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9 11:36:14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金融投資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一、我國風險投資金融環境中各要素的現狀
風險投資的金融環境主要包含四個方面,分別是金融機構、金融監管、金融市場和金融人才等。這四個方面在風險投資中起著關鍵的支撐作用。為了營造我國良好的風險投資金融環境,現在我們對風險投資金融環境中的各要素進行分析。首先是金融機構。金融機構主要指從事金融服務業相關的金融中介機構。其中包含銀行、證劵、保險等行業。我國金融機構的現狀是存在多而雜的狀態,就銀行業而言,無論是商業銀行還是地方各級銀行,在管理上均是由中國人民銀行進行統一管理,但是在具體操作上,每個銀行卻有自己的一套行事方式。除了必須遵從的中行制定的相關規范之外,其他銀行在為群眾服務的同時想得最多的也是為自己謀利。只有保證了自身的正常發展,銀行才能更好地為他們服務。在這個過程中,中行并不能對其他銀行的發展和推行的政策做到及時的監管。其次是金融監管。金融監管指的是依賴于我國的會計事務所、銀監會和審計署等部門的作用,對我國的金融行業進行監督和管理。就目前的我國風險投資金融環境而言,國家銀監會及審計署等部門在監管我國金融環境的作用是很大的。以審計署為例,審計署的作用就是監管全國各地的金融部門的內部審計工作,對他們進行定期的檢查,以防止出現資金漏洞和私自定價的狀況,通過加大監管力度來凈化我國的金融市場,給企業的風險投資營造一個良好的交易場所。顧名思義,金融監管就是對金融行業進行監督管理,通過對審計署的例子可以說明,國家通過立法及審查的方式來管理金融市場的力度。但是,就審計方面,國家做的工作很多,并且全部是國家部門來進行監管的。
然而對于會計事務所的重視程度卻不高。優秀的會計師多集中在各個知名的會計事務所里面,所以無論是企業還是金融行業都會聘請高級會計師來對企業的內部賬務及日常工作來進行審計。也就是說,國家的審計署或者銀監會所審計的對象都是這些高級會計師所提供的數據,這就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通過做假賬來蒙混審計署的檢查。所以,未來在對待風險投資金融環境的時候,國家相關部門還應當加大對會計事務所的管理,避免由于疏忽和遺漏造成檢查不當且不徹底的情況的發生。再者是金融市場。金融市場顧名思義就是進行金融交易的市場,他可以是有形的,譬如證劵交易中心,也可以是無形的,譬如直接進行股票投資等。風險投資所投資的對象多是準備上市的或者發展勢頭良好的公司。對他們的投入是風險與機遇并存的。無論是團體還是個體,在進行風險投資時都要認真觀察整個的金融市場環境,以及所要投資的公司的動態變化,這樣才能夠為自己選擇好投資對象提供前提。就我國目前的金融市場環境而言是不容樂觀的,因為我國的交易市場等金融市場都是剛剛形成不久,并且參與金融市場的可作為風險投資的企業眾多,而國內對于金融市場的對待卻遠遠不夠,所以這就容易被外國的專門進行風險投資的個體或大財團利用,以達到吞并或者拖垮我國相關行業的目的,破壞我國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的相關經濟部門和證劵監管部門要認真觀察和維護我國的金融市場,通過立法來加大監管力度,一方面監視外國風險投資集團的投資行為,另一方面監督國內投資集團的投資狀況。通過加大對投資集團的監管,以及嚴格把守金融市場入口的形式來凈化國內的金融市場,為我國經濟的良好快速發展保駕護航。最后是金融人才。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到來,加速了各國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各國金融行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在時代的迫切要求下,金融人才也一度被各國金融業所爭奪。擁有一支超強的金融隊伍,對于風險投資者來說可謂如虎添翼。由金融人才所組建的風險投資觀察團,對于進行合理的風險投資是極其有利的。對不少風險投資者來說,擁有了人才就等于擁有了財富。近些年來,我國的金融行業的快速發展也向社會提出了金融人才方面的要求。目前,我國大多數院校都開設了金融學,重點培養金融學人才來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但是由于社會缺口較大而人才供不應求,所以我國的大多數風險投資集團不惜用高薪來聘請外國金融人才為自己謀取財富。當我國的金融市場被外國的金融人才所壟斷的時候,對于我國的金融行業的發展就是極其不利的。所以我國相關教育部門應當加大對金融人才的培養工作,多培養綜合業務素質高的金融人才,為我國的金融行業的發展獻計獻策,促進我國金融行業的良好高速的發展。
二、我國風險投資金融環境所存在的問題
對我國的風險投資中的各要素的現狀分析就可以看出我國在風險投資金融環境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首先從對金融行業的立法角度分析,我國對于金融行業的立法還是有待完善的。雖然近些年來我國在金融行業立法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譬如《反壟斷法》及銀行內部審查工作考核等方面。但是,國際金融市場的變化時多樣的,相對應的,國內的金融市場的變化也是多樣的,之前的立法已經無法適應當前的金融業的發展需要,譬如出現的新型的金融事件,通過利用法律的空子來進行零投入的風險投資事件,這方面我國的法律并不能做到全面的監管與懲處。相對應的,國家相關部門應當時刻關注金融市場動態,改善政府部門立法滯后性的缺陷,通過對金融市場的變化來預測未來的發展狀態,以及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立法工作來避免相關問題的產生。并在日常處理金融市場中出現的問題時進行總結和反思,然后進行立法,逐步在實踐中完善我國金融行業的相關法律法規,從而保證金融行業的正常運行。其次是加強對進入金融市場的相關企業的監管力度。企業再進入金融市場時會經過我國的工商等部門進行前期審核。達到一定的標準時就準許進入我國的金融市場。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工商還是其他什么國家金融部門都應當對提交申請的企業進行嚴格的審查。通過對提交申請的企業的相關材料,以及經營狀況和申請人的背景等方面進行嚴格的考察來控制進入金融行業的企業整體正常運行,避免由于前期疏忽給金融市場的良性運行帶來隱患。
三、對我國風險投資金融環境的分析
對于風險投資者而言,進行金融投資時要對金融環境進行分析,然后進行風險資金投入。在對金融環境分析時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首先,進行風險投資金融環境分析要充分考慮科技和管理環境系統方面。 因為現代經濟就是依賴于科學技術發展起來的經濟,衡量一個金融投資環境的時候,觀察它的科技發展狀況和應用科技的深度是否良好就可以很好地為進入資金投入做好前提工作。金融投資環境的科技水平含金量越高,投資環境越穩定。我國的風險投資金融環境中的科技水平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也在不斷完善,充分的證據就是進入我國金融市場的國內企業在逐年增多,并且金融環境也在逐漸完善。相對應的,未來我國的風險投資環境會更加安全。其次,是風險投資金融企業環境系統方面。風險金融投資者在進行投資的過程中,多利用電子交易系統進行投資,而金融投資企業是專門為了投資者更好地進行投資活動服務的。考察金融投資環境時,考量金融企業的各個方面也是必須要做的工作。一是對于金融企業的專業機構而言,衡量一個金融企業的成熟程度可以從它的金融機構上看出來,機構數量越多的金融企業,它的投資環境越安全。二是對于金融企業的硬件條件而言,一個金融投資企業的硬件設施越完善,給投資者的感覺就越安全。因為投資者進行投資的過程中,自己的流通是依賴于電子交易系統進行的,完整的硬件系統能夠增加投資者的信任感。三是社會生活狀況,在投資者進行投資時,可以觀察該地區的投資社會生活狀況,一個地區的人們的投資觀念越強烈,說明該地區的投資環境越安全。
四、總結
對我國風險投資金融環境的分析,是為了向風險投資者提供順暢的投資渠道并為投資者獲得最大收益服務的。國家通過建立金融投資體系來保證我國金融投資體系的完整性并為投資者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本文通過對我國風險投資金融環境的各個方面的分析,向大家展示了目前我國的風險投資金融環境的整體狀況,希望對大家進行風險投資時會有幫助。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以及經濟全球化進展,傳統金融學的弊端日益顯露。尤其是在證券市場上,受到供給影響力以及投資人員心理因素的影響越來越強,因此,對于投資人員投資心理、投資行為的研究越發重要。金融學與行為經濟學的相互融合形成為行為金融,這是未來金融理論的新方向。在行為金融學框架下分析我國證券市場投資情況,有著重要的實踐意義。
一、簡要論述行為金融學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傳統金融學弊端日益顯露,這種建立在“有效市場”基礎上的理論受到挑戰。美國學者安德瑞.施萊弗對有效市場假說進行了有效界定,其認為投資者是非常理性的,是一個獨立個體,能夠理性的評價正確市場的投資價值。在某些時候、某種程度上,投資者存在非理性的投資行為,由于隨機性的交易成分,使得這種非理性與理性相互抵消,因而證券價格不受其影響。在很多情況下,這種非理性的投資行為是具有一定相關性的并非隨機性,在證券市場中,會通過無線套利的形式將這種影響消除。若理性投資者也包括理性套利者,那么,成立有效市場的前提就是理性投資者是證券市場的投資主體,非理性者只占投資市場的極少數。但是,現實情況與這種條件顯然是相悖的,在實際的證券市場運行中,投資人員會受到心理、環境、社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進而使得理性行為受到限制。大量存在的金融異常行為,使得傳統金融學的檢驗方法受到挑戰。比如說,封閉式基金、波動率、股權溢價等等都無法得到有效解釋。行為金融學的發展,大膽突破了傳統金融學中關于理性認識的假設,成為了一種新型的金融研究課題。以投資人員心理研究為基礎,積極吸收傳統金融學中的精華,從人類學、社會學以及心理學等更廣泛的社會視角進行分析,詳細研究金融市場的各種行為,成為了傳統金融學的有益補充,更好的彌補了其理論缺陷,更加符合金融市場現實。
二、行為金融框架下,證券投資存在的誤區分析
1.中國股票市場缺乏投資價值
隨著“藍田”“銀廣夏”等財務丑聞在我國證券市場上的出現,越來越多的公司不規范運作的事件暴露。近幾年來,我國上市公司每股收益均呈現逐年下降趨勢,且上市公司很少進行現金分紅。在這種大環境下,人們普遍認為我國股票市場已經沒有投資價值了。在這種思想觀念的影響下,股票市場投機行為嚴重。國外投資者非常謹慎的介入A股市場,甚至認為只有幾只股票能夠投資,大大影響了投資者的理念與信心。筆者認為上述觀念存在很大片面性,財會體制不可避免的出現財務造假時間,而且,這也不是中國市場獨有的。國外市場也存在比較嚴重的財務造假事件,比如說,世通、安然等等。另外,企業經營業績不佳,就斷定無投資價值,這種觀念是非常錯誤的。美國三次股票的大幅度上升,是依賴于人們對未來經濟的高期望值。在未來二十年,我國經濟會每年保持7%的增長速度前進,這從側面反映了我國股票市場的未來發展空間。
2.高風險伴隨高收益
眾多社會現實告訴人們,上市企業的業績越差,其經營風險就越大,伴隨的投資風險也就越大、經濟收益越小。因此,人們總是熱衷于股價高、業績好的上市企業。然而,美國行為金融學家對美國證券市場進行了綜合分析,結果發現低價股(相對于高價股來說)具有收益高、風險小的特點,這與傳統金融學觀念中的“高收益伴隨高風險”的說法相違背。在我國證券投市場中,似乎也印證了這一說法。巨大漲幅的股票,一般都是在股價較低、業績一般的股票中出現的。我國證券市場在去年比較低迷,整體市場跌幅達到20%左右,但是,價格低于5元的股票其整體跌幅不足5%。美國股票市場上,漲幅最好股票是新浪、搜狐、網易等概念股。在年初時只有1美元左右的價格,最高漲到17美元。所以說,低價股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黃金新機會。
3.短線“銀”,長線“金”
一直以來,在我國的證券市場上存在著“頻繁短期購買”與“長期持股”之間的爭論。對于這兩種觀點,都有特例存在:進行短期操作,雖然會預防資金套牢的損害,但經濟收益一般不樂觀。企業經營是存在風險、變化的,相應的股票價格也存在變化,長期持股很可能因股價持續下跌被套牢。那么,持股時間如何界定,才能獲得最大投資效益?通過我國證券市場實例研究發現,上漲股票有一定的中期慣性。即股價可以持續長時間上漲,形成一段上漲趨勢。且上漲時間有一定的規律可循,14個月左右為平均值。大約80%的持續上漲時間在1-1年半左右。所以說,中期持股是一個比較不錯的選擇,應盡量減少短期內操作與長期持股,同時結合實際情況以及風險程度,選擇恰當的賣出時機,從而獲得較滿意的收益。
4.對財務數據過度迷信
現階段的投資人員尤其是機構投資者,過于迷信財務數據,將投資分析與財務數據分析直接掛等號。同時,證監會對年報與季報的規定,非常重視多項數據資料的統計。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投資人員就會認為,只要詳細分析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能夠很好掌握未來公司股價的發展趨勢。中央電視臺、中國證券報每年都會對業績排序進行評價分析。部分投資者會將上市公司多項財務指標,比如說,凈資產收益、每股凈資產、每股收益、負債率等等進行評分,以此判斷公司的發展潛力與投資價值。從行為金融學角度出發,公司經營狀況是存在變數的,業績好的公司不一定以后經營業績好,業績差的公司不一定以后經營業績差,財務數據只能片面的反應現階段該企業的經營狀況。將來公司股價的走勢,是由將來公司的經營業績決定的。比如說,深康佳、瀘州老窖、湖北興化、康賽集團等都是之前的績優股,現在已經跌落到績差股行列。而部分企業的經營業績并不突出,但股票行情較為突出、收益較大。所以說,在進行正確投資中,必須在財務數據分析的基礎上,賦予發展性眼光,用發展的、變化的眼光對待未來企業的發展。
5.信息反映偏差
在2000年6.24日國內股票市場上充斥著令人興奮的氣息,一天之內交易量達到900億,創了歷史新高,約有90%的股票漲停。但是,就在今天買入股票的資金幾乎全部被套牢,這就是對政策信息反映過度。股票價格是在交易雙方對未來股票期望值基礎上形成的,若雙方對未來股票期望值出現偏差,不可避免的就會導致股票價格偏差。聰明的交易者就會在價格低時買入,價格高時賣出,贏得較好的收益。交易人員在對相關信息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得出期望值。如果高估了信息價值,就會產生較高期望值,進一步發生過度反應。例如,A上市企業經歷了一系列的好、壞消息,這些信息就預示著將來企業的業績表現,進而,股價跟隨信息變動而膨脹。一旦業績沒有想象中的差或好,就不可避免的造成股價上升或下跌。還有一種情況是反應不足,交易者對收集的信息重視度不夠,對信息態度比較冷淡,處于保守狀態,也就是對信息反映比較遲緩,信息反映不足。比如說,鹽湖鉀肥,在上市之初因為業績平平,沒有引起投資機構的重視。隨著長期供不應求以及行業壟斷,公司未來發展前景 實際上非常樂觀,但是,市場對這個信息的重視程度明顯不足,鹽湖鉀肥在市場行情下跌的大環境下,激流勇進,不斷走高。
三、行為金融框架下的證券投資分析
基于行為金融學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對投資者的心理及行為進行詳細研究,證券投資者作為證券市場的消費者與參與者,其投資行為存在多種非理性因素,很容易受到周圍環境、事物的影響,受到自己心理因素的干擾,導致投資失誤。站在行為金融角度上看,投資者需要更全面、仔細的認識到證券投資中自己的錯誤,及時、有效采取多種措施進行規避,從而取得滿意的投資效果。
1.證券投資中前景理論的運用
對于投資人員的非理性行為,前景理論給予了全面描述與分析。依照預期規律(非貝葉斯)的人們,往往在證券市場瞬息萬變、變幻莫測的反復行為中,喪失原本的理智行為與判斷標準,進一步產生心理主觀性,導致心理概率的出現,而這一點經常被投資機構所利用。為了進一步規避這種心理概率,必須加強修煉、盡量克服這種心理,及時總結投資成功或失敗的經驗,不能以股票之前的走勢判斷股票未來走勢,進一步避免“小數法則偏差”的錯誤。后悔厭惡以及損失規避的心態,會讓投資者在證券市場做出錯誤決定時,不敢輕易買賣股票,唯恐帶來更大損失。投資人員需要盡量克服這兩種較為極端的心態,從客觀分析角度出發,分析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進而做出正確決策。
2.證券投資中有效規避認知偏差
認知偏差的存在,會進一步影響投資人員對信息的正確、合理分析,進而導致錯誤決定的發生。認識偏差是每個投資者不可避免的狀況,但這種情況是可以改善的,加強學習與訓練,進一步提高對信息的分析、辯駁與質疑能力,在實踐投資行為中及時總結經驗、吸取教訓是改善認知偏差的有效手段。證券投資者應在經驗與教訓中,建立一套適合自己的投資分析方法,對證券市場有自己獨特見解。通過對不同企業經營、運作情況的分析以及運作模式的研究,結合相關法律政策,進一步作出合理、準確判斷,更好的分辨不同事物的真實性,去偽存真,不被錯誤信息、假象所蒙蔽,更好的對證券市場運行規律進行把握,形成獨特的篩選方式與信息捕捉方法。
3.證券投資中反向思維方式的運用
在證券投資領域,反向思維方式是一種效果較好的投資分析方式。但是,尺度不好掌握,在證券市場中很難實踐。例如,買進表現較差的股票,賣出表現較好的股票。但是,在上面分析中我們也知道,證券市場上存在一定投資誤差,對信息反應過度或反應不足。如果投資者對一家企業發展前景給予較高期望值,同時,客觀數據也支持投資者的這一看法,那么,他們就會必然做出信息過度反應。反之,就會對信息反應不足,出現錨定心理。大量分析研究證券市場上的各種現象,不難發現這種心理缺陷的存在。因此,投資人員應該積極修正過度反應狀態,并及時彌補反應不足。在行為金融學視角下,這種反向投資策略正好可以彌補投資人員的心理不足、心理弱點,進而避免決策失誤帶來的負面影響。
結語
綜上所述,本文針對傳統金融學的弊端、行為金融學在證券市場上應用的重要性與必要性以及行為金融框架下我國證券投資存在的誤區開始入手,從三個方面:證券投資中前景理論的運用,證券投資中有效規避認知偏差以及證券投資中反向思維方式的運用,詳細論述了新形勢下,行為金融視角下正確投資的有效策略。
2007年初春,美國第二大次級抵押貸款公司—新世紀金融公司宣布破產,敲響美國金融危機的鐘聲。2008年9月15日,雷曼兄弟公司宣告破產,掀起全球范圍的金融危機。雖然事隔二年,但卻讓曾經被深深刺痛的全球金融行業以及全球的個人投資者都記憶猶新。美國14家中小銀行倒閉,全球四大投資銀行的兩家(貝爾斯登BEARSTEARNS,成立于1923年,破產時資產3950億美元;雷曼兄弟LEHMANBROTHERS,成立于1850年,破產時資產6390億美元)破產,全球金融機構損失約4萬億(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09年4月份報告),全球金融資產損失近50萬億美元(亞洲開發銀行,2009年3月9日),冰島政府因外匯不足而幾近破產,我國股市跌幅近73%(上證指數從2007年10月16日的6124點到2008年10月28日1664點)。在這場危機中,我國個人投資者也不能獨善其身。本文將從三個方面闡述個人投資者遭受的損失。
個人投資者遭受的損失
個人投資者的投資損失主要集中在金融機構發行的衍生金融產品、股票和基金。
(一)金融機構發行的衍生金融產品這場金融危機主要是由次級債及其與次級債有關的金融產品(如:CDO)發行所引起的。據美國財政部統計,2005年美國發行的CDO產品1510億美元,2006年這一數字增加到3100億美元,2007年第一季度就達2000億美元。1.關于CDO。CDO是“擔保債務憑證(CollateralizedDebtObligation)”的英文縮寫,以信貸資產或債券為標的物,通過包裝及分割,利用第三方公司,通常我們稱之為“特殊目的公司”(SPV,SpecialPurposeVehicle),以私募或公開發行的方式賣出以固定收益的證券或受益憑證。CDO的標準物通常是一些債券,如高收益的債券、新興市場的公司債或國家債,也包括住宅抵押貸款證券化、商用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化等資產證券化商品。CDO主要是用于金融機構之間進行風險對沖,增加金融機構的資金流通。從價值投資角度來看,本身并不值得個人投資者投資。因為CDO背后的標的物都是金融機構的一些債權,其債權的回收存在違約風險,且本身的收益率有限。如果再以這些債權為抵押發行債券,那么債券投資的風險將遠高于收益。但是經過華爾街的包裝和運作,這些債券獲得AAA的評級,且有雷曼、貝爾斯登、美林、花旗這樣的投行為發行機構,從而吸引并迷惑了投資者。2.我國金融機構發行的CDO產品。受國外金融機構的影響,我國內地的金融機構自2006年開始公開發售CDO產品。北京銀行于2007年9月發行的“心喜”系列0770號和0771號產品、招商銀行于2006年11月15日發行的“金葵花”8085號產品都屬于這一類別。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5月至10月,我國金融機構發行的結構性產品已經達651例。北京銀行的這兩款理財產品到期日為2008年9月17日。其掛鉤的相關信用主體為雷曼兄弟控股有限公司等國際五大投資銀行的信用,預期最高收益率為6.1%。如果這五大投資銀行不發生信用違約事件,這兩款產品就能獲得預期收益。反之,客戶收益可能減少、沒有收益甚至發生本金損失。作為信用主體之一的雷曼兄弟公司于2008年9月15日申請破產保護后,按照合同約定:北京銀行須將理財產品項下全部資金以等于票面金額的價格買入雷曼兄弟公司的債券,之后只能按市場價格(通常低于票面金額)賣出,這會產生價差損失和交易費用,上述損失將由理財產品資產承擔;理財產品交易合同隨之自動終止。根據債券研究機構CreditSightsInc的測算,當時每一美元的雷曼次級債券則只能收回3.5美分。投資者損失慘重。
(二)股票正常情況下,股票是一個公司價值的反映。從本質意義上,股價應該是公司經營成果的一個量化指標反映。由于公司在經營過程中,經營業績會變動,于是引起公司股價的變化。2007年股市吸引了大量的個人投資者。僅4月16日至20日一周時間內,滬深兩市新增開戶數就高達1919975戶。自2007年10月開始,股市開始下跌,直到2008年10月28日跌至最低1664.93點,跌幅近73%。而其中像000878(云南銅業)這樣的個股跌幅更是高達93%。我國的個人投資者幾乎全部遭受損失。據調查,在2008年,有82.56%的投資者虧損。其中,大約有29.76%的被調查者表示2008年度的投資虧損在50%-70%之間,這部分投資者占比最大,另有24.64%的投資者虧損在20%-50%之間,更有22.31%的被調查者表示其虧損額在70%以上。
(三)基金由于基金是投資于金融市場上的各種理財產品,其中以股票和債券居多。所以,股票的變動對基金的價值影響巨大。在這場金融危機中,所有的基金幾乎無一例外的虧損了。按照國金證券的數據統計,在2008年有151只股票型基金凈值平均下跌53.09%,86只混合型基金凈值平均下跌48.69%,只有32只債券型基金凈值平均增長6.63%。由此可見,隨著股價的不合理變動,基金的價值也受到同比的影響。
投資價值決定論
按照馬克思政治經濟學觀點,價格是由價值決定的,同時受供求關系的影響。一個商品的價值分為內在價值和使用價值。內在價值是決定價格的根本因素,而使用價值則滿足了交換的需求。由于對于理財產品來說,原始供給量都是一定的,比如股票的發行數量、基金發行規模都是一定的。所以供求關系主要體現在理財產品的相互交換上,即產品的使用價值的交換上。正是由于對使用價值的判斷,導致理財產品的價格變動,也正是投資的風險所在。本文從內在價值和使用價值兩個角度來闡釋金融產品價格波動。
(一)內在價值決定價格就金融產品而言,無論是普通的金融產品還是衍生的金融產品,其代表的是實體經濟的價值,是實體經濟在資本市場上的反映。比如:股票。股票是一個公司價值的反映,代表的是公司的經營成果與財務狀況,所以,公司的經營業績是股票價格的決定因素。在理想的市場中,股票的價格應該完全反映公司的業績。從公司初始發行股票開始,原始股的發行價參照公司的總資產。隨著公司的經營發展,當經營業績增長時,股價上漲,當經營業績下滑時,股價隨之下跌。著名的投資大師羅杰斯的投資三個原則之一就是做功課。分析公司的財務報表,挖掘業績良好股價偏低的公司。所以,價值決定價格,同樣適用于資本市場。
(二)使用價值影響金融理財產品的價格如前所述,由于金融理財產品的特殊性,其供求關系主要體現在使用價值的交換上。因此,價格亦會受使用價值的影響。理財產品的回報率正是資金 使用價值的體現。回報率和使用價值是正相關關系。回報率高,即使用價值高;反之,即使用價值低。投資者購買各種理財產品正是出于對理財產品回報率有預期,亦即對其使用價值有預期。當投資者認為該理財產品使用價值較高,有較高的回報率,那么投資者就會購買。所以,投資者對商品使用價值的判斷決定了其是否購買該產品。比如,在股票市場上,正是由于投資者的判斷不同,才會導致股票價格并不總是反映公司的業績,而是隨著投資者的投資冷熱程度發生波動。或上漲或下跌。當投資者看好其使用價值,投資需求增加。由于股票的數量是一定的,所以股票的價格上漲。反之,價值下跌。所以,投資者對使用價值的追求影響金融理財產品的價格。使用價值的影響正是投資的風險所在。對使用價值的預期越高于內在價值,投資者的風險就越高。由于投資者的判斷屬于主觀行為,受經濟的發展、政府的政策、周圍的投資環境以及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影響,所以個人投資者難以把握他人投資者的投資動機。也就給投資市場增加了無限的風險。綜上所述,內在價值是決定理財產品價格的根本因素,使用價值影響理財產品的價格,也造成了投資的風險。所以,對理財產品內在價值的認識才是投資的安全法則。
價值投資的對策
(一)開展投資理財教育并樹立正確的投資價值觀我國股市自成立以來,無論是1992年的深圳“8?10”事件,還是2007年的“5?30”事件,都顯露出投資者嚴重的“投機”心理和“跟風”行為。正確的理財觀,是將個人的資金投資于合適的資本市場,在活躍資本市場、創造資本價值的同時,從創造的價值中獲得收益。價值投資是建立在投資者認識投資產品的價值基礎之上。所以,要求投資者必須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專業知識的獲得可以有多種途徑。個人的日常積累、金融機構的講座、政府性質的社會教育等。在英國,自小學教育開始開設理財類課程,不少大學都有專門的投資理財學教育。這不僅是樹立全民健康的理財意識,也有利于整個國家和社會資本市場的穩定。英國政府對理財教育的重視值得我們借鑒。
(二)政府善用經濟政策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方向由于投資者獲取信息的不對稱,對個人投資者而言,獲得信息的途徑比較狹窄。而政府作為全國經濟的宏觀管理者,擁有絕對的信息優先權。所以,政府利用手中的工具,引導個人投資者的投資方向,不失為價值投資提供了一個平臺。目前,政府出臺的商品房購買政策以及加息政策,就是很好的投資導向工具。所以,政府作為個人投資者的保護者,要充分利用經濟政策傳遞市場投資訊號,引導投資者的投資方向。
(三)規范理財產品的信息披露價值投資的前提是投資的產品具備一定的價值。個人投資者獲取投資產品的價值信息主要來源于公開披露的外部信息,包括產品的業績報表、相關公司或機構的經營策略、新事時事。外部信息是個人投資者進行價值投資的最主要依據。所以,規范外部信息的披露至關重要。為此,我國政府加強立法頒布了一些相關的制度和規章。如:2008年7月財政部會同證監會、審計署、銀監會、保監會制定的《企業內部控制基本規范》,該《規范》于2009年7月1日在上市公司內部實施,將進一步完善公司的信息披露。2010年5月26日,保監會的《保險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全面規范了保險公司面對公眾的信息披露工作。為投資于保險公司理財產品的個人投資者獲取有效價值信息提供了保障。
結論
經過了一輪股市的洗禮,經歷了一場金融危機,面對眾多個人投資者的損失,本文試從價值投資的角度來闡釋投資的基本原則—認識投資產品的內在價值。使用價值即投資產品的回報率影響產品價格的同時,也為投資帶來了風險。所以我們要從教育入手,加強對投資者理財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同時,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引導、加強立法等手段規范市場的投資環境。
一、關于投資問題行為金融學的基本觀點
如果按照傳統的金融理論指導金融投資,很難起到對投資者正確指導,使投資者更為理性地進行投資活動。所以,傳統金融理論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亟待對傳統金融學進行其他學科知識理論的補充,積極研究并吸收其他學科的研究方法,不斷地拓展金融學研究范圍。目前,隨著行為金融學的出現,有效地解決了關于投資的諸多問題。行為金融學是集心理學和金融學于一體的相互融合的學科。該學科的研究對象是金融市場中交易者非理性投資行為。具體分析,行為金融學是借助心理學的有關知識,分析投資者的心理活動,以此為基礎評價投資者的非理性投資行為,也就是說行為金融學主要研究投資者心理因素導致在金融市場上的非理性投資行為。結合傳統投資理論在金融市場的投資范式,分析評估交易者在金融市場中投資決策時犯系統性錯誤的原因,指導投資者認識到自己的非理性投資行為,進而對非理性投資行為進行修正,達到科學理性投資,降低投資風險的目的。行為金融學融合了心理學的有關理論知識,從心理學角度分析金融市場上投資決策可得出如下結論:基于投資者心理因素的影響,會造成投資者在金融市場投資時容易犯下主觀判斷失誤,使得投資者在金融市場投資行為活動變得反應過度或者反應不足,嚴重影響投資者的預期收益。所以,行為金融學研究的主要內容就是投資者非理性投資行為的動因,結合金融學的有關知識,建立完善的金融投資理論體系,為投資者在金融投資活動中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使投資者的投資行為趨于理性化、科學化。
二、金融市場上的心理分析方法
長期以來,在金融市場上投資者最為常用的投資分析法有兩種,即基本面分析法和技術面分析法。基本面分析法所采用的分析依據是投資對象的經營業績以及經濟發展形勢;技術面分析法針對經濟市場走勢進性數據統計,并編制圖表,根據圖表定量分析未來投資的方向以及前景。而行為金融學的投資分析方法主要是對投資者心理因素的探究,依據心理學原理及相關知識分析投資者的心理狀況對金融投資造成的正負面影響。從金融學角度分析,在金融市場交易行為活動中,投資者對金融決策的依據主要是基于主觀判斷和客觀地對金融市場走勢進行分析、估測。然而心理分析法是傳統分析法的補充和改進,心理分析法是主要是以傳統分析法為依據,將心理分析法融合到整個金融市場投資環境中,強調以分析投資者的心理因素,突出投資者的主觀性為主要研究方向。然而過于強調投資者的主觀能動因素而忽視機械交易的客觀性,會導致投資者的交易行為受到人性弱點的干擾。因此,基于金融市場上的心理分析法還應以基本面分析法和技術面分析法為依據。
三、健康的心理范式利于正確投資決策的形成
行為金融學強調的是提高投資者在金融市場中良好心理的形成,有助于投資者做出正確的金融投資決策,對規避投資風險和降低投資風向具有重要的意義。為此,我們應基于行為金融學的原理,加強對行為金融學中心理學科的探討,建立健全正確的心理范式,幫助投資者在金融市場中形成良好的金融投資心態,確保金融投資者投資受益最大化。具體來講健康的心理范式的建立需要通過以下幾方面來實現。
1.提高情商。
按照投資心理層次的不同可將其劃分為理性層面和非理性層面。理性層面我們可以理解為投資者的智商,而非理性層面可以理解為投資者的情商。投資心理理性層面主要考察的是投資者智力的高低,投資心理非理性層面主要考察的是投資者在投資過程中投資者情緒的控制把握力度和體驗深度。從金融市場投資行為分析,行為金融學更多的還是考察投資者的情商。這是因為心理因素對投資者投資行為的影響遠遠大于理性層面的影響。所以,提高投資者情商是避免投資者在金融市場投資行為出現錯誤,降低投資風險的重要思路。應作為行為金融學研究的重點內容。
2.培養規避錯誤信息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規避錯誤信息的能力是投資者做出正確投資決策的前提條件。在金融市場中有關投資的虛假信息無處不在,如果投資者不能正確地判斷信息的準確性,可靠性,而是盲目地、不理性地進行投資,很有可能會增加投資風險,收益受損。所以,作為投資者應具有良好的規避錯誤信息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投資的收益,得到較好的投資回報。第一,投資者對金融市場信息認真地主觀客觀地分析鑒定,甄別。避免偏聽偏信,對客觀的信息融入過多的主觀色彩,導致對信息錯誤判斷。不能因為信息同自己的主觀思路相符就愿意相信,愿意接受,愿意投資,而對于那些同自己主觀思路不相符的信息就不予理睬。第二,投資者不應有盲目從眾的心理,就是我們常說的“羊群效應”;不能人云亦云,受別思想、意見左右,這主要是因為金融市場是個復雜的環境,同其他社會活動不同,具有較大的風險。其他人對金融投資的判斷結果并不是完全正確的。第三,在投資過程中投資者要心態平和,時刻保持冷靜的頭腦,避免因反應不足或者反應過快做出缺乏理智的投資決策,進而增加投資風險;第四,投資者要對投資收益期望值保持平和的心態,要學會等待,從等待中獲得應有的預期收益,而不是急于求成。對于各類利空或利好的信息投資者都需用辯證的角度去分析對待。這是因為投資市場是瞬息萬變的,市場是動態的市場,隨時都有可能產生新的變化,如利空向利好轉化,利好向利空轉化等。第五,投資者應學會用動態的眼光去分析投資問題,根據金融市場的變化實時對原來的決策做出調整。因為只有投資者的主觀判斷同市場的動態發展實際相符,其投資才是有意義和價值的。
3.學會遠離市場上的投資氛圍。
金融市場環境復雜萬變,影響投資者心理范式形成的因素眾多,比如投資群體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以及投資經驗等。如果作為一名投資者不能同金融市場保持一定的距離,勢必會或多或少地影響投資者對金融市場的認識和投資決策。所以,為了能夠避免金融市場投資群體的思想觀念、投資習慣以及投資經驗對投資主體造成影響,投資主體應學會遠離金融市場上的投資氛圍。充分地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發散思維,獨立地對金融投資活動的可行性進行分析判斷,而不是以從眾的心理進行盲目性地投資,這樣會加大投資風險,難以獲得預期的投資收益。
現代金融理論由于忽略了對人的心理活動及其行為模式的研究,造成了理論與實證的背離。行為金融理論將心理學尤其是行為科學理論融入到金融學之中,從微觀個體行為以及產生這種行為的心理、社會動因來解釋、研究和預測證券市場的現象和問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論框架,建立了行為投資決策模型。在對證券市場的大量統計研究基礎之上,行為金融理論家們已獲得了關于投資者投資行為的大量實證研究結論,從而為投資者提供了良好的證券投資策略。因此綜合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礎,用行為金融理論深入探討中國證券市場的投資策略,并對可能存在的問題作一些初步研究已顯得非常必要。
一、行為金融理論與投資決策模型
大量的事實證明,投資者的行為方式及其深層次的心理特征對投資活動的結果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響,在研究復雜的金融市場時,我們必須考慮人類自身行為所具有的復雜多變性特點。在借鑒行為科學、心理學以及社會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初步形成了以投資活動當事人的心理因素為基礎的行為金融理論體系。對應于現資理論的假設,行為金融理論給出自己的理論假設:(1)人是有限理性的;(2)非完全市場的存在;(3)投資者的投資具有群體行為特征。行為金融理論基礎主要有:(1)期望理論(Prospect Theory 1979);(2)行為資產定價模型(BAPM);(3)行為金融資產組合理論(Behavioral Portfolio Theory 1999)。在此基礎之上構造的行為金融投資決策模型有:(1)BSV模型與DHS模型;(2)統一理論模型(Unified Theory Model);(3)羊群效應模型。
二、行為金融對投資者行為的實證研究結論
1.過度自信。人的心理中往往有過分高估自己能力和知識的傾向,表現為投資決策中過分相信自身的判斷和決策,而忽視了客觀情況變化造成決策失誤的可能性。由上交所組織完成的《中國證券投資者行為研究》指出,我國股市6500萬投資者中無業者占較大比例,有理由相信這些無業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缺乏市場競爭力的人,由于無事可做,也不考慮自己的能力,就想到股市賺錢,由此可見我國投資者過度自信之嚴重程度。
2.拋錨性錯誤。人們在對某件商品的價值進行判斷時,通常需要一定的信息錨作為判斷的參照標準。同樣,投資者對于證券價格的變動預測也需要一定信息作為參照的錨。拋錨性往往導致投資者對新的、正面的信息反應不足。我國投資者往往是利用類似行業、板塊、股本大小、經營業績等的股票價格來衡量其投資股票的價格的。但是錨并不能長時間一直保持準確性和有效性,即錨會使投資者判斷出錯。
3.羊群行為。股市中的“羊群行為”是指投資者由于受其他投資者投資策略的影響而采取相同的投資策略。其關鍵是其他投資者的行為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并對他的決策結果造成影響。我國股市中存在的大量“跟風”、“跟莊”、投資基金的投資組合類同等都是典型的“羊群行為”。孫培源(2002)通過構造股票收益率的橫截面絕對偏離和市場收益率的非線性檢驗,實證了中國股市羊群效應的存在。
4.噪聲交易。非理性投資者把與價值無關的信息認為是與價值有關,或者某些投資者人為地制造虛假信息,而其他投資者無法識別其真偽,這兩種信息被認為是噪聲,相應產生的交易稱為噪聲交易。我國股市近400%的年換手率中至少300%可以歸因于噪聲交易。施東暉(2001)實證研究表明,由于技術分析方法在上海股票市場被廣泛使用,當某此技術信號顯示“上升”或“下跌”趨勢時,將引發大量的買賣行為,從而強化現有的股價趨勢。
5.過度反應與反應不足。過度反應是由DeBondt和Thaler(1985)最早發現的,他們發現投資者對于近期的好消息不是做出正確的貝葉斯反應,而是過度反應致使股票價格超過其內在價值。我國王永宏(2001)運用DT的方法研究了中國股票市場的過度反應現象證實了中國股市存在著明顯的過度反應現象。反應不足是指投資者對自身的判斷過度自信,或是一味依賴過去的歷史經驗作為判斷的參照標準(犯拋錨性錯誤),對市場中出現的新趨勢和新變化反應遲鈍,喪失了獲利的良好時機。我國股市中存在的“輪漲效應”就是一種“反應不足”。
6.處置效應。“處置效應”是指投資者長時期持有套牢的股票而過早拋出贏利的股票的現象。這意味著當投資者處于盈利狀態時是風險回避者,而處于虧損狀態時是風險偏好者。趙學軍(2001)等人的研究結論是:與國外相比,我國投資者更加傾向于賣出盈利股票,繼續持有虧損股票。我國股市的處置效應在年末相對增強,個人投資者的處置效應強于機構投資者。
7.動量效應。在一定持有期內,平均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組合在前一段時期內漲幅較好,那么,下一段時期內,該股票或股票組合仍將有良好表現。通過對我國股市歷年大盤及個股的統計分析,我們認為無論是在大盤還是在個股上,我國股市都存在動量效應。大盤的動量效應以日為時間單位比較明顯,而一些典型個股無論是以日、周還是以月為時間單位都非常顯著。
8.過度恐懼與政策依賴性心理。當股市虛假消息滿天飛、股市暴跌時,投資者不計成本的大量拋出股票,表現出十足的恐懼。在股市暴跌時,我國投資者往往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政府的救市政策上,這種對政策的依賴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
9.遺憾。遺憾理論認為投資者為了回避曾經做出的錯誤決策的遺憾和報告損失帶來的尷尬,可能避免賣掉價格已下跌的股票。還有,即使決策結果相同,如果某種決策方式能減少投資者的后悔心理,對投資者而言,這種決策方式就優于其它決策方式。因此,投資者有從眾心理,傾向于購買本周熱門或受大家追漲的股票,因為當考慮到大量投資者也在同一投資上遭受損失時,投資者可能降低其情緒反應或感覺。
10.暴富心理與賭博心理。中小投資者短線頻繁操作,其目的是為了快速致富。面值1元的股票炒到100多元還有人敢去追漲;公司虧損了幾億元,已經資不抵債還有人敢去接盤;ST現象是指那些被冠以特別處理的上市公司,其股價在特別處理消息公布后不跌反升的現象。明知上市公司巨額弄虛作假還有人敢去炒底,這些都充分暴露了我國投資者實足的賭性。
11.輪漲輪躍效應(補漲補跌效應)。在一次行情中,如果某些股票沒有上漲(下跌),那么它們就具有補漲(補跌)的潛力。沒漲的要無條件補漲,沒跌要五條件補跌。長期以來我國股市個股輪番炒作就是一例。
12.小盤股、新股效應。我國股市對小盤股、新股獨有情忠,逢小必炒、逢新必炒已是我國股市的慣例。我們統計分析發現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國小盤股、新股的收益率顯著高于大盤股和老股。但自2001年6月中國股市長期下跌及證券投資基金大量發行以來,這一狀況有所改變。
三、行為金融理論指導下的
證券投資策略
行為金融學的理論意義在于確立了市場參與者的心理因素在投資決策行為以及市場定價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傳統金融理論關于理性投資者的簡單假設,更加符合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行為金融學的實踐指導意義在于投資者可以采取針對非理性市場行為的投資策略來實現投資贏利目標。在美國證券市場上,目前有數家資產管理公司在實踐著行為金融學的理論,其中有的基于行為金融的共同基金取得了復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資業績。考察我國證券市場的投資者行為特點,我們總結出我國金融市場的投資策略:
1.針對過度反應的反向投資策略。反向投資策略就是買進過去表現差的股票而賣出過去表現好的股票來進行套利的投資方法。行為金融理論認為,由于投資者在實際投資決策中,往往過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現,從而導致對公司近期業績情況做出持續過度反應,形成對績差公司股價的過分低估,最終為反向投資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機會。
2.動量交易策略。即預先對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設定過濾準則,當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時滿足過濾準則就買入或賣出股票的投資策略。行為金融意義上的動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對股市中股票價格中間收益延續性的研究。
3.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資者在將現金投資為股票時,通常總是按照預定的計劃根據不同的價格分批地進行,以備不測時攤低成本,從而規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帶來的較大風險的策略。
4.時間分散化策略。指根據投資股票的風險將隨著投資期限的延長而降低的信念,建議投資者在年輕時將其資產組合中的較大比重投資于股票,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將此比例逐步減少的投資策略。
5.小公司效應策略。小公司效應是指小盤股比大盤股的收益率高。Banz(1981)發現股票市值隨著公司規模的增大而減少的趨勢。Siegl(1998)研究發現,平均而言小盤股比大盤股的年收益率高出4.7%,而且小公司效應大部分集中在1月份。根據小公司效應而采用的投資策略稱為小公司效應策略。
6.組合投資策略。行為金融學認為,證券市場并不是有效的(一般指半強式有效,semlstrong efficient)。這就意味著傳統的證券組合投資理論中,“在有效市場中,投資者不可能獲得與其所承擔風險不對稱的額外收益”的提法在實踐中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說,通過選擇合適的組合投資策略,投資者將可能獲得額外收益。
7.針對羊群行為的相反策略。由于市場中廣泛存在的羊群行為,證券價格的過度反應將是不可避免的,以致出現“漲過了頭”或者“跌過了頭”。投資者可以利用可以預期的股市價格反轉,采取相反投資策略(contrarian strategy)來進行套利交易。中國的股票市場素有“政策市”之稱。考察中國證券市場的歷史走勢,我們會發現在重要的頂部或底部區域,在消息面上總是伴隨著一些重要的股市政策的出臺。不同的投資者對政策的反應是不一的。針對個人投資者的行為反應模式,投資基金可以制定相應的行為投資策略——相反投資策略,進行積極的波段操作。
8.購買并持有策略。個人和機構投資于股票應執行幾種能幫助控制認識錯誤和心理障礙的安全措施。控制這些心理障礙的關鍵方法是所有類型的投資者都要實施一種嚴格的交易策略——“購買并持有”策略。投資者在為組合購進一只股票時,應詳細地記錄購買理由,而且要制訂一定的標準以利于進行投資決策。長期采取“購買并持有”策略,通常業績將超過高周轉率的短期交易策略。
9.利用行為偏差。心理學和決策科學提出,在某種情形下,投資者并不是盡力使財富最大化,并且在某些情形下投資者還會在智力方面犯系統性判斷錯誤,這些行為偏差將導致證券定價的錯誤,合理利用這些偏差將給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行為型投資人則盡力尋找由于行為因素而被市場錯誤定價的證券從而獲取超額利潤。可見,對人類行為偏差的正確把握是獲取市場超額利潤的來源之一。
10.ST投資策略。上市公司被宣布為特別處理,意味著公司陷入嚴重困境。但同時,ST公司也成為潛在的并購目標。考慮到殼資源在中國證券市場上的稀缺性,ST公司的價值無疑是巨大的。作為一種投資策略,ST公司是可以被納入證券投資組合之中的。
總之,行為金融理論尋求并確定投資者可能對新信息產生反應過度或反應遲鈍而導致證券定價錯誤的市場情形。行為金融學投資策略的目標就是在大多數投資者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前,投資那些定價錯誤的股票,并在股票價格正確定位之后拋出獲利。
四、應用行為金融理論指導證券投資要注意的問題
行為金融學的科學性在于它始于公理并尋求建立在公理上的理論能解釋金融市場的行為。它試圖理解和預測心理決策過程的系統的金融市場意義。如上所說,中國股票市場中存在著普遍的運用傳統金融理論無法解釋的金融現象,而用行為金融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之,并由此導致了許多有價值的行為投資策略,但在具體運用這些投資策略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1.行為金融理論本身也是處于不斷發展之中。行為金融理論的投資策略是:在大多數投資者尚未意識到錯誤時投資于某些證券,隨后當大多數投資者意識到錯誤并投資于這些證券時賣出這些證券。一旦證券市場的絕對多數投資者認識到這一問題并采取相同的策略,那么結果又會怎樣?我們相信隨著行為科學的深入研究、證券市場的不斷變化和發展,會進一步發現更多的行為金融問題,并且一些已有的行為金融現象可能會淡化甚至消失。因此在應用行為金融投資策略時,要防止教條化。
2.要切忌對國外現有行為投資策略的簡單模仿。現有的行為金融理論主要是在發達的金融市場產生的。我國證券市場同成熟的證券市場比較,還是一個新興的證券市場——歷史短、不規范。中國金融市場與發達的金融市場的共性與特殊性決定了我們在運用行為金融投資策略時,不是對國外現有行為投資策略的簡單模仿,而應當掌握行為金融學的理論方法,對中國證券市場的行為特點進行深入研究,探索適應我國證券市場運行特點的我們自己的行為金融學投資策略。
3.行為投資策略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監管的深入及投資者結構的改善,我國金融市場行為金融現象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例如小公司效應現象就不如過去明顯、莊股由于監管的加強從而動量效應也明顯減弱。我們預言隨著管理層對股市認識的轉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國的ST現象遲早會消失。
4.不同投資者需要有不同的投資策略。將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成果運用到我國證券市場的實踐中,可以合理引導投資者的行為。對于廣大中小投資者,要通過教育來使其趨于理性化,提高證券市場投資者的投資決策能力和市場的運作效率。對于機構投資者,要提高其投資管理水平。投資者決策中的心理偏差是與生俱來,而這些認知偏差可以通過學習、訓練等手段得到有效緩解,因此,不同投資者應該采用不同的投資策略,只有呼吁所有各層次的投資者共同參與探討我國行為金融問題,行為金融投資策略才能在我國有用武之地。
內容摘要:本文首先以中航油事件為例探討了中航油集團破產原因,并以此為基礎闡明投資衍生金融工具的定義與風險特征。最后針對當前衍生金融工具投資制度的存在缺陷,提出對投資風險合理控制的建議。
關鍵詞:投資 衍生金融 風險 風險控制
中航油事件案例分析
中國航油(新加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航油)成立于1993年,由中央直屬大型國企中國航空油料控股公司控股,總部和注冊地均位于新加坡。公司成立之初經營十分困難,一度瀕臨破產,后在總裁陳久霖的帶領下,一舉扭虧為盈,從單一的進口航油采購業務逐步擴展到國際石油貿易業務,并于2001年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成為中國首家利用海外自有資產在國外上市的中資企業。公司經營的成功為其贏來了聲譽,2002年公司被新交所評為“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獎,并且是唯一入選的中資公司。
中航油通過國際石油貿易、石油期貨等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其凈資產已經從1997年16.8萬美元增加到2004年的1.35億美元,增幅高達800倍。但2004年11月,中航油因誤判油價走勢,在石油期貨投機上虧損5.5億美元。這一事件被認為是著名的“巴林銀行悲劇”的翻版:十年前,在新加坡期貨市場上,歐洲老牌的巴林銀行因雇員違規投機操作,令公司損失13億美元并導致被一家荷蘭銀行收購。曾經在7年間實現資產增值800倍的海外國企中航油,緣何短短幾個月內就在期貨投機市場上背負5.5億美元的巨債?
2003年底,由于中航油錯誤地判斷了油價走勢,調整了交易策略,賣出了買權并買入了賣權,導致期權盤位到期時面臨虧損。為了避免虧損,中航油新加坡公司在2004年1月、6月和9月先后進行了三次挪盤,即買回期權以關閉原先盤位,同時出售期限更長、交易量更大的新期權。每次挪盤均成倍擴大了風險,該風險在油價上升時呈指數級數的擴大,直至公司不再有能力支付不斷高漲的保證金,最終導致了破產的財務困境。應該說中航油能夠在7年間實現凈資產增幅800倍,到巨虧5.5億美元,都是緣于“創新”及對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衍生金融工具的誕生本來是為了規避風險的保值作用,但中航油卻是毀于過度的投機。
衍生金融工具及其特征
衍生金融工具是具有衍生特征的金融工具。根據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的定義:“衍生金融工具是期貨、遠期合約、互換和期權合約以及類似性質的金融工具,如利率上限與固定利率借款承諾等”。而我國一些學者認為,衍生金融工具是指價值派生于某些標的物的價格金融工具;其中,標的項目包括債券、商品、利率、匯率和某種指數等。也就是說,衍生金融工具就是在傳統的金融工具基礎上衍生出來的,通過預測股價、利率、匯率等未來行情走勢,采用支付少量保證金或權利金簽訂遠期合同或互換不同金融商品等交易形式的新興金融工具。
衍生金融工具是以風險存在為前提,并為適應風險管理的需要而產生和發展的,其交易有別于一般的金融現貨交易,是以標準合約交易和保證金交易為基本特征的,其主要功能并不是交易,而是保值或投機。主要特征有六個:杠桿性,它能以極少的資金(合約保證金)控制較多的投資資金(出貨或平倉時合約持有者應付的資金),來獲取理財的收益;虛擬性,它在合約到期時可以履行也可以不履行;依存性,它依賴于傳統的金融工具而存在,傳統金融工具的價格變動最終會影響衍生金融工具;靈活性,它可以根據用戶的不同需要設計出不同類型的衍生金融工具,以適應使用者的需求;表外交易,它通常不在企業資產負債表中反映;定價比較復雜,因對其風險的度量非常困難。
近幾年以來,衍生工具交易風波不斷,1994年1月,德國MGRM集團在美國高息籌資,投資石油期貨損失13億美元,相當于集團一半資產;1994年12月,美國加州橘郡財務長雪鐵龍以政府名義籌資,進行票據投資,最后虧損18億美元,地方政府宣布破產;同年12月,美國最富庶的奧蘭冶縣由于從事金融衍生交易失敗而虧損15億美元,不得不宣布破產;1995年2月23日,我國上海證券交易所出現“327國債期貨風波”,直接導致了國債期貨市場在我國的暫停。
盡管出現上述情況,但衍生金融工具仍獲得了巨大發展,美國《幸福》雜志在1995年載文聲稱,國際金融市場上當時已知的金融衍生工具已有1200多種,未清償名義本金額超過20萬億美元。不僅如此,衍生工具的品種也正在創新中,目前一些大的金融機構幾乎能根據客戶的任何特殊要求“量身訂造”任何品種的衍生工具并為之創造市場,所以今后衍生工具的品種還將不斷增加。
目前我國關于衍生金融工具投資的制度現狀
我國十分注意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風險意識。對于衍生金融工具交易,我國不斷各項規章制度:國務院1998年8月的《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整頓和規范期貨市場的通知》中規定:“取得境外期貨業務許可證的企業,在境外期貨市場只允許進行套期保值,不得進行投機交易。”1999年6月,以國務院令的《期貨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第四條規定:“期貨交易必須在期貨交易所內進行。禁止不通過期貨交易所的場外期貨交易。”第四十八條規定:“國有企業從事期貨交易,限于從事套期保值業務,期貨交易總量應當與其同期現貨交易量總量相適應。”2001年10月,證監會的《國有企業境外期貨套期保值業務管理制度指導意見》第二條規定:“獲得境外期貨業務許可證的企業在境外期貨市場只能從事套期保值交易,不得進行投機交易。”
我國自2004年3月起施行了《金融機構衍生產品交易業務管理暫行辦法》,該辦法實施的范圍為在我國境內依法設立的銀行、信托投資公司、財務公司、金融租賃公司、汽車金融公司法人,以及外國銀行在中國境內的分行。目前,我國證監會共計批準中石油、中 石化、中航油等27家企業可以進行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
企業投資衍生金融工具的風險控制策略
以上一系列事件說明,必須對衍生金融工具的投資風險加以必要的控制,不能任其作為表外業務游離于會計報表之外。如果對該項風險極大的投機行為予以適當的披露,有適當的機制予以約束,提醒管理層和所有者的高度關注,就不會發生等事態無法收拾以后的巴林銀行殘局和中航油的艱難重組。對企業衍生金融工具投資的風險控制,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制定嚴格的操作規程,禁止過度投機,完善內部治理制度,杜絕“越陷越深、無法自拔”。建立嚴格的衍生金融工具使用、授權和核準制度。企業使用衍生金融工具應由高級管理部門、董事會或相關的專門委員會如審計委員會、財務委員會授權核準,并進行合法、合規性檢查;衍生金融工具的授權、執行和記錄必須嚴格分工。如由獨立于初始交易者的負責人授權批準,由獨立于初始交易者的其他人員負責接收來自交易對方對交易的確認憑證;對交易伙伴的信譽進行評估,并采取措施控制交易伙伴的信用風險;建立健全的衍生金融工具保管制度和定期盤點核對制度;建立投機項目的投資限額制度,規定衍生金融工具投資的最高限額,將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之內;嚴格限定衍生金融工具的適用范圍,除為了規避實際外貿業務中的不確定風險以外,禁止從事以投機為手段的投資行為。
加大對操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和職業道德教育,提高他們的職業水平和道德水準。衍生金融工具不斷創新,種類眾多,業務操作人員必須認真學習和分析各種衍生金融工具的特點、風險,同時加強職業道德教育,避免巴林銀行事件中因業務人員越權違規操作所帶來的巨額經濟損失。另外,必須使用信得過的交易人員,做到核心機密內部人掌握。中航油參與此次交易、掌握交易核心機密的交易員,均是外籍人,來自澳大利亞、日本、韓國等國。像這種核心機密被外籍人士掌握和運作,即使在美國這樣的國家也是很少出現的。在美國的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公司,掌握最核心機密的關鍵位置交易員,一般都是美國人。
實施嚴格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強外部監管,將作為“表外業務”納入到表內披露。中航油從事場外交易歷時一年多,從最初的200萬桶發展到出事時的5200萬桶,一直未向中國航油集團公司報告,中國航油集團公司也沒有發現。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金融市場的逐步國際化,衍生金融工具也必將在我國迅速發展起來。因而,我國必須完善法規制度,使企業在投資或投機衍生金融產品時有據可依、有章可循,能夠對高風險的投機業務實施必要的風險控制,以避免類似中航油事件的再次發生。
對新型企業技術創新的貢獻風險投資行業的發展和技術創新是有很大關系的。美國風險投資行業發展的經驗證明:風險投資跟行業專利之間存在正相關性。美國哈弗大學著名經濟學教授,Lemer教授,在他的著名著作《創造的財富》中,特別強調指出,如果沒有風險投資者的支持,多余三分之二的企業三年之內就會倒閉了。一般需要風險投資企業進行投資的都是一些新興的、有著巨大潛力的未來會有所貢獻的新型創新性企業。風險投資就作為主要動力推動這些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發展,并為企業的發展作支撐。在現實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隨處可見,這也安全證明了風險投資和技術創新之間具有很深的關系。對整個國家宏觀經濟的貢獻我們都知道美國是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風險投資對美國整體的宏觀經濟形勢,美國國家風險投資甚至于國家在國際中的競爭力有很大的推動作用。風險投資行業的發展對美國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是做了巨大貢獻的。除此之外,風險投資對美國宏觀精神的發展也做出了巨大貢獻。風險投資行業促進了企業的發展,由此也帶動了美國年輕一代人的創業熱情,從而帶動了美國整體精神現象的提高。對勞動力市場就業及創業熱潮的貢獻風險投資行業的興起,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企業的發展壯大,為企業的生存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使得很多具有生命活力的小企業得以持續發展,從而直接帶動了勞動力市場的發展,促進了就業市場的穩定。而且,也從側面鼓勵了很多年輕人投身創業,帶動經濟的發展。不只創造了很多的工作崗位,而且為經濟的發展和很多人的創業創造了機會。因此,風險投資行業的興起帶動了經濟的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國家整體的就業質量。
針對美國風險投資金融經濟的成功經驗
以先進的科技為背景風險投資的發展過程中,與科技成果是息息相關的。我們都知道,美國的科技發展是世界領頭羊,科學技術是美國經濟能夠長期以高速度發展的重要源泉。而且,研究表明,美國的科學技術力量和對各行業的開發及投資都是居世界首位的。從美國的研發投資費用占美國GDP的比例來看,美國一直是名列前茅的。發達的科學技術力量和巨大的投資市場后盾使得美國的經濟發展一直處于世界領先水平。世界上一半以上的發明專利都是在美國產生的,其中不乏信息技術、藥品和生物技術的創新發展。國家給予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美國的政府一直是對風險投資相當的重視,并且制定了相應的政策來為其做強大后盾依靠。爭取為國家風險投資行業的穩定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1957年的《國內稅法》,1982年的《小企業發展法》,1978年的《雇員退休收入保護法》,還有1980年的《小企業投資促進法》。一系列的優惠措施使得美國的風險投資金融行業得到快速平穩的發展,同時推動了美國整體經濟形勢的良好發展。這與美國政府采取的一些列政策措施是離不開的。一系列有效的增值服務在美國,一個企業剛剛起步時,也就是需要大量資金支持是,不僅會得到風險投資機構提供的風險資本,最重要的是會得到風險投資行業在管理方面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如何有效的發展和管理企業,合理分配企業資源和對企業所在行業的形式分析方面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無疑是起著不可替代的推動作用。與美國高新產業的有效結合調查顯示,美國風險投資行業,整體投資回報率一直是保持在百分之二十以上,這幾年甚至是一直已超過百分之四十的速度加速發展。遠遠比同時期的股票和債券的回報率高出很多。正是因為如此,美國針對風險投資的數量和整體的資本結構和水平不斷進行完善。二十世紀后期至今,美國的風險投資資本取得了巨大的發展,在這部分資本中,來源于個人的份額逐年下降,來源于企業和機構的份額是逐年遞增的。美國風險投資的對象也集中于具有潛力的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和高新技術的結合得到完美闡釋。設置好的暢通的退出機制目前,美國對于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做了完善的設置。從創業企業中保證自身利益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下面幾個渠道退出:通過創業企業股票首次公開上市發行的方式退出;通過大公司收購兼并或其他風險投資基金收購創業企業的方式退出;通過創業企業創辦人、管理者和員工贖回的方式退出;通過創業企業破產清理的方式退出。
分析美國風險投資金融經濟價值的結論及啟示
由于美國政府對風險投資金融行業的重視,以及為保障風險投資金融行業的良好快速發展制定的一系列保障措施,使得美國風險投資行業的投資回報率一直是相當高的,是之外國家的良好借鑒。各國也應根據自己國家的政治經濟形勢,結合本國風險投資實況,做適當的調整和轉變。借鑒美國對技術創新和一系列專利的發明創造,我們應該針對不管是中小企業,還是發展中的大型企業的技術創新形勢給予鼓勵和足夠的分享投資成本,針對各行業的發明和專利的申請要給與足夠的重視,加大投資力度。從美國風險投資占國家GDP比重來看,風險投資金融行業的發展,對國家整體經濟形勢及國家經濟實力和國民經濟水平是相輔相成的。雄厚的經濟實力離開風險投資金融經濟的發展是很難維持的。風險投資對工資水平的提高起重要作用。風險投資行業的發展創造了大量的工作崗位,帶動了大量的年輕有為青年進行創業,推動國家經濟多元化,年輕化的發展。而且,我國正處在經濟形勢轉型的重要時期,加大風險投資行業的發展是重中之重。鑒于以上方面,如何把風險投資的科學理論與中國的特殊國情相結合,以實現我國經濟的良好快速發展,是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的理論與實務課題。完善各項政策法規為風險投資的發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鼓勵和保護風險投資的政策及法律環境是風險投資得以發展壯大的必要條件。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為風險投資的發展注入充足的風險資本。開辦科學的培養,為社會和企業機構輸送大量的風險投資專家,以更高效的方式,促進我們風險投資金融行業的發展壯大。人才是關鍵,因此,不妨在各大高校開辦風險投資金融經濟的相關課程,并鼓勵廣大學生進行實踐活動。以期促進我國風險投資行業的發展。建立健全退出機制。在我國創業板股票市場還遲遲沒有建立柜臺交易市場發展又非常緩慢致使風險資本不能適時退出。必須盡早解決風險投資的退出機制問題:第一建立創業板市場為風險投資的退出打造一個理想的通道;第二加強各類場外交易市場建設完善我國風險投資以并購方式退出的渠道;第三,鼓勵國內創業企業赴境外創業板市場上市為風險投資退出尋求更廣闊的市場。
總之,針對美國風險投資金融行業的發展,我們應該持借鑒的態度,對美國近來經濟風險投資金融行業的發展以及美國相應的經濟政策形勢做適當的理解。吸取其精華,結合我國當前經濟形勢。我國現在是改革開放30多年,經濟形勢一直不太穩定,而且近來,世界經濟政治形勢都是不容樂觀的,世界金融危機一直在蔓延 發展,因此,加大對經濟行業風險投資的力度,對我們經濟的發展,和國家政治形勢的穩定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人民生活水平也得到很大的改善,居民可支配財富也越來越多,居民家庭金融投資的意識越來越強,投資的渠道、品種也越來越多,投資規模也逐漸擴大。很多家庭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銀行儲蓄投資,而是不斷的擴展為股票、基金、黃金、債券、保險、外匯等方面的投資,投資本身是風險和收益的集合體,我國居民家庭金融投資還存在很多問題,在金融危機的背景下,受政策、人民幣的匯率、銀行利率、市場發展等因素的影響,無疑增加了居民家庭金融投資的風險,對居民家庭經濟生活有很大的影響,因此,如何更好的引導居民家庭金融投資,促進我國金融業的健康發展是一個亟待研究的課題。
一、我國居民家庭金融投資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我國居民家庭金融投資的現狀
我國經濟發展迅速,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金融投資也成為現代家庭投資概念的重要組成部分。居民家庭金融投資分為銀行存款、購買債券、購買保險、投資基金和股票等。銀行存款是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居民最主要的金融投資渠道;債券投資氛圍國債和企業債券,國債投資安全性較高,企業債券投資具有一定的風險性;保險投資也是安全性較高的投資品種;基金投資流通性強、交易費用低,但是也存在一定的風險;股票投資風險性高、收益也高。居民作為個人投資者大多資金有限,不具備機構投資者的規模優勢,很多中的收入的家庭通常選擇預期收益有明顯保障的國債、銀行存款等。2006年股票市場處于牛市時期很多銀行存款流向股票市場,08年股票下跌很多資金轉為儲蓄資金,近兩年隨著我國社保制度的完善,投資保險的人群越來越多,規模也越來越大。
(二)我國家庭金融投資存在的問題
金融危機背景下,金融市場發展不穩定,再加上金融投資中介機構、投資品種越來越多等情況,居民家庭金融投資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家庭短期投資動機較為明顯,不具備長期投資的能力;居民個人投資規模較小,不具備規模優勢;家庭投資者跟風投資和經驗性投資較多,投資的隨意性和盲目性較強,投資質量不高;居民接觸的金融投資信息渠道狹窄,面對風險很難快速地做出反應;金融投資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進行分析研究和判斷,占用個人精力較多;居民家庭金融投資是個人投資行為,難以進行組合投資來降低風險等等。可見,我國居民家庭金融投資存在很多的問題,金融投資市場需要進一步的完善。
二、影響我國居民家庭金融投資的風險因素
(一)居民家庭收入水平和結構
居民家庭金融投資的基本來源是家庭成員在滿足其消費需求后所剩余的那部分資金,因此,家庭收入水平和結構對家庭金融投資的規模、范圍都有較大的影響。我國多數家庭收入結構單一,可支配的收入有限,居民在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的基礎上會選擇一些投資風險較低、收益較少的投資方式,來確保家庭經濟生活的安全性,這就容易導致我國金融資產結構的不合理,不利于我國金融業的健康發展。
(二)金融投資環境機制有待健全
金融市場不僅受到貨幣匯率、銀行利率、市場發展情況等因素的影響,而且還受到政府的干預,為了維持市場穩定,一些政府干預的政策相繼出臺,政府經常參與經濟干預市場,導致投資環境受到過多的干預,金融市場本身的發展規律受限,對投資環境造成不良影響。加之家庭金融投資本身投資規模小、信息渠道狹窄、應對風險能力較低等,投資者很難做出正確的投資策略。可見,金融投資環境機制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金融市場投資行為的風險性。
(三)金融投資中介機構的投機行為和投資者的投資心態問題
家庭金融投資者受信息渠道、專業知識等條件的限制,偏向于信賴專業的投資中介機構來進行投資,他們能為投資者提供一些符合投資行為的理性化建議和選擇。但是,中介機構往往從自身利益考慮,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忽視委托投資者的利益,為了避免投資者的問責,他們往往會跟隨市場投資導向選擇投資方向,并未真正從委托人的利益出發來選擇投資。受到市場環境機制、政府政策等因素影響,金融市場機遇與風險并存,很多投資者沒有擺正投資心態,抱著投機心態寄希望于短期的額外收益,選擇了風險投資,缺乏理性的判斷和分析,容易導致投資的偏差,無形中加大了投資的風險性。
三、如何更好的防范家庭金融風險
(一)加強對金融投資的認識,提高金融投資風險意識
家庭投資者在金融投資之前,加強對金融投資專業知識的了解和認識是非常必要的。主要是加強對家庭金融投資風險方面知識的認識和了解,例如,家庭金融投資的風險有多種表現形式如資本風險、價格風險、市場風險、利率、匯率風險、投資者個人風險、專業理財機構運作風險等。居民在對這些風險類型有所了解的情況下,投資時就能夠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來選擇投資的品種和投資機構等,尤其是初級投資者,在認識并深入了解這些風險的同時還應當理性地看待這些風險,進行冷靜的思考,做出理性的投資判斷,增強投資的風險意識,提高金融投資質量。
(二)選擇適合居民家庭實際情況的金融投資策略
選擇適合家庭實際情況的投資策略,是降低投資風險的有效手段。居民家庭金融投資要以家庭收入水平、結構等實際情況為基礎,對金融投資方式、風險、產品等進行全面了解的情況下掌握具體的投資操作要領,制定正確的投資方案和策略。家庭投資者在投資時應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在投資初期選擇一些適宜操作的投資產品先進行投資,一步步的實施投資計劃,確保投資的安全性,不能急于求成,要保持耐心,面對投資問題時要有積極樂觀的心態,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并認真執行,在對投資業務比較熟練的情況下可以逐步擴大投資范圍、規模,在穩步前進中提高投資的效益。
(三)根據居民家庭金融投資風險承受能力選擇金融投資品種
每個家庭對風險的承受能力都是不一樣的,投資者可根據家庭資產結構狀況或者是風險測試等方式進行投資分析和判斷,選擇家庭能夠承受的風險指數的品種進行投資,確保投資導致的損失或者是背離自己期望值的指數在自身可以承受的范圍之內。在金融投資過程中,風險越大的投資品種往往潛在的收益也越高,相反投資風險較低的投資品種收益也會較低,投資風險的大、小是真實存在的,所以投資者的投資之前一定要考慮到并且明確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以免出現超過家庭承受能力的損失,給家庭經濟生活帶來不良影響。
(四)政府合理干預,完善法律監督體系
政府對金融市場的過多干預,對金融市場的發展會產生負面影響,容易破壞市場自我調控機制,對商品的價格浮動產生影響,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是,在我國市場發展機制還不完善的情況下,政府適當的干預也是必要的,市場資源的優化配置還需要通過政府的干預行為去引導和推動,發揮政府調節的功能,引導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推動我國金融市場的健康運行。其次,就是要健全法律監督體系,完善金融投資法律法規,規范投資者和中介機構的行為,同時保障家庭金融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降低家庭金融投資的風險。
四、結束語
金融危機背景下,國內外金融市場形勢動蕩,如何有效地引導居民進行金融投資,提高家庭金融投資的質量,防范家庭金融 投資風險,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本文從多個角度分析了家庭金融投資的問題,提出通過加強對金融投資的認識,提高金融投資風險意識;選擇適合居民家庭實際情況的金融投資策略;選擇適應居民家庭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品種;政府合理干預和完善法律監督體系等方式來更好的防范家庭金融投資風險,促進我國金融業健康發展。
衍生金融工具是隨著風險投資與管理而發展起來的,不同于一般的現金交易,主要實現保值與投機的目的,其具有以下功能:可以將遠期的金融資產的風險控制在規定的范圍之內,采取期權轉移的方式進行風險的轉移,使得投資獲取最大的盈利;衍生金融工具市場對投資者有著很強的吸引力,打破了區域間的隔閡,實現了區域間與全球間的經濟信息的交流;可以對市場的上的利率、價格波動等進行價格預測,通過金融工具的虛擬化,使得交易雙方進行新的數據信息交流,對金融資產與實物資產進行準確的價格預測;金融工具具有很好的杠桿功能,當價格發生變化時可以在金融市場中體現,避免因為投資出現巨大的風險,提高金融收益。
衍生的金融工具也可以具有投資的功能,其在投資領域具有重要的作用,具有金融投資功能的衍生工具是具有遠期、期貨以及期權的特性。衍生金融工具可以通過杠桿作用使得企業與個人在投資過程中利益的最大化,可以通過利率互換,期貨以及結合工具等方式。通過衍生金融工具對風險投資進行管理在企業的投資過程中,由于受到諸多因素的影響,風險與收益是同時存在的。一般來說,企業想獲取的收益最大化,必然要承擔大的風險。通過在投資過程中引入衍生金融工具,可以有效的對投資過程中的風險進行很好的控制。
在投資過程中,通過此工具將投資的風險進行轉移與分散,將投資者需要承擔的風險轉移到市場中,使得企業的風險承擔減少。例如套期保值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回避各種金融風險,實現投資的保值;在期權中,當企業買入的債券價格出現變化,在工具的作用下將跌期權損失鎖定,在此條件下可以保證企業在付出少量的資金下,確保企業在規定的時間內進行債券的拋出,保證企業最小的損失。采用衍生金融工具不僅方便快捷,而且在投資過程中將風險降至最低,企業獲取一定的利潤。
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可以增加投資效益衍生金融工具具有很好的杠桿的作用,在投資交易的過程中,需要支付契約中規定數量的保證金,來管理整個的契約資產,在這種情況下就給獲取利益提供了機會。低買高賣是投資的本質,獲取收益的方式就是通過這樣的方式來獲取投資的收益。
在期貨市場上可以通過對商品在不同日期內的價格的差異進行買入與賣出,當價格上漲時候拋出,下跌時候買入,從而獲取利益;也可以針對多種相關產品之間的套利活動。同時當企業掌握了某種商品的經濟信息,了解其在不同交易所的的價格的不同,通過此發那個是也可以實現跨所獲利。在投資過程中,企業通過衍生金融工具獲取利益的方式是一致的,只是每種方式遇到的問題與風險度都是不同的,可以利用衍生金融工具實現小的投資獲取大的收益,在企業的風險投資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金融領域,衍生金融工具在企業投資領域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衍生金融工具可以有效的對投資過程中的風險進行控制,將企業損失降至最低,實現企業的利益。在投資環節,將風險納入到投資考慮中,對風險投資進行有效地措施管理與控制,從而實現企業利益的最大化。
1 《證券投資基金》課程教學現狀
1.1 教學方法、方式不夠豐富
教學的形式上,依然局限于傳統的板書,即使有多媒體教學,形式也相對單一,照本宣科的灌輸型的教學方式居多,在理論層面講解得較為詳細和全面,但是在實際操作的技能方面有嚴重欠缺,使得學生成為“理論的巨人,行動的矮子”,這導致了許多學生在課堂上提不起興趣,沒有把理論變成實際的技能。
1.2 教材陳舊,未與時俱進
脫胎于大學專科教育的高職高專教材,沒有從中提煉出適合高職高專院校本身特點的實際應用性,僅是換湯不換藥地延續著大學專科教育的理論性的東西,金融行業的發展日新月異,但一些教材還停留在相當落后的時期,一些新的金融事物沒有出現在教材中,與社會的實際發展嚴重脫節,這導致了學生在踏入社會進行實際操作時,會感到現實與理論的巨大差距。不利于學生快速融入就業環境。
1.3 學校內外實際操作的空間仍需擴展
作為應用性、工具性很強的學科,《證券投資》的教學一直應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但由于種種原因,比如資金、軟硬件等問題,導致學校內部的金融模擬實驗室的建設進展遲緩或者干脆中止,學生的實踐機會減少,學校外部的實踐基地,大多不成規模,零零散散,僅靠一些老師業余時間的開拓或洽談,從數量和質量上都不容樂觀,學生的鍛煉機會減少,無形中受到了限制。
2 《證券投資基金》教學改革初探
2.1 因材施教,分類施教
在課程教學中,應該將理論型知識和實際應用型知識分門別類,兩者并重,根據理論和實踐的不同特點,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因為此課程的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兩者互相滲透,互相影響,共同發展。
2.1.1 基礎理論教學概述
目前,此學科的理論知識方面主要囊括了證券投資基金的定義、特點、種類、投資操作、績效評價等,作為此課程的基礎性理論,老師在課堂上的授課至關重要,占總課時的六成左右,在課堂上,授課者應讓學生透徹了解、理解此課程的基礎性知識,講解相關理論的運作原理,鍛煉思維方式,從課程的學習中,增強對基礎性理論知識的掌握,升華到理念和思維方法上來,加強職業道德觀念,為以后在此行業安身立命打下良好基礎。
2.1.2 實踐內容教學概述
通過和銀行等金融機構協商,讓學生有機會與金融機構零距離接觸,切身感受實際的業務的操作流程,通過社會實踐,切實感受到本課程的魅力,通過崗位職責的學習加強責任心,從過實際操作加強課程的直觀性和趣味性,從而更積極地學習。基金的交易方式(發行、申購、贖回)基金上市交易、基金的監管、營銷和關于信息披露的法律規定等都會在此過程中得到極大的“直觀性教育”。
2.2 創新教學模式、改革陳舊教學方法
如果現有的教學模式不足以支撐學科的良性發展,必須探索現時代背景下新的教學模式,特別是隨著新媒體的興起,課堂不只局限于教室內,“三個課堂”的教學手段值得積極嘗試和探索。
2.2.1 課堂教學:“第一課堂”培養是理論根基
課堂教學是最傳統也是最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在課堂學習中,也應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除了課堂上理論知識的學習,還包括校內外的實踐活動。理論教學以鮮活的案例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學校內的模擬主要以學校內的實驗室為主,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進行一些證券投資理論知識的模擬操作,增強感性認識,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學校外的實踐基地以證券公司、銀行等機構為主,通過參觀和參與實際操作,加深對基金認購 、申購和贖回的辦理過程的理解,增強實務能力,第一課堂實行開放式辦學,不僅能整合資源,增強課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還能在“看得見、摸得著”的實踐過程中,不斷加深學生對理論的認識和化理論為技能的能力。
2.2.2 重視新媒體作用,開辟第二課堂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新媒體作為一種重要工具,不斷深入人們的生活的各個領域,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這給金融教學帶來了良好機遇,通過互聯網、公共微信帳號、QQ群、微博、博客等一系列的新媒體工具,師生之間可以方便地進行交流探討,不斷吸取最新的課程資訊和前沿知識,極大地提高了課程的趣味性、參與性、互動性和先進性。
2.2.3 通過模擬實踐,以“第三課堂”提高技能
模擬交易大賽,以接近實際操作的形式,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比如一些學校舉辦的模擬金融操作大賽、校內外聯合舉辦的各種形式、不同層次的和金融有關的模擬大賽等,都會對學生的實踐能力起到良好的促進和鍛煉作用,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和職業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知識只有轉化為能力,才是知識的最終目的,在各種形式的實踐中,學生對本課程的知識有了更為直觀的認識,不再只是紙上談兵。
3 因材施教,因人施教
自古以來,各位教育家都提倡因人施教、因材施教,這是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合培養,只有掌握了不同學生的情況和特點,才能在教學中有的放矢,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大與最優。
有的人適合做實踐,有的人適合進行理論的研究與突破,對金融學科而言,可以從這兩個大的方面入手,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有目的的教學實踐。
對于第一種學生而言,要給他們創造盡可能多的機會參與社會實踐,通過對金融機構相關業務的操作和各種模擬實踐大賽的錘煉,不斷提高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培育營銷的觀念,促使他們成為實際操作的高手。
對于后者,更多地屬于思維沉穩、心思縝密、喜歡思考的類型,要加強深度的理論教學,培養目標為投資顧問、理財規劃師等。在基礎理論教學的同時,不斷加強對理論深度和寬度的吸收學習,結合有目的的實踐活動,使他們對理論加以升華,從理論的角度洞悉基金運作的規律,對基金的營銷、管理、規劃等了然于心,既有助于個人的投資,也有利于他們更好地為所在機構服務,提高自身競爭力。
這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專業的核心課程,對它的教學方式、授課手段、實踐操作等各方面的問題進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開展教學實踐,
探索出一條適合高職院校教學的改革之路。
[摘 要]發達國家創業投資發展的研究表明,宏觀的金融體系、不同的金融運行體系對創業投資這一特定的金融中介行為的發展速度和發展途徑都有決定性的影響。金融體系中的金融市場和金融人才等4個方面在創業投資發展中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探討我國創業投資發展中金融體系存在的問題,對培育和完善我國創業投資金融體系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創業投資;金融體系
一、引言
創業投資是投資人將資本投入剛剛成立或快速成長的未上市新興公司(主要是高科技公司),在承擔很大風險的基礎上為融資人提供長期股權資本和增值服務,培育企業快速成長,數年后通過上市、并購或其他股權轉讓方式撤出投資并取得高額投資回報的一種投資方式。
目前從金融的角度來探討創業投資,更多的是將注意力集中在創業投資業的發展和繁榮是如何填補金融市場上由結構和運作規則所決定的市場空缺方面。高風險的創業企業在傳統金融市場上無法融資的困境暴露出金融體系對創業企業發展的制約問題,但這也正是促使創業投資產生和發展的主要原因,因此可以說創業投資是金融創新的結果。對發達國家創業投資發展的研究表明,宏觀的金融體系、不同的金融運行體系對創業投資這一特定的金融中介行為的發展速度和發展途徑都有決定性的影響。Kotao Tsuru在OECD的工作報告中將自20 世紀90年代以來關于金融體系的分類總結為兩種類型:“基于關系的體系”(Relationship Based System)和“基于法律的體系”(Arm’s Length Based System)。美國是“基于法律”的金融體系,它依靠強大的資本市場和良好的法律環境,成為目前世界上創業投資最發達的國家;而日本、德國和法國等國家采取了以銀行為主要投資者的“基于關系”的金融體系,由于資金的使用效率不高,對投資者的保護不力,致使創業投資的發展不盡人意。
金融體系是一個范圍很廣的概念,本文將從金融市場和金融人才兩個方面研究其對創業投資的作用,并從我國的實際出發,分析在我國創業投資發展中存在的上述兩方面的金融體系問題
二、金融體系對創業投資的作用分析
1. 金融市場對創業投資發展的作用分析
對于創業投資來說,發達、完善和高效運作的金融市場是創業投資發展的基礎。金融市場是整個金融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為金融交易的雙方提供一個公開、公平和公正交易的場所和機制。由于創業投資機構的主要組織形式是股份制或合伙制,創業資本的運動貫穿于創業投資的整個過程,資金要能夠通暢地進出,金融市場是不可缺少的條件。金融市場在高新技術創業投資中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現在它是創業資本的籌措渠道,同時也是創業資本完成扶持高新技術產業化目的后最好的退出渠道。創業投資的研究表明,創業資本的退出是整個創業投資運行各個環節中最重要的環節。對于發達國家來說,其發達的證券市場,特別是以發行和交易高新技術創業企業股票為主的第二板市場,為創業資本的籌措和順利退出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是推動創業投資快速發展的重要條件。除證券市場外,對于大量的非上市創業企業來說,創業投資還需要一個活躍的場外產權交易市場來進行產權交易,完成產權的相互轉讓和并購以及風險資本的退出。因此,場外產權交易市場對于創業投資的產權交易和轉換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這也是發達國家在擁有一個成熟程度很高的證券市場的同時,還有一個發達的產權交易市場的重要原因。
2. 金融人才對創業投資發展的作用分析
創業投資所需要的金融人才主要是創業投資家,創業投資家是運作創業投資的靈魂人物。創業投資與其他投資相比,主要特點之一是參與性強,創業投資者與融資企業的關系十分密切。創業投資本身具有很強的專業性和較高的復雜度,創業投資家必須是也只能是敢于冒險、具有專業技術知識、懂得企業管理理論、有金融投資實踐和高新技術企業管理經驗的綜合型人才。因為:(1)創業投資是勇敢者和耐心者的游戲,創業投資家要具有過人的膽略和堅強的毅力,要能勇于創新、慧眼識才。(2)創業資本一般都投向高科技企業,這類企業專業性很強,這就要求創業投資家具有較強的專業技術知識,這樣他才能對市場的發展趨勢和新技術的需求潛力做出正確判斷,對企業做出準確的評估。(3)當決定投資后,由于創業企業家一般不擅于管理,創業投資者要對企業進行監督。在這個過程中,創業投資者要在經營戰略、形象設計和組織結構等各方面做出決策,特別是幫助組織和改造企業的領導層,所以創業投資者要諳于經營管理之道。(4)在創業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創業投資家還要不斷在風險企業和投資者、各類金融機構之間協調關系;利用自己的關系網為創業企業尋找最佳合作伙伴和管理者,實現技術、資本、信息和人才的最佳組合,要做到這一點,創業投資者必須有很強的社交能力。
三、培育和完善我國創業投資的金融體系
創建創業投資市場體系,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改革開放以來,科技產業發展迅速,這也為創業投資資本市場的發展提供了動力,但在創業投資的金融市場和金融人才方面的建設和發展上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
一方面,金融市場功能和結構的單一,成為我國創業投資發展的瓶頸之一。我國的國情決定了證券市場的首要任務是為國企改革服務,幫助國企脫困和建立現代企業制度。這種計劃式的單一功能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證券市場相對規模較小和結構單一的問題。從規模上看,1999年深滬兩市上市公司的流通市值僅占GDP的8%,與發達國家甚至很多發展中國家差距甚大,與龐大的潛在上市資源和社會閑置資金不相適應;結構單一主要表現在上市公司構成單一和市場缺乏層次性上。我國還沒有一個為多種經濟成分的高成長性新生企業服務的市場。
另一方面,適于創業投資發展的金融人才嚴重匱乏。主要原因在于:一是我國的市場開放歷史不長,以往高等院校的專業分工過細,使得現有的金融人才專業性過強,缺乏既有工程技術基礎知識和企業管理理論,又具有金融投資和高技術企業管理實踐經 驗的交叉型、復合型人才;二是我國大多數國有創業投資公司的從業人員,尤其是經理一級的高級管理人員大都是由上級政府任命,其工作方式、自身業務素質和經營管理的能力與創業投資這一市場化的運作機制的要求存在許多不相匹配之處;最后,現有的金融從業人員對創業投資認識上的不到位,也是制約創業投資發展的一個人為因素。
由于沒有完善發達的創業投資金融體系,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難以對接,科技與金融的真正結合無從實現,創業投資在我國的發展比較艱難;而這種狀況反過來又制約金融體系的發展和成熟。從完善和培育金融體系入手,創建創業投資市場體系已經勢在必行。鑒于我國經濟的市場化程度還比較低,因此要建立適于創業投資發展的金融體系還應主要依靠政府和有關部門做好以下兩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構建一個適應創業投資發展的金融市場環境。首先,規范中國現有的股票市場。糾正和制止股市、投資和會計行業的不規范及黑箱作業,樹立投資者信心。在創業投資的形成時期,市場信心非常重要。其次,減少對創業投資的行政干預。創業投資公司不得在股市購買股票,政府對創業投資的資助應與創業投資公司的績效掛鉤,基金管理人應承擔風險。允許有限合伙人制的運作模式,減少政府及投資方對創業投資管理人的干擾,允許有業績的創業投資公司籌集創業投資基金。最后,盡早開放我國的二板市場,為風險資本提供出口,完善創業投資退出機制。創業投資的最終目的是獲利后退出,沒有退出機制,就沒有創業投資的發展。所以在我國二板市場即使一時不能開盤,也要有明確的二板上市時間表,使創業投資家有信心投資。
二是培育一個適應創業投資發展的金融人才環境。可請一些有成功經驗的創業投資家到中國講學、指導,也可通過投資的方式派人到創業投資發達的國家參與創業投資公司的實際運作。支持和鼓勵留學生在國內創業,吸引他們回國,并且支持他們在海外的研發基地,這對中國創業投資今后的發展和項目來源都有很大的作用。隨著時間的推移,來自國內的一大批人才已在海外金融界扎下了根,他們熟悉國外創業投資的運作,又了解國內的生活環境,應允許海外杰出人士以海外房地產、股票等作為抵押到國內申請貸款設立創業投資公司,或由政府建立創業投資基金,以合同方式交由海外團隊管理。
摘 要:闡述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經濟態勢;闡明多主題投資時代已經來臨;建立我國在世界經濟活動中的大視野,抓住投資國際市場的機遇。分析在投資增長中的諸多問題,指明解決問題的途徑,確保金融投資對經濟的巨大推動作用有效發揮。
關鍵詞:金融 多主題投資 國際投資 機會與機遇。
主題投資,乃股市投資的“事件驅動型投資策略”。現我們嫁接到我國整個經濟領域投資上。在新環境新趨勢下,經濟發展及轉型的新興增長動力帶來了長期投資機會。這些投資機會是多領域的,是多主題的。如整個現代化進程中的城市化、新農村建設、西部開發、中部崛起、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等諸多領域;又如產業結構升級、消費升級和技術升級帶動的相關產業發展主題。這一切都將創造新的經濟增長點,也既新的多主題投資機會。而每一個投資主題,都契合當前經濟發展主題,這正是經濟轉型過程中的“多主題驅動”的多主題投資。換句話說,多主題投資,就是與近期經濟發展密切相關的,和百姓民生密切關注領域的事件,都將轉變成投資機會。
1 后金融危機時代我國的整體經濟態勢。
風靡全球的金融危機,逐漸遠去。我國在這次危機中表現不俗:在經歷了2008年至2009年的低谷之后,經濟呈現了持續回升的態勢。今天,我國已經超過了日本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具體說,一年多來,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消費、外貿和投資三條戰線,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消費幾年來一直以15%以上的速度增長,去年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6個百分點。
如今,國家越來越關注民生,漲工資、提高農產品價格等措施的頻繁推出,預計今年消費對國民經濟增長的貢獻仍可達到4個百分點;而外貿方面預計也將一改負增長拉后退的趨勢,會對GDP作出一定貢獻;說到投資,去年它對GDP的貢獻率是8%,今年,它無疑還將是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可望繼續作出較大貢獻。
可以說,我國當前的經濟發展趨勢,是發展動力強勁,投資領域廣泛,獲利機會俯拾即是,這就為金融投資帶來巨大利好。
2 投資多主題的局面已經形成。
母容質疑,我國“十二五規劃”將帶來大量的主題投資機會。我國現在正是向工業化轉變和城市化時期。我國電力、電信、公路、鋼鐵等行業建設已經過了投資高峰期。但是,城市設施、水利、鐵路、設備制造、房地產等許多基礎設施的基礎產業還處于高峰期。社會投資仍將保持一定時間的高速增長。具體分析后,我們認定未來一個階段內,支持我國經濟發展的投資領域主要在以下七個方面:一是,各類產品創新投資。既新技術、新工藝應用,新產品生產建設以及戰略新興產業;二是,由于消費轉型及升級,適應人們消費變化及引導人們消費的產品生產能力的建設;三是,服務業,創意文化產業;四是,環境保護、壓制與治理;五是,持續發展,長期面對資源短缺的現實,要加大新能源開發和利用建設;六是,城鎮化發展帶來的城市建設和消費需求快速放大;最后是,產業調整與區域配置調整。這些成為了經濟市場上多主題的投資領域,可以說我國多主題投資局面已經形成,而且無疑這些領域都是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資領域。
3 國際投資市場也是多主題投資的一個重要選項。
鑒于今日世界經濟的一體化進程日益加快,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因此投資必須具備國際化的大視野。也就是說,我們要啟動國內投資與國際投資兩個“輪子”。盤活我國巨額外匯儲備,投資國外。當前國際投資機會,應該大致在如下兩個方面開展:第一是,對傳統的發展中國家。仍然是在能源和資源的開發與建設上投資發力;第二是,面對發達的歐美國家投資。歐美債務危機的頻頻亂象,給我國經濟所帶來了機遇,當然也有挑戰。在未來的一兩年,歐美經濟增長速度可能在1%以下,加上日本的經濟增長速度也不是很快,而我國的出口商品大概是50%是去歐美和日本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一方面不能完全依賴歐美市場,應當刺激內需,來應對外圍經濟的疲軟。而面對歐美經濟不振的情況,國外一些品牌公司可能表現不是很好,這給我國在海外投資創造一個機會。現在大的國有企業,包括一些私人企業,有很強的財政實力,可以到國外去投資。不光是在非洲、拉丁美洲投資源以及能源方面,也可以適當地考慮買一些歐美的品牌,針對海外投資方向由虛擬領域轉向實體經濟的大趨勢,考慮并購、入股、合作經營,在國外辦廠等等。這樣的話,我們的多主題投資便擴展到了國外,同時還可以提高國內的消費能力。另外,海外房地產、醫療、環保、以及教育行業等也都有很好的投資價值,這將是未來我國投資海外的方向。 總結起來,就是要是海外投資逐漸多元化。自然,我國政府不能‘袖手旁觀’,應給予我國企業海外投資以必要的支持和助力。還要考慮成立風險投資公司,尤其要支持民營企業的投資開發行為。另外,健全“走出去”的政策促進體系、服務保障體系和風險控制體系,力促對外投資多元化之路越走越寬。
4 積極解決投資增長中的問題。
上面已經論述了現階段我國多主題投資的巨大機會。而且在多方面,投資增長較快。但是,目前國內外環境也存在著制約投資增長的不利因素,投資增長還存在著幾方面的不均衡,以及結構不合理問題。
4 . 1 制約投資增長的幾個因素。
首先,當前世界經濟復蘇前景仍不明朗,歐洲債務危機仍然烏云密布。這無疑給我國金融投資帶來負面影響,國際環境因素將制約我國經濟的增長;其次,由于為數不少的地方領導者,政績觀的偏頗,出現了全國性的盲目追逐GDP。使得幾年來地方政府缺乏節制地土地財政大力推行,地方政府積累了過多的債務。顯然,地方政府性債務在今后一個時期內,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影響地方政府的融資能力,從而影響到政府投資能力;第三,我國2011年我國貨幣政策將由“適度寬松”轉向“穩健”。而“穩健”實質上就是“從緊”,預計明年的人民幣貸款增幅將由今年20%下降至14%。盡管明年財政政策的基調維持為“積極”,但其積極的程度將不如2010年年,預計赤字的絕對額和其占GDP的比重均將有所下降。從積極轉向穩健,投資面臨的信貸環境自然趨緊;第四,個別地區投資增速過快、在建規模過大、新開工項目過多、投資率過高的弊病始終沒有很好解決。比如,投資總量居高不下,使固定資本形成率越來越高,無疑也制約著投資增速的進一步提高。
4 . 2 投資增長不均衡。
反映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中央投資和地方投資增速的反差。今年以來,中央項目投資低速增長,并且增速不斷回落,與此相對應,地方項目投資增長仍高位運行;二是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與民間投資增速的反差。民間投資幾年來都保持了30%以上的增速,2011年以來仍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1~9月達到34.2%,與國有及國有控股投資增速的差距擴大到21.5個百分點,占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59%;三是制造業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增速的反差。制造業投資比之基礎設施投資增長的差距幾年來有擴大之勢。
4 . 3 結構不合理的突出矛盾。
一方面,行業結構不合理。鋼鐵、水泥等部分行業投資增長過快,矛盾尤為突出。鋼鐵、水泥總規模大大超過市場需求預期。更為嚴重的是,不少新上的項目,不符合產業政策要求。一些已經關閉的小鋼廠、小水泥時不時地又恢復生產,而且仍然有新上的資源消耗大、技術水平低、污染嚴重的項目。而且,產品結構趨同現象比較明顯。另一方面,地區結構改善不明顯。自從實施西部大開發戰略以來,國家加大了對西部地區基調基礎等方面的投入,但受各方面因素制約,西部地區投資比重偏低的狀況尚沒有根本改觀,與地域人口比重、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很不相稱。不過,今年2011年1~ 7月民間投資概況 ,中、西部地區投資分別增長30.5%和29.2%,首次超過東部。但是與中西部60%的人口份額比,顯然投資仍然不足。
凡此種種,無論是制約投資的不利因素,還是投資不均衡都直接和間接影響著我國金融投資的質量與效益。并間接影響著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大局。因此,對于制約投資增長的不利因素和投資增長不均衡的問題,我們需要審慎地應對,積極地采取有效措施使我國投資環境不斷得到改善,祛除影響投資的不利因素;并努力平衡各類投資,讓我們的金融投資為經濟快速發展保駕護航。而全國性的產業結構不合理、區域性的結構不合理,它也一直伴隨著投資機遇。眾所周知,投資永遠是經濟增長的發動機,面對我國多主題的巨大投資機會,我們必須抓住機遇,解決問題,確保經濟持續穩健的增長。
近年來,證券投資基金在我國證券市場上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然而,就投資績效而言,基金的表現并非盡如人意。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關鍵是缺乏一個科學、合理的投資策略。本文擬結合行為金融學的基本理論,對基金的投資策略進行初步探討。
行為金融學是革命性的金融理論
傳統金融理論是建立在市場參與者是理性人的假定的基礎上的。在傳統金融理論中理性人假設通常包括兩方面:一是以效用最大化作為目標,二是能夠對一切信息能夠進行正確的加工和處理。在此基礎上,傳統金融學的核心內容是“有效市場假說”(EMH)。根據這一假說發展起來的各種金融理論,包括現代資產組合理論(MPT),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套利定價模型(APT),期權定價模型等一起構成了現代金融理論的基礎。這些理論模型也構成了現代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策略的理論基礎。
但是,近二十年來,大量的實證研究表明,金融市場中存在著大量的與有效市場假說相悖的異象(anomaly)。在股票市場上,這些異象包括:股票長期投資的收益率溢價;股票價格的異常波動與股價泡沫;股價對市場信息的過度反應或反應不足等等。這表明,基于理性投資者假設的有效市場假說存在著內在缺陷。以耶魯大學的席勒教授為代表的一批金融學家認為,投資者是“非完全理性”的(有的甚至認為是“不理性”的),傳統的金融學中應采用不同于理性行為模型的其他人類行為模型,將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等其他社會科學的行為研究方法引進到金融學的研究中來。近5、6年來,以研究金融市場中參與者非理性行為的“行為金融學”得以大行其道,日益成為一門顯學。
行為金融學是金融學和人類行為學相交叉的邊緣學科。它的意義在于確立了市場參與者的心理因素在決策、行為以及市場定價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傳統金融理論關于理性投資者的簡單假設,更加符合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因而它的產生是對傳統金融理論的一個巨大挑戰。對于投資者(包括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而言,行為金融學的巨大指導意義在于:可以采取針對非理性市場行為的投資策略來實現投資目標。近年來,在美國的共同基金中已經出現了基于行為金融學理論的證券投資基金。
羊群行為與相反投資策略
人類社會存在著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經常在一起交流的人由于互相影響,因此他們往往具有類似或相近的思想。當這種現象發生在股票市場當中時,我們稱之為“羊群行為”(herdbehavior)。所謂羊群行為是指:由于受其他投資者采取某種投資策略的影響而采取相同的投資策略;如果其他投資者不采取這樣的策略,則有可能不會采取這種策略。投資者采取相同的投資策略并不一定是羊群行為,羊群行為的關鍵是其他投資者的行為影響一個人的投資決策,并對他的決策結果造成影響。
在股票市場上的羊群行為是多種多樣的,在這里列舉兩種。
基于信息的羊群行為(information-basedherding)。傳統的金融理論大多隱含完全信息的假設,但事實上,即使在信息傳播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投資者的決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據已有的信息,而是依據對其他投資者的投資行為的判斷來進行決策。這樣就形成了羊群行為。我國證券市場中存在的大量的“跟風”、“跟莊”的投資行為就是典型的羊群行為。
基于名譽與基于報酬的羊群行為(repu-tational-basedandcompensation-basedherding)。這種現象在基金經理中相當普遍。它的基本理論是:由于雇主不了解基金經理的能力,同時基金經理也不了解自己的投資能力,為了避免因投資失誤而出現的名譽風險,基金經理有模仿其他基金經理投資行為的動機。如果許多基金經理都采取同樣的行動,羊群行為就發生了。同時,基金經理采取模仿行為不僅是關系到名譽問題,而且還關系到報酬問題。在股票市場中,許多證券投資基金對基金經理的報酬是建立在相互業績比較的基礎上。如果某一證券投資基金的表現比同業出色,那么基金經理將獲得額外的報酬,否則將受到懲罰。如果基金經理是風險厭惡者,那么他們之間就有采取相互模仿的傾向。因為只有采取模仿,才可能保證你的基金業績同被模仿者的業績相同,這樣才可能避免受到懲罰。如果市場中有許多的基金經理都采取模仿行為,那么羊群行為就形成了。
根據上述論述,不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機構投資者,羊群行為在股票市場中是廣泛存在的。在我國的股票市場上,羊群行為也是廣泛存在的。限于篇幅,在此不展開敘述。
由于市場中廣泛存在的羊群行為,證券價格的過度反應將是不可避免的,以致出現“漲過了頭”或者“跌過了頭”。投資者可以利用可以預期的股市價格反轉,采取相反投資策略(contrarianstrategy)來進行套利交易。相反策略就是針對羊群行為而制定的一種積極的投資策略。
反應過度、反應不足與行為金融學投資策略
反應過度(overreaction)和反應不足(un-derreaction)是投資者對市場信息反應的兩種情況。
投資者在投資決策過程中,常常采用試探法(heuristics),即一種以常識為基礎,用試錯法而不用詳細理論的推理方法。在日常生活中,試探法經常被采用而且十分有效。比如,去兩千公里以外的地方,坐飛機比火車快;去折扣店買東西便宜一些等等。在這些情況下,我們不用經過論證才作決定,就知道結果是正確的。但是當涉及與統計有關的投資行為時,大量的行為學研究發現,人并不是良好的直覺統計處理器(intuitivestatisticalpro-cessor)。人的心理狀況會扭曲推理過程,導致犯下不應該的投資錯誤。行為金融學的理論表明,試探法的錯誤形態有四種,分別是記憶的有效性(availability)、事件的典型性(repre-sentativeness)、拋錨性(anchoring)和事后諸葛亮式的偏見(hindsightbias)。其中,事件的典型性將導致反應過度,而拋錨性將引起反應不足。
事件的典型性與反應過度事件的典型性是指人們通常將事情快速的分類處理。人的大腦通常將某些表面上具有相同特征而實質內容大相徑庭的東西歸為一類。當事件的典型性幫助人的組織和處理大量的數據、資料的時候,就會引起投資者對舊的信息的過度反應。
事件的典型性也會導致投資者在股票市場上犯錯誤。例如,某一上市公司總是業績不佳。投資者就有可能將其歸類于績差上市公司,像大多數績差公司一樣,這家公司的業績也將不斷下降。投資者就會對這家上市公司的過去信息反應過度,導致投資者會忽視這家公司業績改善的情況。在反應過度的情況下,這家公司的股價就會被低估(underval-ued)。但是,我們并不是說投資者不會改變他們的觀點,如果上市公司的業績持續的改善,投資者最終將改變錯誤的觀點。
拋錨性與反應不足拋錨性是指人的大腦在解決復雜問題時往往選擇一個初始參考點,然后根據獲得的附加信息逐步修正正確答案的特性。拋錨性往往導致投資者對新的、正面的信息反應不足。
討價還價(bargaining)是了解拋錨性如何運轉的好例子。一個訓練有素的汽車推銷員同汽車買家的談判總是從最高價開始的,然后再把價格慢慢地逐步降低。推銷員的目標就是要把買家“錨”在高價上,通過討價還價以較低的價格成交,讓買家覺得這是一個好買賣。
拋錨性常導致股票的錯誤定價。例如,一家公司突然宣布其收益實質性的上升,股票市場對這一變化視為某種偶然的情況,而對此反應不足。盡管這家公司在賺更多的錢,但它的股價并沒有上漲,因為投資者認為收益的變化是暫時的。實際上,投資者對這家公司的潛在盈利能力的看法“拋錨”了,因為投資者對新的、正面的信息反應不足。
盡管投資者對一家上市公司的觀點可能會“拋錨”,但這并意味著投資者的觀點不會變。同事件的典型性一樣,拋錨性也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修正。
行為金融學的投資策略行為金融學的目的就是要發現股票市場中投資者對新信息的過度反應或者不足反應的情況,反應過度和反應不足都將導致股票價格的錯誤定價。因此,行為金融學投資策略的目標就是在大多數投資者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前,投資那些定價錯誤的股票,并在股票價格正確定位之后獲利。
中國證券市場中基于行為金融學的投資策略
行為金融學的理論內容是宏大的,前述的行為金融學的幾條基本原理只是理論冰山的一角。行為金融學不僅是對傳統金融學理論的革命,也是傳統投資決策范式的挑戰。行為金融學的大師索勒(richardthaler)既是理論家(芝加哥大學商學院的金融學教授),又是實踐者(富勒-索勒資產管理公司的策略家)。他發起的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著15億美元資產。他認為他的基金投資策略的理論基礎是:我們利用由于行為偏差引起的系統性心理錯誤,投資者所犯的這些心理錯誤導致市場未來獲利能力和公司收益的偏差期望的改變,并引起這些公司股價的錯誤定價。因為人類行為模式改變很慢,因而基于行為偏差的過去的市場無效率將很可能持續下去。在美國證券市場上,目前有數家資產管理公司在實踐著行為金融學的理論,其中有的基于行為金融的共同基金取得了復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資業績。
我國證券市場同成熟的證券市場比較,還是一個新興的證券市場——歷史短、不規范。傳統金融學的實證研究表明:中國證券市場是無效率的。不規范的市場必然和無效率聯系在一起。在無效率的市場上,基于傳統的金融學投資理論的基金投資策略將很難成功。因為滿足發達證券市場的投資理論的一些前提條件在中國是并不存在的。如果在中國證券市場中,采取傳統投資理論指導的消極投資策略,那么基金的業績表現必然落后于大盤。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中,一些采取積極投資策略的基金也并未取得優于大盤的業績。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證券投資基金過于注重成長投資,導致選股不當和過于重倉某幾只股票外,另一方面在于沒有吸取行為金融學的原理,進行必要的價值投資。因此,結合行為金融學的理論,考察中國證券市場的投資者行為特點,制定科學的投資策略,是中國的投資者,特別是中國的證券投資基金面臨的一大課題。
———對政策的反應與行為投資策略中國的股票市場素有“政策市”之稱。考察中國證券市場的歷史走勢,我們會發現在重要的頂部或底部區域,在消息面上總是伴隨著一些重要的股市政策的出臺。政策常常左右著中國證券市場的走勢。因而,一方面它給市場的“先知先覺者”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另一方面也使“后知后覺者”承擔了巨大的風險。政策變化成為中國證券市場的系統性風險的重要來源之一。
不同的投資者對政策的反應是不一的。機構投資者由于具有較強的研究力量,往往對政策的把握有一定的預見性。而普通個人投資者由于信息的不完全,往往對政策信息表現出過度反應。針對普通個人投資者的行為反應模式,投資基金可以制定相應的行為投資策略——相反投資策略,進行積極的波段操作。
———ST現象與行為投資策略ST現象是指那些被冠以特別處理的上市公司,其股價在特別處理消息公布后不跌反升的現象。對于特別處理這樣的“壞消息”,ST股票的價格應該下跌,而不是上漲。這顯然是違背了有效市場假說的情況。然而,從行為金融學的理論來看,這種現象是有道理的。上市公司被宣布為特別處理,意味著公司陷入嚴重困境。但同時,ST公司也成為了潛在的并購目標,將伴隨著大量的現金注資、資產重組、政府保護等活動。這些努力表明,ST公司的有關各方在設法拯救這家公司。考慮到殼資源在中國證券市場上的稀缺性,ST公司的價值無疑是巨大的。這樣,ST現象就很好理解了。
作為一種投資策略,ST公司是否可以納入證券投資基金的投資組合之中呢?從行為金融學來看,這種策略是可以成功的。但是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基金將ST股票納入其投資組合范圍內。
我國的證券投資基金,應當是我國證券市場上投資理念和投資策略的領導者,應當積極借鑒和吸收金融學的新成果,并將其運用于實際。盡管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凈資產在我國股票市場流通市值中的占的比例不到10%,但由于其信息公開披露的要求,使得證券投資基金對證券市場的影響力遠不止此。超常規發展機構投資者,是中國證券市場投資者結構轉變的必然。在超常規的發展中,一方面證券投資基金的數量要超常規的發展;另一方面,投資基金的投資風格、投資理念、投資策略應當多樣化。當然,在運用行為金融學投資策略的時候,我們應切忌對國外現有行為投資策略的簡單模仿,而應當掌握行為金融學的理論方法,對中國證券市場的行為特點進行深入研究,探索適應我國證券市場運行特點的我們自己的行為金融學投資策略。
摘要:近年來,國內產業資本向金融領域的滲透不斷加深,產融結合,作為金融市場上的一股新的潮流正越來越引起各界人士的關注。產融結合帶來許多新的問題,而了解和分析產業資本金融投資行為的動機則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和基礎。
關鍵詞:產融結合;投資動機;監管制度
目前國內金融市場上國有資本占據絕對壟斷地位的格局已經被打破,各種類型的產業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深度和廣度都呈現出向縱深發展的態勢,并且發展的步伐正在不斷加快。
一、產業資本金融投資行為的動機分析
產業資本頻頻涉足金融領域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復雜的動機,需要我們認真、客觀、全面地加以分析和認識,并制定相應的監管對策。筆者認為,目前國內產業資本積極尋求產融結合的動機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通過參股或者控股金融機構,為自身提供更多的融資便利。雖然我們十分不愿意將這一條列為產業資本投身金融業的主要動機,但是不可否認,在內地市場上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結合尚處于表面的原始階段,緩解資金流壓力,爭取從金融機構獲得更多的信貸支持依然是目前不少產業資本進入金融領域的最主要因素。具有金融背景的企業更容易得到信貸支持,這在國內金融市場上毋庸置疑,而且對積極實現大規模擴張、投資多元化和資金流量大的集團企業來說顯得十分重要,其中也不乏成功的典型。如以飼料為主業的新希望集團,在圍繞主業開展的并購和進軍房地產業的過程中,也成功地利用其參與金融業的背景獲得了巨額融資,實現了多元化投資。但是,更多的產業資本投資金融業卻僅僅把目光放在了緩解“融資饑渴”上,以商業銀行大股東的地位輕易獲取銀行巨額貸款和授信;以上市公司股權抵押貸款,拿金融機構的資金來充實自己的現金流;以投資證券公司為名義拿錢給證券公司炒股……,類似于這樣的手法并不少見,圖的是眼前的利益,冒的是極大的風險。在不久前發生的“上海周正毅事件”里,多家金融機構深陷其中并且損失慘重。以周正毅農凱集團為核心的“農凱系”在國內金融市場上向來以熱衷于投資證券公司而聞名,曾成功控股了“大通證券”和“泰達富友證券”。同時,農凱集團以2.33%的持股比例位居興業銀行第六大股東,并利用這一優勢輕松從興業銀行獲得20億元的綜合貸款。目前,伴隨“周正毅事件”調查的逐步深入,貸款風險已經開始凸現。
(二)投資金融業良好的利潤回報是產業資本涉足金融市場最重要的因素。金融業在我國長期以來都是一個壟斷保護行業,行業利潤一直高于社會平均利潤。雖然我國現在已經加入WTO,但完全有理由相信,至少在短期內金融業還不會失去即有的“壟斷利潤”。因此,對產業資本來說,目前只要擠進這個行業就能享受到超出其他行業平均利潤的回報,金融業作為一種長線投資,可以為企業帶來穩定的收益。并且,從其他國家或其他行業的市場開放進程來看,許多壟斷行業逐漸放開時,往往會產生類似爆米花爆炸的效應,市場放開會帶來市場的巨大膨脹和活躍,而且會帶來超額的利潤,誰進入得早、誰滲透得深,誰就可以在市場利潤的分配上占得先機。尤其是一些實行投資多元化戰略的企業,投資制造業可能面臨較大的風險,其他可選擇行業也不多,而金融業的壟斷利潤和市場空間自然就顯示出特別的吸引力。以民生銀行的大股東新希望集團為例,該集團早就從“資本與金融的結合”中得到了真金白銀。據統計,2000年,新希望從參股民生銀行得到的收益就達到3020萬元,占同期公司利潤的54.7%。
(三)中國金融業廣闊的發展前景是吸引產業資本的另一重要因素。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市場的改革與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據統計,截至2003年6月末,我國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達20.7萬億元,本外幣貸款余額達15.9萬億元,保險市場保費收入達2154億元,保險市場資產總額7782億元,上市公司1250家,市值總額41629.53億元。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在市場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等方面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和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金融業不論是市場規模和結構,還是運行質量和效率都遠遠落后。加入WTO,中國金融業面臨著真正意義的對外開放和國際接軌,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浪潮將席卷而來。從世界上許多已經實行金融自由化的發展中國家的實踐來看,伴隨著政府對金融管制的放松和國際金融資本的大規模進入,金融自由化將對本國金融業產生極為深刻的影響:金融資產快速擴展,市場主體迅速增加,金融工具日益多樣化,金融創新步伐加快,而金融業國有資本占據絕對壟斷地位的市場結構也會出現重大調整和變化。著名經濟學家吳曉求將上述影響稱為“金融大爆炸”,并預言中國金融結構正在進入大爆炸階段的前期,不用很長時期,金融大爆炸將在中國出現。無疑,中國金融業擁有十分廣闊的發展前景,外資金融機構的蜂擁而入已經充分說明了這一點,也正是基于這樣的判斷,許多產業資本才積極介入金融領域,從而為今后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打下基礎。
(四)投資金融業也是產業資本實現長期戰略經營目標的重要途徑之一。從發達國家經濟金融發展的歷程來看,產業資本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產生參與金融資本融合的內在需要。產業資本通過向金融業的滲透,最直接的好處就是可以降低融資成本,強化集團企業內部資金的集約化管理,如目前國內不少大型企業集團都成立了財務公司,就是為了將企業內部龐大的資金流進行合理調度,并通過專業理財進行適度投資,從而發揮資金最大的使用效益。其次,產融結合可以為企業發展尋求更深層次、更大范圍的跨行業協同效應。以發達國家的汽車金融服務公司為例,許多大型汽車制造商都擁有自己的汽車金融服務公司,而完善的汽車融資服務不僅直接帶動了汽車生產和銷售主業,而且大大增加了公司盈利。2000年,美國通用汽車信貸公司為全球800萬客戶提供了汽車信貸支持,其當年凈利潤占通用公司總利潤的36%。而福特公司2000年汽車信貸業務的稅前盈余則高達30億美元,已經接近其汽車制造主業的水平。還有,產融結合也是企業走出國門,實現全球化運作的一條重要途徑。當今世界,經濟金融全球化的步伐不斷加快,其中,實體經濟全球化是催發金融全球化的基礎和動力,而金融全球化又進一步推動了實體經濟全球化的進程。無論是跨國公司的資金結算,還是跨國資本的兼并重組,都離不開國際金融市場這個舞臺。用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的話來說:“產融結合不一定能保證跨國集團的成功,但跨國公司則一定要成功地進行產融結合”。
二、產融結合對中國金融業的積極意義
從世界上不少知名大公司的發展歷程看,產業資本向金融資本滲透是一種必然趨勢,目前世界500強中有80%以上都是成功地進行產融結合的運作。以通用電氣公司(GE)為例,通用電氣以電氣照明行業起家,歷史悠久,是道瓊斯工業指數1896年設立以來惟一仍在工業指數榜上的公司。但是,目前的通用電氣早已不再是一家純粹的工業公司,2000年,通用電氣銷售收入1299億美元,凈收益127億美元,這其中,GE金融服務集團的銷售收入為662億美元,凈收益為52億美元,分別占到總額的5l%和41%。GE金融服務集團提供的產品和服務內容包括信用卡業務、保險業務、商業貸款、租賃等諸多金融領域。在發達國家,產融結合作為一種現代企業的發展模式已經比較成熟,它不僅有效解決了企業自身發展所遇到的一系列瓶頸,有力地推動了跨國公司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進程,而且在推動金融創新,完善社會金融服務體系等方面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就我國目前而言,金融業整體資本實力和抗風險能力還處在一個較低的水平,經營規模偏小,金融體制不健全,市場結構不完善,金融資產質量較差,金融產品營銷方式落后,這些問題極大削弱了國內金融企業的綜合競爭力。我國已經加入WTO,金融業面臨的沖擊和挑戰首當其沖,據業內專家預計,入世5-10年后,外資銀行在國內金融市場上的外幣存款份額將占到15%,人民幣存款將占10%,外幣貸款份額將在20%-30%,人民幣貸款將達到15%。另外,在外資銀行最具有競爭力的中間業務市場上,其市場份額將呈現快速上升的勢頭,其中包括貿易融資、信用卡交易和現金管理。與此相同,證券、保險業放開后也同樣面臨激烈競爭。面對挑戰,中國金融業急需壯大規模,提升實力。金融企業通過上市到資本市場融資無疑是一條捷徑,但是對大多數中小金融機構來說,上市至少在短期內還不太現實,而引進包括產業資本在內的社會資本則可以說是目前最為可行的一條有效途徑。
通過引進產業資本,國內金融企業一方面可以增資擴股,充實資本金,增強抗風險能力和競爭力,并且,通過增資擴股實現股權多元化,可以以此為契機改善目前國內大多數金融企業不合理的產權結構和法人治理結構,推動其加快建設現代企業制度的步伐。另一方面,通過產業資本的積極介入,目前金融市場上還存在的不少空白領域能夠得到迅速填補,比如專為消費者提供汽車融資服務的汽車金融服務公司、專為中小企業提供金融服務的民營銀行以及遠遠跟不上市場發展步伐的人壽保險公司等等,這不僅有助于我國金融市場結構的完善,而且可以促進市場競爭,提高服務水平,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對金融服務的需求。
三、加強產業資本金融投資行為監管的幾點建議 在我國,產業資本與金融資本的結合雖然還僅僅處于起步 的階段,但是,金融業是一個高風險行業,產業資本大量進入金 融業已經給金融監管當局提出了新的課題。就目前情況來看,我 國在產融結合方面的監管法規和政策還很不完善,加之產業資 本的金融投資行為動機十分復雜、方式也多種多樣,因此在現有 的條件下要實現有效監管困難很大。筆者認為,當前有以下幾個 方面的問題迫切需要監管當局引起重視。
(一)強化對金融企業的股權監管。在傳統金融市場條件下, 國有股在金融企業的股權結構中占據了絕對優勢,因此股權監 管意義不大,這也導致監管當局一直忽視了對金融企業的股權 監管。事實上,這方面我們有過深刻的教訓。以建國以來國內最 大的一宗非法吸儲案為例,由于完全受控于大股東,廣州市商業 銀行穗豐、匯商兩家支行淪為大股東予取予求的“提款機”,四年 內賬外經營非法高息吸收了超過150億元的資金,使廣州市商 業銀行出現了全行性的支付風險。在金融改革不斷深入的今天, 隨著越來越多的地方性金融機構開始實行增資擴股和國有股權 退出,一些產業資本迅速填補空缺躋身大股東行列,其中不少企 業把目光盯在了金融機構的控股權上。根據中國人民銀行《關于 向金融機構投資入股的暫行規定》(1999年6月20日)第十五 條:“單個股東投資金額超過金融機構資本金10%以上的,必須 報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雖然對不少銀行來說,僅有10%是肯 定控不了股的,但是規定中并沒有對關聯企業、關聯股東的參股 做出更明確限定,因此,這并不妨礙有關聯關系的企業同時參股 一家金融企業,通過擁有較多的表決權從而實現事實上的控股, 這對一些股本規模較小、股權又相對集中的地方性中小金融機 構而言無疑是十分危險的。因此,監管部門必須加強對金融企業 的股權監管,一方面要嚴格把好審核關,在積極引進優質資本的 同時,杜絕不符合條件的企業參股金融機構。另一方面,監管部 門要督促金融機構完善內部控制,適當分散股權,努力實現股權 平衡。
(二)強化對商業銀行關系人貸款的監管。所謂關系人,是指 商業銀行的董事、監事、管理人員、信貸業務人員及其近親屬,以 及上屬人員投資或者擔任高級管理職務的公司、企業和其他經 濟組織。現有的監管法規中雖然明確規定商業銀行應嚴格控制 關系人貸款,但卻沒有實質性的控制要求和相應的監管措施,并 且,許多商業銀行自身內部也對關系人貸款缺乏相應的管理制 度。因此有不少企業通過參股商業銀行,掌握投票權,很容易就 為自己爭取到更多的信貸支持,而目前一些地方性城市商業銀 行發放給股東企業的貸款也遠遠超過了人民銀行規定的單戶貸 款管理的比例,并已經陷入股東貸款過度集中所帶來的困境之 中。因此,監管部門必須盡快制訂相應的監管措施,具體做法可 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在對金融機構增資擴股進行審批 時,制訂一些限制股東向所投資金融企業進行融資的政策規定, 如若干年內不得向參股銀行貸款,或提高貸款條件等等,從而將 一些“劣質投資人”擋在門外;二是監管當局要切實加強對商業 銀行關系人貸款的監管和檢查,對單戶超比例的關系人貸款要堅決督促其壓縮貸款規模,降低單戶貸款比例,否則要給予必要的處罰。三是要督促商業銀行嚴格控制對關系人的授信管理,嚴禁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同時進一步建立和完善信貸管理的問責制和貸后評價制度,不給違規發放關系人貸款有可乘之機。
(三)積極推行金融機構信息披露。隨著金融全球化和混業化發展步伐的加快,以及越來越多的產業資本向金融機構參股,使得金融機構本身的法律結構和管理結構也日趨復雜化。在這種情況下,僅僅依靠監管當局單方面的力量,顯然難以對金融機構施以全面、及時、有效的監管,必須積極借助外部中介機構力量來完善和補充金融監管。當前尤其要重視推行金融機構信息披露制度,實現監管當局、金融機構和社會公眾三者之間的信息對稱。有效的信息披露能夠將金融機構置于市場的監督之下,使市場參與者能夠在充分了解銀行經營狀況的基礎上做出理性的判斷,從而避免交易前的逆向選擇和交易后的道德風險。通過信息披露,金融機構的股權變動、關聯交易(貸款)等重要信息可以及時、充分、準確地被市場和監管當局所掌握,從而對金融機構經營管理行為進行有效約束。但在目前國內,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非上市金融企業目前還沒有信息公開披露的義務。對此,監管當局應積極按照循序漸進、穩步實施的思路進行探索,推動有條件的金融機構盡快實施信息披露;同時,加大對社會公眾金融知識和風險意識的宣傳教育力度,幫助社會公眾正確、理性地看待金融機構披露的信息。
(四)強化對大股東企業的風險監測。一般而言,在現有的制度設計下,能夠參股金融機構的企業都是一些自身實力雄厚,經營業績良好的優質企業。但是,以產業資本自身的資金實力來看,對資金鏈的管理也同樣面臨很大的市場風險。以民生銀行的大股東——東方集團為例,2001年7月26日該公司公告,以公司所持有民生銀行1.69億法人股為質押物,為公司控股的錦州港向中信實業銀行申請4億元貸款提供質押擔保,一則公告涉及了三家上市公司,兩家商業銀行和多個監管主體。這一方面顯示大企業集團可以有效調集內部資源向某方面傾斜,快速抓住市場機會,另一方面也說明一旦資金鏈或某些運營環節出問題,將動搖整個集團的實力,甚至有可能給商業銀行的穩健經營帶來風險。因此,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等金融監管的各方當局應加強信息交流和工作協調,有針對性地對目前國內金融市場上涉足較深、影響較大的產業資本實行風險監測,共同建立和完善重點行業、大型企業的風險監測數據庫,加強風險分析和預警,為更好地掌握金融監管的主動權,維護金融市場穩定打下基礎。
摘 要 20世紀80年代興起的行為金融理論研究了人的心理、行為所造成的投資失誤和市場異像。在分析了投資者心理、行為特征的基礎上對投資策略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行為金融理論 投資策略 投資心理
1 行為金融學概述
傳統金融理論是建立在市場參與者是理性人的假定的基礎上。在此基礎上,傳統金融學的核心內容是著名的有效市場假說(EMH)。該假說認為,相關的信息如果不受扭曲且在證券價格中得到充分反映,市場就是有效的。根據這一假說發展起來的各種金融理論,包括現代資產組合理論(MPT)、資本資產定價理論(CAPM)、套利定價理論(APT)、期權定價理論(OPT)等一起構成了現代金融理論的基礎,也構成了現代證券投資策略的理論基礎。然而,隨著金融證券市場的不斷發展,傳統金融理論和金融證券市場的現實不斷發生著沖突,大量的實證研究發現,人的行為、心理感受等主觀因素在金融投資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人們并不總以理性的態度做出決策。在現實中存在諸多的認知偏差和不完全理性的現象,證券投資行為中會表現出各種偏激和情緒化特征;在證券市場上則表現出股票價格的各種“異象”,如:一月效應、周末(周一)效應等,用傳統金融理論很難對這些“異象”給出合理的解釋。在這種情況下,源于20世紀50年代的行為金融學受到了重視,它從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分析金融市場,克服了傳統金融學的一些弊端。
2 行為金融投資決策的心理、行為特征
2.1 過度自信(Over-confidence)
De Bondet 和Thaler(1995)認為過度自信或許是人類最為穩固的心理特征,他們列舉了大量證據顯示人們在做決策時,對可不確定性事件發生的概率的估計過于自信。資金管理人、投資顧問和投資者都對可能自己駕馭市場的能力過于自信,在投資決策中過高估計自己的技能和預測成功的趨勢,或者過分依賴自己的信息而忽視公司基本面狀況從而造成決策失誤的可能性。這種過度自信完全有可能導致大量過度交易(over trad?鄄ed)的產生。
2.2 反應過度(Over-reaction)
反應過度描敘的是投資者對信息理解和反應上會出現非理性偏差,從而產生對信息權衡過重,行為過激的現象。主要表現在投機性資產的市場價格與其基本價值總會有所偏離。過度反應的另一種表現是,當沒有出現需要采取某種行動的事實時,投資者由于主觀判斷失誤,以為事實已經發生并采取行動而導致投資損失。
2.3 反應不足(Under-reaction)
當市場上有重大消息時,股價通常未見波動,但在沒有任何消息的時候,股票市場卻有時會出現異常的波動且幅度較大,這表明股價對信息反應的滯后。與個人投資者對新信息往往反應過度相反的是,職業的投資人以及證券分析師們更多的表現為繁衍不足。他們通常會因為過分依賴過去的歷史經驗作為判斷的參照依據,而對市場中出現的新趨勢和新變化反應遲鈍,從而錯失贏利的良機。
2.4 非貝葉斯預期
行為金融理論認為,人們在具體決策過程中,并非按照傳統金融理論中的貝葉斯規律來不斷修正投資的預期概率,而是對最近發生的事件和最新的經驗給予更多的權重,在決策和做出選擇時更注重近期事件的影響。
2.5 后悔厭惡(Myopic Loss Aversion)
投資者在發現自己做出了錯誤的判斷之后,通常會感到傷心和痛苦,而為了避免這種痛苦,投資者會非理性地改變自己的行為。“損失厭惡(Loss Aversion)”是后悔厭惡的直接原因,正是因為損失所帶來的痛苦才使得人們會感到后悔。如果某種決策方式可以減少投資者的后悔心理,對投資者來說,這種決策方式將優于其他決策方式。比如很多投資者具有從眾心理,積極購買市場中受追捧的股票,而一旦股價下跌,投資者考慮到還有大量其他投資者也同樣遭受了損失時,自責和不快會相應得到減輕。
2.6 固錨效應(Anchoring Effect)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當人們被要求作相關數值的定量評估時,容易受事先給出的參考值影響,這種現象被稱為“固錨”效應。“固錨”是指人的大腦在解決復雜問題時往往選擇一個初始參考點,然后根據獲得的附加信息逐步修正正確答案的特性。在缺乏更多信息的情況下,歷史信息就更容易成為人們對當前事物判斷的主導影響因子。例如在美國,投資者20世紀80年代末受美國股票市盈率(較低)這個普遍認可的“錨”的影響,認為日本股票市盈率過高,而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即使東京股市的市盈率仍比美國高得多,許多美國投資者卻覺得東京市場不再被高估了,因為他們將20世紀80年代末東京股市的高市盈率當成了新的“錨”來考慮。
3 行為金融投資策略
任何理論都是為應用服務的,行為金融學也不例外。行為金融學不僅是對傳統金融學理論的革命,也是對傳統投資實踐的挑戰。如行為金融學的大師Richard Thaler,他既是理論家,又是成功的實踐者,他和Russell Fuller一起發起成立的以他們的名字命名的Fuller&Thaler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著15億美元資產。他認為他們的基金投資策略的理論基礎是:利用由于行為偏差引起的系統性心理錯誤。投資者所犯的心理錯誤導致市場未來獲利能力和公司收益的偏差期望的改變,并引起這些公司股價的錯誤定價。發現投資者心理上的系統性偏差,是基金獲利的基點。其基金業績似乎也在證明著這一點,從1992~2001年,其基金的報酬率高達31.5%,而同時期的大盤指數收益僅為16.1%。總體而言,行為金融的理論和實踐之間還存在著很大差距,還沒有成為投資專家們廣泛而普遍的制導理論。有兩個原因,一是行為金融理論本身并不完全成熟;二是利用這些理論測定各種各樣影響價格的心理變量時,會遇到很多操作難題。當然,任何理論都是有缺陷的,在金融市場中沒有人也沒有任何投資策略可以一直獲得超額回報。行為金融投資策略讓投資者具備了戰勝市場的可能,但永遠也無法具備打敗市場的保證。
3.1 反向投資策略(contrarian Invest?鄄ment Strategy)
反向投資策略就是買進過去表現差的股票而賣出過去表現好的股票來進行套利的投資方法。由于股票市場經常是反應過度和反應不足的,對反應過度的修正會導致過去的輸家的將來表現高于市場平均水平,從而產生長期超常回報現象。邦特(Debondt)和塞勒(Thaler)(1985)的研究表明這種投資策略每年可獲得大約8%的超常收益。對此,行為金融理論認為,這是由于投資者在實際投資決策中,往往過分注重上市公司近期表現的結果,通過一種質樸策略(Nave Strategy)———也就是簡單外推的方法,根據公司的近期表現對其未來進行預測。從而導致對公司近期業績情況做出持續過度反應,形成對績差公司股價的過分低估和對績優公司股價的過分高估現象,為投資者利用反向投資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機會。
3.2 慣性交易策略(Momentum Trad?鄄ing Strategy)
慣性交易策略是指在分析股票過去相對短的時間內(通常是一個月到一年)的表現的基礎上,預先對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設定過濾規則(filter rules),當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與交易量同時滿足過濾規則就買下或賣出股票的投資策略。Rou?鄄venhorst(1998)對其他12個國家的研究證實了動量效應的存在,從而證明了這種效應并不是由于數據采樣的偏差所造成的誤解。我國市場存在明顯的慣性效應,利用股票在一定時期的波動采用此策略可以買人賣出而獲得價差收益。
3.3 成本平均策略和時間分散化策略(Dollar Cost Averaging Strategy And Time Diversification Strategy)
投資者將現金投資于股票時,通常總是按照預定的計劃根據不同的價格分批進行,以備不測時分攤成本,從而達到規避一次性投入可能造成較大風險的策略,即成本平均策略。它與投資者的有限理性、損失厭惡及思維分割有關。時間分散化策略是指承擔股票的投資風險的能力將隨著投資期限的延長而降低,投資者在年輕時應將其資產組合中的較大比例用于投資股票,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則逐漸減少股票投資比例增加債券投資比例的策略。成本平均策略和時間分散化策略有很多相似之處,都是在個人投資者和機構投資者中普遍采用并廣受歡迎的投資策略,同時卻又被指責為收益較差的投資策略,而與現代金融理論的預期效用最大化原則明顯相悖。
3.4 捕捉并集中投資策略(Concentrat?鄄ed Investment Strategy)
行為金融理論指導下的投資者追求的是努力超越市場,采取有別于傳統型投資者的投資策略從而獲取超額收益。要達到這一目的,投資者可以通過三種途徑來實現:①盡力獲取相對于市場來說要超前的優勢信息,尤其是未公開的信息。投資者可以通過對行業、產業以及政策、法規、相關事件等多種因素的分析、權衡與判斷,綜合各種信息來形成自己的獨特信息優勢;②選擇利用較其他投資者更加有效的模型來處理信息。而這些模型也并非是越復雜就越好,關鍵是實用和有效;③利用其他投資者的認識偏差或錨定效應等心理特點來實施成本集中策略。一般的投資者受傳統均值方差投資理念的影響,注重投資選擇的多樣化和時間的間隔化來分散風險,從而不會在機會到來時集中資金進行投資,導致收益隨著風險的分散也同時分散。而行為金融投資者則在捕捉到市場價格被錯誤定價的股票后,率先集中資金進行集中投資,贏取更大的收益。
4 結語
自20世紀80年代起至丹尼爾·卡尼曼(Daniel Kahneman)的行為經濟學獲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行為金融理論迅速崛起,對現代金融理論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可以說行為金融理論已經成為金融理論領域最為引人注目的研究主題之一。當然,行為金融理論遠非一個完全成熟的理論,其對投資實踐的指導能力也因時因地而異。
現代金融理論是建立在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和有效市場假說(EMH)兩大基石上的。這些經典理論承襲經濟學的分析方法與技術,其模型與范式局限在“理性”的分析框架中,忽視了對投資者實際決策行為的分析。隨著金融市場上各種異常現象的累積,模型和實際的背離使得現代金融理論的理性分析范式陷入了尷尬境地。在此基礎上,20世紀80年代行為金融理論悄然興起并開始動搖了CAPM和EMH的權威地位。行為金融理論在博弈論和實驗經濟學被主流經濟學接納之際,對人類個體和群體心理與行為研究的日益重視,促成了傳統的力學研究范式向以生命為中心的非線性復雜范式的轉換,使得我們看到了金融理論與投資實踐的溝壑有了彌合的可能。行為金融理論為人們理解金融市場提供一個新的視角,現已成為金融研究中非常引人注目的領域。
行為金融理論是在對現代金融理論(尤其是在對EMH和CAPM)的挑戰和質疑的背景下形成的。
主要理論基礎
1.期望理論。期望理論是行為金融理論的重要基礎。Kahneman和Tversky(1979)通過實驗對比發現,大多數投資者并非是標準金融投資者而是行為投資者,他們的行為不總是理性的,也并不總是風險回避的。期望理論認為投資者對收益的效用函數是凹函數,而對損失的效用函數是凸函數,表現為投資者在投資賬面值損失時更加厭惡風險,而在投資賬面值盈利時,隨著收益的增加,其滿足程度速度減緩。期望理論成為行為金融研究中的代表學說,利用期望理論解釋了不少金融市場中的異常現象:如阿萊悖論、股價溢價之迷(equity premiumpuzzle)以及期權微笑(option smile)等,然而由于Kahneman和Tversky在期望理論中并沒有給出如何確定價值函數的關鍵——參考點以及價值函數的具體形式,在理論上存在缺陷,從而極大阻礙了期望理論的進一步發展。
2.行為組合理論(Behavioral Portfolio Theory,BPT)和行為資產定價模型(Behavioral Asset Pricing Model,BAPM)。一些行為金融理論研究者認為將行為金融理論與現代金融理論完全對立起來并不恰當。將二者結合起來,對現代金融理論進行完善,正成為這些研究者的研究方向。在這方面,Statman和Shefrin提出的BPT和BAPM引起金融界的注意。BPT是在現代資產組合理論(MAPT)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MAPT認為投資者應該把注意力集中在整個組合,最優的組合配置處在均值方差有效前沿上。BPT認為現實中的投資者無法作到這一點,他們實際構建的資產組合是基于對不同資產的風險程度的認識以及投資目的所形成的一種金字塔式的行為資產組合,位于金字塔各層的資產都與特定的目標和風險態度相聯系,而各層之間的相關性被忽略了。BAPM是對現代資本資產定價模型(CAPM)的擴展。與CAPM不同,BAPM中的投資者被分為兩類:信息交易者和噪聲交易者。信息交易者是嚴格按CAPM行事的理性交易者,不會出現系統偏差;噪聲交易者則不按CAPM行事,會犯各種認知偏差錯誤。兩類交易者互相影響共同決定資產價格。事實上,在BAPM中,資本市場組合的問題仍然存在,因為均值方差有效組合會隨時間而改變。
投資行為模型
1.BSV模型(Barberis,Shleffer,and Vishny,1998)。BSV模型認為,人們進行投資決策時存在兩種錯誤范式:其一是選擇性偏差(representative bias),如投資者過分重視近期數據的變化模式,而對產生這些數據的總體特征重視不夠。另一種是保守性偏差(conservation),投資者不能及時根據變化了的情況修正增加的預測模型。這兩種偏差常常導致投資者產生兩種錯誤決策:反應不足(under-reaction)和反應過度(over-reaction)。BSV模型是從這兩種偏差出發,解釋投資者決策模型如何導致市場價格變化偏離效率市場假說的。反應過度和反應不足是投資者對市場信息反應的兩種情況。投資者在投資決策過程中,涉及與統計有關的投資行為時,人的心理會出現扭曲推理的過程。事件的典型性將導致反應過度,而“錨定”將引起反應不足。事件的典型性是指人們通常將事情快速地分類處理。人的大腦通常將某些表面上具有相同特征而實質內容不同的東西歸為一類。當事件的典型性幫助人組織和處理大量的數據、資料的時候,就會引起投資者對某些舊的信息的過度反應。
比如說在大連大豆的期貨市場上,從歷史數據中分析季節性因素,大豆有所謂多頭合約和空頭合約之分。再根據“老合約運行終止,最后往往都是跌”的經驗(如S211和S301),得出“期價最終應是跌”的結論。但當基本面有較大變化的時候,人們往往會由于對上述概念反應過度而忽略基本面的新變化,從而產生價格的失真(如對S211和S301價格的長期壓制上)。但是,并不是說投資者不會改變他們的觀點,隨著時間的推移,基本面的這種變化持續下去,投資者將最終改變錯誤的觀點。
“錨定”就是指人的大腦在解決復雜問題時往往選擇一個初始參考點,然后根據獲得的附加信息逐步修正答案的特性。“錨定”往往導致投資者對新的、正面的信息反應不足。比如一個訓練有素的推銷員同買家的談判總是從最高價開始的,然后把價格慢慢地逐步降低。推銷員的目標是把買家“錨定”在較高的價位上。
在期貨市場中“錨定”經常導致期貨價格的暫時性失真。例如,期貨市場上突然基本面有實質性的變化(如2002年年初的轉基因政策的宣布),但是價格并沒有很快上漲到該利多因素所應該帶來的幅度。投資者誤認為這種利多是暫時的、局部的,并不能起實質的影響。實際上,投資者把價格“錨定”在較低的水平,投資者對利好消息對期貨價格的影響“拋錨”了。當然,投資者的觀點也跟事件的典型性一樣,會隨著時間的延長而修正。
2.DHS模型(Daniel,Hirsheifer and Subramanyam,1998)。該模型將投資者分為有信息和無信息兩類。無信息的投資者不存在判斷偏差,有信息的投資者存在著過度自信和對自己所掌握的信息過分偏愛(serf-contribution)兩種判斷偏差。然而價格由有信息的投資者決定。過度自信導致投資者夸大自己對商品價格判斷的準確性,低估市場風險,進行過度交易;而對自己所掌握的信息過分偏愛則使投資者過分偏愛自己所占有的私人信息,低估關于商品價格的公開信息。對個人信息的反應過度和對公共信息的反應不足,就會導致商品價格短期的反應過度和長期的連續回調。
當人們面對不確定時,無法作出適當的權衡,更容易出現行為認知偏差。人們往往認為近期發生的事件和最新的經驗以及熟悉的東西更有把握,而選擇它們,對不熟悉的行業、品種則敬而遠之。如投資者總是對最近發生的事記憶猶新,人們總是對經常看的品種進行投資,并認為這些品種風險較小。人們還有“回避損失”的表現:當面對同樣數量的收益和損失時,感到損失的數量更加令他們難以接受。這就是投資者在獲得收益時會馬上平倉,而在損失時會繼續持倉的解釋。人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風險厭惡者或者風險追求者,面對不同的情形,人們對風險的態度也有所不同。當涉及的是收益的時候,人們表現的是風險厭惡者;而當涉及的是損失的時候,人們則表現為風險追求者。當然,過度自信并不單單影響普通投資者,對市場的專業人士也構成影響。
所以Fama(1998)認為DHS模型和BSV模型雖然建立在不同的行為前提基礎上,但二者的結論是相似的。
3.HS模型(Hong and Stein,1999),又稱統一理論模型(unified theory model)。統一理論模型區別于BSV和DHS模型之處在于:它把研究重點放在不同作用者的作用機制上,而不是作用者的認知偏差方面。該模型把作用者分為“觀察消息者”和“動量交易者”兩類。觀察消息者根據獲得的關于未來價值的信息進行預測,其局限是完全不依賴于當前或過去的價格;“動量交易者”則完全依賴于過去的價格變化,其局限是他們的預測必須是過去價格歷史的簡單函數,在上述假設下,該模型將反應不足和過度反應統一歸結為關于基本價值信息的逐漸擴散,而不包括其他的對投資者情感刺激和流動性交易的需要。該模型認為最初由于“觀察消息者”對私人信息反應不足的傾向,使得“動量交易者”力圖通過套期策略來利用這一點,而這樣做的結果恰好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反應過度。
4.羊群行為模型(herd behavioral model)。該模型認為投資者羊群行為是符合最大效用準則的,是“群體壓力”等情緒下貫徹的非理性行為,有序列型和非序列型兩種模型。人類由于其社會性而存在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經常在一起交流的人由于互相影響,他們往往具有類似或者相近的思想。所謂羊群行為是指:由于受其他投資者采取某種投資策略的影響而采取相同的投資策略。投資者采取相同的投資策略并不一定是羊群行為,羊群行為強調對其他投資者投資決策的影響,并對他的投資結果造成影響。比如說在社會中普遍存在著信息不對稱的現象,即使在信息傳播高度發達的社會上,信息也是不充分的。在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期貨投資者的決策往往不完全是依據已有的信息,而是依據對其他投資者行為的模仿來進行決策,這就形成了羊群行為。
在我國期貨市場中,存在著大量的打聽主力動向,跟風投資的行為,或者在同一個期貨公司開戶的投資者往往持有相同方向的期貨合約。由于羊群行為在期貨市場中的廣泛存在,期貨價格的過度反應將是不可避免的,以致出現“漲過了頭”或者“跌過了頭”。這樣,投資管理者可以采取相反投資策略進行短線交易,以獲取過度反應向正常反應的價值回歸過程的利潤。另外,期貨交易是一個“零和游戲”。如果除去手續費等費用,期貨交易嚴格說來是一個“負和游戲”,在這樣的一個市場中,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當市場上的大多數人認為價格應該上漲的時候,價格往往會出現轉機。所以作為一個成功的期貨交易者,就應該敢于做市場中的“少數人”,依據自己的理性判斷和客觀分析,作出正確的投資決策。
行為金融理論的應用
行為金融理論認為,投資者由于受信息處理能力、信息不完全、時間不足、以及心理偏差的限制,將不可能立即對全部公開信息作出反應。投資者常常對“非相關信息”作出反應,其交易不是根據信息而是根據“噪音”作出的。在這種情況下,市場也就不可能是有效的。此外,行為金融理論從投資者行為入手對許多市場異常現象做出了解釋,認為異常現象是一個普遍現象。這從另一方面說明市場是無效的。
投資管理者如何將行為金融理論應用于投資管理實踐呢?一方面是要了解和認識自己的認知偏差,避免決策錯誤;另一方面要利用其他投資者的認知偏差和判斷錯誤,在大多數投資者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之前,投資那些價格有偏差的品種,并在價格定位合理后,平倉獲利。由于人類的心理和行為基本上是穩定的,因此投資管理者可以利用人們的行為偏差而長期獲利。具體而言,有兩種應用思路,即把行為金融理論作為投資技術或者作為投資理念,實際上不少投資者是既將其作為投資技術也將其作為投資理念混合運用的。
有些公募基金(如共同基金)直接標榜為行為金融基金,他們利用投資者的各種認知偏差和市場表現出來的價格波動異常現象,在行為金融理論指導下,利用數學工具和電腦程序來選股和操作。如美國著名的行為金融學家RichardThaler和RussellFuller管理著一個行為金融共同基金,其投資方法是利用投資者對信息的錯誤加工導致的市場非有效性來獲取投資回報,采用自下而上、結合帶有行為金融觀念的基本分析來投資。
在過去的一年中,中國的證券投資基金,利用市場長期“炒小”、“炒新”、“炒績差”的風氣形成的定價偏差,高舉“價值投資”的大旗,集中持有“中石化”、“中聯通”等大盤績優股,取得實效。
在期貨市場中,各種投資失誤將使投資者產生后悔的心理,對未來可能的后悔將會影響到投資者目前的決策。因此投資者總是存在推卸責任、減少后悔的傾向,“隨大流”、“追漲殺跌”、“節前平倉”等從眾投資行為都是力圖避免后悔心態的典型決策方式。投資者必須學會客觀地看待期貨價格的漲跌,并嚴格設置好止損點。雖然投資者不可能每次都贏利,但只要贏利大于虧損,便是這個市場中的贏家。盡量使贏利擴大,而使虧損減小,才是最終的策略和目標。
另一些私募基金(如對沖基金、捐贈基金、養老基金),則是將行為金融理論作為一種投資理念,他們不像公募基金那樣張揚,但是在這個應用隊伍中,更不乏世界頂級的投資管理人,像WarrenBuffett,GeorgeSoros,DavidSwensen等等,Buffett的簡單企業原則、Soros的反射理論、Swensen的資產類別原則等就是他們的投資理念的典型代表。
進入20世紀80年代以來,與現代金融理論相矛盾的實證研究不斷涌現,主要體現在投資策略的改變上。如成本平均策略和時間分散化策略。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資者根據不同的價格分批購買股票,以防止“不測”時,攤低成本的策略,而時間分散化是指根據股票的風險將隨著投資期限的延長而降低的理念,隨著投資者年齡的增長而將股票的比例逐步減少的策略。這兩個策略被認為與現代金融理論的預期效用最大化法則明顯相悖。Statman(1995),Fisher、Statman(1999)利用行為金融中的期望理論、認知錯誤傾向、厭惡悔恨等觀點對兩個策略進行了解釋,指出了加強自我控制的改進建議。
結 語
行為金融理論對于原有理性框架中的現代金融理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從人的角度來解釋市場行為,充分考慮市場參與者的心理因素的作用,為人們理解金融市場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行為金融理論是第一個能夠有效地解釋市場異常行為的理論。行為金融理論以心理學對人類的研究成果為依據,以人們的實際決策心理為出發點討論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對市場價格的影響。它注重投資者決策心理的多樣性,突破了現代金融理論只注重最優決策模型,簡單地認為理性投資決策模型就是決定市場價格變化的實際投資決策模型的假設,使人們對金融市場投資者行為的研究由“應該怎么做決策”轉變到“實際是怎樣做決策”,研究更接近實際。因而,盡管現代金融理論依然是對市場價格的最好描述,但行為金融的研究無疑也是很有實際意義的。
現代金融理論由于忽略了對人的心理活動及其行為模式的研究,造成了理論與實證的背離。行為金融理論將心理學尤其是行為科學理論融入到金融學之中,從微觀個體行為以及產生這種行為的心理、社會動因來解釋、研究和預測證券市場的現象和問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論框架,建立了行為投資決策模型。在對證券市場的大量統計研究基礎之上,行為金融理論家們已獲得了關于投資者投資行為的大量實證研究結論,從而為投資者提供了良好的證券投資策略。因此綜合國內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礎,用行為金融理論深入探討中國證券市場的投資策略,并對可能存在的問題作一些初步研究已顯得非常必要。
一、行為金融理論與投資決策模型
大量的事實證明,投資者的行為方式及其深層次的心理特征對投資活動的結果具有直接的、重要的影響,在研究復雜的金融市場時,我們必須考慮人類自身行為所具有的復雜多變性特點。在借鑒行為科學、心理學以及社會學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初步形成了以投資活動當事人的心理因素為基礎的行為金融理論體系。對應于現資理論的假設,行為金融理論給出自己的理論假設:(1)人是有限理性的;(2)非完全市場的存在;(3)投資者的投資具有群體行為特征。行為金融理論基礎主要有:(1)期望理論(prospect theory 1979);(2)行為資產定價模型(bapm);(3)行為金融資產組合理論(behavioral portfolio theory 1999)。在此基礎之上構造的行為金融投資決策模型有:(1)bsv模型與dhs模型;(2)統一理論模型(unified theory model);(3)羊群效應模型。
二、行為金融對投資者行為的實證研究結論
1.過度自信。人的心理中往往有過分高估自己能力和知識的傾向,表現為投資決策中過分相信自身的判斷和決策,而忽視了客觀情況變化造成決策失誤的可能性。由上交所組織完成的《中國證券投資者行為研究》指出,我國股市6500萬投資者中無業者占較大比例,有理由相信這些無業者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缺乏市場競爭力的人,由于無事可做,也不考慮自己的能力,就想到股市賺錢,由此可見我國投資者過度自信之嚴重程度。
2.拋錨性錯誤。人們在對某件商品的價值進行判斷時,通常需要一定的信息錨作為判斷的參照標準。同樣,投資者對于證券價格的變動預測也需要一定信息作為參照的錨。拋錨性往往導致投資者對新的、正面的信息反應不足。我國投資者往往是利用類似行業、板塊、股本大小、經營業績等的股票價格來衡量其投資股票的價格的。但是錨并不能長時間一直保持準確性和有效性,即錨會使投資者判斷出錯。
3.羊群行為。股市中的“羊群行為”是指投資者由于受其他投資者投資策略的影響而采取相同的投資策略。其關鍵是其他投資者的行為影響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并對他的決策結果造成影響。我國股市中存在的大量“跟風”、“跟莊”、投資基金的投資組合類同等都是典型的“羊群行為”。孫培源(2002)通過構造股票收益率的橫截面絕對偏離和市場收益率的非線性檢驗,實證了中國股市羊群效應的存在。
4.噪聲交易。非理性投資者把與價值無關的信息認為是與價值有關,或者某些投資者人為地制造虛假信息,而其他投資者無法識別其真偽,這兩種信息被認為是噪聲,相應產生的交易稱為噪聲交易。我國股市近400%的年換手率中至少300%可以歸因于噪聲交易。施東暉(2001)實證研究表明,由于技術分析方法在上海股票市場被廣泛使用,當某此技術信號顯示“上升”或“下跌”趨勢時,將引發大量的買賣行為,從而強化現有的股價趨勢。
5.過度反應與反應不足。過度反應是由debondt和thaler(1985)最早發現的,他們發現投資者對于近期的好消息不是做出正確的貝葉斯反應,而是過度反應致使股票價格超過其內在價值。我國王永宏(2001)運用dt的方法研究了中國股票市場的過度反應現象證實了中國股市存在著明顯的過度反應現象。反應不足是指投資者對自身的判斷過度自信,或是一味依賴過去的歷史經驗作為判斷的參照標準(犯拋錨性錯誤),對市場中出現的新趨勢和新變化反應遲鈍,喪失了獲利的良好時機。我國股市中存在的“輪漲效應”就是一種“反應不足”。
6.處置效應。“處置效應”是指投資者長時期持有套牢的股票而過早拋出贏利的股票的現象。這意味著當投資者處于盈利狀態時是風險回避者,而處于虧損狀態時是風險偏好者。趙學軍(2001)等人的研究結論是:與國外相比,我國投資者更加傾向于賣出盈利股票,繼續持有虧損股票。我國股市的處置效應在年末相對增強,個人投資者的處置效應強于機構投資者。
7.動量效應。在一定持有期內,平均而言,如果某只股票或某些股票組合在前一段時期內漲幅較好,那么,下一段時期內,該股票或股票組合仍將有良好表現。通過對我國股市歷年大盤及個股的統計分析,我們認為無論是在大盤還是在個股上,我國股市都存在動量效應。大盤的動量效應以日為時間單位比較明顯,而一些典型個股無論是以日、周還是以月為時間單位都非常顯著。
8.過度恐懼與政策依賴性心理。當股市虛假消息滿天飛、股市暴跌時,投資者不計成本的大量拋出股票,表現出十足的恐懼。在股市暴跌時,我國投資者往往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政府的救市政策上,這種對政策的依賴超過了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
9.遺憾。遺憾理論認為投資者為了回避曾經做出的錯誤決策的遺憾和報告損失帶來的尷尬,可能避免賣掉價格已下跌的股票。還有,即使決策結果相同,如果某種決策方式能減少投資者的后悔心理,對投資者而言,這種決策方式就優于其它決策方式。因此,投資者有從眾心理,傾向于購買本周熱門或受大家追漲的股票,因為當考慮到大量投資者也在同一投資上遭受損失時,投資者可能降低其情緒反應或感覺。
10.暴富心理與賭博心理。中小投資者短線頻繁操作,其目的是為了快速致富。面值1元的股票炒到100多元還有人敢去追漲;公司虧損了幾億元,已經資不抵債還有人敢去接盤;st現象是指那些被冠以特別處理的上市公司,其股價在特別處理消息公布后不跌反升的現象。明知上市公司巨額弄虛作假還有人敢去炒底,這些都充分暴露了我國投資者實足的賭性。
11.輪漲輪躍效應(補漲補跌效應)。在一次行情中,如果某些股票沒有上漲(下跌),那么它們就具有補漲(補跌)的潛力。沒漲的要無條件補漲,沒跌要五條件補跌。長期以來我國股市個股輪番炒作就是一例。
12.小盤股、新股效應。我國股市對小盤股、新股獨有情忠,逢小必炒、逢新必炒已是我國股市的慣例。我們統計分析發現在過去的十年中,我國小盤股、新股的收益率顯著高于大盤股和老股。但自2001年6月中國股市長期下跌及證券投資基金大量發行以來,這一狀況有所改變。
三、行為金融理論指導下的證券投資策略
行為金融學的理論意義在于確立了市場參與者的心理因素在投資決策行為以及市場定價中的作用和地位,否定了傳統金融理論關于理性投資者的簡單假設,更加符合金融市場的實際情況。行為金融學的實踐指導意義在于投資者可以采取針對非理性市場行為的投資策略來實現投資贏利目標。在美國證券市場上,目前有數家資產管理公司在實踐著行為金融學的理論,其中有的基于行為金融的共同基金取得了復合年收益率25%的良好投資業績。考察我國證券市場的投資者行為特點,我們總結出我國金融市場的投資策略:
1.針對過度反應的反向投資策略。反向投資策略就是買進過去表現差的股票而賣出過去表現好的股票來進行套利的投資方法。行為金融理論認為,由于投資者在實際投資決策中,往往過分注重上市公司的近期表現,從而導致對公司近期業績情況做出持續過度反應,形成對績差公司股價的過分低估,最終為反向投資策略提供了套利的機會。
2.動量交易策略。即預先對股票收益和交易量設定過濾準則,當股票收益或股票收益和交易量同時滿足過濾準則就買入或賣出股票的投資策略。行為金融意義上的動量交易策略的提出,源于對股市中股票價格中間收益延續性的研究。
3.成本平均策略。指投資者在將現金投資為股票時,通常總是按照預定的計劃根據不同的價格分批地進行,以備不測時攤低成本,從而規避一次性投入可能帶來的較大風險的策略。
4.時間分散化策略。指根據投資股票的風險將隨著投資期限的延長而降低的信念,建議投資者在年輕時將其資產組合中的較大比重投資于股票,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將此比例逐步減少的投資策略。
5.小公司效應策略。小公司效應是指小盤股比大盤股的收益率高。banz(1981)發現股票市值隨著公司規模的增大而減少的趨勢。siegl(1998)研究發現,平均而言小盤股比大盤股的年收益率高出4.7%,而且小公司效應大部分集中在1月份。根據小公司效應而采用的投資策略稱為小公司效應策略。
6.組合投資策略。行為金融學認為,證券市場并不是有效的(一般指半強式有效,semlstrong efficient)。這就意味著傳統的證券組合投資理論中,“在有效市場中,投資者不可能獲得與其所承擔風險不對稱的額外收益”的提法在實踐中是不成立的。也就是說,通過選擇合適的組合投資策略,投資者將可能獲得額外收益。
7.針對羊群行為的相反策略。由于市場中廣泛存在的羊群行為,證券價格的過度反應將是不可避免的,以致出現“漲過了頭”或者“跌過了頭”。投資者可以利用可以預期的股市價格反轉,采取相反投資策略(contrarian strategy)來進行套利交易。中國的股票市場素有“政策市”之稱。考察中國證券市場的歷史走勢,我們會發現在重要的頂部或底部區域,在消息面上總是伴隨著一些重要的股市政策的出臺。不同的投資者對政策的反應是不一的。針對個人投資者的行為反應模式,投資基金可以制定相應的行為投資策略——相反投資策略,進行積極的波段操作。
8.購買并持有策略。個人和機構投資于股票應執行幾種能幫助控制認識錯誤和心理障礙的安全措施。控制這些心理障礙的關鍵方法是所有類型的投資者都要實施一種嚴格的交易策略——“購買并持有”策略。投資者在為組合購進一只股票時,應詳細地記錄購買理由,而且要制訂一定的標準以利于進行投資決策。長期采取“購買并持有”策略,通常業績將超過高周轉率的短期交易策略。
9.利用行為偏差。心理學和決策科學提出,在某種情形下,投資者并不是盡力使財富最大化,并且在某些情形下投資者還會在智力方面犯系統性判斷錯誤,這些行為偏差將導致證券定價的錯誤,合理利用這些偏差將給投資者帶來超額收益。行為型投資人則盡力尋找由于行為因素而被市場錯誤定價的證券從而獲取超額利潤。可見,對人類行為偏差的正確把握是獲取市場超額利潤的來源之一。
10.st投資策略。上市公司被宣布為特別處理,意味著公司陷入嚴重困境。但同時,st公司也成為潛在的并購目標。考慮到殼資源在中國證券市場上的稀缺性,st公司的價值無疑是巨大的。作為一種投資策略,st公司是可以被納入證券投資組合之中的。
總之,行為金融理論尋求并確定投資者可能對新信息產生反應過度或反應遲鈍而導致證券定價錯誤的市場情形。行為金融學投資策略的目標就是在大多數投資者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以前,投資那些定價錯誤的股票,并在股票價格正確定位之后拋出獲利。
四、應用行為金融理論指導證券投資要注意的問題
行為金融學的科學性在于它始于公理并尋求建立在公理上的理論能解釋金融市場的行為。它試圖理解和預測心理決策過程的系統的金融市場意義。如上所說,中國股票市場中存在著普遍的運用傳統金融理論無法解釋的金融現象,而用行為金融理論可以很好地解釋之,并由此導致了許多有價值的行為投資策略,但在具體運用這些投資策略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問題。
1.行為金融理論本身也是處于不斷發展之中。行為金融理論的投資策略是:在大多數投資者尚未意識到錯誤時投資于某些證券,隨后當大多數投資者意識到錯誤并投資于這些證券時賣出這些證券。一旦證券市場的絕對多數投資者認識到這一問題并采取相同的策略,那么結果又會怎樣?我們相信隨著行為科學的深入研究、證券市場的不斷變化和發展,會進一步發現更多的行為金融問題,并且一些已有的行為金融現象可能會淡化甚至消失。因此在應用行為金融投資策略時,要防止教條化。
2.要切忌對國外現有行為投資策略的簡單模仿。現有的行為金融理論主要是在發達的金融市場產生的。我國證券市場同成熟的證券市場比較,還是一個新興的證券市場——歷史短、不規范。中國金融市場與發達的金融市場的共性與特殊性決定了我們在運用行為金融投資策略時,不是對國外現有行為投資策略的簡單模仿,而應當掌握行為金融學的理論方法,對中國證券市場的行為特點進行深入研究,探索適應我國證券市場運行特點的我們自己的行為金融學投資策略。
3.行為投資策略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金融市場的發展、金融監管的深入及投資者結構的改善,我國金融市場行為金融現象會發生很大的變化。例如小公司效應現象就不如過去明顯、莊股由于監管的加強從而動量效應也明顯減弱。我們預言隨著管理層對股市認識的轉變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我國的st現象遲早會消失。
4.不同投資者需要有不同的投資策略。將行為金融學的研究成果運用到我國證券市場的實踐中,可以合理引導投資者的行為。對于廣大中小投資者,要通過教育來使其趨于理性化,提高證券市場投資者的投資決策能力和市場的運作效率。對于機構投資者,要提高其投資管理水平。投資者決策中的心理偏差是與生俱來,而這些認知偏差可以通過學習、訓練等手段得到有效緩解,因此,不同投資者應該采用不同的投資策略,只有呼吁所有各層次的投資者共同參與探討我國行為金融問題,行為金融投資策略才能在我國有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