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9 09:42:09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機械科技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歐洲農業機械科技界從1984年開始,每隔一年召開一次以農業機械為中心的國際性農業工程學術會議,已先后在英國、荷蘭和法國舉行過三次。1990年的會議由聯邦德國工程師學會農業機械分會和農業機械化學會主辦,在柏林召開。根據柏林會議主辦單位的會議綱要,這次會議報告248篇,分別在大會報告和分組交流或以圖片、錄象形式交流。提供這些論文的代表來自32個國家。除歐洲以外,還有北美、亞、非、拉和大洋洲10多個非歐洲國家。近幾年,歐洲國家對農業機械科技開發的投入較大,據介紹每年約520。萬美元,而美國只1900萬美元,而且在歐洲政府收入與工業投入結合密切,開發效果較好。因此,這次會議進行的科技交流,在相當程度反映了當今農業機械科技發展的水平和趨向。
一、柏林國際農機會議論文內容簡介
現按會議分組的專業,將學術論文涉及的主要內容介紹如下:
1.拖拉機和運輸(1)輪胎與土壤系統包括特大輪胎和低壓輪胎等動態特性、載荷、受力分布、輪跡、滑轉優化等;(2)拖拉機底盤包括支承系統、鉸接拖拉機、多軸底盤、靜液壓驅動等的特性,傳動系統的傳動效率,路感油泵特性,齒輪箱的計算機輔助設計、制造等;(3)拖拉機及駕駛包括拖拉機駕駛和計算機控制,三點懸掛參數,拖拉機一犁系統的智能監視,拖拉機的發展和在土耳其、西班牙地區特點等;(4)拖拉機振動、噪聲包括拖拉機噪聲分布,乘座的振動,振動對土壤粘附性能的影響,駕駛室疲勞強度等;(5)運輸工程包括自裝卸拖車的重量,商品土豆運輸系統等。
2.耕作與土壤保持(1)保土耕作制度包括保土耕作的實踐和試驗機架,不同農機具和農機化對土壤的壓實,亞土層土壤壓實,土壤的通行特性和工作特性的測定,并聯雙輪對土壤的壓實和移動,減少輪子、鏈軌板對土壤的有害影響,土壤和犁,不同耕作系統的能耗和生態環境的影響等;(2)拖拉機一犁系統包括犁的作業載荷、犁地阻力的變化,速度、耕深與犁工作部件的受力,不同拖拉機系統對灌溉地的壓實與能耗,窄鐵輪在水田作業,以及苗床整備機具,苗床土塊分布,作業時土壤水分的快速測定等。
3.田間作物的生產(l)谷物收獲包括谷物新收獲方法試驗,田間直接脫粒收獲,高濕谷粒的聯合收割機脫粒機構,不同玉米收獲方法的能耗,聯合收割機莖稈粉碎裝置等;(2)飼草收獲包括飼草莖稈的切割,飼草的壓碎與干燥,高密度草捆,散草的堆垛,圓草捆青貯,飼草青貯的物理特性和透氣變質,提高飼料質量的機械處理和熱處理,青貯玉米的產量測定,飼草收獲機風送管的自動控制等;(3)水果和特種作物收獲包括柑桔收獲機器人,土豆收獲的微電子技術等;(4)肥料和廄肥利用包括肥料運撒的物理性能,固體和液態肥料的撒施,液肥加工,提高固體肥料利用效果,施化肥機的顆粒流動,草地施廄肥等;(5)土豆、大豆、玉米地灌溉,草毒地噴水調溫以及農作物特性數據庫,近紅外測定蘋果品質,用充氣輪測定種子,速生薪柴林用裝備,間隙吹氣的遮陰效果,土豆秧的火焰清除等。
4.植物保護(1)提高噴霧質量包括提高藥液混合均勻度、霧滴均勻度、噴射均勻度的研究和方法,改進噴射系統和噴桿設計,建立自動監測系統,靜電噴霧等;(2)防治化學污染包括農藥對農業生態系統的影響和通過計算機優化,藥箱處理,非化學防治等。
5.畜牧業及牛奶生產(l)自動化擠奶系統包括擠奶臺、擠奶系統的對比和發展前景,信息收集和傳感器置放地點,標識系統,乳牛心態測定,環境和衛生,擠奶器優化,擠奶機器人,液力擠奶等;(2)豬群管理及畜舍設計包括不同豬群(母豬、仔豬、育肥豬)的管理,喂料系統,環境、稱重與體形測定,豬舍設計,柵狀地板載荷,畜舍墊料(草、舊報紙),禽舍通風、降溫、機械化轉運等。
6.貯藏、千燥和加工(1)糧食貯藏和干燥包括谷物干燥機理和模型,不同干燥方法對比,谷層厚度、狀態對干燥的影響,冷凍、微波和對流的應用,濕谷貯藏工藝、能耗;(2)太陽能干燥包括農作物、藥用植物的太陽能干燥和計算機管理,牛肉的冷藏過程分析,豌豆熱于燥及貯藏質量,谷物和菜籽吸附性對干燥的影響,果品分級,干胡蘿卜的再濕過程,農作物廢料的沼氣化等。
7.自動化和控制(l)計算機應用包括農機信息標準化,過程控制計算機,自動化的微機系統,谷物收獲圖象分析,水果收獲機器人及其視覺系統,農用機器人的適時網絡,溫室內機器人;(2)計算機輔助農業(cAF)包括土壤耕作系統的圖象評估,谷物收獲過程優化,田間自動化灌溉系統,排水系統cAD,壩址選定;(3)過程監測包括種子發芽的計算機監視,盆栽作物的彩色圖象系統,溫室氣流控制,農村廢物沼氣化過程監視,以及核磁共振質子測定水果成熟度,農用紅外照相機,高速移栽機等。
8.人體工程與安全(l)安全標準包括歐洲共同體的農機具安全標準,房舍規劃標準,植保人員的安全要求;(2)農用車輛的人體工程包括車輛行動分析,駕駛室熱環境,乘座振動及支承系統改造,計算機輔助防止駕駛事故;(3)改善作業條件包括改善獸醫、人工授精技術員、救護員的工作環境,降低擠奶員的噪聲危害及袋裝肥料提升桿的載荷分析等。
9.運用研究(])系統分析包括聯合收割機市場分析,田間作物種植的咨詢系統,美國中西部農業發展知識系統和農場決策支持系統;(2)規劃方法包括農場設備投資規劃方法,小規模機械化的優化,用于確定邊際面積的軟件包,仔豬繁育規劃,苗木優化分布和管理規劃,以及農用運輸統計,農業管理哲學等。
10?模擬與模型(])機器運動包括農機線性運動模擬,轉彎的側向運動學,不飽和土壤內的溶質運輸模型;(2)動態模擬包括車輛的動態振動分析,乘座振動信息分析和計算機模擬優化,拖拉機載荷譜與疲勞壽命預估和發動機檢測的專家系統;(3)飼草收貯包括飼草收割的數學模型和計算機模擬,青貯的空氣滲透損失以及廄料處理的技術經濟分析模型。
11?機械設計(l)優化設計包括農機性能優化的戰略,農機具的CAD,自裝卸牧草車的新型割臺和聯合收割機逐稿器和清選裝置,滑塊曲柄機構降低速度浮動的改進設計;(2)液壓系統設計包括農用液壓系統的模塊設計,拖拉機操作的壓力流調節系統和靜液壓操作系統的動態分析,以及7千瓦柴油機燃沼氣和低壓燃氣(LPG),聯合收割機維修費用和中小企業的產銷信息系統的計算機網絡。
12?干旱半干旱國家農業生產都是發展中國家機械化題目。涉及的國家有亞洲的中國(含臺灣)、印度、敘利亞和土耳其,非洲的摩洛哥、坦桑尼亞、蘇丹、突尼斯、尼日利亞和烏干達,拉美的古巴和巴西。(1)土壤耕作包括畜力牽引架,耕作機具試驗,塊根集堆鋤,適耕期;(2)地區特種作物包括棉花、小麥、玉米、大豆的能量投入和產出,茶葉機械化,旱作高粱栽培,灌溉甜菜地除草,旱作巴黎果的灌溉效果,甘蔗機械化收獲,奶牛飼料的青貯系統等;(3)溫室包括溫室參數、設計,土管熱交換的周圍空氣加熱,以及小規模農業機械化的合作經營,小榨油機和油料工業規劃,低洼地作物生產的水利設施規劃設計等。
二、世界農機技術發展動向
綜合分析上述各專題交流內容,可以看出近期農業機械技術發展的一些重要趨向。
1.保土耕作,減輕土壤壓實,減少耕作能耗,是土壤耕作的重要實踐,仍繼續發展
研究土壤耕性、通行性和壓實性,輪胎和鏈軌板的形式、載荷分布,動力機的支承系統,犁和耕作機的配置,耕作制度和耕作規范(速度、耕深等),耕作的農業生態環境等,對保土耕作進行完善和提高。
2.收獲新工藝新技術有較大發展
改進傳統谷物聯合收割機的清選分離機構,提高收獲潮濕谷物的能力;谷物收獲新工藝,尤其是田間直接收獲工藝有了突破,取得了可行的成果;飼草收獲中推行飼草打碎,發展散草收貯和圓草捆袋裝青貯等工藝,對提高飼草收貯工效和質量都有明顯作用;柑桔的視覺和彩色圖象技術的發展,加速了自動化收獲的機械手開發,蘋果、葡萄收獲的機械手也已有人著手研究。
3.防治環境污染
畜牧業發達的國家,牲畜糞便堆積侵占土地,污染周圍水源和大氣,并使大氣暖化;糞便處理,液態和固態廄肥的加工、運輸和向大田、草地施撒機械化是近期發展的熱門課題,研制的新成果也不少;施用廄肥后,田間殘磷增多,危害作物已引起注意,有的國家已經作出限制施用的決定。農藥、化肥施用過多,土壤中殘留量超標和污染水源日趨嚴重;提高化肥施撒質量,提高植保機械噴霧性能,從配藥、霧滴形成和均勻噴射到減少飛逸散失的技術和裝備以及靜電噴霧、非化學防治都有發展;舊塑料容器多得成災,已建立回收制度。
4.完善和提高畜牧業生產的機械系統
牲畜的識別裝置、生產環境控制、喂料系統、稱重系統、活牲畜和畜產品運送機械,均在不斷完善和提高,重點是根據畜禽的生育生長特性,通過有關信息的收集分析,進行環境和飼養的優化和自動調控。如根據擠奶量、體重調控喂料量和喂料成分,根據產蛋量調控禽舍內部環境等以增加產量、提高質量和優化投入。
5.農產品貯藏和干燥技術發展的重點是提高質量和降低能耗
建立農產品品質的數據庫,應用紅外和近紅外進行果品分級和品質評定,應用模型技術研究干燥工藝過程,應用微波技術和對流技術提高太陽能用于干燥的利用率,發展冷凍技術提高谷物的貯存質量等。
6.計算機技術應用發展迅速,幾乎進人了農業機械科學技術的各個領域
計算機用于運用管理,有計算機輔助農業(cAF),農場決策支持系統和咨詢系統,防止拖拉機事故的輔助駕駛系統;計算機用于農業工程和農業機械的輔助設計,有設計排水系統的CAD,農機整機的CAD和部件、零件的cAD和cAM;計算機用于作業過程研究,有種子發芽、廢棄物沼氣化過程計算機監視,圖象分析和數據處理,各種生產過程的自動化操作系統;模擬技術和數學模型的求解,多數都依賴于計算機。計算機應用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用于過程研究和自動化控制,與傳感技術的開發和發展是密切相關的。除力學參數的傳感繼續有發展外,光、熱參數的傳感、采集和圖象處理技術也有較大發展,促進人們對作物生長特性、動物生育特征以及它們與環境關系的了解,進而帶動工程技術的開發,促進農業和畜牧業生產的發展和產量的提高。正是由于信息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農業機械的技術水平提高很快。機、電、儀一體化的農機產品和技術不斷涌現。
7.第三世界農業機械化發展趨向
第三世界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不是這次會議交流討論的重點,但從論文數量及內容涉及的地區來看,農業機械化正在開展,科技發展的趨向主要是小規模農業機械化問題的研究,畜力機具的開發,拖拉機和農機具的區域性試驗和推廣,灌溉農業機械化技術和特種作物機械化技術的開發。總的技術發展水平較低,但個別項目的水平較高。了解和掌握世界農業機械科技和發展,根據農村經濟發展的需要和條件,有選擇地選用和參考,將有助于推動我國農業機械化事業的發展和農業機械科學技術的提高。
0引言
中國有色(沈陽)冶金機械有限公司(下簡稱沈冶機械)為我國有色及鋼鐵冶金、礦山等重型機械裝備制造的大型國有骨干企業。長期致力于有色及鋼鐵冶金、礦山設備的研制、開發與制造。2005年,為了集中科研開發力量,提高公司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步伐,沈冶機械成立了企業技術中心。技術中心作為公司的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既是公司科研項目的管理平臺,本身又承擔著公司共性技術、前瞻性技術的研發任務。
1沈冶機械科技項目管理與運作
1.1企業科技項目管理及重要性科技項目管理是系統的組織計劃、協調管理的經營活動。它所著力解決的是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企業層面的運行;一是項目層面的運行,通過組織有序、管理規范、職責明晰、協調有力的運行,實現項目管理過程的高效運轉。做好科技項目的管理工作,有利于規范科技項目的管理,有利于保障科技項目的實施,有利于推動科技計劃的貫徹實施,有利于企業科技發展目標的實現,有利于推動企業技術進步以及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
1.2科技項目來源與分類
(1)項目來源:省、市及上級部門下達的科研任務;公司簽訂的新產品合同;與大專院校共同研發的項目;公司根據企業自身發展需要編制年度科研計劃的項目及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項目等。2009年沈冶機械承擔省市上級部門科技項目8項,與大專院校合作2項。2010年承擔省市科技項目4項,與大專院校合作2項,企業自立項目8項。
(2)項目分類:項目根據技術難度和工作量分為基礎研究、新產品開發、現有產品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進行重大技術改進、在現有技術基礎上進行改進的項目或產品質量攻關。
1.3項目運作程序、方法及要求企業科技項目運作程序包括項目立項申請、項目立項評審、項目立項批準、項目實施和項目驗收等。
1.3.1項目的立項申請由技術中心下設的各研究所根據公司的科技發展規劃自立項目編制立項申請,對技術含量高、投資較大的項目要進行可行性論證和方案設計論證等工作并撰寫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1.3.2項目立項評審與批準由公司的技術管理辦公室組織技術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對項目申請書、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評審,報副總工程師審定,主管技術的副總經理批準立項。
1.3.3簽訂項目任務書公司與項目承擔單位簽訂項目任務書,明確項目的責任、權利、義務。
1.3.4項目實施
(1)制訂詳細的項目實施計劃[1~6]。其內容包括項目主要研究內容、項目預期達到的技術指標及經濟效益分析、項目詳細的經費預算、項目研究人員以及研發實施進度計劃等。
(2)計劃內容的實施。項目組人員根據計劃內容和分工,按時間節點開展工作并按時按質完成各自任務。
(3)計劃內容執行情況檢查與協調。項目負責人要全面掌握項目的進展情況,了解各專業人員的工作動態,協調各專業人員的工作,處理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處理不了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技術管理辦公室;
(4)召開項目實施調度會。技術管理辦公室不定期(至少每季一次)地組織召開由相關部門和有關人員參加的科研調度會,檢查項目實施計劃的執行情況,溝通信息,處理問題,制定下一步的實施要求和實施措施;
(5)項目實施總結。總結內容包括項目實施計劃執行情況、技術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1.3.5項目驗收項目研究結束后,項目組按要求提出工作總結報告、技術研究報告、專項經費決算報告等材料,提出驗收申請,經審核符合驗收條件的科技項目由技術管理辦公室組織技術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對項目進行評定并寫出評定意見,對達到預期目標的項目予以驗收,對未達標的,指出問題并提出建議,由項目組改進與完善,達標后再予以驗收。
2目前沈冶機械科技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沈冶機械于2006年10月進入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技術中心緊緊圍繞公司的科技發展戰略、產業發展規劃開展了卓有成效科研開發活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近幾年來,共承擔科研項目200余項,其中包括多項省市政府的科研和產業發展重大重點項目,在實踐中不但增強了自身的研發能力,拓展了技術中心的科研開發領域,隨著企業科技項目的增多,現行科研項目的管理能力明顯落后。下面就沈冶機械科技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
(1)項目多,而且雜。為了保持競爭力,公司技術中心下設的研究所有時出現了上百個項目同時進行的局面。造成了一個多項目的環境和很多新的問題。
(2)有的項目負責人存在急功近利的做法,對項目的技術可行性、經濟可行性和實施應用條件缺乏全面、系統、前瞻性的分析;有的項目負責人貪大求全,預期目標虛高定位,主觀夸大項目預期目標,效益指標預測失真,技術水平先進性評估過高等。2009年在公司實施的110項攻關項目中,通過驗收的項目只有50%,很多項目起點低,水平不高。
(3)科研項目組中缺少具有市場營銷知識的人員,不能及時掌握市場動態和客戶需求,無法將研發項目與市場產業有機的銜接。創新技術難以取得成果轉化,形成新產品。公司在研發的新產品中,有的作為儲備的項目幾年內沒有市場需求,造成人財物的浪費。
(4)科技項目過程管理模式比較落后。沒有真正從現代項目管理的規律出發,未能建立項目的監督和監理機制;,項目的開展,更多地依賴項目組成員的自覺性,缺乏對科技項目過程的有效控制,課題完成的質量不高。盡管有的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實行了節點控制,但它的意義已經與原來的一般過程控制出現了很大偏離。目前沈冶機械科技項目管理采取的是職能式管理進行運作的,在遇到比較多的項目一起實施時,相關的項目員工就有日常職能工和項目工作的沖突。例:2009年攻關項目中,有20%的項目由于生產任務緊張,終止項目的進行、有5%的項目由于人員的變動終止項目、有10%的項目隨意更改了項目內容。發生變化的項目不能及時反饋到技術管理辦公室,造成信息滯后,監管失控。
(5)在資金和核算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2009年,沈冶機械大約有半數的科技項目由于項目負責人在項目立項時不能給出資金的預算,或者預算不規范,不準確,致使在項目管理中不能監控和項目完成后的評估。且公司成本核算體系不能支撐項目核算需要,沒有按照立項的項目予以獨立的核算支出。因此,無法準確核算項目成本。
(6)項目管理水平低,造成一些科技項目效益不高。沈冶機械沒有專職從事項目管理的人員,現有管理人員不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項目管理仍處于較低水平,粗放型的項目管理是造成一些科技項目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
3沈冶機械科技項目可行的管理模式探討改革目前的科技項目管理體制,建設高效、系統、科學的項目管理機制,是目前沈冶機械科技項目管理工作的重點。
(1)轉變觀念,樹立新的管理理念。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對科技需求數量和質量的不斷提高,迫切要求增強科技項目管理的整體效益,這就要求我們轉變觀念,遵循科學研究活動的規律,把科學決策、民主決策貫串于科技項目論證、立項、實施的全過程。樹立新的管理理念,科技活動是多層次的,因此管理方法也應是多層次,而不應是用一個模式,一種方法進行管理。如:在項目立項時,可外請專家把關,保證技術的先進性。基礎研究項目、新產品研發可采用計劃管理模式,技術攻關計劃可采用集中管理模式。不同層次的科技活動有不同的目標,要相應有不同的政策、不同的管理方法。
(2)科技項目管理與組織整合。沈冶機械應建立獨立的項目管理職能部門,受公司的高層直接領導,在科技項目管理的全過程都要制定相應的制度,來保證全過程的順暢管理。對于項目的管理要建立定期檢查制度,對項目實行跟蹤管理,及時掌握項目的進展、計劃實施、項目經費的使用;并對項目的進度、完成的質量和階段性成果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監督和檢查,對解決項目進行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和幫助,糾正研究方向。同時要進行科技項目之間的整合,企業內同時運行多個項目時,可根據項目的優先等級、資源需求情況、技術類別等進行統一的規劃,促進項目的有效運行。
(3)科技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管理專家與技術專家(學科帶頭人)整合。項目的實施,不只是單純的技術研發,還包括項目的組織管理。誰來組織實施,如何組織實施,相應的責、權、利如何界定等,都會影響著項目實施的管理效率。因此,在項目管理部門需要配備既懂項目實施,又懂項目管理的專職人員,在項目的具體組織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技術人才與管理人才的整合作用,起到互補型的倍增效應。特別是跨部門合作的項目,項目管理專家的綜合管理優勢尤為重要。
(4)建立項目評估體系。對項目評估的總體目的是客觀公正地反映實際情況,實施、推進或總結整個項目。建立科學的項目評估體系,以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核心技術的創新與集成水平、自主知識產權、潛在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為主要評估標準,從企業科技創新的戰略目標出發,綜合考慮技術、市場、經濟環境、社會等各種影響因素,對項目進行綜合評價選優,提高項目立項的科學性。同時還要盡可能地規避風險,使有限的資金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提高科技經費的經濟、社會效益。
(5)加強項目管理培訓工作。定期開展有關項目管理的各種培訓,培訓包括:項目時間進度管理、成本管理、資源管理、項目可行性分析評價、風險評估方法等。通過培訓提高項目管理的水平,及項目的整體效益,促進項目管理體制和機制逐步完善,培養出高素質的項目管理專業人才。
(6)注重營造以“人”為本的組織環境。科技項目管理與運作機制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積極開展科技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制定對科技人員的激勵政策,提高科研人員的綜合素質,激發科研人員的創造精神和工作熱情。
4結語
項目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新的管理學思想和管理控制技術會不斷地被引入,項目管理的內容、方法和手段也將會不斷地完善和發展。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堅持創新,勇于探索,不斷總結,豐富提高,不斷提高項目管理水平,達到順利實現項目預期目的,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推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
一、全國農業機械化現狀與發展目標
1998年全國農機總值2318億元。農機總動力4.4億千瓦,比1997年增5.3%,大中小型拖拉機1177萬臺,比1997年增5.4%,主要作業項目的機械化水平有較大提高,機耕62%,機播種24%,機收15%,傳統農業的耕作方式正在逐步改變。目前部分省市農業機械化發展較快,耕、播、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到40%以上。農業機械化是農業現代化的基本標志和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備條件。農業部根據黨的十五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農業發展目標和方針,提出從現在起到2010年,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要努力達到以下幾個目標:———在裝備水平上,確保農機總動力不低于3.3%的速度持續增長,大中型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及其它農業機械,農副產品加工機械的增長應基本滿足農業、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全面實現小康的需求,并逐步向更高的水平邁進。———在機械化水平上,耕地、播栽、收獲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80%、60%和40%,使農業機械化發展對糧食增長和農業總產值的貢獻份額達到20%。———在區域布局上,根據不同地區的經濟和自然條件,因地制宜,突出重點。經濟發達地區要走在前面,加快發展步伐,特別是東部地區和大中城市郊區,應發揮帶頭示范作用,率先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其它地區結合農業結構調整,也要使農業機械化水平有一個新的提高。
二、經濟發達國家農業機械化現狀
據統計,多數經濟發達國家和地區用20~30年便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從50年代到70年代,先后實現了糧食作物、經濟作物、林產業、畜牧業、漁業和水產養殖業等全面全過程機械化。日本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島國,人均耕地0.7畝,以種植水稻為主,1980年全面實現了農業機械化,水稻生產全過程(種植、收獲、干燥與加工)機械化,機耕98%,機種91%,機收95%。
三、臺灣省農業機械化狀況
臺灣山地丘陵占75%,自然氣候地理條件與福建相似。從50年代中期引進日本手扶拖拉機后,著手發展農機化事業,用20年時間實現了農、林、漁、牧、副業全面機械化。以下是臺灣水稻生產機械化發展情況:臺灣對農機化十分重視,把它列為臺灣地區12項重要建設之一,從1970年起實施“設置農業機械化基金,促進農業全面機械化”四年計劃。至85年共籌措52億臺幣,用于農機科研、新農機開發、農戶購機補助、農機人員培訓等,臺灣農業大學農機系和臺灣農機研究所,每人每年從政府可獲得農機科技經費約折人民幣20萬元。
四、福建省農業機械化和農機技術創新現狀
1998年全省農業機械總值47.1億元,農業機械總動力818.4萬千瓦,比上年增長3.3%,大中小型拖拉機15.5萬臺,與上年持平。主要作業項目的機械化水平很低,機耕32.44%,機種0.018%,機收0.018%,遠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我省目前農機化水平僅相當于臺灣1970年的水平。當前,我省部分地區圍繞科教興農戰略,正在實施農業節本增效示范工程,糧食自給示范工程項目。如連江、晉江、長樂等地開展機械栽植、聯合收割機技術推廣試驗示范工程;建甌市是農業部“九五”期間建設的100個節本增效示范縣之一,實施示范推廣機械化化肥深施,節種和精少量播種10萬畝;福清市水稻生產機械化示范工程項目已列入國家加強農業基礎建設項目,資金100萬已到位,國家引進辦投10萬美元用于引進消化臺灣水稻栽培技術與裝備。這些示范工程建設成功,將帶動全省,提高我省農業機械化水平。我省從事農機創新工作有省農業機械化研究所、福建農業大學農業工程系及省拖集團等。多年來,我省農機科技工作者,堅持為農機化事業努力地工作,研制開發了手扶驅動圓盤犁(獲機械部科技進步二等獎),農友5型耕整機(省科技進步三等獎),農友-90型微型組合半喂入聯合收割機(獲國家發明專利,國家發明三等獎),田間直脫收獲機(獲國家發明專利),農用運輸車(獲省新產品三等獎),拋秧機,飼料加工機械,石材加工設備,糧食加工設備,水泵系列產品,食用菌栽培與加工設備等等農業機械,為農業生產和鄉鎮企業提供技術和機械裝備。但是,由于對農機科技創新、農機產品開發生產培訓推廣扶持政策弱,農機創新手段落后,農機創新缺少資金,試驗設備陳舊,農機企業無力開發農機新產品,農機產品的技術水平與產品結構滿足不了農業生產的需求,嚴重制約了我省農機化水平的提高。
五、加強農機科技創新工作的建議
《福建省現代化農業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到2010年,主要環節實現農業機械化,農業綜合機械化程度達到50%以上。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認為我省農業機械創新工作重點是:研究開發適用我省丘陵、山區、平原的工廠化育秧、機械化種植、收獲與烘干的技術與裝備,節水灌溉技術與裝備,化肥深施、農作物保護技術與裝備,農副產品、水產品保鮮、深加工、儲運技術與裝備,種子生產、加工技術與裝備,城鎮垃圾與廢棄物無害處理及高效有機肥生產技術與裝備,蔬菜工廠化栽培技術與裝備,鄉鎮企業所需新技術與裝備等等。面對我省農業機械創新工作艱苦任務,建議如下:
1.扶持省農機化研究所。農機化科研屬社會效益為主的公益事業,對省農機化研究所應視同省農科院,繼續給予政策、資金的扶持,使之建成為我省農業現代化裝備研究中心和農業機械化工程研究中心。
2.改善農機科技創新工作條件。農機科技創新工作因氣候條件、地區差異、農藝要求、生產方式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研究開發推廣難度大,周期長,工作條件差,自身效益低。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貫徹“穩住一頭,放開一片”方針時,應穩住從事農機創新的科技人員,確保農機科技攻關人員的科研經費和基本工作條件。
3.加強農機創新人才的培養。一是辦好福建農業大學農業工程系;二是從實際出發,促進農機科技人員的分流,搞好農機科技隊伍的結構調整;三是引進人才,研制開發重點項目,可從臺灣省或日本引進農機科技人才;四是有計劃選派中青年農機科技人員到國外研學。
4.優化農機行業結構,調整農機產品結構。從政策上引導和促進農機企業研制開發生產實用、先進、成套農機新產品。
5.增加農機創新投資。建立以撥款為主,科技貸款、企業和社會投入等多層次、多渠道的農機創新投入體制,建立農機科研、新產品開發和推廣基金。
6.制定和實施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所需的農業機械創新工作規劃。
一、發展機械科技的重要意義
機械科技(MeehanicalEngineeringSeieneeandMeehaniealEngineeringTeehnology)是研究機械系統(或產品)性能、設計、制造的基礎理論和技術的科學。它包括機構學、傳動機械學、機械振動學、機械結構強度學、摩擦學、設計理論與方法、機械熱加工、機械冷加工、特種加工、測試理論與技術以及計算機輔助制造系統等。機構科技在人類文明史上一直有重要的作用,近代史上每一次工業革命都是以機械科技的發展為基礎的。現代科技中許多新領域的發展也都依賴于機械科技的發展,例如計算機技術中硬盤和硅片的超精加工技術、航空航天技術中精密及自動化機械儀器和裝備、深海探測作業的水下機器人、低噪聲潛艇中高質量大型螺旋槳、微細工程、特殊環境工程、衛星通訊等高新技術領域都對機械科技提出了許多新課題。隨著新技術革命的發展,機械科技本身也在不斷進步,尤其是計算機和電子技術的迅速發展及其在機械中的應用,使機械科技發生了極為廣泛與深刻的變化。現在機械科技幾乎處處離不開計算機和電子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制造(CAM)、CAD/CAM一體化、計算機輔助測試(CAT)與分析(CAA)、計算機數值模擬與圖形仿真、計算機在線監控與故障診斷技術等等,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計算機開創了機械科技的新時代。信息傳感技術、系統控制理論與技術、企業經營管理技術、生物技術等與機械科技相結合,產生了以機器人和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為代表的全新的機械系統。此外,傳統產業迫切需要機械科技來改造,以適應今日現代化生產的要求。國民經濟各行業要求機械科技及其企業提供自動、高效、節能、耐用、安全可靠的各類機械和裝備儀器。據統計,機械工業產值約占工業總產值的四分之一,在國民經濟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我國機械科技發展的現狀和差距
近年來,我國機械科技有了長足的進步,有不少領域,特別是基礎理論的研究和技術方面已經跨人國際先進水平的行列。例如:空間機構運動分析、機構彈性動力學和多剛體系統動力學、機械結構強度數值分析方法、模態分析理論、振動信號處理與分析、彈性流體動力潤滑理論、常用優化方法程序、齒輪嚙合原理、并聯機器人的運動學和動力學、切削顫振非線性理論等研究都已達到世界先進水平;在機械制造工藝和技術方面,例如超精車床、電化學齒輪修形、激光波長基準裝置、三座標測量儀、高溫塑性成形過程模擬技術、新型MIG焊接電弧控制法等也已經邁人國際先進行列。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機械科技只在局部領域或這些領域的某些方面是先進的。從總體看,與發達國家相比仍然存在較大差距,主要表現在:第1,理論研究成果水平較高,但試驗手段較差,基礎數據積累不足,工藝落后,許多關鍵設備和技術不得不依賴進口,如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硬盤,重要的測試、分析和試驗的儀器設備,許多產品的自動化生產線,數控機床和加工中心,大型成套機械設備,各類高級車輛,錄相機等。第2,新技術新工藝的應用開發能力差,許多機械科技成果未能轉化為生產力。第3,由于我國自己的數據庫不健全,某些要求有大量數據為后盾的理論研究無法進行,使有限元結構分析程序的前后處理、可靠性設計、智能設計、設計方法學、摩擦學設計及應用、數控技術、基礎工藝、超精加工技術、模具技術、微型機械等研究方面仍存在不小差距。
三、機械科技的發展特征及發展趨勢
近年來機械科技發展有幾個明顯特征。其一,機械科技研究的新進展幾乎都與計算機技術難以分開;其二,機械科技的新發展具有多學科交叉的特點。例如,重大項目“機械制造若干關鍵技術基礎”中的電流變技術項目,就是機械學、化學、電學、計算機控制等多學科的交叉。數控技術基礎項目則是計算機、微電子、自動控制和機械等多門學科的交叉。其三,機械科技新發展都帶有智能化、集成化和系統化特征。例如,機械系統性能完整性及優化設計就是要研究機械系統的機構學、動力學、運動學、強度學、摩擦學等;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就是包括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工藝過程設計(CAPP),計算機輔助制造(CAM)和生產管理系統控制在內的生產過程的知識集成、信息集成、過程集成和系統集成,它是機械科技發展最前沿的代表。受多學科交叉和先進科學技術的影響和推動,90年代的機械科技在以下幾個方面將有獲得迅速發展的趨勢。
1.微型機械的研究和發展將產生與傳統的機械觀念相差甚遠的新概念和新技術,其意義也許僅次于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出現。微型機械在未來的十年里有獲得迅速發展的趨勢。最近幾年,發達的歐美國家正在投資研究和開發微型機械,我國也已有少數單位開始進行研究。微型機械是微電子技術與機械技術的結合,它的零部件以至系統的結構和功能類似于普通機械,如微型手術刀、微型鋸、微型齒輪、微型軸、微型泵和閥、微型傳感器、微型機器人等。其特點是:(l)尺寸非常小,如軸的直徑可以小至幾微米,整體機械在數毫米之內;(2)大都選用半導體硅為基質材料;(3)制造加工方法一般要采用三維蝕刻等微細加工方法;(4)微型機械不僅僅是傳統機械的微型化,且是微電子學、自動控制、光學、流體力學、聲學、磁學、計算機科學的結合和集成,是一種完全新概念的機械。美、日、德等國從80年代末開始投資研究并已取得明顯進展。美國貝爾實驗室已試制出直徑僅650拜m的小汽輪機,轉速達2.4萬轉/分,可用于血管內的精細手術。1988年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力分校研制出微型靜電電機,其轉子直徑為60杯m。日本通產省已將醫療、產業用微型機械開發列人1991年開始的十年規劃中。.微型機械的發展趨勢是將微執行器、驅動器、傳感器、控制器、電源等集成在微小硅片上,形成完備的微型機械電子系統。微型智能機器人可進行微小空間的高精度作業和控制,可廣泛用于工業、農業、醫學、生物、航天、軍事等領域。
2.智能制造系統將是繼柔性制造系統(FMs)、集成制造系統(CIMs)之后的新型制造系統。日、美、西歐從1990年開始執行智能制造系統(IMs)研究的十年規劃,投資數十億美元。IMS系統在制造的全過程貫穿著知識活動并使其與智能機器融合,以柔性方式將全部生產過程(從定貨、設計、生產到市場)集成起來,從而提高生產效率。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CIMs)的范圍只局限于生產工廠,而IMS的范圍已擴大到生產過程之外的其它業務領域,包括市場調查研究,生產決策,生產計劃,產品設計,工藝設計,生產過程的管理、調度和控制,原材料選購、運輸、存貯,產品的加工制造、裝配、檢驗、包裝、庫存和經營銷售,甚至包括廣告宣傳、公共關系等。IMS通過國際計算機網絡通訊系統對上述過程進行知識集成、信息集成、過程集成和系統集成。日本除了高校和研究所外,不少公司也都投資參與研究,他們相信智能制造系統將會節省人力,為公司帶來可觀效益。
3.新技術、新理論與傳統的機械科學(傳動學、機構學、設計方法學、摩擦學等)相結合,在90年代將繼續得到發展。如:電流變技術(Eleetro一RheologicalTeehnie)是80年代興起的一項非常有前景的新技術,它將在流體傳動與控制領域例如離合器、制動器、減振器、機器人關節、密封技術等方面得到應用;機構學與計算機、微電子以及電、磁、氣、液驅動結合將產生新機構和仿生機械;智能機器人等都將會有新進展。除此以外,90年代,在基礎工藝,少、無切削,精密成形技術、成形工藝質量控制;新材料、難加工材料的成形與加工技術和方法;非接觸、在線及自動測量;傳統工藝的創新和傳統產業的改造研究等方面也給予重視和支持。根據上述發展趨勢,我們認為,我國對本學科前沿的基礎研究要適度超前,但要注意學術思想、理論或方法的創新;對國外高技術要積極跟蹤,目前在加強智能機器人和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研究的同時應適度支持智能制造和微型機械的研究;在研究學科前沿和高技術的同時,要注意加強基礎技術、基礎工藝和基礎數據的研究,而這些方面卻往往容易被人們所忽視或輕視;還應注意推進新技術向生產和市場的轉化,結合生產和市場需要選擇研究課題。只有這樣,我國的機械科技才能在理論、技術、產品方面不斷縮小與發達國家間的差距,使機械科技全面興盛起來。
科技檢索查新工作是科技信息部門根據自身優勢,為適應社會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信息咨詢服務。科技檢索查新是運用手工檢索及計算機檢索等手段,針對某一領域國內外同類研究的狀況和進展進行全面了解,通過對比分析,對待查的科研立項或科研成果的新穎性、先進性作出基于文獻的對比性結論的過程。科技查新工作對于維護科技成果評價的嚴肅性、權威性和公正性,吸取前人的經驗,避免低水平的重復研究,促進科技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提高科技成果的水平等,起著重要作用。我們廣西機械科技信息中心是原自治區科委最早授權認定的區級機械科技專業查新機構,自開展查新業務以來,已為機械行業各類新產品鑒定、科研立項、評獎、申報專利等提供查新服務三百多項,為機械工業科技進步發揮了自己應有的作用。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從事機械科技檢索查新工作的實踐,探討確保機械行業科技查新工作水平和質量的途徑,并針對機械科技查新工作的現狀提出一些建議。
1查新工作的基本條件
1.1較為完善的文獻支持系統較為完善的文獻支持系統,是保證查新工作質量的最基本條件,開展機械工業科技查新所需要的文獻支持系統包括:
1.1.1國內外主要數據庫包括《美國工程索引(Eicompendex)數據庫》、《金屬文摘(METDEX)數據庫》、《機械文摘(ISMEC)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科技經濟新聞數據庫》、《中國機械工程文摘數據庫》、《中國機械工業科技成果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等,以上是查新中使用率較高的數據庫,同時還要通過上網、聯機檢索等途徑查找相關的數據庫。
1.1.2國內外主要檢索工具包括各種綜合性及專業性的文摘、索引、資料目錄以及各類機械產品目錄、樣本等,由于機械產品種類繁多、專業龐雜,在此不一一列舉。
1.1.3一次文獻包括機械工業學科及相關學科的各類科技期刊。
1.2素質良好的查新人員查新工作是一項原則性較強而又比較繁瑣的工作,它需要查新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及強烈的責任心,如果原則性不強,就會受市場經濟的影響或礙于情面寫出不合事實的報告,如果查新人員責任心不強,工作不耐心細致,就使查新結果出現錯漏,從而影響查新報告的嚴肅性。查新工作同時又是科學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它需要查新人員必須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查新人員的業務素質包括:
1.2.1較扎實的專業知識筆者認為從事機械工業科技查新的人員首先應當具備較為系統和扎實的機械工程學科的基礎及專業知識,因為這決定了查新人員能否對檢出文獻進行正確的篩選,對同類產品的技術特點、參數進行提煉、分析和對比,從而作出客觀準確的評判。
1.2.2較廣博的知識面機械行業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工作裝備和生活服務的基礎行業,機械工業科技成果應用范圍可以說滲透了各行各業,如造紙、制糖、農業、水利、食品等,同時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科之間交叉滲透的日漸突出,都要求查新人員要有廣博的知識面。
1.2.3較強的綜合思維能力查新論證是一個對相關文獻資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推理過程,因此查新人員應當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判斷能力。
1.2.4較熟練的文獻檢索技能查新人員應通曉文獻檢索原理,熟悉各數據庫、檢索工具所貯存的內容、收錄的范圍、文獻的分布情況,并能根據不同的課題內容確定利用哪一種數據庫、哪一種檢索工具、采用哪一種檢索途徑、以及如何編寫檢索邏輯式等等。
1.2.5較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不僅可以提高查新工作效率,確保查新質量,而且能在聯機或上網查詢時節省費用。
1.2.6較高的外語水平查新人員應當具備較高的專業外語水平,尤其是閱讀、理解能力要強,這樣才能在檢索外文數據庫和資料以及分析查出文獻的過程中得心應手。
1.3較完善的規范管理眾所周知,合理的工藝流程、科學的技術規范以及嚴格的產品標準,是生產一個高性能高質量的產品的重要前提。同樣,查新報告作為查新工作的“產品”,應當有合理的工作程序、嚴格的工作規范作為其高水平、高質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須制定一系列嚴格的工作規范。查新工作規范應包括:①查新工作程序的規范,②查新人員工作技術的規范,③查新報告格式、內容、用語的規范等。
2檢索查新技術探討
一個科研項目的檢索查新基本工作程序為:熟悉待查項目背景資料——對項目進行科學歸類,找出主題詞——選擇數據庫及檢索工具——制訂檢索策略,確定檢索年限——檢索——篩選檢出的相關文獻資料——與待查項目進行對比分析,撰寫查新報告。在這一工作過程中,檢索查新人員的技術水平高低對確保檢索查新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有賴于高素質的查新人員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高。筆者分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2.1檢索手段的運用查新檢索有手工檢索和計算機檢索兩種主要手段,機檢速度快、效率高,是手檢無法比擬的,但手檢同樣重要,多年的實踐證明,機檢和手檢必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兩者不可偏廢,這是因為:①各數據庫存在收錄內容差異的情況,沒有哪一個數據庫可以保證百無一漏,尤其是機械行業科技成果的產品形式為主的特點,決定了在一些產品目錄、樣本、更容易查到同類產品,這些必須通過手檢進行輔助。②各數據庫的主題詞標引存在差異,如果選詞不當或組配不力,極易造成漏檢甚至撲空,而手檢直觀性強,可以靈活調整檢索詞,通過上機前的手工試檢以及手檢與機檢之間的不斷修正,才能確保查準率和查全率。同時,如果是上網或聯機檢索,通過手檢定好檢索詞及檢索策略再上機查詢,可以達到省時省錢的功效。③數據庫相對于原文存在一個滯后期的問題,許多數據庫都存在滯后期,少則3~5個月,長則半年甚至1年,手工檢索工具滯后期短一些,但也有時間差問題,必須結合檢索最新幾期的核心期刊,才能更好地保證查全率。總之,只有將手檢和機檢相結合,才能確保查新范圍的全面性、系統性和連續性。
2.2檢索途徑的探索根據我中心多年承擔的機械行業科技查新項目來看,以產品形式出現的占了90%以上。目前科技文獻對產品整機報道的較少,因此要注意查找產品目錄、樣本類載體,必要時甚至要有“大海撈針”的勇氣,逐年查閱核心期刊或非核心期刊,所要查的數據有時就在封頁的廣告上,或行業性的綜述里。此外,由于機械產品的應用領域極其廣闊,檢索時一定要弄清所涉及的領域屬于什么學科,該學科的主要檢索工具及核心期刊是哪些,檢索時要查全,不可遺漏。比如電除塵器,它在水泥生產中應用廣泛,但又有環保學意義,查找時就要通過化工類的“水泥工業”及環保科學中的“除塵”兩種途徑查找,而《水泥》、《水泥技術》、《通風除塵》、《環境保護》等核心期刊也是必查刊物。
2.3對檢出文獻、數據的篩選在對檢出相關文獻、產品數據進行篩選時,所選擇的對比文獻、產品數據應當具有代表性、針對性、可比性。在機械類產品中,有的在國內已有幾十家甚至上百家企業生產同類產品(這種產品的開發往往是出于市場的考慮),在選擇與之對比的同類產品時,應選擇那些行業公認的有代表性的、技術性能較先進的產品,才能體現這一領域里的先進水平。同時,選擇對比的產品應具有可比性,如柴油機,應選擇型式、用途、冷卻方式等相同、排量相近的產品進行比較,排量相差太遠的則不具備可比性。此外,選擇的對比文獻應根據查新重點體現出針對性,這需要查新人員仔細地鑒別,如果不分主次把一般相關或密切相關文獻羅列出一大堆進行比較,不能突出重點,勢必影響查新結論的明確性。
2.4查新報告的撰寫一份有價值的查新報告應當包含檢出的相關文獻或同類產品的概述、對檢出結果的對比分析并有結論性意見,能使科技管理部門和成果持有者了解同類研究的現狀及查新項目所處的真實地位及技術水平。筆者曾接觸過一些查新報告,在羅列了所有檢出相關文獻及同類產品之后,就簡單地下“經鑒別與本查新項目不同”或“未見相同產品報道”的結論,這種只有查新結果而無分析過程的查新報告是膚淺的、沒有說服力的。應當將查新產品與查得的同類產品的技術參數、結構性能、采用新技術的多少等進行全方位的分析比較,才能對產品的新穎性、先進性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判。對新產品的對比分析可以采用表格方式,在一張表格上對產品的技術參數、性能特點等各項目進行對比,直觀性強,并能省卻大量說明文字。查新報告的撰寫應當客觀、公正、正確,做到條條有出處、款款有依據,既不能主觀臆斷、望文生義,也不能受委托人影響而避重就輕、弄虛作假。此外,查新報告提供的是基于文獻檢索的對比性結論,因此切忌越位代替專家對產品的水平下結論。
3對機械科技查新工作現存問題的思考
隨著科技檢索查新工作的不斷完善和提高,其對促進科技管理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些行業的查新量逐年上升,立項、鑒定前進行查新已成為科技管理人員及科研人員的自覺行動。相比之下,機械行業的科技查新工作現狀不容樂觀,根據筆者的調查了解,相當一部分新產品未經查新即可立項、鑒定,甚至已完成鑒定再補充查新,查新在某些程度上流于形式,成了“馬后炮”,使科研項目或成果的嚴肅性、先進性和準確性大打折扣。針對這種現狀,筆者認為除了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科研管理部門及科研人員的查新意識外,還應進一步提高檢索查新工作的水平和質量,增強科技管理人員及科研人員對查新報告權威性、準確性、公正性的信任度。在此提出幾點建議。
3.1進一步加強查新工作的規范化管理盡管各查新機構都制定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但一些綜合性的查新機構無法制定出有行業針對性的規范和質量驗收標準,因此執行起來伸縮性、隨意性很大。同時查新管理部門也缺乏有效的查新質量監控措施,沒有形成不斷反饋、不斷改進的良性循環,這些都制約了查新水平質量的提高,建議查新管理部門加強這方面的組織協調管理。
3.2不斷提高查新人員的素質有的部門查新人員缺少起碼的專業知識背景,其查新工作質量可想而知。各查新機構應當配備綜合素質較高的查新人員,加強培訓,推行“持證上崗”制度,確保查新工作高質量。
3.3加速數據庫建設,建立地區性文獻網絡國內產品類的數據庫較少,現有的產品數據庫僅有名稱而無型號及技術參數,信息含量低,產品目錄、樣本等只有參數而無性能結構介紹,報紙上的新產品消息對產品的性能、參數介紹得更少,這些都給對比分析時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結論的準確性和說服力。建議信息產品部門盡快建立起權威性的信息含量高的產品類數據庫。在現代信息社會里,任何一個部門要想收集齊所有的信息資料是不現實的,因此查新人員在工作中常常遇到查到篇名或文摘卻找不到原文的情況,這時就不得不到一些專業研究所、圖書館等部門去查找,有時還要去信到外地索取,費時費力,如果有關部門進行組織協調,建立起地區性的文獻網絡,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就能較好地解決資料不全的問題。
科技查新工作[1]是一項深層次的科技信息咨詢服務工作。在1993年國家科委公布的《國家科委關于科技查新咨詢工作管理辦法(試行)》中,科技查新定義為:“是指通過手工檢索和計算機檢索等手段,運用綜合分析和對比等方法,為評價科研立題、成果、專利、發明等的新穎性、先進性和實用性提供文獻依據的一種信息咨詢服務形式。”最早的科技查新工作開始于1985年,經過20余年的發展,科技查新工作在提高科研項目和成果的評價水平、避免低水平重復和鑒定評獎失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科學性、嚴肅性和公正性的特點。機械科技查新與其他專業科技查新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四川省機械研究設計院機械科技情報標準研究所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展機械科技查新工作以來,為四川省機械行業各類新產品鑒定、科研立項、成果評獎、申報專利等提供查新服務500余項,筆者結合自己多年來從事機械科技查新工作的實踐,總結了機械科技查新的特點,提出了提高機械科技查新質量的一些建議。
1機械科技查新的特點[2]
1.1專業涉及面廣機械工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同各行業都有密切相關的聯系,機械科技成果也廣泛應用于化工、交通、農業、水利、食品、建筑等行業,廣泛的應用決定了機械科技成果針對不同的應用范圍具有不同的應用特性。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科之間互相交叉、互相滲透的特點日漸突出[3],邊緣學科越來越多,這就對查新人員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要做好查新工作、高質量地完成科技查新報告,就必須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廣博的知識面及良好的溝通能力和理解能力。
1.2文獻需求面寬機械工業作為基礎行業,機械科技成果既包含理論上的設計與研究,同時更多的是具體產品、零件的研制和結構、工藝上的改進。目前大多數公開發表的科技文獻資源,主要來源于科技期刊、學術會議論文、學位論文、標準、專利等,這些文獻對新理論、新工藝、新方法等作理論性的研究較多,對具體產品和零件的介紹較少。所以,在機械產品和零件類科技查新項目中,需要一些其他的文獻途徑來保證查新檢索中的“查全率”。國內文獻資源[4]主要包括萬方數據資源系統、重慶維普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期刊網及中國專利文獻數據庫等常用的國內綜合數據庫。國外聯機數據庫以DIALOG聯機數據庫為主,以網絡數據庫為輔助,如ISIWebofScience(即SCI)數據庫、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工程索引EI、英國INSPEC和一些全文數據庫ElsevierSDOS,WileyInterScience,PQDD博碩士論文庫等。除了這些通用的文獻外,機械科技類查新的文獻資源中,企業產品樣本、企業廣告宣傳、企業網站中的產品介紹等也是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文獻中,對產品和零件的介紹占大多數,特別是對參數的介紹都非常詳細,而理論性研究較多的文獻往往對一個產品的具體參數介紹得較少。機械產品項目的科技查新中,往往需對比其具體參數才能對其先進性、新穎性作出判斷。而技術參數中很多參數都相互關聯,只針對一項參數作對比分析不具有說服力。比如,對某機械密封類產品的查新中,查新委托單位給出的指標是:轉速最高25000r/min,軸徑最大400mm,需要對比同類產品的密封性能。這個項目中,僅查同類產品中轉速是否高于25000r/min或軸徑是否大于400mm都是片面的。因為對這類密封產品來說,密封性能的好壞取決于密封線速度的高低,而線速度與轉速和軸徑都有關系,拋開軸徑指標,只靠轉速指標的高低來判斷密封的優劣是錯誤的。所以,完整的技術參數對產品類項目的查新對比分析很重要,這也直接影響查新報告最后的質量。
1.3技術水平高低多方面體現機械科技查新項目中,有一些零件的加工工藝、材料都一樣,只是最終成品的尺寸規格不同。但是,隨著零件尺寸的增大,工藝實施難度也隨之增大,雖然工藝都一樣,但實施工藝的途徑有很大區別,很多企業都設計有專用的工裝設備。類似這種查新項目,一般認定為其具有新穎性。比如,同樣采用窄間隙焊接技術,對于1000mm和3000mm的主軸而言,其實施難度差別很大。不同的企業針對具體情況大都自己設計工裝設備,如果針對這種工裝設備進行查新,并不能說明該項目的技術水平。這種情況下,主要看窄間隙焊接技術是否在更大的主軸上應用。機械科技查新項目中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查新項目其本身的工藝或結構并不具有新穎性,但在一些特定的應用范圍內以前并沒有應用該工藝或結構。比如某汽輪機低壓全電調控制系統的項目中,采用雙冗余配置DDV閥組。經查,雙冗余配置DDV閥的設計在其它控制系統中已有應用,但在汽輪機低壓全電調控制系統中未見應用。這種情況一般認為其具有新穎性。
2提高機械科技查新質量的建議[3]
2.1提高查新人員素質機械科技查新工作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需要查新人員不僅具有機械專業基礎知識,還要熟悉文獻檢索原理,能根據不同的查新項目確定采用的數據庫和檢索策略,同時還需具備較強的工作責任心,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科學、嚴肅、公正地開展查新工作。查新工作中,文獻的檢索和對比分析是重要的一環,對查新項目的理解、制定檢索策略直接決定文獻檢索的“查準率”和“查全率”。在保證“查準率”和“查全率”的基礎上,篩選、提煉文獻和正確地進行分析、對比則是作出客觀準確判斷的基礎。撰寫查新報告時,還需查新人員能準確地表達查新結論。另外,較高的外語水平、熟練的計算機應用技巧也是查新人員必備的能力。由此可見,機械科技查新工作對查新人員的要求主要有:機械專業知識、文獻檢索知識、綜合分析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在此基礎上,配合查新員對工作的責任心,才能把機械科技查新工作做好。
2.2加強同查新委托單位的溝通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機械科技查新項目涉及的專業越來越廣。對查新項目的理解和消化是開展查新檢索工作的基礎,而科技查新人員在專業上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需要查新人員加強和查新委托單位的溝通,積極向技術人員學習,準確把握查新項目的創新點。此外,要查新人員短時間內消化技術人員辛苦幾年或十幾年的研究成果是不現實的,所以在查新檢索過程和文獻對比分析中,還需要不斷和查新委托單位技術人員交流和溝通,及時調整查新策略,準確對比分析相關文獻。這是一個反復提高的過程,是做出高質量查新報告的保證。
2.3強化手工檢索從科學發展進步的角度來說,任何一項科學技術的產生都有其產生的背景,是對前人研究成果的繼承和發展,機械科技查新項目尤其如此。機械科學歷史悠久、發展成熟,所以許多項目都是在前期成熟的研究基礎上進行改進。隨著新材料、新工藝、新結構的應用,改進型的科研項目越來越多。但還是有一些科技查新項目檢索結果為“0”,這種情況下,除了調整查新檢索策略、擴大查新范圍以外,還需加強手工檢索。在一些特殊行業,比如軍工,由于其行業特殊性,公開發表的文獻較少,但在一些行業會議論文、雜志上的短信息、互聯網網站等渠道中,經常能檢索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在各種數據庫中,雖然收錄范圍、儲存信息的內容不同,但很多短消息類、廣告類的文獻資源均未計入收錄范圍。這類文獻資源必須通過手工檢索才能獲得。手工檢索和計算機檢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手工檢索對于查新結論的非“0”化處理、提高“查全率”、保證查新質量非常重要。
2.4廣泛收集文獻資源鑒于機械產品類的科技查新項目中對零件結構和技術參數的需求較多,應大力收集各種綜合或專業數據庫中不收錄的文獻資料,重點是企業產品樣本和產品廣告等,作為數據庫和科技期刊文獻資源的補充。
一、十年艱苦創業,深化改革見實效建所十年來,在鄧小平同志“開發信息資源.服務四化建設”光輝題詞指引下,在各級黨政領導關懷支持下,全所職工.深化改革,艱苦創業,為建設和完善我省機電信息體系取得較好成效.
(一)轉變觀念,促使機電情報工作,為經濟建設主戰場服務,取得較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1988年省機械廳指定筆者擔任省農用車聯合公司籌備組成員,帶隊赴全省農用車廠進行深入細致的情報考察調研,擬定農用車聯合公司章程初稿,組織福建省農用運輸車聯合公司籌備會,向廳領導提供全省農用車發展歷程和現狀的準確信息資料,根據國家技術政策,組織情報人員撰寫了《我省農用運輸車現狀及發展設想》情報調研報告。省機械廳在%閩機技字第009號函指出,該調研報告“在我省首次開展農用運輸車行業調研是適時的,對正確引導我省農用車行業走聯合發展道路和行業合理布局、健康發展起著有益的促進作用,對制訂我省機械行業科技發展規劃和決策有較大的參考價值,對科技進步作用較大。”情報工作促進了“福建省農用運輸車工業聯營公司”于89年正式成立。1993年農用車產量達5.55萬輛,占全國產量的30%,成為我省工業的一項拳頭產品。91~95年全省生產21萬輛,產值達50.8億元,實現利稅3.18億元,93~94年機械廳系統的農用車產值占全省機械工業百分之二十,為我省經濟發展發揮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2.受省機械廳領導委托,以情報論證為依據,筆者帶領工廠廠長、總工三次赴京向機械部何光遠部長等領導請示匯報,解決了我省柴油機新產品立項難題,大力協助福建機器廠開發6170新型柴油機,填補了我國柴油機行業空白.目前福機廠已生產350臺,創產值3500萬元.該機型在全國“漁船用柴油機選型會”上,被推薦為全國優先選用的新型節能柴油機.這是情報為領導決策服務的典型范例.
3.省下達《中國紅壤開發項目所需機電設備研究》與《進口物質設備經濟性研究論證》二項情報調研為中國紅壤項目節省開支4600萬元,我所負責的論證方案被世界銀行采納,通過國際競爭招標驗收后,由我國農牧漁業部組織實施,獲國內外專家很高評價.紅壤項目聯合辦公室把它譽為“為紅壤項目獲得最佳經濟效益,為紅壤項目作出巨大貢獻”的一項出色的情報調研成果.
4.我所和省農機研究所負責國家經委、機電部下達《85系列水田犁》課題(筆者為課題組長)。87年通過部級鑒定以來,已在全國生產推廣85系列水田犁7萬臺,創產值1750萬元,利稅200萬元.本省推廣2。。。多臺,耕翻土地50萬畝以上.機耕冬翻不僅病蟲害減少,節省農藥、化肥,同時提高地力,平均每畝可增產稻谷10公斤,共增產稻谷500。噸以上,價值達400萬元。我所還同農業部門繼續合作推廣犁耕,為保護國土恢復地力作貢獻。
5.我所受省機械廳委托,負責全國機械信息福建子系統工作.我們在認真抓好信息系統管理工作的同時,狠抓信息利用.據不完全統計,由于我省機械行業較好利用信息,五年來已在工廠創效益1632萬元,199。年在全國機械工業情報工作大會上,受到機電部部長表揚。
6.機電部下達“中小型電機市場調查與預測”課題形成的調研報告對福建省如何調整中小型電機產品結構提出建設性的建議.根據這些有益的建議,工廠開發新產品新增產值3288萬元,創利稅49。萬元。
7.機電部中小型電機情報網下達“中小型電機生產工藝調查與建議”被我省有關工廠采納。由于采用新工藝創產值150。萬元,創利稅100萬元,節支595萬元。
8.我所木機情報人員編制國家級木工機床產品開發指南,提出14個木工機床新項目組織實施已創效益5763萬元。
(二).加強情報基礎建設,樹立用戶第一的服務觀念。經過十年努力,克服重重困難,建成我省機電信息系統“六庫”,直接為全省機電行業提供有效服務.眾所周知,以計算機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情報手段的出現,大大擴展了情報信息資源加工、利用的能力.當前,在機電產品激烈竟爭和信息量激烈膨漲的新形勢下,加強情報基礎建設.用現代化設施逐步武裝情報機構,使情報信息具有快速、高效的功能顯得特別重要。
1.微機信息庫:我所微機室在省科委支持下,已購置微機五臺.目前已同機械部信息院2個中文庫、2個西文庫、中國科技信息所7個中文庫、5個西文庫和省海峽網(總容量20億漢字,日增100萬漢字)建立了聯機檢索業務,為全省機電工業開展檢索與咨詢服務。對我省機電行業新產品開發、查新、鑒定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充分顯示了計算機、電子通訊技術在信息加工、利用中的快速功能。在聯機檢索業務開展的基礎上,我所除已建立福建省機電產品數據庫外,目前正在建臺灣機電產品數據庫。
2.標準資料庫:標準化是國家重要技術政策,是機電工業上水平、提高質量和發展外向型經濟的重要前提.機電產品必須采用國家標準,并盡可能向國際標準靠攏.根據本省工廠的強烈要求,我所已分類整理收集國內外機電標準資料3萬冊。
3.聲像資料庫:根據機械部(86)機情函字912號“關于建立機械工業聲像工作的通知”精神和省機械廳黨組的要求,我所組織拍攝了我省80多家工廠企業的廠史、廠容、產品錄像片和研究院重要科技成果錄像片,有的已在中央和省市電視臺上播放。目前已擁有機電錄像100余片,機電照片6。。。多張,成為我省保存機電聲像資料最多的單位.聲像作為形象化的情報手段,在機電產品宣傳領域有著特殊的作用,我所組織攝錄編輯的《福建機電產品譽滿五洲》錄像片,曾用中、英二種語言,在中國出口商品交易會和福建機電產品展銷會上播放,并送住墨西哥等國演播,取得較好宣傳效果.
4.機電樣本庫:國際和國內先進機電產品樣本,對我省機電科技的發展都能產生啟迪、借鑒和開拓思維的作用。我所已收集整理國內外機電樣本2萬份,多次舉辦展覽,省內外觀眾達5。。。余人,受到社會關注和科技人員的歡迎。
5.圖書文獻庫:現有館藏中文圖書2萬種3萬冊,外文圖書900種2000冊,各種技術資料21300冊,每年免費接待讀者6000人次.6.期刊資料庫:庫存期刊800種6000冊.每年免費接待讀者300。人次.
(三)抓機電情報調研,促海峽兩岸合作.十年來,我們按機械部的要求,重點進行了臺灣地區機電調研和促進海峽兩岸機電合作,開展閩臺科技交流活動。
1.抓住機遇,進行臺灣機械工業調研1987年,將《臺灣機械工業》調研列入部情報課題。僅用二年時間即完成40萬字《臺灣機械工業》調研報告,近幾年,我們又完成了《在大陸的臺資機電企業經濟效益分析》、《臺灣機電科技》、《臺灣農業機械化調查及海峽兩岸農機界的合作》、《臺灣機械產業自動化和工業機器人調研》、《臺灣信息業現代化調研》、《臺灣工業發展戰略研究》、《閩臺機械工業對比研究》等機械部情報調研課題,對祖國大陸機械行業了解臺灣機械工業發揮了重要作用。《海峽兩岸機械工業互補與合作的研究》經機械工業部批準,正式列入1995年機械工業部軟科學研究項目計劃(筆者為課題組長)。這是我所成立10年來第一次承擔機械部軟科學研究項目(研究費用由機械部提供)。目前,該課題正抓緊實施,可按計劃在今年底提交部級鑒定.
2.在情報調研基礎上,加強與臺灣同行的合作,促進閩臺科技界雙向交流.在開展對臺情報調研課題期間,我們與臺灣大學,臺灣機械、農機同業公會、臺灣農村社等組織和有關人士建立了較密切的聯系.1992年,我們邀請了臺灣省農機和食品機械考察團訪閩。我們向臺灣代表團提供的“大陸各省對臺經濟合作聯系表”已于92年7月份全文刊登在“臺灣農村”雜志第十十六卷第二期上。省機械廳領導同我所負責人一道與臺灣有關方面簽訂了“發展閩臺農業機械化事業合作意向書”.有關合作內容正在組織實施.筆者于1993年8月2日到10日以共產黨員和專家身份應邀赴臺進行訪問和考察,并在臺灣大學作學術報告.這是福建省機械系統首次安排的赴臺考察活動,對開展閩臺兩省機械工業和學術界雙向交流起了促進作用。1995年,由我所牽線聯系,經省主管部門同意,福建臺灣機械(器)工業同業聯誼協議書于2月25日正式生效。根據廳長辦公會議決定,聯誼辦公室設在我所,活動經費由閩臺共同承擔。
3.成功舉辦了首屆“閩臺機械樣本展。”根據95年閩臺機械工業同業聯誼計劃.在省政府、省臺辦、省科委、省財政廳大力支持下,首屆“閩臺機械樣本展暨技貿洽談會”于1995年8月28日一22日在福州舉辦.本次樣本展共展出閩臺兩省機械工業中最新工具機、鋼鐵加工機械、產業機械、電工電器和工程農機等機電產品樣本150。多份,(部分廠商還提供錄像帶并演播)其中臺灣機械工業直接參展企業8家,福建機械工業直接參展企業28家.會期5天,共接待全省各地市200多個單位,近千人參觀展覽(其中廠長、經理約有300人左右)臺灣方面派來洽談的人員有:臺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邱桂霖總千事等n人.我省前來洽談的單位有:福建省機械設備進出口公司等28家單位。通過展出拾談,達到了兩岸機械工業相互了解、廣交朋友、尋求合作、共創良機的初步效果。
4.安排籌建《臺灣機械城》投資考察根據聯誼會協議,臺灣區機器工業同業公會擬在閩籌建1500畝“臺灣機械城”。95年8月23日至26日廳、所派員陪同以林林波為團長的臺灣投資考察團6人對福州、莆田、泉州、廈門四處地區投資環境進行實地考察.(四)辦好刊物,搞好發行,參與情報網絡行業活動,加強情報橫向聯系.我所受部、廳委托,主辦《福建農機》、《木工機床》、《水輪泵》、《福建機械》四種刊物.其中《福建農機》發行量達1.2萬份,《木工機床》和《水輪泵》是為全行業服務的期刊。通過刊物的交換,我所機電情報聯系單位逐年增加,已達2653個,進一步擴大了信息源.十年來,我們先后參加了全國自動化情報網、華東地區電氣自動化情報網、華東電纜情報網、全國農機情報總網、省情報網、全國農機期刊網、全國機械情報網等情報網絡活動,并擔任過全國農機科技刊物網付網長、十四省市(區)機械情報(所)協作網網長、付網長、負責全國木工機床行業信息網、水輪泵行業信息網、機械部科技成果信息系統、福建子系統福建機械工程學會信息分會和省農機學會對外聯絡組工作,先后主辦省科技日語培訓班,省自動調速器培訓班、預測和決策函授福建培訓班、微機培訓班等,并多次主持召開全國性、地區性的情報網絡行業會議.通過這些網絡活動,加強了橫向聯系,為機械工業開發提供了許多有益的信息和科研選題的素材,并同生產廠建立了密切的協作關系。
二、創辦經濟實體,增強科技信息事業自我
發展能力,努力增收節支,搞活情報.情報事業的發展受到有限經費的制約.因此,在搞好情報本職工作、抓緊情報主業的同時,還必須充分利用我們的技術力量、設備來開展與情報業務相關的多種經營和有償服務。我們認為,國家在財力不富裕的情況下,十年拔給我所284萬事業費已是很不容易了。在深化改革中,為了促進情報事業的進一步發展,必須增強適應市場經濟規律的經營觀念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強情報后勁.
(一).情報辦書店在機電部情報所支持下,我們作為情報辦書店的試點,于1986年集資了3萬元蓋房,辦起了“機械工業出版社福州機械書店”.國家出版局曾明確指出:“圖書發行工作在2個文明建設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書店是傳播共產主義思想的陣地,是輸送科學文化知識的工具,是我們黨的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按部所領導要求,開業前就多次教育職工,堅持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方針,積極發行好書,及時提供科技書刊,為科技人員、技術工人排優解難,為機械工業發展提供優質精神食糧.書店開業十年共銷售碼洋150萬元,初步取得了經濟效益.我們發揮了情報辦書店的優勢,艱苦創業,先后同全國十幾個出版社合作,舉辦了五次書市展銷,正在探討把書店辦成情報信息普及和技術開發陣地,成為我所情報源之一。
(二).創辦輕印刷實體為進一步提高增收能力,節省自辦期刊印刷費用,在擁有計算機激光照排設備基礎上,1995年8月全所職工踴躍集資,克服各種困難購置了膠印機、切紙機、裝訂機、制版機籌建了輕印刷車間。依靠自己力量,僅用1個月就試運轉成功,正式對外營業,到今年6月已膠印8開資料40萬頁。以優質價廉獲用戶好評。
(三)多種經營,努力增收科技情報有償服務是科技情報人員創造的成果,用價值體現的一種形式.在深化改革中,我們還動員全所各個專業室組在搞好本職工作,完成上級下達指令性情報任務前題下,發揮各自的專長,在錄像、復印、照相、標準發行、技術咨詢、廣告、承接橫向課題(包括硬件科研),微機服務,中介服務,開拓技術市場等領域實行有償服務,努力節支增收,既有社會效益,也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十年來共創收60萬元,加上上級獎勵事業“費和省科委撥設備專款總計約80萬元。這批資金除少量用于職工福利外,大部分用于開展情報事業和購置計算機、錄像設備、復印機、幻燈機、照相機、投影儀、調制解調器、穩壓電源、繪圖機、供干機等一批情報基礎設施.這是改革前可望而不可及的.既為情報事業的發展增添了手段,又進一步增強了創收能力,使情報工作充滿了活力。
三、振奮精神,深化改革,加快機電信息產業發展
1986年以來,我所按照《福建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強科技情報工作的決定》(閩政(1986)57號文)和機械工業部《關于加強機械工業科技情報工作意見》((86)機情函字1267號),努力搞好我省機電情報工作,十年創業,喜見成效.從1987年開始,在福建省39個省級事業費包干研究所考核評比中連續六次評為1一3名,獲省科委、省財政廳頒發“先進集體獎”.199。年底,在機電部召開的全國機電工業情報大會上獲機械電子工業部機械工業“七五”期間情報工作先進集體的光榮稱號,用實際行動為省爭光。十年來,我所共獲獎約50項,其中獲國家和部省級科技進步獎15項,完成情報調研60篇,約450萬字。我所編輯出版的《福建農機》發行量達萬余份,8次在同行中評為先進科技刊物。我所負責的機械電子部科技成果信息系統福建子系統隨著改革的深化也改變了“六五”期間的后進狀況,一躍進入先進行列,從1987年開始連續六次評為部科技成果信息系統先進單位.實踐使我們深深體會到黨的關懷,各級領導的支持能極大地調動情報科技人員從事情報工作的責任感和積極性,激勵和鞭策我們在深化改革中奮發上進。當今社會,材料、信息與能源稱為現代化技術的三大支柱,是其它各種技術的基礎。回顧歷史,展望未來,我們戰斗在情報信息崗位上的戰士們充滿信心、勇敢前進,堅定不移地在黨的領導下,為開拓福建機電科技工作新局面,為迎接“信息時代”賦予我們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而奮勇拼搏。
以天然橡膠、劍麻、甘蔗、咖啡、胡椒及熱帶水果等為主的熱帶作物是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特有的經濟作物,對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福建等省!區"的農業經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改革開放后,在科技興農的政策指引下,其生產得到了飛速發展,“農業靠科技,科技靠農機”已成為共識。然而近年來,由于熱帶農業機械!以下簡稱熱機"的科技開發力度不夠,技術日趨落后的傳統熱機產品仍占據著市場,嚴重地制約著熱帶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為此,特撰寫本文,引發對熱機科技開發的思考。
一、熱機科技體制改革是為熱機科技開發提供良好環境條件的先決條件
目前,熱機科技體制存在著諸多弊端,如在科技投資體制方面,仍基本是科研事業費投入與科研課題不直接掛鉤的按人數撥款體制,“坐、等、要”的觀念和“吃皇糧國稅”的思想仍較為嚴重;在競爭激勵方面,科技人員的待遇與承擔的任務沒有直接聯系,仍處于吃“大鍋飯”的狀況;在人才流動方面,還沒有建立起有效的人才流動機制,該留的留不住,該分流的無法分流;在技術力量方面,科技人員數量不足、知識結構單一、高層次人才缺乏、年齡結構不合理,不能適應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熱機產品的開發;在科研條件方面,科研設備與檢測儀器陳舊匱乏等。以上幾方面的原因制約了熱機科技開發與科研機構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必須進行熱機科技體制改革,為熱機科技開發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筆者提出以下一些建議與同仁共商。
熱機科研開發機構企業化,將其推向熱帶農業建設主戰場在目前進行科技體制改革的形勢下,熱機科研單位應大膽地進行改革,將所承擔的公益性工作和科技開發工作分開,進行分類管理,公益性工作由國家撥款支持,但內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要進行改革,把工資與工作任務相聯系。科技開發工作實行企業化管理,國家對科技開發工作的經費支持應以支持科研項目為目標,使科研單位逐步由事業法人變為企業法人,成為科工貿一體化的科技企業;或與有實力的熱機企業相互參股改造成股份制企業。同時,改革內部機制,科研經費投入由“養人”變為“辦事”,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培養和引進高科技人才,充分利用沿海開放地區的有利條件,強化國外高科技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大幅度提高新產品的開發能力。
建立熱帶農業機械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根據熱機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適宜建立一個熱機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形成以熱機市場為導向,以熱機科研機構為核心,以熱機企業為基礎,以技術開發合同為紐帶的互惠互利、行業共同發展的運行機制。“中心”的經費一部分依托于熱機企業,另一部分由熱機主管部門擔保的銀行科研借貸款,再一部分為“中心”多渠道自籌資金,全部經費用于風險投資和有償使用,使“中心”成為熱機行業的高技術研究和新產品開發的基地。建立互惠互利的熱機推廣服務網絡目前,熱機科研開發機構的推廣工作仍處于自我推銷的層次,沒有形成推廣和服務網絡。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建立推廣服務網絡,如對中小型熱作機械可采用與鄉鎮農機站進行合作,由科研開發機構負責機械設備的開發并對農機站推廣服務人員進行培訓,鄉鎮農機站負責推廣和售后服務,對大型熱作機械,開發機構可多方籌措資金,組建熱機服務隊,進行熱帶農業機械化服務,以此帶動農機站或有經濟實力的專業戶購機組成服務隊,這樣就可建立起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農機推廣和服務網絡,促進科研與生產的結合,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二、重點開發適合家庭種蔗農場與種蔗專業戶的小型甘蔗收獲機械
甘蔗是熱帶地區種植面積最大的熱帶作物,在我國種植面積達120多萬公頃。每年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甘蔗收獲時,由于勞動強度大和季節性強而成為蔗農最頭疼的問題,不得不雇用數十萬南下民工砍蔗應急。早在(’年代,甘蔗收獲機械就得到了華南各省區農業主管部門的重視,研制了適合當時集體作業形式的甘蔗中型收獲機,也研制了少量的小型甘蔗收獲機,但是,技術性能都不穩定,推廣一直受限制,以至現在的甘蔗收獲,絕大部分仍依靠人工進行。在我國已投入市場使用的近’萬臺聯合收獲機中,甘蔗收獲機是廖廖無幾。根據這種情況,“先從研制適合種蔗農場和個體種蔗專業戶并按砍蔗農藝分段作業的小型甘蔗收獲機械突破,以解決當前的實際問題,然后大中型機共同發展,以中小型機為主”的甘蔗收獲機械開發思路,應是熱機科技開發部門值得重視的問題。
三、加快開發適合熱帶農產品保鮮、貯運及加工增值的農副產品加工機械近年來,華南地區熱帶農業經濟的發展如火如荼,尤其是廣東、廣西的龍眼、荔枝種植面積大幅度增加,臺灣青棗、澳洲堅果等熱帶水果的異軍突起,海南省大規模種植適合北方市場的反季節瓜果蔬菜,南方沿海城市興起的熱帶觀賞植物和熱帶花卉種植熱。因此,熱帶農產品的保鮮、貯運及產品加工機械設備的需求問題日益突出,成為熱機激烈市場競爭中一個可觀的發展空間。例如,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機械研究所的龍眼剝殼脫核機的研制項目,立項時就受到各方的關注和支持,這說明熱帶農產品加工機械設備市場前景看好,應引起熱機科研開發單位的重視并加快開發進程。
四、適度開發適合跨世紀熱帶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和科技含量的熱機產品在世紀之交,國家為了農業跨上一個新臺階,正在采取以農業產業化和科技進步為核心的發展農業新措施,熱帶農業也不例外,由分散均田的小規模經營逐步向相對集中的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走集約化高效熱帶農業發展的新路子。這些新措施對熱機科研提出了新要求,同時也是熱機行業發展的新機遇。主席在江蘇、上海、浙江考察時強調:“沿海發達地區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離不開農業機械化,因此,江主席的指示,為華南熱帶發達地區的熱機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熱機科研單位應抓住這一時機,適度開發適合現代熱帶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和科技含量高的熱機產品。李嵐清副總理提出在海南建立一個“國家級熱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區”,熱機科研單位應開發為“示范區”服務的成套機械設備,作為熱機產品的示范窗口。
科技檢索查新工作是科技信息部門根據自身優勢,為適應社會的需要而發展起來的一項新的信息咨詢服務。科技檢索查新是運用手工檢索及計算機檢索等手段,針對某一領域國內外同類研究的狀況和進展進行全面了解,通過對比分析,對待查的科研立項或科研成果的新穎性、先進性作出基于文獻的對比性結論的過程。科技查新工作對于維護科技成果評價的嚴肅性、權威性和公正性,吸取前人的經驗,避免低水平的重復研究,促進科技管理工作的科學化、規范化,提高科技成果的水平等,起著重要作用。我們廣西機械科技信息中心是原自治區科委最早授權認定的區級機械科技專業查新機構,自開展查新業務以來,已為機械行業各類新產品鑒定、科研立項、評獎、申報專利等提供查新服務三百多項,為機械工業科技進步發揮了自己應有的作用。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從事機械科技檢索查新工作的實踐,探討確保機械行業科技查新工作水平和質量的途徑,并針對機械科技查新工作的現狀提出一些建議。
1查新工作的基本條件
1.1較為完善的文獻支持系統較為完善的文獻支持系統,是保證查新工作質量的最基本條件,開展機械工業科技查新所需要的文獻支持系統包括:
1.1.1國內外主要數據庫包括《美國工程索引(Eicompendex)數據庫》、《金屬文摘(METDEX)數據庫》、《機械文摘(ISMEC)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科技經濟新聞數據庫》、《中國機械工程文摘數據庫》、《中國機械工業科技成果數據庫》、《中國學術期刊數據庫》等,以上是查新中使用率較高的數據庫,同時還要通過上網、聯機檢索等途徑查找相關的數據庫。
1.1.2國內外主要檢索工具包括各種綜合性及專業性的文摘、索引、資料目錄以及各類機械產品目錄、樣本等,由于機械產品種類繁多、專業龐雜,在此不一一列舉。
1.1.3一次文獻包括機械工業學科及相關學科的各類科技期刊。
1.2素質良好的查新人員查新工作是一項原則性較強而又比較繁瑣的工作,它需要查新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以及強烈的責任心,如果原則性不強,就會受市場經濟的影響或礙于情面寫出不合事實的報告,如果查新人員責任心不強,工作不耐心細致,就使查新結果出現錯漏,從而影響查新報告的嚴肅性。查新工作同時又是科學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它需要查新人員必須具備過硬的業務素質,查新人員的業務素質包括:
1.2.1較扎實的專業知識筆者認為從事機械工業科技查新的人員首先應當具備較為系統和扎實的機械工程學科的基礎及專業知識,因為這決定了查新人員能否對檢出文獻進行正確的篩選,對同類產品的技術特點、參數進行提煉、分析和對比,從而作出客觀準確的評判。
1.2.2較廣博的知識面機械行業是為國民經濟各行業提供工作裝備和生活服務的基礎行業,機械工業科技成果應用范圍可以說滲透了各行各業,如造紙、制糖、農業、水利、食品等,同時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科之間交叉滲透的日漸突出,都要求查新人員要有廣博的知識面。
1.2.3較強的綜合思維能力查新論證是一個對相關文獻資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推理過程,因此查新人員應當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判斷能力。
1.2.4較熟練的文獻檢索技能查新人員應通曉文獻檢索原理,熟悉各數據庫、檢索工具所貯存的內容、收錄的范圍、文獻的分布情況,并能根據不同的課題內容確定利用哪一種數據庫、哪一種檢索工具、采用哪一種檢索途徑、以及如何編寫檢索邏輯式等等。
1.2.5較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不僅可以提高查新工作效率,確保查新質量,而且能在聯機或上網查詢時節省費用。
1.2.6較高的外語水平查新人員應當具備較高的專業外語水平,尤其是閱讀、理解能力要強,這樣才能在檢索外文數據庫和資料以及分析查出文獻的過程中得心應手。
1.3較完善的規范管理眾所周知,合理的工藝流程、科學的技術規范以及嚴格的產品標準,是生產一個高性能高質量的產品的重要前提。同樣,查新報告作為查新工作的“產品”,應當有合理的工作程序、嚴格的工作規范作為其高水平、高質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必須制定一系列嚴格的工作規范。查新工作規范應包括:①查新工作程序的規范,②查新人員工作技術的規范,③查新報告格式、內容、用語的規范等。
2檢索查新技術探討
一個科研項目的檢索查新基本工作程序為:熟悉待查項目背景資料——對項目進行科學歸類,找出主題詞——選擇數據庫及檢索工具——制訂檢索策略,確定檢索年限——檢索——篩選檢出的相關文獻資料——與待查項目進行對比分析,撰寫查新報告。在這一工作過程中,檢索查新人員的技術水平高低對確保檢索查新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有賴于高素質的查新人員在實踐中不斷總結、提高。筆者分以下幾方面進行探討。
2.1檢索手段的運用
查新檢索有手工檢索和計算機檢索兩種主要手段,機檢速度快、效率高,是手檢無法比擬的,但手檢同樣重要,多年的實踐證明,機檢和手檢必須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兩者不可偏廢,這是因為:①各數據庫存在收錄內容差異的情況,沒有哪一個數據庫可以保證百無一漏,尤其是機械行業科技成果的產品形式為主的特點,決定了在一些產品目錄、樣本、更容易查到同類產品,這些必須通過手檢進行輔助。②各數據庫的主題詞標引存在差異,如果選詞不當或組配不力,極易造成漏檢甚至撲空,而手檢直觀性強,可以靈活調整檢索詞,通過上機前的手工試檢以及手檢與機檢之間的不斷修正,才能確保查準率和查全率。同時,如果是上網或聯機檢索,通過手檢定好檢索詞及檢索策略再上機查詢,可以達到省時省錢的功效。③數據庫相對于原文存在一個滯后期的問題,許多數據庫都存在滯后期,少則3~5個月,長則半年甚至1年,手工檢索工具滯后期短一些,但也有時間差問題,必須結合檢索最新幾期的核心期刊,才能更好地保證查全率。總之,只有將手檢和機檢相結合,才能確保查新范圍的全面性、系統性和連續性。
2.2檢索途徑的探索
根據我中心多年承擔的機械行業科技查新項目來看,以產品形式出現的占了90%以上。目前科技文獻對產品整機報道的較少,因此要注意查找產品目錄、樣本類載體,必要時甚至要有“大海撈針”的勇氣,逐年查閱核心期刊或非核心期刊,所要查的數據有時就在封頁的廣告上,或行業性的綜述里。此外,由于機械產品的應用領域極其廣闊,檢索時一定要弄清所涉及的領域屬于什么學科,該學科的主要檢索工具及核心期刊是哪些,檢索時要查全,不可遺漏。比如電除塵器,它在水泥生產中應用廣泛,但又有環保學意義,查找時就要通過化工類的“水泥工業”及環保科學中的“除塵”兩種途徑查找,而《水泥》、《水泥技術》、《通風除塵》、《環境保護》等核心期刊也是必查刊物。
2.3對檢出文獻、數據的篩選
在對檢出相關文獻、產品數據進行篩選時,所選擇的對比文獻、產品數據應當具有代表性、針對性、可比性。在機械類產品中,有的在國內已有幾十家甚至上百家企業生產同類產品(這種產品的開發往往是出于市場的考慮),在選擇與之對比的同類產品時,應選擇那些行業公認的有代表性的、技術性能較先進的產品,才能體現這一領域里的先進水平。同時,選擇對比的產品應具有可比性,如柴油機,應選擇型式、用途、冷卻方式等相同、排量相近的產品進行比較,排量相差太遠的則不具備可比性。此外,選擇的對比文獻應根據查新重點體現出針對性,這需要查新人員仔細地鑒別,如果不分主次把一般相關或密切相關文獻羅列出一大堆進行比較,不能突出重點,勢必影響查新結論的明確性。
2.4查新報告的撰寫
一份有價值的查新報告應當包含檢出的相關文獻或同類產品的概述、對檢出結果的對比分析并有結論性意見,能使科技管理部門和成果持有者了解同類研究的現狀及查新項目所處的真實地位及技術水平。筆者曾接觸過一些查新報告,在羅列了所有檢出相關文獻及同類產品之后,就簡單地下“經鑒別與本查新項目不同”或“未見相同產品報道”的結論,這種只有查新結果而無分析過程的查新報告是膚淺的、沒有說服力的。應當將查新產品與查得的同類產品的技術參數、結構性能、采用新技術的多少等進行全方位的分析比較,才能對產品的新穎性、先進性作出實事求是的評判。對新產品的對比分析可以采用表格方式,在一張表格上對產品的技術參數、性能特點等各項目進行對比,直觀性強,并能省卻大量說明文字。查新報告的撰寫應當客觀、公正、正確,做到條條有出處、款款有依據,既不能主觀臆斷、望文生義,也不能受委托人影響而避重就輕、弄虛作假。此外,查新報告提供的是基于文獻檢索的對比性結論,因此切忌越位代替專家對產品的水平下結論。
3對機械科技查新工作現存問題的思考
隨著科技檢索查新工作的不斷完善和提高,其對促進科技管理工作的規范化、科學化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一些行業的查新量逐年上升,立項、鑒定前進行查新已成為科技管理人員及科研人員的自覺行動。相比之下,機械行業的科技查新工作現狀不容樂觀,根據筆者的調查了解,相當一部分新產品未經查新即可立項、鑒定,甚至已完成鑒定再補充查新,查新在某些程度上流于形式,成了“馬后炮”,使科研項目或成果的嚴肅性、先進性和準確性大打折扣。針對這種現狀,筆者認為除了加大宣傳力度,提高科研管理部門及科研人員的查新意識外,還應進一步提高檢索查新工作的水平和質量,增強科技管理人員及科研人員對查新報告權威性、準確性、公正性的信任度。在此提出幾點建議。
3.1進一步加強查新工作的規范化管理
盡管各查新機構都制定有一系列的規章制度,但一些綜合性的查新機構無法制定出有行業針對性的規范和質量驗收標準,因此執行起來伸縮性、隨意性很大。同時查新管理部門也缺乏有效的查新質量監控措施,沒有形成不斷反饋、不斷改進的良性循環,這些都制約了查新水平質量的提高,建議查新管理部門加強這方面的組織協調管理。
3.2不斷提高查新人員的素質
有的部門查新人員缺少起碼的專業知識背景,其查新工作質量可想而知。各查新機構應當配備綜合素質較高的查新人員,加強培訓,推行“持證上崗”制度,確保查新工作高質量。
3.3加速數據庫建設,建立地區性文獻網絡
國內產品類的數據庫較少,現有的產品數據庫僅有名稱而無型號及技術參數,信息含量低,產品目錄、樣本等只有參數而無性能結構介紹,報紙上的新產品消息對產品的性能、參數介紹得更少,這些都給對比分析時造成了一定的困難,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結論的準確性和說服力。建議信息產品部門盡快建立起權威性的信息含量高的產品類數據庫。在現代信息社會里,任何一個部門要想收集齊所有的信息資料是不現實的,因此查新人員在工作中常常遇到查到篇名或文摘卻找不到原文的情況,這時就不得不到一些專業研究所、圖書館等部門去查找,有時還要去信到外地索取,費時費力,如果有關部門進行組織協調,建立起地區性的文獻網絡,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就能較好地解決資料不全的問題。
1我國農機成果轉化現狀
農業機械科技成果(以下簡稱農機成果)是科技成果中的一部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農機成果起著支撐和引領作用。但目前我國80%的科技成果未轉化,其中農機成果也不例外。以某省農業機械研究設計單位提取的數據為例分析,該單位從1990~2005年15a期間,共承擔了各級政府下達的科研項目53項(開題數),其中通過鑒定或驗收形成農機成果的有35項,占開題數的66%,而轉化出去的成果有6項(指每項成果推廣在5臺(套)以上的),占農機成果的17%。在沒有轉化出去的87%中不乏非常有推廣前景的成果,都在20世紀90年代就閑置在檔案室里,正如經濟問題專家指出,這是科技人才和資本的雙重浪費,非常令人痛心。究竟是一堵什么樣的“圍墻”使成果轉化的有效性低?傳統的農技成果轉化的老辦法、老經驗出了什么問題?通過什么樣的新途徑才能有效提高新形勢下農機成果的轉化率?這些問題已經成為擺在每一位農業科技工作者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2農機成果轉化過程中的問題
2.1開題項目沒有形成強勁需求一個科研項目在開題時就呈現出弱勢狀態,因為沒有準確地把握農村市場跳動的脈搏,開題時僅在理論狀態下分析應該有轉化前景,僅在只有零星用戶或者在具備了一定科研基礎之后,就匆匆上報項目。開題項目的弱勢特征表現在:
2.1.1項目單一。既沒有前期扎實的市場調查基礎,項目完成之后往哪轉化,科技人員心里沒有底;也沒有制定后期的研究方向,無法形成完整的項目鏈,用戶接收單一項目無法使用。
2.1.2項目脫節。研究的科技內容、解決的技術問題、可能不是用戶所需要的,或者問題很小沒有涉及到關鍵,缺乏用戶共鳴,無法達到預期需求。
2.1.3項目零散。一個較小的研究單位一年內上的項目達10多項,包括的領域也很廣,人力、財力及實驗手段都無法跟上,項目的完成很勉強,更無力去深入推廣轉化了。
2.2農機成果推廣渠道不通暢如果說取得農機成果是源頭,那么用戶使用就是源尾。其間渠道一路暢通與否是影響轉化能力的重要因素。在省及地區的實際情況是,科技成果轉化到1~2個用戶是完全有把握的,但是再繼續多家轉化就很難了。而這種障礙主要體現在:
2.2.1信息不靈。憑宏觀的信息認為該成果會有很高的轉化率,但微觀信息即具體是哪些用戶需求卻沒有掌握。
2.2.2成果熟化度差。用戶最大的擔憂是農機裝備的性能、質量可靠度、操作方便性及是否有及時良好的售后服務。
2.2.3經費短缺。科研項目缺乏經費,研制的樣機沒有進行生產試驗和耐久性試驗等就匆匆投入市場,造成農機的成熟度和可靠度不夠,農機經常擱淺在田間、車間等。
2.3對科技人員評價機制片面性對科技人員評價機制的片面性,制約了農機成果的轉化率。轉化率要高,就要強化推廣職能,形成媒、研、產、供、銷、服、饋等一條龍的鏈式管理,而各個鏈節都是科技人員組成形成合力;但是在評價科技人員成就時,只是6個鏈節中的“研”,因為是研究人員才能取得成果獎勵證書,才能晉升職稱或獎勵等,而其他都是輔助人員,不屬于成就評價之列。因此屬于鏈節“研”中的人員,都不愿意改行“屈就”于其他鏈節,唯恐影響前程。目前缺乏有效地促進科技人員從事農機成果轉化的激勵機制和環境氛圍,削弱了其他轉化鏈節的功能。
2.4用戶使用先進技術裝備的技能不強我國農民知識水平整體不高,特別是目前有文化的年輕人大多經營非農產業生產或者外出打工,留在農業生產領域的大多是年齡偏大、文化素質較低的老年勞動力,他們對復雜的機械,特別是成套技術裝備的操作使用吃力,因而對使用農機產生了抗拒心理,或者難以接受先進技術裝備,或者導致裝備使用壽命短。農民自身的素質不高,采用科學技術積極性不高,這是農機成果轉化的主要障礙因素。現代農業機械主要依靠科學技術,必然要求農業勞動力掌握大量的知識和技能。
2.5農機成果沒有完全融入大農業這一點在省級及以下地區表現猶為突出。長期以來,農、林、牧、漁等各行業互相之間來往甚少、獨立運作,對當地的農村形勢、對農業機械的需求,沒有溝通交流、沒有銜接通報,各行業各行其是,以至于沒有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導致了信息閉塞、成果重復、轉化吃力,農業產業鏈缺損,最終是增加了成果轉化的經費成本、時間成本及運行成本,降低了轉化率。
3農機成果轉化新途徑
3.1轉變科研項目立項程序設立科技項目一定要有的放矢,先有企業接收,才有項目申報,必須放棄在項目立項之后再找企業、找著與否都無所謂的狀況。這需要各級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創造完善的轉化環境。具體的實施方法是堅決執行“科技部新農村建設科技促進行動”。以四川省為例,省科技廳頒發的《四川省科技計劃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等一系列行動方案,就是要從科研選題、立項、經費分配等原有的科技管理體制和機制進行改革和創新,從源頭上解決科技成果轉化率低的問題。
3.2轉變對科技人員的評價機制傳統方式下出現先立項后找企業的狀況,就是因為對科技人員成就的評價機制出現了偏差:第一,沒有把成果的轉化量放在首要評價標準上;第二,科技人員完成科研項目數量的多少成為了重要的評價標準;第三,科技進步獎只是對項目進行研究的人員才有榮獲資格,其他推廣轉化的科技人員沒有納入評獎范圍等,由此才造成了科技項目重完成輕轉化。因此,應該擴充評價機制,科技成果轉化是鏈式管理方式,對于信息、科研管理、研發、營銷、售后服務等人員,也應有相應的評判功績。
3.3轉變閉塞的農口行業之間的聯系應該轉變長期以來農、林、牧、副、漁等農口行業之間往來甚少的局面,大農業需要大合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放大到全局、全省的利益加大聯合力度,而不是局部利益或本位利益。農業機械是實施和推廣先進農業科技的載體,是現代農業重要的基礎設施,轉化程度直接影響著新農村建設的進程。因此,各個農業科研機構應聯系合作、互通情報、共同交流、共謀建設,避免農機成果轉化形成“孤軍奮戰”。
3.4轉變農機科技成果轉化的方式農機是特殊的商品,銷售市場在廣闊的農村,用戶是農民。因此,成果轉化針對性很強,農機成果轉化應具備信息、供需部門雙方對接、按市場規律定價交易、后期跟蹤服務和解決出現的糾紛,提供購機補貼和資金借貸以及法律咨詢等專業化服務等條件。要做到這些,首先,應盡快擺脫主要依靠政府指導行政推廣的模式,盡快建立專門為“三農”服務的農機市場;其次,完善農業機械科技成果轉化的中介機構,中介機構應該形式多樣,為農機成果信息;第三,要加快各種農業機械科技示范園區和示范基地的建設,并按照市場規律進行運作和管理,使園區在不斷發展的同時,對外產生輻射,成為農業科學技術傳播擴散的載體,推動農機成果的轉化。
3.5轉變農民的知識結構有計劃、有步驟、有方式地培養農民學習科學技術知識,掌握先進技術裝備使用的技能,按照科技部《新農村建設科技促進行動》的通知精神,加大新型農民培養力度,優化農村科技人才隊伍,才能使轉化的科技成果有接收對象。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科學技術在各個領域都發揮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推動作用,農機成果已成為推動農業發展的強大動力。各級農業機械研究部門都應該將農機科技成果的轉化列入重要的工作計劃中,以使農機成果為提高農業生產水平、快速提升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乃至整個中國經濟的穩定與發展發揮重要的作用。
以天然橡膠、劍麻、甘蔗、咖啡、胡椒及熱帶水果等為主的熱帶作物是我國熱帶、亞熱帶地區特有的經濟作物,對廣東、廣西、海南、云南、福建等省!區"的農業經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尤其是改革開放后,在科技興農的政策指引下,其生產得到了飛速發展,“農業靠科技,科技靠農機”已成為共識。然而近年來,由于熱帶農業機械!以下簡稱熱機"的科技開發力度不夠,技術日趨落后的傳統熱機產品仍占據著市場,嚴重地制約著熱帶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為此,特撰寫本文,引發對熱機科技開發的思考。
一、熱機科技體制改革是為熱機科技開發提供良好環境條件的先決條件
目前,熱機科技體制存在著諸多弊端,如在科技投資體制方面,仍基本是科研事業費投入與科研課題不直接掛鉤的按人數撥款體制,“坐、等、要”的觀念和“吃皇糧國稅”的思想仍較為嚴重;在競爭激勵方面,科技人員的待遇與承擔的任務沒有直接聯系,仍處于吃“大鍋飯”的狀況;在人才流動方面,還沒有建立起有效的人才流動機制,該留的留不住,該分流的無法分流;在技術力量方面,科技人員數量不足、知識結構單一、高層次人才缺乏、年齡結構不合理,不能適應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熱機產品的開發;在科研條件方面,科研設備與檢測儀器陳舊匱乏等。以上幾方面的原因制約了熱機科技開發與科研機構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必須進行熱機科技體制改革,為熱機科技開發提供良好的環境條件。筆者提出以下一些建議與同仁共商。"熱機科研開發機構企業化,將其推向熱帶農業建設主戰場在目前進行科技體制改革的形勢下,熱機科研單位應大膽地進行改革,將所承擔的公益性工作和科技開發工作分開,進行分類管理,公益性工作由國家撥款支持,但內部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要進行改革,把工資與工作任務相聯系。科技開發工作實行企業化管理,國家對科技開發工作的經費支持應以支持科研項目為目標,使科研單位逐步由事業法人變為企業法人,成為科工貿一體化的科技企業;或與有實力的熱機企業相互參股改造成股份制企業。同時,改革內部機制,科研經費投入由“養人”變為“辦事”,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培養和引進高科技人才,充分利用沿海開放地區的有利條件,強化國外高科技技術引進、消化、吸收和創新,大幅度提高新產品的開發能力。"建立熱帶農業機械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根據熱機行業的現狀和發展趨勢,適宜建立一個熱機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形成以熱機市場為導向,以熱機科研機構為核心,以熱機企業為基礎,以技術開發合同為紐帶的互惠互利、行業共同發展的運行機制。“中心”的經費一部分依托于熱機企業,另一部分由熱機主管部門擔保的銀行科研借貸款,再一部分為“中心”多渠道自籌資金,全部經費用于風險投資和有償使用,使“中心”成為熱機行業的高技術研究和新產品開發的基地。"建立互惠互利的熱機推廣服務網絡目前,熱機科研開發機構的推廣工作仍處于自我推銷的層次,沒有形成推廣和服務網絡。應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建立推廣服務網絡,如對中小型熱作機械可采用與鄉鎮農機站進行合作,由科研開發機構負責機械設備的開發并對農機站推廣服務人員進行培訓,鄉鎮農機站負責推廣和售后服務,對大型熱作機械,開發機構可多方籌措資金,組建熱機服務隊,進行熱帶農業機械化服務,以此帶動農機站或有經濟實力的專業戶購機組成服務隊,這樣就可建立起不同層次、不同形式的農機推廣和服務網絡,促進科研與生產的結合,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
二、重點開發適合家庭種蔗農場與種蔗專業戶的小型甘蔗收獲機械
甘蔗是熱帶地區種植面積最大的熱帶作物,年在我國種植面積達’多萬公頃。每年廣東、廣西和海南等地甘蔗收獲時,由于勞動強度大和季節性強而成為蔗農最頭疼的問題,不得不雇用數十萬南下民工砍蔗應急。早在(’年代,甘蔗收獲機械就得到了華南各省區農業主管部門的重視,研制了適合當時集體作業形式的甘蔗中型收獲機,也研制了少量的小型甘蔗收獲機,但是,技術性能都不穩定,推廣一直受限制,以至現在的甘蔗收獲,絕大部分仍依靠人工進行。在我國已投入市場使用的近’萬臺聯合收獲機中,甘蔗收獲機是廖廖無幾。根據這種情況,“先從研制適合種蔗農場和個體種蔗專業戶并按砍蔗農藝分段作業的小型甘蔗收獲機械突破,以解決當前的實際問題,然后大中型機共同發展,以中小型機為主”的甘蔗收獲機械開發思路,應是熱機科技開發部門值得重視的問題。
三、加快開發適合熱帶農產品保鮮、貯運及加工增值的農副產品加工機械
近年來,華南地區熱帶農業經濟的發展如火如荼,尤其是廣東、廣西的龍眼、荔枝種植面積大幅度增加,臺灣青棗、澳洲堅果等熱帶水果的異軍突起,海南省大規模種植適合北方市場的反季節瓜果蔬菜,南方沿海城市興起的熱帶觀賞植物和熱帶花卉種植熱。因此,熱帶農產品的保鮮、貯運及產品加工機械設備的需求問題日益突出,成為熱機激烈市場競爭中一個可觀的發展空間。例如,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機械研究所的龍眼剝殼脫核機的研制項目,立項時就受到各方的關注和支持,這說明熱帶農產品加工機械設備市場前景看好,應引起熱機科研開發單位的重視并加快開發進程。四、適度開發適合跨世紀熱帶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和科技含量的熱機產品在世紀之交,國家為了農業跨上一個新臺階,正在采取以農業產業化和科技進步為核心的發展農業新措施,熱帶農業也不例外,由分散均田的小規模經營逐步向相對集中的適度規模經營發展,走集約化高效熱帶農業發展的新路子。這些新措施對熱機科研提出了新要求,同時也是熱機行業發展的新機遇。主席在江蘇、上海、浙江考察時強調:“沿海發達地區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離不開農業機械化,因此,江主席的指示,為華南熱帶發達地區的熱機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熱機科研單位應抓住這一時機,適度開發適合現代熱帶農業規模化、產業化和科技含量高的熱機產品。李嵐清副總理提出在海南建立一個“國家級熱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示范區”,熱機科研單位應開發為“示范區”服務的成套機械設備,作為熱機產品的示范窗口。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總理提出,今后五年,將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這讓農業機械行業面臨前所未來的機遇和挑戰。受內在需求拉動和國家強農惠農政策支持,我國農業機械工業實現了高速增長,工業總產值連續十年平均增幅超過20%,成為國民經濟增長最快、最具活力的產業之一。
農業機械是應用農業科技的主要載體,是農業生產規模化、機械化和標準化的支撐。經過50多年的發展,目前國內農業機械產品種類不斷增加,技術水平不斷提升,產業規模持續擴大,有效支撐了現代農業發展和新農村建設。
但是,與當前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要求相比,中國農業機械行業共性技術和核心技術缺失,智能化和信息化技術開發應用不足,高端產品匱乏、低端產品過剩,大型農業動力和高端復雜農機具進口依存度高,水、肥、藥利用率低,裝備技術水平和產品結構性矛盾十分突出。與發達國家相比,產業差距明顯,在產品品種上,國外達到7000多種,基本上所有作物的所有作業環節實現了全面機械化,而我國僅有3500多種,還主要集中于三大糧食作物;在產品結構上,國外拖拉機已經發展到500馬力以上,大型、多功能復式作業裝備普遍應用,而我國能夠批量生產的大馬力拖拉機還在180馬力及以下,200馬力以上特別是動力負載換擋等核心技術還未突破,中小型農機具較多;在技術水平上,國外廣泛采用數字化設計、柔性制造技術,集成智能化、信息化的高技術裝備廣泛應用,而我國大多處于中低端水平,高端裝備缺乏或基本依賴進口;在產業規模上,我國農機工業總產值僅相當于美國約翰迪爾一家公司;占我國國土面積45%以上的丘陵、山地溝壑區適用機械嚴重缺乏,機械化水平只占全國平均水平的1/3,多數仍處于人畜力階段,嚴重影響了勞動力轉移狀況下的農業正常生產,制約了農業生產全面機械化的發展。總體上講,發達國家以智能化為引領的先進技術至少領先我國30年。造成這一局面有幾個方面的主要原因:
第一,技術創新能力不足,不能有效支撐新產品開發。關鍵共性技術研究是農業機械科研的基礎,是技術創新能力建設的關鍵。隨著公益性科研院所改制、轉企、歸并或撤銷,院所自謀生路,主要精力忙于生產經營,對行業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重視程度減弱,共性技術研究步伐緩慢,不能有效支撐新產品的開發。由于大學學科建設不足,重要前沿和原始性創新匱乏,生物、信息、自動智能化高新技術與工程技術缺乏融合,導致缺少核心技術。目前我國農機重大產品開發尚停留在經驗設計階段,新產品開發周期長達23年,比國外先進企業長一倍;新產品技術產業化轉化時間長達3年以上,不能有效滿足農業快速發展的要求。
第二,企業自我科研投入能力有限,不能有效支撐創新投入。長期以來的低價格政策,造成農機企業經營艱難,無力投入。目前,雖然受內在需求拉動和農機購置補貼資金推動,農機市場產銷兩旺,但受農機產品整體競爭力和農民購買力制約,產品價格始終處于市場底端,利潤很低,利稅率不到4%;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不足1%,嚴重制約了技術的創新開發和應用。
第三,現有農機創新體系不完善,創新合力不足。許多農業裝備技術研究院所轉變為企業后,所承擔的共性、公益性技術供給職責大大弱化,院所缺乏投入的動力和供給的積極性。企業科研能力弱,作為主體參與創新的能力不強,研究、開發、生產不能形成有效的產業運行模式,產研、產學處于一事一議的松散合作狀態,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結合的創新機制尚未確立,制約了農業機械的自主創新。
因此,要轉變和突破現狀,應對當前土地流轉集中、農業產業化適度規模經營、農業工業化進程加快等形勢的變化,農業機械行業依然任重道遠,需要國家的大力支持。我建議,
第一,加大農業機械產業作為公益性行業的政策支持力度。農業機械產業是直接服務于事關我國食物安全、農民就業和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的國民經濟基礎性產業,是農村工業化進程的橋梁,具有普遍的公益性。建議設立農業機械公益性技術研究專項,持續支持農機作業技術原理和機構原始創新研究。
第二,加快建立農機行業共性科技創新平臺。圍繞農用動力、拖拉機、收獲機械等重點領域,加快建立一批相對獨立和面向全行業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共性科研創新平臺,設立平臺專項運行經費,支持行業重大科技項目的持續創新。
第三,加大農機先進制造技術改造的資金支持力度。受先進制造能力制約,我國農機產品普遍可靠性不高,但是受低價格、低利潤水平的影響,行業企業無力投入先進制造能力改造,建議設立農機先進制造技術改造專項,提升產品制造質量。
第四,建立農機新產品研究開發補貼制度。在繼續實施好農機購置政策的同時,逐步加大對農機新技術產品開發、新技術推廣應用的補貼力度,鼓勵創新發展。
0引言
中國有色(沈陽)冶金機械有限公司(下簡稱沈冶機械)為我國有色及鋼鐵冶金、礦山等重型機械裝備制造的大型國有骨干企業。長期致力于有色及鋼鐵冶金、礦山設備的研制、開發與制造。2005年,為了集中科研開發力量,提高公司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步伐,沈冶機械成立了企業技術中心。技術中心作為公司的科技創新體系的核心,既是公司科研項目的管理平臺,本身又承擔著公司共性技術、前瞻性技術的研發任務。
1沈冶機械科技項目管理與運作
1.1企業科技項目管理及重要性科技項目管理是系統的組織計劃、協調管理的經營活動。它所著力解決的是兩個層面的問題:一是企業層面的運行;一是項目層面的運行,通過組織有序、管理規范、職責明晰、協調有力的運行,實現項目管理過程的高效運轉。做好科技項目的管理工作,有利于規范科技項目的管理,有利于保障科技項目的實施,有利于推動科技計劃的貫徹實施,有利于企業科技發展目標的實現,有利于推動企業技術進步以及自主創新能力的提高。
1.2科技項目來源與分類(1)項目來源:省、市及上級部門下達的科研任務;公司簽訂的新產品合同;與大專院校共同研發的項目;公司根據企業自身發展需要編制年度科研計劃的項目及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項目等。2009年沈冶機械承擔省市上級部門科技項目8項,與大專院校合作2項。2010年承擔省市科技項目4項,與大專院校合作2項,企業自立項目8項。(2)項目分類:項目根據技術難度和工作量分為基礎研究、新產品開發、現有產品生產工藝和生產設備進行重大技術改進、在現有技術基礎上進行改進的項目或產品質量攻關。1.3項目運作程序、方法及要求企業科技項目運作程序包括項目立項申請、項目立項評審、項目立項批準、項目實施和項目驗收等。
1.3.1項目的立項申請由技術中心下設的各研究所根據公司的科技發展規劃自立項目編制立項申請,對技術含量高、投資較大的項目要進行可行性論證和方案設計論證等工作并撰寫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
1.3.2項目立項評審與批準由公司的技術管理辦公室組織技術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對項目申請書、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進行評審,報副總工程師審定,主管技術的副總經理批準立項。
1.3.3簽訂項目任務書公司與項目承擔單位簽訂項目任務書,明確項目的責任、權利、義務。
1.3.4項目實施(1)制訂詳細的項目實施計劃[1~6]。其內容包括項目主要研究內容、項目預期達到的技術指標及經濟效益分析、項目詳細的經費預算、項目研究人員以及研發實施進度計劃等。(2)計劃內容的實施。項目組人員根據計劃內容和分工,按時間節點開展工作并按時按質完成各自任務。第26卷第4期2010年8月有色礦冶NON-FERROUSMININGANDMETALLURGYVo.l26.№4August2010(3)計劃內容執行情況檢查與協調。項目負責人要全面掌握項目的進展情況,了解各專業人員的工作動態,協調各專業人員的工作,處理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對處理不了的問題及時反饋給技術管理辦公室;(4)召開項目實施調度會。技術管理辦公室不定期(至少每季一次)地組織召開由相關部門和有關人員參加的科研調度會,檢查項目實施計劃的執行情況,溝通信息,處理問題,制定下一步的實施要求和實施措施;(5)項目實施總結。總結內容包括項目實施計劃執行情況、技術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及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1.3.5項目驗收項目研究結束后,項目組按要求提出工作總結報告、技術研究報告、專項經費決算報告等材料,提出驗收申請,經審核符合驗收條件的科技項目由技術管理辦公室組織技術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對項目進行評定并寫出評定意見,對達到預期目標的項目予以驗收,對未達標的,指出問題并提出建議,由項目組改進與完善,達標后再予以驗收。
2目前沈冶機械科技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
沈冶機械于2006年10月進入省級企業技術中心,技術中心緊緊圍繞公司的科技發展戰略、產業發展規劃開展了卓有成效科研開發活動,取得了明顯的成效。近幾年來,共承擔科研項目200余項,其中包括多項省市政府的科研和產業發展重大重點項目,在實踐中不但增強了自身的研發能力,拓展了技術中心的科研開發領域,隨著企業科技項目的增多,現行科研項目的管理能力明顯落后。下面就沈冶機械科技項目實施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分析:
(1)項目多,而且雜。為了保持競爭力,公司技術中心下設的研究所有時出現了上百個項目同時進行的局面。造成了一個多項目的環境和很多新的問題。
(2)有的項目負責人存在急功近利的做法,對項目的技術可行性、經濟可行性和實施應用條件缺乏全面、系統、前瞻性的分析;有的項目負責人貪大求全,預期目標虛高定位,主觀夸大項目預期目標,效益指標預測失真,技術水平先進性評估過高等。2009年在公司實施的110項攻關項目中,通過驗收的項目只有50%,很多項目起點低,水平不高。
(3)科研項目組中缺少具有市場營銷知識的人員,不能及時掌握市場動態和客戶需求,無法將研發項目與市場產業有機的銜接。創新技術難以取得成果轉化,形成新產品。公司在研發的新產品中,有的作為儲備的項目幾年內沒有市場需求,造成人財物的浪費。
(4)科技項目過程管理模式比較落后。沒有真正從現代項目管理的規律出發,未能建立項目的監督和監理機制;,項目的開展,更多地依賴項目組成員的自覺性,缺乏對科技項目過程的有效控制,課題完成的質量不高。盡管有的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實行了節點控制,但它的意義已經與原來的一般過程控制出現了很大偏離。目前沈冶機械科技項目管理采取的是職能式管理進行運作的,在遇到比較多的項目一起實施時,相關的項目員工就有日常職能工和項目工作的沖突。例:2009年攻關項目中,有20%的項目由于生產任務緊張,終止項目的進行、有5%的項目由于人員的變動終止項目、有10%的項目隨意更改了項目內容。發生變化的項目不能及時反饋到技術管理辦公室,造成信息滯后,監管失控。
(5)在資金和核算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2009年,沈冶機械大約有半數的科技項目由于項目負責人在項目立項時不能給出資金的預算,或者預算不規范,不準確,致使在項目管理中不能監控和項目完成后的評估。且公司成本核算體系不能支撐項目核算需要,沒有按照立項的項目予以獨立的核算支出。因此,無法準確核算項目成本。
(6)項目管理水平低,造成一些科技項目效益不高。沈冶機械沒有專職從事項目管理的人員,現有管理人員不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項目管理仍處于較低水平,粗放型的項目管理是造成一些科技項目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
3沈冶機械科技項目可行的管理模式探討
改革目前的科技項目管理體制,建設高效、系統、科學的項目管理機制,是目前沈冶機械科技項目管理工作的重點。
(1)轉變觀念,樹立新的管理理念。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對科技需求數量和質量的不斷提高,迫切要求增強科技項目管理的整體效益,這就要求我們轉變觀念,遵循科學研究活動的規律,把科學決策、民主決策貫串于科技項目論證、立項、實施的全過程。樹立新的管理理念,科技活動是多層次的,因此管理方法也應是多層次,而不應是用一個模式,一種方法進行管理。如:在項目立項時,可外請專家把關,保證技術的先進性。基礎研究項目、新產品研發可采用計劃管理模式,技術攻關計劃可采用集中管理模式。不同層次的科技活動有不同的目標,要相應有不同的政策、不同的管理方法。
(2)科技項目管理與組織整合。沈冶機械應建立獨立的項目管理職能部門,受公司的高層直接領導,在科技項目管理的全過程都要制定相應的制度,來保證全過程的順暢管理。對于項目的管理要建立定期檢查制度,對項目實行跟蹤管理,及時掌握項目的進展、計劃實施、項目經費的使用;并對項目的進度、完成的質量和階段性成果以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監督和檢查,對解決項目進行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指導和幫助,糾正研究方向。同時要進行科技項目之間的整合,企業內同時運行多個項目時,可根據項目的優先等級、資源需求情況、技術類別等進行統一的規劃,促進項目的有效運行。
(3)科技項目實施過程中的管理專家與技術專家(學科帶頭人)整合。項目的實施,不只是單純的技術研發,還包括項目的組織管理。誰來組織實施,如何組織實施,相應的責、權、利如何界定等,都會影響著項目實施的管理效率。因此,在項目管理部門需要配備既懂項目實施,又懂項目管理的專職人員,在項目的具體組織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技術人才與管理人才的整合作用,起到互補型的倍增效應。特別是跨部門合作的項目,項目管理專家的綜合管理優勢尤為重要。
(4)建立項目評估體系。對項目評估的總體目的是客觀公正地反映實際情況,實施、推進或總結整個項目。建立科學的項目評估體系,以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核心技術的創新與集成水平、自主知識產權、潛在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為主要評估標準,從企業科技創新的戰略目標出發,綜合考慮技術、市場、經濟環境、社會等各種影響因素,對項目進行綜合評價選優,提高項目立項的科學性。同時還要盡可能地規避風險,使有限的資金能發揮更大的作用,提高科技經費的經濟、社會效益。
(5)加強項目管理培訓工作。定期開展有關項目管理的各種培訓,培訓包括:項目時間進度管理、成本管理、資源管理、項目可行性分析評價、風險評估方法等。通過培訓提高項目管理的水平,及項目的整體效益,促進項目管理體制和機制逐步完善,培養出高素質的項目管理專業人才。
(6)注重營造以“人”為本的組織環境。科技項目管理與運作機制的核心是以人為本,積極開展科技人員的繼續教育和培訓,制定對科技人員的激勵政策,提高科研人員的綜合素質,激發科研人員的創造精神和工作熱情。
4結語
項目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新的管理學思想和管理控制技術會不斷地被引入,項目管理的內容、方法和手段也將會不斷地完善和發展。在項目管理過程中,堅持創新,勇于探索,不斷總結,豐富提高,不斷提高項目管理水平,達到順利實現項目預期目的,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推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實現企業的持續發展。
科技查新工作[1]是一項深層次的科技信息咨詢服務工作。在1993年國家科委公布的《國家科委關于科技查新咨詢工作管理辦法(試行)》中,科技查新定義為:“是指通過手工檢索和計算機檢索等手段,運用綜合分析和對比等方法,為評價科研立題、成果、專利、發明等的新穎性、先進性和實用性提供文獻依據的一種信息咨詢服務形式。”最早的科技查新工作開始于1985年,經過20余年的發展,科技查新工作在提高科研項目和成果的評價水平、避免低水平重復和鑒定評獎失準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具有科學性、嚴肅性和公正性的特點。機械科技查新與其他專業科技查新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其自身的特點。四川省機械研究設計院機械科技情報標準研究所自20世紀90年代初開展機械科技查新工作以來,為四川省機械行業各類新產品鑒定、科研立項、成果評獎、申報專利等提供查新服務500余項,筆者結合自己多年來從事機械科技查新工作的實踐,總結了機械科技查新的特點,提出了提高機械科技查新質量的一些建議。
1機械科技查新的特點[2]
1.1專業涉及面廣
機械工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行業,同各行業都有密切相關的聯系,機械科技成果也廣泛應用于化工、交通、農業、水利、食品、建筑等行業,廣泛的應用決定了機械科技成果針對不同的應用范圍具有不同的應用特性。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學科之間互相交叉、互相滲透的特點日漸突出[3],邊緣學科越來越多,這就對查新人員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要做好查新工作、高質量地完成科技查新報告,就必須要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廣博的知識面及良好的溝通能力和理解能力。
1.2文獻需求面寬
機械工業作為基礎行業,機械科技成果既包含理論上的設計與研究,同時更多的是具體產品、零件的研制和結構、工藝上的改進。目前大多數公開發表的科技文獻資源,主要來源于科技期刊、學術會議論文、學位論文、標準、專利等,這些文獻對新理論、新工藝、新方法等作理論性的研究較多,對具體產品和零件的介紹較少。所以,在機械產品和零件類科技查新項目中,需要一些其他的文獻途徑來保證查新檢索中的“查全率”。國內文獻資源[4]主要包括萬方數據資源系統、重慶維普科技期刊數據庫、中國期刊網及中國專利文獻數據庫等常用的國內綜合數據庫。國外聯機數據庫以DIALOG聯機數據庫為主,以網絡數據庫為輔助,如ISIWebofScience(即SCI)數據庫、美國化學文摘CA、美國工程索引EI、英國INSPEC和一些全文數據庫ElsevierSDOS,WileyInterScience,PQDD博碩士論文庫等。除了這些通用的文獻外,機械科技類查新的文獻資源中,企業產品樣本、企業廣告宣傳、企業網站中的產品介紹等也是重要組成部分。這些文獻中,對產品和零件的介紹占大多數,特別是對參數的介紹都非常詳細,而理論性研究較多的文獻往往對一個產品的具體參數介紹得較少。機械產品項目的科技查新中,往往需對比其具體參數才能對其先進性、新穎性作出判斷。而技術參數中很多參數都相互關聯,只針對一項參數作對比分析不具有說服力。比如,對某機械密封類產品的查新中,查新委托單位給出的指標是:轉速最高25000r/min,軸徑最大400mm,需要對比同類產品的密封性能。這個項目中,僅查同類產品中轉速是否高于25000r/min或軸徑是否大于400mm都是片面的。因為對這類密封產品來說,密封性能的好壞取決于密封線速度的高低,而線速度與轉速和軸徑都有關系,拋開軸徑指標,只靠轉速指標的高低來判斷密封的優劣是錯誤的。所以,完整的技術參數對產品類項目的查新對比分析很重要,這也直接影響查新報告最后的質量。
1.3技術水平高低多方面體現
機械科技查新項目中,有一些零件的加工工藝、材料都一樣,只是最終成品的尺寸規格不同。但是,隨著零件尺寸的增大,工藝實施難度也隨之增大,雖然工藝都一樣,但實施工藝的途徑有很大區別,很多企業都設計有專用的工裝設備。類似這種查新項目,一般認定為其具有新穎性。比如,同樣采用窄間隙焊接技術,對于1000mm和3000mm的主軸而言,其實施難度差別很大。不同的企業針對具體情況大都自己設計工裝設備,如果針對這種工裝設備進行查新,并不能說明該項目的技術水平。這種情況下,主要看窄間隙焊接技術是否在更大的主軸上應用。機械科技查新項目中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查新項目其本身的工藝或結構并不具有新穎性,但在一些特定的應用范圍內以前并沒有應用該工藝或結構。比如某汽輪機低壓全電調控制系統的項目中,采用雙冗余配置DDV閥組。經查,雙冗余配置DDV閥的設計在其它控制系統中已有應用,但在汽輪機低壓全電調控制系統中未見應用。這種情況一般認為其具有新穎性。
2提高機械科技查新質量的建議[3]
2.1提高查新人員素質
機械科技查新工作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需要查新人員不僅具有機械專業基礎知識,還要熟悉文獻檢索原理,能根據不同的查新項目確定采用的數據庫和檢索策略,同時還需具備較強的工作責任心,以實事求是的態度,科學、嚴肅、公正地開展查新工作。查新工作中,文獻的檢索和對比分析是重要的一環,對查新項目的理解、制定檢索策略直接決定文獻檢索的“查準率”和“查全率”。在保證“查準率”和“查全率”的基礎上,篩選、提煉文獻和正確地進行分析、對比則是作出客觀準確判斷的基礎。撰寫查新報告時,還需查新人員能準確地表達查新結論。另外,較高的外語水平、熟練的計算機應用技巧也是查新人員必備的能力。由此可見,機械科技查新工作對查新人員的要求主要有:機械專業知識、文獻檢索知識、綜合分析能力、文字表達能力、外語和計算機應用能力。在此基礎上,配合查新員對工作的責任心,才能把機械科技查新工作做好。
2.2加強同查新委托單位的溝通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機械科技查新項目涉及的專業越來越廣。對查新項目的理解和消化是開展查新檢索工作的基礎,而科技查新人員在專業上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需要查新人員加強和查新委托單位的溝通,積極向技術人員學習,準確把握查新項目的創新點。此外,要查新人員短時間內消化技術人員辛苦幾年或十幾年的研究成果是不現實的,所以在查新檢索過程和文獻對比分析中,還需要不斷和查新委托單位技術人員交流和溝通,及時調整查新策略,準確對比分析相關文獻。這是一個反復提高的過程,是做出高質量查新報告的保證。
2.3強化手工檢索
從科學發展進步的角度來說,任何一項科學技術的產生都有其產生的背景,是對前人研究成果的繼承和發展,機械科技查新項目尤其如此。機械科學歷史悠久、發展成熟,所以許多項目都是在前期成熟的研究基礎上進行改進。隨著新材料、新工藝、新結構的應用,改進型的科研項目越來越多。但還是有一些科技查新項目檢索結果為“0”,這種情況下,除了調整查新檢索策略、擴大查新范圍以外,還需加強手工檢索。在一些特殊行業,比如軍工,由于其行業特殊性,公開發表的文獻較少,但在一些行業會議論文、雜志上的短信息、互聯網網站等渠道中,經常能檢索到一些有用的信息。在各種數據庫中,雖然收錄范圍、儲存信息的內容不同,但很多短消息類、廣告類的文獻資源均未計入收錄范圍。這類文獻資源必須通過手工檢索才能獲得。手工檢索和計算機檢索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手工檢索對于查新結論的非“0”化處理、提高“查全率”、保證查新質量非常重要。
2.4廣泛收集文獻資源
鑒于機械產品類的科技查新項目中對零件結構和技術參數的需求較多,應大力收集各種綜合或專業數據庫中不收錄的文獻資料,重點是企業產品樣本和產品廣告等,作為數據庫和科技期刊文獻資源的補充。
山西省重型機械科技文獻信息資源與服務平臺,依托太原科技大學重型機械的學科特色和資源優勢,以太原科技大學圖書館為文獻信息中心,整合學校各院系資料室文獻資源、教學多媒體資源、教學實驗設備資源、教學實習基地信息資源及科學研究文獻保障資源,圍繞太原科技大學重型機械專業特色,構建成由實物層、數據庫層、網絡層構架的文獻信息資源保障體系與共享服務平臺,是在《2004-2010年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建設綱要》的指導下,由山西省科技廳領導、太原科技大學圖書館承建的省級重點科研項目,旨在通過該平臺的建設,為山西省裝備制造業發展提供高效率、全方位的文獻信息保障與服務。
1平臺開發基礎
重型機械科技文獻信息資源與服務平臺需要為科學研究和教育教學提供全面豐富的學術文獻、科研資料、技術數據。太原科技大學開發此平臺有著資源與學科優勢。太原科技大學圖書館館藏各種文獻160萬冊(件),其中紙質文獻120萬余冊,電子圖書近40萬冊。電子資源數據庫25個,其中外文數據庫10個。機械、材料類及相關文獻40余萬冊(件)。目前太原科技大學已經建立了良好的校園網網絡環境,圖書館以100M的光纖同互聯網相聯,現有服務器8臺,交換機16臺,擁有20T的本地鏡像資源和30T的遠程網絡訪問文獻信息資源。建有100M的寬帶網絡和160多臺計算機設備,建有本館網站和業務管理系統。圖書館根據學校重點學科已初步建設了重型機械專業特色數據庫,為教學、科研提供服務。目前特色數據庫包括了學科指南、行業信息、專題資源、學人名錄、專業介紹、鑄造設備研究、自建資源、科大學報等8個欄目。太原科技圖書館擁有一批高質量的專業人才,具有信息服務的豐富經驗,具有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加工的能力。在文獻信息的搜集、文獻的加工整理、文獻檢索、信息研究、信息傳遞等方面都是比較系統的、先進的、科學的。平臺開發人員均承擔過省級以上研究項目,有豐富的科研背景和工作經驗積累。其中副高職稱以上6人,占50%,中級職稱6人,占50%;研究生以上學歷7人,占58%,本科以上學歷5人,占42%;機械工程類專業人員7人,占58%,信息管理專業人員3人,占25%,網絡技術人員2人,占17%。
2平臺開發模式
2.1平臺開發之前廣泛調研山西省科技文獻保障平臺,從2004年就已經開始籌建,目前已有山西省財經文獻平臺、山西省農業文獻平臺、山西省醫學文獻平臺和山西省科技基礎條件平臺等服務平臺,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科技文獻保障平臺,不僅要考慮自身學校的專業設置及重點專業的因素,還要對已有的平臺進行大量的深入細致的考察調研,要了解業內讀者對文獻的需求狀況。在建立重型機械科技文獻信息資源與服務平臺之前,我們分組對省內各相關企業、科研院所進行文獻需求調查,對山西省重型機械科技文獻狀況有了初步的了解,目前存在著資源建設差距較大、經費短缺、電子資源缺乏、網絡化(自動化)建設落后、專業技術人員較少等問題,建立重型機械科技文獻信息資源與服務平臺是非常必要和有需求市場的。同時我們也深入山西省圖書館和山西醫科大學,對已建立雛形的山西省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和山西省醫學文獻平臺進行實地調研考察,與參與平臺建設的領導和一線技術人員充分地討論和交流,獲取了平臺建設的許多原始技術資料,為平臺的開發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2.2立足自身專業,充分體現特色平臺開發必須具備專業特色,尋求自身價值與發展的要求,以本校重點或特色專業為依據,結合本校專業特色和教學研究的重點,以贏得較高的文獻需求市場。重型機械科技文獻平臺充分依托學校專業特色、學校重型機械學科及相關專業,涵蓋學校近20個專業(方向),占到學校本科專業近50%,其中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為國家級特色專業、教育部重型機械工程中心、國家級機械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學校圍繞重大技術裝備設計、制造的關鍵技術,積極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近幾年來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大型企業項目近500項,榮獲省部級科技獎41項,其中“延長大型軋機軸承壽命研究”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大型空間七桿滾切剪機”項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2.3多元化、全方位收錄文獻平臺開發需整合業內完備級信息資源,如中外文期刊文章、會議論文、論著、教學參考書目、博碩士論文、標準、專利、產品樣本、多媒體教學視頻資料、產業數據分析統計資料、行業專家、行業信息資源等。重型機械科技文獻信息資源服務平臺整合學校各院系資料室文獻資源、教學多媒體資源、教學實驗設備資源、教學實習基地信息資源及科學研究文獻保障資源,依托太原科技大學產學研董事會,聯合重大技術裝備類企業、科研院所以及相關高等院校,實現重型機械文獻資源完備級收錄。自主研發數據包括:一是從館藏圖書、學校自編教材、工具書、手冊和學術期刊中收集與重型機械相關的文章,進行甄別、篩選、著錄,利用數字掃描或委托數據商(如超星公司)將館藏特有的重型機械文獻資源進行數字化。二是對通過自主研發軟件對先進的高水平的學術權威數據庫進行抓取、篩選,將其中重型機械研究資料及其相關研究內容進行下載、統一格式,錄入到特色庫并注明來源數據庫。三是從相關單位機構獲取相關的非書資料、灰色文獻或者黑色文獻等,重型機械好多企業的圖紙、實驗數據、實驗操作規范都是非常珍貴的,可以將其數字化永久保存,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獨、人獨我全的重型機械專業特色文獻平臺。
3平臺開發保障
3.1有效組織,規范管理平臺開發必須要創新管理機制,強化科學管理,構建包括領導小組、項目管理組、項目工作組在內的三級項目管理架構。建立網絡化項目管理環境,實時監測項目進展,嚴格合同管理和指標考核,加強跟蹤管理和評估,確保各項建設任務的順利實施。建立平臺建設工作動態,公開工作進度和進展狀況,實現平臺建設的社會監督。項目建設周期結束后,學校組織專家對平臺建設項目進行驗收,并對項目經費使用情況和建設效益進行檢查與考核。平臺進入運行階段后并不意味著平臺開發成功,需要對平臺進行管理和維護,保證平臺系統的安全運作,還要深入讀者中廣泛收集其使用過程中的反饋意見,及時對數據進行更新、替換、刪除、修改和整理。
3.2注意對文獻進行深加工,保障文獻高質量質量原則要始終貫穿前期數據挖掘與后期平臺利用的整個過程。不僅整合館藏現有資源和行業內部出版的會議資料、技術手冊、年度報告等灰色文獻,很多珍貴的特色文獻(如企業的圖紙、實驗數據、實驗操作規范)大多是散見于各個重型機械的企業中。具有實踐意義的資料也是必不可少的,如一線操作人員的工作總結,優秀勞模的實踐講稿、匯報等對完成科研實驗都是必不可少的,有了這些數據,我們的科研實驗就能減少失敗的次數,避免操作的失誤。這就需要進行組織和深加工,提高數據質量,以充分發揮其利用價值。重型機械科技文獻信息資源與服務平臺的開發主要在于有重點地逐步建立全文、事實、數值、圖片、視頻、流媒體等較為全面的數據庫,因此要對一二次文獻和零次文獻進行深度的加工,形成全方位信息數據庫于一體的信息系統。
3.3加強宣傳,注重交流常年開展文獻資源檢索、咨詢和服務培訓;邀請相關專家開展平臺功能、資源分布、檢索技巧等專題講座;組織相關部門的領導進行行業文獻、競爭情報等技術講座;針對項目參與人員和圖書館的工作人員開展信息加工、信息分析和信息服務等專業培訓,提高文獻信息資源服務的水平;與國家及相關省市文獻資源平臺加強聯系,建立穩定的合作渠道,實現文獻資源互補共享;學習國內外先進的經驗和技術,借鑒和引進國內外文獻管理與技術方面成熟的制度及標準規范。4平臺開發的目標
4.1網絡系統目標通過對網絡設備的優化和提升,對資源共享平臺的關鍵技術進行引進和研究開發,包括數字化加工技術、資源整合(框架、標準)技術、全文檢索技術、異構數據庫檢索技術、用戶管理系統、信息推送技術等,最終為用戶提供“一站式”的網絡信息服務應用技術平臺,使圖書館網絡管理和應用系統滿足業務開展和讀者服務的需要,達到山西省高校圖書館先進水平。
4.2資源整合目標開發館藏特色資源并數字化,引進國內外重型機械專業數據庫;整合學校各學院系資料室文獻資源,建立統一書目數據庫;集成學校教學資源(包括教材數字化、教參系統化、教學多媒體化、教學遠程化等);整合學校教學資源和校外教學實習基地信息資源;構建服務學校科研立項選題、項目立項科技查新、科研能力評估、科研項目評審、項目檢測跟蹤、科研討論的支撐平臺。構建多類型、多文種、多媒體、多層面的文獻(教學科研)資源體系,逐步建成學校文獻(教學科研)資源中心,成為山西省科技文獻平臺和教學文獻平臺的子平臺,同時也是特色資源平臺。
5平臺開發的效果
平臺的文獻子系統提供主題檢索、專業導航、主題導航等多種檢索入口,主題檢索根據檢索習慣和個性描述提供高級、經典、專業3種檢索方式,可執行根據被引情況、經典論文優先排序等功能的個性檢索,除基本檢索字段外提供分類號和DOI檢索。提供相關主題詞的一站式鏈接,另外其龐大的知識網絡系統包括參考文獻、相似文獻、引用文獻的鏈接檢索,相關檢索詞、相關專家、相關機構導航更是豐富和擴展獲知范圍,使知識學習更具系統化、信息化、高效化。檢索結果具備聚類分析功能,以論文類型、年份、刊以及學科分類描述,便于對檢索結果進行瀏覽和統計,同時提供相關主題鏈接。聯合數據開發公司自主開發數據挖掘整合管理平臺,共同提供重型機械特色文獻管理服務,免費提供基于參考文獻、文本、XML、NotExpress、Refworks、EndNote等多種格式的文獻記錄導出和管理工具,幫助使用者處理龐大復雜數據信息時梳理、閱讀和提取。為用戶提供有關重型機械文獻資源的目錄查詢和跨庫檢索及全文下載;委托查借和傳遞獲取網絡原文資源;建立個人圖書館、專題訂閱、個性化服務;開展虛擬參考咨詢和學科導航服務,開展科研討論、定題服務、立項查新服務;利用教學資源開展教學活動,可遠程教學、查閱參考書、完成作業、模擬考試。平臺的科研子系統充分滿足了科研人員從事課題立項、學術研究、論文撰寫、知識學習的需要,為科研人員進行成果查新和鑒定、查詢實驗操作規程和促進實驗標準化作業提供權威科技信息庫;為科研人員提供豐富的科研競爭情報及科研基礎研發文獻;為科研人員提供科研立項選題、項目立項科技查新、科研能力評估、科研項目評審、項目檢測跟蹤、科研討論等“一站式”、全方位服務,打造重型機械行業科研文獻保障的堅實基礎。重型機械科技文獻信息資源與服務平臺作為重型機械行業中的綜合性知識信息服務平臺,其數據資源完備、檢索方式個性、知識網絡多單元擴展、文獻管理科學性必將得到廣大師生、科研人員的認可和歡迎,也會為科研人員從事科研、實驗提供極具價值的知識信息服務。我們將不斷努力,完善和創新重型機械科技文獻信息資源與服務平臺,促進重型機械行業的科技信息資源建設和知識傳播。
摘 要: 煤礦采煤現代化高產的標志是綜合機械化掘進工作面的使用。煤礦要想安全高效生產必須要根據煤礦的實際條件,合理選擇機械化科技技術掘進工作面,合理運用綜采工作面的機械科技。首先對煤礦機械現狀與發展趨勢做出綜述,然后對煤礦機械加工制造企業科技改造基本原則進行解析,并對煤礦的科技改造、設備的維護與保養以及管理制度的獎罰進行探究。
關鍵詞: 煤礦機械加工;科技管理;基本原則;管理制度
1 我國煤礦機械的現狀及發展趨勢
1.1 發展現狀
煤炭資源在我國能源結構中占據相當重要的地位,雖然近些年來,煤炭工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煤炭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仍然出現煤炭產量緊張,呈供小于需的現象,面對煤炭資源的需求的增加,輔助煤炭生產的煤礦機械逐漸暴露眾多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設備體積笨重,重量與體積龐大。這種狀況不但導致運轉不靈活,而且使設備的搬遷受到限制,限制了生產能力的發揮;二是適應性差,在我國的一些煤礦,仍有部分礦井采用放炮落煤,不僅有損煤炭的塊度保持而且容易導致瓦斯、頂板事故的發生,現有機械化設備展不開,導致煤礦機械化水平的落后,制約煤礦生產能力的提高;三是智能化低。當今各個行業的現代化與智能化迅速提高。但是煤炭行業的現代化水平明顯滯后于時代的發展,煤礦機械設備很多都是機械動力或機械控制。四是生產能力受束縛,雖然我國煤炭產量很高,但與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要的煤炭資源還有很大差距,部分煤炭資源是礦井超產增加的產量,受煤礦機械設備生產能力的束縛較大。
1.2 機械設備的發展趨勢
我國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需要實現煤礦現代化,提高煤炭產量,煤礦機械設備如何發展,成為事關煤炭行業興衰成敗的重中之重。近些年來,礦山機械設備主要呈現以下幾大趨勢:一是使用靈活化 靈活化就是指機械設備的適應性強,一臺機械設備可以適應多種復雜的地質條件和礦井生產條件。礦山機械設備的靈活化能使條件較差的煤礦的生產能力極大挖掘,有利于提高整個煤炭行業的生產能力;二是功能綜合化。綜合化就是指機械設備功能的綜合化,也就是實現一臺設備多項功能的綜合,機械設備綜合化能節約人力資源,提高設備的利用效率,發揮煤礦機械設備生產能力的發揮;三是設備國產化,煤礦機械經過多年的發展,常用設備基本實現了現代化。但是高精度、大能力、高技術的設備仍不是國產化,制約煤礦機械的發展;四是設備的現代化、智能化。現階段,社會各行各業都在迅速的實現現代化、智能化。煤炭機械也應該緊跟時代潮流,在實現現代化與智能化邁上一個新臺階,從而解決制約我國煤炭行業生產能力發展的瓶頸。綜合上述,煤礦企業要想擴大生產能力與規模,產量逐年增加,就應該加大對礦機設備加工也的投入,對設備要不斷的改造,對設備的管理制度要不斷健全與完善,來提高機械設備的利用率,從而提高煤礦的生產效率。
2 機械設備改造的基本原則
設備改造的目的提高效率、降低成本、防止設備事故的發生,延長設備使用壽命和檢修周期,保證設備的安全運行,良好的服務于生產。煤礦機械加工制造行業的設備改造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2.1 適應液壓支架的制造
在煤炭生產中,廣泛采用以大型液壓支架、大功率采煤機、刮板輸送機和帶式輸送機為代表的采煤設備,機械加工是采煤機械制造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設備的質量和可靠性取決于制造加工的技術水平。為了適應液壓支架加工的需求,煤礦企業應該在現有的設備的基礎上,不斷的對設備進行技術改造來滿足支架的生產需求。液壓支架的生產一般有結構件的組焊、各種千斤頂的配套、銷軸類的加工、鑄鍛件的加工四部分組成。綜合這幾個方面:首先進行數控切割機的改造,就是把原來廢棄的切割機恢復好,通過切割下料來減少清磨、刀檢、人工劃線以及機加工的余量等工作量,達到提高勞動生產效率,減輕勞動強度的目的,同時,能使焊接后的結構件圓弧過渡處光滑與流暢,質量與外觀過硬;其次是用數控車床代替普通車床。數控車床能提高千斤頂內部件的加工質量以及銷軸類加工件的表面粗糙度,這樣經過裝配配裝千斤頂合格率基本都能達標。能使鉸接孔處的銷軸類磨損減少,延長壽命,同時支架運動也相對靈活可靠,增強了安全性。最后是退火爐要改擴建。擴建能減少鑄件的退火周期,鑄件加工的短、平、快得以實現,鉚焊件的組焊得到了保證。
2.2 煤礦機電設備進行改造的目的
煤礦機電設備進行改造的目的是適應市場的要求,大力提高產品的質量,當前支架制造市場不斷增多,市場競爭也很激烈。要想有競爭優勢就必須要高產品的內在與外在質量,適應客戶的不同需求。譬如通過改造數控切割機等設備,提高了板件類的尺寸精度和鉚焊件的外觀質量,通過對鏜床的改造,提高結構件鉸接孔的位置精度和尺寸精度,通過對數控車床的改造,來提高了千斤頂內臟件的加工質量。通過這些改造增強了液壓支架的靈活性,提高了產品的質量,適應了市場的需求。
3 機電設備維護與管理
設備的安全良好運行是企業順利生產的前提。因此設備的維護保養以及管理是企業不可缺失的重要工作。必須有一系列管理制度制約保證。
3.1 機電設備保養制度
設備管理的起點和基礎就是設備保養,設備操作人員應掌握關于設備的“三好”、“四會”,“三好”、“四會”指的是:管好、用好、修好,會使用、會保養、會檢查、會排除一般性故障。“潤滑五定”指的是定人、定期、定質、定量、定點。設備使用結束后,應對設備進行保養,做到機床內部無加工碎屑,工作臺清潔、靈活,保持外觀、清潔,設備處于初始狀態,并填寫完《設備保養記錄表》。其保養標準是:設備各部位干凈整潔,無油污雜物,各組成部分運動部件運轉正常、可靠,設備周圍生產環境(如溫度、濕度等)滿足產品生產的工藝要求。設備各部分包括操作面板上的各按鈕完好無損,功能正常,各潤滑部位按規定主動及時加油,能及時補足冷卻液,并按規定認真維護保養并記錄。
3.2 設備管理制度
機械設備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機械設備從選型購置、安裝調試、驗收投產、使用維修、更新改造直到報廢,建立相應規章制度和技術經濟指標;二是選型購置是機械設備的前期管理工作,根據任務需要認真進行技術經濟論的基礎上選購先進適用的機械設備,保持合理的裝備結構;三是合理組織機械施工,合理配置和及時調度機械設備,充分發揮其效能,是提高機械設備的利用率的主要管理工作;四是對機械設備有計劃地進行定期維修和檢查修理,保證在用機械設備能經常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以提高機械設備的完好率;五是采用先進的修理方法和技術
組織措施,提高修理質量,縮短工期,降低費用,及時消除機械設備的缺陷和隱患,防止損壞事故發生;六是有計劃地對現有機械設備進行技術改造和更新,挖掘設備潛力,提高分公司施工能力和裝備素質。七是組織對機械設備使用狀況的檢查分析,并反饋于機械管理全過程,不斷改進機械管理工作;八是積極推行設備綜合管理,重視設備前期管理,發展以設備診斷技術為基礎的維修方式,以提高設備管理現代化水平;九是用經濟手段管理機械設備,以提高機械設備的經濟效益。
3.3 設備的獎罰制度
機械設備管理需要建立健全激勵制約機制,杜絕因違章操作、野蠻操作、嚴重失保失修等原因才能提高設備的完好率、利用率,保證機械產品的質量。譬如對認真履行職責,認真學習相關機械知識,技術業務精湛,獨立完成機械設備中、小修等崗位人員進行獎勵,對因違章啟動和操作機械設備以及機械設備臟、亂、差,不按時加注潤滑油給予處罰等措施都很重要。
摘要:針對農業機械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探討了如何從差異教學和探究式教學模式,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新方法,學生就業的教學目標,“產學研用”環節等方面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為加強學生綜合素質和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提供有利的保障。
關鍵詞:教學改革;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產學研用
“農業機械學”是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必修課,主要講述農業生產過程中常用的農業機械(即耕地農業機械、整地農業機械、播種農業機械、栽植農業機械、中耕農業機械、施肥農業機械、噴藥和排灌機械等)的類型、理論分析、結構、工作機理、參數校核、基本設計、性能試驗等。工科高校人才培養目標是能否經住社會的實踐,這不僅對學生素質與能力是一種考驗,更是對高校教學質量改革的期盼。因此,“農業機械學”面對快速的社會發展與激烈的人才競爭,必須改變過去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育模式。為此我們在近幾年的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過程中,以改善和提高教學效果為起點,從課程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目標及科技創新環節等方面對“農業機械學”課程教學進行了一些改革嘗試,積極探索新的教育模式,研究新的教學方式,重視以學生為主體地位,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指導思想,以提高學生科技創新能力和以學生就業為導向為主要目標,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創造性和主動性,使學生向有利于個性發展和提高綜合素質的方向發展,以此推動“農業機械學”課程教學改革。
一、“農業機械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農業機械學”是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的專業必修課之一,理論教學主要講授農業機械的理論、原理和設計,實踐環節主要體現在各類農業機械的結構、使用方法、驗證實驗和性能實驗。受傳統教育模式、實驗教學設備等因素的影響,雖經改進了教學方式、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仍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其教學中存在如下問題。
1.教學方式過于簡單是學生學習不感興趣的主要原因
傳統的“農業機械學”教學方式主要是教師課堂講授,授課形式單一,沒有太多的教學互動環節,教學過分依賴課堂教學,學生對教學內容不感興趣,最終導致學生產生厭學情緒。
2.課時壓縮與教學內容難度和廣度之間的矛盾,影響了教學質量
傳統的“農業機械學”教學方式主要體現在:講全面、講細、講透徹,主要以教師授課為主。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模式束縛了學生的個性培養和創新能力的發揮。“農業機械學”課程的學時為80學時,與以前相比課時量被大量壓縮,教學中雖采用多媒體授課形式,而這一課程的性質決定了其本身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廣度,包含著巨大的信息,如何在有限學時內加大知識信息傳授的密度就給我們提出了一個問題。
3.落后的教學手段造成了教學效果不佳
對于“農業機械學”課程來講,其理論性和實踐性較強,在課堂教學中,涉及到大量的機構圖,如何對機構理論分析和設計計算進行講解顯得尤為重要。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這些機構圖均是靜態圖,其同步性、生動性、直觀性較差。如由教師描繪,雖能達到師生的同步,但浪費時間,教學信息量明顯減少。
綜上所述,落后的教學手段不僅減少了教學信息量,且嚴重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在“農業機械學”教學中采用差異教育模式,實現科技創新能力培養
差異性教育[5]須以大學生的個性差異為依據,使每個有差別的學生在其原有基礎上糾正偏差的個性,培養良好的個性,找出能讓自己的才能得到發展的獨特領域,最終達到個性的和諧發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轉變。
1.轉變四個觀念
(1)教育觀。教育應面向全體學生,從大學生的實際出發,尊重個性差異。在認真分析和觀察的基礎上精心安排,使每個學生的特長得以培養。
(2)學生觀。教師須承認每個學生均為一個獨立的個體,須尊重和發展學生的獨立自主性,并承認其發展的可能性,使學生成為能動的主體,形成自己的獨立人格。
(3)教學觀。教與學是一對相互影響、相互轉化、對立統一的矛盾。每名學生有著不同的心理狀態和經驗背景,教師要及時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調動其積極性,達到以學習促進身心發展的目的。
(4)人才觀。確立多層次的人才標準,培養多規格的人才,使每個學生都找到自己的成才之路。
2.優化“農業機械學”課程結構
建立以“農業機械學”課程為主、課程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課程結構。實踐教學是以學生個性特征為基礎,培養學生興趣、愛好,發展學生個性的途徑,必須做好實踐教學的開發和設置,讓不同的學生都能根據自己的需要參與其中,在活動中不斷發展完善自我,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
3.實施分層教學
在進行“農業機械學”教學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因材施教,教學內容上要有層次性;知識的鞏固上要變一致性練習為分層練習;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進行不同程度的強化訓練;在學習的指導上,根據不同學生的性格、學習習慣和基礎施行統一指導與個別指導相結合的方式;在課程測試上,采取不同的評價標準,摒棄只以學習成績定格的評價方式,力求評判角度的多元化、評價機會的多樣化、評價形式的靈活化。注重客觀的測試,同時也注重問題情境等形式的測試,形成有梯度的多維測評方式,給每個學生成功的機會、成功的體驗,促使他們積極發展。
三、采用網絡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新方法,提高“農業機械學”課程教學質量
教育部相關文件指出提高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和措施是在教學活動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目前“農業機械學”課程以多媒體教學模式為主體,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對“農業機械學”教學內容進行改革,采用了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新方法,改變了原有的“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模式。[8]
目前利用計算機技術制作了“農業機械學”相關課件及動畫,購買有關農業機械應用方面的視頻資料,從而提高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學習興趣和理解程度。目前“農業機械學”課程已是校級精品課程,該精品課程網站的順利開通和內容的及時更新,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因河南科技大學迎接教育部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的特殊要求,提前完成了精品課程網絡教學課件及網頁的設計制作,在預評估前就完成了上傳并順利投入使用,為學校獲得教育部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優秀成績作出了自己的貢獻,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教學質量。另外,隨著“農業機械學”課程的循環講授,有關課程的新內容和新觀點及時上傳到網站,網站內容及時得到了更新,教師和學生能方便地從網上答疑和下載文件,方便了教學活動,提高了教學效率。“農業機械學”網絡課程建設項目已獲批為河南科技大學2009年第二批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待項目完成后,“農業機械學”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更有較大幅度提高。
四、在“農業機械學”教學中以學生就業為教學目標,完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
在研究現有就業崗位和技術領域的基礎上,完善“農業機械學”課程體系。在課程教學內容上,突出科技創新能力培養,提高教學質量。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強化大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培養[9]。在課程教材上,“農業機械學”新教材編寫已完成,使教學內容緊隨時代步伐。經過認真考察,決定放棄已使用較長時間、教材內容熟悉的由桑正中、吳守一編寫,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出版的《農業機械學》,該教材是1987年出版發行的,內容有些老化,很難滿足目前學生培養質量要求。經認真研究并與兄弟院校廣泛聯系,學校參加新教材的編寫活動,本學期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學生上課均采用新教材的書稿,該教材在內容布局上舍棄了以往教材內容為順序編寫的傳統方式,更突出了工科院校以農業機械設計為主要內容的特點,更體現出農業機械中新產品、新工藝和新技術。《農業機械學》新教材書稿投入使用后受到學生普遍好評。
五、結束語
在“農業機械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科技創新能力是一個系統且長期的工程,需要從學生能力層次以及農業機械化及其自動化專業辦學理念、目標、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全方位考慮,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培養出適應信息時代的,高素質、具有科技創新能力的科技創新人才。
當前,我國正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只有實現農業機械化才能實現農業現代化。
3月8日上午,農業部農機化管理司司長宗錦耀在河南許昌召開的“全國農機化科技創新與推廣行動座談會”上宣布,“全國農機化科技創新與推廣行動”正式啟動。來自全國各地農機方面的領導、專家匯聚一堂,共議我國農業機械的創新和推廣。
致力于科技創新
我國歷來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和農業機械化發展。同志早就指出:“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強調:“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進步。”
2012年,中央一號文件鎖定農業科技,作為農業現代化物質基礎的農業機械,在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歷史節點上,自然要扮演起重要的角色。在“全國農機化科技創新與推廣行動方案”中,“建設高產、優質、高效、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加強農機與農藝融合、農機化與信息化融合;促進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和生產經營信息化,增強綜合生產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提高土地產出率、勞動生產率和資源利用率;全面提升科技支撐和服務能力,促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等,成了農機化科技創新和推廣的總體思路。
宗錦耀說,農業科技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支撐,是突破資源環境約束的必然選擇,是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決定力量,要堅持增產增效并重、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融合,要加快農業機械化,并積極探索農業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這些精辟論斷為我國農業科技進步和農業機械化發展指明了方向,明確了任務,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毋庸置疑,在全國組織實施農機化科技創新與推廣行動,是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和農業部開展全國農業科技促進年活動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國農機化科技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件大事。
宗錦耀強調,當前,我國正處在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只有實現農業機械化才能實現農業現代化,只有培育以農機手為主體的新型職業農民,才能解決好勞動力結構性短缺的矛盾,解決好誰來種地的問題;只有依靠以生物技術和農機化技術為主導的多種技術集成化的農業科技進步才能解決好怎么種好地的問題。
據了解,今年全國農機化科技創新與推廣行動,將圍繞科技創新、農機農藝融合示范和農機化先進技術推廣三方面進行。其中在科技創新方面將投入1.3億多元,陸續啟動華北棉區棉花全程機械化關鍵技術及農藝技術研究與示范、植保機械關鍵技術優化提升與集成示范、水稻機械化精準種植模式與關鍵技術集成示范等8個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
與保護性耕作并駕齊驅
與“全國農機化科技創新與推廣行動”同時在許昌進行的還有“春耕生產和保護性耕作機具現場演示活動”。保護性耕作技術是對農田實行免耕、少耕,盡可能減少土壤耕作(只要能保證種子發芽即可),并用作物秸稈、殘茬覆蓋地表,從而減少土壤風蝕、水蝕,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項先進農業耕作技術。不言而喻,為了更好更快地全面施行保護性耕作,農業機械發展和推廣在其中起著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農業部保護性耕作中心主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洪文認為,我國目前開展的保護性耕作是一種適合中國農業需求的現代保護性耕作,既不同于國外采用大型機具的機械化保護性耕作,也不同于非洲等地的手工保護性耕作,除了要求不翻耕土壤、地表有秸稈覆蓋、少免耕播種外,還要求采用機械化作業,保持高產穩產,節約資源,少用除草劑。
李洪文指出,近年來,通過科學試驗,我國確定了第一套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證明保護性耕作具有明顯的抗旱增產、節本增效、減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結構、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證明了保護性耕作在我國的適應性。進入21世紀,為了促進華北地區農業的可持續發展,農機化管理司又組織實施了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課題,成功解決了玉米收獲后大量秸稈覆蓋狀態下小麥少免耕播種問題,形成了玉米、小麥一年兩熟區周年保護性耕作技術模式,國際上屬于首創。有國際著名保護性耕作專家曾評價這是“革命性的設計”,“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種機具能在未經前茬秸稈處理情況下完成此項任務”,“對國際免耕播種機的開發是一個重大發展”。
要想使保護性耕作發揮出顯著效果,必須有與之相結合的先進農業機械。李洪文說,我國保護性耕作仍有很多技術需要研究,農業機具的研發仍然是今后相當長時間的研究重點。
填補“短板”
座談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也對我國農業機械的創新和發展提出了真知灼見,他認為,新技術裝備中的作業機具有效供給不足、農機配套比例過低,已成為我國農業機械化的一塊“短板”。他說,2004年“農業機械化促進法”和購機補貼政策實施以來,我國農業機械化取得了快速健康發展,勞動生產率、土地產出率和資源利用率不斷提高。但農業機械化發展還不能完全適應現代農業建設的需要,農機配套比例過低就是主要問題之一。
羅錫文介紹說:“目前國外先進水平的農機配套比例高達1∶6,而我國只有1∶1.6,這意味著一臺農業機械的主機在國外配備了6臺機具,而我們只配備了1.6臺機具,農機配套比例過低顯示了我國農機動力與農作機具的配置不合理,不僅造成農機作業效率低、能耗大,還嚴重制約了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的提高。”
在羅錫文看來,制造農機作業機具利潤微薄是導致目前先進機具不多的主要原因。他建議:國家要加大對農機具骨干企業的扶持力度,調動企業的科研積極性;同時要由相關部門牽頭,統籌加強農機的科研創新和集成創新,通過“統型”,研發出適合不同區域作業的高集成農機具型號,以達到農機和農具最優集成配置,解決農機配套比例過低的“短板”。
[摘要] 科技發展在人力資源管理中人的機械化的演變中充當了兩面性的角色。一方面緩解了人的機械化問題,另一方面使人的機械化呈現多樣性。人的機械化在科技發展的歷程中呈現階段性的特點,科技對人的機械化從行為到心理直至意識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關鍵詞] 科技發展人力資源管理人的機械化
技術革命、科學理論推動了人力資源管理的發展,然而,一旦人的行為、心理甚至所接受的知識被標準化,人就會被機械化。通過梳理,我們可以看到科技發展與人力資源管理中人的機械化的歷程。
一、雇傭管理:機械化的開始
雇傭管理是人的機械化的開始,也是人的對象化的開始,雇傭管理時期正是機械論大行其道的時候,一旦運用近代自然觀方法論于管理時,管理的機械化,對人的機械化就成為可能。
1.第一次科技革命與雇傭管理。18世紀中葉,第一次科技革命使機器運作代替了手工操作,大規模的工廠取代傳統家庭手工作坊,誕生了現代意義的工廠制度及與之相適應的大工業生產方式。這種機械化大工業生產方式要求勞動的專業化分工和協作,需要組織對其分工協作進行管理,但當時人們習慣于原來的工人手工操作完成整件產品的小生產方式,不適應這種大生產方式,從而引發了一系列的人與事的關系問題針對這些問題,管理人員進行了積極探索,形成了人事管理的雛形。從整個社會來看,工人與雇主之間的關系是一種雇傭關系,因此這一時期對人的管理稱為雇傭管理,也叫勞動管理。
2.“商品人”假設與雇傭管理人事政策。第一次技術革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早期發展和大規模的資本密集的經濟組織的出現,管理重視資金和技術而不重視人力的價值。在管理觀念上,視人力如一般的商品,在管理者利潤最大化的目標函數里,勞動力與其他生產要素一樣,在取得時追求廉價,并充分利用,一旦用不著了,就會棄之如敝履。勞資之間的關系是以勞動力、貨幣的交換關系為基礎的,是一種典型的雇傭關系。
二、人事管理:體力層面的機械化
人事管理階段主要對人的行為動作采用更多標準,通過對行為的管理提高生產率,是體力層面的機械化。
1.二次科技革命與人事管理。19世紀60年代、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科技革命后,企業規模不斷壯大,勞動專業化程度越來越高,人力資源與物質資源的結合程度對生產的影響日益明顯,出現了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的股份公司,過去那種憑借經驗和個人的管理方式與大生產方式不能適應,迫切要求科學的管理方法協調工人與組織生產的關系,以泰勒為首的科學管理學派和以梅奧為代表的行為科學學派對此做出了重大貢獻,直接導致了人事管理的產生。
2.人性假設與人事管理。
(1)“經濟人”假設與人事管理的產生。管理觀念上“經濟人”人性假設代替了“商品人”人性假設。“經濟人”假設起源于18世紀英國的學者亞當?斯密在《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一文中的闡述,他認為自利的動機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性,人們懷著自利的動機從事經濟活動。人事管理的倡導者和實踐者根據“經濟人”假設,認為員工所需要的是金錢物質的激勵,人事管理的功能只要重視員工物質福利即可達到激勵員工的目標,因其管理模式機械化,忽視了人的其他因素尤其是高層次需要在管理中的作用。
(2)社會人假設與人事管理的發展。由于“經濟人”假設忽視了雇員的社會和心理需要,之后,二十年代,梅奧和他的同事們以霍桑實驗結果否定了“經濟人”假設,提出了“社會人”假說,他們認為人不是單純追求金錢收入,還要追求人與人之間的友情、安全感、歸屬感等等社會的和心理的欲望滿足。
基于這種人性假設的管理模式是:管理人員不應只注意工作任務,而應注意滿足工人的社會要求;管理的職能不應只限于制定計劃、組織工序、檢驗產品等,而應了解情況、溝通信息、協調關系;堅持實行參與式管理,注重勞資雙方的溝通。這一階段,管理從以事為中心,追求“人”與“事”的配合,以完成目前工作或任務為目標轉向以人為中心,以充分發揮人的才能和潛能來提高勞動生產率。
三、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層面的機械化
人力資源管理更多地強調激勵人,以大量的心理學的研究成果為基礎,運用各種激勵手段調動人的勞動積極性,這是心理層面對人的機械化。
1.第三次科技革命下的人力資源管理。二戰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帶來了人類歷史的大變革,企業生產規模越來越大,產銷擴張到全球,生產技術的復雜程度越來越高,科技發展速度加快,產品升級換代周期大大縮短。在這種情況下,創新能力成為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因素,知識、技術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人力資源成為企業的第一資源,成了決定企業發展的第一要素。因此,如何吸引、保留優秀員工,如何通過開發人的潛能,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以提高勞動生產率成了企業經營者非常關注的問題,于是人力資源管理應運而生。
2.人性假設與人力資源管理。管理觀念上對人性假設具有多樣性。如“自我實現人”假設、洛希和莫爾斯的“復雜人”假設。
(1)“自我實現人”人性假設與人力資源管理。1953年,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于提出的“自我實現人”理論,認為人有多種需要,按層級排列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其中,自我實現的需要是人最高的需要,所謂自我實現即是指人體內有一種最大限度地實現自身各種潛能的趨向,人只有將潛力充分挖掘出來,才華充分表現出來,才能獲得最大的滿足。該理論假設,人是積極主動的、自我指導的。
在自我實現人性假設的前提下,管理的模式為:管理的著重點是重視人的價值和尊嚴;管理者的任務是尋求、設計和創造一個人能深造學習,施展才能,形成自尊、自立,發揮創造性等有內在獎勵的生產條件和工作環境,充分發揮人才這一資源的潛力;獎勵制度上重視職工內部的激勵;管理制度上通過建立參與決策制度、提案制度、勞資會議制度,制定發展計劃,選擇具有挑戰性工作等滿足個人自我實現的需要。在該管理模式下,員工有較大的滿足感、不竭的創造力、充分的價值感和成就感,通過員工培訓、職業生涯設計、創造好的條件等舉措以幫助員工成長,達到自我實現。
(2)“復雜人”假設與彈性人力資源管理。20世紀70年代初雪恩等人提出“復雜人”假設,認為上述理論雖各具合理性,但卻不能說明人性的全部。人與人之間存在較大的個體差異,就總體而言,在不同單位或同一單位不同部門工作的,會產生不同的需要;就同一部門的不同個體而言,隨著年齡、時間、知識、地位以及人際關系等因素的改變,人的需要、潛力也會發生明顯的變化。即使是同一個人,他的各種需要和動機也會發生相互作用,形成復雜的動機模式。隨著工作環境的改變,動機模式也會發生變化,單一的理論模式無法說明復雜的心理現象。
基于這種假設的管理模式為:依據工作性質不同,采用固定的或變化的組織形式;依據組織情況不同,采用應變的、有彈性的領導方式;依據工人能力、動機、性格的不同,因人、因事、因地制宜地采用靈活多樣的管理和激勵方式。這種管理模式將管理的重點放在“管理功能”與“工作環境”的關系上,提供彈性的人力資源管理,為員工提供靈活多變的人事管理,使每個員工的需要都盡量得到滿足,員工的自主性和創造性都得到充分的發揮。
四、人力資源管理的新發展:意識層面的機械化
在知識經濟時代,組織文化組織形象的建設更多地表現在知識上,特別是在高新技術企業,知識成為企業的主要資源,企業以自己需要擁有什么樣知識的人來對人的知識結構進行標準化,如何塑造人的知識成為企業的課題,這就有可能扼殺知識多樣性,對人的意識進行機械化。
1.信息技術革命與人力資源管理的新發展。科技革命導致了人力資源管理的產生,科學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對人力資源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20世紀90年代以來,信息技術迅猛發展,廣泛運用于組織的生產、管理活動中,組織結構由原來的直線式轉化為扁平式,基于網絡信息技術的虛擬組織出現。進入21世紀,全球經濟、信息革命、知識經濟全面而深刻地影響著世界和人類自身,人力資源管理理念在更新,人力資源管理模式也在變化。信息技術革命再一次要求人力資源管理創新以順應并推動經濟發展。
2.“知識人”假設與人力資本運營。“‘知識人’”假設起源于20世紀中葉德國哲學家卡西爾,他認為人類通過勞作創造了科學知識,與此同時也塑造了自己作為“知識人”的特征。20世紀90年代,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在《21世紀管理的挑戰》一書中提出,21世紀,不管是商業企業還是非商業企業,企業最寶貴的資產將是他們的知識工作者和知識工作者的生產率。“知識人”是企業最寶貴的資產,是企業最具核心競爭力的資本。這一“知識人”理論成為深刻影響21世紀人力資源管理的人性理念。
在知識經濟時代,知識資本作為資產參與管理和分配,不僅有利于提高知識工作者的工作積極性,提高他們對企業的忠誠度,而且對提高他們的勞動生產率也發揮著推動作用。早在20世紀50年代,美國經濟學家舒爾茨就提出了人力資本理論。他在《論人力資本投資》一書中指出,社會和個人的投資在人力身上的花費如同投資在固定資產上一樣,是能使社會和個人產生極高收入的形式,這顯然是一種資本,應加強對它的投資。因此,企業應該把人力作為一種資本運營,使它增值。
摘要:農業機械科技推廣項目是發展農業機械化的根本保障,農業機械化的大力發展能夠更好地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的發展。文中分析了農業機械科技推廣項目選題的基本思路和途徑,以及選題立項的基本原則,為今后農業機械科技項目的推廣提供借鑒和依據。
關鍵詞:農業機械科技推廣;農機項目;選題
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業機械化,而農業的機械化又離不開農業機械的大力推廣和應用,農業機械化的推廣和應用工作是發展農業機械化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內容和中心環節,而農業機械科技推廣項目的選擇又是搞好農業機械化推廣和應用工作的基礎和前提,一種新的農機具和新的農業實用技術,能否迅速地在廣大的農村順利地推廣和進行下去,實踐證明,搞好農業機械科技推廣項目的選擇和論證是至關重要的。
1 農業機械科技推廣項目選題的基本思路和途徑
進行農業機械科技的推廣項目,就一定需要相應的科技成果和技術措施作前提和理論支撐。農業機械科技推廣工作的實施實際上就是一個整套的系統工程,在這個整套的系統工程進行實施的過程當中,一定需要各方面的相關部門積極配合才能完成。
1.1 在農業機械科技推廣項目成果中選題
實踐證明,在廣大農民朋友們從事的農業生產和農村勞動實踐的創造成果中進行選題。這種選題,可以使傳統落后的封建小農生產方式能夠充分運用現代化的農業機械化的大生產技術所取代,從而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農業的勞動生產率,進一步降低農民的勞動強度,在更大程度上增加農民的經濟效益。如果說能夠充分地在保證農業所普及適用的增產技術和其他農業實用新技術實施的手段上進行選題的話,就能更進一步發展農業機械化。
1.2 在廣大農民群眾使用農業機械的實踐經驗中去選題
通過對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分析找出在農業生產的關鍵環節上,農業機械進行作業的空白領域內進行選題。這樣的選題一來可以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化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重要作用,還能增加農業機械發展的示范性、起到推廣的良好效果。二來可以將農民群眾參加農村科學種田多年實踐得到的農業機械的使用經驗加以推廣并作為科技項目去實施。因為好多農村和農民的先進科技經驗,已經被實踐所進一步地證實,具有更好的說服力,能夠在一定的區域內具有極廣的適應性和采納群體,更為重要的是這種經驗不會有任何風險。三來可以直接參照當地農村農民進行農業生產的體制和生產規模的大小確定選題,參照農戶的需求情況進行農業機械項目進行選題,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和可行性。同時還充分要考慮到農戶年收入情況及他們實際的需求和購買力,確定合適的項目,這是保證農業機械科技推廣項目投資如期回收的重要條件。
2 農業機械科技推廣項目選題立項的基本原則
農業機械科技推廣項目推廣涉及到農村的千家萬戶,前期一次性投資大,而且使用的周期長,因而要在項目實施前充分研究,進行正確選擇和科學論證是十分必要的,也是非常重要的,更關系到項目能否達到預期效果和項目效益的關鍵所在。
2.1 堅持“專家與農民”互相合作的原則
農業機械推廣部門在編制項目計劃時,要充分有效地將農業機械科技推廣項目組織的目標和本地農民的長遠和近期目標與現實利益充分地結合起來,在一定程度上吸收相關領域的專家以及有實踐經驗的農民代表來參加農業機械科技推廣項目,實行“專家與農民”相結合的合作項目方式,這樣一來既能達到吸收各方面的意見,集思廣益,又能使項目計劃更具有操作性和可行性。
2.2 堅持“四效”統一的原則
在全黨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今天,做為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部門,無論編制何種農業機械科技推廣項目,首先要考慮的一定是項目實施的效益問題,而這些效益就必須包括技術效益、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等四個方面,把四個方面統籌兼顧起來才能更好地發展農業機械化技術。
農業機械科技推廣項目計劃要既能增產、增收,又能充分發揮農業機械本身的生產潛力和生產能力,還更有助于改善農村的生態環境,維護本地的生態平衡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比如說在貧困地區實行保護性耕作等這類項目的實施,就能達到上述所要求的“四效”統一的目的。在農業機械科技推廣項目的選擇中我們還要充分注意到農業機械生產的應用主體是農民,實施前一定要充分論證廣大農民在農業生產中是否需要該技術。如果農民朋友們不需要這種農業機械化科技推廣技術,就不可能調動廣大農民朋友們的使用積極性。因而,我們在申報農業機械科技推廣項目立項前,一定要充分地針對農村實際情況搞好調查研究。
2.3 堅持農業機械科技推廣項目因地制宜的原則
事實證明,農業機械科技推廣項目計劃的實施必然有其實施的相應的區域,大一點的地方說可以跨省實施、有的可以跨縣市去實施、更小的地方可到一個鄉(鎮)、一個村子、一個屯子去實施。具體情況可以考慮到農民群眾文化水平對先進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應用接受的能力等方面。因此,要根據農業機械科技推廣項目特點針對不同的區域開展不同的項目。
2.4 堅持農業機械科技推廣項目有利于農民整體素質提高的原則
農業機械科技推廣項目的性質就是具有一定意義上的教育性,這就是要使廣大農民朋友從各種推廣活動中增長見識,從自身需要出發,達到自我提高和自我決策能力的目的。要通過各種措施和手段確保能夠充分讓農民認識到項目本身的現實意義、真正目的和相關的技術要點,真正達到提升農民素質的目的。
作者簡介:葛建龍(1971-),男,漢族,吉林通榆人,就職于吉林省通榆縣鴻興農業機械推廣中心站,研究方向:農業機械管理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