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4-03 11:37:05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手術護理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關鍵詞】護理投訴;防范措施;重要性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健康意識的逐漸加強,對醫護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手術室,是每所醫院較為特殊的科室,是集手術、檢查、治療、搶救于一體的重要場所,也是患者家屬對需求存在差異,所以引發投訴與糾紛最多,既給醫院名譽造成一定的損失,又耗費醫院大量人力、物力、財力,因此有必要將護理投訴原因加以防范,減少醫療事故的發生,提高醫院的醫療護理質量。
1投訴原因
1.1術前訪視,心理護理欠缺護理人員少,工作量大,長期超負荷工作,術前和患者溝通的機會少,缺乏耐心解釋,使患者不了解醫療過程而產生誤解,對患者提出的問題解釋工作做不到位,態度差。
1.2護士的責任心不強護理人員只會機械地工作,不能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造成嚴重不良后果,釀成糾紛,粗心大意,不能及時發現患者病情,造成差錯,引發患者家屬不滿。
1.3不重視醫療護理文件的書寫護理人員不能真實、準確、及時地記錄,不能如實表達病情,法制觀念淡薄,缺乏慎獨精神,易給患者造成不良后果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1.4缺乏業務知識,技術操作不過硬,不能滿足患者的身心需要護士缺乏護理相關知識,對患者提出的疑問不能正確地解釋,不能正確處理患者的知情權和保護性治療,給患者造成身、心等方面的損害。
2防范措施
手術室是一片禁區、一塊圣地,護士與患者接觸交流和溝通的機會少,因此手術室護士術前一日認真訪視患者,與患者零距離接觸,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感到親切、可信,認真詳細地向患者解釋術前注意事項、術中配合要點及術后注意事項,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增強患者對疾病康復的信心。
手術室工作責任重大,當患者進入手術室就把生命和希望托付給我們—手術室護士。我們接過這沉重的交付時,就必須為之盡職盡責,嚴格執行規章制度和操作規程,認真做好每一項操作,使患者感到安全、放心,從而減少差錯和醫療事故的發生。
手術室記錄單是病例資料的一部分,是巡回護士對手術患者術中護理情況及所有器械、敷料的真實記錄,是保證手術安全及自我保護的依據,手術記錄單上任何文字都是法律重要的證據。因此,手術室護士要及時、完整、準確、全面地記錄護理文件,帶給患者安全,留給自己平安。在日常工作中,加強法律知識學習、強化法制觀念,并將掌握的法律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積極有效地避免醫療護理糾紛的發生。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識的逐漸加強,對醫療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不僅要求護理人員要盡量滿足患者的需要,做到“賓館式服務”的優質護理服務,還要有過硬的業務技術水平。因此,要求手術室護理人員要熟練地掌握各種搶救措施和各種儀器的使用,精通專科手術準備和操作,做到準、穩、輕、快,醫護配合默契,善于學習新知識,技術精益求精,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和技術水平,避免差錯事故。
總之,手術室護士要有高度的責任心,要有“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要耐心解釋患者的疑問,消除患者對手術的恐懼,注意使用保護性語言,不要在患者面前議論診療過程,加強護患溝通和業務技術的培訓,提高自身素質,增強法律觀念,嚴格落實各項工作制度,使患者感到可親、可敬、可信,盡自己最大努力為患者創造安全、舒適的環境,減少患者的誤解,杜絕事故的發生。
無論何種手術,對病人均是比較強烈的應激刺激,產生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恐懼等應急心理反應,嚴重的不良情緒不但妨礙手術的正常進行,且影響手術質量和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年齡在18~38歲、平均年齡27歲、孕周39~41撕周、無妊娠合并癥的初產婦。手術前所有人選患者均經相關病史調查和實驗室常規檢查,嚴格排除其他疾病,并隨之分為研究組112例和對照組126例。兩組產婦在胎位、孕周、年齡、有無合并癥、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觀察組產婦給予常規護理,而研究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給予更為全面的心理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術前心理護理:術前1天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全面細致了解產婦的身體健康狀況、家庭狀況、經濟狀況、性格特征,與產婦親切交談,進一步了解產婦的心理健康狀況,針對產婦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在此過程中輕撫產婦的手,以示安慰,使之感到被重視被關心,有安全感闥。特別注意,就產婦對胎兒性別的預期給與適當的心理疏導,避免因新生兒性別未到達預期而產生負性情緒,影響產婦的康復。向產婦講解有關剖宮產的專業知識和一般注意事項,并向其解釋手術后疼痛的原因及產后恢復的知識。請性格樂觀、開朗的產婦交流手術后的經驗和感受,努力消除產婦的不安和顧慮。使產婦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手術。
②術中心理護理:手術當天,由巡回護士親自到病房接產婦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再次向產婦介紹自己,取得產婦的信任。在安放產婦在手術床的過程中,詳細介紹手術室的環境,告訴產婦,巡回護士、麻醉師會始終陪伴在產婦身邊,會隨時滿足產婦合理的需求。在胎兒娩出的瞬間,產婦常常緊張,這時,護士緊握住產婦的手給以親情般的關懷、教會產婦深呼吸以消除或減輕不適感。胎兒娩出后,及時告知產婦新生兒外觀情況正常,讓新生兒和產婦進行短暫的貼面接觸,并告知產婦早期哺乳及母乳喂養的好處。
③術后心理護理:手術結束后,由醫生、麻醉師和護士協作共同將產婦安置在推車上,平穩地送回病房,協助患者擺放正確體位,并告知患者及家屬術后體位等相關注意事項,同時和病房責任護士認真交接。術后定期回訪,進行諸如早期下床活動、母乳喂養、新生兒護理、科學飲食、產褥期衛生等健康指導。使病人能夠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境況,幫助病人了解自己應付困難的能力。鼓勵病人建立適當的心理宣泄途徑。
1.3結果的措施,通過不同的護理干預,兩組患者,采用的是調查問卷的形式,分別,護理滿意度和舒適護理和其他相關的臨床參數進行了分析。所有的調查問卷經專家驗證,其合理有效性,可靠性和可靠的。護理的滿意度和舒適護理是通過病人抱怨,麻醉和手術的護理質量評價。
1.4數據分析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和分析,計算數據與試驗相比,P
2結果
2.1研究組與對照組相比非常滿意滿意率和總滿意度的比例,研究組明顯高,而一般的滿意和不滿的研究組的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P
2.2研究組和對照組進行比較舒適的研究組和對照組進行手術和術后比在比較舒適的同時顯著提高,感覺不舒服的明顯減少,術中及術后舒適度,數據,研究組明顯高于無舒適度明顯低于對照集團。P
3討論
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醫療服務行業的不斷進步,醫學模式已由單純的注重生理健康向著生理、心理和人文關懷并重的方向不斷轉變,人們對心理護理也加倍重視。這就要求護士不但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操作技能,而且要學習人文心理知識,給患者提供切實的心理指導。患者術前易產生緊張、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均會影響剖宮產的預后。因此,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護理工作者應給予更多的關心,對患者態度親切、和藹,耐心地進行各種治療、護理服務。此外,盡可能多的進行心理疏導、安撫,以減輕其緊張心理。
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后,與對照組相比,其很滿意比例和總滿意度均顯著提高,分別高達68%和98%,同時,基本滿意比例和不滿意比例則顯著降低,僅為30%和2%;其手術過程中和手術后感覺舒適的比例均明顯提高,分別高達76%和85%.同時,感覺不舒適的比例則明顯降低,僅為15%.可見,心理護理在擇期剖宮產手術護理中的應用,其療效確切,效果顯著,較常規護理模式有著積極的意義,對于提高擇期剖宮產手術患者的滿意度和舒適度具有積極的影響,而且對改善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依賴有較大的幫助,從而使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和依賴得到極大的提升同。
【摘要】目的探討應用腔鏡行甲狀腺大部切除的同手術期護理方法。 法回顧性分析我院2008年1O月至2009年l2月行腔鏡甲狀腺手術的臨床資料。結果20例于術均成功,療效滿意。無一例出現并發癥,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數5天。結淪圍手術期的精心護理有助于安全地施行腔鏡甲狀腺大部切除手術。
【關鍵詞】腔鏡;甲狀腺大部切除術;護理
腔鏡甲狀腺手術是近幾年發展的一種新術式,把手術切開微小化并隱藏起來從而達到美觀、微創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對美容要求比較高的年輕女性患者意義更加重大。我科自2008年10月至2009年l2月行腔鏡甲狀腺手術20例,療效滿意。現將護理觀察及體會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20例病人中l7例為女性年齡14—38歲,其中甲狀腺瘤8例,結節性甲狀腺腫12例,均在氣管全麻下行腔鏡甲狀腺大部切除術,術后平均住院天數是5天,傷口甲級愈合,疤痕小而隱蔽,無不適。
2 護理
2.1 術前護理:
2.1.1 心理護理:腔鏡甲狀腺大部切除手術是一項全新的手術技術,患者對于手術了解甚少,做好人院宣教,術前應向患者及家屬講述此項手術的優點及安全性,詳細說明手術的方法及麻醉方式,并列舉同類疾病的手術成功之例,讓患者及家屬有足夠的心理準備,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以消除病人的顧慮和恐懼心情,使患者能夠安心地配合手術。
2.1.2 術前體位訓練:頭后仰訓練A頭后仰到不能仰為止,每日訓練4次,每次50次。
B平臥位,肩下墊一枕頭,頭后仰,暴露頸部,每日4次,每次30分鐘。
C頭向左右順時針、逆時針旋轉,每日4次,每次10分鐘。
2.1.3 術前準備:術前完善各項檢查,手術前一天行手術區域皮膚清潔備皮,防止術后傷口感染。術前晚進食半流飲食后禁食,一般術前禁食12小時,禁飲6小時。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術前備皮、禁食的目的。以便取得患者的配合。
2.2 術后護理
2.2.1 加強術后觀察和護理(1)體位:按全身麻醉后護理,病人回病房后,取去枕平臥,頭偏向一側體位。血壓平穩或全麻清醒后病人取半臥位,有利于呼吸和引流。(2)病情觀察:加強巡視,密切注意病人呼吸、體溫、脈搏、血壓變化。予持續低流量吸氧及心電監測,監測生命體征情7兄,做好記錄。如有異常及時報告醫生并及時處理。(3)保持呼吸道通暢:鼓勵病人深呼吸、有效咳嗽,必要時行氧氣霧化吸人,幫助其及時排痰,保持呼吸道通暢,預防肺部并發癥。(4)做好切口引流管的觀察與護理:觀察切口滲血情況,注意引流液的顏色、性質和量,做好記錄。并保持引流管的通暢、固定,防止扭曲、受壓或血塊堵塞。注意觀察頸胸部皮膚有無腫脹,注意術后出血的可能,手術后24—48小時根據引流管的引流情況拔除引流管。(5)飲食與營養:術后清醒病人,6小時后無惡心、嘔吐,可給予少量溫開水。無嗆咳、誤咽等不適,可逐步給予稀粥水、清湯等流質飲食。宜少量,慢咽,注意微溫,不可過熱。術后1—2天可進半流飲食,無不適可進普食。鼓勵患者加強營養,促進愈合。(6)功能活動:鼓勵病人床上適當活動,指導病人保持頸部的固定,避免頸彎曲、過仰。并告訴病人少說話,使聲帶和喉部處于休息狀態,頭頸部在制動一段時間后,可開始逐步活動促進切口愈合。
2.2.2 術后常見不適的觀察及護理
(1)術后疼痛:腔鏡手術切口小,疼痛一般可忍受,24小時后可逐漸緩解,不影響睡眠和飲食。但因手術后患者情緒過度緊張所造成感覺 的疼痛加重,給予心理護理,告知手術已順利完成,解除思想壓力,同時可適當應用鎮痛劑。
(2)術后惡心、嘔吐,全麻及腔鏡手術多見,指導病人深呼吸放松技巧,一般可自行緩解,若持續1—2天后癥狀未緩解,可給予肌注胃復安l0mg,觀察療效。并注意防止嘔吐物引起窒息。
2.2.3 術后并發癥的觀察和護理(1)呼吸困難和窒息:術后24小時內嚴密觀察有無呼吸困難,床邊放置氣管切開包,吸痰器。術后引流管內引流出的血量較多,呈鮮紅色,頸部腫脹明顯,考慮內出血,應立即報告醫生并處理。同時。告訴病人有效咳嗽排痰,痰多粘稠時,給予霧化吸入,稀釋痰液,鼓勵病人深呼吸。(2)皮下氣腫,因手術采用C02建立手術空間,壓力過高,灌注過快,手術時間過長,C02氣體向皮下軟組織擴散,可引起頸胸部皮下氣腫,一般不需要特殊處理,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丁作。(3)喉返神經損傷,術后觀察患者有無嗆咳或聲音嘶啞,術后3—4天,由于水腫可能導致病人聲音嘶啞,術中損傷喉返神經也可導致病人聲音麻痹,要注意鑒別。囑病人多休息,少說話。(4)喉l卜神經損傷:若損傷外支,會使環甲肌癱瘓,引起聲帶松弛,音調降低。如損傷內支,則使喉部粘膜感覺喪失,進食時,特別是飲水時,容易發生誤咽、嗆咳。
應注意病人飲水進食情況,一般術后數日可恢復正常。(5)手足抽搐;多數病人癥狀輕而短暫,只有面部、唇或手足部的針刺感、麻木感或強直感,經過2-3周后癥狀便可消失。
護理上,指導病人限制肉類,乳品和蛋類等食品,因其含磷較高,影響鈣的吸收。
2.3 健康教育
講解術后并發癥的表現和預防方法,共同防治。鼓勵病人保持精神愉快,合理安排休息與睡眠,促進康復。囑術后定時復診,教導病人自行頸部檢查,如發現結節、腫塊及時來醫院復查。
腔鏡甲狀腺大部切除手術是一種創口小,恢復快,疼痛輕,頸部無疤痕,美容效果突出的手術,通過對20例患者圍手術期的護理,我們體會到術前、術后的心理護理及術后并發癥的密切觀察是手術成功的重要環節。
無論何種手術,對病人均是比較強烈的應激刺激,產生不同程度的緊張、焦慮、恐懼等應急心理反應,嚴重的不良情緒不但妨礙手術的正常進行,且影響手術質量和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擇年齡在18~38歲、平均年齡27歲、孕周39~41撕周、無妊娠合并癥的初產婦。手術前所有人選患者均經相關病史調查和實驗室常規檢查,嚴格排除其他疾病,并隨之分為研究組112例和對照組126例。兩組產婦在胎位、孕周、年齡、有無合并癥、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觀察組產婦給予常規護理,而研究組患者則在此基礎上給予更為全面的心理護理,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術前心理護理:術前1天對患者進行術前訪視,全面細致了解產婦的身體健康狀況、家庭狀況、經濟狀況、性格特征,與產婦親切交談,進一步了解產婦的心理健康狀況,針對產婦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心理疏導。在此過程中輕撫產婦的手,以示安慰,使之感到被重視被關心,有安全感闥。特別注意,就產婦對胎兒性別的預期給與適當的心理疏導,避免因新生兒性別未到達預期而產生負性情緒,影響產婦的康復。向產婦講解有關剖宮產的專業知識和一般注意事項,并向其解釋手術后疼痛的原因及產后恢復的知識。請性格樂觀、開朗的產婦交流手術后的經驗和感受,努力消除產婦的不安和顧慮。使產婦以積極的心態接受手術。
②術中心理護理:手術當天,由巡回護士親自到病房接產婦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再次向產婦介紹自己,取得產婦的信任。在安放產婦在手術床的過程中,詳細介紹手術室的環境,告訴產婦,巡回護士、麻醉師會始終陪伴在產婦身邊,會隨時滿足產婦合理的需求。在胎兒娩出的瞬間,產婦常常緊張,這時,護士緊握住產婦的手給以親情般的關懷、教會產婦深呼吸以消除或減輕不適感。胎兒娩出后,及時告知產婦新生兒外觀情況正常,讓新生兒和產婦進行短暫的貼面接觸,并告知產婦早期哺乳及母乳喂養的好處。
③術后心理護理:手術結束后,由醫生、麻醉師和護士協作共同將產婦安置在推車上,平穩地送回病房,協助患者擺放正確體位,并告知患者及家屬術后體位等相關注意事項,同時和病房責任護士認真交接。術后定期回訪,進行諸如早期下床活動、母乳喂養、新生兒護理、科學飲食、產褥期衛生等健康指導。使病人能夠客觀地了解自己的境況,幫助病人了解自己應付困難的能力。鼓勵病人建立適當的心理宣泄途徑。
1.3結果的措施,通過不同的護理干預,兩組患者,采用的是調查問卷的形式,分別,護理滿意度和舒適護理和其他相關的臨床參數進行了分析。所有的調查問卷經專家驗證,其合理有效性,可靠性和可靠的。護理的滿意度和舒適護理是通過病人抱怨,麻醉和手術的護理質量評價。
1.4數據分析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處理和分析,計算數據與試驗相比,P
2、結果
2.1研究組與對照組相比非常滿意滿意率和總滿意度的比例,研究組明顯高,而一般的滿意和不滿的研究組的比例明顯低于對照組(P
2.2研究組和對照組進行比較舒適的研究組和對照組進行手術和術后比在比較舒適的同時顯著提高,感覺不舒服的明顯減少,術中及術后舒適度,數據,研究組明顯高于無舒適度明顯低于對照集團。P
3、討論
隨著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醫療服務行業的不斷進步,醫學模式已由單純的注重生理健康向著生理、醫學教育|網搜索整理心理和人文關懷并重的方向不斷轉變,人們對心理護理也加倍重視。這就要求護士不但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嫻熟的操作技能,而且要學習人文心理知識,給患者提供切實的心理指導。患者術前易產生緊張、焦慮不安等負面情緒,均會影響剖宮產的預后。因此,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護理工作者應給予更多的關心,對患者態度親切、和藹,耐心地進行各種治療、護理服務。此外,盡可能多的進行心理疏導、安撫,以減輕其緊張心理。
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進行心理護理干預后,與對照組相比,其很滿意比例和總滿意度均顯著提高,分別高達68%和98%,同時,基本滿意比例和不滿意比例則顯著降低,僅為30%和2%;其手術過程中和手術后感覺舒適的比例均明顯提高,分別高達76%和85%.同時,感覺不舒適的比例則明顯降低,僅為15%.可見,心理護理在擇期剖宮產手術護理中的應用,其療效確切,效果顯著,較常規護理模式有著積極的意義,對于提高擇期剖宮產手術患者的滿意度和舒適度具有積極的影響,而且對改善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依賴有較大的幫助,從而使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和依賴得到極大的提升同。
【摘要】在I臨床護理工作中,手術室的護理管理工作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管理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好的管理人才和好的規章制度就會使護理作變的雜亂不堪,既影響了護理的效果,也影響了醫院的聲譽。所以對于護理管理作的管理不僅關系到了患者的健康,也直接影響了醫生的治療工作質量。基于此,本文主要對完善手術室護理質量的管理措施進行探討。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質量;管理措施
作為醫院手術室的護理人員,應該具備優秀的操作技術和各種應變能力。各個科室的管理人員可以根據自己科室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提高護理人員的道德修養和專業理論水平,掌握新的科學技術、儀器、設備的使用方法,只有從根本解決護理人員的技術問題,才能使得工作人員在工作中可以操作應手,有條不紊,順利的進行手術。隨著護理人員素質的提高,護理效果也會隨之改善。
人員素質管理措施:
鞏固基本技能,加強技術訓練制定完善的“護理操作程序及考核細則”,明確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項。每年多進行幾次護理比武活動,成績優異者給予獎勵,并且把工作成績與經濟效益掛鉤。鼓勵先進、鞭策后進,以此產生競爭效應,科室與科室比,護士與護士比,使人人操作規范化、標準化。此外,每次考試成績要張榜公布,以督促護理人員加強業務學習。
全面提高醫護人員的專業素質,加強一專多能型技術人才的培養醫療向高、精、尖技術的發展,必須有高水平的護理來保障。對自身基礎好的、成績優異的護士實行重點科室的輪崗,如普外科、骨科及醫療重點科室等,利用各科室患者在護理方面的不同點,培養她們綜合分析、判斷和處理能力,使其成為一專多能的實用性護理人才,以適應現代醫療護理工作的特點。
嚴格管理手術室的工作人員,保證手術安全盡責、獻身、儀表端正、熱情和藹、技術精益求精,是每一個優秀護士應具備的基本條件,在手術室尤其重要。由于手術室工作特點是緊張連續、不分晝夜地協助醫生搶救危重患者,因此,應要求每個護士都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具備獻身精神和高度的責任心。除此以外,還需動作靈敏,沉著果斷,能迅速地處理意外情況。這些都要在日常工作中加以教育和訓練,使之逐步形成。此外,護理管理者要不斷完善各項管理制度,使護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據可查。
對于圍術期的質量管理手段:
術前探訪根據國際手術護士協會(ANRN)規定。
護士的術前訪視是護士的重要職責和責任之一。在手術前一天,巡回護士可以進入病區對手術病人進行訪視。可以查閱病人的相關病例資料,了解病人的病情狀況;通過對病人展示圖片和進行文字講解,可以讓病人了解手術室的環境、注意事項、麻醉過程、醫生的操作水平等等。雖然病人家屬不能進入手術室進行視察,但是巡回護士可以像親屬一樣寸步不離守護患者,患者有什么需要可以向巡視護士提出來,巡回護士在不違反手術室的相關規定的情況下,都可以為各位家屬和患者滿足,使病人及家屬以良好的心態去等待手術的結束。
對手術環境要進行嚴格檢查手術室內要保持清潔區、污染區、無菌區等等的清潔,而且還要有相關的標志說明,清掃用具要分開放置,定期對用具進行清理和維護。手術室必須每天進行消毒清理一次,而且每個月還要對空氣質量進行檢測和培養。對于那些一次性使用的用具也應該進行抽樣進行細菌檢測,由護士長監測最后的數據,妥善管理和消毒手術室內的衛生環境。每個月要對手術室進行抽樣化驗,看是否合格,如果出現問題應該及時的改善,制定相應的手段,監督每個人都積極實行。
對于手術機械用具應該保證其在手術操作過程中能夠正常的使用醫學|教育網整理。一些精密的儀器要有專門的管理人員進行管理和放置,并且對其正常運行的使用也要保證,時時進行檢修維護,對于一些無菌的手術用具和已消毒的用具應該放到無菌室,有效期是一個星期,每天清理過期的用具,敷料一次。
手術配合的操作管理手術配合是指在手術開始到手術結束的全部過程中。洗手和巡回護士手術前要核對患者的病睛狀況、手術部位、操作方式、手術名稱,對患者做好相關的心理護理,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護士還應該對手術過程中出現的意外情況進行準備,做到意外情況不慌張,保證手術的正常運行。
術后清理的質量管理手術結束后,要嚴格控制手術問的閑雜人員流動,認真的對室內的地面、血跡清理潔凈,更換所有的床單被褥。對于~些傳染和污染的疾病手術,手術后用相關的藥物進行殺菌處理,例如用氯制劑進行清理消毒,徹底的阻斷各種傳播途徑,防止病毒的傳播醫學|教育網整理。對于普通的手術沒有危害性的,手術后進行消毒清理干凈后再用層流消毒機器消毒30rain.對于手術過程中一次性的手術用具及時處理,非一次性使用的用具進行仔細的消毒處理,對于那些有傳染病使用的用具必須進行特殊消毒后再進行消毒處理,沒有使用的一次性用具進行消毒放人無菌室,以方便下一次使用。
結語:
總而言之,手術室內的清理必須嚴格保證其質量,管理人員要負起責任,保證手術室的護理工作有條不紊的運行,培養有技術和素質的下一代接班人。管理人員在今后的管理過程中也要時時的進行學習,提高自己的業務和管理水平,提高自身的素質,發揮其管理能力,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合理管理護理工作。
在小兒骨科手術中應用護理六步法的效果:
【摘要】為了提高患兒圃手術期護理質量。保障患兒安全,注重細節護理,規范小兒骨科患者圍手術期護理流程,制訂細節護理六步法,運用于圍手術期護理中。共完成小兒骨科手術2600例。得到手術惠兒和家長積極配合,無一例差錯事故,無投訴糾紛發生。以人為本,用愛心、細心護理手術忘兒,可以提高圍手術期護理質量。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 兒童; 醫院;骨科
我院是以骨科為主的綜合醫院,建有獨立的,小兒骨科病房,每年門急診接待大量小兒骨科患者。為提高護理質量,建立和諧護患關系。我們將細節護理六步法應用于小兒骨科手術患者,2008年1-11月完成2600例小兒骨科手術,做到了無投訴、無糾紛、“零缺陷”護理,取得滿意效果。
1細節護理六步法的具體實施
1.1通過撫摸和贊揚建立情感手術室護士接診患兒時。充分運用肢體動作和語言與患者建立情感。對躺在手術推車上的患兒,撫摸其頭頂,幫助整理其手術帽,并用鼓勵的話語,如“勇敢”“漂亮‘’”聽話“等,夸獎患兒。對抱在家長懷中的嬰幼兒。觸摸其臉頰,語氣柔和,接過患兒抱在懷中。對于非常不合作的患兒。為了避免長時間啼哭造成膈肌痙攣。允許家長陪伴,由護士和麻醉醫生合作為患兒注射氯胺酮。待其意識朦朧后接人手術間。為保持呼吸道通暢,此類患兒頸下墊一卷枕,保持頭部后仰。
1.2確認手術部位手術患兒因緊張恐懼。很難適應陌生環境,往往無法正確回答問題,安全確認非常重要。手術患兒由手術醫生在患肢遠端用記號筆畫圈標記。手術室護理員到病房接患兒時,與病房護士、患兒家長共同核對。確認標記完好后推到手術室。護士在手術室門口迎接患兒時。再次與家長核對標記。進入手術間,巡回護士與麻醉醫師核對標記后開始麻醉。最后,手術醫師與巡回護士再次核對,再開始手術。
1.3保持體溫手術開始前。手術間溫度調至25℃,手術開始后用保溫毯給患兒保暖,再將手術問溫度下調至22—23℃,使術者也感覺舒適。手術結束后給患兒加蓋棉被或被單保暖,送至恢復室。
1. 4確保靜脈穿刺成功率評估穿刺部位血管充盈度,有穿刺困難時請高年資護士為患兒進行靜脈穿刺,穿刺部位可選擇手背、頭靜脈、肘正中靜脈、頸外靜脈。穿刺針選用一次性套管針,與輸液管路通過三通連接,穿刺部位用消毒棉片覆蓋。用“優拓”膠布固定,避免揭開膠布時損傷皮膚。管路連接處均用膠布牢固固定。如果嬰幼兒留置針位于關節處。可用硬紙盒作為支具固定。在留置針固定膠布上注明穿刺日期和時間。以便病房護士按時拔除。
1.5正確使用約束帶由于患兒自控能力有限,易發生躁動,護士在床旁保護。
術前用約束帶約束患兒軀干,兩端固定于床兩側。防止墜床。
麻醉完成、擺放適宜體位后。固定其他肢體,防止患兒因躁動而污染無菌區。將約束帶呈“馬鞍扣”狀套在其肢體遠端的關節處。末端固定在床邊,約束帶不要過緊牽拉。在手術允許的條件下,上肢肘部可自然彎曲,處于舒適功能位。
1.6保護皮膚兒童皮膚細嫩。護理不當容易發生皮膚壓紅、局部出現水皰或破損。進行皮膚消毒時,消毒部位下鋪無菌單,消毒結束后將其撤掉,保證肢體下的床單干燥:不要在同一部位反復涂抹碘酒。酒精脫碘要徹底。使用小兒專用氣囊止血帶時。
用柔軟棉質石膏襯做止血帶防護襯墊,做到一人一巾。襯墊寬度為止血帶的3倍。襯墊套在患者近端根部。止血帶纏繞于襯墊中間1/3位置。然后將兩端的襯墊翻折包裹止血帶。既保護皮膚,也可防止止血帶充氣后松脫。止血帶壓力為200—250mmHg,持續時間不超過1h.
一些手術需在牽引床上完成。擺放體位時將患兒抬起后再移動,禁止拖拉,以免損傷皮膚。注意患兒會陰部的保護,用松軟棉墊包裹會陰柱。尤其在牽引復位時,保護患兒會陰部不受擠壓。在使用石膏外制動時,為保護患兒皮膚,石膏內襯要使用棉質石膏襯及石膏棉花。患兒行軀干“髖人字”石膏固定時,在腹部、髂部內墊棉墊。
2體會小兒骨科手術面對的患兒年齡從1個半月到15歲不等。面對不同年齡和個性的患兒。如何保障手術安全,獲得患兒和家屬的積極配合,是圍手術期護理的重要問題。我院手術室應用細節護理六步法。明顯提高了護理質量。通過微笑、撫摸和親切的語言與患兒建立情感醫學教育|網整理搜集。在與患兒交流時,增加交流時間,不急于進行操作。不強迫,減輕了患兒的緊張和恐懼。在得到信任后患兒能夠主動配合護理操作。
對于沒有明顯肢體外觀異常,如先天性髖脫位等患兒,手術前的核對尤其重要,在病房由手術醫生做好手術部位標記,手術前多個環節進行核對,有效保障了患兒安全。患兒圍術期輾轉多處。如病房、手術室、恢復室,所攜帶的病歷、手術資料、用藥、用血等物品易出現遺忘丟失,我們使用“手術患者手術物品攜帶登記表”保證了交接完整、準確。
2008年l—11月我院手術室完成了2600例小兒骨科手術,未發生接錯患兒、用錯藥、開錯刀現象。無皮膚壓紅、術后低體溫、肢體活動受限現象,無留置針脫落、神經損傷現象。無皮膚破損、電灼傷現象。通過細節護理,可以保障患兒手術安全,提高圍手術期護理質量。
摘要: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生命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無痛苦舒適醫療服務日益受到重視。
臨床上為減輕手術患者的痛苦,滿足患者的需要,近幾年先后開展了諸多無痛技術項目,如:術后鎮痛、無痛人流、無痛胃腸鏡檢查等,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評價和經濟效益。導尿術是醫療護理操作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大中手術及長時間手術患者術前準備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內容。導尿順利與否,直接影響手術的開展及術后患者的康復。無痛導尿使患者在盡可能舒適條件下進行治療,適應了患者的心理、生理需求,體現了醫務人員關愛生命、以人為本的宗旨。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并獲得滿意效果。
1無痛導尿的優點
1.1減輕疼痛術前患者正處于精神緊張狀態,對各種刺激高度敏感。尿道有豐富的神經支配,交感和副交感神經分布于整個尿道。清醒狀態下行導尿管置入的患者,導尿時可表現出膀胱痙攣和恥骨上區、膀胱三角區受刺激而引起尿道口疼痛。麻醉后患者痛覺消失,肌肉松弛,神經反射遲鈍,所以導尿時無疼痛的感覺。
1.2提高導尿成功率術前導尿患者因缺乏醫學知識,對導尿存在顧慮。此時行導尿術,由于尿管刺激尿道括約肌可引起尿道括約肌強烈收縮,使尿道阻力增大,導致尿管通過困難,很容易出現尿道粘膜損傷及水腫。麻醉后,尿道括約肌松弛,減輕了尿管對尿道黏膜的刺激,尿管很容易通過。
1.3減少尿路感染導尿盡可能要進行嚴格的無菌操作,而病房一般達不到無菌要求,在手術室進行無痛導尿,無菌操作更嚴密,粘膜損傷減少,降低了尿路感染率,便于術后康復。同時,患者在無痛狀態下接受操作,便于術后尿管的保留。
1.4增強人性化護理理念導尿時患者需暴露特殊的部位。由于病房人多,環境開放,一般遮擋不夠嚴密,在這種情況下,導尿會給患者帶來害羞和緊張的心理。在手術室進行無痛導尿克服了這一不便。同時,在手術室進行無痛導尿,減少了患者由病房到手術室這段時間內被動搬運,改變體位等過程中引起的疼痛不適。
2無痛導尿的方法
2.1表面麻醉下導尿使用鹽酸丁卡因或利多卡因行粘膜表面麻醉后留置導尿管,可以減輕患者的痛苦,增進護患之間的感情,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和家屬對護理的滿意度。丁卡因為一種局部麻醉劑作用于外周神經組織,阻斷神經沖動傳遞,性質穩定,安全性好,經尿道黏膜吸收,起效快,作用時間較利多卡因時間長,對黏膜無刺激性,故效果更佳。近年來有使用丁卡因或利多卡因膠漿行表面麻醉,因膠漿制劑具有代替石蠟油的潤滑作用,使用更便捷有效,具有麻醉鎮痛作用,可松弛括約肌。解除尿道痙攣,患者的無痛效果更好,提高了一次置管的成功率,減少了尿道黏膜的損傷概率,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原則。
2.2椎管內麻醉下導尿硬膜外麻醉后插管,由于脊神經阻滯了下行陰部的神經,患者不適感減少。入室時護士向患者做好了解釋工作,插管時再做詳細說明患者雖做了硬膜外麻醉,但頭腦清醒,清醒狀態下留置導管,大腦皮層對這一短暫的記憶在術后留置尿管期間逐漸適應,患者能接受尿管的存在。因此,硬膜外麻醉后留置尿管在術后一段時間內不適及疼痛的發生率減少,其舒適度較好。
腰麻是局麻藥通過腦脊液直接作用于脊神經根,與硬膜外麻醉比較,腰麻阻滯效果更好,包括感覺、運動及自主神經纖維均能較好地阻滯,除了鎮痛效果確切外,也能獲得較好的肌肉松弛,而且起效快。據臨床觀察,單純硬膜外麻醉注藥10min內,一般不能達到完全鎮痛,如此時插尿管,患者仍有疼痛不適感。而腰硬聯合麻醉注藥后3min達到滿意的效果。此時導尿既無痛覺,又能保證手術的按時進行。腰硬聯合麻醉后,尿道擴約肌松弛,阻力消失,留置尿管順利,一次性插管成功率高,減少了泌尿系感染的機會。
2.3全麻誘導下導尿全麻誘導后患者處于意識消失的麻醉狀態,具有鎮痛完善、肌肉松馳、神經反射遲鈍的特點,此時行導尿術,患者全身肌肉松弛,尿道阻力消失,無疼痛感,血壓、心率較麻醉前、后無顯著變化。此外,全麻狀態下導尿可以消除患者面對導尿時普遍的尷尬和恐懼心態,保護患者的自尊心。
但是全麻患者麻醉誘導后行導尿術,雖然意識喪失,肌肉放松,鎮痛效果好,但是由于患者對導尿過程無任何感知,進入蘇醒期后。意識尚未完全恢復,對留置尿管的刺激在心理上、生理上均不耐受,從而引起掙扎、扭動,甚至試圖拔出尿管,護士語言安慰提醒患者也不接受,需強行制動,致使尿管脫出率增加,影響康復,甚至出現手術并發癥,造成危險。應用丁卡因膠漿于麻醉前清醒時導尿,使患者提前適應應激原的刺激,并通過操作前的溝通解釋,提高耐受尿管的心理閾值,降低應激水平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即使患者蘇醒期有躁動跡象,只要即時給予適當的安慰提醒,患者也易于配合接受,從而降低躁動的發生。
而孫建良等設計、試制了具有鎮痛作用的新型“一次性無痛導管”,也可減少術后患者因導尿管引起的躁動。它主要由導管、氣囊、緩釋輸注泵(貯藥囊)及釋藥孔等組成。全麻誘導后至手術前按常規導尿術插入一次性無痛導尿管后,往貯藥囊內注入2%利多卡因,以1.8~2.7ml/h的速度滲入尿道,起黏膜麻醉作用,具有給藥均勻,持續鎮痛的特點,不失為一種改善留置尿管期間患者舒適度的好方法。
3結論
無痛導尿術不僅減輕了導尿時對機體的損傷,使導尿操作順利,而且提高了術后患者留置尿管的舒適度。它是一種安全、舒適的護理操作技術,它體現了對患者的人文關懷,也是舒適護理在手術室護理工作中的體現。醫務人員應該改變舊的術前準備觀念,結合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導尿時機,在手術患者中盡量開展無痛性操作,減少不良因素對患者的影響,同時也提高了護理質量和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1、接臺手術易出現的護理問題
操作是每個手術病人在手術室患者一個特殊的經驗,往往恐懼,焦慮,無可奈何的心理,再加上地面站病房病人等候時間長,等待時間長,焦慮,易怒與情緒更明顯,護理人員因工作繁忙,病人問,回答沒有耐心,缺乏溝通和病人的溝通技巧,服務態度生硬,缺乏“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意識,使病人到醫院就診相信很快轉化為二進制形式,導致醫療糾紛的發生。
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操作,而地面站的操作,很容易忽略的細節很著急,尤其是當手術醫生,麻醉醫生繼續敦促,護理人員,以簡化工作程序,不檢查,病人錯誤的連接。
在繁忙的車站作業沒有檢查管道的連接,容易導致關閉,影響的操作過程。首先,操作貨物的盤點,第一項操作不徹底清洗,混亂和數量接收臺操作的項目,要麻煩的操作。此外,手術切標本未及時固定,發生在操作中,第二組的操作,容易疏忽標本后首次啟動,標本造成的損失。有時,患者早期手術室,會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恐懼,以及延長病人在病房黨的等待時間,提高了煩躁,焦慮,不安的情緒。
消毒地面站操作運行,由于等待時間過長緊湊再加上操作的時間長的更重要的問題,醫生有一個完整的操作心切的心理,推護士病人獲得快速的操作,術前準備,麻醉提前,簡化了無菌操作流程,造成兩站自清洗時間是不夠的。在同一時間,在醫生的端部的第一操作不能及時避難運轉,剩下來繼續觀看下一個站的操作,從而導致跨操作數超標,容易引起交叉感染。
人事安排和運行調度都不能協調,因為該站操作,工作量大,人員素質參差不齊,調度稍有不慎,護士將是負面情緒的工作,手術室護理質量的影響。
2、護理對策
2.1護士的行為,提高服務態度,使用文明用語與病人溝通,應與患者在術前訪視多溝通,可以簡單地告訴手術室病人安排手術的要求,使患者能理解的原因,他們與臺灣,告訴患者手術時間和有關操作的時間,我們可以對話了患者的病人等待手術,分散緊張的家庭成員,放松。用于使車站作業長的患者特殊原因,應與患者多溝通,以減輕壓力,而手術室,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理解,真正體現了以病人為中心的服務意識的情況。
2.2認真落實檢查制度,防止錯誤的病人,盡管手術時間緊湊,操作,麻醉師一再催促醫生,護士應該是忙而不亂。一名患者在操作工人的操作室,護士應嚴格操作根據運送病人檢查系統和流量運送病人。神志不清和昏迷的病人,檢查識別腕帶嚴重,不容忽視的病人每一個工作環節,防止錯誤的病人。
2.3接收電臺的操作:應嚴格遵守工作時間,工作內容,實施操作的規則,每個護理操作也不容忽視,連接,仔細檢查所有的管道,是否保持通暢,醫學|教育網搜集避免脫落。該站運營的項目仔細檢查,嚴格執行清查,檢查系統的運行,檢查醫生的操作要求操作設備項目,護士,三人和解,前計算機操作的項目退出運行后的第二次手術。加強對標本的管理,完善的管理,測試樣品,登記制度,應立即登記,并保存在地面站操作被拆除的標本時,及時浸泡固定,以防丟失和混亂。
2.4準確地根據操作能力把握好地面站手術病人進入手術室的時間來充分利用現有的運作,安排合理的操作順:請記住我站域名序,如操作臨時取消應在任何時間根據操作條件進行調整,以加快操作間的快速周轉。盡快做術前準備,適當的位置,并敦促醫生的時間和地點。關于動態運行的及時信息,充分估計手術結束時間,從而在時間操作的安排進入手術室,縮短病人等待手術的時間。
2.5嚴格消毒隔離制度,加強對手術室的管理,防止院內感染,嚴格控制醫院的監管工作“標準”醫院感染管理,嚴格消毒隔離控制每一個環節。操作合理安排,污染手術后先做無菌操作,必須兩個30分鐘的滅菌。巡回護士實施手術醫生繼續連接表的操作,除了繼續參與經營,提醒其他人員操作及時離開操作之后,嚴格控制連接操作的數量,加強無菌觀念培訓平臺操作,工作,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的嚴謹作風,防止交叉感染,確保患者的安全。
2.6人性化管理,合理調度,運行調度應該采取行動,要注意不同年齡,商業,衛生和合理搭配的水平,充分利用現有的人力資源,盡量避免長時間的工作,使相對彈性工作制,使員工得到充足的休息,從而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為了確保護理質量手術室的安全。
2.7加強護理安全的法律意識,提高護理人員定期組織的概念學習法律法規,開展護理知識,提高護理人員的服務意識,法律意識和安全意識。由常規護理自覺遵守,防止因忽視對患者的痛苦和潛在的醫療糾紛的危險存在的一些問題站運行。因此,為了確保護理安全運行,提高護理質量,加強手術室護理服務,安全管理,提供準確,及時,優質的服務。
3、討論
術后增加,增加護士在手術室的頻率和強度,根據一系列的輕松發生在地面站運行情況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防范措施護理問題。根據我院的具體情況,建立和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規范操作流程在手術室,優化工作流程,加強護理安全教育和管理,提高護理工作人員的安全意識。與此同時,加強科學管理,加大責任護理人員的意識和認真的工作態度,讓每個人都必須遵循工作的各個方面的操作規則,以及護理人員有章可循,有據的操作基礎,確保手術室護理安全和質量,消除因護理缺陷的工作爭議。
摘要:通過將70例全麻腹部手術患者按手術時間長短分成二組,對術后各項康復指標進行細化觀察和對照,明確了長時間手術對術后的呼吸、消化、生理反應以及自主活動(功能)恢復等方面所產生的不良影響。由此,在加速麻醉藥物的排泄、改善呼吸功能、促進胃腸功能、加強舒適護理方面積極采取了一系例對應措施,全面提高了全麻腹部手術患者的康復質量。關鍵詞: 手術時間 全麻 腹部手術 康復 影響 護理
手術時間作為一個影響全麻術后康復的重要因素,早已引起大家的重視。隨著現代外科醫學的發展,施行外科手術的時間較以前有所縮短,但在現有的條件下,手術時間仍是困擾目前全麻術后康復的主要因素之一。本課題從70例全麻腹部手術病人入手,通過對不同手術時間患者的術后各項康復指標的觀察和對照,明確了長時間手術對術后 康復所造成的不良方面,由此,我們主動地采取了一系例對應措施,在提高全麻腹部手術患者的康復質量方面取得了明顯的效果。下面就將我們的研究報告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 1 臨床資料 全麻腹部手術患者共70例,男性31例,女性39例,術前均無嚴重的心、肺等疾病,按照手術時間長短分為二組,每組35例。第一組手術時間≤2小時,年齡為32-75歲,平均年齡為57歲,手術方式為膽道手術15例,結直腸手術8例,胃切除5例,腸粘連分解術3例,腸套疊松解術2例,脾切除術2例。第二組手術時間〉2小時,年齡37-75歲,平均年齡為61歲,手術方式為膽道手術13例,結直腸手術10例,胃切除8例,胰臟手術2例,門高壓手術2例。
1. 2方法 對二組手術患者在術后第一天進行觀察和記錄,觀察內容包括咳嗽、咳痰、氣
促、胸悶、惡心、嘔吐、、腹脹、呃逆、咽喉疼痛、腰背酸疼,根據癥狀自評量表[1](見表1)進行打分。并在術后幾天跟蹤觀察自主活動(功能)恢復的時間,包括翻身、起床、腸蠕動、進食情況,依次根據恢復時間段制定五級評分標準(見表4)進行打分,然后將二組數據用WILCOXON檢驗處理,見表2、表3和表5。
表1 癥狀自評量表5級評分制
表2 二組癥狀程度對照
表3 二組癥狀程度對照
表4 自主功能(活動)恢復時間的評分標準
表5 二組自主功能(活動)恢復時間比較
1.3 結果 從表2和表3可見,二組在咳嗽、咳痰、胸悶、腹脹、、咽喉疼痛、腰背酸痛方面,比較有明顯的差異性。從表5看,在腸蠕動、起床、進食恢復時間的比較上,存在明顯差異性。說明手術時間的延長,對術后機體的呼吸、消化、生理反應和自主功能(活動)恢復改變是很大的,影響了術后康復的時間和質量。
2.討論和護理
2. 1 加快麻醉藥物的排泄速度。由于長時間吸入高濃度的麻醉藥物可導致通氣功能不足,引起吸入麻醉藥物排泄時間延長,麻醉性鎮痛藥物的應用與吸入麻醉藥物有協同作用,也可以減慢吸入麻醉藥的排泄速度,[2] 致使術后麻醉藥物長時間積蓄,影響術后呼吸、循環、消化等功能。因此,術后加快麻醉藥物的排泄速度是降低術后并發癥的關鍵,為此,我們在術后采取了以下措施:
2.1.1 加強保暖工作。由于腹腔內臟長時間的手術暴露再加機械通氣的影響,體熱的丟失常較顯著,同時術中大量快速輸血輸液,都可以導致低溫。低溫抑制了全身的循環和代謝功能,使麻醉藥物的排泄時間延長。因此,手術患者回到病房前,我們就應做好保暖準備工作,使室溫保持在20-25。C,增加棉被和棉墊,如有條件,可添置電熱毯保持恒溫。
2.1.2 高流量吸氧。術后給予高流量氧氣可加快殘余麻醉藥物從氣道和血液中散發和解離。另外,也可及時糾正術后低氧血癥和高碳酸血癥。因此,患者回到病房后,即給予〉5 L/min的氧流量,待呼吸情況、氧飽和度和血氣分析穩定后,逐步減低氧流量,最后以低流量氧氣維持。
2.1.3 維持循環功能。腹腔內的手術操作使下腔靜脈受壓,術中正壓機械通氣使胸內壓升高,都使靜脈回心血量減少;牽拉內臟、刺激腹肌均可引起迷走神經反射使心率減慢和血壓降低,影響正常的循環功能,這種不良影響常常延續到術后。因此,術后應加強對生命體癥的監測,保持有效的循環功能,適當地加快補液的速度,一方面可加快循環代謝功能,使殘余麻醉藥盡快排除。另一方面,可彌補術中補液不足、失血、第三間隙形成引起的大量功能性細胞外液減少等導致的血容量不足。
2.2 積極改善呼吸功能。從表2反映出,長時間手術的患者對術后呼吸功能的影響是很大的,咳嗽、咳痰、胸悶第二組明顯高于第一組,術后由于全身麻醉藥物的殘余作用不同程度地會抑制呼吸中樞而使通氣功能減弱、潮氣量降低和呼吸頻率改變,加之,肌松藥殘余作用亦可引起不全呼吸道梗阻而導致通氣不足,患者會感到胸悶不適,同時,長時間的氣道插管,易刺激引起肺部感染致咳嗽、咳痰頻繁,因此,術后積極改善呼吸功能很有必要。
2.2.1 有效的傷口鎮痛。肺容量降低是術后肺功能障礙的常見原因,特別是腹部大手術后,因腹壁創傷、手術刺激、術后疼痛、腹帶過緊等因素,使胸、腹的順應性降低,膈肌運動受限,限制了肺的膨脹。[3] 有效的腹部傷口鎮痛能恢復正常的腹式呼吸,增加肺活量,改善通氣功能,目前我院運用的椎管內或靜脈內連續鎮痛泵,鎮痛效果持續、有效,緩解了疼痛反應對呼吸的抑制。
2.2.2 早期采取半臥位。患者手術回到病室后,血壓平穩,神志清醒,應及早采取半臥位。由于腹部手術刺激、術后腹脹,膈肌運動受限,限制了肺的膨脹。早期采取半臥位,有利于膈肌下降,呼吸功能的恢復;也有利于腹腔滲液的引流,以預防膈下感染、膈肌痙攣對呼吸造成的不良反應,也能減少術后呃逆的發生。
2.2.3 促進有效的咳嗽排痰。有效的咳嗽排痰,可減少肺不張的發生,并能保持呼吸道的通暢。在有效鎮痛的同時,教會病員和家屬正確咳嗽排痰的方法,可應用胸壁扣擊法、腹壁保護法、喉部按壓法、體位引流法來有效地完成咳嗽排痰。
2.2.4 加強膈肌功能訓練。研究結果表明,[ 4]腹部手術后通氣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是腹腔臟器操作所致反射性膈神經傳出抑制,特別是
長時間手術患者,抑制作用更加明顯。因此,術后指導患者進行膈肌功能訓練,可加快恢復正常的通氣功能。可囑咐患者采取半臥位,指導患者緩慢用力深吸氣,收縮腹部并縮唇用力呼氣,每日訓練3-4次,每次10分鐘,以增加膈肌的運動,減少氣道死腔,改善通氣功能。
2. 3 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從表5看,腸蠕動、進食的恢復時間,第二組明顯滯后于第一組。由于長時間的麻醉抑制、手術創傷,水、電解質紊亂,術后緊張焦慮、切口疼痛等引起植物神經功能的紊亂,使胃腸蠕動在術后長時間受到抑制。為此,我們采取了以下措施:
2.3..1 保持電解質的平衡。由于術中失血失液、術后大量引流液的流出,造成大手術后電解質的紊亂,如低鉀、低鈉可抑制胃腸平滑肌的收縮,影響胃腸動力的恢復。因此,術后要嚴密觀察電解質的變化,根據情況,及時補充。一般嘔吐、腹瀉、腸和膽道引流所致的低血鈉,為低容量性低鈉,必須既補充容量,也補充鈉。
2.3.2腸蠕動恢復的鍛煉。一般術后1-3天,腸蠕動逐漸恢復,肛門排氣,腹脹自行消退。如術后數日仍未排氣,聽診無腸鳴音,應積極采取措施,促進腸蠕動的恢復。在持續胃腸減壓的情況下,可幫助腹部按摩,從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作單向反復按摩,能促進肛門的排氣。鼓勵患者作肢體伸屈活動,協作變換臥位。也可用針灸療法來刺激腸蠕動的恢復。
2.3.3飲食刺激法。對于腹部手術的患者,早期恢復自行進食,對術后的康復很有幫助,胃腸道營養物質的攝入,可加強腸粘膜的屏障作用,防止細菌移位引起的感染,同時,也可預防胃腸道菌群失調的發生。在臨床上,一般待腸蠕動恢復,腹脹消退,才給予進食,往往使進食的時間被延后。為此,我們通過嘗試,認為可主動通過飲食刺激法,來促進腸蠕動的恢復。在胃管拔除后,可先給予少量溫鹽水,通過溫度和滲透壓的改變和刺激,以及通過吞咽、咀嚼等一系列消化過程,逐步激起腸蠕動反應,待腸蠕動恢復后,再過度到正常飲食。
2.4加強舒適護理。長時間手術的患者在術后有比較多的不適反應,從表2看,有腰酸背痛、咽喉疼痛、胸悶不適等,因此,我們在術后采取了一系列舒適護理。早期采取半臥位、適時協助改變多臥位方式、配合多軟枕襯墊身體支撐點、氣墊床的應用,都能避免肌群、韌帶、肌腱的過分牽拉伸長,緩解術后腰酸背痛。患者體力有所恢復后,早期督促四肢活動、端坐、行走可疏通經絡、促進循環。留置胃管期間,保持口腔清潔衛生,同時給予霧化吸入每日二次,既可稀釋痰液幫助咳出,又可濕潤溫暖咽喉部,減輕疼痛,預防咽喉炎的發生。
3.小結
通過臨床觀察和對照,我們發現手術時間對全麻腹部術后康復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 的,特別是對長時間手術的患者,我們應高度重視,只有積極、及時、有效地采取一系例相應措施,才能綜合提高全麻腹部手術患者的康復質量。
隨著現代護理學科的發展,基層中醫院手術護理工作不再是單純簡單的技術操作,護理的質量直接關系到醫療機構的醫療水平,也影響到患者的康復效果,因此,基層護理更應注重“以人為本”的護理過程。本文對中國中醫院機構的手術室基層護理的現狀進行了闡述,包括護理過程中缺乏的整體性、個性化、創造性以及有效性,提出增強中醫院護士的護理能力,竭力提升護士的綜合素質,積極探索手術室護理問題的出路,為基層中醫院手術室護理現狀的改進做出自己的貢獻。
【關鍵詞】基層護理;中醫院手術;問題
中醫院手術室基層護理的對象主要是即將進入手術室以及做完手術的患者,分術前護理、術中護理及術后護理。中醫院手術基層護理是指為手術期間的患者提供“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通過綜合性服務,為患者減輕身心痛苦,使患者盡早渡過疾病折磨期。隨著人們法制意識和知識水平、自我保護意識的不斷提高。現在基層護理差錯導致的醫療糾紛呈上升趨勢。給中醫院機構也帶來很大的壓力。為了提高醫療質量,基層護理的質量有待提高。
2009年5月6~9日,本院護理特級負責人的首期“基層中醫院手術護士學習班”成功舉行。通過學習班的學習,提高了護士的全面素質,改善了護患關系,護士將嫻熟的操作技術,良好的溝通技巧,優質的服務,貫穿于患者的整個圍術期,充分滿足每位患者的身心需求,貫徹基層中醫院手術室理念,實現護理科學跨越式發展,使患者在整個圍術期充分感受到人文關懷。由此看來,提高基層中醫院手術室護理的質量對醫療有著重大意義。
1基層中醫院手術室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
經資料調查和研究可知。中醫院手術室護理的現狀主要有以下幾點:
1.1術前缺乏心理護理
在進手術室后。患者心理上、身體上都比正常人脆弱,承受能力低,非常敏感,因為疾病給患者帶來的痛苦,加之即將面臨手術,患者心情會非常復雜,如恐懼、焦慮甚至絕望閉。然而,目前中醫院手術護理過程中體現了因病施護,卻沒有體現因需施護,沒有注意到患者的心理變化,從而不能實施有針對性的護理,這個問題值得醫療機構深思。
1.2術中預防感染問題
手術室是進行搶救及手術治療的重要科室。是保證患者生命安全,取得手術成功的重要場所。中醫院術中感染問題是手術常見并發癥,也是醫療護理中的重要問題翻。導致感染的因素有很多,既有環境因素也有人為因素,這也跟醫療人員的預防知識密切相關手術中稍有疏忽。就很有可能導致患者發生感染,因此,手術期間預防感染的問題需要重視。要對基層護理人員加強管理。
1.3術后缺乏及時隨訪
手術后,患者需要經過恢復階段,接受后期治療。在這個階段,基層護理也是至關重要的。手術后。很多患者身體上會有很多不適的感覺,有些是手術后的正常癥狀,但是也有些是因為患者對用藥敏感的反應。因此。患者身體的每一個不適反應都有可能影響患者的康復效果,甚至影響其生命安危。很多年輕的護理人員因為缺乏這些常識,缺少與患者交流。無法了解到患者手術后不適的反應。從而不能及時反映給醫生。做出相應的措施嘲。
1.4特殊病情特殊護理
特殊照顧常用于危重、搶救、大手術后或者特殊治療必須嚴密觀察病情變化者.不同病情需要不同程度的護理,特殊患者在手術期間面臨的不僅僅是軀體傷殘、生命威脅,心理上也處于高度應激狀態,此時。如果基層護理人員給予的是普通護理,那患者的病情好轉會變得緩慢,甚至造成更嚴重的后果圄。
2基層中醫院手術室護理對策
2.1為患者創造最佳心理狀態
進入手術室后,手術之前,患者主導心理活動是恐懼,因此,中醫院基層護理人員的主要工作就是消除患者的恐懼,增強患者的安全感閉。作為照顧患者的基層護理人員。要根據患者的需求去人性化照顧。對患者做好心理舒適護理。手術時護理人員應了解每位患者的不同需求。并盡量給予滿足。
針對患者的恐懼心理,基層護理員需要與患者多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及時了解患者最擔心的事情。給予一定的鼓勵,增加患者康復的信心,減輕患者的心理痛苦,給患者創造一個最佳的心理狀態,提高手術的成功率。
2.2手術室及時消毒。避免感染
目前醫療機構大部分都是使用藥物預防感染。在正確的時間使用適宜劑量的抗生素IlJ,可以降低患者的感染發生率,但是僅僅使用藥物是不夠的,還要認真做好防感染的準備工作。
①首先醫護人員自身的衛生狀況要加強管理,進人手術室必須帶口罩,帽子,穿拖鞋,無關人員嚴禁進入手術室,以免帶進細菌,然后注意手術室及時清潔。②手術室的衛生應該嚴格監察,每日進行紫外線照射消毒,手術臺也要進行消毒,包括手術室的桌面、臺面、無影燈等出現在手術室的一切物體都要進行嚴格的消毒。手術室每立方米用甲醛溶液2ml和高錳酸鉀1g,通過產生蒸氣進行空氣熏蒸滅菌,12h后打開窗戶通風【1】。③手術時使用的醫療器材必須保證無菌,使用過的注射器、針頭等一律用消毒液浸泡消毒后毀形焚燒處理:布類如使用后的無菌巾、單也要用消毒液浸泡、清洗后高壓蒸汽滅菌。
2.3隨時了解患者病情變化
手術后。患者處在昏迷狀態。基層護理人員應該為患者提供最周到的護理:①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需要了解患者的身體變化,在患者頭腦清醒的情況下,護理人員盡量與患者溝通,去了解患者有哪些不適,有什么需要,都要盡快反饋給醫生。②對患者術后的病情變化及時登記備案,記錄患者手術后每一天的病情情況,給患者的治療提供依據和信息。
③術后隨訪,基層護理人員應該和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必須安排兩個責任心強。有溝通技巧的護士做責任組長閉。專門上白班,負責治療與護理,與患者討論身體健康狀態,改變不良心理對患者的影響。
2.4設立特殊護理隊伍
中醫院可以設立特殊護理隊伍,對于一些特殊病情。如危重及特殊重大手術患者,進行全方面綜合性護理。特殊護理隊伍的護理質量必須達到一定標準,保證護理質量,針對特殊護理隊伍的護理質量。醫療機構應該定期舉行培訓班。培訓特殊護理人員進行護理練習,護理是治療工作的重要體現,也是決定患者康復的重要因素之一。護理過程中的整體性、個性化、創造性以及有效性,不僅反映了護士的綜合素質及能力,體現了護理質量,同時也確保了護理安全。
3討論
總之,中醫護理在現代護理發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現代護理不能替代的作用,隨著國際交流的Et益增多,中醫護理越來越引起護理界的關注。心理上和生理上的全方位護理是中醫院手術室的護理人員所追求的護理目標:
對患者來講,周到、綜合性護理是患者安心治療的基礎,不斷提高護理質量,找出真正適合患者的護理方式,給予患者舒適護理。在護理過程中 ,要做到給患者創造一個最佳心理狀態,術后患者隨訪,及時了解病情變化,設立特殊護理隊伍等,筆者認為一定能大大提高護理質量,改善護理現狀。
跟骨骨折治療不當將嚴重影響患肢功能。切開復位內固定治療跟骨骨折雖然已有較長歷史,但由于受手術方式和術后并發癥的影響,長期以來臨床對于手術治療方法仍持謹慎態度。我院自1999年7月至2002年5月對12例巧側跟骨骨折進行切開復位可塑型跟骨欽鋼板川內固定治療,療效滿意,現對有關護理經驗介紹如下:
1臨床資料
12例中,男10例,女2例;年齡21一50歲,平均34.6歲。其中單側跟骨骨折9例,雙側3例,計巧側跟骨骨折。骨折類型:Sandersll型2側,m型8側,lV型5側。均行切開復位可塑型跟骨欽鋼板內固定治療。本組病人均獲隨訪,隨訪時間6個月一2年8個月,平均16.8個月。術后功能按Mary-land足部評分系統評價LZJ,結果:優(90一100分)s側,良(75一89分)6側,可(50一70分)1側,優良率93.3%。患者中無一例發生切口感染或皮膚壞死。
2護理體會
2.1術前護理
2.1.1術前準備協助患者完成各項術前準備,所有患者均行雙側跟骨的側位、軸位和患側的B耐en位攝片,以及行水平面和額狀面(汗掃描。患足術前不必行石膏固定,以利,!于br記en位X線檢查和觀察患足的局部情況。手術一般在傷后3一7天進行,術前皮膚常規準備,避免破損,可用酒精消毒后局部無菌巾包扎,剪去趾甲,患肢抬高。如局部出現較嚴重的水腫和張力性水泡,為避免縫合困難及術后感染,手術應延遲到傷后10一14天。
2.1.2皮膚護理患者常因骨折后損傷出血,組織液滲出,引起局部腫脹,部分患者在傷后1一2天內形成張力性水泡,一般水泡若不影響手術切口,可不予處理,如腫脹嚴重、水泡張力高、極易破潰或水泡位于切口附近,可在無菌技術下于水泡下緣作局部穿刺抽液。傷口3一4天可予烤燈加溫,以促進血液循環及組織液的吸收,保持局部干燥,讓表皮自然粘貼,高溫也可避免局部創口細菌繁殖引起感染。烤燈燈泡為40一60W,與傷口距離30一50cm,定時觀察,避免燙傷。
2.2心理護理患者對手術都有懼怕心理,多方打聽手術療效,以往因術后并發癥問題對跟骨骨折多采用保守治療,因此病人無法決定是否接受手術治療而耽誤最佳手術時間。護理人員應耐心介紹手術方法,以及手術治療與非手術治療對將來患者預后功能的影響。利用實例做好介紹工作,有利于消除病人的疑慮。
2.3術后護理
2.3.1術后切口常規放置橡皮條引流,切口加壓包扎,滲血一般較多,可持續5一7天,引流宜留置2一3天左右。對切口滲血應注意觀察記錄,術后滲血至外
敷料時應及時更換敷料以保持切口的干燥清潔,保持床單整潔。常規應用抗生素7一ro天,抗生素現輸現配以加強藥效。
2.3.2術后應及時觀察足趾血運情況,趾端皮膚感覺,正常情況下腳趾伸屈正常,皮膚感覺良好。患者也可因加壓包扎感覺肢體脹痛,可于術日晚睡前給予鎮靜劑,解除疼痛,避免局部血管痙攣影響血液供應。本組1例患者術后出現足背皮膚感覺麻木,而足趾運動良好,此為手術時排腸神經損傷的癥狀,應向病人解釋清楚,不要過于緊張,不需特殊處理。皮膚感覺數個月后會逐漸恢復。
2.3.3功能鍛煉足的關節主要功能是負重、行走、維持身體平衡和吸收震蕩。足部關節小而多,每個關節的活動度小,但可產生各個方向的形變,從而適應各種不同的地面的震蕩。因此足部創傷的治療原則是早期練習足部運動,以保持足部各關節的活動。但多數病人對此認識不足,對功能鍛煉重視不夠,懼怕術后疼痛,擔心因鍛煉而發生骨折再移位,故不愿活動或活動范圍達不到鍛煉要求。護理人員應正確指導功能鍛煉。術后一般不做外固定,下肢抬高使患足高于心臟水平。術后24小時候開始足趾被動活動,48小時開始足趾和跺部關節的主動活動,并逐漸加強。指導患者練習股四頭肌,進而指導躁關節背伸拓屈、內外翻的主動和被動相結合鍛煉。活動膝關節,活動后抬高患肢以減輕腫脹和不適。術后2一3個月根據骨折愈合情況決定是否完全負重。骨折骨性愈合后跟骨欽鋼板無不適可不取出,若有不適可取出,一般半年后取出。
痔是一種最常見、多發的肛腸疾病,約占肛腸疾病的85%,男女皆得。我院采用外剝內扎術治療混合痔,療效滿意。為使手術獲得更好的療效,減輕患者術前的心理壓力和術后痛苦,早日恢復健康,現將護理方法介紹如下。
1術前護理
1.1精神護理 患者入院后,面對陌生的醫療環境,往往會產生各種負面心理,如焦慮、畏懼等,影響休息和食欲,護理應以患者為中心,熱情向其介紹病房環境,主治醫師及責任護士,耐心講解有關所患疾病的知識,向患者說明手術的術式、部位、術中的配合以及術后的有關事項,消除憂慮、恐懼心理。
1.2飲食護理 膳食應供給足夠的熱量,以蛋白質及維生素為主,利于術后傷口的愈合。身體虛弱的患者,術前給予營養豐富易消化的飲食,如魚肉、瘦豬肉、雞肉等。術前6h禁食。
1.3病情觀察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體溫過高,說明有感染存在,面色蒼白,四肢厥冷,血壓下降的患者應考慮是否為痔瘡出血過多或疼痛刺激引起,女性患者月經來潮應延期手術,以免感染而引起水腫和出血,對手術耐受力差的患者應檢查心功能。手術日晨測生命體征,觀察有無異常變化,如有異常應立即報告醫生及時處理。
1.4手術前準備 囑患者手術前排空大小便,術區備皮,遵醫囑必要時給予灌腸,清潔腸道,防止術后感染,同時有利于手術操作。安定注射液10mg,術前30min肌注,消除患者緊張心理,核對患者姓名、床號,與手術室護士做好交接班。
2術后護理
2.1一般護理 患者回病室后,指導患者屈膝側臥位,觀察病情變化,立即測量生命體征,查看丁字帶是否松動,局部有無滲血,注意保持呼吸道通暢,有無腹脹,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疼痛及滲出液的顏色和量。術后囑患者2h內禁水,防止麻醉藥有效過程中排尿困難,6h后可排尿,防止過早活動術區出血。
2.2飲食護理 術后1~3d進半流質飲食:如稀飯、面條、餛飩;3d后改為普食,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如蘋果、香蕉、芹菜、菠菜,多飲蜂蜜水;少食辛辣、生、冷、硬等刺激性食物;忌食易引起大便干燥的食物,如山楂、桔子等;禁吸煙、飲酒。保持大便通暢,術后第14d為促進創面的愈合可適當食用魚肉類食品,加強營養。
2.3排便護理 指導患者術后當日不宜排便,第一次排便時間以術后1~2d為宜,不要過于用力排便,排便時做深呼吸,減少腹腔壓力,促進胃腸蠕動,促進大便排出,必要時,遵醫囑給予開塞露協助排便,避免干硬糞塊對肛門口的壓迫損傷。
2.4脫核期護理 術后4~14d為脫核期,即結扎的痔核脫落壞死的過程,表現為:肛門墜脹,有便意,大便帶血,分泌物增多,有腐臭味,此時指導患者進食應以蔬菜為主,適當減少活動,保持大便通暢,以每日1~2次為宜,勤換內褲,便后及換藥前認真熏洗,如分泌物多,勤換敷料,保持術區干燥清潔。
2.5加強肛門功能鍛煉,由于術后創面形成瘢痕樣組織,常有肛門不適感,最好配合肛門保健操,鍛煉肛門功能恢復。方法是先用力收縮肛門括約肌,然后全身放松,使肛門括約肌完全松弛;每日堅持,每次不少于50次,逐日增加到200次左右。囑患者做到起居規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律,調暢情志,勞逸結合,勿久站、久坐、久蹲,定時排便。
綜上,做好混合痔術前、術后護理,不但可減輕患者術前的心理壓力,術后的疼痛,而且可以防止和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對創面的恢復與愈合具有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手術室;護理;管理
醫院手術室護理工作的好壞不僅影響護理工作的全過程,而且直接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因此有效管理是提高護理質量和樹立專業形象的關鍵。我院通過制定手術室護理流程的內容及其對策,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護理,提高了手術室管理質量,現總結如下。
一、 組織管理 我院通過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的職能,采用美國的法約爾管理方法,有年、季、月、周計劃。
明確分工,協調好護患之間和同事之間的關系,控制對檢驗工作是否與制定計劃相一致,及時發現和糾正偏差。要求護士做到的管理者必須做到,護士長以身作則,在工作中做到人性化管理,有布置、有措施、有檢查、有總結。
二、工作管理 為了提高護理質量與工作效率,首先要加強手術室的程序化管理,制定出一套完整的確實有效的規章制度。認真做好術前、術中、術后的核對工作,并記錄在手術護理記錄單,我院自2002年9月份根據衛生部的要求,凡住院的手術患者均有手術護理記錄與病歷保存歸檔,護理部不定期的檢查記錄的完整性,幾年來未出現因核對不清而影響手術安全的現象。做到工作管理程序化,有章可循,有據可查,責任到人,按責上崗。幾年來未出現因核對不清而影響手術安全的現象。
三、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工作是最重要的一環。它是保證醫療護理質量提高的關鍵。制定持續質量改進計劃,科室成立質控小組,護士長為組長,副護士長為副組長,成員3人,每月有檢查有記錄。
1.術前訪視 為了保證手術的預期效果,必須做好術前訪視,巡回護士在術前一天去病房訪視,會見患者先問好,作自我介紹,再詳細了解患者姓名、性別、年齡、病區、床號、住院號、術前診斷、擬手術方式、麻醉方式、化驗結果、了解病情和手術部位及過敏史,并做好心理護理,解除其緊張心理,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有較好的心態配合手術治療。
2.嚴格掌握無菌技術 操作管理在手術過程中,如手術器械必須高壓滅菌和過氧化氫等離子滅菌,備好足夠的手術用物,每月監測空氣、物品的細菌培養,以利分析無菌技術管理。
3.業務技術管理 每月組織業務學習2次以上,學習內容如復雜手術配合,重危病人搶救,新儀器的使用講解及掌握要點等。同時采用護士長早會提問,設護士工作質量記錄本等,每日記錄,月底統計,要求新護士認真做好工作筆記,加強業務學習,提高了工作效率,讓護士有更好的滿足患者的需求的概念。熟練掌握手術配合工作,護士長不定時抽查,評定成績與年終考核掛鉤。
4.專科配合效果好 根據護士的年資、能力大小、個人特長進行科學分工、合理安排,如進行心臟手術、體外循環、腹腔鏡、激光、骨科等手術、儀器操作要求精確、熟練,對不同的專科進行相對固定配合。這樣既促進專科配合,又促進專業性管理,同時亦取得各科手術醫生的滿意。
5.標本管理 標本是疾病診斷的依據。因此我科對標本管理進行把關,凡手術結束的標本均由巡回護士放入標本袋,記錄好姓名、住院號、科室、床號及標本名稱等,由手術室護工親自送病理科,并做好標本的雙簽名工作。
四、設備管理 設備管理是現代醫院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隨著醫學科學的發展,手術日益創新,手術設備日益新穎,且種類較多。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據統計,手術室各類物品達數千種,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物品管理制度和操作手冊,才能保證各類手術儀器完整性。我科設器械護士一名,負責器械的供應和次日特殊器械的挑選,與設備科聯系儀器維修和保養工作。器械物品定位、定點放置,貴重儀器每日清點并交班,如C臂機、顯微鏡、進口電刀、各類內窺、鈥激光、低溫等離子消毒機等,使用后要登記,值班者每天交班。備用器械用后清洗消毒烤干上油。保護好各類儀器,防止遺漏,避免損傷,延長使用時間是設備管理好壞的關鍵。
五、環境管理 手術室的清潔衛生必須放在重要地位。我們制定嚴格的衛生制度。每天對手術室進行濕式掃、抹和整理。每周五下午徹底搞衛生,并進行細菌學的監測;對參觀人員制定入室制度,控制人員流動,減少空氣污染。避免交叉感染和院內感染的發生;保持室內安靜、整潔,為醫護人員和患者創造一個輕松和諧的環境,減少患者手術的心理恐懼。使手術室的環境適合現代手術間的要求。
總之,做好手術室護理流程管理主要是做到組織管理程序化、工作管理制度化、技術管理正規化、設備管理科學化、標本管理嚴格化、環境管理潔凈化,達到潔凈、整齊、無菌、安靜、嚴肅的工作氛圍。從而不斷提升醫療水平,提高手術室管理質量。
1、介入手術室護理風險識別
根據近兩年來介人手術病人的特點及發展趨勢,從人、物品、(高值耗材)先進儀器、專業技術、環境、制度及流程對護理風險因素進行系統識別、評估,對介入手術室工作各個環節中存在或潛在的安全隱患歸納以下幾方面:
(1)手術量逐年增多而復雜,護理人員相對不足,與2007-2009年相比,手術量增加1.5倍,其中危重病人手術增加55例,新開展手術3種、250例,節假日急診手術平均增加37%.以上手術量增加呈逐年上升態勢但護理人員僅增加1人,未達到1張手術臺配備2名專業護士標準。
(2)工作量忙閑不均,工作忙時有些制度落實不到位,造成護理安全隱患。
(3)突發事件,介人手術室特點極易發生突發事件,2007~2009年術中心跳驟停6例,失血性休克1例。
(4)并且高值材料多,先進儀器使用增多。
(5)同時患者維權意識增強,對涉及自身的醫療和護理過程尤其關注。
2、護理風險控制措施
2.1加強護理人員綜合素質培訓,提高安全防范能力
2.1.1提理風險管理知識及安全知識培訓護理管理者組織修訂護理質量標準,建立完善風險管理制度及各種風險管理組織。科室每月以提問,考核等形式進行一次護理風險測評,為完善介入手術室工作制度和再造流程提供依據。
2.1.2專業技術培訓按照護理部的要求科室第月組織業務學習和業務培訓,對術前、術中、術后的規范操作及相關業務知識每月考核1次,成績季累年計,內容納入護理部年終考核范疇,對新開展的手術及新儀器設備的使用。必須先由醫師向科護士長講授主要配合內容,護士長制定操作規程后再對科室人員進行培訓。在工作中對業務能力差的人員護士長要給予足夠的關注和業務指導,避免出現責任及技術風險。鼓勵并創造條件支持科室人員接受繼續教育,提高其理論水平和專業知識,近兩年來,我科護士成功配合醫院開展的經皮冠狀動脈內支架植入術,經股動脈置管腹主動脈帶薄網支架置入術,顱內動脈瘤栓塞術等。
2.2規范化管理,提高應急能力及安全手術環境根據介入手術特點,制定各種風險項目的應急預案及防范風險的操作流程,如制定術中大出血及心跳驟停、交叉感染、防導管脫出堵塞,預防墜床,墜車(交換車)等應急預案。
根據專科手術特點完善急性腦造影,急性冠脈內支架植入。術中大出血,心跳驟停等搶救操作流程,建立急救小組,實施責任制的管理。護理管理者要熟知病區內的高危環節,避免出現責任及技術風險,危重患者搶救方面制度包括藥品、物品、各種儀器性能是否完好等管理者要有較強的風險意識,對手術環境中的不安全因素進行管理,如地面潮濕應給予提醒,極力為患者提供安全,舒適的手術環境,降低環境風險的發生率。
2.3加強重點制度執行落實的管理介入手術室主要護理風險的種類為高值耗材開錯封、異物遺留體腔、輸錯液、用錯藥、意外事件和醫院感染,前4種均與查對制度的執行落實與否密切相關,最后一種與消毒隔離制度執行落實關系密切,因此加強查對制度及消毒隔離制度的落實是化解介入手術室護理風險非常重要的措施。
2.4重視危重病人手術、新開展手術、大手術及節假日的安全管理如病人為擇期手術,責任護士到病房查看病人,評估風險強度,護理安全管理做到四有:有責任護士,有手術護理計劃,有安全防范措施醫學|教育網搜集,有完善的手術護理記錄,以最大限度在降低此類手術風險,節假日為高危時段,做好應急突發事件準備,合理安排人員在崗,搶救設備、急救物品藥品是否充足完好處于應急狀態,手術環境、無菌物品消毒隔離制度的落實。
2.5職業安全防護的管理在介入手術室導致醫務人員職業危害為x線損傷、血源性疾病感染、化療藥物的侵害等,其中血源性疾病感染的危險因素為利器損傷,尤其以針刺傷最多見,為體現以人為本,加強防護工作,規范安全操作流程,化療、X線損傷和針刺傷害是可以避免的。2007~2009年介人手術室醫護人員體檢(放射工作人員職業性健康檢查),結果顯示無職業危險因素造成的任何損害。
3、手術護理風險的監察
介入手術室護理風險分析系統,每月的最后一個星期五,護理風險的審查,發現在檢查和檢驗,鑒定,評估現有的和潛在的風險,督促落實控制措施,存在的問題,從不同的角度,特別是從制度和流程上找原因,加強執法體系的實施和不斷完善的過程轉變,從而有效地避免風險和降低風險系數。兩年沒有發生事故,可見介入手術室護理風險管理,提高護理干預操作的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
由于人口老齡化,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已成為當前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嚴重影響著中老年婦女身心健康,主要包括盆腔器官脫垂和尿失禁。其主要發病機制為盆底支持結構薄弱或損傷,手術修復是其最理想的治療方法。但傳統的手術主要是對薄弱組織的反復加固,沒有解決根本問題,手術容易失敗。近年來,利用網片進行盆底器官組織的修復取得迅猛
發展,而且文獻報道其手術效果較好[1],但與此同時,這類新式手術對手術前后及術中的護理和配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現將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6月采用同濟術式保留子宮的全盆底網片重建術的手術配合和護理經驗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150例盆底器官脫垂病人,POP-Q分期Ⅲ~Ⅳ級均由固定的一組醫師采用同濟術式保留子宮的全盆底重建術治療。30例合并高血壓,10例合并糖尿病,10例合并冠心病,年齡平均為64.7(55~76)歲,
1.2方法 所有入院患者均詳細詢問病史和進行婦科檢查,進行POP-Q分期和相關并發癥的詢問,排除子宮頸及子宮內膜病變,對于脫垂器官伴明顯糜爛面的,局部換藥處理時間。行常規術前準備,包括盆腔超聲和尿常規。均在術前相關合并癥得以緩解或控制的情況下行手術治療,以減少手術并發癥。無明顯麻醉禁忌癥的均為腰硬聯合麻醉或全身麻醉,手術方法見文獻[2]。手術網片均為美國強生公司提供,術后常規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術畢均陰道填塞凡士林紗布24小時。所有患者出院時均交待:術后1個月,3個月,6個月和1年時常規復查,患者如果出現任何臨床癥狀即隨診。復查內容包括:詢問現狀,是否出現尿便障礙,是否有性交不適,是否復發,陰道排液情況,并行婦科檢查。
1.3結果
術程一般情況 術程平均為62(40~105)分鐘;術中出血量平均為57.4(50~200)ml,無一例輸血;留置尿管平均時間為2.8(1~6)天;平均住院時間 7(4~14)天。患者術程順利, 術中、術后未出現盆腔器官穿孔血管、神經損傷和大出血,術后無院內感染發生。根據POP-Q分度150例患者術后盆腔脫垂癥狀全部得以糾正。
2.護理
2.1 手術護理配合
2.1.1 術前準備 術前1天了解患者基本病史,評估患者皮膚粘膜的情況,特別是對于嚴重脫垂患者由于盆腔器官長期于體外導致局部粘膜潰瘍及感染,應給予局部會陰護理,控制局部感染。手術體位存在的護理問題及相關風險因素,這類病人多為老年病人,是否存在骨盆畸形,股骨頭壞死、骨折等病史,有無骨質疏松及脊椎病變。并根據相應病史制定相應的手術體位護理。術后有關并發癥的預防的護理問題,患者多為老年患者且皮膚組織彈性差,加上尿液刺激,術前做好手術區皮膚準備及防壓瘡措施。對于長期吸煙及患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應指導術后的呼吸指導訓練,防止發生術后肺部疾病。指導患者術后的翻身及活動,減低和避免術后血栓的發生。對焦慮患者表示理解和同情,做好解釋和疏導,盡早與患者建立互信,穩定患者情緒接受手術并能夠術中很好的溝通交流,緩解患者的焦慮。
2.1.2 用物及環境準備 手術器械準備,準備常規陰道手術的手術器械,另外還要備用同濟術式特殊的手術器械,備用網片。減壓手術床
,消毒及照明良好的手術間,因為網片是植入物,最好安排層流手術室。
2.2 術中配合
2.2.1 巡回護士配合要點 (1)截石位的安置及護理:截石位的正確擺放是保證手術順利進行的前提,使手術者操作方便,患者安全舒適,根據患者高矮調節支腿架高度,大腿髖關節屈曲90b,外展45b,膝關節
夾角90b,兩大腿夾角接近110b,臀部超出手術床緣5~10,即一拳頭位置,使臀部會陰手術區視野寬敞平坦;注意大腿內側皮膚肌肉張力,如果皮膚肌肉拉得太緊則影響網片定位線的準確度,甚至影響網片無張力狀態下放置;注意腘動脈腓總神經受壓部位的防護,根據助手高矮放置腳踏櫈,防止助手拉鉤時壓迫患者身體而造成腘動脈!腓總神經的意外損傷 (2)手術無菌管理:網片是植入物,網片最常見并發癥是侵蝕,發生率約為8%~10%,一般認為侵蝕的發生與感染有關[3]避免感染的措施是術前應用抗生素,術中嚴格無菌操作,因此巡回護士應監督手術區域的消毒及整個手術過程無菌操作,遵醫囑術前30靜脈滴注抗生素防感染,手術區應用手術切口粘貼膜保護(3)生命體征的觀察:注意麻醉過程及截石位擺放時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5],關注手術的進展,及時評估出血量,因為盆底修復手術過程中可能導致嚴重的盆腔內或腹膜后出血,而僅僅注意外在的出血量是遠遠不夠的,手術關鍵步驟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的變化非常重要。(4)要及時供應臺上所需物品,調節燈光照明,保證術野暴露清楚,觀察導尿尿顏色;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2.2. 2 器械護士配合要點 (1)器械護士應熟悉網片,手術器械及使用方法。認真檢查網片外包裝、消毒試紙及有效期、合格證等。手術過程嚴格無菌操作,網片不應過早拆開,避免長時間暴露在外,增加網片污染概率。(2)器械護士手術步驟配合:手術護士應熟悉手術操作的步驟; 常規清點用物數目, 配合術者鋪巾。嚴格的無菌技術操作及按手術需求傳遞用物
給醫生外,還需隨時留意手術醫生操作時是否會壓到患者的雙腿,及時給予提醒,以免因壓住雙下肢影響靜脈回流甚至造成有神經、肌肉、血管的損傷。 本組無一例副損傷發生。
2.3 術后處理 術畢注意患者的保暖,特別是老年患者基礎代謝率低,對外界溫度調節功能差,及時調高室內溫度至24~26℃,給患者穿衣蓋被體位放平時,注意檢查受壓皮膚情況,及時發現問題以便術后病房護理措施的跟進。注意生命體征變化,這類病人多為老年高齡病人,術后容易發生呼吸抑制,術后及轉運過程中注意生命體征監測,給予吸氧,側臥防止嘔吐誤吸的發生。
3.小結
PFD是中老年婦女常見的疾病,傳統手術治療因復發率高而給患者治帶來困難。近年來,隨著對盆底解剖結構的認識,特別是盆底整體理論[3]及女性盆底陰道支持結構3各水平理論[4,5]的提出從而使盆底重建術成為目前治療之類疾病的首選。基于此,2005年童曉文教授設計了一種新的保留子宮代額全盆底重建手術,我們稱之為同濟術式[2],該手術方式與PROLIFT手術效果相比具有良好的手術效果,并極大地降低了手術費用。但是該手術的術手術視野小,盆底解剖關系復雜血管神經豐富,網片需終身植入體內,手術難度較大操作對醫生的要求更高,同時也要求有更好的手術護理配合,要求巡回護士在擺放手術體位時,既要充分暴露手術野,也要保證患者的舒適度,預防和避免并發癥的發生,手術室護士要配合現代盆底重建外科手術,應重視學習女性盆底結構解剖盆底整體理論等知識,熟知局部解剖及手術步驟,掌握手術護理配合技巧進行手術配合。網片植入物的應用使手術無菌管理要求更嚴,做好網片的查對核實記錄工作,完善植入物品的可追溯性管理。圍繞患者為特定人群(中老年婦女)做好術前準備及術后護理,對并存內科疾病的患者,應充分評估患者的身心狀況,術中嚴密觀察生命體征變化并積極處理,細心的生命體征觀察貫穿于整個手術過程,并與麻醉師手術醫生默契配合,保證手術順利進行。
醫院感染是指患者在醫院內獲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間發生的感染和在醫院內獲得出院后發生的感染【1】,為便于操作我院制定簡易標準即入院后超過48h或超過平均潛伏期的感染。醫院感染發病率的高低,直接影響醫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醫院感染管理師現代化醫院質量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是提高醫院質量的重要環節。為了不斷總結經驗,交流心得,我科收集了我院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2375例手術病人資料,了解外科手術患者醫院感染的發病情況,研究其發生特點,采取護理干預措施,收到滿意效果。現將結果報告如下,以便和同行們共同探討,達到減少醫院感染之目的。
1 資料與方法
1.1 調查對象: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手術人數2375例,發生醫院感染68例次,醫院感染發病率2.86%,低于二級醫院感染發病率標準。
1.2 調查方法:依據衛生部《醫院感染診斷標準》,我院印制了醫院感染調查表。院感科要求臨床經治醫生發現醫院感染臨床診斷或疑似病例于24h內填寫“醫院感染調查表”報至院感科確認,符合診斷標準。我們與院感科協同工作,采用前瞻性與回顧性調查相結合,收集數據進行統計、匯總分析。
1.3結果:見下表。
由表可以看出淺切口感染占第一位,其余依次是呼吸道、泌尿道、皮膚軟組織、其他感染(口腔黏膜2例、胃腸道2例),最后是腹腔內組織感染。
2 干預措施
2.1表淺口感染干預措施
2.1.1 醫護人員在進行手術及換藥操作時,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及標準預防措施。有文獻報告,在外源性感染中,經手術引起的直接或間接感染占首位【2】,故特別強調認真規范洗手,加強員工教育培訓,提高醫務人員對洗手的依從性,有效切斷傳播途徑,減少外源性感染。
2.1.2 患者術前1天晚沐浴更衣,認真認真清洗手術野皮膚。有報道指出,若不影響手術操作及術后傷口敷料固定,則手術野的剃毛應當避免【3】,若必須剔除應當動作柔無劃痕。
2.1.3 加強手術室及換藥室環境衛生清潔消毒管理。我院于2006年建立了層流潔凈手術室,供無菌手術使用,極大地提高了手術室空氣標準。每月進行環境衛生監測,層流手術室菌數計數
2.1.4 對使用無菌手術物品及一次性醫療用品嚴格檢查,無菌物品標示齊全,有效期內使用,一次性無菌用品均有設備科統一購入,證件齊全,標示清晰。換藥物品由中心供應室統一供應,提倡使用小包裝。換藥時嚴格遵守換藥流程,規范操作,做到清潔傷口—感染傷口—特殊感染傷口依次進行,醫療廢物置于黃包標示的垃圾袋內焚燒處理,以免污染病房環境,造成病原體擴散。
2.1.5 與手術醫生及手術室人員溝通,參與制定外科手術預防用抗菌藥物的選擇及應用方案。遵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選用安全、有效、價格低的藥物,。根據藥物半衰期,按規定時間及時用藥。清潔手術一般在入手術室麻醉開始時靜脈給藥,以保證手術切口暴露時局部組織達到足夠的藥物濃度。污染手術可依據患者情況酌情延長,以便有效預防切口感染【4】。
2.1.6 加強病房環境管理,做好病人的基礎護理。及時更換污染床單、被褥,給患者創造良好的修養場所,提倡綜合施治,增強手術病人免疫力,一旦發生切口感染及時做細菌培養及藥敏實驗,選擇敏感抗生素。
2.2 呼吸道感染干預措施:本次調查共發生呼吸道感染21例,與年老體弱、氣管插管、氣管切開、肥胖、吸煙有關,另外長期使用抗生素,易導致菌群失調或真菌感染。本次調查有2例真菌感染肺炎與長期使用抗生素有關。
2.2.1 保持病室環境整潔。濕式清掃,保持清新的空氣,不主張使用紫外線照射及臭氧消毒機消毒。夏季使用空調應每日定時通風換氣,每次30分鐘。
2.2.2 氧氣持續吸入者,每日更換吸氧管及濕化水,濕化水為滅菌水,術后盡早半臥位,減少胃內食物吸入下呼吸道,術前接受預防手術后肺炎的治療和指導,麻醉未清醒時及時清除口腔鼻內分泌物,以免誤吸,若病情允許,應盡早恢復腸道喂養方法,加強營養支持,護理使用抗菌藥物,預防內源性醫院感染。
3 泌尿感染干預措施
3.1 本組發生18例尿道感染,其中15例發生在尿道留置插管后,可見留置藥管為高危因素。有研究證實,開放式尿引流5日發生率100%,密閉式尿引流14日發生率100%,因此護理上應注意評價留置尿管的必要性,盡可能縮短留置時間,留置時間越長,感染的危險系數越大,尿管留置每增加一天,感染危險增長5%。在導尿時嚴格無菌操作。
3.2 保持尿道口清潔。每日清潔,消毒1—2次,及時排空尿袋,防止尿袋逆流。非必要時無需更換導尿管。有尿路感染時,則應及時更換,保持集尿系統密閉性。連接處不被打開,可使導尿管相關感染從開放式引流的97%減至8—15%,故取尿標本應以無菌方法從尿管側抽取。鼓勵患者多飲水,若有尿液混濁、沉淀及時行膀胱沖洗。
4 討論
通過本次調查分析,我們認為雖然外科手術患者發生醫院感染存在多種危險因素,但針對不同特點,采取科學的護理干預措施,能有效降低醫院感染率。隨著醫院管理年活動的深入開展,醫療服務質量不斷提高,我院手術患者感染發病率逐年下降,醫務人員應不斷學習醫院感染的新知識,掌握新理念,并在臨床診療護理工作中運用,對預防和控制醫院感染,促進病人早日康復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摘要:通過對50例全麻上、下腹部手術患者術后呼吸指標和臨床癥狀的觀察、比較、分析,發現二組在動脈二氧化碳分壓、氧飽和度、肺活量方面存在顯著差異,在胸悶、氣促、嘔吐、呃逆癥狀程度量化比較上存在明顯差異。上腹部手術更易對呼吸造成不良影響,主要影響因素有:膈肌的刺激、切口疼痛、神經反射刺激、肺動脈壓增高等。并對此制定出有效的護理措施,減少了肺部并發癥。
關鍵詞: 全麻 腹部手術 呼吸 影響因素 護理
近年來,全身麻醉隨著理論和技術的日益完善,已被廣泛用于各種腹部手術。但全麻是較諸其它麻醉影響病人的生理狀態最為顯著者[1],特別是對呼吸系統的影響更為明顯,這種對呼吸的影響,常常延續到術后,表現為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障礙。在臨床實踐中,我們發現全麻腹部手術后,不同部位的手術對呼吸所造成的影響程度不同。為此,我們收集共50例全麻腹部手術病人,分為上、下腹部二組,對術后相關的呼吸指標和臨床癥狀進行對照分析,并根據分析結果對全麻腹部術后的病人進行有效的呼吸系統監測和護理,使呼吸系統并發癥的發生率有所下降。下面就將我們的分析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在19998-20008間,分別選擇全身麻醉上腹部和下腹部手術患者各25例,無嚴重的心肺疾病。上腹部組:男性11人,女性14人,年齡26歲-66歲,平均57歲,其中胃手術7例、膽道手術10例、脾臟手術4例、賁門手術2例、胰腺手術2例。下腹部組:男性13人,女性12人,年齡25歲-68歲,平均56歲,其中結腸手術12例、直腸手術13例。1.2方法:
1.2.1呼吸功能指標測定:二組患者分別在術前1天和術后6h,測定動脈血氣分析和氧飽和度,用Microlab 3000 Series(Micro Medical Lid,US)儀測定肺功能指標,并觀察呼吸情況。二組患者術前各項指標都在正常范圍,術后6h分別收集動脈二氧化碳分壓(PCO2)、血氧飽和度(SaO2)、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指標,其中VC、FVC因受年齡、性別、身高等因素的影響而變化,故用實測值占預計正常值的百分比(A/P)來表示。統計方法:所有數據均以均數±標準差表示。數據用SSPS統計軟件包處理,統計結果顯著性標準定為P<0.05。
1.2.2臨床癥狀評定:術后6h至術后第1天分別觀察患者胸悶、氣急、咳嗽、嘔吐、呃逆等癥狀,采用癥狀自評量表五級評分制(見表1)[2]進行評分,由護士向患者說明評定的方法,理解后患者自己獨立打分,不帶任何誘導和暗示。采用秩和檢驗方法進行統計分析,數據用平均秩和表示。
表1 癥狀自評量表5級評分
1.3結果:
全麻上、下腹部手術后6h各項呼吸指標比較結果見表2。從表2看,二組在PCO2、SaO2上存在明顯差異。由于術后6h,受麻醉抑制、體力不支、切口疼痛等因素的影響,上、下腹部手術患者所表現的VC和FVC都比正常預計值有明顯的下降,其中,VC比較有明顯差異性。從表3看,二組術后胸悶、氣促、嘔吐、呃逆癥狀程度量化比較有明顯差異。
表2 術后6h兩組呼吸指標比較
表3 術后癥狀二組比較
2. 討論
人們認為術后肺部并發癥與術后肺部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有關[3]。全麻上腹部手術由于手術部位鄰近胸腔,創傷刺激、神經反射和炎癥反應對膈肌、胸腔、肺部所產生的影響比較大,會引起不同程度的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主要有以下幾個影響因素。
2.1膈肌和胸廓的影響。膈肌運動是維持正常胸腔壓力和肺部膨脹所必需的。上腹部手術橫膈向頭方向移位,可使胸腔容量減少500ml,全身麻醉下的胸廓、肋骨架內徑的縮小,以及中心血容量的增高(約300ml)等都可使胸腔容量縮小[4],導致胸肺順應性降低。這種影響雖然會隨手術的完成、麻醉的消退而解除,但呼吸功能卻需要在術后比較長的時間才能恢復。另外術后腹腔的膈下積液、膈下感染,會引起膈肌痙攣。術后胃腸脹氣、胃潴留、胃擴張,致腹內壓增高,膈肌上升。從表3看,上腹部比下腹部手術更易引起嘔吐、呃逆的發生,這些因素都會導致肺活量下降,引起限制性肺功能障礙。從表2測定的VC看,上腹部比下腹部手術有明顯的下降(P<0.05)。
2.2切口疼痛。上腹部手術切口位置高,接近胸部,隨著術后麻醉的消退,切口疼痛會越來越明顯,患者由此懼怕深呼吸和咳嗽,只能作淺而快的呼吸,且不能及時將氣管分泌物咳出,而影響有效呼吸。從表3看,上腹部手術更易導致術后胸悶、氣促。另外,疼痛可引起骨骼肌反射性緊張,導致肺胸順應性下降,肺通氣不足,產生低氧血癥[5]。從表2看,上腹部比下腹部手術SaO2有明顯的降低,雖然絕對值不是很低,但不加以重視,必然影響呼吸生理功能。
2.3神經反射刺激。手術操作時,牽拉、損傷、壓迫上腹部相關神經,反射性刺激肋間神經、膈肌神經以及其它輔助呼吸肌的支配神經使胸廓、肋骨架內徑縮小。加之全麻手術抑制迷走神經興奮,從而抑制了呼吸中樞與肺臟之間正常的反射傳導。雖然在術中,可以通過麻醉師的輔助呼吸,保證維持正常的呼吸功能,但術后仍可表現為神經功能紊亂引起的肺功能減退。
2.4肺動脈壓增高。上腹部手術時,由于內臟血管收縮,引起中心血容量的增加,上腹部術后肺動脈壓可有增高,可增高達70%之多,同時,肺靜脈壓亦可增高,引起肺血流的再分布使肺血液較多的分布于(通氣功能較差的)肺上葉部分,從而形成較明顯的分流,這可能是上腹部手術后肺功能紊亂的主要原因之一[6]。
從表2發現,二組VC、FVC都有明顯的下降,說明都存在不同的程度的通氣功能障礙,由于全麻刺激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可引起部分阻塞肺通氣功能障礙,二組FVC都有明顯下降。從表3發現,二組咳痰癥狀比較無明顯差異,說明術后咳痰大多受全麻的影響,而非手術部位的影響。因此,全麻下腹部手術對呼吸也會造成一定影響。
3. 護理對策
3.1重視呼吸功能鍛煉。對于上腹部大手術患者,術前要有針對性的制定呼吸功能鍛煉計劃,以便術前、特別是術后能學會和應用,減少術后并發癥。呼吸功能鍛煉包括:1)深呼吸運動。鼓勵患者在術前一周練習深而慢的吸氣,在吸氣末停滯1-2秒后緩慢地呼氣,每日2-3次,每次10分鐘,每分鐘8-12次。2)有效咳嗽訓練。教會患者先做深吸氣后關閉聲門,爾后胸腹肌驟然收縮,將氣沖出呼吸道。3)束腹胸式呼吸訓練。使用腹帶綁住病人腹部,松緊適宜,以制造術后生理狀態,加強患者有效的胸式呼吸,以代償因術后切口疼痛引起的低效腹式呼吸。
3.2加強生命體征監測。術后6h內,因患者尚未完全清醒,要密切觀察患者的自主呼吸的恢復情況,包括呼吸頻率、節律、幅度、肺部羅音。一般全麻上腹部大手術后,48h內持續心電監護、血氧飽和度監測,定時測定動脈血氣,并觀察中心靜脈壓的變化,避免加重心肺負荷。
3.3及時給予氧療。由于麻醉和手術刺激反應,使患者總肺順應性下降,通氣功能下降,患者不同程度存在缺氧,因此全麻腹部手術后病人,常規必須給予吸氧24h,流量2-4升/分,具體視情況而定。上腹部手術,老年性肺功能不全者術后氧療時間適當延長,停止時采取間斷過渡法直至完全停止。
3.4采取早期半臥位。半臥位是腹部手術后最佳的醫療體位,特別對于上腹部手術患者,可防止膈下感染。早期半臥位不但有利于腹部引流,同時因膈肌下降增加肺活量,一般能使血氧飽和度提高1-2%。一般術后病人回病房,第一個血壓測定在正常范圍,即可抬高床頭30-450,使病人處于半臥位或斜坡位。
3.5減少疼痛
刺激反應。在大手術或高危患者,術后疼痛可能導致功能殘氣量的明顯減少(僅為術前的25%-50%),刺激呼吸次數代償性增加,但長時間的呼吸功能增加可能導致呼吸功能衰竭。可見,術后疼痛可延緩術后病人的呼吸功能的恢復,因此術后有效鎮痛非常重要,應客觀評估患者術后疼痛。防止患者因對鎮痛藥的副作用的誤解而強忍疼痛。對于上腹部大手術患者,盡可能使用PCA泵鎮痛減輕術后疼痛刺激反應。3.6保持呼吸道通暢。全麻術后,呼吸道分泌物較多,在患者未完全清醒時,要防止窒息,對大手術患者,床邊準備吸引器,及時吸出分泌物和嘔吐物。清醒后,因患者無力咳嗽咳痰,必須采用輔助的方式:如痰多不易咳出可輔以霧化吸入,用糜蛋白酶1支、慶大霉素8萬、地塞米松5mg,氧氣霧化,每次15分鐘,每天二次,以稀釋痰液,易于咳出。由于手術當天機體應激反應水鈉潴留可以引起血管外肺水的增高,對于老年人心肺功能不全患者,如手術當天咳嗽泡沫痰多、心率增快要注意心衰發生,并需注意中心靜脈壓。
3.7有效地控制感染。術后要保持腹部引流管通暢,特別是上腹部手術,要防止膈下積液和膈下感染,以免影響呼吸運動和引起肺部感染。上腹部手術患者偶爾會發生頑固性膈肌痙攣,要及時采取措施,加以制止,如針灸、鎮靜劑等,否則對呼吸功能影響是很大的。同時,要合理使用抗菌素,促進腹部和肺部炎癥消退。
總之,全身麻醉腹部手術,特別是上腹部手術,對呼吸功能產生的不良影響,應引起高度重視,我們應遵循預防為主、護患配合、綜合護理的原則,才能最大限度地減少術后呼吸道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