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9 03:42:32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股票投資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股票投資價值的分析法
股票的投資價值是指某種股票對于特定投資者有一定的價值,是投資者根據自己的投資需求所評估的某種股票的投資價值。投資價值是某種股票對于個人的價值,反映的是投資者與其所投資的股票之間的主觀關系,它不同于通常所說的市場價值。目前對股票投資價值的分析方法很多,本文主要討論層次分析法。層次分析法的分析過程跟人們面對現實決策問題時思維過程是大致上市相同的。在對一個問題進行分析與決策的時候,首先要明確與分析對象有關的各種因素,建立起各因素之間有聯系的層次階梯系統結構,這種結構能夠幫助決策者把分析問題簡單化,清楚地反映各種因素之間的關系,有利于人們作出正確的抉擇。層次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步驟。
(1)遞階層次結構的建立
根據層次分析結構中的不同層次對股票投資價值評價確立了如下的層次分析模型。其中A為股票的投資價值;B1,B2,B3分別表示股票的收益性,成長性,風險性;C11,C12,C13,C14,C15分別表示基本每股收益,凈資產收益率,每股凈資產,每股經營現金流,每股公積金;C21,C22,C23分別表示業務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C31,C32,C33分別表示市盈率,未分配利潤,股東收益比率。
(2)構造比較
判別矩陣以上一個層次中某一個因素作為比較準則時,可以用一個比較標度表示對下個層次中第i元素與第j元素的相對重要程度的認識。由此得到的矩陣A=(aij)叫作比較判別矩陣。
(3)計算各級權重與一致性檢驗
計算出各因素相應的權重wi和隨機一致性比率CR,經過一致性檢驗,當各層指標的CR值全部都小于0.1時,說明各層結構具有一致性。
2.實證分析
本文隨機抽取四家上市公司2014年第一季度(截止至2014年3月31日)有關的財務數據,并對其投資價值進行評估與排序,為提高其結果的準確性,我們假設不同股票所處的外在環境是相同的。保利地產、華業地產兩者的投資價值要比中江地產、大龍地產的投資價值高。其中,華業地產的投資價值漲幅要明顯大于保利地產,但是,保利地產的整體價值漲幅趨勢更加平穩,擁有比較小的投資風險,較大的成長潛力,故收益穩定。因此,保利地產的價值最大,華業地產的價值位于第二位,大龍地產的股票漲幅較穩定,風險較小,但收益率低,故其投資價值位于第三位,中江地產的股票投資價值最低。另外,由于股票投資價值是由公司的財務指標進行綜合分析的,各個指標之間都是相互影響、相互支撐的,它們共同構成一個指標體系,所以選擇的指標對于評價結果有著巨大的影響能力,選取的指標要能夠全面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企業管理效率、控制投資風險的能力、公司發展前景等方面。因此,我們按照選擇指標的基本原則選擇股價、負債比率、股利支付率為投入指標,選擇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主營業務增長率、每股經營現金凈流量為產出指標股票代碼為600766、600816、601001、600876、000829、000966、603288的公司達到DEA有效水平,說明當輸入輸出處于最優的狀態之下,股票公司的輸入已不能全面等比壓縮,且沒有超量輸入和虧量輸出,這些股票的投資價值較高。
作者:常嘯單位:安徽財經大學統計與應用數學學院
1在校大學生投資股票之利
1.1培養各種能力培養大學生的創新能力
提升其對資金的判斷和使用能力,以及投資理財的能力。股神巴菲特說過,一生能積累多少財富,不是決定于你能賺多少錢,而是取決于你如何進行投資理財,錢找人勝過人找錢,要懂得錢為你工作而非你為錢工作。由此可見,投資理財的能力十分重要,而進行股票投資正是鍛煉在校大學生這一能力的最佳選擇之一。
1.2培養紀律性、執行力和應變的能力
股票投資不是隨意而為,而是依“計”而行,這個“計”便是投資操作策略。投資策略一旦制定,在環境沒有發生較大變化的情況下,應嚴格按投資策略執行,不能因個人的“好惡”、“恐懼”、“貪婪”而隨意改變操作策略,做到“該出手時才出手”。但是,股票投資又是依“勢”而為,這個“勢”一方面指股票具體運行的趨勢,另一方面指股票投資操作策略的環境,一旦這個“勢”發生了變化,具體的操作策略也就相應變化。通過在股票投資中依“計”而行和順“勢”而為的訓練,從而培養在校大學生的紀律性、執行力和應變能力。
1.3進行挫折教育
股票投資是一個高風險的投資,虧損現象時有發生,這就要求投資者能及時總結經驗,正確面對盈虧,保持平和的心態,這其中就包含了挫折教育。總之,投資股票對知識、能力、技能還是經驗和心理的要求均是全方位的、高標準的,那么在校大學生投資股票得到的鍛煉和促進也是全方位的,不僅能使在校大學生在“學中做”,更能促使在校大學生在“做中學”,做到“學”“、做”兼顧,相得益彰。
2在校大學生進行股票投資之弊
2.1有可能本末倒置或舍本
逐末在校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學習專業知識和與其相關的知識,學習專業技能,鍛煉各方面的能力,學習做人和做事。這種學習是全方位的,也應該是高標準的,在校大學生的主要精力和時間也應該放在這些方面,而投資股票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是一種業余愛好和學習。如果認識不到這一點,把主要精力和時間放在股票投資上,甚至在上課的時候也研究股票和進行股票投資操作,那就是本末倒置。
2.2有可能影響生活
大學生投資股票的資金來源渠道較單一,余錢較少,部分同學甚至還是用生活費進行投資,因而抗風險能力不夠強;加之自己的專業知識有限、經驗欠缺,分析篩選股票以及操作的技術有可能不夠成熟,因而發生虧損的可能性較大。一旦虧損,就有可能對學生的生活造成影響。
2.3有可能使個別在校大學生形成拜金主義
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僅是學習專業知識和技能及相關知識、培養自己各種能力的階段,同樣也是思想意識逐步成熟的階段。如果在這個階段只想著進行股票投機,久而久之就可能形成盲目崇拜金錢、把金錢價值看作最高價值、一切價值都要服從于金錢價值的思想觀念和行為,而“以義為先”的我國傳統美德就可能在其意識和行為上消失,從而形成拜金主義的思想意識等等。
3解決問題的辦法
(1)利用課余時間積極學習股票投資的理論知識、技能及相關知識,如股票投資的趨勢理論、K線和均線知識、主要技術指標知識、股票篩選、分析、買賣知識和技能等,以及學習信息的收集和分析的方法,學習宏觀經濟學、管理學、計算機操作和簡單編程知識、財務報表的分析方法等,儲備投資股票的知識與技能。
(2)可以在校內成立投資協會,愛好股票投資的同學一起交流學習,并與校外證券公司長期合作,邀請投資理財專家定期到校園舉辦講座,帶來股票最新資訊,教同學們該如何分析、篩選、買賣股票等。
(3)在平時,大學生可以用股票交易軟件進行股票的篩選分析并進行模擬買賣,這樣不僅能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還能學習股票投資的知識和技能,又盡可能地不影響課堂學習。
(4)成立興趣小組,集資實戰。成立興趣小組,各自進行小部分出資,制定出投資管理協議,并按協議進行分工合作、制定投資計劃、操作策略、分攤盈虧、交流和總結等等。這樣,每一個人出資少,即使投資失敗,也不至于嚴重影響生活;大家分工合作,每個人花的時間也少一些;同時,不僅可以鍛煉協作精神,培養投資管理意識,最重要的是能學習和提高實戰技能。
(5)利用暑假或者寒假進行投資操作,此時在校大學生不僅有充足的時間去分析大盤,研究股票,買賣股票,還能得到父母的資金支持,同時也不用擔心生活費用的問題。此外,除了學校引導和培養在校大學生的股票投資理念、方法外,家長和社會也應該關心和引導在校大學生形成正確的股票投資理念,要讓在校大學生明白:在校投資股票的主要目的是學習更多的理論知識,學習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各方面的能力和提高心理素質;投資股票不是簡單的投機,而是投資;追求利益是分階段的,大學生不應該把追求金錢放在首要位置,以學習為主,避免部分大學生形成拜金主義等等。
4結束語
在校大學生進行股票投資有利有弊,社會、學校、家長、學生本人應該客觀地看待這個問題,正確引導大學生股票投資的行為,進行投票投資的大學生本人也應在時間、資金、學習、投資等方面綜合規劃、合理安排。
作者:白一宏單位:蘭州商學院
有效的道德教育
一個人在青少年時期形成的價值觀會帶入成年期,讓青少年在學校期間就正確認識職業道德,對其走向工作崗位后進行的道德選擇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國的高等教育中,學校只注重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教育,卻忽略了對道德的培養,從而使得一些學生在走向工作崗位之后,認為道德是一個附加條件,和工作無關緊要,在利益至上的情況下,道德被認為是排在最后的選擇。在大學里,現有的金融、財務管理、會計學等相關經濟學專業的教育應該將道德理念融入教學,使學生樹立誠信、理性、公平等道德投資觀念。對于非經濟類專業的學生,他們中雖然很少有人會成為專業的投資者,但他們是股票市場最廣泛的參與者,他們的道德教育也必須引起重視,大學的道德類公共課講授中應該加入經濟、金融道德教育,因為這些和他們日后的生活密切相關。同時,大學里應該營造良好的道德氛圍,弘揚道德風尚,提高大學生的道德修養和品質。投資者中還有一些人是普通的群眾,在他們進入股市之前和之中,證券公司應該組織相關的道德培訓教育,將道德與利益關系表述清楚,告知投資行為本身可能產生的社會性后果等。并且,證券公司還應該對公眾的金融常識進行教育,組織相應的金融知識培訓,幫助這些投資者了解基本常識,股票的類型,證券的價格指數,收益與風險等。因為“公眾金融素質是普通投資者理性地參與金融活動和提高自己道德行為能力的基礎”[8]。
道德激勵體制
道德品質的培養還需要企業以及社會的道德激勵,“在一個社會道德體系中如果缺少必要的道德懲治與道德褒獎,道德就會顯得蒼白無力”[9]。道德固然是高尚的,但是并不意味著不可以有回報的產生,回報給予了道德繼續發展和擴展的空間。尤其是在金融企業,如證券公司,基金公司等直接參與股票市場運作的公司里,對員工道德品質的培養,都需要一定的道德激勵手段。如無道德違規記錄的個人可以在企業中優先得到提拔,道德行為與工資和績效掛鉤,增加道德優良獎金制度。證監會也需要對所有參與股市的公民進行道德激勵,如建立有效的道德檔案,個人的道德信譽直接影響其在股市的資金投入金額與交易次數限制。道德檔案同時也與公民的社會檔案進行接軌,在社會中享有的福利政策都要受到道德記錄的影響。而社會也要對機構和公司做出激勵措施,如整體道德形象塑造成功,公司負責人和員工將直接受益。正確的引導和激勵體制,會對個人和機構道德品質的培養產生質的作用。
良好的道德環境
道德環境主要是指我們所生活的社會背景。社會總體道德環境對于一個人道德水平的提升有著暗中約束的作用,道德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道德失范行為是否會發生。道德環境的惡化是造成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頻頻出現違背道德行為的社會根源。故而從家庭到學校,企業,社會團體組織,政府等,都需要對社會人的道德品質的構建發揮自己的作用,營造一個良好的道德環境。譬如,金融企業可以對自己公司的企業文化環境進行改進,不道德行為的發生和整個公司的企業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當員工在有道德的企業文化的影響下,必然會自覺的遵守職業道德。而政府在這一環節的作用尤其重要,良好的政策導向,和積極的社會道德環境建設都是必要的。政府應加大道德環境建設,激發群眾的道德情感,讓道德意志得以升華。宣傳道德典型事例和道德模范人物,讓群眾對社會道德感產生認同,繼而學習道德模范的優良道德品質。
本文作者:楊晨宇作者單位:蘇州科技學院
菲利普﹒費雪在《怎樣選擇成長股》中指出,投資者需要重點考察和分析企業的特質。所謂企業的特質,是指公司能以高于一般企業水準的能力使銷售與利潤每年呈遞增趨勢。他并不十分強調銷售每年持續增長,但他注意公司在數年內的整體表現,并以此判斷其優劣。鑒于商業周期的循環會影響企業的銷售額與利潤,費雪以十年為周期,找出那些在十年間成長高于平均水準的公司。在選擇投資對象時,費雪十分看重經營管理者,尤其是高管的行為準則。他認為,一個能獲取高于平均水準之上的公司,必須擁有經營能力高于平均水準的高管。這些高管不但對企業有著強烈的責任心,而且絕對正直和誠實。一個獲得成功的企業,高管與全體員工之間有著融洽的工作關系,員工能夠真正感到公司良好的工作環境。對于一個成功的高管而言,其所在企業的經營管理階層具備團體敬業精神、擁有一個智囊團以及他靈活有效的指揮,都是企業具有競爭優勢的體現。在投資組合和投資期限方面,費雪主張,為了減輕分析公司特質所帶來的巨大工作量,投資組合應該少于10個公司。從費雪自己的投資操作上看,經常是3~4個公司即占去了他股票投資的75%。另外他認為,短期投資是投資者常犯的錯誤之一。投資一家杰出企業的股票并長期持有它,能使投資者賺大錢。
股票價值投資思想的發展:沃倫﹒巴菲特的價值投資思想
巴菲特作為格雷厄姆最出色的學生,在投資領域有著難以企及的業績。從1964年執掌伯克希爾﹒哈撒韋至今,年復合投資收益率超過20%。驕人的投資收益與投資思想的指導密不可分。(1)本杰明﹒格雷厄姆與菲利普﹒費雪投資思想的融合在早期的投資活動中,巴菲特對格雷厄姆的投資策略推崇之至。后來,他逐漸意識到購買廉價股票的策略并不奏效,因此越來越重視公司本身的質量。不好的公司有著再好的安全邊際,也不值得投資。巴菲特坦承自己的投資理念,85%來自格雷厄姆,15%來自費雪。于是,巴菲特將二者融合,形成了自己的投資思想,其核心是以相對較低的價格買入成長性較高的公司股票,目標是找尋同時具備較高安全邊際和持續增長潛力的股票。可以說,巴菲特將價值、成長和安全邊際予以結合。在對公司具體的研究上,一方面重視公開資料的搜集和研讀,另外也需要親赴公司和市場銷售環節進行實地調研,拜訪與公司相關的各類人員,以此挖掘出公司的內在價值。(2)將投資者引入公司的投資思想巴菲特繼承了格雷厄姆“像所有者一樣思考”的基本投資思想,并且更進一步,他認為投資者不僅要有股東的思維,還要有股東的行動,應該選擇那些治理良好的公司進行投資。巴菲特認為最好的公司是其經理在進行決策時將自己立于所有者的地位去思考。巴菲特非常重視管理階層的品質,凡是收購的公司,都必須有值得贊賞和信賴的管理人員。(3)集中投資與永久投資思想巴菲特堅持格雷厄姆提出的市場參與者有時是愚蠢的這一信條,認為股票市場經常會低估或高估股票的價值,因此不應過于關注股票市場的行情報價。但與格雷厄姆期提到的股票市場恢復到合理價位就脫手的想法不同,巴菲特強調絕對的長期投資,甚至到了永久性投資的地步。他說:“我們不會因為股票上漲而拋出股票,或是因為已經持有了很長時間就拋出股票,只要公司的未來產權資本收益令人滿意,管理人員稱職,市場沒有大幅高估公司的價值,我們愿意無限期地持有任何證券。”因此,在巴菲特的投資理論框架里,堅韌的長期投資與安全邊際一樣同等重要,這與主張分散投資、主張持有股票3~5年的格雷厄姆的投資思想是有很大區別的。
股票價值投資思想的新理念:彼得﹒林奇的實用投資策略思想
彼得﹒林奇自1977年開始,在擔任麥哲倫基金經理的13年時間里,年復合投資收益高達29%,該基金管理的資產也由2000萬美元成長至140億美元。退休之后,他撰寫了《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戰勝華爾街》、《學以致富》等投資著作。從中可以看出他所遵循的實用投資策略:不迷信繁瑣的技術分析、重視股票的基本面、通過仔細研究個股的經營情況、長期持有股票以獲得高額的回報。
現代金融理論對價值投資思想的沖擊與革新
從理論上講,價值投資思想主要存在三個不足:第一,沒有充分考慮投資分散化的作用。無論是格雷厄姆、費雪還是巴菲特、林奇,他們對于投資組合分散的問題沒有給出一致的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偏好;第二,沒有考慮風險對估值的影響。傳統價值投資思想注重對公司的研究,因此普遍把風險理解為受到損害或傷害的可能性,沒有考慮風險和收益之間的關系;第三,沒有考慮信息的完全程度對市場的影響。傳統價值投資思想建立在弱勢有效市場或者半強勢有效市場基礎之上,因此假如市場是強勢有效的,那么巴菲特、林奇這樣的投資大師就不會長期取得高于市場的投資收益。由于格雷厄姆、費雪、巴菲特和林奇以價值投資思想為指導,在股票市場取得了豐厚的投資回報,因此價值投資思想被市場廣泛接受。但是市場上的許多投資者在認真學習這些思想和理論之后,絕大多數依舊虧損。歸納來看,主要有三點原因:其一是投資者學習效果不好,因此在運用的時候容易犯錯;其二是這些思想和理論在實踐中難以操作,普通投資者肯定無法與投資大師相比;其三理論本身存在不足,因此理論在實踐上的成功無法具備普遍性。這里的第二個和第三個因素是理論本身的客觀反映,現代金融理論在對價值投資思想的革新上主要是對這兩個方面進行修正。1、哈里﹒馬可維茨的資產組合理論。馬可維茨明確提出了通過資產組合進行分散化投資,以此在不改變投資組合預期收益的情況下降低風險的理念。在構建具體的組合投資時,應該將所有可供選擇的金融資產均視為投資對象,并將投資金額合理地分配在各個可供選擇的金融資產上,目標是為了獲得一個最優的投資組合。投資者在構造一個最優投資組合的過程中,運用“期望收益-方差”分析法評價投資組合,確定投資組合的可行集。2、威廉﹒夏普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不但在馬可維茨的基礎上發展了投資組合理論,而且提出β系數的概念,在大幅度簡化了投資組合風險測度的同時,也用于分析收益與風險之間的關系。β系數用于衡量單個證券或者投資組合的價格波動相對于市場組合的價格波動的敏感程度。3、尤金﹒法馬的有效市場理論。有效市場理論表述了信息對證券價格的影響問題,有效市場是指價格完全反映了所有信息的市場。與該理論相關的論述可追溯到了路易斯﹒巴舍利耶的研究。4、現代金融理論在投資實踐中的具體應用根據有效市場理論,在有效市場條件下,投資者不可能獲得超額投資報酬,并且通過運用投資組合理論,構造一個包含市場組合和無風險資產的新組合,以此規避非系統風險,獲得收益和風險的最佳匹配。基于上述方法的指數投資思想在市場上大行其道,成為不少機構投資者推崇的新方法。另外,資本資產定價模型也成為機構投資者運用的主流方法。可以看見,針對價值投資思想容易學習,但是不容易操作的特點,現代金融理論重視搜集市場上的歷史價格信息、交易數據,進行完全客觀的數據分析和數學計算,盡量避免主觀的判斷。雖然價值投資思想也提倡不要預測,而是通過客觀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判斷,但是只要是判斷,就長期存在兩個問題:投資者的眼光和信息的質量。因此主觀上的因素會對投資結果產生重大影響。現代金融理論希望將股票投資完全客觀數據化,要么通過構造市場組合獲得與整體市場一樣的收益,要么不斷尋找市場中存在的不均衡,以此套利。
一、會計信息披露與股民投資
會計信息有兩個最主要的質量特征:即可靠性和相關性。可靠性包括會計信息的完整性、披露的充分性,可靠的和可核實的公允信息;而相關性則要在編制企業會計報表時盡可能考慮到適用于大多數用戶,如投資者、債權人、政府、社會中介機構等方面的需求,從不同層次、不同側面反映企業會計信息。兩者是互相矛盾的,可能顧此失彼,同時兼顧各方面的要求,可能會影響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從而失去充分披露的意義。
上市公司進行會計信息披露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幾點:1.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和社會公眾的基本利益,使廣大股東、債權人或潛在投資者在做出投資決策時,能夠平等地獲得必要的信息,防止少數人通過不正當的手段壟斷信息而牟取暴利。2.維護證券市場的良好秩序,促進證券業務健康發展,使社會資源得到合理優化配置。3.落實公司管理人員的經營管理責任,切實保護公司所控資源的安全無損,并使之得到有效利用,為股東和社會帶來最大的利益。
在股票市場中,隨著股票投資者的日益成熟以及股票市場的日益理性化,我們不難發現,盡管股票市場的漲跌和股價的高低仍將不時受到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但歸根到底,個股股價還是要取決于其內在投資價值,亦即公司的盈利水平和風險狀況。既然如此,會計信息對股票投資者的重要性自是不言而喻。股票投資者需要通過閱讀和分析公司所披露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及現金流量變動等信息,從中獲悉公司以往及本期的盈利水平和風險狀況,并進而結合公司管理水平、市場利率變動。行業發展周期、國內外政治經濟狀況等諸多主、客觀影響因素加以考慮,從而對未來的盈利水平和風險狀況做出合理預期,并據此對公司股價做出適宜的評價,從而做出最理性的股票投資決策。
然而,由于種種原因,當今上市公司的會計信息披露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失真。而會計信息對股票投資的相關性完全依賴于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可靠性和及時性。我國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質量在最近幾年雖然有了可喜的進步,但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從而影響了投資者對股票的投資。
二、會計信息披露對股票投資的影響
1.“巧用”會計政策而影響股票投資
會計政策是企業進行會計核算、井最終產生會計報表所應遵循的原則和方法。有些會計政策有統一的會計制度,企業必須遵循;而有些則有一定的靈活性,由企業根據自身情況加以選擇采用。在一般情況下,會計核算原則要求企業不得隨意變更會計制度和會計處理方法,即企業采用的會計制度和會計處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須一致。當企業的經營情況、經營范圍和經營方式或國家有關政策發生重大變化時,企業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使用更能客觀真實反映企業經營情況的會計處理方法。然而事實上,是否改變或采用什么樣的會計核算方法大多是根據企業自身的需要來決定的。如:改變折舊政策,降低折舊率,減少折舊基金,增加本期賬面利潤,同時高估資產價值。改變壞賬損失的核算方法,由備抵法變為直接轉銷法,既可調低壞賬率,虛增利潤,也夸大了資產負債表上應收賬款的可實現價值。存貸計價方法不同,對企業財務狀況、盈虧情況會產生不同的影響。高估期末存貨、低估期初存貨肯定使企業當期利潤增加。正因為如此,一些上市公司為了自身利益,巧妙地利用現行會計政策的彈性和不足,采用缺乏科學性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會計核算,歪曲了公司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使會計信息嚴重失真,從而給廣大的股票投資者造成巨大的危害。
2.會計信息披露不充分而影響股票投資
近幾年,我國對會計信息披露的內容規定盡管不斷完善,監管措施有所加強,但就會計信息披露充分性程度現狀而言,仍不能令人滿意。像常見的定期報告,在滬深兩證交所的事后審核中,有不少公司因信息披露不充分被要求做出補充說明。如有些公司對子公司及關聯企業的列報存在疏漏,有些公司對或有事項及其他重大事項未作說明;有些公司對利潤總額主要由非主營業務利潤構成三緘其口;有些公司對其主營業務收入、凈利潤等主要財務指標的重大變化未作必要的分析說明。所有這些,均說明會計信息披露不充分,必將使投資者不能充分認識公司的本質,不能充分利用會計信息做出正確的股票投資。
3.會計信息披露不及時而影響股票投資
在證券市場上,如果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缺乏及時性,則無異為內幕交易和操縱市場行為創造良機,從而使股票投資者特別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受到嚴重損害。因此,保證會計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是上市公司應盡的職責。從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以及定期報告來看,上市公司披露的及時性一般都能保證,但從臨時報告的披露來看,則及時性就存在很大問題。由于股票市場監管機構往往難以準確確定一些重大事件在何時發生,因此監管的有效性不足。上市公司往往根據自身利益需要決定何時披露重大事件,甚至與莊家勾結,配合任家操縱市場而擇機披露,從而降低了相關會計信息及其他信息的及時性,直接影響到眾多股票投資者的切身利益。
另外,從我國目前證券市場來看,不少公司為了使股票得以高價發行以及在額度有限的情況下多募集資金,為了獲得中國證監會的批準而使股票上市交易,或者為了配股籌資能夠順利地實施,往往在招股、配股及其上市包裝過程中對公司發展前景做出不切實際的展望,導致盈利預測存在人為的拔高現象,這無疑會誤導股票投資者,給其投資帶來嚴重的損害。
三、加強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管理的建議
為了保護廣大投資者的投資利益,保持資本市場的流動性,需從以下幾個方面最大限度地防止虛假會計信息披露:
(一)加強法制建設,為會計信息披露充分、公允提供法律支持。2000年7月1日頒布實施的《會計法》,第一次把會計工作質量的保障提高到法律的高度上來,這對弄虛作假者無疑是當頭棒喝。但現行的法規中仍存在著一些欠缺,如公司的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出現欺詐舞弊等行為,或注冊會計師在審計過程中出現過失,眾多中、小投資者就會因信息誤導而遭受損失,而根據公司法和民法的基本原理,這只能由公司來對舞弊人員進行起訴,而作為投資者的股東卻沒有這個權利。因此,可考慮借鑒國外經驗,在我國也建立股東代位訴訟權制,在公司因故沒有追究經營管理人員責任時,由股東代位進行起訴,追究其民事賠償責任,以維護股東的正當權益。
(二)協調經營者與股東的目標,從根源上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經營權與所有者的分離,必然會促使股東實施對經營者的監督,但由于股東信息面及資料掌握程度的影響以及擴大監督所產生的巨額成本,都會使股東考慮在提高經營者積極性上下功夫,如提高經營者的報酬(包括物質的、精神的),增加其閑暇時間,及通過對經營者試行年薪制或股票期權制等作法,減少經營者與股東之間的摩擦力,從而達到有效監督,促進會計信息的反映和披露真實可靠。
(三)充分利用社會中介機構,發揮外部審計作用。黨的十五大把“培育和發揮市場中介組織”提到了體制改革和法律建設的高度來抓,因此,國家將大力培養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注冊會計師隊伍,來加強對會計師的監督,使社會監督機構真正發揮作用,同時,也強調社會中介機構對會計審計結論所承擔的法律責任,以維護會計信息的真實合法。
1.問題的提出
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投資者會將所有的投資集中在一只股票上,基于此,馬科維茨(H·Markowitz)教授于1938年提出了投資組合的概念,建立了現代證券組合理論,以統計學上的均值和方差等概念來衡量組合的收益和風險,給出了投資者如何根據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建立自己的最優組合以最大化其投資收益,并將風險分解為系統和非系統風險,從而,指導投資者最優化其投資行為。此后,其學生威廉·夏普(M·Sharpe)、林特納(Lintner)等為強化該理論的應用,將其注意力從馬科維茨的微觀研究轉向整個市場,將其復雜形態簡化為以市場指數為基礎的單因素關系,并發現在均衡市場條件下資本資產的收益與風險遵循線性關系,即著名的以均值--方差模型為前提的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然而,由于CAPM所要求的前提過于嚴格限制了其應用,許多經濟學家試圖研究在一定弱化條件下的定價理論,他們是邁耶斯(Mayers,1972)的存在大量非市場化資產的投資定價理論、羅斯(Ross)的套利定價理論(APT)以及布里登(Breeden)資產收益率與平均消費增長率的線性關系模型(CCAPM)等等為數眾多的數量化投資模型,為市場投資行為選擇提供了一定決策依據。
Roberts和Osbome在對股票市場價格的長期研究后,發現市場價格遵循“隨機漫步”或“隨機游動”的規律,由此,以Fama教授為代表的經濟學家提出了有效市場理論,認為投資者對市場信息會作出合理的反應,將市場信息與股票價格相結合。進入1980年代,在探尋一般均衡定價模型進展不大的情況下,將定價理論的研究方向轉向注重市場信息的考察。經過實證檢驗,邦德特和塞勒(BondtandTheler1985)發現股市存在投資者有時對某些消息反應過度(overreact),而杰格蒂什(Jegadeesh1990)、萊曼(Lehmann1990)等則發現了股價短期滯后反應現象,由此,杰格蒂什和迪特曼(Titman1993)認為投資者對有關公司長遠發展的消息往往有過度的反應,而對只影響短期收益的消息則反應不足,關于這一點仍然存在著爭論,盡管如此,信息與股價之間應存在著某種關系得到了經濟學家們的認同,并且,弗倫奇和羅爾(Roll)的實證研究證明了股價波動幅度與可獲得信息量之間存在著良好的正相關關系。
然而,這些定價理論在現代經濟金融學家的推動下得到巨大發展的同時也遇到了嚴峻的挑戰,這種挑戰表明了“對(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價格變動缺乏有效的解釋手段反映了我們科學體系的不成熟”,面對這一現實,金融學家們開始嘗試利用非線性方法與混沌思想來理解股票市場行為,甚至采用具有黑盒子性質的定價核概念、半自回歸方法和半非參數估計以及近年興起的系統仿真等新方法,試圖解釋信息對投資行為的影響,這些研究方法將成為股票定價理論的新興的令人激動的發展領域。
但是,這些模型的應用都需要較為高深的專業知識和龐大的數據系統,而且,所需數據要求有較長的時間跨度,以滿足“大數定理”的要求,這些對于新興市場和廣大的普通投資者來講,難為其用,而且,市場價格的變化往往與股票“內在價值”并不一致,因此,尋找一種既簡便又能適應市場基本狀況的定價方法就自然成為了我們的追求。這里,我們希望借用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灰色系統理論,探索一套簡便易用的股票投資價值預測模型,以期能為投資者的決策行為提供一定的指導作用。
2.股票投資價值灰色系統模型
灰色系統理論(GreySystemTheory)的創立源于20世紀80年代。鄧聚龍教授在1981年上海中-美控制系統學術會議上所作的“含未知數系統的控制問題”的學術報告中首次使用了“灰色系統”一詞。1982年,鄧聚龍發表了“參數不完全系統的最小信息正定”、“灰色系統的控制問題”等系列論文,奠定了灰色系統理論的基礎。他的論文在國際上引起了高度的重視,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系統與控制通信》雜志主編布羅克特(Brockett)給予灰色系統理論高度評價,因而,眾多的中青年學者加入到灰色系統理論的研究行列,積極探索灰色系統理論及其應用研究。
事實上,灰色系統的概念是由英國科學家艾什比(W·R·Ashby)所提出的“黑箱”(BlackBox)概念發展演進而來,是自動控制和運籌學相結合的產物。艾什比利用黑箱來描述那些內部結構、特性、參數全部未知而只能從對象外部和對象運動的困果關系及輸出輸入關系來研究的一類事物。鄧聚龍系統理論則主張從事物內部,從系統內部結構及參數去研究系統,以消除“黑箱”理論從外部研究事物而使已知信息不能充分發揮作用的弊端,因而,被認為是比“黑箱”理論更為準確的系統研究方法。所謂灰色系統是指部分信息已知而部分信息未知的系統,灰色系統理論所要考察和研究的是對信息不完備的系統,通過已知信息來研究和預測未知領域從而達到了解整個系統的目的。灰色系統理論與概率論、模糊數學一起并稱為研究不確定性系統的三種常用方法,具有能夠利用“少數據”建模尋求現實規律的良好特性,克服了數據不足或系統周期短的矛盾。
目前,灰色系統理論得到了極為廣泛的應用,不僅成功地應用于工程控制、經濟管理、社會系統、生態系統等領域,而且在復雜多變的農業系統,如在水利、氣象、生物防治、農機決策、農業規劃、農業經濟等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就。灰色系統理論在管理學、決策學、戰略學、預測學、未來學、生命科學等領域展示了極為廣泛的應用前景。
那么,灰色系統是否能夠在股票市場價格走勢方面發揮作用呢?以及怎樣發揮作用?這是本文要探索的問題。
勿容質疑,股票價格的“內在價值”的研究為我們認識股票價格提供了重要途徑,然而,其運用受相關專門知識的約束,同時,也受人們對公司未來現金流的預期是否合理與準確的影響,那么,股票價格偏離其“內在價值”的糾正,必然需要一定的學習過程,并付出相應的代價即“學習成本”。如果將市場有效性與信息定價機制相結合,將對股票市場的定價機制有一個全新的認識。在股票價格與其“內在價值”的關系上,人們發現股票價格不僅反映其內在價值的信息,而且反映了市場交易者的“噪聲”(Black,1986),因而,股票價格的偏離不會總回到其“內在價值”。這樣,我們根據這些所知信息還是難以預測或把握市場價格走勢,從而經常出現投資者對信息的過度反應或反應不足的現象。
我國股票市場有“政策市”、“消息市”之稱,應該說這是效率市場的應有狀況,令人遺憾的是,許多學者的研究表明,我國股市的股票價格對其反應“內在價值”的信息未能作出充分的反應,因而,認為我國股市的這種反應機制是跛足的(包建祥,1999),“有關股票市場的政策法規報道”是對投資者最有價值的信息,對股價的影響也最大(茆詩松,1997。),而且存在著對信息的反應過度及反應不足(魏剛,1998;張人驥,1998。),呼吁建立完善的信息定價機制。應該說,我國股票市場經過近年的發展,市場的信息定價機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完善,市場對信息的敏感性有了實質的提高,對影響股票“內在價值”的信息,不論是系統信息還是非系統信息,股票價格均有相應的反應,因而,為通過市場價格的一定歷史時期的反應判斷市場價格的未來走勢,提供了可能。
由于股票價格應該反應與其相關的市場信息,那么,信息在價格中的輸入和傳遞就有其相應的軌跡和強度,這種軌跡和強度取決于該股票的價格對相關信息的反應機制和靈敏性,而對于不同的股票,價格反應信息的機制和靈敏性有著相當的不同,并隨時間變化而變化,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差異,以及這種軌跡和強度大小是什么,難以準確把握,也就無法準確地把握和股票“內在價值”,在新興市場中,這種狀況尤甚。
但是,我們也注意到,在新興市場中,作為絕大多數投資者來講,他們難以稱得上真正意義上的投資者,更像是通常的“投機者”,即以市場交易差價獲取利益,并不是以獲取公司分紅或股利為目的,因而,對這些投資者來講,公司股票的“內在價值”是多少似乎顯得那么重要了,他們最為關心的應該是股票市場價格的近期走勢如何,以判斷價差的大小,從而決定該股票是否值得買賣,因此,交易過程中并不需要知道公司股票“內在價值”。由此可知,股票價格的市場表現的趨勢判斷就顯得非常有意義了。
由于股票價格是相關信息的綜合反應,所有的相關信息的傳導機制和靈敏度都得到了相應的反應。雖然,我們并不知道這種傳導的方式和靈敏度是什么,但是,我們仍然可以利用適當方法通過信息在價格中的歷史反應來判斷價格的未來行動方向或狀態,從而尋求信息在股票市場價格中的反應機制,這是因為歷史行為反應至少部分反應了價格行為固有規律,并反應了價格對新信息的反應能力,這種反應能力決定了價格的進一步發展的方向。我們認為,灰色系統理論的建立為測定和反應這種傳導機制和靈敏度提供了一種較好的方法。
我們知道,灰色系統是通過對原始數據的收集與整理來尋求其發展變化的規律,這是因為,客觀系統所表現出來的現象盡管紛繁復雜,但其發展變化有著自己的客觀邏輯規律,是系統整體各功能間的協調統一,因此,如何通過散亂的數據系列去尋找其內在的發展規律就顯得特別重要。灰色系統理論認為,一切灰色序列都能通過某種生成弱化其隨機性而呈現本來的規律,也就是通過灰色數據序列建立系統反應模型,并通過該模型預測系統的可能變化狀態。
灰色系統理論認為微分方程能較準確地反應事件的客觀規律,即對于時間為t的狀態變量,通過方程就能夠基本反映事件的變化規律,那么,假定某股票價格的狀態初始序列為,通過灰色一階累加生成序列和弱化關系式(k=1,2,…,n),我們就可以得到該股票價格的時間狀態的灰色微分方程為,系數a就是股票價格對信息的敏感性,是股票價格狀態對信息反應系統變化內在規律的指標,在灰色系統里被稱為“系統發展系數”,而(k=1,2,…)就是該股票在未來k+1時間的市場價格。
根據灰色系統理論,要把握市場價格走勢和發展方向,并不需要知道是什么信息或多少信息影響其價格的變化以及如何影響,諸如宏觀經濟因素的變動、公司基本面的變化、市場參與人數的增減等等因素分別對價格影響及其方式或者是這些因素的綜合影響,我們所需要的只是新信息的加入會使原有的趨勢得以改變,新信息的不斷加入是市場價格不斷變化的驅動力,而新信息的影響并不是在瞬間完成的,而是需要一定的時間進行消化在市場價格中逐步體現,這就是通常意義的歷史信息的記憶功能,這種記憶能力對于市場價格走勢的驅動力具有一定的“慣性”作用,通過判斷這種驅動力(系統發展系數)的發展變化來預測未來價格走勢正是灰系統理論所要解決的問題。
3.灰色系統模型的應用實例
3.1時間轉折預測
這里,我們以上海綜合指數的日收盤指數為標準,以2000年1月10日1545.11點為起點,如果局部低點和高點之間相差200個點以上,認為市場指數出現了一次轉折,將低點-高點的變化看作一個階段,因而,我們選擇各階段的局部最高點和最低點,并選擇相臨的指數相差200點以上的點,計算其距離起點的月份數,以構造指數走勢的量化分析,具體數據見表1。根據灰色微分方程可以得到指數轉折點的時間方程為:,其中k=1,2,…。
根據這個模型可以對指數轉折情況進行預測,計算結果和模擬誤差狀況見表2,由表可以看出,該模型對指數轉折時間點預測的殘差平方和0.54,模型預測平均相對誤差為2.6%,小誤差概率幾近為1,因此,平均預測精度為97.4%,預測精度為二級,說明該方法基本可用于市場綜合走勢轉折時間的初步預測。由此轉折預測方程,我們可得到后一階段的5個預測值為:19.4、23.3、27.9、33.6和40.3。第一個預測值19.3表明下一轉折點在從2000年1月起的第19個月左右,即約在2001年7月會出現一次重大轉折,再經過約4個月的調整后將又會有一次較大的轉折,即預計在2001年11月份可有一次200點以上的變化。
表1時間序列表
3.2上海綜合指數的預測
2001年來,上海綜合指數收盤指數從1月2日的2103點降至10月22日的1520點,跌幅近30%,如以當年最高點2245點計,跌幅更深,因此,我們應用灰色系統模型對股票指數變化狀況進行預測,以期能更好地開展投資決策和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根據灰色微分方程建立上海綜合指數走勢預測模型,為此,我們以上海綜合指數的實際周收盤數為基礎,以2001年8月10日周收盤價1955.04點為數據系列的起點,得到指數走勢的預測方程:,其中,k=1,2,…。根據這個模型對指數的預測,結果和誤差狀況見表3,由表可以看出,該模型對指數序列模擬的殘差平方和為1259.90,模擬的平均相對誤差為0.79%,因此,平均預測精度為99.21%,最大預測誤差為1.20%,小誤差概率近似為1。從模型本身來看,應該說對上證綜合指數的預測精度基本能達到要求。
3.3新陳代謝模型與事后檢驗
事后檢驗是根據模型預測值與市場實際表現進行比較而得到的,根據該指數走勢預測模型,我們可以得到未來4周的收盤指數分別為1768.66、1741.12、1714.00和1687.31,總體是一個下降的趨勢,上海綜合指數的實際值1807.02、1764.87、1691.33和1572.45,實際誤差分別為2.12%、1.34%、-1.34%和-7.30%,表明有較為理想的預測效果。但實際結果也表明,利用某一數據系列對走勢或時間轉折進行長期的預測,隨著時間的推移,由于新信息的作用沒有得到體現,歷史信息影響程度的有限性,即價格對信息的記憶與預見能力是有限的,也就是說,信息對系統的影響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減弱,誤差將會越來越大因此,我們采用新陳代謝GM模型對2001年8月17日開始的上證綜合指數趨勢進行模擬,即利用最新的數據替換最舊的數據以最大限度地體現新信息對市場走勢的影響,計算的結果列于表4,結果表明,模型預測的最小預測誤差為-0.03%,最大預測誤差是7.73%。在趨勢判斷上,預測趨勢與市場實際表現有著較為一致的變化。從其模擬散點圖看,預測值與市場實際表現有著極為吻合的效果。
4.小結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發現,灰色投資價值模型的預測是短期的,一般地講,對3個以上時間跨度后的預測誤差較大,因此,需要利用新陳代謝模型進行重新估計,舊有的信息對系統的發展發揮持續的影響,而新信息的作用效果未能得到充分的反映,這就決定了僅根據原有信息進行的預測會比較大地偏離實際運動軌跡,從而失去了模型預測的意義。因此,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我們應在模型中不斷補充新的信息,去掉那些對于預測的作用日益減小的舊數據,以反映新的信息對系統發展的影響特征。事實上,對于絕大部分系統來講,系統對信息的記憶功能是極為有限的,舊的信息對系統發展的作用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減小,因而,在應用該模型進行預測時,不斷更新數據系列將是十分重要。
我們也注意到,預測值相較于實際值似乎有一個單位時間的延遲,這種延遲表明該預測模型有一個“追漲”、“殺跌”的特性,這進一步說明了該模型的短期預測特性,這是可能因為,該模型的預測結果放大了舊信息對系統的影響程度,從而使預測結果產生一定程度的偏離,特別是在市場出現“暴漲”或“暴跌”的情況下,該模型的預測誤差相對較大。盡管該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對于短期的走勢判斷有著良好的效果,但我們認為,為避免“追漲”、“殺跌”的作用所導致的重大趨勢延遲影響,將市場變化的時間轉折周期預測結合使用是一個可行的選擇,并適當加以調整,以避免或減少在對市場宏觀走勢重大變化的判斷中犯致命錯誤。基于此,我們正努力尋求新的算法和預測趨勢與市場重大變化的實際關系,以期消除預測判斷上的失誤。在應用GM模型進行系統預測時,所應用的數據系列要求具有一定的光滑度,對那些具有劇烈跳躍性質的數據系列的系統,其預測效果不是十分理想,研究表明,系統本身的發展系數過大(大于1.5)時,用這種方法模擬的精確度不到50%,因此,對于價格變化較為頻繁且有較大波動幅度的個股,這個方法對于指導其投資決策的意義會有所限制,我們正在進一步的研究之中。
近代公司制在晚清被引入中國后,公司股票以其整齊劃一、轉讓靈活的特點,為國人投資理財帶來了不少方便。但是習慣于獨資、合伙與借貸等經營方式的民眾,尚難深入理解與體驗公司的經營原則。于是,近代經濟手段同傳統經營理念的嫁接,便導致了一些奇異的經濟行為。民眾股票投資方面的債券性要求就是其中一例。
在中國近代早期,民眾對股票的認識不可避免地帶有模糊性。鴉片戰爭之后,西方近代信用制度被引入中國,發行債券成為外國資本家繼發行公司股票之后,在華籌資的又一重要手段,國人初次有了債權證券化的認識。外國股票與債券以其較為豐厚的利潤回報和穩定的商業信譽,逐漸受到華商的青睞,從而使不少華資或被吸納入洋行,或被外國資本家借去又高息轉借于清政府。對于外國股票與債券,晚清士人在很長時間內統稱之為“股票”。至少,在官方的言論中,直到19世紀末這兩個概念還是混淆的。在不少中外借款條約的中文文本中,借款債券都被寫成“股票”(注:見王鐵崖編:《中外舊約章匯編》第一冊,第598-599,627-629,734-736頁,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57年。)。直到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二月,朝廷官員在籌借內債時,尚將此項債券命名為“自強股票”,后又改名為“昭信股票”,以區別于官方在鐵路、礦務等方面獲利“慣于失信”的股票。由于晚清士人在一定程度上,對近代股票與債券的屬性沒有區分開來、他們對股票投資的債券性要求也就不足為奇了。
晚清民眾對股票投資之債券性要求的一個突出例證,就是公司股票普遍存在的“官利”現象。所謂官利,就是股本利息,即股息的俗稱。股息本來是公司扣除經營運作成本之后,為股東提供的“或大或小的利息”[2](P.268),是公司投資風險性的體現之一。正如馬克思所言:“股份公司有一個共同點:每個人都知道自己投入什么,但是不知道自己取出什么。”[1](P.484)而在近代中國公司企業中,官利是固定的,而且是必須予以保證的。官利必付、官利先付是近代中國實業界的一種社會俗成制度,即持股人不問企業盈虧,依固定利率定期向公司領取息金。官利利率一般載于公司章程和股票上,如期支付官利成為公司企業經營運作中必須遵循的一項原則。股東在繳納股金獲得股票的同時,還會拿到一種息折,據以定期向公司領取息金。檢閱晚清官督商辦和商辦公司企業的章程,幾乎沒有不規定官利的,只不過表述略有差異而已。
關于近代中國實業投資領域“官利”制度產生的原因,筆者和其他學者已從中國傳統的高利貸金融市場等方面進行過探討(注:朱蔭貴:《引進與變革:近代中國企業官利制度分析》,《近代史研究》2001年第4期;張忠民:《近代中國公司制度中的“官利”與公司資本籌集》,《改革》1998年第3期;李玉、熊秋良:《論中國近代的官利制度》,《社會科學研究》1996年第3期。)。誠然,在近代中國,產業資本受制于商業資本是造成中國實業投資領域“官利”盛行的一個重要原因,但促成后者的社會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就是股票市場。首先,不難發現,當時在華發行股票的外國公司多未規定固定股息,而這并沒有影響華商對外國股票的認購熱情。雖然華商起初對洋商所發行的股票“視為畏途”,“未敢問鼎”[3]。但是“至遲在(19世紀)50年代”通商口岸漸興華商認購洋股之風[4]。到60年代末70年代初,華商對洋行股票的認購漸趨踴躍,有的洋行因“買股份之人多為華商”,乃至該行雖為外國公司,“亦只有此名而已”[5]。有的洋行股票因供不應求,以致市價溢出原價好幾倍。個別洋行鑒于要求認股的華商為數太多,不得不制定了限制條件[4]。
另一方面,筆者通過對晚清公司章程的大量匯總,發現洋務民用企業在關于“官利”的規定方面,同此后的各類民辦或官商合辦企業還是有些區別。主要體現在對支付官利的起始時間上。后期的民辦或官商合辦企業一般規定入股即起息,而不少洋務民用企業則突出企業見到效益后方能分利。例如金州駱馬山煤鐵礦章程規定:“自見煤之日起,每商本一百兩,長年酌提官利銀十兩”[6];平泉銅礦規定:“見銅后十二個月為第一年,如有盈余,先提官利一分”[7];徐州利國礦務局規定,股東繳納股款后,礦局“給予股票并取利股折,俟煤鐵運售之日起,每屆一年結算一次,先提官利一分”[8]。登州鉛礦則“照章議定,(自)收銀之日起,先行派分莊息,俟口煉發售后,長年官利一分,并找足以前莊息不敷一分之官利”[9]。洋務民用企業的創辦人也承認之所以規定官利,是鑒于如果將官利“納入余利之內”,則股東“不自覺矣”。所以“公司章程向須酌提官利”[6],“股本宜提官利也”[10](p.1044)。但是,在早期洋務民用企業中,并未見到后來在民辦企業中常見的“官利吃股”現象。有的實際上并未按規定于投產后即支付官利,例如開平煤礦規定見煤后支付官利,但實際上至出煤后第七年方開始配發官利,且首次官利僅為六厘,而非章程規定的一分(注:見孫毓棠編《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第一輯,下冊,第643-644、660-661頁。)。同樣,洋務民用企業關于官利的“嚴格”規定,也并未引起社會的普遍不滿,相反19世紀80年代初,在上海掀起了近代中國第一次股市高潮。
時人記述,“中國初不知公司之名,自招商輪船局獲利以來,風氣大開”[11];華商“忽見招商、開平等(股)票逐漸飛漲,遂各懷立地致富之心,借資購股,趨之若鶩”[12]。于是,市場之中買賣股票“成為一宗生意”,甚至成為“市面生意之時派”[13]。商民“視公司股份,皆以為奇貨可居”[14],乃至“人情所向,舉國若狂,但是股票,無不踴躍爭先”[15]。在這種狂熱的購股之風促動下,即使新發行的股票也無不漲價。時人記敘:“每一公司(股票)出,千百人爭購之,以得票為幸”[16],股票市價“一加再加,登時飛漲”[17]。在當時,投資者其實并不關注企業的官利,他們“專心致志于(買賣)股票之中”[18],并不在意公司的利潤如何,因為“股票轉售,其利已屬不貲”[14]。在股票之利的誘使下,“凡市中有些場面者,莫非(公司)股東”[19];本無巨資的小商小販亦“或抵或借”,“不憚羅雀碰掇之勞”,爭購股票,“以圖厚利”[20]。當時上海股票市場之所以火熱起來,也是綜合原因的結果,但至少可以說明,洋務企業關于“官利”的較后來嚴格的規定并沒有限制投資者的熱情,民眾大興認購股票之風也并非追逐于股息之利。
官利雖然對上海股市的高漲未起關鍵性作用,而上海股票市場的崩潰,則直接影響到了此后中國民眾的投資心態。經歷了上海股市風潮之后,股票投資的慘痛損失,使民眾對公司、股票普遍產生了恐懼之感。乃至“人皆視集股為畏途”[21],言及公司、股票,竟“有談虎色變之勢”(注:《股份轉機說》,《申報》1884-12-12;《論商務以公司為最善》,《申報》1891-08-13。),“幾同于驚弓之鳥”[17]。商民對于公司、股份的恐懼、厭惡心態,對此后的洋務民用企業實施募股集資活動產生了很大影響。時人稱:商民因有“前車之鑒”,不免“因噎而廢食,懲羹而吹齏”[22],乃致“公司”二字,“為人所厭聞”(注:(臺北)近代史研究所編:《礦務檔》第七冊,第4358頁;中國史學會主編:《洋務運動》(七),第316頁。),“公司股份之法遂不復行”[23]。凡有企業招股,商民猶“惴然懼皇(惶)”,“疑以公司為虛名,以股份為騙術”,乃至有巨款厚資者也“誓不買公司股票”[24];即使是“鐵路、織布之股票,真實不虛”,商民亦“觀望不前,未能踴躍”[23]。商民投資心理受到的重創,是短時期內難以恢復的。幾年后,云南銅礦局在上海招股,商民“仍鑒于數年內之前車,往往裹足不前”,致使該局“竭力招徠來者,總不甚旺”[25]。1887年漠河金礦在上海招募股份時,商民猶“惕于數年前股份之虧,語以招股醵資,百無一應”[26](p.4332)。在這種情況下,“官利”的及早與即時兌現就成了盡可能挽回公司社會聲譽的不多的手段之一。例如湖北織布局于1894年招商承辦時,之所以規定“本局允為保利一分五厘,每股(百兩)每年憑折到局領息銀十五兩”,就是為了解除“若紳商入股恐所分額息,欲稱官利,多寡無定”的顧慮[27](p.573)。著名實業人物鄭觀應也說,“中國自礦股虧敗以來,上海傾倒銀號多有,喪資百萬,至今視為厲階”,故此“集股之法,首當保定官利”[28](P.686)。
促使晚清股票“官利”屬性強化的另一個原因還在于,清政府于19世紀末發行的“昭信股票”的“失信”結局產生的廣泛社會影響。昭信股票本為清政府為緩減財政危機而發行的一種公債,之所以如此命名,旨在強調其信用的穩固性。用策劃本項活動的朝中官員的話說,就是區別于以往國內有關企業發行的“慣于失信”或“獲利亦無把握,收效未卜何時”的股票[29](p.8)。雖然朝廷為此頒布了嚴格的章程,作了還本付息的規定,但這種債券在發行過程中則嚴重背離原定章程,使該項公債的發行,最終演化成為官府的苛派抑勒或強令捐輸,使民眾怨憤激增,最后不得不停止。昭信股票的社會聲譽遂大為敗壞,由此也進一步影響到民眾的投資心態。乃至在民眾看來,“集股即勸捐別名”,每逢公司募股,則“率皆借詞推諉,縱使諄諄開導,亦屬藐若罔聞”(注:《河南官報》第51期,引自杜恂誠:《民族資本主義與舊中國政府(1840-1937)》,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年第38頁。)。在這種情況下,集股創業者自然也不得不在付息方面顯示其“誠意”。例如陜西鐵路總局創辦人員在議定西潼鐵路招股辦法時,就特別強調了嚴格執行“官利”制度對于挽回昭信股票引發的股票“失信”之社會不良影響的重要意義:“陜西自勸辦昭信股票,未能取信于人,以故在上偶有捐輸之舉,在下即廣生疑慮,今辦鐵路股份,以定期付息為最要之著”;只有如此,方可“堅入股官紳商民之信,期于事成之舉,祛疑忌而收利權”[30]。長期受自然經濟浸濡的國人,普遍有著“寧可一人養一雞,不愿數人牽一牛”的習慣心態,這種潛在的“單干”意識本來就難以即時轉變。而官方的不良商政,無疑加劇了他們對新式企業投資的恐懼。“是故人之有資本者,寧以之自營小企業,或貸之于人以取息,而不甚樂以之附公司之股。”[31](p.118)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創辦者不得不對投資者制定一種利益的保障,即“各省商辦實業公司自入股之日起,即行給息,以資激勸,而廣招徠,已屬不得已之辦法”[32](P.1014)。
近代中國實業界的“官利”制度雖然是一種普遍的作法,但各個企業的規定又不盡相同。以民辦與官商合辦企業為例,除了利率的不同外(注:這一時期企業股票官利利率大致在周年四厘至一分五厘之間,一般以年息五厘至八厘的規定較為普遍。),在計息時間方面,有的企業規定以收到先期股銀之后即起息,有的規定股款收齊之時起息,較多的企業規定以收到股款之次日計息。多數企業聲明官利發放,不計閏月。也有不少規定常年行息,例如云臺山樹藝公司明定“(股本)連閏八厘計息”[33](p.19)。民國元年創辦的浙江銀行則規定:“本銀行股本官息按周年六厘計算,即以交股之次日起扣至來年是日止為一周年,前項官息每年分二期發,上半年自七月一日起至八月終日止;下半年自翌年正月一日起至二月終日止。”[34]股票所載官利利率一般是固定不變的,但也有個別企業因應于不同的時期,規定了不同的官利利率。例如漢陽鐵廠在實行招商承辦時議定的章程規定:“(股東)自入本之日起,第一至第四年按年提息八厘,第五年起提息一分。”官商合辦溥利呢革公司章程規定:“本公司所收股本,均于繳到之后一日起息,未出貨以前按周年四厘算,既出貨以后按周年八厘算。”直隸工藝總局勸辦之織染縫紉公司則在章程中寫到:“本公司……第一年生意未必能遽獲厚利,擬第一年各股份按照常年四厘包息……自第二年起,每年結賬,各股東一律按五厘官息照股派分。”河南廣益紗廠亦規定:“自(股東)交銀之日,先付執照一紙,按三厘起利,俟換給股票息折時,須將執照繳銷作廢,以后統按周年六厘行息,是為官利。”[35]在官利來源方面,也不盡相同。有的企業在開工前將股本存莊,以莊息發給股東。官商合辦的鐵路公司和一些同官方關系密切的企業,如京師自來水公司、南洋勸業會等可以靠政府支持獲得息款(注:京師自來水公司于1908年時由農商部奏準,“每年籌官撥官款銀十五萬兩,預存銀號,以為保息之用,俾昭大信。將業公司銷場發達,余利增多,再將官款分期繳還”。1910年創辦的官商合辦的安徽涇縣銅管山銅礦有限公司則以本省礦務總局所收米捐為保息。同年開辦的南洋勸業會也規定:“股東應得官利,按周年八厘計算……商股應發官息,由南洋大臣另籌的款,不在股本內撥付,以固會本。”(分見汪敬虞編:《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第二輯,上冊,第633頁;下冊,第781頁;章開源等主編:《蘇州商會檔案叢編(1905-1911)》,第416頁。))。民國初年,北京政府頒布了《公司保息條例》,以政府基金為特定行業企業保息。而對大多數企業而言,在未獲得利潤前,則不得不“移本作息”(注:也有少許企業并未規定“官利”,例如1905年成立的山西同濟礦務公司宣布,“本公司所集成本,并無利息,每年結賬盈余,先提一分為公積,逐年還本;俟成本還清,即停公積,此后所余凈利,提二十五分報效國家,余歸公司,除再提紅股外,按股分利”(《礦務檔》第三冊,第1514-1515頁)。天津同慶雜貨有限公司在1911年頒布的章程聲明:“本公司股本并無官利,每年正月結賬一次,所有盈余除息項開銷外,作為百六十份(分配)”(天津市檔案館編《天津商會檔案匯編(1903-1911)》,上冊,第947頁)。還有的企業明確規定,企業“如無盈余,不得移本付息,致妨營運”(《伊犁將軍奏創辦皮毛有限公司擬定章程折》,《商務官報》己酉年第28期)。)。企業初創階段,一般資金緊張,經營困難,“官利必付”作法無疑極大地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難度。而為支付官利不得不移用股本或高息借貸,對企業來說,更無異于挖肉補瘡、飲鴆止渴,嚴重削弱了企業的自我發展能力。關于這一點,張謇在總結大生紗廠與大生崇明分廠創辦初期虧損原因時,已作過明確分析,學術界也多有引錄,茲不贅述。
對于官利制度的弊端,自晚清開始就受到國內實業家與學者的抨擊,梁啟超與張謇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1904年清政府頒布的《公司律》明確規定企業沒有利潤,不得移本付息,對矯正這一不良商業習慣產生了些許作用(注:例如上海龍章機器造紙有限公司至1908年已積虧18萬余兩,遂召開股東會,經“研究再三”,決議停發當年官利“以符商律”(汪敬虞編:《中國近代工業史資料》第二輯,下冊,第841頁)。)。實業界在革除這一陳規陋習方面也在不斷努力。例如在宣統二年(1910年)舉行的江蘇鐵路公司第四次股東會上,有人鑒于公司支出項下,“股本之官利居其半”,股東若再按年取利,“試問利從何出?實無異自抽股本,矧外界覬覦者眾,思之殊為寒心”,遂主張“擬不支息五年,即以息作股本,一為固本計,一為擴充計”。不料他的提議一出,“即有反對者群起詰責”。最后投票表決,結果“可者一千六百三十八權,否者六百七十一權,遂決定以股作息”[36]。張謇在大生紗廠和大生崇明分廠多次議停官利,曾一度與股東達成協議,官利遞遲兩年支付,但遲發的官利則須周年加息六厘,作為補償。張謇等人在民國初年發起創辦中國模范鐵工廠時,雖然為股東規定了長年八厘的正息,但又在招股時聲明,“惟應從何時支起,須由股東會議決。向來凡公司招股,必自收到股銀即日起息,此種辦法甚悖商業法理。夫公司尚未營業之時,資本多半用于選屋、購機,余款存莊,收息有限,何從付此八厘官利;若移本以派息,是騙股東也,明得官利,暗耗股本,迨需運本時,不得不以重利求貸于錢莊,此多數公司失敗之原因也。本公司名曰模范,甚望股東有以矯正他公司之惡習,一以鞏固公司基本為目的,而勿志在派官息也”[37]。商務印書館于20年代初曾試行過股息公積金的辦法,其要義就是由股東大會通過決議,當年度股息超過一分時,應酌量提存股息公積金,此項公積金常年八厘計息,除積成巨款,于擴充股額時改為股份,或遇股息不足一分之年度,酌提該項經費,以為填補外,非經股東會決議,概不得提用。1925年時,該公司股東會又對股息公積金的規定作了修改,即股息公積金常留股本總額四分之一的數目,“專備股息不足一分時,填補股息之用”;股息公積金達到股本總額四分之一后,其溢出之數,當屆即行分派,以后每滿三年分派一次,或分派現款,或改作股份,由董事會提交股東會議決(注:童世亨:《企業回憶錄》,光華印書館版,上冊,第117-118頁,今收入上海書店影印版《民國叢書》,列第三編第74號。)。劉鴻生控制的大中華火柴公司于1931年第二次股東會時通過了增加普通股至三百萬元的決議,但截至1932年12月27日只招到11559股,距預期之數尚缺401520元。公司董事會認識到“就本公司業務情形觀察,招足此項股額實屬非常重要。就一般社會經濟情形觀察,續募此項股份,事實上必多困難”;另一方面,本公司1932年度應發官、紅利與此項未招足之股本額相差無幾,而就公司經營狀況論,“對于此項巨額之官、紅利本無發給現金之可能”。故此,召開第四次股東大會,提議將應發官、紅利抵充未招足額之普通股。結果,股東“眾無異議”,通過了這一提案[38](P.155)。這些措施雖然對個別企業渡過難關產生了作用,但并未能改變中國實業界慣行的“官利”制度。企業向股東支付官利的現象,到民國時期雖日漸減少,但終未消失。
在股票債券化意識的支配下,投資者從一開始就淡化了對自己作為股東應有權益的正當要求。在近代公司制度中,股東作為公司的出資人,主要是通過股權機制實現對公司經營運作的監管。股東的應有權利大致包括選舉董事與監察人,請求查閱公司賬目,就公司營業狀況向經理人員提出質詢,請求分派應得利益,參與決定公司營業方針等,這些權利是借助在股份均一、股權平等基礎上建立的決議和投票機制實現的。股權是投資者基于出資行為而取得股東資格后應得的合法權益,股權機制是近代公司進行內部約束、實現健康運作的必要條件。但是在股票“官利必付”制度影響下,民眾投資企業后,關于公司尋切事宜多不過問,抑且不愿過問,他們“所關心的只是如何收受股息,對于企業的經營并不感興趣,只考慮股息愈大愈有利,毫不關心企業的經營狀況如何”[32](P.1012)。例如蘇州蘇經、蘇綸兩紡織廠股東“除年收股息七厘外,于兩廠營業盈虧始終未嘗過問”。后來,兩廠擬招集股東大會,商議經營方略,但大多數股東表示“但愿年收股息,不愿與共盈虧”[39](p.267)。再如大生紗廠的股東“始終不知廠在何處作何狀者……殆十居八九”[40](p.87)。如此,公司股東就成了變相的債權人,他們手中的股票不啻一張借貸字據。因為耽于官利,不重股權,就使企業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嚴重脫節,股份公司權力制衡,民主決策的運作機制得不到體現,從而為經營管理人員的獨斷專行和營私舞弊提供了條件。梁啟超曾對此有過檢討:“我國各公司之股東……但求官利之無缺而已”,而于公司經營事務并不過問,則“(公司)職員因利用此心理,或高其官利以誘人,其竟由資本內割出分派者,什而八九……股東初以其官利有著也,則習而安之,不知不數年而資本盡矣”(P.117)。
“官利必付”是晚清股票債券化的突出表現,這種富于民族特色的商業慣習對中國公司制度建設產生的不良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正如當時的外國商人指出:“這種制度一天不改變,中國的公司企業便不能有穩固的發展”[32](p.1012)。今天,當我們抨擊這種商業陋習時,更多地應理解當時民眾的心態。高利貸資本占主導地位的傳統社會經濟背景和民眾在此社會條件下形成的“單干”式的投資心態,固然是根本原因,但股市風潮,和政府不良商政對民眾投資心態的打擊,恐也是其中的重要因素。由此也說明,政府行為和股票市場在公司制度建設方面,對民眾投資心理所產生的不良作用遠比良性作用的影響深遠。同時也應看到,在致力于公司制度建設時,對民眾相對滯后的投資理念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只有營造全社會的良性投資理念,方有利于公司制度建設。這或許是檢討中國近代股票的債券性后,對于今天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的一點啟示。
關鍵字:一般表示投資者公式收益股價公司股票購買收益率
股票投資收益是投資者投資行為的報酬。一般情況下,股票投資的收益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貨幣收益;另一類是非貨幣收益。貨幣收益是投資者購買股票后在一定的時期內獲得的貨幣收入。它由兩部分組成:一是投資者購買股票后成為公司的股東,他以股東的身份,按照持股的多少,從公司獲得相應的股利,包括股息、現金紅利和紅股等,在我國的一些上市公司中,有時還可得到一些其他形式的收入,如配股權證的轉讓收入等;二是因持有的股票價格上升所形成的資本增值,也就是投資者利用低價進高價出所賺取的差價利潤,這正是目前我國絕大部分投資者投資股票的直接目的。非貨幣收益的形式多種多樣,例如,投資者購買股票成為股東后,可以參加公司的股東大會,查閱公司的有關數據資料,獲取更多的有關企業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參與企業的經營決策,在企業重大決策中有一定的表決權,這在一定程度上可滿足投資者的參與感;大額投資者購買到一定比例的公司股票后,可以進入公司的董事會,可影響甚至決定公司的經營活動,像前些年上海股市鬧得沸沸揚揚的"寶延事件"、"萬申事件"莫不如此,其中"寶延事件"中,投資方深圳寶安公司的代表何彬不僅進入了延中的董事會,而且還擔任董事長至今;此外,國外的一些上市公司還規定,凡股東購買本公司商品時可得到一定折扣優惠等等。我們這里研究股票投資收益時,主要以貨幣收益為主,暫不考慮非貨幣收益。
衡量一項股票投資收益的多少,一般用投資收益率來說明,也就是投資收益與最初投資額的百分比率。由于股票與其他證券的收益不完全一樣,因此,其收益率的計算也有較大的差別。計算股票的收益,通常有以下兩種類型:股票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通過這些收益率的計算,能夠充分地把握股票投資收益的具體情況。
股票收益率又稱本期股利收益率,也就是股份公司以現金派發股利與本期股票價格的比率。用下列公式表示:本期股利益率=年現金股利/本期股票價格100%
公式中,本期股票價格指證券市場上的該股票的當日收盤價,年現金股利指上1年每一股股票獲得的股利,本期股利收益率表明以現行價格購買股票的預期收益。
持有期收益率是指投資者買入股票持有一定時期后又賣出該股票,在投資者持有該股票期間的收益率。用公式表示如下:
持有期收益率=出售價格-購買價格+現金股利/購買價格100%
投資者要提高股票投資的收益率,關鍵在于選擇購買何種股票以及在何時買進或拋出股票。
任何股票投資者都希望自己能買到盈利豐厚、風險小的股票,因此,在作出投資決策時,一般要考慮投資對象的企業屬性和市場屬性。
股份制公司企業屬性的好壞,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指標來進行評價:
(1)公司的財務指標
①公司的獲利能力。獲利能力強的公司,股東自然能分配較多的股利,股票價格也會比一般公司上升得快,從而使人們對該股票的投資意愿相對提高。其計算公式為:
公司獲利能力=利潤總額/資格總額100%
此比例愈高,表示公司獲利能力愈強。
②公司的流動與速動比率。流動比率是反映流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間關系的比率,它是衡量公司短期償債能力的指標,流動比率愈大表示公司對負債的償還能力愈強,同時表示流動資產周轉較快。其計算公式為:
流動比率=流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一般而論,公司的流動比率應該接近于2∶1,才被認為財務狀況良好。流動比率太低時,表示短期償債能力較差,太高時表示現金或流動資產未能充分利用,相應地,公司盈利會降低,影響股東的權益。
速動比率是反映速動資產與流動負債之間關系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
速動比率=速動資產/流動負債100%
速動比率是對流動比率的一個補充說明,也是用來反映企業流動負債償還保證能力的指標,它要體現的是每百元流動負債有多少現金(速動資產的特點就是能夠及時變現)作保證。國外財務管理理論中常以1∶1作為合理標準。
③公司的稅后利潤率。它表示該公司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力與銷售能力。稅后利潤率太低,表示該公司產品在市場上缺乏競爭力。其計算公式為:
公司稅后利潤率=稅后純利潤/銷售總額100%
④凈資產收益率。這是表明公司利用所有的凈資產獲取收益的能力,也是反映公司經營能力好壞的一個很重要的指標。其計算公式為:
凈資產收益率=凈利潤/公司凈資產總額100%
⑤每股盈利。它是指公司年稅后利潤總額與總股本的比率,表明公司的盈利水平。這是投資者最關心的公司財務指標之一。其計算公式為:
每股盈利=稅后利潤總額/公司總股本100%
⑥股票市盈率。它主要反映公司股票每股盈利與股票市場價格之間的關系,也是投資者衡量股票投資價值大小的重要依據。市盈率越低,表示其投資價值越高,反之亦然。其計算公式為:股票市盈率=股票市場價格/每股盈利
(2)公司的行業背景及其成長性
公司所屬的行業不同,其發展的特點也不同,如房地產公司一般盈利性較強,成長性較好,但易于受宏觀經濟因素的影響,發展具有周期性;一些新興工業,如微電子、生物、光纖通訊等尖端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則具有較強的擴張能力和發展后勁;能源、交通、通訊等基礎行業,由于受到政策的支持以及壟斷性的行業特點,發展比較穩定。
(3)發行公司的規模
一般來說,公司的規模大,意味著公司的實力雄厚,生產與經營的規模效益高,發展的穩定性強,因而容易受到股票投資者的歡迎。但是,有時也有例外的情況,如上海股市歷來喜小不喜大,小盤股經常受到吹捧,而大盤股相對受冷落,股價較低。這是因為小盤股市值較低,容易操縱,因而股價上升較容易。另一方面,相對來說,小盤股股本擴張的潛力較大,通過送配股可大幅度降低股價,騰出股價上升空間。此外,有些小盤股原先沒達到有關法律規定的5000萬股的最低限度,使股本擴張成為必然,這更受到市場關注,像前幾年以1000多倍市盈率高價購買愛使股份股票的投資者,通過幾次大劑量的送配股,如今仍有數倍的收益,便是一個最好的例子。
投資對象的市場屬性好壞主要看一般投資大眾對該股票的普遍看法與機構投資者對該股票的興趣大小。
股票的公眾印象除了取決于公司的經營業績以外,還主要看公司的發展后勁以及經營者對待投資者的態度。如上海股市中的"四小龍"以及"浦東概念股",長期以來在投資者中有著非常良好的形象;而像"哈醫藥"、"東北華聯"等被稱作"傷心概念股"的股票,當然會受到冷遇;再比如"真空電子"前領導人一貫漠視投資者做法的結果,使昔日上海股市的"龍頭股",如今A、B股股價均慘不忍睹。
在上海這樣一個發展中的股市中,機構投資者對股價的影響十分明顯,個別股票價格大起大落,這也給一般投資者帶來了機會。如上海股市近幾年相繼出現過的"重慶藥業"的"六六六神話"、"界龍神話"、"北旅神話"、"汾酒奇跡"等,莫不如此。
投資盈利的關鍵除了選好股票以外,更重要的是選擇好買賣股票的時機。
大多數投資者都知道,低價買進、高價賣出是最佳時機,但低價與高價應如何認定,這是投資者最頭痛的問題。特別是股票市場變幻莫測,股價上漲可能漲過頭,股價下跌也經常跌過頭。
股票漲跌過頭,往往與人們對股票上升過度樂觀,對股票下跌過度悲觀直接相關。當股價開始上漲時,不少人對股票陸續看好,等到股價大漲時,大多數投資者都看好,爭先恐后買股票,使行情愈漲,造成看好的人會愈來愈多,連市場外的資金都紛紛涌到股市,這時股價就可能漲過頭了。相反,一旦股價下跌,不少人開始看壞,使行情出現大跌現象,大多數人必然跟著看壞,各種股票頻頻創新低價,市場之中一片悲觀氣氛,那么股價要跌過頭了。
理智的投資者,應該在行情漲過頭的時候,賣出股票,在行情跌過頭的時候,進場買進便宜的股票。問題在于一般人很難預測到當時上漲的股價是否會過頭,當時下跌的股價是否也會過頭。這時,最簡單可行的辦法,就是在股價接近前一次最低點時買進,在股價到達上一次最高峰前夕賣出。
具體來說,當股價持續下跌到一定指數位后,盤整數日非但不再創新低價,反而有所回升時,這便是短線投資者進場的良機;當游資逐步進入股市,成交量開始在低價位明顯放大時,投資者應當立即買入股票。
當股價行情在高峰階段,成交量突然遞增,而股價卻未上漲時,表示可能有大戶出貨,一般投資者應將手中股票先行賣出,再觀動靜;當股價跌勢已經確定,即為短線投資者賣出的最佳時機;當股價上漲超過了以前的水平,是賣出良機;當成交量逐日萎縮,股價逐步盤低時,短線投資者也應立即拋出。
內容摘要:本文利用上海證券市場的實際數據,對影響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的相關因素做了全面和系統的實證研究。通過研究發現行業因素、會計指標和市場表現指標都在不同程度對股票價格及價格的波動產生影響。投資者在進行股票投資時,應認真分析并充分利用這些影響因素,才能在控制投資風險的同時提高投資收益。
關鍵詞:證券市場投資收益投資風險影響因素
隨著我國證券市場股權分置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已經解決了不同股權的流通問題,實現了所有股權全流通。所有股權全流通標志著長期困擾上市公司經營發展的制度問題得到了比較徹底地解決,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得到了完善,上市公司的經營發展更能體現全體股東的意志。在這樣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在證券市場上的交易價格基本上能夠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發展能力,而且也反映出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發展能力的評價。
反映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和發展能力的因素和指標有很多,這就要求投資者在選擇上市公司進行證券投資的時候,需要了解并掌握這些因素和指標,并且知道這些因素和指標對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和發展能力的影響程度。本文根據上海證券市場的實際數據,參照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對影響上市公司交易價格的各種因素做了比較全面和系統的實證研究,主要是從行業的選擇、會計指標和市場表現指標的角度進行研究,希望能夠找到影響上市公司交易價格的主要因素以及這些因素的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
行業的劃分和影響因素的設定
(一)行業的劃分
本文采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分類方法對所有上市公司進行行業分類。據此,所有上市公司可以分成13個大類,其中制造業又分成10個小類。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有886只,它們分布在上述13個行業里,分別為:農林牧漁業24只,采掘業17只,制造業496只,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42只,建筑業22只,交通運輸倉儲業47只,信息技術業55只,批發和零售貿易業65只,金融保險業9只,房地產業33只,社會服務業24只,傳播與文化產業8只,綜合類44只。
(二)基本假設和主要研究指標
基本假設:能夠引起股票價格上漲的研究指標與其股票的平均投資收益正相關,相反則負相關;能夠引起股票價格波動的研究指標與其股票的投資風險正相關,相反則負相關。
公司規模。為了能夠反映股票的實際市場狀況,用可以流通的股數來反映公司規模,通常用流通股數的自然對數來表示公司規模。從理論上講,規模大的公司生產經營比較穩定,市場競爭能力較強,公司抗拒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強,公司的經營風險較規模小的公司來說要低;在市場表現上,公司的市盈率普遍較低,股票價格的波動較小,但公司規模的大小并不影響其股票的上漲或下跌。
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是反映公司財務狀況的一項指標,公司的資產負債比率越高,公司所面臨的財務困境成本和破產成本越高。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越高,經營風險越大,公司股票價格的波動則越大,但對公司收益的影響關系比較復雜,不能僅憑借指標的高低進行判斷,通常該指標不影響股票的上漲或下跌。
流動比率。公司流動比率越高,反映公司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企業的財務風險越低,也就表明企業的經營風險越低,但該指標并不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對公司股票價格的影響較小。
總資產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可以用來反映公司的經營能力和成長性。總資產增長率指標越高,反映公司獲利能力越強,公司的經營發展狀況比較良好,公司經營狀況的改善能很好地抵御市場風險,通常能夠引起股票價格的上漲,但由于公司的高速增長也使其所面臨的經營風險較增長率低的公司要高,使其股價的波動程度也較高。
主營收入增長率。該指標是反映公司主要業務收入的變動情況,該指標越高,說明該公司主營業務發展良好,公司產品的市場需求非常高。同時,也反映出公司產品的市場定價能力比較強,公司在該產品市場的地位和競爭力比較高,因此公司主營收入的高速增長也會使其股票價格上漲,但其所面臨的經營風險也隨之增大,引起股票價格波動程度增大。
凈利潤增長率。該指標反映公司凈利潤的增長情況,該指標越高,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越好,公司的獲利能力越強,公司的股票價格會隨著凈利潤的增長而上漲,但相伴而生的經營風險也隨之增大,導致股票價格的波動程度提高。
換手率。該指標是反映公司股票交易活躍程度的主要指標,該指標越高,反映公司股票的交易越活躍,市場關注的程度越高,從而導致公司的股票價格波動程度比較高,股票的市場風險比較高,但對股票價格的影響較小。
振幅。該指標是反映公司價格變動程度的主要指標。該指標越高,反映對公司股票價格的市場分歧越大,股票價格不確定性程度越高,股票的上下振蕩導致其所面臨的市場風險比較大,其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在不同的市場狀況下會有所不同,在牛市中則會提高平均收益,在熊市中則會降低平均收益。
(三)研究樣本和數據
本文選取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為研究時段,并根據上述的行業劃分標準對所有股票進行劃分,數據來源于上海愛建證券有限公司網上行情系統。所選股票為2006年12月31日前已經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全部886只股票,因為研究的是全流通情況下證券投資收益、風險和影響因素的關系,因此需要剔除在2006年1月1日前尚未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
另外,為了便于不同行業和主要指標的比較,采用周收益率和總風險作為因變量,可以減少因不同股票未能連續交易導致數據缺失而影響數據之間的比較,最終確定的股票樣本數為124家上市公司,分布在11個大行業里。由于許多公司在2006年進行過分紅派息等事項,因此對股票價格進行了復權處理。
(四)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以所選的上海證券市場124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作為研究樣本,樣本數據為124只股票和上證指數在樣本期間內的周收益率。對所選股票按行業進行劃分,計算各個行業下股票的平均周收益率、總風險、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通過對各個行業下的平均周收益率和總風險、系統性風險的計算和比較,來研究行業對投資收益和風險的影響。
對樣本個股在樣本期間內的周收益率時間序列數據和上證指數周收益率時間序列數據,根據單一指數模型作一元線性回歸分析,估計出這124只股票在樣本期間的系統風險系數。根據樣本股票的系統風險系數估計值,就所設定的研究指標作相關系數分析,并對實證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
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一)行業因素對收益和風險的影響分析
從表2中的不同行業收益和風險情況可以看出:
不同的行業表現出不同的收益水平。在所有行業中,收益最高的行業是金融保險業,平均周收益達到2.979%,收益最低的行業是食品飲料業,平均周收益為0.431%,兩者相差2.545%,差距是非常明顯的。平均周收益超過同期上證指數周收益的行業有4個,分別是金融保險業、木材家具業、機械設備儀表業和金屬非金屬業,其余行業的收益水平都低于上證指數的收益水平。不同行業平均周收益的巨大差距也反映出2006年的證券市場行情具有明顯的行業特征,大多數行業的市場表現不如同期的上證指數收益。
不同行業的風險與其收益水平存在不一致的現象。通常情況,收益越高而表現出來的風險也應該越大,但實際情況卻差異很大。金融保險業的風險為4.578%,食品飲料業的風險為5.001%,收益最高的行業風險比收益最低的行業風險還要低。
反映行業系統風險的β存在很大的差異。β大于1的行業有四個,分別是農林牧漁業、金屬非金屬業、建筑業和金融保險業,其他行業的β都小于1,β在1左右5%以內的行業沒有一個,表明所有行業的市場表現都與上證指數不同步,只有4個行業的市場波動程度高于上證指數,大部分行業的市場波動程度都低于上證指數。
系統風險占總風險的比例差異也很大。大部分行業的系統風險比例占總風險的比例都超過50%,最高的是金融保險業,達到87.04%。只有三個行業的系統風險比例低于50%,其中最低的是木材家具業為34.55%。
(二)主要研究指標對收益和風險的一元線性回歸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
在5%的顯著水平下,平均周收益與總資產增長率、主營業務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由于2006年上證指數上漲了,具有很明顯的牛市特征,因此振幅與平均周收益顯著正相關。這四個研究指標的實證結果與最初的假設是一致的,這也說明這些指標是影響股票收益的相關因素,投資者在選擇股票進行投資前,需要對上述指標進行研究和分析,才能更好地進行股票投資,提高投資收益。
在5%的顯著水平下,公司規模、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和換手率與股票的平均周收益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這也與最初的假設是一致的,這也反映出這四個指標對股票收益沒有實質性的影響。
在5%的顯著水平下,公司規模、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增長率、換手率和振幅都與股票的風險存在相關關系,其中公司規模與股票的風險存在負相關,而其他指標與股票的風險存在正相關。這些指標的實證結果與最初的假設是一致的,也反映出這些指標是影響股票風險的相關因素。
在5%的顯著水平下,流動比率、主營業務增長率和凈利潤增長率與股票的風險不存在相關關系,這與最初的假設是不一致的,這也說明在上述研究期內,這三個指標對股票價格的波動不產生影響或影響不大。
股票收益和風險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結果與理論假設大多數是一致的,這也表明證券市場的市場表現與理性預期是一致的。這些說明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不斷進行,證券市場越來越成熟和規范,市場行為也越來越理性。價值投資的理念也慢慢被投資者所接受和認同,更加注重股票的業績和成長性,更多地考慮公司經營的實際情況。同時,投資者在選擇股票時,不僅需要了解和掌握影響投資收益的有關因素,還要熟悉影響投資風險的相關因素,只有這樣,才能在控制風險的同時提高股票的投資收益。
股票投資收益和風險的影響因素
本文通過對股票投資收益、風險和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幾條結論:
不同的行業具有不同的投資收益水平,證券市場行情具有明顯的行業特征,市場表現良好的行業大部分是國家重點發展的行業,宏觀經濟環境良好,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不同行業所面臨的總風險與其投資收益存在不一致的現象。總風險高的行業并沒有表現出較高的投資收益,行業的總風險對其投資收益的解釋能力不高。
總資產增長率、主營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振幅和股票投資收益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是影響股票投資收益的相關因素。
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增長率、換手率和振幅與股票投資風險存在正相關關系,公司規模與股票投資風險存在負相關,這些都是影響股票投資風險的相關因素。
在股票實現全流通后,價值投資的理念也慢慢被投資者所接受和認同,投資者在進行股票投資時,更加注重對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能夠抓住影響股票投資收益和風險的相關因素進行投資,在控制投資風險的同時提高了投資收益。
股票投資選項和投資原則
一般情況下,保險公司股票投資都是由總公司專門機構負責,選擇什么行業、什么類型股票,甚至哪只股票都是由總公司根據國家意愿和企業自身需要來制定,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利用已經掌握的信息,憑借自身職業判斷力和專業技術,對股票進行資信等級評估。投資原則:保險公司應當根據保險資金特性和償付能力狀況統一配置境內境外股票資產,合理確定股票投資規模和比例,并及時報告市場風險,提高研究支持能力,跟蹤分析市場狀況,密切關注上市公司變化,采取有效的應對和控制措施、規范投資行為以保證投資安全,穩中有賺的目的。
股票投資評價資料獲取渠道
一是網站和專業報紙、雜志公開的上市公司基本面信息和財務面資料;二是通過實地考察獲取最有價值的上市公司基本面和財務面資料。
上市公司基本面分析
(一)行業風險和企業經營環境分析
1.社會、人口和技術變化分析:(1)消費群體狀況的影響:人群年齡結構、文化結構、開放程度和收入水平對企業產品的需求敏感性分析;(2)國際政治關系的影響;(3)環保等社會意識對行業的影響;(4)技術進步對行業的影響(一般較大)。2.行業發展與經濟運行周期的相關性:主要分析行業未來發展狀況與未來國家及區域經濟運行態勢的相關度,以及是否符合國家乃至地方的產業政策,國家產業政策即經濟制度安排,在社會資源配置的條件和實現的可能性等方面,直接決定著企業的未來發展空間。3.行業的周期性分析:根據行業發展周期,分析行業的成熟程度,飽和度以及所處的發展階段,包括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4.行業的競爭性分析:主要分析行業內的競爭程度,企業在行業內所處的地位以及競爭優勢、劣勢等。5.行業的盈利性分析:主要考察企業所處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從而推斷企業的利潤水平。6.行業的進入壁壘:分析行業進入的難易程度,判斷新競爭者加入的可能性,從而預測行業未來的競爭程度。7.行業的法律和政策環境:主要考察行業發展的法律及政策環境,法律和政策的穩定性,有無對行業發展產生不利影響的因素。
(二)企業競爭力分析
1.管理團隊素質。從企業法定代表人和主要管理人員的個人背景、從業經歷、經營業績、信用記錄、實干能力等方面出發,判斷企業管理團隊是否具有豐富的管理經驗和較高的管理水平、顯著的歷史經營業績、良好的信用記錄和社會聲譽等,由此評判企業主要經營管理人員的管理素質。
2.企業員工隊伍素質。主要考察被擔保企業員工隊伍結構(包括業務技術結構、文化層次結構、年齡結構)和技術素質(主要考評勞動者的敬業精神和實際操作能力)。
3.產品、市場與銷售預測分析。主要從產品的特點、技術含量,產品細分化程度,產品可替代性、產品的生命周期、產品的品牌知名度、產品在市場上的競爭能力、市場分布狀況、主要市場份額,市場營銷及市場拓展能力、營銷隊伍的素質和穩定性、銷售網絡的穩定性,市場的未來變動趨勢,對主要客戶和供應商的依賴程度,其生產成本的優勢及市場議價能力,以及對主要競爭對手等方面加以分析。對企業產品的銷售預測除了基于對其市場需求的準確了解以及對企業的市場營銷能力、營銷網絡的分析外,更重要的是基于對企業以往的銷售歷史記錄和未來銷售合同的分析,同時還應對企業的銷售運作模式和結算方式進行分析,這也是預測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主要依據。
4.技術裝備水平和生產能力分析。技術硬件包括機械設備、單機或成套設備、基礎設施等水平,主要從設備先進性、適用性、設備成新度三方面考察;軟件部分主要考察企業生產工藝技術的先進性和成熟度,規模化生產的成熟程度以及市場的成熟度。一般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分析。(1)技術來源:主要核實企業的技術是否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判斷技術的相對壟斷性和穩定性;(2)技術研發能力及發展潛力:主要考察研發人員的素質及企業技術的后續儲備發展潛力;(3)科研條件和技術市場優勢:考察企業科研投入、科研環境以及技術的市場需要程度、市場競爭力和應用范圍。(4)生產者的操作技術和熟練程度等。(5)同時應注重設備的綜合利用程度,是否能夠科學、有效、合理使用設備,是否最大限度地發揮了設備的生產能力。對企業生產能力的分析可以使業務人員了解到企業所預測的銷售收入是否與其實際生產能力相匹配,其生產設備以及工藝技術、原材料供應是否能夠保證銷售合同的順利完成。
5.經營戰略分析。財務報表分析的一個重要始點,它可以有助于確定企業的利潤動因和主要風險,進而據此正確評估企業經營的可持續性,使評估人員能夠在一個高質量的水平上探查企業的經濟狀況。主要包括企業產品市場定位,市場營銷策略,技術發展戰略,財務目標、舉債策略、投資及收購計劃,企業與其他企業競爭策略,企業發展方向等方面分析。
6.成本控制和成本降低能力。主要從企業的成本控制系統的組成(組織系統、信息系統、考核制度和獎勵制度)和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則著手分析。前者主要觀察企業是否建立起成本中心、利潤中心和投資中心的責任和控制范圍;后者則主要看領導推動、全員參與情況以及經濟原則的貫徹情況。7.企業基礎管理水平。主要考評企業內部組織結構是否合理,各項管理規章制度是否健全,生產現場是否整潔,物流是否通暢,生產及管理效率是否高效,質量認證情況。
上市公司財務面分析
主要是財務償債能力分析,即基于公司的財務數據定量分析公司的財務狀況。財務指標分析主要是用財務比率方面的計量指標,從財務質量的角度對被評企業進行考查。評價指標主要以制造業為例。1.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是企業償債能力的重要保障因素,通過與行業標準值的對比分析,確定企業的盈利水平。該部分的核心評估指標有:(1)經營性資產報酬率;(2)凈資產收益率;(3)主營業務利潤率;(4)銷售凈利潤率;(5)總資產報酬率;(6)成本費用利潤率;(7)收益質量指數;(8)收入現金貢獻比率。2.資本結構分析。資本結構分析主要是評估企業的長期償債壓力,資本結構在反映企業償債能力方面有其獨到的作用。資本結構是指在企業的總資本中,權益資本和債權資本的構成及其比例關系。資本結構決定企業的財務結構、財務杠桿運用和融資決策制定。該部分的核心評價指標有:(1)資產負債比率;(2)流動資產比率;(3)凈資產對長期資產比率;(4)資本化比率=長期負債合計(/長期負債合計+所有者權益合計)×100%。3.資金使用效率分析。良好的資金使用效率是保證企業增加盈利水平和創造現金的可靠保證,它也從一個側面反映企業的經營能力和管理效率。該部分的核心評價指標有:(1)應收帳款周轉率;(2)應付帳款周轉率;(3)存貨周轉率;(4)經營性資產周轉率;(5)總資產周轉率。4.償債能力分析。主要考察被評估企業是否具有按期償付銀行還本付息及支付股東股利的能力,因為制造業包含了整個生產經營流程,尤其在權責發生制下,企業的盈利與短期償債能力并不是完全吻合。考評企業償債能力主要從現金流角度出發加以確定。該部分的核心評估指標有:(1)凈資產保障比率;(2)舉債能力系數;(3)償債能力系數。5.企業成長性預測。主要分析企業規模的變動特征及擴張潛力,近幾年許多制造業企業的規模擴張速度相對較快,因此,評估人員有必要縱向比較企業歷年的銷售、利潤、資產規模等數據,把握企業的發展趨勢,是加速發展、穩步擴張還是停滯不前。將企業的銷售、利潤、資產規模等數據及其增長率與行業平均水平及主要競爭對手的數據進行比較,了解其行業地位的變化。分析預測企業主要產品的市場前景及公司未來的市場份額,對企業的投資項目進行分析,并預測其銷售和利潤。該部分的評價指標有:(1)固定資產凈值率;(2)凈資產增長率;(3)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4)凈利潤增長率。
綜合評價
通過對企業資料的審核、現場的信息采集和真實性核查以及對企業財務因素和非財務因素的全面分析,并將上述各類財務指標與行業標準值進行對比分析,按權重形成資信等級評定表和評估報告,評審人員即可對投資企業做出科學、客觀、全面的評價,并提出投資額度及期限,從而為上級領導投資決策提供依據。(本文作者:丁智慧 單位:中國人民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長春市分公司)
一、散戶作為一個特殊的弱勢群體的現狀分析
(一)證券投資專業知識不足
廣大散戶群眾,來自社會的各個階層,有專業的證券投資知識的人不多,其中年齡偏大的有相當一部分,由于證券市場是最近20年才在中國興起的新興行業,對年齡較大者來說,學習可能有一定隔閡。
(二)信息嚴重不對稱
散戶作為一個群體來講,缺乏足夠的炒作信息,由于我國證券市場相當不規范,內幕交易泛濫,基金老鼠倉遍地都是,掌握內幕交易的投資者,可以利用內幕消息賺錢,然而,散戶幾乎沒有內幕消息,雖然他們沒有必要關注,但是連續的漲停讓所有貪婪的人都想去賺那些沒有意義又風險巨大的錢,這些信息包括公司重組信息,資產注入,重大利好分紅,重大投資,宣布退市等等,這些消息散戶是很難獲得的,他們沒有想過自己的對手是資金實力雄厚,信息渠道多樣的機構,散戶追漲的行為是在拿自己確定性的錢去做非常不確定性的事情。
(三)單位資金少,對市場走向影響有限
散戶資金少的幾千,多的上萬或更多,上億資金的散戶畢竟是少數,而機構的資金少則上億多則幾百億,今年以來,2009年12月9日華夏盛世精選募集資金達187.7億,少的瑞和300股票型基金也募集了2.57億,散戶的一舉一動不會對整個股指的波動產生很大影響,相反機構的增倉或減倉都對市場方向有左右的作用。
(四)短線交易,交易成本昂貴
對于絕大多數的散戶來說,短線交易是其最主要的買賣策略,以中信建投(簡陽營業部)為例,傭金比例為2.8‰(成交不足1786元按5元計算),印花稅1‰,過戶費1000股1元,不足1000股按1元計算。一散戶起初本金為5500,在2009年2月1日到2009年11月1日間共計買賣17只股票,平均每月買賣1.89只股票,共計成交58356元,本金效益放大10倍,傭金及相關稅費月515元,成交金額與費用比例為8.8‰,本金與費用比例為9.36%也就是說5500元本金的交易成本為9.36%,然而,一月交易兩次的散戶畢竟相當少,他們的交易成本遠遠高于9.36%。假如一散戶每周滿倉交易3次(本金為10000元,每次買入和賣出的價格一樣,這意味著損失的是傭金等費用,當本金不足10000元時補足到10000元)成交金額與費用比例為8.8‰,一年52周,扣除2周假期,50周共交易150次,成交金額為150萬,傭金等費用為13200元,也就是說手續費已經超過了本金,這可能就是散戶絕大多數虧錢的重要原因。
二、散戶如何進行股票投資
(一)學習證券投資專業知識
證券投資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投資活動,投資者時刻面對著公司增發,配股,公司被特別處理(ST),要約收購,除權,除息等證券投資相關事項。若投資者對這些知識不太清楚,很可能造成損失。另外現在的散戶并不專注于股票投資,要學習證券方面的知識,不太現實,這就造成了以投資的愿望卻進行投機的行動的可悲結局。
(二)樹立股票即企業所有權一部分的核心觀點
股票的本質是企業所有權的價值憑證,它代表了對企業權益的要求權,這樣的話,你買的不是一直處在波動中證券,而是一部分生意,如果你買了一塊土地,每年都有不錯的產出,土地價格的波動也不會給你帶來實質的影響。
(三)運用自有閑散資金堅持長期穩健投資
首先。散戶的資金應該是自有的,最好不要借錢,一旦股市大幅下跌,即使你不在意,但是你的債權人可能就十分的在意,在債券人的壓力下,你被迫賣掉你認為有價值的股票,這樣你不僅損失了自己的錢,也損失了別人的錢,更重要的是損失了自己的聲譽。其次,自有資金應當是閑散資金,不能拿買房的錢,子女上學急用的錢,醫療急用的錢去買賣股票,前者是生活必須的,后者不是。一旦投資虧損將對整個家庭造成難以想象的困境。再次,堅持長期投資,這種長期投資可以是長期持有股票例如10年,除非發生股市嚴重泡沫或急等著用錢以及企業經營發生改變。
作者:周敏俊 楊熙
內容摘要:本文利用上海證券市場的實際數據,對影響上市公司股票價格的相關因素做了全面和系統的實證研究。通過研究發現行業因素、會計指標和市場表現指標都在不同程度對股票價格及價格的波動產生影響。投資者在進行股票投資時,應認真分析并充分利用這些影響因素,才能在控制投資風險的同時提高投資收益。
關鍵詞:證券市場投資收益投資風險影響因素
隨著我國證券市場股權分置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絕大多數上市公司已經解決了不同股權的流通問題,實現了所有股權全流通。所有股權全流通標志著長期困擾上市公司經營發展的制度問題得到了比較徹底地解決,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得到了完善,上市公司的經營發展更能體現全體股東的意志。在這樣的制度背景下,上市公司在證券市場上的交易價格基本上能夠反映出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發展能力,而且也反映出投資者對上市公司的經營狀況和發展能力的評價。
反映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和發展能力的因素和指標有很多,這就要求投資者在選擇上市公司進行證券投資的時候,需要了解并掌握這些因素和指標,并且知道這些因素和指標對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和發展能力的影響程度。本文根據上海證券市場的實際數據,參照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對影響上市公司交易價格的各種因素做了比較全面和系統的實證研究,主要是從行業的選擇、會計指標和市場表現指標的角度進行研究,希望能夠找到影響上市公司交易價格的主要因素以及這些因素的影響方向和影響程度。
行業的劃分和影響因素的設定
(一)行業的劃分
本文采用上海證券交易所的分類方法對所有上市公司進行行業分類。據此,所有上市公司可以分成13個大類,其中制造業又分成10個小類。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的股票有886只,它們分布在上述13個行業里,分別為:農林牧漁業24只,采掘業17只,制造業496只,電力煤氣及水的生產和供應業42只,建筑業22只,交通運輸倉儲業47只,信息技術業55只,批發和零售貿易業65只,金融保險業9只,房地產業33只,社會服務業24只,傳播與文化產業8只,綜合類44只。
(二)基本假設和主要研究指標
基本假設:能夠引起股票價格上漲的研究指標與其股票的平均投資收益正相關,相反則負相關;能夠引起股票價格波動的研究指標與其股票的投資風險正相關,相反則負相關。
公司規模。為了能夠反映股票的實際市場狀況,用可以流通的股數來反映公司規模,通常用流通股數的自然對數來表示公司規模。從理論上講,規模大的公司生產經營比較穩定,市場競爭能力較強,公司抗拒市場風險的能力較強,公司的經營風險較規模小的公司來說要低;在市場表現上,公司的市盈率普遍較低,股票價格的波動較小,但公司規模的大小并不影響其股票的上漲或下跌。
資產負債率。資產負債率是反映公司財務狀況的一項指標,公司的資產負債比率越高,公司所面臨的財務困境成本和破產成本越高。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越高,經營風險越大,公司股票價格的波動則越大,但對公司收益的影響關系比較復雜,不能僅憑借指標的高低進行判斷,通常該指標不影響股票的上漲或下跌。
流動比率。公司流動比率越高,反映公司短期償債能力越強,企業的財務風險越低,也就表明企業的經營風險越低,但該指標并不反映公司的盈利能力,對公司股票價格的影響較小。
總資產增長率。總資產增長率可以用來反映公司的經營能力和成長性。總資產增長率指標越高,反映公司獲利能力越強,公司的經營發展狀況比較良好,公司經營狀況的改善能很好地抵御市場風險,通常能夠引起股票價格的上漲,但由于公司的高速增長也使其所面臨的經營風險較增長率低的公司要高,使其股價的波動程度也較高。
主營收入增長率。該指標是反映公司主要業務收入的變動情況,該指標越高,說明該公司主營業務發展良好,公司產品的市場需求非常高。同時,也反映出公司產品的市場定價能力比較強,公司在該產品市場的地位和競爭力比較高,因此公司主營收入的高速增長也會使其股票價格上漲,但其所面臨的經營風險也隨之增大,引起股票價格波動程度增大。
凈利潤增長率。該指標反映公司凈利潤的增長情況,該指標越高,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越好,公司的獲利能力越強,公司的股票價格會隨著凈利潤的增長而上漲,但相伴而生的經營風險也隨之增大,導致股票價格的波動程度提高。
換手率。該指標是反映公司股票交易活躍程度的主要指標,該指標越高,反映公司股票的交易越活躍,市場關注的程度越高,從而導致公司的股票價格波動程度比較高,股票的市場風險比較高,但對股票價格的影響較小。
振幅。該指標是反映公司價格變動程度的主要指標。該指標越高,反映對公司股票價格的市場分歧越大,股票價格不確定性程度越高,股票的上下振蕩導致其所面臨的市場風險比較大,其對股票價格的影響在不同的市場狀況下會有所不同,在牛市中則會提高平均收益,在熊市中則會降低平均收益。
(三)研究樣本和數據
本文選取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為研究時段,并根據上述的行業劃分標準對所有股票進行劃分,數據來源于上海愛建證券有限公司網上行情系統。所選股票為2006年12月31日前已經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的全部886只股票,因為研究的是全流通情況下證券投資收益、風險和影響因素的關系,因此需要剔除在2006年1月1日前尚未完成股權分置改革的上市公司。
另外,為了便于不同行業和主要指標的比較,采用周收益率和總風險作為因變量,可以減少因不同股票未能連續交易導致數據缺失而影響數據之間的比較,最終確定的股票樣本數為124家上市公司,分布在11個大行業里。由于許多公司在2006年進行過分紅派息等事項,因此對股票價格進行了復權處理。
(四)研究的程序和方法
以所選的上海證券市場124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價格作為研究樣本,樣本數據為124只股票和上證指數在樣本期間內的周收益率。對所選股票按行業進行劃分,計算各個行業下股票的平均周收益率、總風險、系統風險和非系統風險。通過對各個行業下的平均周收益率和總風險、系統性風險的計算和比較,來研究行業對投資收益和風險的影響。
對樣本個股在樣本期間內的周收益率時間序列數據和上證指數周收益率時間序列數據,根據單一指數模型作一元線性回歸分析,估計出這124只股票在樣本期間的系統風險系數。根據樣本股票的系統風險系數估計值,就所設定的研究指標作相關系數分析,并對實證結果進行分析和解釋。
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一)行業因素對收益和風險的影響分析
從表2中的不同行業收益和風險情況可以看出:
不同的行業表現出不同的收益水平。在所有行業中,收益最高的行業是金融保險業,平均周收益達到2.979%,收益最低的行業是食品飲料業,平均周收益為0.431%,兩者相差2.545%,差距是非常明顯的。平均周收益超過同期上證指數周收益的行業有4個,分別是金融保險業、木材家具業、機械設備儀表業和金屬非金屬業,其余行業的收益水平都低于上證指數的收益水平。不同行業平均周收益的巨大差距也反映出2006年的證券市場行情具有明顯的行業特征,大多數行業的市場表現不如同期的上證指數收益。
不同行業的風險與其收益水平存在不一致的現象。通常情況,收益越高而表現出來的風險也應該越大,但實際情況卻差異很大。金融保險業的風險為4.578%,食品飲料業的風險為5.001%,收益最高的行業風險比收益最低的行業風險還要低。
反映行業系統風險的β存在很大的差異。β大于1的行業有四個,分別是農林牧漁業、金屬非金屬業、建筑業和金融保險業,其他行業的β都小于1,β在1左右5%以內的行業沒有一個,表明所有行業的市場表現都與上證指數不同步,只有4個行業的市場波動程度高于上證指數,大部分行業的市場波動程度都低于上證指數。
系統風險占總風險的比例差異也很大。大部分行業的系統風險比例占總風險的比例都超過50%,最高的是金融保險業,達到87.04%。只有三個行業的系統風險比例低于50%,其中最低的是木材家具業為34.55%。
(二)主要研究指標對收益和風險的一元線性回歸分析
從表3可以看出:
在5%的顯著水平下,平均周收益與總資產增長率、主營業務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由于2006年上證指數上漲了,具有很明顯的牛市特征,因此振幅與平均周收益顯著正相關。這四個研究指標的實證結果與最初的假設是一致的,這也說明這些指標是影響股票收益的相關因素,投資者在選擇股票進行投資前,需要對上述指標進行研究和分析,才能更好地進行股票投資,提高投資收益。
在5%的顯著水平下,公司規模、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和換手率與股票的平均周收益不存在顯著的相關關系,這也與最初的假設是一致的,這也反映出這四個指標對股票收益沒有實質性的影響。
在5%的顯著水平下,公司規模、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增長率、換手率和振幅都與股票的風險存在相關關系,其中公司規模與股票的風險存在負相關,而其他指標與股票的風險存在正相關。這些指標的實證結果與最初的假設是一致的,也反映出這些指標是影響股票風險的相關因素。
在5%的顯著水平下,流動比率、主營業務增長率和凈利潤增長率與股票的風險不存在相關關系,這與最初的假設是不一致的,這也說明在上述研究期內,這三個指標對股票價格的波動不產生影響或影響不大。
股票收益和風險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結果與理論假設大多數是一致的,這也表明證券市場的市場表現與理性預期是一致的。這些說明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不斷進行,證券市場越來越成熟和規范,市場行為也越來越理性。價值投資的理念也慢慢被投資者所接受和認同,更加注重股票的業績和成長性,更多地考慮公司經營的實際情況。同時,投資者在選擇股票時,不僅需要了解和掌握影響投資收益的有關因素,還要熟悉影響投資風險的相關因素,只有這樣,才能在控制風險的同時提高股票的投資收益。
股票投資收益和風險的影響因素
本文通過對股票投資收益、風險和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可以得出以下幾條結論:
不同的行業具有不同的投資收益水平,證券市場行情具有明顯的行業特征,市場表現良好的行業大部分是國家重點發展的行業,宏觀經濟環境良好,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不同行業所面臨的總風險與其投資收益存在不一致的現象。總風險高的行業并沒有表現出較高的投資收益,行業的總風險對其投資收益的解釋能力不高。
總資產增長率、主營收入增長率、凈利潤增長率、振幅和股票投資收益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是影響股票投資收益的相關因素。
資產負債率、總資產增長率、換手率和振幅與股票投資風險存在正相關關系,公司規模與股票投資風險存在負相關,這些都是影響股票投資風險的相關因素。
在股票實現全流通后,價值投資的理念也慢慢被投資者所接受和認同,投資者在進行股票投資時,更加注重對上市公司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和研究,能夠抓住影響股票投資收益和風險的相關因素進行投資,在控制投資風險的同時提高了投資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