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26 09:19:33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化學專業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近年來,在南京大學以“通識教育與個性化培養融通”的理念推進新一輪教學改革的進程中,南京大學化學化工學院以建設“激發興趣、注重能力、多元培養、個性發展”的課程體系為核心、以完善機制為保障、以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構建和實踐了化學類專業多元化人才培養體系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針對理科化學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明確改革方向
我國傳統的高等理科化學教育是以培養化學科研工作者為目標,課程體系與培養手段比較單一,無法滿足科學、國家以及產業發展對化學類人才的多元化需求。具體問題包括:(1)現有課程體系大多是為通過高考入學的本科生進行循序漸進地培養而設置的,而在國內高水平高校中,通過自主招生錄取的學生已具有很好的無機化學以及有機化學知識基礎,現有課程體系無法滿足對拔尖學生的培養要求;(2)傳統化學人才培養主要是通過實驗課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對化學學術類人才的研究能力及創新意識的培養措施較為單薄;(3)在傳統課程體系中,交叉課程少,對學生交叉類學科的實踐能力、研究能力的培養不到位;(4)對化學產業人才的培養不重視,對學生產業素養的培養措施缺失,實習實踐基地比較缺乏。
南京大學化學專業是國內外具有重要影響的人才培養基地,在人才培養工作中一直秉承戴安邦院士的全面化學教育思想。在對現行理科化學類專業人才培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深入思考后,我們明確了教學改革的方向和主要任務:以培養與科學發展及社會多元化需求相適應的領軍人才、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為指導思想,以構建“激發興趣、注重能力、多元培養、個性發展”的課程體系為核心,以機制建設為保障,努力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顯著提升。
二、以學生發展需求為導向構建并實踐多元化的課程體系
1.構建兩類理論課核心課程體系,適應具有不同基礎的學生需求
(1)建設適宜拔尖學生的核心課程體系。通過自主招生入學的拔尖學生具有較好的無機及有機化學基礎,對此類學生,我們將專業核心課程的設置進行了調整。融合無機化學與基礎物理化學知識,構建一門全新的“化學原理”課程;精簡有機化學內容,將授課時間由1學年調整為1學期;將結構化學、結晶化學、高階物理化學內容整合為“高等物理化學”。通過數理課程學習內容的強化、化學專業核心課程的整合與提升,使學生具有寬厚的數、理、化、生等理科基礎,學科視野開闊,專業知識扎實,為他們在化學以及相關交叉學科領域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優化常規的化學專業核心課程體系。對大部分通過高考入學的學生,我們合并無機化學與化學分析內容,設立“大學化學”課程;結構化學由大三調整為大二開設;增設“高分子導論”為核心課程。形成以大學化學、結構化學、有機化學、物理化學、儀器分析、高分子導論為骨架,從微觀到宏觀的核心理論課程體系,并按照以知識單元構建知識體系的要求在教學內容的綜合性和開放性方面對課程內容進行調整與更新。調整之后的專業核心理論課程體系,內容更趨合理,課程分布更加均衡。
2.構建多元化選修課程體系,滿足不同發展方向的學生培養需求
(1)豐富專業學術類選修課程體系。剛入學的一年級新生對大學和學科還不是很了解、有比較強的好奇心。為盡快激發他們對學科的興趣和激情,開設了“化學與生命”、“化學與材料”、“能源與化學”、“化學與環境”、“大分子:從材料到生命”以及“原子與分子的量子世界”等6門新生研討課。我們聘請活躍在科研一線的名師主講這些課程,注重以科學的知識單元組織課程,構建了知識體系完整、前沿性強的專業選修課程體系。我們還建設了高年級研討課并對本科生開放了部分研究生課程。通過對這些前沿性課程的系統學習,有助于從專業學術方向發展的本科生系統了解學科前沿領域,激發科研興趣。
(2)強化學科交叉類選修課程體系。學科發展趨于融合,化學與生命、材料、環境以及能源科學越來越多地交叉,依托院內從事交叉領域研究的教授,開設了“現代材料化學基礎”、“納米科學前沿”等課程;委托生科院開設了“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等課程;我們還選擇“環境化學”、“材料加工”、“藥物化學”、“能源化學”、“地球化學”等相關院系的課程作為學生跨院系的選修課。通過這些跨學科的課程學習,拓寬了學生的學科視野,為學生將來從事交叉學科的工作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3)建設化學產業類選修課程體系。針對化學產業人才的需求,我們開設了“化學化工行業就業創業指導”、“化學安全與防護”、“精細化學品開發與商業化”、“現代實驗測試技術”等與企業管理、安全生產、環境保護、質量認證等行業緊密相關的課程,建立了一套內容豐富、適應社會要求的選修課課程體系。聘請企業“千人計劃”入選者、行業專家和管理者等校外有關師資為學生授課,為學生畢業后更好地創業就業打下基礎。
3.完善“一體化、多層次、開放式”的實驗教學體系
我們較早實施了“基礎-綜合-研究”三層次實驗教學運行模式和實驗室管理體制,并按化學一級學科的整體性對各層次的實驗教學內容進行了改革。整合“無級化學實驗”和“定量分析化學實驗”為“大學化學實驗”;取消二級學科專門化實驗,在化學一級學科層面上開設綜合化學實驗;將科研成果及時轉化為教學實驗,開設和學科前沿融通的研究性實驗。在進行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同時,大力推進“提高-揚優-早期介入科研”的各類實驗室開放機制,有力促進了學生視野的開闊、個人興趣的養成。
三、以提升學生質量為目標完 善多元能力培養的保障機制
1.建立導學機制,營造化學文化環境
學生個性化成長,必須依據其自身興趣愛好,同時也離不開外界因素的正確引導。我們積極聘請教學科研經歷和人生閱歷豐富的老師做新生導師,同時通過職業生涯指導課、專業規劃指導課,根據學生的興趣與特長,幫助學個性化發展。建立院史以及化學展覽館,設立化學文化節,建設教學和科研實驗室的化學文化氛圍,著力激發學生個人興趣、努力幫助他們明確自身的發展方向。
2.完善創新訓練體系,培養學生學術研究能力
以化學人才基地能力提高項目為支撐,依托國家及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以涵蓋化學主要前沿的課題做載體,設立學生自由創新探索項目,結合本科生創新計劃,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與研究能力。定期組織本科生科學研究報告論壇,培養他們的學術交流能力。采用多種方式積極鼓勵并資助學生進行國際交流,培養學生的國際學術視野。形成了對本科生研究能力、創新意識及綜合素質全面培養的機制。
3.構建交叉學科平臺,培養學生多學科視野
我們以本院從事交叉學科研究的實驗室及外院(系)的相關研究平臺為依托,在化學人才基地能力提高項目以及創新研究計劃中設立交叉學科研究課題。與中科院相關研究所合作,采用“雙導師”模式,培養學生交叉科學研究能力,拓寬學生的學術視野,為其畢業后從事交叉學科領域的工作奠定基礎。
4.加強實踐基地建設,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
我們積極尋求并有效利用社會資源,建立學校、用人單位和行業部門共同參與的學生實習實踐聯合培養機制。設立了一批包括江蘇梅蘭化工集團、和氏璧化工集團等企業在內的實習實踐基地,并與中國石化、揚子江藥業等企業進行實質性的學生實習合作,實施了“實習前評估-實習中監督-實習后考評”的管理模式,加強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使他們能盡快適應社會要求。
由于構建并實施了多元化的人才培養體系,我們在人才培養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明顯提高。在近3屆全國大學生化學實驗邀請賽上獲得6金3銀的好成績,多元化人才培養體系構建和實踐收獲了多項成果:新增2個國家級教學團隊,1門國家精品課程,“國家級化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于2012年以優異成績通過驗收,5部教材入選“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化學專業被納入首批“國家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獲得了1項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和2項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有力促進了化學類專業的教學改革。
東北石油大學于2010年成功申請了能源化學工程專業——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本科專業。如何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過程中,突出本專業學生創新素質的培養,積極探索培養高素質創新型工科人才的途徑和方法,是培養我國能源化工人才和教育改革發展的主題。人才質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高低,而這正是目前高等教育的薄弱環節。“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是對培養和鍛煉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重要性的最好詮釋。
一、優化課程結構
創新能力來源于寬厚的基礎知識和良好的素質,僅僅掌握單一的專業知識是很難做到的。因此,加強學生專業基礎教育的內涵更新和外延拓展及構建合理的課程體系非常重要。首先要優化課程結構,按照“少而精”的原則設置必修課,增加選修課比重,允許學生跨系跨專業選修課程。還要提高學生獲得信息的手段,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各學科發展前沿,了解科技發展的趨勢,掌握未來變化的規律。
二、優化課堂教學形式
課堂教學是教學的基本組成形式,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培養也必須滲透到各科教學過程中。教師既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創新教育的實施者。要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生活體驗,創設新的教學情景導入新課,營造一個鼓勵學生創新的課堂氛圍。采用多樣的課堂教學形式,鼓勵學生提出不同的見解。加強各學科的相互滲透和交叉綜合,有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注意融合學科前沿知識和高新科技,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
三、探索開放式實驗教學體系
充分利用我院省級化學工程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儀器設備和師資力量,探索和完善實施開放式實驗教學的方法及其在課堂教學、實驗技能競賽、創新實驗設計競賽、新能源設計競賽、數學建模競賽、本科生畢業設計(論文)中的應用,改革和完善實驗課程成績的科學評價體系,改革實驗室管理運行機制,探索開放實驗室的管理方式和體制,探索保障實驗儀器設備不斷更新以跟上學科發展的途徑,完善實驗儀器設備、實驗經費和實驗耗材的實驗室管理體制。
四、完善學生科技創新體系,建立校內外創新實踐基地
實行學生研究訓練計劃,引導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科研訓練;鼓勵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課題,與教師合作進行科學研究;實行學生科研立項制度,從政策和經費上鼓勵學生進行科技創新;聘請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為學生作學術報告等形式,使學生了解能源化工專業發展的學術前沿;鼓勵學生申報國家創新實驗項目,省、校級挑戰杯項目等,提高學生的科學素質,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發揮區域經濟優勢,簽約合作企業,并對創新設計實驗室進行重點投入建設,本專業已建成國家級石油化工工程實踐教育中心和大慶煉化公司的創新實踐基地,為學生創新實踐提供了保障。
五、完善評價體系,建立創新激勵機制
評價是教育管理中實施控制的特殊手段,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環節。傳統培養體系不利于培養創新人才的弊病反映在評價體系上采用簡單劃一的方式,未能反映出學生的真實全面的水平和能力。對學生的評價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全面性考查,更要重視創新能力的考查。考試方式多樣化,考試時間自主化。同時建立對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創新成果積極的激勵機制,即對學生的各種創新行為和成果給予正面的激勵和獎勵。建立專門制度,從政策導向上鼓勵和支持教師在傳授知識過程中,積極探索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方法并付諸實踐。
六、實踐成果
1.豐富和完善了教育教學研究的改革和實踐。項目在 能源化工專業2009級中進行了三年的應用,收到了良好效果,極大地推動了其他化工專業類拔尖人才和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實踐,對促進石油化工類拔尖創新本科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發揮了積極的作用。2010年以來,石油化工類專業承擔省級教改項目3項。發表教學研究論文9篇,主編教材3部;完成了《分離工程》等省級精品課程的建設,《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工業催化》3門重點課程建設。
2.促進了石油化工專學科建設。石油化工創新拔尖人才培養的改革促進了以化學工程與工藝為主的石油化工類學科建設。目前在學科建設方面已有1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化學工藝,1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能源化學工程,1個省重點(特色)專業—化學工程。已有1個國家級實踐教育平臺—國家級石油化工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輕烴加工與利用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石油與天然氣化工省重點實驗室和1個省級石油化工技術研發中心,已成為黑龍江省石油化工工程技術人才培養和培訓基地。
3.學生創新實驗與競賽獲獎。通過創新培養體系的實施,能源化工09-2班25名學生,8名學生參加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實驗計劃,10余名學生參加國校級大學生創新實驗,公開7篇,申請專利2項。英語四級一次性通過率100%,六級一次性通過率80%;國家二級計算機考試一次性通過率100%,并有40%的學生自愿考試通過國家三級計算機考試。同時該專業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競賽活動,3名同學獲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1等獎,5名同學獲得全國化工設計競賽二等獎,2人獲得全國英語競賽三等獎。1人獲得2011年“國信藍點杯”全國軟件人才設計與開發大賽黑龍江賽區C語言程序設計三等獎,1人獲得2011年高教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二等獎。校級英語競賽、物理競賽,軟件設計大賽和挑戰杯等獲獎30余項。經過系統化、有針對性的培養和嚴格的考核,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極大的提高,班級大多數學生獲得了“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干部”、“優秀團干部”等榮譽稱號。在此基礎上班級的學風日益濃厚,多次獲得校級榮譽。
七、理論水平與推廣價值
項目研究從能源化學工程—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專業設立的目標與東北石油大學化工學院特色優勢實際出發,構建能源化學工程專業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研究成果既有高度概括的模式框架,又有具體可行的實施方案、操作辦法,為全國相關專業的教學體系構建,深化教學改革,提升教學質量,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提供了較為全面的理論和實證參考,尤其是是對工科學校教學質量提升和專業教學改革具有推廣價值。
論文關鍵詞:化學 實驗教學 養成教育
論文摘要:對新時期大學生養成教育的現狀及面臨的新問題進行了闡述和分析,對實驗教學中加強大學生養成教育的途徑和方法進行了思考.面對化學專業的大類招生,養成教育理念在實驗教學實踐中,對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起到重要作用.
現代大學生必須掌握扎實的學科知識、堅定的職業信念、過硬的職業技能和良好的綜合素養.其中,扎實的學科知識和過硬的職業技能是知識基礎;良好的綜合素養和堅定的職業信念是目標.因此,在高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不但要使學生掌握專業知識,還要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養.養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通過行為訓練,嚴格管理等多種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素質,最終養成自覺遵守社會公德和行為規范等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一種教育在大學教育過程中,養成教育是學校德育工作中的中心內容,是形成良好校風、學風的關鍵.但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平衡給社會特別是高校青年學子的成長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并給高校學生養成教育提出新的挑戰.
首先,在市場經濟大變革、大發展的社會轉型時期,一些消極的、錯誤的政治觀點、價值觀念,會通過各種渠道對大學生的思想產生沖擊和影響.而大學生的世界觀和人生觀還處于形成期,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思潮的影響而產生一些錯誤的思想和價值觀念.假如不進行正確的引導,我們的青年一代就有可能會被西方的價值觀和道德觀所同化.
其次,當代大學生大部分是獨生子女,存在著許多人格缺陷.表班:心理不成熟,遇到困難就表現出脆弱心態,缺乏堅韌不拔的意志;一部分同學生活缺乏自理能力,依賴性強,同時在性格特性上又表現為任性、自私、偏狹,難于與人交往,難于適應集體生活等.這些缺陷如果不進行“治療”,大學生即使學到了很深的專業知識,也難于在社會上立足.
再次,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堪憂.對我院2008級404名新生所做的心理健康普測顯示,結果異常的占總人數的11.1%,在大學幾年,面對緊張的學習和生活,這個比例會變得更高.近年來,由于高校學生的心理問題引發的多起刑事案件和自殺事件也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所以,在大學時代要使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首先就要對學生進行完美人格的塑造,用養成教育手段塑造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成人意識,特別在低年級尤為重要.
通過長期的教學及學生管理工作,我們發現化學專業的實驗教學是實施養成教育的良好平臺.通過在實驗教學中正確教育和引導,可以樹立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標準,可以培養學生堅韌的意志品質和團隊協作意識,可以增強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為大學生的順利成長提供一個良好的環境.
我校自2007年開始在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實施按化學大類招生,在明確培養目標和培養規格的基礎上,基于專業的特點,整合學術取向和專業取向,構建由公共基礎課、學科必修課和專業方向課3個板塊構成的課程體系.在整個教學課程體系中,實驗教學作為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顯得尤為重要.在校教學研究項目的支持下,我們對如何在實驗教學中貫徹養成教育的理念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1化學類專業學生實驗課程設置思路
自2007年,我院開始實行按大類招生以后,對相應年級的學生開始使用新的培養方案.為進一步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實施養成教育的理念,對原有的培養方案做了大幅度調整.在新方案中,將學科必修課程和公共基礎課程全部調整到前兩個學年,第三學年開始進行專業方向課程的學習.其中,在學科必修課和專業方向課程中,加大實驗課時的比重,特別是在學科必修課的977學時中,實驗課為497學時,已經超過了50%.體現實驗課程在對學生素質培養過程中的重要性.同時,也對實驗課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化學實驗課作為把創新思維變成具體創新能力的第一實踐場所,是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和創新能力的重要課堂.首要解決的問題是改革陳舊的已不適應素質教育需要的實驗內容.設計思維新穎、現象明顯、知識全面綜合、無害自然的實驗,是大學化學實驗改革的方向.在新方案中,我們從實驗內容上進行了改革,減少驗證性實驗,增加設計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增強了綠色、環保和節約的實驗理念,在實驗課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針對部分學生學有余力,又有繼續學習的愿望,我們在新方案中強化了開放實驗的重要性,對于已掌握常規的實驗操作技能與基礎知識的學生,對他們開放實驗室,在課外時間能夠從事部分課外科研課題的研究,進一步增強學生自主實驗的能力和專業技能及科研能力.
2養成教育在實驗課教學過程中實施的方式
為了解決高校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出現的新問題,新矛盾,我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將養成教育貫徹于整個實驗課的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1利用實驗教學貫徹誠信教育
在實驗教學中發現,部分學生對實驗教學較為隨便,主要表現為課前不預習,實驗操作不規范,甚至編湊實驗數據等.其原因主要是學習動力不足,學習態度不端正,責任意識淡薄,誠信意識缺乏.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注意把誠信教育融人培養學生嚴謹的實驗態度中.例如,在講解實驗時,給學生介紹一些科學家堅持真理的典型事例,也可給學生介紹一些現實生活中由誠信缺失造成嚴重后果的事例.如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等.讓學生明白分析結果的準確與否在生產中將關系到產品的質量、在食品衛生檢驗中將關系到人們的健康、在醫院中將關系到疾病診斷的正確性等,使其充分認識到實事求是的重要性.在學節寓驗過程中,從試劑用量、實驗步驟和操作技能等方面對學生進行指導,提醒學生,一旦出錯立即要求其墮做,指出錯誤的嚴重性,如果結果符,應分析誤差原因,給出合理解釋.在實驗教學過程中,把實驗數據的真實性列為重要考核標準納入平時成績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責任意識和誠信態度.
2.2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創新意識
目前高校教育的核心是創新教育,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實踐能力的人才,是大學教學改革成敗的關鍵.以前的實驗教學,常常是教師從實驗目的、原理、儀器的使用到實驗的方法步驟“一包到底”.學生只需按實驗書上的步驟完成操作即可.這樣操作機械、內容單調的實驗教學方式激發不了學生的興趣和創新欲望,不利于對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的培養.為此我們采用了探究性實驗教學的模式進行教學.在實驗中,有意識地提出一些要求,設置一些障礙,讓學生帶著任務做實驗,通過觀察、思考、歸納、總結來完成這些任務.這樣可使同樣的實驗內容得到不同的教學效果.在實驗中一般采取“問題一討論一實驗一結論一應用”的程序進行.結合探究性實驗步步啟發、層層推導,讓學生產生多種獨創的想法,提高創新思維能力.例如:在化學基礎實驗的操作規范要求上,我們拋棄了過去的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討論、思考、總結出相應儀的操作規范,并予以講解.老師在學生討論講解的基礎上,針對錯誤的地方進行重點講解、更正,然后,通過實驗來進行驗證,得出正確結論.
這種探究性實驗的教學方法也為開放性實驗創造條件,在開放實驗中,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綜合性實驗,也可以自帶課題進行設計性實驗,也可以做自己感興趣的研究性實驗.這樣不同類型的學生都可以在實驗過程中得到培訓,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問題能力,獨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普遍提高.
2.3利用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鉆研精神
我國化學家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只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術的化學教育是片面的,全面的化學教育要求既傳授化學知識和技能,又訓練科學方法和思維,還培養科學精神和品德,故化學實驗是全面化學教育的一種最有效的教學形式”.化學實驗教學正是培養學生根據研究對象和研究的目的創造性地運用科學知識和實驗手段有計劃地探究的實踐活動的過程.因此,在這一過程中正好滲透了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實事求是、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一絲不茍的科學態度和團結協作的科學作風,這些正是養成教育的要求和體現.例如,在鐵礦石中鐵含量測定實驗中,要求學生按照傳統的有汞法測鐵進行思考,在理解了實驗原理以后,讓學生進行實驗方案的改進,在保證測定準確度的前提下減少實驗藥劑對環境的污染.經過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靈活應用,設計出無汞法測鐵的實驗方案.實驗教學過程中,通過啟發學生對實驗的探索,培養學生對知識的探究和鉆研精神,讓學生明白“實踐出真知”,這對于學生樹立辯證的人生觀,以及將來在人生的道路上保持良好的進取心和開拓精神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受益終生,這正是我們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貫徹養成教育的宗旨所在.
2.4在實驗教學中形成學生良好的團隊意識
互相尊重、虛心謙讓、共同進步的協作精神既是現代科學精神不可缺少的內容,也是養成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信息化、網絡化的社會不僅需要高效率、高智慧的創造性人才,更需要這類人才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凝聚力的大小是衡量一個集體發展水平和團結、戰斗力的重要標志.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有利于他們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勇氣,有利于促進學生社會化的發展.我們在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及研究性實驗中,通過對實驗內容的討論、根據各自的特長對實驗內容進行合理分工,對實驗數據的歸納、處理、綜合,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提高了實驗的效率和實驗的成功率.例如,在綜合實驗中的“植物葉片中葉綠素的提取、分離和表征”實驗項目中,要求學生自由組合,然后根據不同同學的特長和愛好進行分工,在有機物的分離方面有特長的進行葉綠素的色譜分離、在儀器操作及解譜方面有特長的進行表征和測定等,這不僅能使他們融人集體互幫互助的良好氛圍,在成功的喜悅中,感受集體的力量,漸漸形成開朗、活潑、勇敢、積極、互相學習、共同進步的良好心理素質,而且提高了學生的溝通交流能力和團結協作能力.
3結論
通過在實驗教學中貫徹養成教育,化學類學生不僅掌握了專業實驗知識,還養成了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綜合素養,學生在動手能力、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但在教學中亦出現一些問題,教師工作量大,學生需要適應的過程.當然,對于學生的養成教育,僅僅靠實驗課堂的教學功能還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在營造和諧、健康、文明的校園文化方面做更多的工作.
論文關鍵詞:材料化學;專業定位;課程體系;實踐教學;師資培養
論文摘要:文章從我國林業科技發展對材料化學專業人才的需要出發,探討了在高等林業院校設置材料化學的專業定位,在對材料化學課程的教學體系進行思考的基礎上,提出了培養適應林業科技發展需要的材料化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
材料化學是一門材料科學與現代化學相結合的新興學科,對于自然科學和國民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是21世紀化學發展中的重要新興學科之一。本專業密切聯系國民經濟、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實際,研究材料制備、加工、性能和應用等的化學問題。上個世紀90年代初,復旦大學率先開設材料化學本科專業。隨后,眾多高校相繼開設了該專業。由于材料種類很多,而且各個高校開設材料化學專業的背景和學校的優勢學科不相同,雖然專業名稱相同,但是各學校所制定的培養方案和體現的專業特色各不一樣。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是一所服務于區域經濟和現代林業,地處中南地區的高等林業院校。在高等林業院校開設材料化學專業,相對于其它綜合性高校的材料化學專業和本校的主流學科一一林學來說,該專業無論是在師資隊伍,還是在科研水平與學科建設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所以,我校開設的材料化學專業,只有辦出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才能在材料化學專業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1、專業定位明確,體現辦學特色
人才的培養需要找準位置,明確方向。這是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辦好專業的關鍵。我校2004年初申報材料化學專業并獲得省教育廳批準,2005年正式招生。經過5年的發展,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基本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材料化學專業辦學條件。材料化學是一門多學科相互交叉的新型綜合學科,就材料而言,包括金屬材料、無機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復合材料等多個領域。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全面發展,為了應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加強林業和生態環境建設至關重要。各種新材料在農業、林業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如生物質材料、木材阻燃材料、仿生材料和可生物降解材料等的開發都是材料優先發展的方向。但是,目前我國林業領域從事新材料技術開發和應用的專門人才比較匾乏,遠遠不能滿足現代林業高速發展的需要。因此,高等林業院校設置材料化學專業對我國林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在高等林業院校設置材料化學專業既要考慮材料科學學科本身的體系,又要體現高等林業院校的特色與優勢。為此,我們把專業定位在復合材料、生物質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三大方向,使學生既具有扎實的材料科學基礎知識和良好的專業素質,又能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要求;培養能在材料開發、生產及應用領域,尤其是利用林產品資源進行新材料研制和開發以及新材料在林業領域的應用方面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我國林業生產現代化及林業產業化的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人才保障。
2、完善課程體系,優化課程設置
本專業秉承夯實基礎,提高能力、拓寬范圍、接觸前沿的理念,根據國家經濟建設對專業型、應用型、復合型和學習型人才的需要,在遵循“重基礎、寬口徑和強能力”教學改革原則的基礎上,在構建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時,主要采取下列原則:加強基礎理論,拓寬專業口徑,重視實驗教學,適當增加選修課比例。因此,該專業的課程體系由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必選課和專業選修課四個方面組成。其中:公共基礎課程與化學工程類其它專業一致;專業基礎課開設了材料化學、物質結構基礎、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材料物理性能等課程;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注意寬口徑與突出特色相兼顧,如復合材料方向開設的復合材料學和復合材料工藝與設備課程;高分子材料方向開設的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和材料結構表征課程;生物質材料方向開設的木質復合材料、竹材及非木質材料等課程。同時,還加強了工藝設計和制造方面的課程,如開設材料加工與成型、材料加工與成型實驗、材料合成與制備等課程;增加了阻燃材料及其應用技術、仿生材料、生態環境材料、活性炭制備改性與應用專題等特色課程。總之,在課程體系的總體構建原則下,經過兩次培養計劃的修訂,對課程進行了認真仔細的整合,系統地確定課程門類,進一步明確各門課程的內容及課程間的分工與聯系,刪除一些內容陳舊或與其它課程內容重復的課程,增加反映最新研究成果方面的課程,如納米材料,納米復合材料等,創建一些理論聯系實際、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的課程,并加大前沿科技知識的教學比例。
3、改革實踐教學體系,強化能力培養
材料化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活動中,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首先,在加強基礎化學實驗教學的前提下,組建了材料合成與制備、材料結構表征和檢測兩個專業實驗室。同時,利用多種渠道與企業建立聯系,在株洲冶煉集團、湘潭鋼鐵公司和株洲化工集團等單位建立了實習基地。第二,實驗教學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探究與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建立新型的材料化學實驗教學體系,將傳統的實驗教學向開放性的教學模式進行轉變,是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為此,在實驗教學方法上,部分實驗課試行開放式教學,實驗課教師僅僅講授實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從查閱文獻資料開始,到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操作規程、實驗結果分析等均由學生獨立完成,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第三,按基礎型、設計綜合型、研究創新型三個層次規劃實驗,進一步改革實驗教學內容。積極推行從驗證模仿性實驗向設計創新性實驗轉變,同時減少驗證性實驗,增設設計性、創新性和綜合性實驗。第四,鼓勵學生參加科研活動,根據個人興趣和愛好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通過具體的研究課題,獨立設計、自查資料、自擬實驗方法進行探索性、創造性實驗。第五,結合專業實驗室和實習基地搞好畢業實習和生產實習,鼓勵已經簽訂就業協議的學生到單位聯系生產實際選擇課題,鼓勵教師到實習基地結合實際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由此在整個實踐教學活動中構建了“計劃教學一開放實驗一科研相結合”的新的實驗教學體系。同時,在實踐教學環節中,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把素質教育貫穿于實踐教學的全過程,為全體學生提供了一個全面發展的實踐空間,培養與他人合作的團隊精神。為學生將來適應現代企業的管理體制,確立優秀的職業道德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師資隊伍結構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專業建設的基本保證,是提高教育質量水平的關鍵措施。材料化學專業剛成立之初,師資主要來自基礎化學教研室。為此,學校加強了材料化學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有計劃地選派老師到中南大學和湖南大學等高校進行培訓,同時加大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力度。經過幾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一支適合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需要的師資隊伍,專業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達到了50%,具有副教授職稱以上的占50。專業教師所學專業包含了材料化學、高分子材料、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表征、材料合成與制備等學科,為專業課的開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師資隊伍的結構基本上達到了優化和合理的要求。同時,我們還鼓勵年輕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和出國進修。
總之,高等林業院校建設材料化學專業只要定位準確,培養方案富有特色,一定能夠培養出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層次人才。
論文關鍵詞:材料化學;專業定位;課程體系;實踐教學;師資培養
論文摘要:文章從我國林業科技發展對材料化學專業人才的需要出發,探討了在高等林業院校設置材料化學的專業定位,在對材料化學課程的教學體系進行思考的基礎上,提出了培養適應林業科技發展需要的材料化學專業人才的培養模式和教學內容。
材料化學是一門材料科學與現代化學相結合的新興學科,對于自然科學和國民經濟的發展至關重要,是21世紀化學發展中的重要新興學科之一。本專業密切聯系國民經濟、科學技術迅速發展的實際,研究材料制備、加工、性能和應用等的化學問題。上個世紀90年代初,復旦大學率先開設材料化學本科專業。隨后,眾多高校相繼開設了該專業。由于材料種類很多,而且各個高校開設材料化學專業的背景和學校的優勢學科不相同,雖然專業名稱相同,但是各學校所制定的培養方案和體現的專業特色各不一樣。中南林業科技大學是一所服務于區域經濟和現代林業,地處中南地區的高等林業院校。在高等林業院校開設材料化學專業,相對于其它綜合性高校的材料化學專業和本校的主流學科一一林學來說,該專業無論是在師資隊伍,還是在科研水平與學科建設等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所以,我校開設的材料化學專業,只有辦出自己的特色和優勢,才能在材料化學專業領域占有一席之地。
1、專業定位明確,體現辦學特色
人才的培養需要找準位置,明確方向。這是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也是辦好專業的關鍵。我校2004年初申報材料化學專業并獲得省教育廳批準,2005年正式招生。經過5年的發展,積累了較為豐富的教學實踐經驗,基本建立了較為完備的材料化學專業辦學條件。材料化學是一門多學科相互交叉的新型綜合學科,就材料而言,包括金屬材料、無機金屬材料、高分子材料、功能材料、復合材料等多個領域。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全面發展,為了應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迫切要求,加強林業和生態環境建設至關重要。各種新材料在農業、林業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如生物質材料、木材阻燃材料、仿生材料和可生物降解材料等的開發都是材料優先發展的方向。但是,目前我國林業領域從事新材料技術開發和應用的專門人才比較匾乏,遠遠不能滿足現代林業高速發展的需要。因此,高等林業院校設置材料化學專業對我國林業現代化具有重要意義。在高等林業院校設置材料化學專業既要考慮材料科學學科本身的體系,又要體現高等林業院校的特色與優勢。為此,我們把專業定位在復合材料、生物質材料和高分子材料三大方向,使學生既具有扎實的材料科學基礎知識和良好的專業素質,又能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要求;培養能在材料開發、生產及應用領域,尤其是利用林產品資源進行新材料研制和開發以及新材料在林業領域的應用方面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為我國林業生產現代化及林業產業化的發展提供堅實可靠的人才保障。
2、完善課程體系,優化課程設置
本專業秉承夯實基礎,提高能力、拓寬范圍、接觸前沿的理念,根據國家經濟建設對專業型、應用型、復合型和學習型人才的需要,在遵循“重基礎、寬口徑和強能力”教學改革原則的基礎上,在構建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時,主要采取下列原則:加強基礎理論,拓寬專業口徑,重視實驗教學,適當增加選修課比例。因此,該專業的課程體系由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必選課和專業選修課四個方面組成。其中:公共基礎課程與化學工程類其它專業一致;專業基礎課開設了材料化學、物質結構基礎、材料科學與工程基礎、材料物理性能等課程;在專業課程的設置上注意寬口徑與突出特色相兼顧,如復合材料方向開設的復合材料學和復合材料工藝與設備課程;高分子材料方向開設的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和材料結構表征課程;生物質材料方向開設的木質復合材料、竹材及非木質材料等課程。同時,還加強了工藝設計和制造方面的課程,如開設材料加工與成型、材料加工與成型實驗、材料合成與制備等課程;增加了阻燃材料及其應用技術、仿生材料、生態環境材料、活性炭制備改性與應用專題等特色課程。總之,在課程體系的總體構建原則下,經過兩次培養計劃的修訂,對課程進行了認真仔細的整合,系統地確定課程門類,進一步明確各門課程的內容及課程間的分工與聯系,刪除一些內容陳舊或與其它課程內容重復的課程,增加反映最新研究成果方面的課程,如納米材料,納米復合材料等,創建一些理論聯系實際、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的課程,并加大前沿科技知識的教學比例。
3、改革實踐教學體系,強化能力培養
材料化學專業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在教學活動中,必須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首先,在加強基礎化學實驗教學的前提下,組建了材料合成與制備、材料結構表征和檢測兩個專業實驗室。同時,利用多種渠道與企業建立聯系,在株洲冶煉集團、湘潭鋼鐵公司和株洲化工集團等單位建立了實習基地。第二,實驗教學是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探究與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建立新型的材料化學實驗教學體系,將傳統的實驗教學向開放性的教學模式進行轉變,是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為此,在實驗教學方法上,部分實驗課試行開放式教學,實驗課教師僅僅講授實驗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要求,從查閱文獻資料開始,到實驗方案設計、實驗操作規程、實驗結果分析等均由學生獨立完成,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第三,按基礎型、設計綜合型、研究創新型三個層次規劃實驗,進一步改革實驗教學內容。積極推行從驗證模仿性實驗向設計創新性實驗轉變,同時減少驗證性實驗,增設設計性、創新性和綜合性實驗。第四,鼓勵學生參加科研活動,根據個人興趣和愛好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鼓勵學生積極申報大學生研究性學習和創新性實驗計劃項目。通過具體的研究課題,獨立設計、自查資料、自擬實驗方法進行探索性、創造性實驗。第五,結合專業實驗室和實習基地搞好畢業實習和生產實習,鼓勵已經簽訂就業協議的學生到單位聯系生產實際選擇課題,鼓勵教師到實習基地結合實際指導學生的畢業論文。由此在整個實踐教學活動中構建了“計劃教學一開放實驗一科研相結合”的新的實驗教學體系。同時,在實踐教學環節中,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把素質教育貫穿于實踐教學的全過程,為全體學生提供了一個全面發展的實踐空間,培養與他人合作的團隊精神。為學生將來適應現代企業的管理體制,確立優秀的職業道德素養打下堅實的基礎。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師資隊伍結構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師資隊伍,是專業建設的基本保證,是提高教育質量水平的關鍵措施。材料化學專業剛成立之初,師資主要來自基礎化學教研室。為此,學校加強了材料化學專業的師資隊伍建設,有計劃地選派老師到中南大學和湖南大學等高校進行培訓,同時加大高層次人才的引進力度。經過幾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一支適合學科建設和專業發展需要的師資隊伍,專業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達到了50%,具有副教授職稱以上的占50。專業教師所學專業包含了材料化學、高分子材料、材料科學與工程、材料表征、材料合成與制備等學科,為專業課的開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師資隊伍的結構基本上達到了優化和合理的要求。同時,我們還鼓勵年輕教師在職攻讀博士學位和出國進修。
總之,高等林業院校建設材料化學專業只要定位準確,培養方案富有特色,一定能夠培養出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高層次人才。
高等院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基地,能否培養出基礎扎實、思維敏捷、能力強、素質高、具有創新精神和開拓意識的應用型人才,直接關系到我國能否在21世紀的國際社會中占有一定的地位和具有較強的競爭實力,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有機化學作為化學學科中最活躍的領域,其發展異常迅速,隨著高教改革的不斷深入,有機化學課程有限的學時與不斷膨脹的課程內容和要求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不斷改革教學內容,保證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對有機化學的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是我們每一個從事有機化學教學工作的教師應不斷為之探究的課題。二十余年來,筆者一直從事高校化學專業有機化學的教學與改革工作,對如何提高有機化學課堂教學質量做了一些有益的嘗試,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1 優化教材結構與體系,設計合理的教學架構
有機化學是化學專業十分重要的專業基礎課,其特點是化合物種類繁多,反應復雜,機理抽象,學生學習本文由論文聯盟//收集整理過程中普遍感到掌握較困難。其實任何一門學科都有其內在的規律性,關鍵是如何去研究、認識和掌握。因此,優化教材結構與體系,設計合理的教學架構,是提高有機化學教學質量的前提。
我們的具體做法是:(1)重要知識點講清講透。例如,對典型反應除講清反應及機理外,同時強調該反應需注意的問題。在烯烴與鹵素親電加成反應中,要求學生注意:①加成反應是有選擇的“反式加成”;②反應本質為離子型親電加成反應;③反應速率取決于c=c上電子云密度;④鑒別;⑤合成意義等;在芳烴f-c反應烷基化反應中要求學生注意:①反應本質;②多元化;③可逆性;④重排;⑤分子中強吸電子基團或堿性基團阻礙反應進行;⑥合成意義等。這樣學生不但能全面理解和掌握反應,同時還學會對該反應具體應用。(2)教學內容重組。例如,在醛酮和羧酸衍生物這兩部分內容教學中,因醛、酮和羧酸衍生物均含有羰基,結構的共性決定其性質相似,因此,在組織教學內容時,打破教材體系,先介紹醛酮或羧酸衍生物的共性反應,在反應后均及時給出反應機理,再討論其個性反應,這樣一對比,學生感到學起來輕松也記得牢。(3)強調理解規律的本質。例如,不對稱烯烴與酸加成時可用馬氏規則來解釋,但教學中我們強調不要死記馬氏規則,根據反應本質從電子效應的角度分析雙鍵碳電子云密度的高低或根據生成的反應中間體和穩定性來判斷加成產物,這樣一方面可避免遇到反馬氏加成時出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后續內容芳烴的親核取代反應中,將遇到用典型親核取代反應無法解釋的實驗現象。
此時,學生可利用前面所學的知識從容應對即從反應本質入手,根據產物中間體穩定性來判斷。因此,注重規律本質的把握,有效培養了學生有序思維的能力和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4)注重每章的反應小結。作為每章的必交作業,要求學生每章學完后,以典型化合物為代表,總結本章重要反應,完成“反應聯絡圖”。一方面,可幫助學生熟悉每章重要反應,另一方面,使學生理解反應之間的內在聯系,在掌握知識的同時,也提高了其歸納、總結能力。
2 豐富教學手段與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教學過程應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指導思想,因此,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并根據教學內容適時地變換教學方法,會使學生感到新鮮和有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提高教學效果。(1)多媒體課件教學。近年來多媒體教學在教育領域越來越普遍,其具有信息容量大、視覺效果明顯、簡單直觀等優點。使用多媒體課件雖然可以大大提高講課效率,但它只是輔助教學的一種手段。我們的做法是:①強調自制。有機課件由任課教師根據教學實際情況自己制作,以體現教師上課的思路和對內容的把握,這樣對教學的重點、難點,才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優勢來達到教學目的;②強調輔助。過分強調多媒體容易使學生產生視覺疲勞,分散注意力,忽視教學主體學生的存在,因此,教學中應適當使用掛圖及模型教具,同時完成必要的板書,將多媒體課件與傳統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2)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課堂教學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十分重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適時變換教學方法,如對比教學法、歸納教學法、啟發式教學法、專題討論法等。如在介紹環已烷構象時,船式構象和椅式構象碳碳間均保持正常鍵角109.5€埃榷ㄐ韻嗖詈艽螅巖岳斫狻n耍頤瞧舴⒀庸瓜笊險以潁毖雋秸叩墓瓜蠛蠡腥淮笪潁環矯媯問焦瓜籩?,3和5,6兩對碳原子的構象處于鄰位交叉式,能量較低,而相應碳原子在船式構象中卻呈現全重疊式,能量較高;另一方面,船式構象中兩同面橋頭氫相距0.183nm,而椅式構象中兩同面氫相距0.250nm,前者因距離較近使相互排斥力加大,體系內能增高。
這樣學生不但很好地理解椅式構象為優勢構象的原因,同時,也提高了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有機化學中的一些難點及易混淆知識組織學生進行專題討論,如影響親核取代反應機理的因素,立體化學在研究反應機理中的應用等,學生普遍認為收獲很大,效果很好。
3 注重教學與科研結合,培養科學素養
教學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廢棄傳統的“專才型”人才培養模式,以適應新形勢下社會對人才的新需求。現代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很高,不但要求大學畢業生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還要有研發創新能力,這對高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大學生科研立項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很好舉措,其充分體現教學研一體化的辦學理念,對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化學專業學生進入大三后,已具備一定的有機化學專業知識和實踐能力,因此,我們要求學生積極參與相關課題的申報工作,近三年來,我院每年都有近80%的學生參加科研究立項,其中從事有機化學方面課題研究的比例最高,我們也鼓勵學生參加教師的科研團隊。這種教學與科研結合的模式不但提高了學生獲取知識和應用知識的能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激發對有機化學的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學生學到了科學研究方法,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研究能力和創新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為他們今后踏入社會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4 改進實驗教學,培養綜合實踐能力
有機化學實驗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實驗技能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創新人才、促進知識向能力轉化的重要途徑。如何提高有機化學實驗的教學效果?我們的具體做法是:(1)去掉驗證性實驗,適當增加未知物的鑒定實驗;(2)增開綜合型實驗;(3)根據實驗條件開設設計型實驗。實踐表明,內容上的調整不但強化了學生的技能訓練,還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實驗綜合能力和創新意識。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我們通過檢查學生實驗預習報告、相關實驗內容的提問、實驗結束后的總結以及學生完成實驗報告等環節來保證教學目標的實施。對于增開的綜合型實驗,不僅注意到實驗的類型,還注意了實驗的連續性,盡量做到實驗的序列化,即上一個實驗的產品是下一個實驗的主要原料。這樣不僅降低了實驗成本,而且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增開的設計型實驗,一般由實驗教師選題,學生提前一周拿到實驗題目并查閱相關資料,在實驗前均寫出自己的設計方案。這項實驗改革,極大調動了學生的實驗積極性,培養了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有機化學實驗的考核,我們采取平時與考試相結合,理論與操作相結合的方式。平時成績占50%,實驗理論占20%,實驗操作占30%。(平時成績含:實驗預習、平時操作、實驗習慣、課堂提問、實驗報告等方面;實驗理論成績含:本學期做過的實驗中涉及到的一些理論性問題和關鍵問題;實驗操作成績含:本學期實驗中涉及的基本技能操作、重要裝置的安裝、常用儀器使用等,實驗操作采取隨機抽取答題卡片的方式進行。實踐證明,效果十分顯著。
以上所述僅是我們對化學專業如何提高有機化學教學質量的一點粗淺看法和經驗,提高有機化學教學質量是實現有機化學課程改革目標的關鍵,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堅持以知識為基礎,以能力為前提,以素質做保障,真正做到知識、能力和素質的辯證統一,是我們每個高校教師應為之認真思考的問題。
論文關鍵詞:專業能力 就業能力 評價 素質
論文摘要:電子信息類畢業生就業曾有過耀眼的輝煌,但近幾年來,其就業形勢大不如前。其主要原因有人才市場容量不足的問題,也有畢業生整體就業能力下降的問題。本文從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專業能力入手,對專業能力實現的幾個層次,改革學生評價體系,全面提升學生素質,增強學生就業能力等方面進行了探索。
當前大學生就業是社會關注的熱點,高校就業工作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如何做到大學生充分就業、合理就業,不僅需要高等學校在就業工作上更新觀念,加強指導,同時還需要大學生對就業問題進一步加深認識、理性思考,切實提高自身的就業能力。大學生就業能力是大學生成功地獲得工作、保持工作以及轉換工作時所具有的能力,是一種與職業相關的綜合能力的組合。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不僅是高等教育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實意義。大學畢業生作為勞動力市場上一個特殊勞動供給群體,其就業能力是指大學畢業生在校期間通過專業及相關知識學習、積累,對自身潛能進行開發而獲得的能夠實現自我職業生涯目標、滿足社會需求、實現自我價值的技能和能力。就業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關于就業能力具體包括一些什么能力,至今仍沒有定論,但總的說來可以劃分為專業能力和非專業能力,本文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例,從本專業應具備的專業能力入手,探索如何提高學生的專業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一、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能力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作為新興專業,順應了知識經濟、信息時代的教學、科研和生產發展的需要。但隨著我國經濟和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以及開設電子信息專業的院校逐步增多,未來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會更加嚴峻,競爭會更加激烈。畢業生的質量是電子信息專業競爭成敗的關鍵。從培養規格看,本專業學生應具備各方面的能力,由此我們將培養規格中的各種能力進行分類,整理出與之相對應的各門課程,具體分類如下:
1.工程計算基礎能力。主要包括:數學計算及應用能力、建模能力、時域、頻域分析,主要涉及的課程有:高等數學、大學物理、工程數學、信號與線性系統。
2.外語應用能力。包括:聽、說、讀、寫能力,本專業英語文獻閱讀能力,主要涉及的課程有:大學英語、eda技術與應用等。
3.計算機應用能力。主要包括:計算機基礎應用能力、程序的設計能力、典型微機系統的分析和應用能力,主要涉及的課程有:計算機應用基礎、計算機語言、c語言程序設計、eda技術與應用、微機原理與應用、單片機原理與應用、單片機技術及應用綜合訓練。
4.電子工程基本分析與應用能力。主要包括:常用電子儀器使用能力,電子電路分析、應用能力,單片機應用能力,eda應用能力,閱讀與繪制電氣圖能力。主要涉及的課程有:電裝實習、電氣繪圖與電子cad、電路原理、模擬電子技術基礎、數字電路、電路原理實驗、模擬電子技術實驗、數字電路實驗、單片機原理與應用、eda技術與應用、模擬電路課程設計、數字電路課程設計、單片機技術及應用綜合訓練。
5.電子信息產品的分析、設計、安裝、運行維護等應用能力。主要包括:工業標準的理解能力,電子信息產品分析、方案的理解及初步的設計能力,方案實現和系統測試能力,電子設備維護檢修能力,跟蹤新技術能力。主要涉及的課程有:工程制圖與cad、科技信息檢索、通信電子線路、電視技術、電子測量、家用電器技術實訓、傳感器與檢測技術、計算機網絡與通信、通信電子線路實驗與設計。
6.專業綜合能力。主要包括:根據實際應用需求,綜合運用所學知識進行電子系統方案設計與實現,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主要涉及的課程有:數字電視、家用電器技術實訓、無線電調試中級工實訓與考工、畢業設計。
7.技術技能能力。主要包括:獲得無線電調試工技術技能能力和考工證書。主要涉及的課程有:測試技術與儀器、大屏幕彩色電視接收機、數字圖像處理、無線電調試高級工實訓與考工。
8.研究與創新能力。主要包括: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探求真理的科學精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提高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鞏固和擴展學生所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提高學生運用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主要涉及的課程有:電子應用基本模塊訓練、數字化測量的實踐訓練、常用控制系統的設計實踐、科研實踐、產品開發。
二、專業能力實現的三個層次
1.基礎訓練。主要通過課堂實驗、電子工藝實習等環節,訓練學生識別選用電子元器件,使用常用電子儀器儀表,測試簡單電路、掌握焊接安裝工藝等。通過對電子元器件的識別、性能測試和對各種電路性能指標測量,鞏固學生所學電子技術理論知識,學會正確使用儀器儀表和科學測量電路方法,為后續實訓環節打下基礎。
2.模塊訓練。就是對某一門或幾門課程進行專項實訓,也就是課程設計,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使學生能掌握一些專項技能,積累一些實際電路知識和工程知識。通過以模擬電路、數字電路、單片機電路等為主的實際應用電路的設計、制作安裝、檢測與調試,訓練學生的基本技能,并為后面的綜合訓練做好準備。
3.綜合訓練。主要采用項目、大型設計競賽、畢業設計等形式。項目主要是在教師指導下,申報校級或院級項目,或是參與教師課題等;大型設計競賽指的是,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重慶市盛群杯單片機競賽等;畢業設計是在教師指導下完成最后階段的教學實踐環節。目的是訓練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通過查閱資料、選擇方案、設計電路、制作電路板、安裝調試、撰寫報告等環節,系統地進行電子電路工程實踐訓練,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工程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
三、改革評價體系,全面提升學生素質,增強就業能力
目前,各類企、事業單位對畢業生的要求不斷提高,對應聘者的要求不僅僅是專業能力,還包括人際交往、組織協調、溝通、適應、團隊合作、創新等能力。因此,要求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的基礎知識牢固掌握的同時,要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將所學知識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只有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參加各項活動,才能得到各方面能力的鍛煉。為此,必須改革大學生評價體系,改革以前在評優評先中只看學習成績的做法,增加學生個人素質評價等相關內容,才能全面提升學生素質。如學生個人素質主要包括:基礎文明素質、政治素質與道德修養、社會實踐與調查、科技文化藝術和體育活動、社團活動和社會工作和課外讀書活動等內容。本文以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為例,就本專業學生應具備的專業能力,以及專業能力的實現的幾個層次進行了探索。為全面提升學生素質,提高就業能力,還應包括人際交往能力、組織協調能力、溝通能力、適應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創新能力等非專業能力,對如何提高這些非專業能力還有待進一步探索,也期待同行的指點。
論文關鍵詞:材料化學 人才培養 課程體系
論文摘 要:根據材料化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材料化學學科專業特點,通過改革原有的課程體系,優化課程結構,修訂完善了材料化學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新的培養方案更好地體現了材料化學專業的特色,體現了“厚基礎、強能力、重實踐”的人才培養要求。
材料化學作為化學和材料科學的一個交叉學科,受到了各國政府的重視,許多高校紛紛設立材料化學專業。為適應21世紀社會對材料化學專業人才的需求,經安徽省教育廳批準,我校于2003年增設了材料化學本科專業,并在當年正式招生,目前已經有5屆畢業生,學生就業情況良好。材料化學作為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的二級學科專業,培養的是應用型理科人才,所以材料化學專業學生不但要加強數學、物理、化學及材料學科等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還必須接受更多的應用性、實踐性的知識教育。如何完成這一培養目標,使材料化學專業人才的培養能夠滿足現代化社會發展對本專業人才的需求,是高校材料化學專業教育工作者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只有進一步轉變教育思想和觀念,深化教育改革,革新教學體系,優化課程體系中實踐性教學環節,才能培養出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動手能力強,富有創造精神的材料化學專業人才,才能辦出高水平的材料化學專業,以滿足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求。
1 材料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基本框架
從“厚基礎、強能力、重實踐”的人才培養總體要求出發,設計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優化教學內容。我校材料化學專業教育內容和知識體系由公共基礎課程、通識教育課程、專業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和實踐性課程五大部分內容構成。
公共基礎課程包括:思想教育,體育活動,大學英語和計算機基礎等。
通識教育課程包括:人文社會類,自然科學和藝術類等知識體系。
專業課程包括:大類平臺專業基礎課程和材料化學專業課程。
專業選修課程包括:材料化學專業方向性選修課程。
實踐性課程包括: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論文、社會實踐、科技活動等材料化學專業實踐訓練知識體系。
2 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設計
材料化學作為化學和材料科學的交叉學科,其課程要求學生掌握材料化學的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培養學生具有材料的制備、表征、技術開發和生產的基本能力。在構建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時,我們一直強化教學環節的科學性、系統性和綜合性,將所有教育環節分為公共基礎課程、通識教育課程、專業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和實踐性課程五個知識體系。其專業課程體系以無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學和物理化學的理論課程和實驗課程基礎,把材料科學基礎、材料化學、材料物理等作為本專業的入門專業課程。在經過這些課程的學習之后,陸續學習高分子化學、高分子物理、材料性能學、材料現代分析技術、機械制圖等專業課程,在此基礎上通過專業選修課程的學習形成專業特色方向。并通過開設材料科學導論、納米材料導論等任選課程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為了淡化專業界限,我校材料化學專業和化學、應用化學專業實施按大類培養,統一設置通識教育和基礎教育平臺。在2011年修訂的材料化學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課程教學計劃課內總學時為2633學時,學生畢業應取得總學分為154學分,其中,通識教育和基礎教育與我校化學專業和應用化學專業一致;專業教育、實踐教學和綜合教育的課程體系與化學專業和應用化學專業有區別的開設,更加突顯材料化學的特色。
3 構建相對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3.1 構建新的實踐教學體系
材料化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交叉學科,在教學計劃中強化實踐教學環節,確保實踐教學環節的實施。按照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我們優化完善了實踐教學體系。將實踐教學體系分為三個層次:一是基礎實驗層次,注重基礎技能訓練,培養學生對科學現象的觀察和分析能力;二是測量實驗層次,注重專業技能訓練,設置了課程設計、綜合性和設計性實驗等內容,培養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三是綜合實踐層次,注重綜合素質訓練,設置了畢業設計(論文)、社會實踐、科技競賽和創新性實踐活動等內容,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
3.2 更新重組實踐教學內容
在2011年修訂的人才培養方案中實踐教學環節為35學分,占總學分的22.7%。實踐教學內容重點強調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優化和重組了原四大化學(無機、有機、分析和物理化學)實驗教學的內容與結構,將實踐教學內容分層次進行教學,確立了基礎實驗、測量實驗和專業實驗三層次的實驗教學體系,涵蓋了驗證性實驗、綜合設計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等教學內容。同時,積極推進實踐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方法手段的改革,減少驗證性實驗,積極創造條件增開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研究性實驗,強化畢業論文實踐環節的檢查和指導;加強校企合作,積極安排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活動,進一步加強對學生實驗技能、實踐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4 結語
材料化學專業的培養方案、課程體系的探索和完善將是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我們今后多年的一大工作任務。要堅持以就業為導向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結合社會需求和學科發展實際,研究建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提高材料化學專業畢業生的就業能力;以能力培養為本位構建專業課程體系,提高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課程體系遵循“厚基礎、強能力、重實踐”的人才培養模式制定教學計劃,在四年教學計劃的基礎上,分析理論教學相關課程,優化教學內容,合理分配理論課程學時數,使課程體系逐漸趨于科學、規范,達到構建合理的專業課程體系、優化學生知識結構和促進專業人才培養的目的。
摘要: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是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是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任務。文章結合重慶理工大學化學化工類專業本科教育教學實際狀況,分別從教育教學理念、教學課程體系、教育教學模式以及教學管理模式等4個方面對新時期高校高等教育教學改革路徑進行了深入探討,詳細闡述了高校化學化工類專業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的基本方法,為提升化學化工類人才培養綜合能力,以及指導普通本科化學化工類人才培養等提供了理論參考。
關鍵詞:
化學化工類;教育教學;改革;探討
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是新時期高等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是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核心任務。當前,化學化工行業正進行新一輪的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化工行業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和加大復合型技能人才供給成為應對化工行業未來發展的主要努力方向。高等教育作為化學化工類人才培養的重要人才基地,以及提升化學化工技術創新能力的重要支撐平臺,深入探討高校化學化工類人才培養教育教學改革,明晰化學化工類人才培養模式,成為應對當前化學化工專業人才缺乏、技術創新能力不足的重要途徑。重慶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是在原重慶理工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基礎上組建發展起來的,近年來逐漸成為重慶及西部地區化工高等教育和化工人才培養輸出的重要基地。為了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圍繞化學化工產業發展新形態,本文以重慶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本科教育教學改革為研究對象,針對新時期下的化學化工人才培養模式、教育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初步的改革探索,為提升化學化工類人才培養綜合能力,以及指導普通本科化學化工類人才培養等提供參考。
1.教育教學理念改革
化學化工工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與人民生活、社會發展、國防建設等眾多領域密切相關。隨著化工行業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針對化學化工類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持續增長,對于既懂管理又掌握化工技術的復合型高級人才的需求更為強烈。然而,當前化學化工學院教學環節仍存在以教師的教為主、學生的學為輔,教師知識的傳授為主、學生的自主學習和發展為輔的現象,導致學生出現主動發展意識不足、創新創造能力較差、社會適應技能欠缺的現象,造成高學歷低技能人才培養的惡性循環。對此,應結合新時期下的人才需求特點,面向化學化工行業長遠發展和行業變革的趨勢,努力轉變傳統教育教學理念,樹立“學生的綜合能力發展是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主題”的現代教育教學理念,明確高等教育是學生與教師間的多元交流平臺的意識,做到從“關注教師的教”向“關注學生的學”轉變、“系統的知識傳授”向“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轉變,注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技能的培養,以學生的需求導向,充分考慮學生的發展以及社會需求,從“學生被動地學”向“學生主動地學”轉變,促進化學化工學院教育教學工作努力向以學生為主轉變,最終培育出發展意識強、創新能力高、社會適應技能豐富的化學化工人才。
2.教學課程體系改革
對于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而言,化學化工類專業人才培養的總目標是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最終要落腳在高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設、專業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建設等方面。因此,高校化學化工類人才培養應始終堅持學生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相協調,加強專業課程教育教學的頂層設計,突出專業教學特色,結合行業發展實際需求,優化專業教育核心課程,圍繞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培養總體目標,提高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科學性、針對性以及時效性,提升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建設、專業教學手段的靈活性、彈性,積極發揚專業教育的特色,切實強化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形成完整的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課程培養體系,以此來適應化學化工行業及市場的發展需求。此外,作為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的大學來說,在當前信息化時代背景下,還應積極處理好專業理論教育與行業需求發展的關系,積極開展實踐課程、理論課程、實驗課程以及專業選修課程的設計,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
3.教育教學模式改革
(1)課堂教育教學模式改革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與高校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現代課堂教育教學模式也越來越多樣化。教師作為高校教育教學模式實施的主體,既要做到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和引導,同時也要充分利用網絡化媒介增添課堂魅力。化學化工類專業同其他專業類似,都面臨著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多樣化知識需求,對于高校教育教學而言,唯有從多元視角積極拓展新型高校課堂教育教學模式,充分運用現代化教育教學技術手段,才能有效提升高校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習效率。教學模式本身沒有好壞之分,采用什么樣的教學模式要取決于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化工化學類專業課堂教育教學模式改革既要順應時代環境的變化,又要做到綜合考慮學生需求。
(2)實踐教育教學模式改革
化工化學類專業教育教學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實驗性和技能性特點。為提升學生們的操作實踐能力,可通過如下幾點對高校實踐教育教學模式進行初步改革:①深入開展校企間的“產-學-研”合作機制,積極建立與本行業優秀企業的聯絡渠道,爭取在合作中建立穩定的實習和實踐基地;②邀請工程界專家為開設講座和技能培訓,并積極與工程類企業合作開展師資和學生培訓,拓展師生的專業知識領域和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③以“行業執業資格”能力培養為導向,以“學科競賽”為主要抓手,建立應用型化學化工人才培養新模式;④實現企業崗位和高校專業、學科的相互滲透,一方面,針對性地服務于企業發展需求的同時,積極轉化科研成果,高效服務地方經濟建設。另一方面,積極收集一手教學資料,為課堂教育教學創新提供現實案例,進一步促進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
4.教學管理模式改革
教育教學管理是確保高校化學化工類人才培養持續健康發展的軟技術。當前,專業教學管理制度的建立、實施和監督工作主要是由校級管理,二級學院自主權很少。例如在學生的實習、畢業論文(設計)、課程設計、集中實踐等環節都要嚴格按照既定要求執行,這就導致性質不同的專業教育教學考核實施效果差異較大,體現不出專業核心特點和教育教學特色,此外,對于專業有特殊要求或需單獨設置的實驗課程,需要層層提交書面申請,并經相關職能部門批準后才能執行,導致課程開設效率低。打破現行的集中管理模式,實施權力下放,對當前教學管理模式進行深入改革成為提升教育教學管理效率,促進高校化學化工類人才培養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途徑。
作者:肖芃穎 單位:重慶理工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摘要:
結合筆者多年從事的講授實踐與總結,首先分析了當前我校《化學專業英語》教學現實中大致存在著的兩個方面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對《化學專業英語》教學改革從多個方面進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索,強調本課程重要性并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注重與基礎英語、專業課程、文獻檢索和論文寫作的銜接和配合,并運用更新教學內容、變革教學方法和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靈活多樣方式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并培養自學能力。
關鍵詞:
化學專業英語;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
《化學專業英語》是我國各個高校化學類專業學生的必(選)修課程,是化學專業與英語知識密切結合的一門文理兼顧課程[1]。分析《化學專業英語》課程教學這個薄弱環節中所存在的問題,并研究相應的對策,這業已成為當前有關教學改革的一個任重而道遠的關鍵課題。
1教學實況綜括
2004年以來,筆者一直從事《化學專業英語》課程教學,在多年的實踐中深深體會到,《化學專業英語》教學現實中大致存在著兩個方面的主要問題[2-4]:一方面,重視程度不夠,學生基礎素質呈現“三差”,教學效果欠佳。目前,各高校和學生對《化學專業英語》的重視程度遠遠不及基礎英語,教學地位明顯偏弱,開設難度和隨意性極大,任課教師積極性屢受打擊;學生專業基礎知識掌握不夠扎實,英語基礎普遍薄弱,計算機基礎操作水平不高,多數缺乏學習興趣和熱情,習慣于被動聽課,過多依賴任課教師的講解,學習效果很一般,盡管最后修得了學分,但其實際應用能力并無多大的提高。另一方面,課程內容多而專業,學時短、教學任務較艱巨。化學專業知識體系龐大而復雜,《化學專業英語》課程教學學時少卻要求頗高,教學難度過大。要想在36學時內兼顧較為系統的講授內容和扎實的教學質量,確實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如此一來,任課教師明顯感到疲于應付,而學生大多覺得復雜生硬、枯燥難學,常常恍如聽天書,造成了師生雙虧的不良局面。
2教學革新與努力
鑒于此,從2014年初伊始,筆者針對所發現的兩大問題,結合本校、本專業學生的具體情況,從《化學專業英語》教學工作的各個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和嘗試。
2.1強調重要性并激發學習熱情
《化學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很有必要向學生分析當代社會形勢及本課程在其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明確學習目標,培養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從態度上和行動上重視本課程的學習。如此一來,師生雙方在思想上達成了共識,教學過程才能順利進行,才有利于提高教學效率。(1)第一堂課時,筆者通常從《化學專業英語》課程的學習目的、要求、實用性等方面有意識地強調該課程在今后文獻閱讀、產品使用和工作中的重要性,提升學生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引導他們把學習過程看作是提高其外語水平的一次極好機會。(2)筆者經常例舉一些本系英文功底較好的專業教師標兵在教育教學科研上所擁有的優勢和業績、往屆優秀畢業生成功考取重點大學碩士研究生以及一些專業英語成績很好的畢業生在單位或企業成功就業的典型事跡,這極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5]。
2.2注重課程間的銜接和配合
《化學專業英語》教學建立在基礎英語和專業知識的基礎之上,且需依賴于牢靠的公共英語基礎和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因而基礎英語和專業知識的鋪墊至關重要,基礎英語、專業知識與專業英語三者密切關聯。
2.2.1與基礎英語的對接
針對學生基礎英語不夠牢固的實際情況,為了幫助學生順利實現從基礎英語向專業英語的學習過渡和遷移,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特意重復了基礎英語的一部分教學內容,結合專業英語內容大量分析和講解句子結構和語法,強化基礎英語語法在專業語篇中的應用;從詞源角度將專業術語和基礎詞匯聯系起來,使學生將基礎英語詞匯的學習經驗應用到英文專業詞匯的學習中;在真實語境中比較交叉詞匯在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中的應用,促進學生把基礎英語學習的經驗遷移到專業英語的學習。
2.2.2與專業課程的承接
在《化學專業英語》的講授過程中,筆者有意鋪墊講解了一部分專業基礎背景知識和有關專業術語并強調學習中應多加留意,讓學生理解課文中出現的專業名詞術語和涉及到的專業內容,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并增大他們的學習期待,如此一來,任課教師就消除了學生的畏難心理,將他們輕松、更好地導入專業英語,從而完成了學習遷移。
2.2.3與文獻檢索和論文寫作的配合
從筆者的教學和科研經驗來看,高校的專業英語和文獻檢索兩門課程存在不少相互聯系和交叉的地方,確實有著兩者接(融)合的必然性與可行性。因此,筆者有針對性地加強學生英文文獻查閱力度的專門訓練,適當闡述各外文文獻類型檢索工具并教授英文文獻的常見查閱方法,還利用本校圖書館資源引導學生完成多次實踐型英文文獻檢索過程,提高他們的英文文獻檢索能力;加強英文文獻閱讀與翻譯能力的訓練,把檢索到的文獻記錄用作英譯漢的練習作業,將文獻利用中的摘譯、編澤、綜述等練習作為專業英語閱讀、翻譯和寫作等綜合技能的操作對象,切實提高學生的外文翻譯質量。此外,基于高水平英語文獻對提高本科生畢業論文質量的關鍵作用,筆者在《化學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刻意加強學生英語科技論文寫作能力的訓練,通過“6.1學術論文寫作概述”、“6.2化學學術論文寫作”兩節中的具體實例、句型和文章闡述有關學術論文寫作和發表的要點、結構、注意事項等內容,然后循序漸進地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摘錄一些權威期刊文獻中的中英文標題、摘要和關鍵詞,并且讓學生揣摩當中的句法和語法特點,嘗試將英文翻譯成中文或者中文翻譯成英文,還列舉一些往屆學生畢業論文中含有句法語法錯誤的英文標題、摘要和關鍵詞,讓學生分析錯誤并加以糾正,最后再慢慢地讓他們模仿寫作課程小論文或實驗報告。
2.3運用靈活多樣方式調動學習主動性并培養自學能力
作為公共(基礎)英語的后續(延伸)課程,專業英語實質上還是一門英語語言課,即:專業英語=英語語言+科普知識+專業內容。
2.3.1更新教學內容
在教學內容方面,筆者在兼顧知識性、趣味性和可讀性的基礎上合理選擇教材或干脆自編講義(教材)《化學英語教程》(雙語版),并以實用性、新穎性、廣泛性及難度適中為原則精心設計、及時調整教學內容,不完全依賴于教材內容和篇幅,積極構建“課堂教學+網絡教學+課外拓展”的多方面開放式課程教學新體系,豐富多彩的授課內容由主體(課文及其詞匯、閱讀要領、課堂練習等)、輔助(主題專業詞匯、泛讀資料等)和延伸(主題對話、專題教學片演示、專題調研實踐、課后作業等)三部分構成,逐步優化教學內容并注意教學側重點,詳略得當、逐漸滲透,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提高學習效率,豐富他們的學術視野,不斷擴展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
2.3.2變革教學方法
在教學方法方面,筆者遵循“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靈活地采用啟發(引導)式、研討式、激勵(競爭)式等多種教學方法來組織課內外教學,以多提問、多討論、多測試和多運用的互動方式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思考,注重個人學習與小組合作(依據基礎英語和計算機操作水平進行優劣互補、男女混合的分組)、書本知識與實際應用以及課前預習、課內精講精練與課外實踐拓展相結合,突出學生的參與性、教師作用的指導性和教學方式的實用性,循序漸進地合理安排層次化教學進度,注重對規律性問題的歸納并強化學習方法的指導,還精心編制了綜合教輔材料《化學英語教程》(雙語版)導學手冊》和《化學應用計算機上機操作教程》,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有效緩解學時少、內容多、難度大的教學矛盾,試圖建立一種自主、開放、應用的專業英語教學模式。
2.3.3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在教學手段方面,筆者采取各種方式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應用到《化學專業英語》教學當中,注入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環節。在根據授課內容和特點制作多媒體課件的過程中,合理地加入視頻、音頻、動畫、圖片等更能直觀、生動、形象、多樣地反映教學內容的多種現代化媒體形式,并通過動畫、顏色、放映方式分析語法結構,從而為教學過程提供更多豐富的感性材料,使學生對聽講內容印象深刻、思維活躍并且更容易理解;充分利用網絡教學手段,借助本校校園網初步建立起《化學專業英語》網絡教學平臺———“化學專業英語及文獻檢索”網絡課程網站,與本課程有關的參考資源、網站鏈接,學生可與任課教師及時、真誠地互動交流學習感想、提出建議意見并答疑解惑,擴充教學容量、利用其為教學相長服務并作為進一步改進教學的借鑒。
3結語
實踐表明,近兩年來我們對提高化學英語水平所作的探索和努力是成功的,全方位的互動教學得到了廣大師生的歡迎和好評,取得了比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學生能掌握一定數量的專業英語詞匯,較自如地查閱英文文獻資料并正確理解英文原意和掌握專業英語翻譯的基本技巧,并有一定的閱讀速度,為今后從事科學研究、開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學生們普遍反映,課程結束后詞匯量尤其是常用專業詞匯量有較大增加,理解力有所提高。一些英語及專業水平較好的學生,能夠在任課教師指導下撰寫出有一定質量的專業論文或綜述。畢業生們普遍反映該課程設置合理,任課教師素質高,教學效果好,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增強了他們的就業競爭能力和工作適應能力。與此同時,從畢業生用人單位的反饋意見來看,化學類專業畢業生在從事與本課程相關的工作崗位上,專業知識熟練、業務能力突出,獲得了用人單位的較高評價。
作者:萬永坤 單位:玉溪師范學院
一、化學專業安全教育的方式
1.1安全教育原則
(1)長期性。安全意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長時間不斷地予以強化。因此,安全教育要貫穿學生的全部學習過程,從學生的入學教育,到理論知識的學習、實驗技能的培訓,再到畢業設計,甚至到研究生教育階段,安全教育要貫穿每個教學環節。
(2)系統性。鑒于化學學科涉及危險化學品多的特點,化學專業學生必須獲得系統的安全教育培訓,將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技能、安全知識融入化學知識、實驗技能的教學中。在講授化學品的性質、化學反應時也要講授化學品的安全管理和安全防護,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知識到技能,避免片段零碎的知識灌輸,讓學生得到系統的安全教育。
(3)多樣性。安全教育的多樣性是指安全教育的內容、安全教育的形式的多樣性。安全教育的內容涉及化學及相關學科知識,包括化學品的危險性及安全管理、儀器設備的規范操作、安全防護設施的使用、安全事故的早期處理等。安全教育的形式既可以是課堂講授,也可以是網絡學習、場景模擬、報告講座、技能競賽。多樣化的培訓方式、豐富的培訓內容有助于學生深刻記憶、強化安全意識。
1.2化學專業人才培養中安全教育途徑
1.2.1理論教學中滲透安全理念
在高校化學專業的理論教學中要適時進行安全的教育。例如在有機化學教學中,講到低沸點試劑的易燃易爆性質后,要及時強調這些試劑的存放要求、使用注意事項;講到砷及其化學物時,介紹砒霜的劇毒性質時要強調劇毒化合物的管理規定和實驗注意事項;講到堿金屬時要強調活潑金屬的儲存方式,提示禁止將實驗后的金屬碎屑扔到垃圾桶或沖入下水道中,以免引發火災。在理論知識的講授過程中穿插安全問題,可以豐富講授的內容,吸引學生注意力,學生也容易理解安全管理的內容并自覺遵守安全管理制度。
1.2.2實驗教學提高學生規范操作和防護技能
實驗教學是化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鞏固理論知識,熟練操作技能,培養觀察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化學專業的學生有近一半的學習時間是在化學實驗室度過的,有很多機會接觸各種化學試劑和實驗儀器設備,因此實驗室是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的主要場所。
(1)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在學生進入實驗室之前要進行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教育,包括實驗室安全管理規定、化學試劑的放置位置及取用要求、實驗防護措施(比如護眼鏡、實驗服、防護手套、通風屏蔽設備)的使用、實驗廢棄物的收集存放要求、發生各種安全事故的處理方法、洗眼器的使用、滅火裝置的操作、實驗室疏散路線等。要求學生在進入實驗室前熟記實驗室布局、環境、實驗內容,每次實驗前強調本次實驗的安全注意事項、存在的危險及事故處理辦法。
(2)實驗操作的規范化、標準化、熟練化。化學實驗過程中發生的安全事故很多是由于學生的不規范操作引起的。例如實驗裝置安裝不正確造成化學品溢出或泄漏;有毒有害物質的操作沒有在通風櫥中進行;腐蝕性化學品的操作不配戴防護手套、護眼鏡;實驗廢棄物隨意倒入垃圾桶或下水道。另外,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缺乏動手能力的訓練,在實驗操作過程中畏首畏尾、不敢操作、缺乏條理以及實驗臺面雜亂無章,都極易發生危險。因此,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要重點強調規范的實驗操作要領,并將實驗操作的規范程度、熟練程度作為實驗技能考核的一項指標。
(3)采用微型化實驗教學。化學實驗的“微型化”就是在能實現實驗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努力開發微型化實驗,減少化學品的用量,減少反應廢棄物。隨著人們對化學實驗安全問題和污染問題認識的提高,化學實驗微型化已經成為實驗教學的一種趨勢。在微型化實驗中,化學品的用量往往是常規實驗化學品用量的1%~10%。化學試劑用量減少、廢棄物也隨之減少,自然提高了實驗的安全性。微型化的化學實驗要滿足實驗現象顯著、快速、安全的要求,也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
(4)安全防護設施、救護設施的使用操作。化學實驗室中發生安全事故的原因多種多樣,例如不規范的實驗操作或是在出現事故苗頭時未能采取正確的處置措施。救援措施和逃生方法不正確也會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或人身傷害。因此,正確地使用防護設施和正確的施救方法是化學專業學生的基本專業素養。定期組織學生參加安全模擬演練和疏散演練,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熟悉各種防護設施和自救方法。學校可以將一些重要的安全防護技能納入到學生實驗課程的考核體系中以強化師生的重視程度。
1.2.3通過多種課外活動提高安全意識
營造安全氛圍是提高學生安全意識的有效途徑。院系可以聘請專業人士舉辦安全知識講座、進行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以真實的案例引起學生對安全的關注。可以組織師生進行安全培訓、安全知識技能競賽等多種形式的安全教育活動,在活躍的氣氛中熟練掌握安全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提高師生的安全意識。結合實驗室的情況和學科特點,有計劃地開展實驗室安全事故應急演練,對于減少事故的危害、提高學生救援和防護能力非常必要。例如演練使用洗眼器或噴淋裝置來降低腐蝕性化學品對眼睛或皮膚的傷害;演練撲滅有機試劑的失火,讓學生正確使用不同類型的消防器材。這些訓練將提高師生在危急情況下的應急能力,避免在事故發生時驚慌失措。
1.2.4建設安全實驗環境,營造安全氛圍
實驗室設備和水、電、氣管線等設施的安裝要符合規范和標準,符合實驗要求,方便操作,盡量減少設備、設施的挪動、延伸和改造。實驗室內部布置要合理、通暢、整潔,物品和設備擺放有序、位置固定,統一安裝智能通風系統、易燃和毒害氣體報警裝置、消防聯動系統、安全防護裝置等,以預防和早期發現安全事故并及時處置,減少事故的危害程度和范圍。根據實驗室功能的不同,要安裝相應的安全設備、設施。大型儀器設備實驗室必須配備防輻射裝置和空氣清潔裝置;化學實驗室必備滅火設備、噴淋設施、洗眼器、急救箱,并且放在容易取用的位置,標志齊全、醒目,定期檢查,保證狀態良好。在實驗室的醒目位置張貼實驗操作規范、防護用品和設施使用示范的圖片或說明、安全事故處理辦法、實驗室管理規定等規章制度,方便學生學習。整潔、有序、安全的實驗室環境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保持愉悅的心境,潛移默化地強化學生安全意識。
2.2.5開設安全教育課程,豐富安全知識
對于化學這樣一個危險性實驗較多的專業,有必要開設專門的安全教育課程來豐富學生的安全知識,強化安全意識。國內外很多高校都開設有安全教育課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非常值得學習和借鑒。安全教育課程的內容應包括:從安全的角度介紹化學品,尤其是危險化學品的特性、危害、存放和運輸要求、操作規范等;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化學實驗室安全防護用品和設施的使用及實驗室安全事故的處理措施。安全教育課程可以采用面授或網絡自學的教學方式,前者有助于學生系統學習安全知識,后者則可以充分利用網絡的資源優勢,學生可以有重點地學習,課程內容也可以設計成模擬案例,這樣對于學生更有吸引力。結合實驗室準入制度對學生進行考核,可以采用筆試和實際操作相結合的方式進行考核,對于未參加學習和未通過考核的學生將不允許進入實驗環節。
二、結束語
安全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提高各項素質的基礎和保障,對于化學這門存在潛在“危險”的學科尤其如此。在對學生進行化學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培養過程中要時刻注意滲透安全教育,既要鼓勵學生大膽創新、勇于探索,也要培養學生細心、謹慎的實驗習慣,這也是對自己、對他人、對社會的責任心所在。在專業學習中培養的安全素質將伴隨學生今后工作、生活的各個方面,并將使學生終生受益。
作者:牛煥雙 吉琳 單位:首都師范大學
1對象和方法
1.1對象
以本校2010級七年制中醫類專業4個班為研究對象。分為兩組,實驗組為2010級中醫骨傷和中醫外科七年制班級,共95人。對照組為2010級中醫臨床和針灸推拿七年制班級,共90人。兩組均為全日制統招生,教材均選用《生物化學》(中國中醫藥出版社,王繼峰、唐炳華主編),使用我校七年制中醫專業配套教學大綱。
1.2方法
實驗組:采用Seminar教學模式。具體方法為:首先在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安排上做出如下調整:將教學內容分成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聯系的四大塊實施,即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物質代謝;基因信息的傳遞和表達;醫學相關專題篇。在每一部分內容教學時,首先安排一定課時由老師講解新知識,讓初學者在老師的講授中建立起該部分內容的整體認知;然后由學生提出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集體討論解決,最后采用隨堂選擇題和問答題回答方式總結反饋教學效果。即:知識點講解——提出問題——討論——總結反饋模式。然后每部分內容講授完2周后再安排3學時“研討會”,研討會的基本模式是將每班學生分成4個小組(男女搭配、班干部分散),老師根據該部分教學內容和學生共同商定討論主題,如“蛋白質與中藥四性相關性的思考”,“蛋白質與中醫藥學原創性發展與現代化”,“中藥材生物多樣性與核酸的關系”,“酶與中醫中藥”等討論主題,然后由學生自行查閱相關資料、文獻,準備材料,各小組由組長負責自行找時間討論并推薦一位主講者,在課前一周,主講者以大綱的形式把要講的內容在班級QQ群上共享,最后進入Seminar教學的實施階段,老師先概要介紹主題,但不做評論,每小組主講學生根據所學的知識和文獻資料,以Powerpoint形式深入、系統地闡述主題,提出觀點,主講學生與其它參與者(包括其它小組成員和教師)圍繞主題討論,提出各自意見,最后教師進行總結評點,討論結束后布置每位學生根據大家提出的意見完成討論報告,根據小組表現計入平時成績。對照組: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具體教學方法為按教材編排順序教師講授,學生聽課,完成教學大綱所規定教學內容。隨堂提問計入學生平時成績。
1.3效果評價
問卷調查:課程結束后對實驗組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從學習效果、學習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等多方面評價教學效果。閉卷考試:期末考試實驗組和對照組采用同一套試卷,題型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填空、改錯、名詞解釋和問答題。通過期末考試成績評價教學效果。
1.4統計學分析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SPSS16.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數據進行正態性檢驗后組件比較用t檢驗,P<0.05為有顯著性意義。
2結果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實驗組兩個班級發放調查問卷95份,收回95份,回收率100%。結果顯示,87.4%認為Seminar教學模式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79%的學生認為Seminar教學模式提高了知識的應用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82.1%的學生認為自學能力得到了提高,75.8%的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方法提高了文獻查閱能力,83.2%的學生認為Seminar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習和主動探索的熱情,有能力在今后的工作中運用生物化學知識研究中醫藥的機制,75.8%的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方法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82%的學生認為提高了語言表達和學術交流能力,93.6%的學生認為加強了團隊合作精神,71.6%的學生認為這種教學方法培養了競爭意識。考試成績分析:實驗組期末考試成績為87.17±9.61,對照組考試成績為80.14±8.13,統計分析表明,實驗組期末考試成績優于對照組(P<0.01)。
3討論
傳統的以教師講授為主的教學模式一直是中醫藥院校生物化學的主要教學模式,但是生物化學知識體系復雜,中醫藥院校學生又必須在有限時間內完成中醫和西醫兩個醫學體系的學習,而生物化學課程教學課時卻遠遠少于西醫院校,同時中醫藥院校學生前期接觸現代生命科學知識相對較少,傳統的老師講,學生被動接受的教學方式很難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必要的知識,而且還可能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教學質量很難保證和提高。七年制專業學生屬于本碩連讀,通過七年學習獲得中醫學碩士學位,除了需要掌握基本學科知識外,還需要幫助他們建立創新思維,為今后研究工作奠定基礎。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改變以往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教學模式,實施Seminar教學法,激發學生對生物化學的學習和主動探索的熱情,增進了師生的交流,以期提高了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通過實踐我們發現Seminar教學有以下幾方面的優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成績。Seminar教學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實踐證明,在考試成績上,實驗組學生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P<0.01)。鍛煉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調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培養了學生獲取、分析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問卷調查表明,經過教學改革,主講學生通過精心準備,對生物化學知識及其與中醫藥及后期課題研究的關系有了深刻認識。因此我們認為,應該在教學實施過程中盡量讓每位學生都有機會當一次主講者。另一方面,參與討論的學生擴大了知識面,提高了他們在學術交流中積極思考、踴躍發言表達觀點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主動尋求真理、質疑權威、充分表達觀點的過程對綜合素質的提高起到促進作用[3,4]。討論報告的書寫也為學生今后書寫畢業論文和科研論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可以促進教師不斷學習本學科知識和最新研究進展。Seminar教學模式要求教師在教學前必須精心設計討論主題,指導學生準備;在課堂討論中,學生匯報的大量資料也給教師諸多啟迪。促進了師生間的交流,增進了師生感情。在Seminar教學模式實施過程中需要教師花大量業余時間指導學生,討論時教師以平等的身份參與討論,讓教師有了更多的機會了解學生,從而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但是,我們Seminar教學模式仍存在一些問題:①由于七年制學生是初次接觸到生物化學知識,而且僅僅是大學二年級學生,對其他生命科學知識和中醫專業知識的認識和了解有限,所以有時討論不夠深入,還需要教師更多的加以引導,可能還需要其他學科的教師共同參與。②某些主講者沒有認真準備造成課程的質量不高。③難以調動所有參與者的思維。④學生專業英語接觸較少,很多同學不愿意選擇外文文獻閱讀,更不愿意運用外語講解。⑤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不僅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教學經驗,還需具有良好的教育心理學知識背景和組織協調能力,并善于從學生的討論中發現和提出問題。
總之,將Seminar教學模式引入中醫院校七年制中醫專業生物化學教學中并根據實際情況加以改進完善,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它培養了學生的自學、探索及創新能力,對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創新思維方式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也提高教師了的綜合素質。
作者:宋嵐 單位:湖南中醫藥大學醫學院
1入學即入教的基本理念的灌輸
在新生入學初即對其進行職業意識教育,確立意識:(1)主體意識。這是教育職業意識的核心。主要體現為教師的自覺、積極、主動的進取。正確對待逆境和挫折;不滿足現狀,注重提高自身素質;關注主體精神世界的合理構建,主體人格的完善等。(2)師表意識。教師職業行為的示范性引導性特點,要求我們必須躬行實踐,為人師表。原清華大學黨委書記校長劉達同志為我校題寫的校訓為“敦品勵學、重教愛校、求精務實、為人師表”。做為一個師范人師表意識要在從進入師范院校起就在心中生根發芽。(3)育人意識。教師職業的一個重要職能是教會學生怎樣做人。只教授專業知識而不傳授做人的道理,那不是一個好老師。高等師范學校有必要幫助師范生確立教師完整的職業意識“,愛業,敬業,樂業。”讓學生明確在校的學習目標,就是要把自己培養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師,著重培養和提高師范生對教師職業的認同感,樹立正確的職業意識,以及投身于教育事業決心。要求全體師范生與任課教師都牢固樹立一種信念,我們的目標就是培養出適合當前中學化學教學的需要,縮短學生的上崗適應期,讓學生走出校園就會成為一名合格的教師,走上講臺就能講出成形的好課。
2重新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實現課程的重新組合
(1)對學生教師能力的培養緊緊圍繞課堂教學、實踐教學、頂崗實習三條主線來進行。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將原本第二、第三學期開設的教育學、心理學等基礎理論課前移至第一學期,同時開設專業基礎課與教師基本技能課(如書寫、教師語言藝術等),并將教師基本技能訓練貫穿于全部教學過程中,這樣在第一學期學生就能掌握成為一名教師的基本技能。從第二學期開始,在學習專業基礎課的同時,開設教法課與新課標解讀課,使學生掌握基本教學法并與中學化學課程標準緊密結合做到理論知識與中學教學內容不脫節。在第三學期開設教學實踐課,在每門專業課的教學中都要融入教師技能訓練,一切課程圍繞教法課展開。第四學期進行為期六周的教育實習,同時繼續開設教學實踐課,并對實習后發現的問題及時加以解決。第五、第六學期進行為期30周的頂崗實習,檢驗學生教師技能的掌握情況并適時地進行反饋和完善;讓學生完成理論學習——教學實踐(教育實習)——頂崗實習三步走。在學習過程中,每個學期安排一次教育見習,為期一周,讓學生邊學習,邊糾正,不斷彌補不足。
(2)在三年的學習中實現知識、技能、能力三位一體。將中學教材引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帶著任務走進課堂,每一次課都有具體的中小學教學任務,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感悟中小學教學內容與方法,帶著收獲離開課堂。第一、第二學期為學生的通識教育階段,這一階段主要對學生進行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總體認知訓練。第三、第四學期為學生的選項階段,學生對自已喜歡的內容進行有針對性地訓練,重點提高。第五、第六學期為學生教師技能提升階段,通過頂崗實習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并不斷完善和提升。經過這樣的訓練力求達到,畢業時學生會對部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達到熟知,縮短學生就業的適應期,或達到就業的零適應期。
3加強雙師型教師的培養
本教學模式要求所有從事化學專業課程教學的教師都要承擔三個角色:一是知識的傳授者,即教師要傳授學生需要掌握的專業基礎知識;二是教師技能的訓練者,即在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基本技能的訓練;三是教法指導者,即要在訓練中給予學生準確恰當的教法指導。所以對全體教師要進行教法培訓,同時讓所有的教師熟知各項教師技能的內容與標準。我們要使每一位教師不僅能傳授給學生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教會學生教師教學能力。加強教材建設與改革。
4新的教學模式進步性
新的教學模式從某重意義上說打破了原有的專業基礎知識教學和教學方法教學的界限,使我們固有的教材觀也隨之打破。一門課程的講授如再拘泥與單一的一本教材則沒有辦法進行全部課程的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會為學生指導參考書目,一方面使學生學習專業知識有章可偱;一方面能加強教學能力的指導注重學生實際能力的提高。選擇教材,應該立足于現實、面向未來與時代特點,具有現代意識,與蓬勃發展的社會生活同步,與世界文化發展接軌,與突飛猛進的現實生活和飛速發展的科技信息相符合。讓教材滿足我校的教學原則“夠用,適用,能用,會用”,同時為適應新的教學模式的需要我們還編寫了校本教材。
5改革考核評價方式
目前,各學科的評價方式多數仍采用傳統的一張試卷定成績勢考試方式,基于目前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我們積極改革考試辦法,引入學年學分制的評價方式,將平時考核與期末試卷考核相結合,更加注重學習過程考核。我們將學生的成績分為三部分,一部分為試卷成績,一部分為基本技能成績,一部分為平時成績,比例為3∶4∶3。用最后的綜合成績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考核。
作者:姜國玉單位:齊齊哈爾高等師范專科學校
1.新培養方案的特點
1.1注重培養規格,強化畢業生應獲得的知識和能力首先,強調德、體。“熱愛祖國,遵紀守法,身體健康,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素養”。其次,強調外語和計算機能力。外語和計算機屬于工具型能力,會廣泛應用于將來的工作和學習。重點強調專業能力。獲得專業基本知識,具備在專業生產第一線工作的基本能力;掌握專業領域內工藝與設備的基本設計能力;了解專業學科前沿,了解新裝置、新技術、新工藝的發展動態;具有對新裝備、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理解、運用和掌握的初步能力。再次,強調了學生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要具有創新意識和獨立獲取知識的能力。
1.2優化課程體系,體現厚基礎、寬專業的培養特色,拓寬專業口徑,淡化專業意識,加強基礎教學,培養通才,增強人才的適應能力,提升自我發展能力。首先,新培養方案提高了原來要求的規定修滿教學學分,其中適當增加了實踐教學學分。學校前兩年實施通識教育,不分專業,基礎教育課程一致性,后兩年體現專業特色,突出學科優勢。其次,在專業基礎課設置上,強化了四大化學的理論課時與實驗課時,同時整合了兩個培養方向在《化工原理及實驗》、《化工熱力學》、《化學反應工程》、《化工設計》、《專業外語》、《儀器分析與實驗》、《電工學》等課程的一致性,體現了厚專業基礎,寬專業口徑的特點,增強了人才強大的理論基礎。在專業必修課設置上,既要突出兩個方向的特色專業,又要體現我們學校的辦學特點,揚己之長,使培養的人才具有特色,滿足化工不同行業的需要。因此,我們將兩個專業方向的部分特色課程交叉選修。如:石油加工方向選修《煤化工基礎》、《潔凈煤技術》,煤化工方向選修《石油化學》、《石油加工基礎》,使所有的學生,既懂得了本專業的知識,也跨入了另一個相鄰領域,擴展了知識面,也強化了就業優勢。
1.3重視實踐和創新能力培養,鍛煉和強化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綜合實踐能力,最終成為具備實踐和創新能力的應用型化工人才新培養方案中,在實踐教學環節,除了傳統實習之外,引入了仿真教學,綜合實驗和綜合能力素質訓練,強化了實踐能力的重要性,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在實踐教學體系中,金工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實踐平臺,我們學校先后與地方6個化工企業及科研院所簽訂了實習協議,每年都有學生去進行不同類型的實習,同時,我們也鼓勵學生到企業委托實踐,增強學生理論與實踐結合能力的培養。在課設和畢業設計(畢業論文),大膽創新,允許學生參與教師或者企業的科研課題,發散思維,在實踐中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挑戰杯”、“創新實踐”、“科技小論文大賽”“資格認證”、各種論文和實驗等大賽、以及參與各種培訓及調查報告等,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創新能力。
在仿真教學環節,學校引入了化工仿真實訓軟件,提供計算機房,使學生足不出戶,在計算機上就可以模擬實際化工工藝路線與實際化工裝置,自己動手操作,將理論知識與實際處理問題相結合,既鞏固了專業知識,也應用了專業知識,同時提升了動腦和動手能力。在專業實驗環節,既體現兩個專業方向的共性,也強化了專業方向的特色。比如;石油化工方向學生開設化學工藝學專業實驗與石油加工專業實驗,而煤化工方向學生開設煤化工專業實驗的同時,也進行石油加工實驗,這樣既淡化了專業方向性,強化了大化工的概念,也使學生在就業中更具備了競爭力。
2.新培養方案的實施效果
新培養方案從2011屆開始實施至今,效果明顯。具體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學生對學習的課程感興趣程度增強,理論課學分普遍提高,受學業警示率明顯下降。學生在假期的實踐機會增多,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了其就業的競爭力。學生參與創新實踐的積極性增強,并有多項成果獲得校級以上殊榮。學生設計能力明顯增強,小論文專業說服力明顯提升,學生整體素質有了極大提高。
作者:賀小平單位:遼寧石油化工大學順華能源學院
1.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
隨著電子信息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方式被廣泛地利用起來。它不但能夠與網絡聯系在一起,提供大量的信息,生動形象的教學還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都是傳統的教學模式所不能達到的。對于教師來說,為了能夠通過多媒體將更多的知識更加直觀生動地展示在學生面前,就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軟件應用能力,只有將課堂授課所需要的表格在屏幕上進行展現,針對工藝流程圖可以做出動態效果,這樣的教學方式才能夠達到更加理想的效果,大量的抽象信息都可以利用生動的形象展示在學生面前。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的軟件應用水平以及網絡技術水平,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更好地鍛煉學生的專業能力。
2.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現在的化工專業的英語學習課時,還遠遠不能適應當今教育的要求,因此需要學校在課時的安排上進行合理的調節,并給學生創造更多的英語學習環境和學習機會,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而這就需要教師采取必要的措施:
(1)英語學科化。化學工程專業存在著很多的專業術語,為了讓學生能夠在平常學習時獲得更好的學習效果,教師需要將這些學科術語的英文表達及時地教授給學生,這樣就能夠為其儲備必要的詞匯量,在其進行專業閱讀的時候就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2)鼓勵閱讀原版教材。雖然說我國現在的教材編寫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化工科學技術的發展很快,教材編寫難以跟上其更新速度。為了使學生掌握更加前沿的知識,教師應該鼓勵學生進行原版教材的學習,學習的內容和深度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水平來制定。
3.使用計算機軟件
信息技術的發展使很多教學行為都可以用計算機來代替,現在計算機軟件的發展很快,在化學工程專業總往往存在大量的計算,而這方面的計算機軟件已經發展起來,利用軟件的完成時間與以往的傳統方式相比是天壤之別。因此只有學會相關軟件,才能從龐雜的計算中解放出來,更好地進行科學研究,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績。
4.學會文獻的檢索運用
隨著化學工程領域的發展,相關文獻的數量也越來越多,基于此,學生應該掌握必要的文獻檢索能力,這樣才能及時獲取自己需要的資料,進行自己的科學研究。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該教會學生常用的檢索工具,并為其介紹這些文獻的利用方式,這樣才能夠開闊學生的眼界,激發學生的興趣,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專業水平。
5.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學生在學習化學工程的過程中,如果有相應的發現、總結等成果時,需要進行寫作并發表出來,就需要自身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教師要多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諸如可以讓學生自身選題撰寫開題報告,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在此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指導,諸如文獻的分類、歸納等工作,經過這樣的調教,學生的寫作能力將會得到很大的提升,這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有著重要的作用。
作者:夏庫熱·阿不里米提單位:新疆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摘要:人才培養模式的優略直接關系到人才培養的水平,對于內蒙古科技大學稀土學院新成立的材料化學專業建立合適的人才培養模式是非常必要的,文章從培養目標的定位、課程體系的設置、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師資隊伍的建設和教學手段的改進方面進行了研究并付諸于實踐。
關鍵詞:材料化學 人才培養模式 教學 實踐
0引言
材料化學是近年來隨著材料科學的快速發展與社會需求的日益增加新開設的一個專業,它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是工程、信息、新能源等高科技產業和技術發展的重要基礎。結合我校學科建設的需要和人才培養和地方經濟發展的需求,我院于2009年申報了材料化學專業,由于各方面的迫切需求當年就被獲批,并于2010年9月招收了第一批新生。
盡管從90年代初由復旦大學成立第一個材料化學專業開始, 目前在國內已有約90多所高校相繼開設了此專業,但是由于材料本身的多樣性,以及各高校開設此專業的背景和所依托的優勢學科各不相同,所以盡管專業名稱都叫材料化學,但是各個學校的材料化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都相差很大[1-5]。而我校設立此專業的初衷就是發展和完善內蒙古自治區的地區高等教育,為當地乃至全國各地的建設事業培養合格的急需人才,為了滿足這一初衷就依賴于材料化學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定,基于此,對于剛成立不久的材料化學專業,制定具有專業特色的人才培養模式勢在必行。
1明確培養目標, 體現專業特色
堅持“結合材料科學發展的大方向和工科院校在材料領域的人才需要對材料化學專業人才培養進行定位”的原則,材料化學專業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是: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德智美體等全面發展的,掌握化學及材料學科的基本知識和基本理論,具備材料設計、開發、檢驗等基本技能,能在材料、化工及相關的領域從事新型材料研制、質量檢驗、產品開發、教學及技術管理等工作的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具有創新意識的應用型、研究型人才。
通過學習材料科學方面的基本理論和技術,受到現代科學思維和科學實驗方面基本訓練;掌握材料化學相關的基本知識,具有運用本專業知識進行材料研究和技術開發的基本能力。使培養出來的畢業生具有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基礎及正確運用本國語言、文字的表達能力;具備扎實的基礎化學知識及基本實驗技能;掌握材料制備、材料加工、材料結構分析,材料性能測試與表征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原理和基本實驗技能;獲得本專業領域的實踐能力訓練,具有較強的計算機和一定的外語應用能力;了解材料化學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發展動態,以及材料、化學化工及相關產業的發展狀況;具有較強的自學能力、創新意識和較高的綜合素質,能夠創造實驗條件,歸納、整理、分析實驗結果,撰寫論文,參與學術交流。
以上這些培養目標可以說是各個高校的材料化學專業共同的、基本的培養目標。然而,為什么具有共同的培養目標還要在眾多高校中開設材料化學專業呢?而且還會陸續允許在其他沒有此專業的高校開設?這主要是由于各大高校所注重的專業方向、專業特色不同而導致的。
內蒙古科技大學地處稀土資源豐富、國家級以“稀土”冠名的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包頭市,經過多年的發展,包頭形成了稀土冶煉、稀土材料加工和器件開發的產業鏈,但是由于客觀條件的限制,目前仍以產品的簡單加工為主,高附加值的產品很少,這主要源于理論研究水平較低,缺少專門的專業人才的培養,使該領域專業人才匱乏,直接制約著稀土事業的發展。我校設置材料化學專業,目的就是通過該領域專業人才的培養,加速將稀土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的轉化,為地區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因此在此背景下,我院的材料化學專業是工學學科并將側重于稀土材料的制備、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尤其稀土在催化領域的應用,如光催化和熱催化方面。通過此專業的學習,學生能夠從理論上、從分子水平設計和構筑稀土材料,從而改善材料的性能,擴大其應用范圍。
2完善課程體系,優化課程設置
本專業秉承夯實基礎,提高能力、拓寬范圍、接觸前沿的理念,根據國家經濟建設對專業型、應用型、復合型和學習型人才的需要,在遵循“重基礎、寬口徑和強能力”教學改革原則的基礎上,在構建材料化學專業課程體系時,主要采取下列原則:加強基礎理論,拓寬專業口徑,重視實驗教學,設立專業方向模塊,適當增加選修課比例[1]。因此,該專業的課程體系由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必修課和專業選修課四個部分組成。其中分別以材料和化學的基礎課為專業基礎課,并側重于稀土的原則,設立了專業基礎課,其主要包括:化學基礎理論、稀土元素化學、稀土冶金物理化學、基礎有機化學、結構化學、稀土元素分析、材料力學、材料科學理論基礎和催化原理;在懂得材料和化學的基本原理的基礎上,了解材料的結構與性能的關系,設立了專業必修課,其主要包括:材料物理、材料化學、材料性能學、材料表面與界面化學、材料分析與測試技術、材料制備科學與技術、材料工程基礎、稀土功能材料、化工過程與裝備和光催化與光電催化。為了增加學生的知識面、對前沿的了解和某方面知識的升華,進而開設了專業選修課,其主要包括:納米材料與應用、能源材料、稀土資源與保護、現代催化研究方法、高分子化學、環境化學、數據分析與處理技術、專業英語。從以上的課程體系中,可以看出:一方面稀土的基礎理論、稀土功能材料、稀土資源與保護構成了稀土的模塊,催化原理、光催化與光電催化和現代催化研究方法構成了催化的模塊,體現了專業的特色;另一方面,以材料和化學廣泛扎實的基礎知識和材料的制備、性能與應用的相關課程體現了專業的寬泛。
3建立系統的實踐教學體系,強化實踐能力的培養
材料化學是研究材料的制備、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的一門科學。它既是材料科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又是化學學科的一個組成部分。材料化學跨越了材料和化學兩大類學科。涉及的內容極為廣泛,具有明顯的交叉性、邊緣性和應用性。尤其對于工科院校,更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基于此,在不同的階段為學生設立了相應的實習和實踐的環節。包括:大一的軍訓、大二的工程教育、大三的金工實習和生產實習、大四的畢業實習和畢業設計這一部分基本上是每個工科院校都應該開設的。除此之外,我院將傳統的“專業基礎實驗隨課同上”的傳統方式進行了改革,將各部分實驗都從相應的課程中刪掉,將實驗從大二下半學年到大四上半學年連續五學期集中開設。這樣就可以設計一些學科交叉的實驗,更能讓學生將所學的單獨的知識通過這樣的實驗更好的融會、更好的消化吸收。并且可以讓學生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并結合自己的個人興趣設計一些實驗,真正做到學以致用,讓學生自己有所感悟,這樣就反過來會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知識性,而且通過這樣的良性循環讓學生從中學會如何學習的方式,建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思路。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師資是專業建設和人才培養的基本保證,由于我院的材料化學專業剛剛成立,本專業的師資隊伍正處在一個起步的階段,目前僅十余人,隨著學生招生人數的增加,將不斷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建立合理的教學梯隊。由于材料化學專業是一個新型的交叉專業,對于高學歷的本專業的人才相對單獨的材料和化學專業比較少,因此對于高學歷的人才我們將遵循本科是化學類專業、研究生是材料類專業或者本科是材料類專業、研究生是化學類專業的人才進行引進的原則,并盡量挑選一些研究方向與我院的專業特色相吻合的人才,以保證專業課和實驗環節的順利開展。另外,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我們要求每位教師都必須明確培養目標,參與教研教改工作,參與課程體系建設,參與教學大綱的制定和修訂。在加強學習的同時,通過教研教改活動,把握專業的發展,提高自身的素質,有的放矢地指導教學,統一協調地工作,確保教學質量的提高。
5加強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建設
隨著高科技的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和手段也應該充分利用高科技,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首先,教學方式不應該僅僅是簡單的PPT講述和黑板板書,而是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課件,做到圖文并茂、有聲有色、生動形象,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輕松愉快的環境中,把知識不知不覺地傳授給學生。其次,教學過程中應該多采用啟發式教學。授課并不是填鴨式地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而是應該注意引導學生自己去學習、去思考、去探索,培養學生自我學習和思考的能力。要做到“授之以漁”,而非“授之以魚”,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真正達到素質教育的目的。
總之,材料化學專業作為一個新型的專業,它的發展需要經過一個不斷探索、不斷發展和完善的過程。但可以預見的是,在科學、可持續發展的高等教育管理制度下以及學院注重軟、硬件建設的情況下,而且隨著西部的開發和經濟的發展,材料化學專業將會培養出“厚基礎、寬專業、強技能、重應用、能創新、高素質”的人才,并為西部的高等教育質量和經濟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