業培養均以民用建筑施工為主,涉及工業建筑施工的院校寥寥無幾。而作為煤炭、焦碳、冶金、重化工基地的山西省,工業建筑占基本建設投資的比例較大,需要大量從事工業建筑施工的技術人員。而且全國8所設置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冶金類高職院校中,以冶金建筑施工為專業方向的較少,學生所學的課程內容不能很好的適應冶金建筑企業的實際工作崗位需求。2.教學模式和課程設置不利技能的培養現行的教學模式仍然是從學科建設目的出發,實行理論與實踐的“二元”教學模式。課程設置也脫離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職業(執業)崗位所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領域的職業能力培養要求。
三、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的改革
1.大力開展校企合作教育,實踐“工學交替、三崗實訓”的5111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將三學年劃分為8個學期,其中5個學期為職業人所必需的職業素質、職業知識、職業技能的校內教學,3個學期為“識崗”、“頂崗”和“上崗”的企業教學,形成校企合作、工學交替的職業教育過程。校內教學:前兩學期的校內教學,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修養和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形成初步的職業意識和職業基礎能力;后三個校內學期,緊緊圍繞職業核心能力的形成,進行專業領域的學習;通過利用新建的4個校內實訓車間,采取學做一體的學習模式,達到建筑工程施工能力、項目管理能力的提高,為“三崗實訓”的實施奠定基礎。企業教學:“識崗”教學即通過熟悉施工現場環境,增加感性認識,解決對建筑構造、建筑結構類型、建筑施工工藝、建筑設備機具等的認識和理解,樹立專業思想,培養職業意識。“頂崗”教學即學生在施工生產第一線的施工、監理、咨詢等崗位上改變學生身份,進入學徒角色,直接參與工程生產,在施工中學習,在學習中工作,實實在在進行技能訓練。“上崗”教學即學生在第3學年的最后一個學期,到預就業單位提前上崗進行工作,以企業準職工的身份,提前完成工作見習期。2.學習先進的職業教育理論和方法論,構建以施工工作過程行動為導向及系統化的課程體系。例如,按照正式施工階段各崗位所需施工測量能力、施工現場管理能力、主要工程基本操作能力、施工質量控制能力、施工安全管理能力等,開設《建筑工程測量》、《施工組織設計實務》、《施工管理實務》等相關學習領域。同時,改變傳統《建筑結構》與《施工技術》課程的內容分置,基于施工工作過程系統化,針對性地設置《地基與基礎工程施工》、《混凝土結構施工》、《鋼結構施工》、《砌體結構施工》和《建筑功能性工程施工》等學習課程。隨著山西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八大支柱產業的建設與發展,需要大量從事工業建筑施工的技能人才,特別是冶金行業以“重、大、笨”為特點的廠房和構筑物建筑,更需要有一批精通冶金建筑施工的高技能人才。因此,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及時調整課程結構,突出以冶金行業建筑人才需求為專業服務目標,以冶金建筑施工為專業建設特色。將《房屋建筑構造》、《建筑制圖》與《建筑CAD》整合成《建筑工程施工圖識讀與繪制》,其中加大了工業建筑施工圖識讀與繪制;新增《工業構筑物認識》、《冶金爐窯砌筑》等學習課程,并在其它專業核心學習課程中加大工業建筑部分的比重,形成以冶金工業建筑為側重點的專業特色課程結構。同時繼續推行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培訓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將課程標準、企業用人標準、職業資格考核內容相融通,并將職業道德教育滲透到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取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獲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逐步實現“證考合一”。
四、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活動設計的改革
通過選派教師赴德國、新加坡、國內高職示范院校交流學習以及教育部舉辦的職業教育師資培訓班的學習,領悟了新的職業教育理念,進行了與基于施工生產過程系統化新課程體系相適應的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活動設計的改革。1.校內教學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主要學習領域是施工類課程,我們以施工技能需求目標為驅動,以具體的施工任務對象為載體設計學習情境,使學生通過學習情境中的行動來學習,真正地經歷、感受和理解職業工作過程,逐步領會、學習和掌握獨立工作的能力。如《混凝土結構施工》學習領域的學習情境為:框架結構施工、框剪結構施工、剪力墻結構施工、筒體結構施工;《工業爐窯砌筑》學習領域的學習情境為:高爐及熱風爐砌筑、焦爐和干熄焦設備砌筑、煉鋼轉爐砌筑、加熱爐砌筑、回轉窯砌筑。基于施工工作過程的情境教學,是以工作任務為驅動,采用使學生、教師與學習(工作)環境間呈現新型的“三角雙向”互動的教學組織形式。為此山西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在近3年內將投資170多萬新建和擴建建筑施工實訓車間、建筑設計實訓車間、建筑管理實訓車間和建筑檢測實訓車間,努力實現“學、做”一體,真正培養學生的職業實操能力。培養職業能力的重要條件是讓學生執行完整的職業行動任務,這里不僅涉及工作行動內容的完整性,而且具有職業行動過程的循環性。工作行動內容的完整性包括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統一,需要在完整的工作行動過程中得以培養。完整的工作行動過程循環性包括咨詢:全面分析任務要求,利用學習資源獲得完成工作任務的相關信息;計劃:制定具體的工作步驟和程序;決策:在充分民主討論和謹慎論證的基礎上,調整并選取更為合理可行的工作方案和進度計劃;實施:強調學生自主執行工作方案,協商和討論是必不可少的;檢查:在實施過程中分步檢查各階段的工作結果和計劃進展情況;評價:分析評價工作過程組織和成果。這也是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活動設計的依據。2.企業教學企業教學主要針對“三崗”實訓教學,采取“以學院為主導,企業為主管”的教學實施原則,它不是校企在辦學層面上的簡單合作,而是強調依據企業完成定單的真實工作過程來設計教學活動。首先成立校企共同參與的企業教學工作隊,工作隊包括學院專業教師實訓指導工作組、企業兼職教師實訓指導工作組(具有中級以上職稱、符合學院兼職教師資格的技術管理人員)和實訓班級班主任管理工作組,他們共同討論和研究企業教學方案和實施計劃;其次結合企業教學單位的落實渠道再以分散學習和集中學習兩種組織形式進行。1)企業分散學習:由學生結合本人專業職業工作興趣,利用自己社會資源聯系企業單位進行學習,在企業兼職教師實訓指導工作組的指導下,結合工程項目特點制定實習計劃,伴隨完成實際工程任務進行企業學習。2)企業集中學習:由企業教學工作隊的專業教師實訓指導工作組聯絡學院專業實訓基地,委派專業教師進駐實訓基地(對外地實訓基地有條件的成立校外實訓工作站),與企業兼職教師實訓指導工作組一道共同對學生的實訓過程進行管理。原則是以企業兼職教師實訓指導工作組為主,企業兼職教師根據工程性質、施工任務、施工工期、承包方式等制訂實訓計劃,確定實訓組織方案,決定輪崗時間,在真實的工程任務背景下,接受任務、承擔任務、完成任務。企業學習的成績評價,以企業教師實訓指導工作組為主,以實際操作為主,根據企業崗位標準進行考核。綜上所述基于學科課程的教學范式,難以培養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自主性職業行動能力,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進行行動導向的教學實踐,其價值已被發達國家職業教育所證實,也逐漸被我國職業教育所吸收和發展,更有待實踐與提高。
作者:郭琴 單位: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一、工學結合是職業教育的重要途徑
高等職業技術院校培養方向主要是施工一線的管理人才和實用技術人才。因此,要求現有的課程內容,必須與企業實際相符合。這也正是高職院校職業技能的教育特色,是高職畢業生就業的優勢所在。筆者走訪了陜西省建工集團、陜西省第二建筑公司、陜西省設備安裝公司、陜西航天建設公司等單位,通過小型座談會和直接交流等方式,對陜西省建設行業的人才需求情況進行了調查。對陜西交通職業技術學院近三屆畢業生就業情況的調查顯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生中,從事一線施工管理及相關行業工作的畢業生達到98%。從以上分析可見,社會大量需求的是生產一線的施工技術人員(施工員、質檢員、預算員等)和建筑及相關行業(建設單位及建設主管部門、房產開發、工程監理、物業管理等)的管理和技術人員。建筑企業對高級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還有很大空間。由于建筑業是一個恒久產業,而我院是面向全國招生,所以為建筑施工企業輸送合格的高職高專畢業生,仍是前景廣闊。因此,設置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培養滿足建筑施工和建筑及相關行業生產和管理一線需要的有較強實際動手能力和職業能力的技能型人才,是市場之需要、行業之需求。
二、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分析
針對本專業人才培養面向的崗位群,通過對西北地區建筑行業企業調研,與企業專家、一線技術人員對職業崗位工作過程、工作任務、內容及要求進行交流,參照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職業資格標準,由企業實踐專家、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組成小組共同討論,按照施工員、質檢員、安全員、內業資料員、造價員、測量員、材料檢測實驗員等崗位,整理出典型工作任務,將確定出來的典型工作任務,進一步分析,由企業實踐專家、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組成小組共同討論,歸納確定了行動領域,進而構建學習領域,具體結果(圖略)。
三、基于“工學結合”的課程開發
學習領域課程的典型表現形式是項目化課程,項目化課程的教學,是指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在職業教育中,項目常常是指以生產一件具體的、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產品為目的的任務,有時也表現為方案設計等形式。項目化課程是基于工作過程,圍繞完成工作任務而開發的課程系統,包括:教學目標、項目任務要求、項目教學過程、項目實施過程、質量檢查和總結。項目課程標準內容包括:具有輪廓清晰的工作/學習任務;具有明確而具體的成果展示;具有完整的工作過程,該工作過程可用于學習特定教學內容;能將某一教學課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結合在一起;課題與企業實際生產過程或商業活動有直接的關系,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學生有獨立進行計劃工作的機會,在一定時間范圍內可以自行組織、安排自己的學習行為;學生自己處理在項目中出現的問題;具有一定難度,不僅是對已有知識、技能的應用,而且要求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在一定范圍內學習新的知識技能,解決過去從未遇到過的實際問題;學習結束時,師生共同評價項目工作成果以及工作和學習方法。下面以基礎工程施工學習領域課程為例說明課程整體設計的思路。將學習領域《基礎工程施工》進行學習情境的劃分。進一步分析職業行動領域對應的典型工作任務,遵循由簡單到復雜的認知規律,選擇“基礎施工”為學習情境設計的載體,確定學習情境的數量和排序;將基礎施工技術學習領域劃分為建筑工程的定位測量、建筑基坑(槽)的土方開挖、地基加固和淺基礎施工、樁基礎施工、土方回填施工5個難易程度遞進的學習情境。將每一學習情境進一步劃分為子情境(學習單元)。基礎工程施工學習領域設計(表略)。針對本學習情境在生產現場開展,以對學生完成的工作任務質量考核為主,結合在單元學習過程中的出勤、紀律、態度等表現進行單元學習評價,設計各單元考核成績的權重,匯總各學習情境的評價成績綜合得到本學習領域課程的成績。
四、工學結合課程實施方案
項目化課程是圍繞項目展開教學活動的,并按照工作項目進行學習情境的設計,教師處于制片、策劃、導演的角色,學生在教師的引導、組織下,有序完成工作任務,從中學習、掌握知識要點,進一步轉化為完成工作任務的能力。下面以學習領域《基礎工程施工》的“樁基礎施工”學習情境為例說明主題學習單元設計的思路。在教學設計中選擇基礎工程施工工作過程中的任務為載體,來設計單元學習內容,組織學習活動,這一任務載體涵蓋了基礎施工過程的全部工作內容和涉及的知識點。“樁基礎施工”學習情境設計(表略)以工作任務為載體,采用引導文、討論、現場教學等方法,組織學生按照工作過程的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六個步驟,完成一個完整的工作任務,由此學習相關知識,培養專業能力。根據單元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小組為單位組織教學活動,教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關鍵能力培養和知識向行動的轉化,將學生的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等方法能力的訓練,以及吃苦耐勞、團隊協作、溝通交流等社會能力的培養,融入完成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教師由過去課堂教學的主導地位變成課堂教學的組織者、主持者,而學生由原來在課堂上的被動聽講轉化為課堂上的主動探索者,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摘要】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建設領域的發展突飛猛進,在帶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同時也對相關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建筑工程預算教學方面。但是我國建筑工程預算教學質量不容樂觀,為此我國提出了建筑工程預算教學改革,對教學思路和設計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并提出了新的教學路線。但是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為此下文將針對建筑工程預算教學改革進行詳細的分析,并針對其存在的問題提出具體的解決措施,旨在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和建筑行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
中職;建筑工程預算;教學;探討
隨著我國建筑領域的飛速發展,對建筑人才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培養大量的高素質建筑人才成為教育工作者多年來一直探討的問題。
1我國中職建筑工程預算的教學現狀
建筑工程預算是為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所建造的房屋稱為建筑工程。目前建筑工程預算是中職院校建筑工程施工專業的一門專業必修課,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編制出一項準確、合理、符合規格的工程預算。但是目前我國建筑工程預算教學不容樂觀,教學質量遲遲得不到提高。據調查研究顯示,建筑工程預算在建設專業中,具有較強的綜合性,因此學好這門課難度很大。同時由于目前我國中職院校建筑工程預算的教學內容、方式、手段等存在嚴重的問題,嚴重的影響了教學效果。而且現實情況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基礎較差,這也不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為此,近幾年來,教學工作者不懈研究探索,在提高教學質量上不斷努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總的來講,如何更好地讓學生掌握預算知識并進行操作,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探討。
2我國中職建筑工程預算教學存在的具體問題
2.1教學理念的束縛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根深蒂固的影響,目前我國中職院校中建筑工程預算的教學理念還比較落后,依然是以傳統的填鴨式教學為主,即教師一人唱獨角戲,師生或學生之間缺乏互動。這種教學理念已經不再符合時代教學的要求了,因為傳統應試的教學理念不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學效果,還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有悖于我國培養新型創新人才的教學理念。
2.2教學內容的滯后目前我國中職院校建筑工程預算教學中存在的另一嚴重問題就是教學內容的滯后。因為建筑領域與市場經濟緊密結合,因此市場經濟的風吹草動都會對其產生一定的影響,故其理論知識具有時代性的特點。但是我國中職院校建筑工程預算的教學內容依然是20世紀初的教材,這樣雖然有利于知識的傳承,卻影響了知識的創新。有的學校雖然采用了最新的教材,但是據學生反映:老師為了擺脫備課的煩惱依然用老教材,甚至鼓勵我們買老教材用。
2.3教學與市場脫軌建筑工程預算工作不僅具有艱巨性,更具有敏感性,它不但需要我們專業工作者有過硬的基本功,還需要準確的市場信息。但是據調查研究顯示,目前我國中職院校在建筑工程預算教學中與市場嚴重脫離脫軌,完全是封閉起來進行教學。這樣雖然學生熟練的掌握了預算技巧,但是卻使學生與當今社會脫軌,面對現實的市場經濟會顯得格格不入。
2.4教學方式的單一傳統的建筑工程預算主要是手繪和紙算,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興起,傳統的建筑工程預算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是建筑工程預算軟件的開發與應用,極大的提高了預算效率與質量。但是目前中職院校建筑工程預算教學依然是以基礎知識為主,不重視預算軟件的教學。此外中職院校建筑工程預算教學還過于注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環節,使得學生的實踐能力低下,每每面對現實的預算編制問題就束手無策。
2.5教學手段的落后目前隨著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多媒體教學也逐漸興起,并且在我國學校得到了廣泛的推廣與應用。但是據調查研究顯示,目前我國中職院校建筑工程預算教學并沒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主要原因如下:有些學校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有限,客觀條件不允許經常使用;教師多為資深老教師,教學觀念比較落后,不重視多媒體教學,或者不擅長使用多媒體;多媒體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雖然有部分教師使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但是據相關學生反映,教師僅僅限于念念PPT課件或者放個教學視頻,教學過程中沒有互動,學生完全視為休息時間,教學效果極差。
3進一步提高我國中職建筑工程預算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3.1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我國應該積極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理念,并結合本國的教學特色,及時轉變中職院校建筑工程預算的教學理念,從而促進其教學質量的提高。其次我國中職院校還應該加強對教師的培訓,豐富其現代建筑工程預算教學的技巧與方法,改變傳統填鴨式的教學模式,而是以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教師還應該加強自身修養,豐富自身的教學方式,將自己的課堂變得更加生動,從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3.2及時更新教學內容我國中職院校應該進一步加強對市場信息的關注,將教學內容與市場經濟緊密結合。當市場經濟發生變化時,及時更新建筑工程預算的教學內容,使之與市場經濟發展形勢相符合。同時還要及時更新建筑工程預算的教材,做到與時俱進,從而培養時代型的創新人才。
3.3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我國中職院校建筑工程預算教學應該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進一步結合,在重視理論教學的同時還要增加實踐環節。比如為學校可以與企業聯合,這樣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機會,還可以為企業培養專業人才,同時也降低了學生的就業壓力。而且教學過程中還應該增加情景案例的創設環節,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處理實踐問題的能力,還有利于激發其創新精神。
3.4采用先進教學手段首先我國應該加大對中職院校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改善其教學環境,尤其是教學設施的配置方面。其次學校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優勢提高教學質量。同時學校還應該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技巧,將PPT、視頻等課件運用到教學中來,技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提升教學水平,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4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中職院校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教學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其存在的問題依然不容小覷。為此我國中職院校應該積極從建筑工程預算的教學理念、內容、模式、手段、進行教學改革,從而進一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作者:凌鈺霞 單位:十一師職業技術學校
1前言
隨著我國國民素質整體水平的提升,我國的高職院校教育水平也處在穩定的上升時期,教育體系也在不斷完善,為國家輸送了大量的專業技能性人才,符合當前社會對于人才需求的潮流。高職院校的人才輸送是我國社會能夠穩定發展的保障之一,是我國教育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社會發展的節奏在加快,傳統的高職院校教育體系在某些方面就顯得比較薄弱,這就需要相關部門積極地探究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的新體系。
2結合建筑市場需要,確認教學方法
建筑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因此,國家對建筑工程技術的要求就越來越高。建筑工程主要體現以下幾點特征:一次性、明確性、整體性以及項目投資巨額性等等。隨著市場的不斷擴大,建筑技術上應用的材料、建筑工藝、科學技術等也在不斷地更新,建筑企業為了適應激烈的市場競爭,在企業管理的規范、標準等等都進行了規定。依據市場的具體要求,首先應調整建筑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把高職學生的基本能力分為四種:就是精通外語的可以適應科技情報的檢索;掌握計算機的可在建筑工程中用其進行結構計算、編制建筑工程組織的預算和設計;熟悉制圖、實踐、計算,可從事管理實際工作、分析解決生產車間出現的問題;擁有對建筑產品的進度、質量、投資進行調控的能力。而后依據具體的培養目標設置相對應的專業課。與此同時,進行多技能培訓,讓學生依據專業需要和自身的情況考取國家承認的相關證書,可以為畢業以后在建筑工程領域更好的發展打下基礎。
3積極創新課程體系,優化教學計劃
在定制教學計劃的同時,應注意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學習的重要性,可增設選修課以拓展建筑工程專業知識,可以創新建筑課程教育,大力鼓勵學生依據自身的興趣愛好,在學通學精必修課的前提下,跨專業選修感興趣的科目,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激情,發展學生的個性。
3.1加強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高等職業建筑工程教學大綱明確表示應使得學生有著堅實基礎知識、基本技能,能提升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思維和能力。所以,應加強力學、英語、數學的學習,還可以在此基礎上增設工程數學、工程力學、專業英語等課程,增加基礎課程的學時和教學內容的難度。
3.2提高學生的知識視野高職院校的教育要符合當前社會人才市場的實際需求,提高高職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結合實踐,制定出完善的教學體系,使學生的知識視野得到最大化的提升。
3.2.1加強學生的計算機水平隨著信息時代的來臨,為高職學生普及一定的計算機技術的基礎知識已經成為高職院校教學的必然趨勢。為此,高職院校在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中就要開設相應的計算機課程,使學生熟練地掌握CAD技術、C語言等等建筑上會用到技術,提高學生利用計算機技術對自身工作進行輔助的能力。
3.2.2結合當前市場需求,開設針對性課程針對國家對高職建筑工程技術的要求,高職院校要使建筑專業的學生學習《建筑工程地質構造概論》、《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特點》等等專業書籍,擴展學生的視野面積,為學生將來的就業和發展提供前提保障,同時,還要開設一些對建筑行業具有輔助性的課程,使高職學生在就業的時候能夠有更多的選擇空間。
3.2.3針對建筑行業的發展前景開設選修課程建筑工程技術想要更好的發展,就需要不斷在建筑行業中進行實踐。與此同時,為了提高高職學生的綜合素質,高職院校就需要開設一切對學生今后發展有利的選修課程,在課程的選擇上要符合當前建筑行業的發展前景,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競爭力。
3.3提高學生實踐的機會根據當前社會對建筑工程技術的要求,在高職院校重視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高職院校還要重視學生的實踐能力。為了加強高職學生的實踐能力,大多數的高職院校都在此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教學體系不斷完善,實踐內容、方式等等也得到了大多數高職院校的認可。建筑工程技術知識更新的速度非常快,有時候僅僅靠書本上的知識對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極為不利的,實踐教學在使學生了解最新的知識的同時,也可以促使學生自身對建筑工程技術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從長遠的角度來講,這對高職學生今后的人生發展是很有好處的。
4提高學生建筑工程技術水平,充分發揮課堂的作用
4.1提倡“以人為本”課堂教學課堂是進行教育體系改革最重要的地方,為了建設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新體系,教師在課堂上就要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課堂不僅僅是教師講授理論的平臺,更是師生交流的平臺,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上與同學的互動條件,使學生能夠積極的獲取新的知識。
4.2實現課堂教學的“專”“精”建筑施工技術的知識涵蓋諸多的方面,內容比較雜亂,而教師的教學又受到課堂時間的限制,因此,教師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講解最多的知識,使建筑施工學科的學生了解課堂的重點內容。建筑工程技術的更新速度是很快的,這就需要教師時刻關注建筑工程教育體系的變革,及時地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選取最新的教學大綱對學生實施培訓,保證課堂的效率達到最高。
5結束語
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是時展的必然趨勢,并且為了保證新體系能夠在更短的時間內普及,需要國家和高職院校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財力,共同實現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改革。
作者:唐芳 單位: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
一、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
(一)由簡到難,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從最簡單的計算開始,如土石方工程中挖土工程量的計算,先教學生計算不放坡土方的工程量計算的方法,然后根據相應條件考慮土方放坡系數k,進行需放坡土方工程量的計算。由簡到難,學生可以很快地掌握相應的基礎土石方工程量的分類計算。同時在講解時融入計算規則及定額說明,在簡單的計算講解完后,再拿出實際工程的兩套圖紙對同樣的問題進行同樣的分析,由此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復雜工程的工程量計算及定額子目的套用。比直接講解實際工程的有關計算,學生就要容易接受的多。
(二)進行有趣的課堂問題設計,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
教學過程中進行有趣的課堂問題情境設計,設計一些能夠學生比較好奇地的問題,將他們引入一定的問題情境中,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并選擇與學習主題密切相關的教學資源。如在講述計算建筑面積時,引入問題教師的面積為多大,家里住的房子是多大面積的,學校的教學樓的面積為多大。講解建筑面積計算范圍及計算規則,利用實際工程的圖紙,計算相應的建筑面積。這樣能夠使得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問題比較感興趣,帶著問題來學習新知識,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三)結合現實案例,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在教學過程中,適時舉例提問讓學生進行思考,所舉的例子大多出于實際的工程。如在講單梁連續梁、有梁板下梁、圈梁及過梁有關混凝土工程量計算時,利用教室里的梁讓學生說一下可能的計算規則及計算方法。由此引出單梁連續梁、有梁板下梁的有關工程量計算規則及定額子目的套用,這樣適時地調動學生的情緒,充分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細化、優化教學內容
(一)教學內容細化
將原來《建筑工程預算》課程細分為《建筑工程計價依據》《鋼筋工程量計算》《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裝飾工程計量與計價》《建筑工程清單計價》等課程,分別在第三、第四、第五學期循序漸進的開設。
(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優化教學內容
2012年修訂的新的人才培養方案是教學內容規劃及要求的具體體現。在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過程中,我們結合教學實際需要及及問卷調查,依據實際情況和教學要求,認為課程應進行細化的同時,學時數應適當的增加。由原來的一門課90學時修改為:《建筑工程計價依據》30課時、《鋼筋工程量計算》60課時、《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90課時、《裝飾工程計量與計價》60課時、《建筑工程清單計價》30課時,共270個學時。另外學生學完課程后完成相應的集中實訓,鋼筋工程量計算實訓1.5個周,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實訓2個周,裝飾工程計量與計價1個周,按照這樣的需要我們將教學大綱進行重新修訂和優化,使課程的內容更深入,實用性更強。
三、改進教學方法
(一)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
每門課程在上課時都會有具體的任務單,每個任務實施之前老師都會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講解完成任務所需知識點。每個學生手里都有一份任務單,內容包括任務指導、任務、工具書、時間分配、評分標準等等。通過“任務驅動”,學生4人一組,通過團結協作、任務討論、發揮能動作用、運用工具書、查閱任務指導幾個環節完成任務。在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老師指導答疑,與學生互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對比啟發式教學
《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計算規則較多,不利于學生理解,而且涉及到的課程比較雜,學生在遇到具體問題時不知該如何下手解決。對于這種實際情況,講解時采用對比啟發式教學方法。采用啟發式教學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氣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解條形磚基礎與磚墻工程量時,磚墻的工程量=(墻長×墻高-S洞口)×墻厚-混凝土構件所占的體積,條形磚基礎的工程量=磚基礎斷面面積×基礎長度,通過對比分析可以利用首層磚墻中計算的墻長度作為基礎長度來計算條形磚基礎的工程量,從而利用前面計算數據,加快計算速度。通過對比分析,實際計算使學生很快掌握了磚墻和條形磚墻基礎的工程量計算規則及實際應用。
(四)直觀化多媒體教學
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直觀教學的各種手段,如在計算柱、梁、磚墻、板、門、窗等構件的工程量時,利用上課的教室為例講解有關計算,利用多媒體教學不僅方便學生觀察,而且利于教師講解,更容易把問題講清楚、講透徹。對于一些隱蔽工程,如基礎、鋼筋、防水等,我們利用學校在2012年剛剛建設的1:1校內實訓館,講到相應內容時帶學生去實訓館,利用實物來進行現場教學,同時采用圖片、視頻等多媒體課件進行多手段教學。采用現場教學和多媒體課件教學,不僅會讓學習的內容更清晰、更直觀,重點突出,難點不難,增加每節課的知識容量,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五)案例實踐化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案例教學法也是應用非常好的教學方法,預算課程要求具有很強的實踐應用能力,許多知識單靠記憶是不行的,必須采取理論聯系實踐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專業精選了實際工程的兩套圖紙,一套框架結構,一套剪力墻結構。上課時由簡單到復雜,先做相對簡單的框架結構,主要是柱、梁、板、基礎、樓梯等,然后再做較難一點的剪力墻、暗柱、暗梁、坡屋面、閥板基礎、基礎梁等,講解由簡單到復雜遞進,有利于學生的接受教學信息。采用實際圖紙,拉近了學生與實際工作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能夠做到零距離就業。
(六)充分利用校內網絡教學平臺
課程組利用學院提供的網絡教學平臺,把課程相關資料以及教學案例、實驗指導材料等放在網絡上,建立了省級精品課程群,并建立師生QQ群互動交流區,教師在家里也能與學生在課余時間及時交流,釋疑解惑。四、加大對課程的基礎設施建設學校采購了成套的《山東省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額》及配套的價目表和各種需要的圖集比如11G101-1、11G101-2、11G01-3等,新建了兩個實訓室,配備了100臺電腦,采購近100套實際工程中經過修改的藍圖,實訓室配備的計算機數量充足,可保證學生每人一臺計算機。同時具有高速網絡教學環境,教師可進行網絡教學,充分滿足了教學的各種要求。(本文來自于《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雜志。《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雜志簡介詳見.)
作者:徐春媛謝樹曉單位:煙臺職業學院建筑工程系
一、鋼結構施工課程內容設計
鋼結構施工課程學習情境設計時遵循學習情境的數量大于或等于3、每個學習情境均獨立且也是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同一課程的所有學習情境都應為同一個范疇的事物、各個學習情境之間具有平行和遞進關系這四個原則,以常見的鋼結構工程項目為載體,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充分考慮“標準融入”安排課程內容具體見表1。
1.以常見的鋼結構工程項目為載體目前,鋼結構在我國的應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輕鋼結構類型,它的主要結構形式為門式剛架、排架結構;(2)多高層鋼結構類型,它的主要結構形式為鋼框架、鋼混結構;(3)大跨度鋼結構類型,它的主要結構形式為網架網殼、管桁、懸索、膜、組合、張弦和索膜結構。本課程從上述三類結構類型中選取較為常用且最具代表性的四種結構形式,即門式剛架、鋼框架結構、網架結構和管桁架結構作為課程學習情境的載體,并選取這四種結構形式中的典型工程案例組織教學。
2.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安排學習任務鋼結構施工課程根據課程的能力目標選取內容,安排課程內容時,對幾種鋼結構形式的實際施工過程進行了分析,以鋼結構施工的實際工作過程為導向,歸納出六個適宜教學的學習任務,即認識鋼結構識讀鋼結構施工圖選用并檢驗鋼結構進場材料加工制作鋼結構安裝鋼結構驗收鋼結構。課程還根據四種結構形式的各自特點,在內容選取上各有側重,遵循“重復的是步驟,而不是內容”的理念。例如單層門式剛架結構施工這個學習情境側重的是螺栓連接和結構制作加工方案編制;多高層鋼框架結構施工這個學習情境側重的是焊接連接和鋼框架結構安裝專項方案編制;大跨鋼網架結構施工這個學習情境側重的是吊裝的驗算和專項方案編制;管桁架結構施工則對上述三個學習情境進行綜合,要求學生具有知識遷移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通過該學習情境的綜合訓練,學生會編制各種鋼結構形式的專項施工方案。
3.體現“標準融入”的課程建設特色建筑工程相關的勘察、設計和施工等活動都要符合規定的要求,這些要求包括建筑標準、規范和規程等,它們是確保建筑工程安全、經濟和適用的重要文件,也是保證和提高建筑工程質量的主要依據。但是由于標準、規范和規程都以條文的形式出現,這不利于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吸收,所以目前教材大多將標準規范中的條文擴展成為容易接受的知識和內容。這就帶來了另一個問題,學生在學習知識時反而淡薄了標準規范意識。鋼結構施工課程重視樹立學生的規范和質量意識,安排內容時充分考慮“標準融入”,將《鋼結構工程施工規范》和《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等標準充分融匯到課程教學實的施過程中。例如鋼結構施工課程在任務實施時,將《鋼結構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范》中的質量驗收知識整合成材料進場檢驗制作加工質量驗收鋼結構安裝驗收工程竣工驗收等內容并貫穿于每個學習情境。
4.采用教學做一體的教學方法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鋼結構施工課程的每個學習任務都按任務導入任務提出任務分配任務實施任務檢查評估討論這六個步驟組織教學,任務實施時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訓條件,借助現場教學、多媒體教學、實驗教學、軟件模擬教學、模型制作教學、實物參觀教學和動畫教學等多種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親自經歷完整的工作過程。例如當做到學習任務“選用并檢驗單層門式剛架結構工程進場材料”時,按導入本單元的學習任務提出檢驗進場鋼材和緊固材料兩個任務分配每組學生一定數量的原材料、配套資料和相關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學生檢驗材料并填相應表格檢查每組學生填表內容評估總結任務完成情況這六個步驟組織教學。
二、鋼結構施工課程資源建設
與課程配套的教學資源建設是課程能否高效實施的重要保障。在進行課程學習任務開發時,要充分考慮到可利用的教學資源和將來需要努力去完善的教學資源,以保證課程得到充分實施。本課程配套的教學資源建設主要包括教材和資料建設,師資建設,實訓場地建設,教學模型軟件建設。課程除配有配套的教材、多媒體課件、圖片、動畫和錄像外,還配有一定數量的課程相關資料,例如鋼結構施工圖冊、鋼結構施工實驗手冊、鋼結構驗收資料和模型制作材料等。基于每屆2個教學班的規模,本課程配備專兼職教師4人,其中專職教師2人,企業兼職教師1人,實驗指導教師1人。本課程要求專職教師具備“雙師”素質,熟悉高職教育規律、實踐經驗豐富;要求企業兼職教師為鋼結構施工一線的技術骨干或專家;要求實驗指導教師熟悉電動扭矩扳手、超聲波和磁粉探傷儀等儀器設備的操作并具有熔化焊接與熱切割作業焊工證。鋼結構施工課程具有穩定、能滿足教學要求的校外實訓基地多個,主要保證鋼結構類型認識、鋼結構加工制作和安裝施工等學習任務現場教學的正常開展;校內有供學生進行課程任務訓練的實訓場地和實訓設備,如鋼結構焊接場地、鋼結構螺栓連接場地、必要的鋼結構制作加工機具、必要的鋼結構檢驗設備等;有適應課程教學必須的電化教室、圖紙識讀和模型制作實訓室及配套軟件和設備,能滿足1個教學班完成施工圖識讀、模型制作及各種方案編制的使用要求。
三、鋼結構施工課程評價體系
本課程主要對學生的任務學習情況和課后作業兩大塊內容進行評價,評價時重視學生參與,有學生互評、自評和老師評價幾種方式。課程考核以學生發展為本,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創新精神。例如任務學習情況評價時,先確定學習任務的目標是通過學習,學生知道如何做并能做類似任務。考核側重的是學生完成任務和小組交流合作的過程,不強調任務完成的完整性,即學生只要積極去做任務并知道任務的具體做法,也能對任務的實施過程進行示范,那么即使他沒有完成所有任務,同樣可以得高分;課后作業評價時,側重學生完成任務的思路,布置的課后作業需要學生具有知識遷徙和創新精神,學生在完成課后作業的同時要寫清楚自己做課后作業的想法和過程。在整個課程評價過程中,關注學生的發展情況,譬如對前面課程學習不理想而在后續課程學習中慢慢進步的同學給予適當分數獎勵,反之則適當扣分。
四、小結
課程的主要組成是教師、學生以及各種教學資源和方法,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教師是課程的具體實施者,是決定教學質量的主要因素,所以教師要注重自身專業素質和教學理論知識的提高,以期在教學改革工作中具備清晰的改革思路和可行的改革方法。學生是課程學習的主體,在課程建設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參與課程建設,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和反饋信息選擇并修正相應的教學資源和方法。一個好的點子需要合理的推銷方式,同樣一門好的課程也需要選擇適宜的教學資源和方法。只有充分考慮教師、學生以及各種教學資源、方法的作用和內在聯系,課程才能得到成功的開發和建設。
作者:鄭君華單位:杭州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城建學院
一、應用型本科《建筑工程測量》
課程重構設計理念應用型本科土木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學生通過四年在校學習,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建筑施工與管理的高級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掌握建筑工程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畢業后能從事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程監理工作。通過對建筑工程施工技術崗位和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崗位的職責和職業能力的分解,應用型本科土木工程專業學生主要從事建筑工程施工一線技術和管理崗位工作。建筑工程施工一線技術和管理崗位要求從業人員具有基本操作技能和基層管理能力。同時施工崗位要求從業人員能夠根據施工情況的變化適當調整作業方式,并具備優化、改善施工工藝流程,構建和設計施工作業過程的能力。
(一)《建筑工程測量》課程對應用型本科土木工程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支撐作用
《建筑工程測量》是構成應用型本科土木工程專業學生職業專業技術應用能力模塊的重點課程。《建筑工程測量》課程職業能力目標由專業技能目標、方法能力目標和社會能力目標構成,成為支撐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職業能力培養的重要支點,是學生進行綜合崗位能力和拓展能力訓練必須先行掌握的專業技術能力課程,課程內容著重培養學生的建筑施工測量技術與能力,對學生建筑工程施工與管理崗位綜合職業能力的形成有重要支撐作用。
(二)按照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建筑工程測量》課程建設平臺
應用型本科教育把傳統的以知識繼承為主的人才培養觀念轉變到培養具有較強實踐能力和可持續發展的創新人才培養觀念上來。依據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目標改革,按照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構建《建筑工程測量》課程建設平臺。重構后的《建筑工程測量》課程包括建筑工程平面控制、建筑工程高程控制、施工場地地形圖測繪、施工測量和沉降變形觀測等五項施工崗位測量工作任務。教學中以典型的多層建筑施工為載體,通過理論與實踐一體化《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教學,培養學生掌握建筑工程施工測量工作崗位所需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把過去單純傳授知識轉變為學生的全面素質培養,建立以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三位一體的,以職業崗位創新能力為中心的《建筑工程測量》課程建設平臺,把典型理論知識與崗位實踐操作技能要求相結合,通過實際工作任務,在理論知識學習、操作技能實訓過程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職業素質。
(三)整體優化課程內容,重組課程結構
課程內容以建筑企業施工過程為主線,整體優化課程內容,以企業工程施工階段應完成的測量任務為教學“項目”來源,選取具有代表性的真實的工程項目或案例作為教學任務“載體”,使教學過程及學習情景與模擬建筑工程施工測量工作過程基本一致。
(四)構建以能力為核心的課程體系,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構建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課程體系,注重學生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通過校企合作、專業調研,結合企業技術人員的一線工作經驗,確定學生未來工作崗位面臨的工作任務及完成建筑施工測量實際工作任務所需具備的知識、技能、社會能力要求,選取突出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培養的教學內容,優化知識結構,實現課堂教學與實訓教學的有機統一。保證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學生從基礎、單一的技術應用崗位層面向項目技術管理層面發展,直至經營決策層面的職業成長所需要的職業崗位測量技能,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二、建筑工程測量教學內容的設計和實施
(一)概括工作任務
根據建筑工程施工全過程中,測量技術應用的崗位工作能力要求,結合企業崗位工作流程,總結概括出以建筑工程平面控制、建筑工程高程控制、施工場地地形圖測繪、施工測量和沉降變形觀測五項典型施工測量工作任務,涵蓋了從建筑工程施工企業的進場、施工、竣工、驗收、營運全過程,各階段的施工測量工作。依此為依據設計、選取教學內容,充分體現課程職業性、實踐性。
(二)重組課程內容結構
重組的課程內容以訓練學生施工崗位測量工作能力為核心,在學生專業技能訓練過程中注意融合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的培育。實現理論學習、技能實訓與職業技術崗位相融合,并以此為基礎將原理論教學內容進行功能細化組合,將原教材十二章教學內容,精簡重組成五個學習模塊,組成典型的工作任務學習情景,充分體現課程職業性、實踐性。以實際工程項目為載體,在與職業技術崗位相一致的學習環境下完成建筑工程平面控制、建筑工程高程控制、施工場地地形圖測繪、施工測量和沉降變形觀測等五項典型施工測量工作過程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接觸到真實的工程環境,明確了建筑施工測量崗位的工作內容、要求和工作流程,縮短了知識學習與實際工作崗位要求的差距。
(三)課程內容選取注重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需求和人才培養需要
《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教學內容針對完成施工崗位測量工作任務所需的知識、能力、素質要求三部分需求。為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需求和人才培養需要,在重組的課程內容中強化了全站儀使用等章節,保證了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職業生涯崗位測量工作的需求,為學生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四)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應符合科學性、先進性和教育教學規律
《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教學遵循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基本規律,積極吸收行業企業參與課程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的組織與安排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符合科學性、先進性和教育教學規律,基于真實的職業崗位分析和具體工作過程,以施工過程的測量任務為基礎進行整合、序化組織教學內容。
(五)構建三線并行的實訓課程體系,形成“從控制到細部”的良性循環
首次循環:規劃勘測設計階段或工程竣工階段的地形圖測繪,由“平面控制測量-高程控制測量-地形圖測繪”形成的串行路線,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使學生掌握施工測量中“從控制到細部”的作業過程;第二次循環:施工階段建筑物施工測量,由“施工區域平面控制測量-施工區域高程控制測量-建筑物施工測量”形成的串行路線,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獨立完成,使學生體會施工測量過程的“從控制到細部”的作業;第三次循環:施工、營運階段建筑物沉降變形觀測,由“變形觀測平面、高程控制系統-建筑物沉降變形觀測”形成的串行路線,在前二次循環作業的啟迪下,由學生自行組織,獨立完成,使學生掌握施工測量過程的“從控制到細部”的作業方式。
三、結語
應用型本科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應用型本科教育與普通本科教育和高職高專教育不同,其以培養學生技術開發、應用能力和工程的整體管理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加強工程綜合性訓練為目的。山東英才學院借助原有高職高專教育良好的實踐教學校內實訓場所及校外實訓基地,圍繞應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立足于培養能夠從事各種建筑工程測量生產、管理和服務一線工作的高技能人才的全面發展,通過建筑工程測量教學實施,進行了應用型本科教育建筑工程測量教學的研究性學習方法的探討,課程體系改革是人才培養目標的具體實施,立足在整體教學內容改革的高起點上,更新觀念、大膽探索,建立科學合理的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有力地促進了建筑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改革,提高了教學質量,構建了一套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合理的教學課程體系,為企業和社會培養出了大量的、合格的應用型高級專業技術人才。
作者:陳繼光單位:山東英才學院建筑工程學院
摘要:通過對建筑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探索,論述了高職專業如何通過市場調研,確立專業培養目標及課程體系的設置。總結了實踐性教學改革的一些經驗,并對以后的教學改革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實踐教學
建筑工程專業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雖然近幾年來各高職院校都在對其課程體系進行探索改革,但從企業反饋的信息來看,畢業生在短期內還是很難滿足企業的要求。為此,我院建筑工程系在制訂2004年教學計劃的同時,成立了建筑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課題研究小組。為使研究結合實際,符合社會的需求,我們聘請當地建筑業界有名的專家(21人),成立了專業建設專家指導委員會,對研究小組進行階段性的指導。筆者就我院建筑工程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實踐,談幾點高職課程體系改革的認識。
一、以市場為導向,確立專業培養目標
教育部《關于以就業為導向深化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指出:“高等職業教育應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走產學研結合的發展道路,培養高素質的高技能應用性專門人才”。這就要求高職教育必須面向社會,突出與市場的結合,根據社會需求確立專業設置和培養目標,根據崗位能力要求構建課程體系。由此,我們的工作思路確定為:調研職業崗位分析職業能力與素質分析知識結構分析編寫專業教育標準確定課程體系編寫專業培養方案專家論證制定主干課程教學大綱專家論證定案。
首先,我們從建筑工程從業人員現狀、崗位職責、工作內容、工作標準、專業知識、能力結構等幾個方面,對所在鄭州、南陽兩地的部分大中型建筑企業進行調研。通過調研,使我們對現場的工程技術人員工作內容、專業能力等有了全面了解,掌握了一些基礎資料,了解到企業的急需和我們培養目標之間的差距。調研也使我們了解到企業對學生基本素質的要求,他們更愿意接受具有良好職業道德、能吃苦、具有一定的社交能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技術人才。下表為調研情況的大致分布:
需要說明許多企業的老技術員、老質檢員經驗非常豐富,但沒有學歷(綜合歸為建筑工程中職畢業),另外,由于高職是近幾年才出現,許多技術人員的第一學歷都是中專,建設監理專業出現得也較晚,監理員大部分也是建筑工程專業畢業的學生。
根據調研情況,建筑工程專業最直接的就業崗位應是現場技術員,擴展的崗位群是質檢員、材料員、資料員、預算員和監理員。根據崗位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等,其職業能力結構可分為兩大部分:綜合能力和專業能力,(崗位能力結構分析可見下圖。)由此,建筑工程專業培養的目標確定為:具有一定的綜合職業能力,具備建筑工程專業必需的文化基礎與專業理論,具有一定的建筑工程施工技術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
二、以能力為依據,加強課程體系改革職業教育是一種技術教育,是以突出技術能力培養為特色的一類教育,其課程設置就要緊緊圍繞專業能力培養目標進行,不能單純追求學科的完整性和系統性,按學生應具備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整合課程,設計課程體系新晨
按照崗位能力的要求,我們對其進行了知識結構分析(見下表),把教學體系分為理論教學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
根據專業能力的要求和“必需”“夠用”為度的原則,我們把理論課程體系分為基礎理論(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理論、專業理論和專業擴展知識四個模塊。壓縮了傳統課程的教學課時,對一些相關連的課程進行了整合,例如,在《建筑結構》中減少了理論性較強的論證和計算;在《建筑設備》中增加了建筑電氣的一些基本知識,刪減了《建筑電氣》這門課程。同時,為擴大學生就業面和現代前沿知識,在專業擴展知識這個模塊中增加一些課程,如《建設監理概論》《工程項目管理》《工程建設法規》等。
“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是我們制訂實踐性教學體系的指導思想,按照學生的認知規律,通過三個模塊、四個層次來構建實踐性教學體系。三個模塊是指知識技能實訓、操作技能實訓和技能證書實訓。知識技能實訓是指學生通過實訓熟悉或掌握基本理論的一種實訓或實驗,如:各種實驗、課程設計、大型作業等;操作技能實訓是指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一種實訓,如:建筑施工各工種基本操作技能;技能證書實訓主要是學生通過考核取得各種證書的實訓,如:CAD證、預算員證。四個層次主要是指基本技能實訓(建筑識圖制圖實訓、計算機應用實訓等)、專業基本技能實訓(房屋構造實訓、建筑材料實驗等)、專門技能實訓(建筑測量放線實訓、工程預決算實訓、單位工程施工組織設計等)和綜合技能實訓(畢業設計、模擬建筑工程招標投標等)。
三、改革實踐教學環節,強化實踐能力培養
為加強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使學生真正學到一技之長,我們一方面構建了完整的實踐教學體系;另一方面改革某些實踐性教學環節,強化實踐性教學管理。主要通過以下方法:
1.改革傳統教學方法,對和實際工程聯系緊密的部分章節,在課程大綱中就規定必須采用現場教學或案例教學;2.對某些單項技能實訓,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辦法。走出去是讓學生到實際工地實際操作,請進來是請一些經驗豐富的老技術員到學校實訓中心來指導學生實訓;3.某些課程采用邊講邊練的教學方法,如《建筑工程測量》、《計算機應用基礎》等;4.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的建設,根據校外實訓基地的情況,靈活安排實訓進度計劃;5.利用假期,要求學生參加社會實踐(以總結報告為準),對優秀學生安排在校內企業進行實習(勤工儉學形式),積累一定的社會經驗,縮短就業磨合期;6.加強對學生實訓的教學管理和師資隊伍建設,做到每次實訓有計劃、有措施、有總結;7.加強對學生實訓期間紀律管理,充分利用學生實訓機會對學生進行職業道德教育。
實踐證明,改革加強了教師的責任心,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改觀。
摘要:以職業崗位的需求、學生的認知心理及學生的轉型需求為出發點,對中職學校建筑工程施工專業建筑結構課程的開設情況及教學現狀進行探討,解決建筑結構課程內容安排、實踐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選擇的問題。
關鍵詞:建筑結構;課程建設;中職教育
教育部在《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教育教學改革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職業學校應加強學生職業技能和從業能力。所以,現在很多中職學校教學體系遵循“以職業能力為中心”的指導思想來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有些學校片面地從注重職業崗位能力要求為目標來組織教學。在這樣的背景下,非常多的中職學校建筑工程施工專業在制訂培養計劃時,幾乎完全拋棄傳統的學科體系,將建筑結構這種理論性較強的課程刪除。學生專業學習如同職業崗前培訓,照著教師的操作完成專業學習,學生不知其然,也不知其所以然。由于各學校的軟件、硬件各種條件的局限,培養出的學生職業能力不強,又不能自我學習適應技術的發展,致使就業單位不愿選擇中職畢業生而選擇學歷更高的高職畢業生。從周邊環境可以看到近兩年建筑市場在萎縮,中職學生入職后面對的是激烈的職業能力競爭,中職學校不僅需要提高就業率,而且還要為學生以后的長足發展考慮。即使中職學生以后的就業目標是各類技術工種,中職學校教育也不應該是簡單的崗前培訓,需要使學生掌握建筑工程活動的基礎知識、實用知識和技能技巧。建筑結構課程是建筑施工專業學習專業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對結構施工圖有正確的識讀能力,能夠對結構的安全有系統性的認識,對他們以后的崗位工作能力和安全操作具有重大作用。
一、中職建筑工程施工專業建筑結構課程開設現狀
(一)中職學生學習現狀
中職學生學習的現狀是幾乎一半的學生對專業不了解,對未來職業無規劃,對學習不感興趣,沉迷于網絡。部分教師認為是學生基礎差、智商不高導致的,稍微高深復雜一點的知識他們就學不會,但實際是這樣嗎?不盡然。據調查研究,中職學校學生的總體心理特點主要是獨立性較強,興趣定向較早,情感成熟較快,可以通過自我認識、考察以及辨析,對今后可能從事的職業進行比較評價。學生判斷力和學習能力是沒有問題的,即使他們的文化基礎知識較為薄弱,在專業學習方面有一定困難,但當他們對專業感興趣時,專業知識的學習能力還是有的。中職學校的很多學生在專業學習上有偏向,但有些課程的學習是非常優秀的。
(二)中職建筑工程施工專業建筑結構課程教學現狀
現在中職學校的建筑結構課程仍是注重理論的學習,甚至可以說是完全的理論課程,學生不愿學也學不會,教師不愿上。教師教學時大多注重結構計算,而忽略學生的接受能力。在上結構計算課時,經常會出現八九成學生不聽講,聽講的一二成學生中還有一半是聽不懂的狀況,當沒有師生互動時,教師上課也是索然無味。較多的教師在選課時會避開力學、結構一類課程,因為上這類理論性的課程沒有成就感,學生不能從課堂中學到知識。同時,很多中職學校因強調職業能力培養,注重崗位技能訓練而將建筑結構這種理論性較強的課程課時壓縮甚至刪除。
(三)建筑工程施工專業建筑結構課程學生學習現狀
中職學校建筑工程施工專業學生在學習建筑結構課程時,對各種結構介紹、結構安全知識介紹學習興趣較大,但對結構安全計算知識興趣較小甚至抵觸學習。他們對建筑行業各種專業概念的興趣較大,愿意了解他們的意思和現象,也對與他們生活相關的結構知識感興趣,例如承重墻知識、抗震知識等,但他們比較抵抗邏輯及計算嚴密的結構安全計算知識,如受彎構件正截面、斜截面承載力計算等。一般中職建筑結構課程的教材會附上兩三套結構施工圖,在學習本課程之前,學生是無法看懂結施圖的,但當他們在本門課程學習后期能看懂時,又表現出對這門課程的興趣。
二、建筑結構課程設置的必要性
(一)以職業崗位的需求論證建筑結構課程設置的必要性
建筑結構雖注重理論,但它與職業能力沒有關系嗎?不盡然。建筑工程類崗位有一項最基本的能力要求,就是按圖施工。中職學生其他課程里可能涉及圖紙的識讀繪制,但肯定不能像建筑結構課程那樣緊密聯系結構施工圖。未上過建筑結構課程的中職學生無法正確理解建筑施工圖的含義。同時,安全施工也是建筑工程類崗位的要求,建筑結構課程可以系統地向學生介紹結構安全知識,也可以構建學生正確的專業認知,這是其他課程所不能代替的。
(二)以學生的轉型需求論證建筑結構課程設置的必要性
我國生產實踐中存在著這樣一個矛盾的現象:一方面,許多產業特別是高新技術產業迫切需要大量實用技術人才;另一方面,從職業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卻被用人單位排斥,得不到社會的認同,形成供求不相適應的局面。大多數用人單位選擇高學歷的人才,是因為普遍來說,高學歷的學生相較于低學歷的學生,有更廣的知識面,同時還比較容易轉崗。較多中職學校偏重培養學生職業崗位技能的操作能力,而忽視學生的專業系統知識。為適應建筑行業的發展和自身發展的需求,學生需要通過終身學習來完善自我。人的一生的學體可以分為四部分:就職前的學習、職業中的在職學習、轉崗與再就業學習、退休后的學習。當技術在發展時,學生原本的技能不能適應時,這就需要他們自學。
三、建筑結構課程內容安排及教學方法
(一)從人才培養目標角度探討建筑結構課程與其他課程的銜接
中職學校建筑工程施工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是畢業生能具備建筑施工各技術崗位的職業能力。建筑結構課程主要是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地基與基礎、結構抗震,這些知識未具體對應某一工種,但它對建筑工程施工、概預算、工種操作實訓等課程有非常大的作用。建筑結構課程應注重對學生專業認知的塑造,即使學生畢業后不從事建筑行業,也能對他們以后的生活學習有幫助。
(二)課程內容涵蓋及涵蓋程度
建筑結構課程內容主要涵蓋混凝土結構、砌體結構、鋼結構、地基基礎、結構抗震這五方面。建筑結構是建筑的承重部位,它關系到安全。中職的人才目標不能要求中職學生像本科生學完此課程后做結構設計,但建筑結構這些知識能讓中職學生構建出一個完整的建筑結構體系,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盡量避免結構不安全所造成的傷害。在這些知識的教學中,教師主要是向學生灌輸一個完整的建筑結構體系,強調結構的安全以及為保證結構安全所做的結構措施。安全計算方面可不做要求,給學生一個大致的計算概念即可。因此,可以對授課內容做一個大致安排:混凝土結構重在講述結構知識、破壞特征的基礎,可增加混凝土結構施工圖的識讀項,也就是著重于《鋼筋混凝土結構平法施工圖集》的講解,忽略較復雜的結構計算;砌體結構注重講解砌體的構造措施、砌體的破壞特征等;鋼結構注重講解鋼結構的連接形式、破壞特征等;地基基礎部分主要講解基礎地基的重要性及其破壞危害;結構抗震注重講解易遭受地震破壞的結構部位,生活中的抗震等,教給學生一定的結構抗震理念,不涉及計算。
(三)教學方法
建筑結構課程側重于理論基礎知識,并未具體對應某一工種或某一施工過程,并不適用項目教學法。教師在選擇教學方法時應根據課程內容特點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結合中職學生的認知心理和特點,如建筑結構這一類理論知識偏重的課程,對學生的要求重在理解。根據理解的需要,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或其他手段,創設一個與工程實際環境相同或類似的情境,或增加一些相關的、有趣的主題或相互沖突、有爭議的觀點,營造一個良好的積極的課堂氛圍,給教師的教學注入活力,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的感知能力。綜合來說,就是靈活地運用講授法、討論法和參觀法等教學方法。
1.講授法
講授法在課堂教學中是必不可少的,多媒體技術的發展,使理解性的課程知識講解更為容易。相對教師在黑板上的畫圖講解,多媒體可以更形象地向學生展示課程內容。建筑結構是一個復雜的體系,要在口頭上完全表述清楚是不可能的,用黑板去描繪也是非常難的,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給教師教學帶來極大的便利。利用多媒體技術對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的綜合處理及其強大的交互特點,制作各種教學課件,使得學生可以更直觀地了解結構特點。在建筑結構的課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各種圖紙,展示各種結構圖片,以動畫的方式演示一些構件的破壞,以視頻的方式介紹一些著名建筑的結構特征,讓課堂講解更為生動。
2.討論教學法
討論教學法可以在課堂中調動學生的思維,克服他們不愿思考的惰性。在建筑結構課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知識點對一些結構問題提問,讓學生在課后觀察實物或利用互聯網查詢相關知識。例如校園里的建筑的結構形式各是什么?某棟建筑各部分的裂縫是否是結構裂縫?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磚墻中設置的構造柱、圈梁有什么作用?結合周邊建筑環境,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討論。在課程知識點的講解之前,組織學生進行討論,教師在旁進行引導。
3.參觀教學法
中職學生生活經驗少,專業知識了解少,剛接觸建筑專業,直接對其灌輸結構理論是非常難的。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帶學生離開教室,參觀學校的建筑物,解析建筑的結構及結構的破壞;或者帶學生參觀在建建筑,解析結構的作用及重要性。
4.其他教學方法
除了上述三種方法,我們還可以采用其他的一些方法加強建筑結構課程的教學效果,例如模型制作。建筑結構是空間專業,為使學生對結構有正確的空間認知,可充分利用各種建模軟件,將平面二維建筑施工圖轉化為空間三維結構模型,加深學生對結構空間位置關系的認知。不管運用哪種教學方法,我們的目的是理論結合實際,使學生充分理解建筑結構的知識,構建學生較為完善的結構知識。
四、結語
建筑施工技術一直都在迅猛發展,中職學校培養學生的專業崗位能力可能跟不上發展的步伐,不要過早將學生的培養目標定位于現有某一崗位的具體能力,這會限制學生在就業時的職位選擇,也會降低學生對崗位更新的適應能力,還會限制學生的專業繼續學習能力。在建筑工程施工專業的人才培養中,應結合學生基本的專業知識基礎進行培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不片面要求畢業生的就業率,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
作者:許珊娜 張紅欣 單位:江西水利職業學院
摘要:高職教育培養的是適應行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與行業標準對接的高職課程體系開發與實施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所在。根據建筑行業特點與專業實際情況,在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的重構過程中,將行業標準、職業能力貫穿于課程開發、實施的整個過程,是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保證。
關鍵詞:高職;行業標準;課程體系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以就業為導向,就要按照職業崗位(群)需要進行專業建設和課程改革,并隨時按職業崗位(群)的需要進行新建或調整。行業標準是由我國各主管部、委(局)批準,在該部門范圍內統一使用的標準。能夠反映企業對崗位人員能力的要求,對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建立具有指導意義。參照行業標準設置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可以縮短職業教育與行業要求的距離,是實現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根本保證。將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例探討與行業標準對接的高職課程體系開發。
1課程體系與行業標準相對接中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
1.1行業標準融入課程教學問題,建筑行業崗位繁多,各崗位要求的知識和技能不一,行業的標準也比較復雜,有些知識和技能比較零碎,無法單獨地分成某門課程,這就需要在相關課程的內容設計上給予調整,兼顧這些必要的技能和知識點的學習。1.2課程設置先后順序問題,在根據行業標準設置課程時會遇到知識的邏輯先后問題,這就要求根據專業工作崗位的具體要求設定專業知識課程的先后順序,以保證學習過程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和具有邏輯條理性。1.3課程設置與職業資格考試對接問題,職業資格考試是對勞動者從事某種職業所應掌握的技術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能的測試和評價,隨著建筑行業的規范化、標準化,持證上崗是行業發展的必然,這就要求在課程體系構建中充分考慮與職業資格考試的對接。
2行業標準對接的課程體系重構思路
建筑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之一,專業工作崗位繁多,行業的標準也比較復雜,從業人員必須嚴格遵守和執行建筑行業標準,才能確保建筑工程的安全、適用、經濟和美觀等。與行業標準對接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應以職業崗位需要為導向,以行業標準為基礎。首先根據建筑行業職業崗位要求分析確定人才所應具有的職業能力、職業素質,據此設置出所需的職業技術核心課程,再確定核心技術課之外的、專業必須的專業技能課程;然后根據確定的職業技術核心課程、專業技能課程結合專業工作崗位需求開展集中實踐教學;并從高職教育對學生的政治思想素質、身體心理素質、人文素質、科學素質的全面要求出發,設置通識課程。
3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開發
3.1課程體系結構。本課程體系由通識課程、職業技術課程和集中實踐三部分組成。結合行業標準采用“五六一”的專業課程體系模式,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體系結構如圖1所示。(1)五門核心課程:《建筑施工技術》、《建筑施工組織與管理》、《建筑識圖與構造》、《建筑CAD》、《建筑結構》,該五門課程是學生在校期間必須掌握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為從事建筑施工管理、工程監理、建筑設計等崗位打下基礎。(2)六門必修的專業集中實訓。在實踐教學環節中開設六門必修的專業集中實訓,在鍛煉學生動手能力的同時,做到專業知識的應用和專業能力的遞進培養。(3)一個學生在校期間必修的職業崗位證書。為貫徹國家對高職學生提出的“雙證”培養模式,學生畢業前需考取施工員(建筑類),使學生在就業時已具備上崗能力和上崗資格。3.2建筑工程技術專業課程設置。針對本課程體系的建立,按照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崗位及崗位群的要求,遵循學生職業生涯發展規律和學習、認知規律,根據現行行業標準,采用“必修+選修”的學分制課程設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職業發展規劃,選擇所修課程。(1)通識課程設置。通識課程培養學生政治思想素質、身體心理素質、職業道德和創業素質、信息技術能力、英語應用能力、公文寫作能力等。通識必修課程有軍事理論、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形勢與政策、心理健康、體育與健康、大學英語、高等數學、計算機基礎、應用文寫作、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專業英語。通識選修課程包括人文素質教育和公民道德,要求學生選修其中的一門。(2)職業技術課程設置。職業技術課程俗稱“專業課”,根據行業職業崗位要求確定,包括職業技術核心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通過職業技術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必要的專業基本理論、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了解本專業的前沿科學技術和發展趨勢,培養學生分析解決本專業范圍內一般實際問題的能力。職業技術必修課有建筑施工技術、建筑施工組織與管理、建筑識圖與構造、建筑CAD、建筑結構、建筑結構地基與基礎、建筑工程測量、建筑材料、建筑制圖、建筑力學、建筑設備、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建筑法規工程經濟學。前五門課程為職業技術核心課程,其他為專業技能課程。職業技術選修課共四門,建筑工程文件編制、工程項目管理、建筑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工程質量事故分析,要求學生選修其中兩門。(3)集中實踐。集中實踐是針對職業方向技術能力要求開展的專項集中實訓。必修集中實踐有建筑識圖與構造實訓、建筑CAD實訓、建筑工程測量實訓、工程算量實訓、生產頂崗實訓、畢業設計。選修集中實踐為大地測繪(GPS儀器操作)與安裝算量(安裝算量軟件操作)兩項,要求學生選修其中一項。
作者:王文匯 單位:遼寧地質工程職業學院
1課程的性質與任務
《建筑工程資料管理》是職業院校土建類專業及相關專業的一門主要技術專業課。是一門實踐性很強而且與現行的建筑規范、規程、標準密切相關的專業課。它的主要任務是研究工程建設各個階段文件資料的填寫、收集、整理、歸檔、移交的相關要求和基本方法。
2教學目標
2.1知識目標
(1)知道工程準備階段的資料收集、整理、歸檔的基本要求和方法。(2)熟悉竣工圖、竣工驗收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的基本要求和方法。(3)掌握施工資料、建設監理資料的填寫、收集、整理、歸檔的基本要求和方法。
2.2能力目標
通過《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的學習,將使學生掌握土木工程各個建設階段工程資料的填寫、收集、整理、歸檔的基本方法,并通過實際工程項目訓練、案例學習、綜合實訓,掌握編制整理土木工程管理資料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培養學生的專業崗位能力,使學生到崗后能很快熟悉工作內容和要求,并迅速成為具有實際操作能力的合格的施工質量管理人才。
2.3情感目標
培養學生認真細致的工作作風和去偽存真、誠實守信的工作態度及工程素養和創新意識。
3以往教學情況
綜上所述,《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以往的教學過程是:(1)按照建筑工程施工現場資料員的工作責任要求,結合教材和資料軟件,采用講練結合,即一次課一個內容,學生按照范例,機上練習填寫一個或幾個相應的教學內容的教學方法。(2)學生雖然在其他的課程里學習了建設程序等與《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相關的內容,如果老師們認為講過的東西到該課程就不提了,如:施工過程等,學生們一是忘記了;二是不會橫向聯系,因此資料綜合實訓往往混淆施工程序,需要花費很多時間理順關系,才能順利完成實訓要求。(3)由于該課程的工程特點和資料員的工作特點,該課程成績考核確定為過程性評定考核,沒有有效杜絕學生作業的復制,同學們的學習熱情不高。
4存在問題及原因
(1)教學實踐中發現,由于大學擴招,我們學院學生的生源差異性較大,學生的接受能力比其他大學的學生也有很大差異。表現在課程結束后學生到土木工程施工現場實習時,一是獨立填寫資料較困難;二是遇到一些與工程測量有關的技術資料整理困難。分析原因認為:一是《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開設較早(與施工課同時開),學生還沒有基本的工程施工素養,對施工工序了解的還沒到位,到了工程施工現場不知道資料員該從什么地方干起;二是學生只是在施工課上機械的了解了施工工序和施工質量要求,對工程的實際情況尚不明確,對建筑規范了解較少,填寫資料時和工序不一致,感覺混亂;三是由于授課過程中由于學時的關系,所有專業課老師沒有把課程之間的聯系和相互應用告訴學生,同學們不會學以致用。如前導課《工程測量》和《工程CAD》在一些技術資料里應用較多,遇到利用線路測量原始數據繪制和導入圖形時,不能順利完成。而目前地區性的土木工程較多,對技術資料的需求也較多,我們以前沒做過施工和線路測量整合資料實訓,這方面是弱項,需加大實訓力度。
(2)在教學過程中由于該課程實踐性較強的特點,學生在各部分內容的學習過程中缺少足夠的實踐性訓練,教師只能通過案例分析和實物圖片來幫助學生對該課程的基木理論與技能加深理解與掌握。學生普遍反映內容抽象、缺少感性認識,缺乏學習熱情和興趣,學習效果不理想。因此,針對木文的課改的初步設想和計劃,根據現代職業教育的特點下,強調了實踐和職業屬性的教學思想;認為:《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改革設計的理念首先應該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的目標;為適應社會發展和建筑發展需要的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技術應用性的職業人才。
5教改情況
(1)基于《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的實用性、技術性原則,應首先確保課程對學生主體的“受用性”,應以工作(情景教學)導向為課程教授的過程和思路,為此,可以聯絡當地城建單位或者建設單位,并組織學生深入到一線建筑工程項目的現場進行授課,因為一個項目或者建筑物是看得見摸得著的,通過現場觀察對各項施工措施和實施情況的了解對于學生全面掌握實踐經驗和積累有著現實意義;對于施工驗收的過程中按照規范的要求執行的每一項工程的檢查、維護、改造、擴建進行充分了解:在實施施工過程中到哪道工序該做什么資料、)只有通過“現場學習”進行這門課程的改革,才能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全面和熟悉了解工程施工從項目立項到工程竣工過程的每個步驟和細節,對工程的施工進程能有具體到位的認識,并且建議讓學生步步跟進,緊跟工程進度確保更加全面的學習效果。《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是與工程實際聯系緊密的課程,鼓勵學生并組織學生到生產現場或學院的實訓基地進行現場教學,把課堂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學生具體地領會各種專業在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的應用。利用《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和《建筑施工技術》課程同時開課,在授課時盡量使施工資料的內容與施工課相聯系,實時的給同學們講明土木工程各個分部的施工工序和驗評規范,并多次提醒強調,使同學們盡量做到耳熟能詳。
(2)布置課程平時作業時計算機填寫和手填相結合,分層次教學,給不同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避免了抄襲和不思考亂填資料的不良毛病,特別強調資料造假也屬于職務犯罪。
(3)嘗試問題導入式教學。該課程部分內容比較復雜且枯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走神,問題導入式教學是解決該問題有效手段之一。對部分教學內容從新的角度局部系統化,使教學目標在局部內容中更加明確,學生對明晰系統的理解和長期記憶會加深。通過先導入問題,再講解的方式,提高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帶著問題來學習,針對性更強,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4)采用無記名問卷的方式及時獲取學生的反饋信氖“因材施教”是教學的基本原則,每一屆學生都有不同的個性和特色,要了解學生對課程的要求和意見,可采用無記名問卷的方式進行。傳統的教學手段對于獲取學生的學習反饋不夠,因此課程調整和更新往往不夠及時。該課程引入無記名問卷的方式以后,能夠根據學生的聽課效果和要求及時調整、不斷優化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手段,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
(5)建設校外實訓基地開展“訂單式”培養。通過校企合作建設的方式建設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開展“訂單式”培養,使學生真正具備企業崗位技能培訓要求的能力、由企業提供實習場地,相關的設備和技術人員,學生進行生產性實習或頂崗實訓,直接參與實際產品的生產,培養和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依托實訓基地,教師、學生共同參與培訓和產品的開發,提高教師和學生的專業技能。
(6)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培育市場運行機制。引進社會資源,校企共建校內實訓基地。由學校牽頭與相關企業制定實訓基地有效運行機制和實施辦法,引入生產企業合作經營,使校內實訓基地企業化、市場化。
(7)采用項目教學法,根據土木工程中技術資料的要求把《土木工程測量》和《土木工程CAD》結合起來。如給出一組線路中線測量的數據和橫斷面測量數據,測量課老師耐心輔導學生完成地面高程的計算,手工繪制線路的縱、橫斷面圖,《土木工程CAD》老師輔導繪制線路的CAD縱、橫斷面圖,并導入相應的資料位置,盡量使每位學生都能做一份較完整的技術實訓資料,否則期末成績不予通過。
(8)采取就業輔導法,對已經有實習地點的資料員,根據該生所從事的工程是房建類、水利類還是路橋類,輔導她們從資料員的職責出發,進場開始應該怎么做、填寫和收集整理哪些資料,施工過程中一般填寫和收集、整理哪些資料,竣工驗收時應該填寫和收集整理哪些資料。施工現場還有哪些不歸檔的日常文件也屬于我們資料員的職責。滿足了同學們到任何土木工程單位都能勝任資料員工作的需求。
(9)期末課程總結時再次和同學們一起理順土木工程建設程序,對分配在不同參建單位的資料員,幫助同學們分析資料員工作和其他工種的關系,使他們很順利的融入工作環境。
6教改效果
該課程通過上述教學探討和改革與實踐,盡可能的培養了同學們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培養了同學們相互學習、相互討論、查閱規范、應用規范的能力和認真細致、虛心請教、尊重事實、誠信求實的工作作風。同學們對于工程資料軟件的應用能力和施工現場填寫和整理資料的能力不斷提高,凡是認真完成《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學習任務的學生均能勝任土木工程參建單位資料員的工作任務。學生到施工現場實習不到一周便能獨立完成資料的填寫整理工作,學生們積極向上、認真負責、不斷進取的表現,得到了用人單位的認可。
7不足與繼續努力方向
(1)部分學生對社會不良現象適應較快,適應老師的教學方法較慢。表現為浮躁不安,手機不離手,耳機不下頭,學習態度極端社會化,認為學習成績也可以通過手段擺平。漫不經心聽講,稀里糊涂作業,張口瞎說,隨手亂填,隨意性較多,客觀意識較薄弱,對老師的要求情緒化,高興就接受,不高興全盤否定。這種普遍問題的存在,嚴重的影響了學習任務很好的完成,是我們亟待解決的首要問題。(2)每個班級中,以前的學生是主動學習和配合老師一起學習的占多數,現在則是少數,如何讓每個學生都能坐下來安靜學習,優質的完成學習任務,也是困擾我們已久的問題和我們亟待解決的問題,老師們在學校的辛勤培育,實在難以抵御社會環境和家庭環境的影響,每個學生都想做管理者、指揮者,不想實實在在做事,說明大人們本身有問題,值得我們研究探討。(3)雖然老師們做了很豐富的教學準備,也有一些工作經驗,但是還不能滿足個別好學的學生日益增長的求知欲,這就要求老師們也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擴大知識面和不斷掌握新的實踐技能,以滿足各個層次學生的學習愿望。
8結語
《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在職業教育中,是相對比較專業和基礎的一門課程之一。課程的扎實程度的優劣,將直接影響到學生未來職業崗位的能力,能否勝任本職工作崗位。該文正是基于學生的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進行工作過程導向的原則進行課程的改革和優化的一些建議,希望能夠通過該文簡單的闡述和教學設計思想,從而根本上,提高學生綜合運用這些知識技能去分析和解決技術問題的能力。
作者:趙麗萍 單位:河套學院土木工程系
【摘要】工學結合是高職教育適應新世紀社會發展對應用型人才的需要,是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顯著特征,也是高職教育的核心理念。探索和實踐工程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是新時期高職院校改革創新的重要內容。文章結合建筑工程專業教學改革實際,對高職建筑工程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初步探討。
【關鍵詞】工學結合建筑工程課程改革
一、工學結合下的課程改革背景及意義
建筑工程專業高等職業技術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能適應建設管理等第一線需要的、能為社會所接納的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人才。但是近年來,我國建筑工程專業的高等職業教育徘徊在一個怪圈中,一方面是高等職業教育的規模在不斷擴大,另一方面是每年大量的高職畢業生融入人才市場,但是就業率并不是很高。
究其原因,根本在于企業對于高職教育所培養出的畢業生并不滿意。這就對高職教育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質量提出了新的挑戰。高職教育的培養目標,決定了高職教育的教學過程中各個環節必須具備鮮明的特色,要以“應用”為主旨和特征構建課程和教學內容體系。推進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探索適應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具有中國特色的職業教育發展思路,已經成為當前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突出問題,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首先,工學結合下的建筑工程專業課程改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需要。人類社會正處在從工業經濟向知識經濟轉折的關鍵時期,產業結構和勞動力結構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包括高技能人才的在內的知識型勞動者就業崗位和需求不斷增加。總書記曾指出:“高技能人才是推動技術創新和實現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力量。要通過學校教育培養、企業崗位培訓、個人自學提高等方式,加快高技能人才培養。”這一指示為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進一步指明了方向。
其次,工學結合下的建筑工程專業課程改革也是高職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目前,國外發達國家有關高職教育工學結合理論已經被教育理論界所接受,并且在具體實踐中取得了一些成功經驗。而我國的高職教育進入了由注重規模發展轉向內涵建設的關鍵時期,工學結合理論與各個教育環節的滲透、結合,真正實現市場化條件下學校與企業的全方位融合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
文章基于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的基礎上,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基于工學結合模式下的建筑工程專業課程改革進行了初步探討,并提出五種具體工學結合下的課程教學改革思路。
二、基于工學結合下的課程改革探討
1.優化課程教學內容,結合社會建筑專業的認證實際。在各門主干專業課程相互獨立的教材中有許多重復內容。針對目前多內容、少學時,又要給學生擴展一定的信息量和留有必要的思考空間,開闊學生視野,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工程訓練的實際情況,必須優化重組主干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
(1)把專業課程中內容混合的課程中的基本原理部分從原課程中剝離出來,整合為學科基礎平臺課程,將專業課程內容整合為少學時的專業選修課。
(2)對專業課程中重復的內容進行整合,并在合適的課程中講授。例如,關于柱下獨立基礎的設計,在基礎工程和鋼筋混凝土設計課程出現重復,此內容應在基礎工程課程中與其它常用基礎類型統一講授,使學習更系統。
在對專業課程內容進行整合、優化的同時,也要立足于社會需求的實際,也就是以社會上各種建筑工程專業的注冊資格證書考試內容為導向,如監理工程師、造價工程師、注冊建造師等,將專業課程內容最大限度的和社會要求相銜接。
2.突出專業課程的職業定向性,以就業為導向。專業課程的職業定向性是和“學科本位”的課程觀相對應的。傳統的建筑工程專業課程內容的設置,都是按照國家對學科教學的要求設置的,并沒有突出專業課程的職業傾向,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是建筑工程專業的通才,工程方面的知識都學,但是沒有側重點。工學結合下的建筑工程專業課程設置要徹底改變“學科本位”課程觀,突出專業課程的職業定向性,以職業崗位能力作為配置課程的基礎,實踐性教學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在教學劃的制定、教材的編寫、教學方法改革等各方面都要有所體現。同時,教學要以就業為指導,以職業崗位群為依據,以職業技術能力為參照,從培養目標出發,改革和優化理論教學體系。構建以專業職業崗位技術必需夠用為度的理論教學體系,強調實用性和針對性,不要求完整性與系統性;對一些傳統的課程內容進行優化和重組,創建一批新課程,強調理論與實踐等相結合的理論教學體系。可以針對職業崗位的具體要求,如施工技術、工程測量、工程監理等,設置課程專門化方向,教學計劃、教材內容、教學方式都有所側重,專業培養目標和畢業生的業務規格定位相一致。
3.強化實踐教學,以實踐促進教學。工學結合的精髓是實踐訓練。建筑工程專業是實踐性要求非常高的一門學科,因此要想提高學生的動手技能,必須強化學生的相關課程的實踐教學。例如,對于“鋼結構”課程,從畢業生的崗位技能要求出發,應加強學生鋼結構深化設計能力的訓練,根據課時安排情況,設置為期一周或兩周的鋼結構深化設計訓練。課題的選取可以是虛擬工程,也可以是實際工程,但要注意工作量適中。將課題下達給學生,在指導教師的指導下按照實際圖紙分解過程進行鋼結構設計,并最終能初步達到建筑工程施工的目的。通過這一實踐教學不僅訓練了學生的圖紙深化技能,還讓學生了解并掌握了常見建筑鋼結構的構造,更重要的是實現了學生動手能力訓練與工作崗位技能需求的對接。公務員之家
4.校企聯合教學,推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工學結合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有效模式,其核心是校企聯合。具體到建筑工程專業的工學結合,課程教學應尤其要加強施工技術的技能訓練,而這部分的職業技能訓練必須借助學校和企業的聯合來共同完成。比如,對于建筑施工技術一門課程,可以重點選擇規模大、管理規范、技術先進的施工企業作為學校的校外實習基地,借助施工企業經驗豐富的工程師和具體的施工項目,強化學生的實踐技能的培訓。同時,高職院校要深入建筑企業進行調研,對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信息進行充分研究調查,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用人崗位的能力要求為內容,以培養高技能、高實踐性的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積極探索和實踐校企聯合,推行“訂單式”培養模式,以期實現零磨合頂崗的畢業生。
5.培養“雙師”素質教師。師資水平是實現工學結合職教模式的關鍵,高素質的雙師型師資隊伍是職業教育質量的重要保證。目前,從總體上看,一些高職院校的建筑工程專業的師資狀況難以滿足完善工學結合模式的需要。一方面,從事建筑工程專業的師資對職業教育本身缺乏應有的認識,職業教育觀念淡薄,常常用普通高等教育的眼光看待職業教育。另一方面,教師職業技能狀況也不太理想,有的教師缺乏一定的實際操作技能,不能有效地指導高職學生的學習與實踐,實際教學也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普教化傾向。改變這種現狀可以通過兩種途徑實現:一是從企業中選聘工程師、技師到學校經過教學業務培訓后任職;二是有計劃地選派教師到企業實踐、考察,鼓勵教師通過職業技能評定獲得有關技能考核等級證書。這樣,建筑工程專業教師都是真正意義上的“工”與“學”結合的“雙師”素質人才,在相關的課程教學中,才能得心應手地傳授取自于工、用之于學的力學知識。
培養高素質的高職人才,是高職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任務。新形勢下的基于工學結合教學模式改革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建筑工程專業課程教學知識點涉及面廣,與部分專業和實踐課程聯系密切,課程改革更需要在探索中不斷總結經驗,逐步完善。
中職院校肩負著培養實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建筑工程資料員是建筑施工現場的重要工作崗位之一,其課程設置應符合教育教學規律和崗位需求規律,符合專業人才培養要求。中職院校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探索更適合中職學生的培養模式,積極進行課程改革。本文介紹了中職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改革的經驗,希望為加快實用型、技能型人才培養進程盡一份綿薄之力。
一、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沒有一流的技工,就沒有一流的產品,這已經是各個發達國家的共識。國家在改革開放過程中也逐步意識到實用型、高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性。中等職業教育作為技工和初級管理人員的培育基地是承擔這一課題的生力軍,而作為建筑施工企業關鍵技術崗位八大員之一的資料員,其培養方式成為擺在中職教師面前急需探討和改革課題。
二、課程存在問題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職建筑專業一直沿用老的課程設置模式,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存在諸多的問題:課程內容枯燥且較多,條理性不強,全部是現行規章制度的生硬灌輸,學生不易掌握;學生學習熱情不高,授課效果不好;基本上忽視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與畢業后崗位要求差距大。80%的學生畢業后不能直接擔當施工現場的檔案管理工作。
三、課程改革探討
資料員也稱為檔案員,是指在建筑與市政工程施工現場,從事施工信息資料的收集、整理、保管、歸檔、移交等工作的專業人員。本課程總體改革思路是緊扣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的培養目標和資料員崗位的培養方式,以增強學生的職業能力為目標,以培養與崗位零距離的技能人才為任務積極探索該課程改革。
1.立足崗位需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課程改革的根本
立足職業能力需要,立足崗位需要,培養學生學習興趣是課程改革的根本。建議對課程教學內容調整應本著“夠用”“適用”的原則,理論教學與實訓相結合,使課程內容更貼近實際崗位,使學生更愿意主動學習。筆者學校在實際課程設置上以行業要求為立足點,以施工順序和崗位工作順序為主線,以進場驗收和檢驗批驗收、隱蔽驗收為引領,使學習內容設置更接近工作崗位。同時,在理論教學上,通過教師知識整合和實際工作的情景模擬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知識基礎在崗位上的深淺,從而促使他們產生緊迫感,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在實訓課程設置工作任務,通過完成實際工作任務而產生成就感,有利于提高他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能動性,提高學習效果。
2.“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是培養技能型資料員的關鍵
建筑工程資料管理課程,應以工程項目為載體,以建筑施工管理過程為主導,以任務為驅動,以工、學結合為突破口,以崗位職責和職業能力為中心,以實現課堂教學與實訓操作的一體化為目標進行課程改革。例如,筆者學校建筑工程資料管理理論教學中就是把學生角色設計為施工單位資料員,把情境創設為學校新校區辦公樓項目現場,把枯燥空洞的理論知識變為有形具體的工程實體,很大程度上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任務驅動”還具有將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學習的效果。“任務驅動”使學生知道該做什么,在探討怎樣去做的過程中,明白崗位職責和專業技能的要求,實現專業能力的增長。
3.隨時適應崗位發展需要調整課程體系是課程改革的主要保障
眾所周知,建筑行業規范和規程是在不斷更新中,這就要求課程改革應隨時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課程內容,以便于更好地適應崗位需求。例如在筆者學校增設了電子文件實訓課程,教師充當監理和指導教師的雙重角色,學生在任務驅動下,應用“大連市建設工程電子文件編制軟件2.0版”從資料收集、整理、歸檔全過程進行模擬,帶I學生整理一套電子檔案。使學生迅速地獲得與崗位零距離接觸的機會,為他們走上資料員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4.以賽代練的輔助手段是課程改革效果的最好檢驗方法
為了提高職業素養,強化崗位技能,檢驗實訓效果,筆者學校增設了“建設工程電子文件編制”的建筑工程技術技能大賽的競賽項目。通過以賽代練,突出和強化學生專業實踐技能和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旨在訓練和提高學生建筑工程電子檔案的編制整理及實際運用能力,更好地滿足工作崗位及職業發展的需要。
建筑工程預算課程作為一門新興的學科,與建筑行業的發展相對應,但是當前建筑工程預算人才還比較缺乏,因此導致建筑行業發展過程中的成本控制受到較大的影響。比如成本較高、預算有遺漏等,這會導致建筑工程的工期被延長。越來越多的中職院校開始開設建筑工程預算課程,并且對教師隊伍質量也不斷進行完善,加強對這門課程的認識,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為社會輸送了一批專業化的建筑工程預算人才。但作為一個新興的學科,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在學科建設過程中應該要對各種問題進行解決,加強師資力量的配套建設,不斷提高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教學質量,為社會培養更多專業化工程預算人才。
一、當前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1.對建筑工程預算課程的認識不到位。
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是一門隨著建筑行業事業快速發展而產生的一門專業課程,該課程出現的時間較短,很多院校都還沒有開設該課程,教職人員對該課程的認識也不夠深,在教育過程中還采用比較傳統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因此導致教學過程中該課程教育水平較低。
2.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教學方法比較陳舊。
建筑工程預算課程在教育過程中要涉及各種專業知識,課堂教育中的理論性較強,會出現很多專業化的術語,由于很多中職學生的基礎知識不扎實,因此很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能對各種概念進行理解。此外,在當前的工程預算課程教學過程中,中職院校對課外實踐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使得教學過程比較呆板,學生的積極性不高。課外實踐是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一個關鍵步驟,近年來素質教育的不斷拓展,在中職教育過程中更加注重學生的實踐能力的提升,但當前中職院校工程預算課程教學過程中的課外實踐教育力度不夠,缺乏一些生動形象的課外活動,使得學生在教育過程中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的狀態,對工程預算課程的d趣度不高,影響其學習水平。
3.中職院校的師資隊伍力量不足。
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教學工作不僅需要學生的配合,也需要教師的正確引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中職院校的工程預算課程教學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當前很多中職院校的工程預算教師隊伍力量還比較薄弱,自身對建筑行業的發展形勢不夠了解,在教學過程中只是對大綱教材中的內容進行簡單的重述,而且在教育過程中對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的應用還不夠,不會結合各種現代化多媒體的特點,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得中職院校的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教學工作得不到改善。
二、中職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教學質量提升的策略
1.加強對中職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教育的認識。
中職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教育的宗旨是要讓學生通過實踐學習,加深對建筑工程預算課程的各項知識要點、內容的理解,從而能夠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中,在建筑工程建設過程中加強預算管理,從而控制工程成本。改變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是提高中職院校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教學水平的基礎和前提,在教育過程中要定期對教學人員進行相應的宣傳,宣傳各種先進的教育教學知識和理念,對工程預算行業的發展趨勢進行介紹,對當前建筑行業工程預算過程中面臨的困境和難題進行分析,從而使得教職人員可以意識到工程預算在建筑工程建設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強對工程預算課程教學的認識,為現代化、信息化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提高中職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教學效率,為社會培養更多專業化人才。
2.加強傳統教育模式和方法的改革。
傳統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教學模式是填鴨式教育,是一種簡單枯燥的模式,對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高產生了一定的限制。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發展,在現代教育過程中應該要積極適應新時期中職院校人才培養的目標,加強對實踐教育的理念的運用,在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堅持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結合建筑工程預算課程的發展動態,對建筑行業所需要的預算人才的能力要求進行分析,促進中職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教學的教學方法可以不斷改革。
3.加強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教師綜合能力水平的提升。
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業的發展使得社會對綜合性的工程預算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而教師的綜合能力水平的高低,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課堂的教學效率,進而影響了工程預算人才的專業化水平。中職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加強教師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是提高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教育質量的重要途徑,通過各種培訓,建立高素質、專業化的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教師團隊,是中職院校當前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教學過程中,要以雙師型教師為培養目標,對教師的綜合能力水平進行培養,使得他們能夠加深對建筑工程預算課程的了解,并且能夠有更多的機會深入到建筑企業中,在建筑企業中開展一些課題,加強對建筑工程預算課程的實踐教育的研究,以提高建筑工程預算課程的教學效率。比如教師可以在建筑企業掛職,以各個工程項目為基礎,對建筑工程項目的預算管理的流程、管理體系等各方面內容進行分析,從而使得學生能夠在實例中掌握更多預算技能。
綜上所述,中職教育對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中職院校也在不斷改革傳統的教學理念和方式,以更好地契合現代素質教育的要求。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是一個新興的專業,在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教學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教學理念比較陳舊、教學方式比較落后等,對建筑工程預算課程教學質量有很大影響。對此要積極加強對各種問題的解決,加強全校師生對建筑工程預算課程的認識,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培養更多專業化工程預算人才。
摘要:為突出職業教育特色,學校積極推行課程體系改革,強化實踐能力,目前已取得了可喜成果,但是要想在職業教育的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仍然需要我們做出較大努力。為貫徹“能力本位、任務驅動、項目教學、理實一體” 的改革思路,結合目前建筑行業的發展需要一大批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本文以建筑工程測量這門課程為例,以加強課程與崗位需求對接為研究內容,分析工程測量課程改革的重點,強化學生實踐技能,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實踐技能;崗位技能;崗位對接;課程改革
1、引言
為突出職業教育特色,打造圣翰教育品牌,以建筑工程測量這門課程為例,以加強課程與崗位需求對接為研究內容,分析工程測量課程改革的重點。本文主要介紹通過前期調研所得到的崗位技能及實踐技能要求,然后分析為滿足這些要求所要進行的課程體系調整與改革,從而實現課程內容與崗位需求的對接。
2、選題的必要性
(1)、國家政策的支持。2016年國家不斷出臺相關政策,推進職業教育改革。面對改革的春風,我們必須要抓住有利時機,貫徹落實國家政策,積極推進課程體系改革,讓學生掌握真本領、學到新技能、找到好工作。
(2)、打造圣翰教育品牌的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職業素養、學生具有較強的就業競爭力、學生畢業百分之百就業”是圣翰教育品牌的基本要求。
(3)、建筑行業發展新前景。建筑業是我國的支柱產業。住房城鄉建設部早在2015年下半年就召開全國建筑業發展大會,并且以國務院的名義為建筑業頒發指導改革與發展的文件,這是繼1984年國務院為建筑業專門發文件以來,時隔31年專門為建筑行業發文件,充分說明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建筑行業的發展和對建筑業加大領導力度的決心。未來建筑業的形式是燦爛的。
(4)、測繪技能人才的緊需。2015年6月6日,總理簽批,國務院批復同意《全國基礎測繪中長期規劃綱要(2015――2030年)》,明確了2015――2030年全國基礎測繪的發展目標和重點任務。在新形勢下,國家對于測繪人才的需求量增大,需要一大批建筑行業的學生畢業后從事測繪工作。因此掌握《工程測量》課程中的基本測繪技能以及崗位需求技能是至關重要的。
3、調研數據及資料分析
3.1、企業調研
通過企業調研,分析調研報告中施工單位對測量人員提出的崗位技能要求,我們總結了以下幾項必須掌握的崗位技能:1、熟練操作各種測量儀器,包括水準儀、全站儀、GPS等。2、能夠熟練進行建筑物、構筑物的測量放線。3、掌握建筑物的抄平工作,準確測設標高。4、掌握場地平整及變形監測。5、整理、分析測量資料和數據并會計算。這幾項技能是對測量人員最基本的要求,通過《建筑工程測量》這門課程完全能夠掌握。
3.2、同類院校調研
通過對同類院校的調研,我們了解到很多院校已經開展了關于加強課程與崗位技能需求對接的研究。包括1、積極申報建筑工程測量精品課程。以西南交通大學《建筑工程測量》為例,通過教學改革,形成了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建立了基于工作過程和任務的教學模式,即以工作過程為導向,項目教學為載體,提升實踐能力為目的的課程體系。西安理工大學的《建筑工程測量》精品課程中也提出了基礎理論教學與現場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方法。2、參加國家級省級測量技能大賽,以賽促學。以山東水利職業學院為例,連續三年取得山東省職業院校技能大賽“工程測量”項目的第一名。通過以賽促學的方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高,動手實踐能力強。
4、課程調整與改革
4.1、實踐技能要求
針對調研結果,結合目前學院的實訓儀器及設備,對于建筑工程測量這門課程提出以下幾項實踐技能:1、熟練操作水準儀、經緯儀、全站儀等基本儀器的使用;2、掌握用水準儀進行高程的測量與測設工作;3、掌握用水準儀進行水準路線的測量;4、掌握沉降觀測的原理及方法;5、掌握場地測量的基本方法6、掌握角度、距離的測量與測設;7、掌握用全站儀進行點位測量及點位放樣;8、掌握點位放樣的具體方法;
4.2、教學方法與手段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學校設有1000平方米的校園實訓基地,用于地基放線、土地平整、基礎施工等實訓。利用我院建立的實習實訓基地,在教學中邊操作邊進行講授,增加學生直觀認識,讓學生能夠看得見摸得著;安排儀器操作的課外輔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改革考試方法,增加技能考試,督促學生加強操作技能。對于先進的測繪儀器,以課堂多媒體講授、實習和參觀測繪儀器公司等多種手段加強學生的理解和認識。
任務驅動教學法。在進行單項實訓和綜合實訓的過程中,多采取任務驅動的方法進行教學。在進行單項實訓時,教師給每個組安排一項具體的任務,配有實訓指導書和工作任務書,根據任務的實施方案和要求,以任務的完成情況來考評過程成績。而在綜合實訓階段,給每小組的工作任務沒有具體的方案,而是讓每組自己編寫工作方案,獨立完成,訓練學生獨立思考和創新能力。
以賽促學。我院構建了包括測量大賽在內的三大平臺。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一平臺,通過組建測量協會、興趣小組的形式增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在比賽中讓學生提升技能,培養學生嚴謹的工作作風和團結協作的能力。
建立測量綜合實訓體系。目前我院已經建立了測量綜合實訓。包括:導線測量、三四等水準測量、場地平整、施工放樣。通過這些實訓項目,對學生所學測量知識及技能進行綜合性考評,讓學生用所學知識處理工程實際中遇到的問題。
現場教學。結合施工企業對于測量員的崗位要求,組織學生到相應的實訓基地、校企合作單位進行學習,聽取一線施工技術人員的講解和教師的現場授課,學習一的技術方法和生產理念。
“學而會用”、“學而有用”、“學而實用”,是本次研究項目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實現課程理論知識、實踐技能與崗位需求的對接,讓學生在校學到的就是工作崗位中用到的。通過課程體系改革,強化師資隊伍建設,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達到學生進入實訓室即進入施工現場的最終目標。
5、崗位對接
通過課程內容結合崗位需求做出的調整、教學方法和手段結合課程目標及性質做出的調整,初步實現“所學即所用”這一目的。再通過三大實習“認識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學生所學知識能夠融會貫通,查缺補漏,從而實現課堂所學及工作所用,達到課程內容與崗位需求對接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