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3-19 03:48:10
導言:作為寫作愛好者,不可錯過為您精心挑選的1篇圖書情報論文,它們將為您的寫作提供全新的視角,我們衷心期待您的閱讀,并希望這些內容能為您提供靈感和參考。
1社會網絡分析法的應用
早期對合著研究的方法過于簡單,主要通過文獻統計的方式對領域內的期刊進行研究,然后再進行統計分析,判斷該學科合著現象的發展趨勢,研究運行的規律和出現的特點。這種研究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缺陷,忽略了合著形成的統一網絡體系,沒有充分考慮潛在聯系之間的相互關系。互助網絡是合著作者的真實體現,他們之間所建立的關系稱之為社會網絡。為了方便分析合著網絡和社會網絡,一些學者開始采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分析合著網絡。人類學院最早使用社會網絡分析法,是現在社會網絡中一種比較成熟的分析方法。社會網絡分析法有著自身的專業術語和概念,是社會科學研究中的一種標新立異。圖書情報學者通過采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分析圖書情報內部合著網絡,取得了理想的效果。通過采用朱慶華等的社會網絡分析方法,以《情報學報》為出發點,通過實際分析,發現圖書合著中存在著關系密切的團體。袁潤的《中國圖書館學》被作為數據上的出發點,實現了合著網絡的構建,并分析了合著網絡的特點。陳定權選擇的數據更多,采用社會網絡分析法分析了社會網絡,分析的對象包括圖書情報學的5種核心期刊,最終證實了合著網絡反映的真實的人際關系。榮先乾和邱均平也采用了社會網絡分析法,通過比較的方式研究了不同領域的國內外學科期刊,比較發現我國圖書情報內部合著網絡和國外的圖書情報內部合著網絡存在著截然的不同。這些實例說明社會網絡分析法在圖書情報內部合著網絡中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2研究對象與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CNKI為數據源,對1999—2013年公開發表的1969篇社會網絡領域的文獻進行了分類分析[1]。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前身是圖書情報學院,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規模較大的教育資源,有著世界領先的研究水平,因此文章的研究對象選擇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圖書情報內部合著網絡具有較強的典型性。文章數據主要來源于中國知網,是從數據獲得的方便性來考慮的。為了防止出現漏檢的現象,采用模糊檢索的方式。通過篩選去掉重名的作者,篩掉不是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作者的文章。經過初步統計,我們發現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有59名作者符合合著關系。通過圖像分析,我們不難發現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合著數量保持著上升的趨勢,雖然個別年份有下滑的趨勢,但是整體仍然保持著上升的趨勢且水平較高。為了深入研究圖書情報內部合著網絡,需要對相關數據進行進一步的處理,我們通過構建Excel表格的形式進行分析研究,學者姓名有行名和列名,觀察統計結果,發現有超過2名以上的作者。通過采取比較的方式對比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師資隊伍名單,如果學者之間存在相互合著,通過標注1的方式在對應的單元格記錄學者的名字。當將所有學者的合著記錄標注完畢之后,通過導入的方式導入Excel文件,最終形成關于圖書情報內部合著網絡的二維矩陣。每名圖書情報內部合著網絡的作者是合著網絡的一個基點,這是基于社會網絡分析法的一個分析手段。文章構建的子群有較強的分析性和凝聚性,有便捷的可視化功能,能夠有效分析圖書情報內部合著網絡。
2.2研究方法
中心度是社會網絡分析的重點之一,一些社會學家對中心度的形式特征以及測量進行了研究,出現了大量的關于中心度的概念,因此造成了一定的混亂,而點度中心能夠把大多數的研究結合起來[2]。本文的方法為中間中心性分析和點度中心性分析。與節點密切聯系的節點數量是點度中心性描述的對象,通過測量得到網絡中每一節點的權利。節點路徑的綜合數量是中間中心性分析的描述對象,側重節點對中心的控制。通過觀察合著網絡,不難發現各類中心的大小不同,不同的大小代表著不同的合著網絡地位。采用凝聚子群分析的方法為k-。該方法是子群n的子集,大于n-k個節點出現在該子群中。通過使用該方法能夠對合著網絡k-進行數量和規模的分析,可以得知合著網絡之間的聯系狀況,能夠更好地掌握合著網絡的特點,理解小團體現象。網絡可視化是借助軟件平臺來實現的,通過轉化的方式將數據變成圖形或者是圖像,最終通過屏幕顯現出來,能夠保障網絡結構的清晰性和可觀性。該軟件平臺為Pajek,相比較其他的可視化網絡分析工具,該軟件具有能夠處理多樣圖形的功能,越來越被可視化研究所認可。
3研究結果
3.1中心性分析
中心性分析結果表明,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邱均平等4位學者點度中心處于較高值,數值為6。這從另一個側面也說明了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4位學者網絡合著較為廣泛,處于核心地位,與另外的其他6位均有網絡合著的聯系。通過深入的觀察不難發現,點度中心數量的多少并不決定點度中心的高低,這是從點度中心較低和較高學者近10年的來看的。朱玉媛和焦玉英有著不同的量和點度中心,分別為32,6和79,2。通過深層分析發現,這是因為每名作者論文合著網絡所占數量的比例不同造成的。另外,不同學者之間所進行的合著網絡的范圍也不盡相同。通過中心性分析不難發現邱均平處于較高的中心度。這些學者對資源的控制能力很強,在圖書情報內部合著網絡中處于重要的地位。但是透過分析結果我們還能發現:中心性為0的學者幾乎沒有所謂的資源控制力,這樣的學者一共有22位,占了合著總人數的37.3%。這一結果反映出相對平均的資源分布,說明大部分學者還是有一定的資源控制能力的。通過以上分析,借助中心性分析的方法,找到了該機構的中心學者,實現了對資源的掌控,了解了基本的資源情況。另外,值得關注的是有的學者在中心性兩項指標上排名靠前,可以認為這類學者是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的中堅力量,在合著網絡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3.2凝聚子群分析
在k-的凝聚子群分析過程中,首先需要確定k值,我們選取2作為k值,在這個子群中共有n個成員,至少存在著n-2個成員與其他成員保持著聯系。設置k值的同時,也需要設置n的最小值,文章將n的值定為3,最終發現有156個n-,它們與其他成員保持著密切聯系,由此不難推斷至少與其他的一名成員保持著合著關系。通過進一步的設置變動,將n的值設置為4和5,設置為4的時候找到11個4-,n值為5的時候,卻沒有發現有n-出現。由此得出2-是合著網絡的最大值。11個2-中的成員至少有2名和其他成員保持著合著的關系,成員之間的聯系較為密切。在2-中有11個人,有4名合著人員擁有不同的專業。其中有9個成員來自不同的系別,有2名同學來自檔案與信息系和圖書館系。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不僅在相同專業進行了合著,在不同的專業上合著也極為緊密。這種緊密的聯系有助于相互之間的交流和學習,促進圖書管理專業的不斷完善和發展。
3.3可視化分析
科學計量可視化即知識圖譜,起源于20世紀60年代,是用可視化技術描述知識發展進程與結構關系的一種科學計量研究方法[3]。原始的數據矩陣借助Pajek軟件實現了最終的文件打開,參考軟件手冊,操作軟件中的可視化菜單,單擊相關的菜單路徑,實現對菜單布局的自動控制。一般來說該菜單的路徑為Layout-Energy-Kamada-Kawai-Free。我們從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數據中發現,只有2名學者沒有和其他學者開展合著,其他學者之間均進行了有關的合著聯系,合著機構體系聯系緊密,從而驗證了之前的結論。
4結語
研究表明,綜合多種合作關系數據可以從更深層次研究機構之間的科研合作狀況[4]。本文借助網絡分析方法,分析了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圖書情報內部合著網絡的情況以及內部學者之間合著所體現的特點,小團體和資源的控制等也包含在內。結果顯示,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學者之間不但在同一專業,就是不同專業之間也存在著合著現象,保持著緊密的聯系,這也從另一方面反映了圖書情報所具有的融合特點,這種合著網絡有利于圖書情報事業的發展。當然,研究也存在不足,如研究對象多是一種或者是幾種期刊數據,僅僅涉及了圖書情報內部合著網絡的發展;對圖書情報內部合著網絡的分析所選取的研究機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所得出的研究結果是否科學,還有待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作者:陳丞 單位:上海圖書館上海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
1理論研究有待加強
從理論上來說,對于圖書情報學理論方面的研究較之其他熱門學科較弱,不系統。知識經濟下,圖書情報工作對于理論能力的要求不斷增加,而過高的要求與學科研究的緩慢發展不相適應,于是產生矛盾,阻礙圖書情報事業的進一步發展。例如,現在網絡發展迅速,很多作家都在網上寫作或者用戶可以在網上查到各種各樣的資料,但是對于網絡資源的知識產權問題卻還沒有明確的規定。
2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知識經濟背景下,知識量迅猛增加,對于知識的管理就尤為重要,傳統的管理方式已經不能適應時展的需要,必須進行改進以適應社會需求的增加。此外,人才的管理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個方面,要深刻認識到社會發展的根本要素就是人才資源。信息的激增對圖書情報工作人員的要求也不斷提高,包括對信息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的要求、知識素養的需求,以及專業人員數量的要求等。
3服務質量有待提高
服務質量不高歸根結底就是服務態度的問題。傳統的觀念仍然占據著主流地位,根深蒂固,不容動搖。“服務大眾,服務人民”的觀念還沒有進入人們的腦海。這樣的一種現狀會影響圖書情報在教育、經濟等各方面作用的發揮。
4資金投入力度有待加強
資金投入短缺,使得信息資源建設變得十分艱難。在我國家,政府投入是投資主體,但是政府要管理各個方面,對圖書情報重視還不夠,所以投資力量有限,對這方面建設的投資較少。在外國,隨著經濟的發展,對圖書情報類信息服務產業的投入都比較大,往往是我們國家的好幾倍。再加上我們在圖書情報方面起步較晚,所以在圖書情報方面存在差異也就不足為奇了。
5現代圖書情報工作發展策略研究
面對知識經濟帶來的機遇與挑戰,我們應以正確的態度來看待和認識,并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利用好迎來的機遇促進自身發展,努力克服面臨的挑戰,在不懈的奮斗和努力中不斷前進。
5.1加強知識管理
知識的急劇爆炸使得知識的管理變得困難,同時也顯現出知識管理的重要性。圖書情報機構要采取各種有效舉措加強對信息資源的管理。例如,建立較為完備的數據庫資料系統。因為在知識經濟下,人們對知識的需求明顯增加,原有的管理方式已經不科學,需要建立一個更為完善的數據庫以便人們更加方便地查找資料、自主學習[3]。在數據庫系統中,資料會被分類處理,所以查找起來會非常方便。人才資源的管理是知識管理的核心。時展對工作人員的素養要求越來越高。例如,對工作人員知識面的要求是廣泛,不能只懂一門專業,對其他問題一竅不通。傳統的圖書情報工作人員多是文科生,理科生較少,這一現象必須進行改進,要廣招各類各科人才尤其是圖書管理類專業人才,并且要對工作人員進行定期的培訓,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個人素養。
5.2提高服務質量
5.2.1建立圖書情報服務中心
所要建設的圖書信息服務中心應該以網絡、計算機、多媒體等為基礎,突出區域性服務特點,增強圖書情報工作中的信息共享、資料查詢、資料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5.2.2轉變服務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這句話并非完全沒有道理,必須重視態度在事物發展中的作用。而我們傳統意識里對圖書館工作的認識就是清閑、干凈,很少有服務大眾的意識。在知識經濟的背景下,對圖書情報工作人員提出新的要求,必須以人民大眾為根本,努力做好本職工作,服務大眾。它不同于其他的服務行業,是一種知識服務。
5.2.3改變服務手段
科技隨著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科技發展的同時也要求服務手段的改變。計算機、多媒體、智能技術都已不再新鮮,圖書情報工作要好好利用這些高科技成果不斷完善自身,推動自身不斷創新,促使服務手段網絡化、智能化、自動化。如圖書資料查詢完全可以依靠計算機軟件完成,既節省人力、財力,又方便快捷。
5.3促進圖書情報理論的發展研究
相對于其他熱門專業理論的研究,例如文學、力學、化學等的研究,圖書情報理論研究較為薄弱。因此,知識經濟發展的需求與這種發展現狀不斷矛盾著。這就要求政府加大對圖書情報工作的投資,制定相關政策,促進圖書情報的發展,培養更多優秀的圖書情報專業人才。
5.4定期對讀者進行培訓
知識經濟下的現代圖書情報工作不僅與工作人員有關,與讀者也有著密切的關系。不僅要求工作人員要提高自身素養,也要求讀者具有一定知識。對讀者進行培訓,可以提高讀者自主學習和查詢資料的能力,也可以減弱或消除一些讀者對于計算機等高科技借閱設備的畏懼心理。例如,可以對不同年齡的讀者進行不同的培訓,像一些年輕人就可以簡單講解一下,而對于一些年紀較大的讀者要從基礎教起,對于年齡較小的讀者,要注意對其讀書興趣的培養。同時,加強對讀者的培訓有利于減輕工作人員的負擔。
5.5發掘新的更有效的增長點
5.5.1完善信息咨詢業務
已經有資料顯示,近年來有些經濟發達的地區出現了信息咨詢業務的快速發展,甚至有的地方已然形成了高科技密集的產業。但是與國際上這種產業的發展相比,這些發展還有待提高。圖書情報工作中還是存在許多的問題,有待解決。這種現象提示我們信息咨詢業務是一塊“肥肉”,我們要把握機會促進發展。
5.5.2加強國內外知識信息的交流與合作
經常上網查資料的人會發現這樣一種現象:網上的中文資料非常有限,了解一些簡單的知識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要進行專業的項目研究,中文資料就可能難以滿足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加強國內外知識信息的交流與合作,相互促進發展。
5.6大膽嘗試現代圖書情報工作的研究新范式
所謂行動是指圖書情報工作人員從事的實際操作活動,而研究是指專家學者對于圖書情報相關學科或者圖書情報工作的一些研究。因為主題的不同,所以這兩個方面長期分離,這種分離不利于圖書情報工作的研究和發展。所以大膽嘗試知識經濟背景下現代圖書情報工作的研究新范式———行動研究是十分有意義的。首先可以解決提高工作人員自身素養的問題,優化對信息資源的管理;其次,研究在實踐中發現的問題才是最實際有用的。
6結語
綜上所述,知識經濟背景之下,圖書情報工作機遇與挑戰并存,必須正視這個問題,采取有效措施促進知識經濟與圖書情報工作的協調發展。
作者:蔣春梅 單位:延邊大學圖書館
從2009年開始,教育部決定開始擴招專業學位碩士,并特別在報名、考試時將“學術型碩士”和“專業學位碩士”進行區分。專業人士預測,未來幾年,專業碩士人數可達50%,將與學術碩士平分秋色。教育部明確指出,專業學位人才培養與學術型學位人才培養是高層次人才培養的兩個重要方面,在高等學校人才培養工作中,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1〕。近年來,專業碩士招生比例和招生專業都有大幅增加,圖書情報專業作為一個新的生力軍于2010年開始設置,18所高等院校獲得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學位授予權,這標志著我國的圖書情報碩士教育進入一個嶄新的階段。
1圖書情報專業碩士與圖書館學情報學學術碩士的比較圖書情報專業碩士與圖書館學情報學學術碩士比較,差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培養方向和目標不同專業碩士是與學術型碩士相對,具有扎實的理論基礎,并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碩士研究生,所獲學位是具有職業背景的學位,以培養特定職業高層次專門人才為目的〔2〕。學術性學位表示受教育的程度在某一學科領域已達到的學術水平,而專業學位指通過高水平的專業訓練。具有從事某一專門職業的能力和理論知識所獲得的學位〔3〕。簡言之,專業學位是應用型的,學術學位是科研型的。對于圖書情報專業碩士來說,主要指能夠解決實際問題,適應信息化發展的高層次、應用型和復合型專業人才。而圖書館學情報學學術碩士則是側重于學術理論研究,主要從事教學和科研。
1.2入學難度不同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的入學難度也有不同,專業碩士的招生考試一般有聯考和統考兩次機會,學術碩士則需要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統考,聯考和統考的難度不同,從以往的經驗來看,聯考的考試較統考要容易,但錄取時更看重申請者的工作背景和職業閱歷,一般要求報考者有一定的工作經歷。
1.3社會認可度不同由于我國長期以來偏重學術型學位教育,專業型學位教育有所忽略,以往學術型學位教育是全日制教育,而專業型學位教育可以選擇半脫產;學術型學位教育正常畢業學歷證和學位證雙證齊全,而專業型學位教育一般遵循統考生拿雙證,聯考生拿單證的規則,雙證齊全比較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我國對兩種學位的社會認可度有差異。全日制正規大學畢業的學術碩士社會認可度較高,專業碩士社會認可度較差。由于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剛獲批不久,首批專業碩士還未得到社會驗證,但人們固有的社會習慣和思維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圖書情報專業碩士的認可度。
1.4政策傾斜度不同教育部推出一系列政策,計劃往后幾年繼續減少學術型碩士,減少的名額用以增加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對研究生招生政策也做出一系列調整,例如允許達到國家標準分數線,報考學術型碩士的考生改讀專業碩士學位。兩類研究生在招生及調劑時按照“一視同仁,同等對待”的原則確定考生進入復試的分數標準。同時國家在確定今年考生進入復試基本分數要求時,將統籌考慮前期計劃和新增專業學位招生計劃需要,確定統一的考生進入復試基本分數要求(對專業學位研究生不另行制定標準)。2012年考研政策出臺,國家在繼續擴大專業碩士招生規模的同時,特別是對管理類六個專業學位(工商管理MBA、公共管理MPA、旅游管理MTA、工程管理MEM、會計MPAcc、圖書情報)和審計碩士初試科目進行試點,只設外語和綜合能力考試科目,初試不考政治。2圖書情報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探討碩士學位教育的學術性和專業性,是劃分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和圖書館學情報學學術碩士的重要依據,但是碩士學位在學術性和專業性上的分野,不是要割裂兩者的關系,而是要在更高的層面上更好地發揮各自作用,并起到互相彌補、互相促進的作用〔4〕。在歐美LIS學界,并不存在碩士研究生層面的兩種類型碩士學位的差別,沒有所謂的專業性學位和學術型學位的分別〔5〕。不同國家的經濟文化差異對各自的圖書情報事業發展影響不同,我國現階段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和圖書館學情報學學術型碩士并存是轉型時期的本土化特點。事實上,圖書情報學本身是一個強調實踐的學科,片面地強調學術型碩士的學術性是不可取的,將學術碩士和專業碩士等同對待,劃一培養也是片面的。兩種學位的培養目標應該有所區別,但也有相當一部分重合交叉的部分。應該在課程設置、學科體系等方面鞏固圖書情報學的實踐內核,做到技術研究和人文研究并重,理論研究和實踐應用并重。任何一種固定的模式都是有缺陷的,在日新月異的信息環境中,應該側重培養厚基礎、寬專業、強素質的復合應用型人才,保證學科視野的開放性,強調圖書情報學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和融合,無論是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都堅持以職業需求為導向,面向寬廣的圖書情報職業需求,同時,注意培養學術型碩士的教學研究技能,避免將學術型碩士淺層次化。圖書情報專業碩士與圖書館學情報學學術碩士應該分類培養,在培養目標、培養方式、課程體系、學科建設、導師隊伍等各方面區別對待,從而形成既相互區分,又交叉重合的培養模式。
2.1研究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的培養模式圖書情報學是一個實踐性很強的應用類學科,其來源于實踐,最終須服務于實踐。從圖書情報學教育的學科特點出發研究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的培養模式,必須區別于其它學科,找出自身的生長點,只有這樣,才能保持這一學科的獨立性和完整性,找出其良性發展的科學軌道。我國的研究生教育模式一直受到本科教育模式的影響和制約,這種制約對研究生教育的分化發展,弱化了研究生教育的專業特征,導致其有著極強的替代和抑制作用〔6〕。在圖書情報學教育中,信息技術和信息環境的影響日益突出,人文精神日漸缺失,圖書情報學教育為社會培養圖書館與信息職業人才,職業競爭力的提高離不開學科教育對于所處信息環境的準確把握〔7〕,研究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的培養模式,離不開對泛在信息環境的考量和思辨,只有從圖書情報教育的學科特征出發,才能找到最適合發展的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
2.2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多元主體培養模式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屬于新生事物,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培養模式,套用圖書館學情報學學術碩士的培養模式或者趨向本科化教育,都過于簡單而僵硬,有違我國設置圖書情報專業碩士的初衷。傳統的職業教育所采用的“雙元制”、“三明治”、“合作教育”和“訂單式”等培養模式并不能持續培養出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8〕。圖書情報專業碩士的培養至少應該有用人單位、學校、學生三個以上多元主體,所謂產學研一體化,圖書情報機構作為用人單位,為學生提供理論應用于實踐的實習平臺,學生邊學習邊實踐,在實踐中檢驗理論學習的不足,產生對知識的渴求,通過“理論———實踐———應用”的循環反復,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良好的職業素養,專業教育要區別于科學學位教育,要讓學生真正地學到實踐所需的知識和技能,提高圖書情報機構服務質量及社會地位〔9〕。
2.3圖書館學情報學學術碩士團隊式導師培養模式圖書館學情報學學術碩士的培養目標是為教學和科研培養后續力量,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可稱為培養“準博士”的專業人才。師資力量不足是我國圖書館學情報學研究發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調整學術碩士的培養模式便顯得尤其重要。以往的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模式多為單一導師制,有些較為先進的采用雙導師制。當前我國研究生培養體制中,導師對研究生的培養還是以傳統的“學徒式”培養模式為主,這種單一的指導方式培養出來的人知識面和創新思維受到限制,缺乏跨學科和交叉學科的研究能力〔10〕,作為一個處在邊緣化的學科,圖書情報學的學科交叉趨勢日益明顯,但研究生培養的單導師制或雙導師制,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和視野,讓學科交叉成為一種不可能。在研究生教育中,許多研究方向的設置有趨同化特征〔11〕,這與單一導師制的局限是分不開的。在國外一流大學,選擇學科交叉領域做課題研究,成為培養具備復合能力的拔尖人才的重要渠道。研究生培養應建立導師之間的跨學科合作平臺,組成聯合導師組,可以發揮導師各自的優勢和擁有的資源,帶動復合型人才的培養。
2.4分層定位的研究生培養模式:核心能力模式對于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和圖書館學情報學學術碩士來說,所要求的核心能力是不同的。作為專業能力和個人能力的綜合強化體現,圖書情報專業碩士所要求的核心能力模式更多地具有實踐特點,要求較強的職業素養。而圖書館學情報學學術碩士的核心能力則更多地具有學術特點,要求較強的科研能力。雖然二者的核心能力要求在很多方面是一致和重合的。這就要求對圖書情報專業碩士和圖書館學情報學學術碩士進行分層定位,打破傳統壁壘和世俗觀念,增強社會認可度。多緯度、多視野、分層次地開設核心課程。對于專業碩士重點以提高職業競爭力為導向,強調實用性,廣泛地參與實踐等等。對于學術碩士則重點面向學術,彈性動態地設置核心課程,經常評價、分析、修改和更新課程〔12〕,采用模塊化教學,加強與國外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界的聯合、合作與交流,培養全能的圖書情報學術型人才。
3問題和對策
3.1缺乏完善的職業準入制度是制約我國圖書情報學研究生教育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我國圖書情報界,既無行業準入制度,又無行業資格考試制度,專業人才培養和專業培訓始終只能游離在行業發展之外,自生自滅。同時,現在的圖書情報職務晉升制度也與圖書情報教育制度相悖。現有專業技術職務晉升制度亂象叢生,缺乏強有力的社會需求原動力〔13〕。學歷學位不被重視,知識和技能受到打壓,導致學科邊緣化和去中心化越來越嚴重,職業自主權逐步削弱,專業生涯的吸引力不斷下降,來自職業內部的自我歧視和專業教育的邊緣化,使得圖書情報專業學生對自身職業的認同感和歸屬感下降,導致專業人才不斷流失,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危機日益嚴重〔14〕。
3.2專業定位和學科歸屬不明確,存在嚴重混亂現象,削弱了圖書情報學研究生專業內趨力和職業自豪感從圖書館學到圖書情報學,再到情報學,信息管理學,圖書館學情報學不斷更換學科、院系名稱,似乎在院系名稱中去“圖書館”三個字就可以彰顯學科價值。對圖書館學而言,圖書館專業在信息科技時代尋求關聯性的努力實際上是在銷蝕自身固有的相關性,對去技能或者去專業化問題的關注是當前潛在的、影響其未來發展的最大威脅〔15〕。情報學定位也模糊性嚴重,經常轉換學科研究的主要對象,追求缺乏堅實的核心研究目標和穩定的研究方向,導致整個學科的發展顯得浮躁,缺乏一個充實的“理論內核”〔16〕。圖書情報學研究生專業內趨力不足,缺乏職業自豪感,在很大程度上歸結于學科日益邊緣化,社會認可度較差。圖書情報界人士熱衷于對相關學科、邊緣學科甚至上位學科的研究,似乎將其它學科與本學科進行嫁接是優化學科的最佳途徑。
3.3創新圖書情報學研究生教育培養模式,規范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培養過程,是提高圖書情報學核心價值和增強職業競爭力的根本途徑任何一種培養模式都不是單一的,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的培養模式也沒有嚴格的區分。只有適合的才是最好的,刻意的區分只會抹煞教育的根本宗旨。圖書情報專業碩士的設置是學科教育面臨大的契機,轉型發展,科學規劃,在學術的基礎上傳播圖書情報學的職業精神和核心理念,是從業者需要恪守的宗旨和原則。遵從學科地位、學科性質、學科使命、研究生使命和社會需求五個導向〔17〕,構建多元培養平面,是培養寬口徑、多層次的專業人才和學術人才的根本所在,也是提高圖書情報學核心價值和增強職業競爭力的根本途徑。
4結語
一個學科的發展總是不斷探索,曲折前行的。圖書情報學教育更是如此。信息社會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導致人與信息的關系和關聯方式都在發生變化,信息所存在的領地和區域也發生了變化,由此必然導致圖書情報教育的變革〔18〕。在與其他學科融合的過程中,圖書情報學應該保持自身的核心內容,在繼承中不斷開拓創新。無論是圖書情報專業碩士還是圖書館學情報學學術碩士,其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教師結構以及培養模式都需要相應進行調整,使其規范化、精細化、科學化、實用化。這是一個長期的發展過程,需要專業學位建設與職業資格的有效對接,才能在不斷探索中進入一個良性范式發展階段。
摘 要:現代信息技術采用了網絡通信技術、計算機技術和數據庫技術,有效提高了圖書情報服務的效度和信度、提升了圖書情報服務的館藏建設、方便圖書情報工作人員開展工作,對于圖書情報服務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促進圖書情報服務的現代化、提高圖書情報服務人員信息素養和信息能力、完善圖書情報館藏現代化建設能有效提高在信息化時代為圖書情報用戶提供服務的質量。
關鍵詞:現代信息技術;圖書情報服務;應用
現代信息技術改變了傳統圖書情報服務單一、被動的服務模式,有效提升了圖書情報系統工作人員的信息素養和綜合業務能力,擴大了圖書情報機構的館藏數量和質量,使得圖書情報工作能夠為圖書情報用戶提供更為精準有效的信息服務,滿足信息時代用戶對于圖書情報服務的新需求。
1 現代信息技術的內容
1.1 通信技術
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不僅為人類的信息傳播提供了更為快捷方便和安全可靠的傳輸方式,而且通過通信技術與其他技術的結合有效促進了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現代信息技術中的通信技術已經不僅僅是傳統的電信通信業務,而是能夠為人類提供三網合一的通信服務的技術,通信技術的廣泛使用為不同部門直接按照信息流猶峁┝吮憷,有助于信息的共享和交流。網絡通信技術的發展對于信息的采集、傳播和加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現代信息技術中的通信技術在圖書情報服務過程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在圖書情報服務的館藏和信息查詢業務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1.2 計算機技術
計算機不僅能夠用來進行數值計算還可以用來進行邏輯計算,同樣具備存儲記憶功能。隨著微型計算機的發明和推廣使用,如今計算機已經普及到各行各業,成為信息化社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目前,世界各國正在研制第五代計算機,其主要特征智能化水平得到顯著提升,計算機能夠十分便捷地輸入圖像和使用自然語言,具備類似于人的大腦的功能。[1]圖書情報服務人員需要具備熟練的計算機操作技能才能夠在現代信息技術背景下為圖書情報用戶提供快捷便利的服務,更好地開展圖書情報工作。“互聯網+”時代,計算機技術和網絡通信技術與各行各業進行融合已經成為主要趨勢,計算機技術在各行各業的普遍使用為各行各業提供了新的發展契機,圖書情報服務也不例外。
1.3 數據庫技術
數據庫技術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推動了大數據和云計算的發展,當人工智能和數據庫技術相結合之后,人工智能可以借助數據庫技術將系統應用到實踐當中,增強系統的綜合功能。大數據具有大量、高速、多樣、價值四大特點,對于大量數據進行實時挖掘和分析需要將諸多龐大的數據庫進行鏈接,采用分布式計算機架構來進行云計算的分布式處理、分布式數據庫和云存儲技術。[2]圖書情報服務中離不開數據庫技術,隨著越來越一體化的全球趨勢發展,不同圖書情報部門之間進行相互協作,共享數據庫以充實館藏資源已經是大勢所趨。數據庫技術在圖書情報服務中的應用能夠為圖書情報服務提供更好的整理和檢索功能,不同數據庫之間的關聯能夠有效提高圖書情報服務的館藏數量和質量,從而為圖書情報用戶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
2 現代信息技術對于圖書情報服務的影響
2.1 提高了文獻資料的效度和信度
文獻資料的效度和信度是圖書情報服務的基礎,現代信息技術能夠為情報用戶提供精確全面地服務,并且確保所提供的文獻資料的質量。[3]圖書情報部門需要增強建設圖書管理信息化的能力,完善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的基礎設備設施,并且提高圖書管理人員的信息化管理和檢索的能力。現代信息技術具備強大的信息檢索和數據庫查詢功能,圖書情報服務人員在工作過程中能夠根據搜集到的文獻、圖書資料來源判斷信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從而為圖書情報用戶提供更精確的信息服務。現代信息技術能夠幫助圖書情報部門提高對于所采集文獻資源的甄別能力,對于文獻的真實性進行更好的鑒別,同時將不同圖書情報部門的館藏資源通過網絡進行相互關聯,有效擴大圖書情報機構的館藏數量和質量,提升用戶搜集到的資源的有效性和正確性。
2.2 有助于圖書的館藏建設
傳統圖書情報管理服務重視館藏數量和館藏質量,但是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在圖書情報服務中之后,圖書情報服務能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掃描更多的珍貴資料充實圖書館,圖書情報服務能夠更好地為用戶提供服務,幫助用戶快速、便捷地查找到準確的圖書情報。圖書情報工作部門需要將信息化管理納入到圖書館藏建設中,方便進行統一的管理和信息的查找,并且有助于館藏資料的信息化。[4]圖書情報服務質量僅僅取決于館藏數量和館藏質量的年代已經過去,如今,現代信息技術在圖書情報服務中的應用決定了為客戶提供更及時、有效、準確的信息才是圖書情報服務質量的衡量標準。現代信息技術在圖書情報服務中的應用,倒逼館藏信息化建設工作的推進,以滿足在信息化時代用戶對于圖書情報服務的新需求。
2.3 便于圖書情報管理人員的管理工作
現代信息技術在圖書情報服務中的應用需要圖書管理人員具備信息獲取、加工和利用的能力,圖書管理人員只有熟練掌握信息技術能力,才能夠在工作過程中使用現代化設備檢索用戶需要的情報信息。現代信息技術在圖書情報服務中的應用需要圖書情報服務人員不僅具備檢索信息的能力,而且還要有一般故障排除能力,并且能夠培養用戶在網絡環境中檢索到需要的信息的能力。現代信息技術在圖書情報服務中的應用能夠有效促進圖書情報人員進行自我知識更新以滿足工作需要,傳統的圖書情報服務已經無法滿足信息時代用戶對于圖書情報的服務,圖書情報服務人員需要掌握現代信息技術知識和相關的學科知識才能夠更好地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面對浩如煙海的文獻資源,傳統的圖書情報管理工作人員在工作過程中容易因為工作量過大而出現差錯,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圖書情報管理人員能夠更好地進行自動化管理和智能化管理,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提高了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從而能夠更好地為圖書情報用戶服務。
3 優化現代信息技術為圖書情報服務的對策
3.1 促進圖書情報服務的現代化
在現代信息技術的影響下大中型圖書情報服務部門都已經提供了圖書情報的信息化服務,圖書情報服務的一體化趨勢越來越明顯,能夠為用戶提供更為全面精確的資源。[5]不同圖書情報服務部門和工作人員需要具備先進的管理理念,在現代信息技術的支持下綜合各種資源,及時對于搜集到的資源進行甄別、篩選、整理、加工,從而為用戶提供最新的圖書情報信息。圖書情報服務的現代化能夠有效減輕圖書情報工作人員的工作負擔,同時提高圖書情報服務機構的工作效率,為用戶提供更準確全面的圖書情報信息和更優質的圖書情報服務。圖書情報服務的現代化發展需要轉變傳統的信息資源采集模式,擴展信息資源采集的途徑和渠道,同時重視對于電子刊物的采編和加工,使得電子文獻資源能夠得到更好的管理。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D書情報服務工作中能夠有效實現圖書情報資源管理工作自動化,能夠提高圖書情報服務工作的現代化水平。
3.2 提高圖書情報服務人員信息素養和信息能力
圖書情報工作的順利進行離不開領導對于圖書情報工作的重視,也離不圖書情報人員良好的專業服務,因此提高圖書情報服務人員的信息素養和信息能力對于提升圖書情報服務質量至關重要。現代信息技術在圖書情報服務中的應用需要圖書情報服務員具備專業知識和熟練的計算機操作能力、數據處理能力以及文獻收集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圖書情報工作機構需要對于現有工作人員進行信息能力培養以促進圖書情報服務人員專業技能的提升,從而更好地為用戶提供多層次、多門類的信息資源,滿足用戶的需求。在現代信息技術時代,圖書情報服務部門的管理人員必須不斷加強自身學習能力和信息素養,如果不及時對自身知識和能力進行更新,將不能滿足現代圖書情報服務的發展需求,影響圖書情報服務工作的長遠發展。因此,及時對于圖書情報服務人員進行專業技能培訓和信息素養提升訓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提升圖書情報服務質量,促進圖書情報服務更好發展。
3.3 完善圖書情報館藏的現代化建設
現代信息技術的普遍應用促進了圖書檔案以及文獻資源的數字化和網絡化,圖書情報資源也應該滿足用戶對于電子資源的需求,長期以來紙質資源作為圖書情報服務的主要館藏目標,圖書情報檔案要想提供更好的圖書情報服務需要具備為用戶提供紙質文獻資源和電子文獻資源兩種資源的能力。現代信息技術在圖書情報服務中的應用能夠實現“聯合采編、聯機查詢”,不同的圖書館根據自身所擁有的資源與其他圖書館進行資源的優化整合,實現不同的圖書館之間能夠實現資源共享,從而擴充館藏資源。[6]圖書情報部門能夠利用現代信息技術進行現代化管理,現代信息技術在圖書情報服務中的應用能夠有效提高圖書情報信息的數量,提升圖書情報的服務質量,并且為現代圖書情報管理工作的智能化和自動化提供技術支撐,提高圖書情報服務用戶的滿意度。
結束語:現代信息技術在圖書情報服務中的應用為圖書情報服務帶來了新的發展空間和發展模式,促進圖書情報服務更好地為用戶提供服務。現代信息技術在圖書情報服務中的應用,為圖書情報服務用戶提供更優質的圖書情報服務,改變了傳統圖書情報服務的服務模式,加速了傳統圖書情報服務的現代化發展和改革,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
楊啟秀(1976-),女,云南大理祥云,大學本科,館員,圖書情報方向。
摘 要:隨著社會多元化和專業化的發展,為讀者提供多元化、全方位的服務已經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為圖書情報咨詢服務工作人員的重要任務。這篇文章主要論述了圖書情報咨詢服務工作當前的特點,以及為做好圖書情報咨詢服務工作提出了解決方案。
關鍵詞:圖書;情報咨詢服務;策略;研究
圖書情報咨詢服務工作主要是運用現代化手段收集、整理和開發利用文獻信息,為讀者服務,使讀者能夠利用圖書館資源獲得知識,掌握圖書情報等各類活動。這類工作要求相關工作人員熟知圖書館和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受過各類文學,例如:文獻學、目錄學、創博學、信息學、管理學等方面的基本訓練,而且有較強的檢索能力。
圖書情報咨詢服務工作是圖書館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為知識的傳寶、情報的交流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建立起了聯系圖書館與社會的橋梁。
一、圖書情報咨詢服務工作的特點
(一)信息資源的多元化轉變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圖書館中的文獻由最初單一形式的紙質圖書變成現在與網絡、磁盤、電腦相結合的的形式,這樣的轉變使得服務工作的內容與形式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工作范圍不只是文獻圖書,還包括電子信息資源和網絡信息資源,資源開始多元化。
(二)服務向跨越時空變化
網絡的出現使得讀者服務工作打破了時間還有地域的限制,使得訪問歷史久遠和其他國家的書籍成為可能。圖書館的藏書畢竟有限,不可能保留所有種類和國家的書籍,但每個人的需求不同,當讀者存在這種需求,就應該盡量滿足,這是圖書情報咨詢服務工作所需要滿足的。網絡的出現實現了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查閱書籍的功能,而且不受時間的限制,只要有網絡,服務工作就可以繼續進行。
(三)服務的公平化D變
以前,人們想要進入圖書館都要刷卡,而且還受到了很多的限制。當今社會更加注重公平、平等,所以在時代的發展要求下,圖書館逐漸向廣大群眾開放,成為時代的潮流趨勢。每一個個體都有享受服務的權利。
(四)個性化服務的應運而生
時代在進步,人們的要求也在不斷更新,一般情況下,圖書館提供的服務大多數是基于圖書內容的服務,由于讀者對信息和服務的個性化需求的產生,讀者的個性化服務也應運而生,成為讀者服務工作的一個趨勢。
圖書情報咨詢服務工作的特點主要包括以上4個特點,其他還包括綜合服務的產生等,由于圖書資源形式的變化引起服務的改變,服務的內容和形式都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根據這些變化可以研究得出做好圖書情報咨詢服務工作的策略。
二、做好圖書服務工作的措施
(一)加強服務意識
作為圖書情報咨詢服務工作者不僅要從行動上表現的積極主動,而且要從思想上達到一種主動服務的意識,作為圖書館轉變的重要標志,被動服務轉變為主動服務更表明了發展的方向。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應當樹立讀者至上,服務第一的態度,以人為本,積極主動的了解讀者的需求,不僅要滿足讀者所提出的要求,更要為讀者考慮接下來的需求進行服務。為讀者介紹最新圖書形勢,獲得最合適圖書資源;向讀者宣傳各種專業知識,以及最佳的閱讀方式。
(二)更新服務方式和內容
網絡的出現為服務工作提供了便利,但也存在著弊端。網絡上的資源種類繁多,而且存放缺乏章法,不能夠滿足讀者的特定需求,所以服務工作應該立足于網絡上的信息資源,為讀者篩選、整理出適合讀者的資源,對讀者的需求深入研究分析,提出個人見解,為讀者的決定出謀劃策,參與讀者的決策過程。由于讀者需求的個性化,可以為讀者所需要的資源進行跟蹤分析,了解最新動態,提升圖書館資源的價值。社會在進步,人們的需求也在不斷進步,人們不再滿足對原始數據的了解,更希望得到有用的提煉過的信息,因此要求工作人員根據讀者需求加工、整理,得出有用的信息,發揮圖書館的作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提升信息的價值。
(三)營造公平的環境
憑證進入圖書館已經不再適應現代社會,為了滿足更多讀者的需求,無證時代已悄然而至。讀者可以不再受證件的限制,可以自由進出圖書館,享受服務,受到了大家的追捧和認可。
(四)提供個性化服務
個性化服務是指根據讀者個人需求和特點,向讀者推薦相關的資源和環境。個性化服務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服務態度,尊重讀者的需求,在服務的過程中,要認識到人的尊嚴的重要性,發現人的價值,滿足讀者和社會的不同需求,要用平等、寬容的心態去服務每一位讀者。作為服務工作者,要站在讀者的角度去思考、認識問題,可以采用宣傳卡片等手段打造一個人性化圖書閱讀環境,實現對讀者貼切的關懷。
三、小結
信息時代的到來使得圖書情報咨詢服務工作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帶來了機遇與挑戰,對這類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了順應時展的要求,圖書情報咨詢服務工作做出了相應的調整,進一步了解了讀者的需求,完善了讀者服務工作的技術和手段,提高了服務質量和水平,只有這樣,才能跟隨時展的腳步,不會被時代淘汰。
〔摘要〕文章用“身心一體”的“具身認知”理論來研究圖書情報專碩教育的質量問題。在特別重視實踐性的圖書情報專碩教育中,強調實踐是身體的實踐,要讓“身體”成為教育的重點,創造一種“身在”的教育模式。文章闡釋了具身認知與MLIS教育相契合的理念;分別從自然身體的制約性、主體身體的能動性、體驗身體的實踐性、媒介身體的聯系性4個方面,提出了MLIS教育的具身性特征;從具身認知視角出發,解釋了MLIS教育的意蘊,并提出了提升MLIS教育質量的新思路。
〔關鍵詞〕具身認知;圖書情報專業碩士;教育質量
高|量的圖書情報專碩教育,是學生與教師的共同追求。但是,什么才是高質量的圖書情報專碩教育?換句話說,追求高質量的圖書情報專碩教育應該從哪里作為切入口呢?具身認知思想是心理學中新的研究領域,強調人是通過自己的身體來“體認”世界的,人的身體不僅能夠體現生理意義,而且更能表征精神價值,人的身體的活動是心智層面精神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英國哲學家洛克在《教育漫話》中告訴我們:“有健康的身體,才有健康的靈魂。”[1]洛克的觀點表明在教育過程中必須重視身體的作用。圖書情報專碩教育離不開學生和教師身體的參與,身體深深地嵌入師生的教與學的行為模式中,教學場域中師生之間的交流是通過身體來進行的,所以,在特別重視實踐性的圖書情報專碩教育中,實踐是身體的實踐,要讓“身體”成為教育的重點,創造一種“身在”的教育模式。
1具身認知與MLIS教育的契合
1.1具身認知釋義
“具身認知”(Embodied Cognition),是心理學中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具身認知”理論源于杜威、詹姆斯、吉布森等的生態心理學觀點,生態心理學理論是“具身認知”的理論基礎[2]。具身思想強調兩點:第一,人的認知信息依賴于身體的體驗而產生,而身體的體驗又來自感知運動的身體;第二,個體大腦感知身體器官變化和運動依賴一定的生物、心理和文化的情境[3]。總之,“具身認知”理論認為身體不僅參與了認知過程,而且身體在認知過程中發揮著關鍵作用,基于解剖學的身體結構、身體各器官的活動方式、身體的感知覺和運動體驗決定一個人認識和理解世界的方式,人的心智活動是被身體及其活動方式塑造出來的。強調人通過“體認”即身體的體驗及其活動方式來認識世界的,認知的產生不僅僅局限于大腦,還需要整個身體和環境的參與[4]。
1.2MLIS教育的特點
專業學位(Professional Degree)不同于學術性學位(Academic Degree),專業學位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并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5]。2010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議通過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Master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簡稱MLIS),2011年各圖書情報碩士專業學位授予點開始招生[6],歷經5年多的建設,目前我國MLIS教育初具規模,培養單位達31家[7]。MLIS研究生教育更加注重實踐,采用理論教學與實踐并重的教育模式,各培養單位都采用“雙導師制”,即教師由來自高校的專職教師和來自圖書館、情報所等信息機構的兼職教師組成,兼職教師能夠更好地指導學生進行工作實習。MLIS教育特別重視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的培養,因此各培養單位重視建立實習基地,力爭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場所,增加實習課程,保證學生至少有一學期的專業實踐時間。MLIS以專業實踐為導向的培養目標,各培養單位多采用“課程學習――實踐教學――學位論文”相結合的培養方式[8-9]。
1.3實踐活動的具身性要求
MLIS教育要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就必然要關注學生實踐活動,而在學生的實踐活動中身體則是必須在場的,實踐是學生身體的存在方式和本質活動,學生是通過身體來調整和控制自身與實際工作之間的物質或非物質的變換過程的。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強調身體對實踐的重要性,馬克思說:“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馬克思所指的“個人的存在”必然是有血有肉的人的身體的存在,實踐活動需要人的有生命的肉體組織――身體的參與以及身體和環境的相互作用。MLIS教育重視實踐教學,強調學生的實踐活動必然離不開身體的知覺及其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也就是說學生的實踐活動具備具身性要求。
2MLIS教育具身性特征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的身體變化及相關環境因素會對教學效果進行塑造、限制和調節,所以說MLIS教育的質量是受具身認知制約的。同時,現代教育是以語言、文字、視頻和音頻符號為橋梁來傳授知識內容的。具身認知理論認為:語言、文字、視頻和音頻符號蘊含的知識內容必然植根于學生的動作和知覺系統中,學生對語言、文字、視頻和音頻符號的理解必然源于具體的身體感知系統,因此,MLIS教育過程本身能夠使學生經歷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認知過程,教學中有關知識內容會引發學生的生理運動,肢體會模擬所學的動作信息,產生相關姿態信息的適應動作,而這些生理的肢體動作又會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的身體經驗,進而引起學生心智的變化,提升智慧的層次――實現教育的目的。
2.1自然身體的制約性
馬克思在《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指出:“人直接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有生命的自然存在物。”[10]人的身體從屬于大自然,是大自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學生身體的自然屬性,學生身體的承載能力,學生身體的發展的時序性等身體的自然天性對MLIS教育和教學效果必然存在一定的制約和影響。從總體上說,處于MLIS教育階段的學生身體的發展變化必然遵循特定的規律性,MLIS教育必須遵循學生身體在時間和空間上存在的規律性和階段性,教育工作決不能違背學生身體的發展規律;學生身體在學習中帶有本能的沖動,這種沖動將在學習中,特別是實踐活動中將學生身體本真的狀態呈現出來,體現生命的活力,促進學生身體認知的內涵式發展,所以,可以斷定:學生自然性的身體制約MLIS教育的效果,MLIS教育具有具身性特征。
2.2主體身體的能動性
梅洛-龐蒂認為,身體不是純粹的意識主體,不僅僅通過靜觀、俯視的方式將我們帶入實際的生活,而是采用行動的方式推動我們進入實際的生活狀態,即身體具有主體性[11]。根據具身認知的觀點,MLIS教育中學生身體是一個積極的、具有能動性的主體,課堂教學或者實踐教學都是師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身體相互碰撞以及身體行為對話、交流和融合的過程,教學效果正是體現和完善身體主體的歷程。所以,在MLIS教育中,學生身體是教學的主要對象,在教學中,身體的主體特性是學生學習效果的原始動力,身體會主動地、自覺地反饋教學內容,影響教學效果,正是學生身體對教師教授的內容作出積極的、有選擇的反應或回答,才體現了教學效果的差異。
2.3體驗身體的實踐性
中國古代哲學強調身體必然要強調行動,“事必躬行”中“躬行”是指“身體”的行動,“躬行”更是體現了身體的實踐特征。英國人類學家特納指出:身體本身就代表一套社會實踐,身體的動作、姿勢儀態、面容特征和服飾特點展示的就是一種體化實踐[12]。身體的實踐性是MLIS教育的重要保障,身體的實踐性讓MLIS教育的教與學更加生動,實踐就是作為感性存在的身體與包括身體在內的感性對象打交道的過程[13]。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相關的認知、思維、記憶、情感和態度等心智活動是由身體的實踐活動創造的,也就是說,來源于實踐的心智是一種身體經驗,在具身認知的MLIS教育模式里,教育與教學效果是基于身體、源于身體的,學習過程被視為一種“具身”的實踐體驗。
2.4媒介身體的聯系性
身體作為媒介聯系著人自己與外部世界,使得紛繁復雜外部世界展現在人的感官面前。梅洛-龐蒂指出:身體不僅作為物體存在于世界中,更是人的內心與世界聯系的手段[11]。可見,在MLIS教育中,學生的身體無時不在與周圍的環境密切聯系著,學生正是通過軀體感知才會與世界建立聯系的,在學習和實踐中,學生對各種知識的領悟通過身體的行動得以彰顯,并且在身體的行動中不斷地重建自身。所以,學生的身體是鏈接MLIS教育內容的媒介,正是學生身體進入特定的教學場域中,使得各種知識的學習通過學生的身體進入學生的認知,從而實現教與學的有機互動,學生身體成為連接教學內容與學生認知的媒介。
3具身認知視角下的MLIS教育意蘊
MLIS教育意蘊就是MLIS教育滲透出來的理性內涵。MLIS教育的理性追求就是要在現有的教育約束條件下,教育管理者應該如何根據自身所認識到的約束條件和目前MLIS教育所擁有的資源結構來尋求滿足教育需求的最大化。要滿足教育需求的最大化就必須摒棄基于“身心二元”的“離身認知”理念,必須堅持用“身心一體”的“具身認知”的理論展開研究,承認MLIS教育行為是一種高級認知活動,學生在接受教育的過程中,心智活動必然受到身體及其所處的環境的影響、限制和調節。
3.1主張身體與精神的融合
MLIS教育必須摒棄將“身體”與“精神”對立的“離身認知”理念,承認身體是MLIS教育教學中的核心和重點,強調教學的本質就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身體的e極參與和身體的客觀生理反應,實現調節學生心理反應――提升認知的目的。使學生的“精神”朝向真、善、美的方向轉化和改變,此時MLIS教育不僅達到了傳授知識的目的,而且MLIS教育將回歸教師和學生的身體本身,從教師和學生身體開始,引導學生深入生活,重視社會實踐,在生活和實踐活動中反思存在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讓學生通過身體進行思維,總結自己的經驗歷程,在正確信念的支撐下,使學生學習的短期動機目標與其整體長遠目標相互統一,進而產生積極主動性的身體行為,幫助學生身心獲得全面的發展。
3.2重視教學環境的具身程度
高品質的教育、教學效果不僅包括教師和學生個體自身的因素,還包括教學環境的具身程度。具身認知的觀點認為:認知不僅植根于環境,而且嵌入社和文化之中。人的認知是身體(包括大腦)和環境互動的結果,認知是“建構”在相應的環境信息之上的[14]。教學環境不僅是教師和學生所處的客觀物理場所,也是體現教學質量的具身化前提。根據具身認知理論可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得的認知,是身體(大腦嵌入身體中)物理狀態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所產生的知覺、行動和自我內省的體驗。可見,學生的認知受身體的制約,教師和學生通過身體融入教學世界,互動于豐富多彩的教學環境中,身體與環境的互動方式決定了學生對世界的認知和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接受[15]。
3.3強調參與教學的重要性
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是具身認知的生物學基礎,鏡像神經元會在學生實際做出某種行為或者僅觀察到教師的特定行為的信息時被激活,這種激活不僅是針對身體動作的物理性質,也能針對動作行為的意義和意圖,使學生能夠理解教師的行為方式和行為動向,達到“生理與心理共鳴”,進而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鏡像神經元在學生接收教學信息時被激活,學生的身體會產生感知、動作和反應,身體的相應運動會把接收的信息納入學生的認知加工系統,并且與大腦中原有的認知信息實現交互,學生就會產生各種心智活動,此時,認知、身體和環境組成動態的統一體[16]。由于鏡像神經元的存在,在學生觀察教師或其他人的行為時,會自動調動起自身的行為記憶模式以及與之相應的感受經驗,此時,學生學習的方式就不僅僅是對教師或其他同學行為的簡單復制,而是在具身模仿的基礎上,實現更深層次的身體參與和具身學習,此時教與學通過學生身體的參與介入形成一個互動的共同體,學生通過積極的身體參與促進了自身認知的發展。
4具身認知對提升MLIS教育質量的啟示
提升MLIS教育質量,應該充分發揮學生身體圖式的“積極的被動”作用,幫助學生將學習和實踐具身化成為“思考的身體”而不是去“思考身體”。學生身體圖式之“積極的被動”的含義是:學生身體為了應對實際的或可能的學習任務而自行呈現的身體姿態,此時,學生的身體具有適應教學內容刺激的能力和在具體條件下的認知發展能力,學生可以在身體動作行為中進行認知的反思,促進學生認知的自我更新[17]。
4.1摒棄反身性的教學理念
以往的教學管理者對教師和學生的身體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認識不正確,強調在教學活動中,學生和教師身體必須端正姿勢,手腳不能亂動,學生身體不能出現“小動作”,教師在課堂上也必須姿勢端正,要求老師必須站著,即使在教師身體不舒服時的狀態下,這種做法是與具身認知理論相違背的,具有反身性特征。具身認知理論強調:身體不僅代表傳統意義上的肉體,身體還蘊含靈魂、理性、價值等精神特質,要提升MLIS教育質量,就必須給予教師與學生身體的人文關懷。重視師生身體的主體性,倡導教師和學生以不同的身份積極參與到MLIS教育活動中,使教師與學生彼此感知到對方的知覺場,在教學活動中通過彼此身體之間的相遇、對話和互動來詮釋和理解教學內容。
4.2構建具身化的教學環境
首先,營造身心愉悅的教學氛圍,理解和呵護不同身體的特性,在教學活動中應該釋放教師和學生身體的自然活力,提倡通過身體有節律的運動,用肢體語言來表達師生內心真正的意圖,詮釋身心的內在對話,使師生之間彼此理解和接受,從而實現知識的傳授和接收。其次,創設情境化的教學體驗環境。學生身體的感知體驗對于學生學習具有獨特意義和創造力量,這里的體驗是基于身體的、嵌入身體并與情境存在交互作用,教與學的效果都與教學體驗環境好壞有關,創設情境化的教學體驗環境會使學生過去的經驗和現在以及想象的經驗融為一體,在特定的情境中,師生之間更容易交流、分析和論證所教和所學的內容,將會更好地厘清并澄明所要解決問題,深化學習的內容,提升教學質量。
4.3倡導身體思維的教學方式
傳統“離心認知”的教學方式忽視師生的身體,回避身體的構成特性,在“具身認知”的視角下,MLIS教育的教學方式倡導身體思維,強調身體思維是所有思維形式的基礎。身體思維的動態性和生命力是教師教學活動的基礎,教學作為一種身體力行的活動,必然需要教師動手動腦,教學內容也需要教師利用身體的肢體語言來表現,通過肢體語言來解讀教學內容所蘊含的理念和意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傳達完整的教學信息,單純的語言只能傳達7%的信息,聲調能夠傳達38%的信息,而另外55%的教學信息都需要由身體的動作和體態來傳達[18],可見身體思維的教學方式對提升MLIS教育的教學效果至關重要。從具身角度而言,教師不僅要凝練自己的語言,使自己語言更加具有吸引和感染力,還要善于利用身體語言,通過身體來表達那高達55%的教學信息,教師的一個肢體動作、愉快的面部表情,抑揚頓挫的語調都可以提升教學質量。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自身的肢體表達,更要調動學生身體的積極參與,例如,通過角色扮演、案例研究、小組討論等方式增加學生身體的參與度,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身體器官的運動,讓學生通過眼睛的觀看、耳朵的傾聽、雙手的觸摸等方式來充分認識和體驗所學的事物,必然能夠提升教學質量。
4.4拓展以身體為媒介的教學空間
“具身認知”理論告訴我們:教學空間不僅局限于課堂和學校,應該以身體為媒介拓展MLIS教育的教學空間,把教室延伸到圖書館、情報所等信息機構,把學校延伸到圖書情報行業的所有實際工作中。讓學生在各培養單位的實習基地和其他實習場所中,通過從事圖書情報行業的實際工作來提升實踐能力,以多姿多彩的實際工作為教育素材和內容,注重學生實踐工作的應用思維與創新思維的培養[19],全面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溝通技能和領導才能[20]。拓展以身體為媒介的教學空間,正如斯蘭特瑞的觀點,整個世界都是我的教室,我的教學目標是促使學生將所學課程的知識內容與周圍世界的實踐經驗進行聯結[21],在廣闊的教學空間中,教學活動不再是常規的復制和既定程序的重復,而是在圖書情報行業的所有實際工作中,教師引導學生探究實際工作的身體實踐。
一、引言
當今社會已發展到信息化時代,移動互聯網無孔不入,已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企業的發展不再僅僅依靠資金,能源,人力等方面的投入,而往往更多的依靠信息資源的合理開發與應用。在這樣的情況下,圖書、情報、檔案作為信息資源的重要構成部分,就自然具有著獨特的價值和非凡的意義。就三者任何一個而言,都不能滿足當今企業對信息的綜合化,便捷化利用的需求。因此,只有通過對三者的信息資源整合,消除傳統模式中三者各自為政的弊端,才能使企業圖書、情報、檔案中所蘊含的信息最大化的利用,最精準的為企業決策提供支持。
二、國內外對圖書、情報、檔案信息資源整合的研究概述
早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國外就開始對圖書、情報、檔案的信息整合開始了研究。1967年,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就將“圖書館組及書目,情報工作與科學名詞委員會”更名為“情報工作,圖書館與檔案部”。1974年9月,該組織在巴黎召開了全面規劃國家文獻、圖書館、檔案館基礎結構的世界科技情報服務系統大會,提出了建立“國家情報系統”的計劃。許多國家由此也啟動了圖書情報檔案發展的各種措施。德國西門子公司,奔馳公司就是圖書情報檔案整合管理的杰出代表。
我國對于這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1978年,中國科學院召開了圖書情報會議,會上趙克北同志提出了圖書情報工作一體化的建議,但之后發展一直很緩慢。進入21世紀之后,隨著計算機的普及與互聯網的發展,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等很多資源都被信息化、網絡化,圖書、情報、檔案的資源整合的研究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2010年國家設立了圖書情報碩士學位,在圖書、情報、檔案領域掀起了一股新的學術浪潮,產生了很多有價值的理論成果。就目前情況來看,理論基礎很豐富,但針對企業的圖書、情報、檔案信息化整合并不多,有些文章提到了企業圖書、情報、檔案的信息整合,但只是涉及網絡信息的整合,并沒有將人力、機構等整合納入其中,對信息化環境下企業圖書,情報、檔案的信息整合的目標、原則敘述的不多或不全面。
三、整合的可行性分析
1. 圖書、情報、檔案同根同源
在古代,圖書、情報、檔案是沒有明確區別的,有的信息可以是情報,可以是圖書,也可以是檔案,它們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宋代的崇文院,是宋代保存圖書的官署,但里面除了圖書,還有大量的檔案,因此也可以是檔案館,里面還存放許多名人字畫,古玩寶器,因此說是博物館也可。只是到了現代,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對它們的分工要求越來越細,才有了圖書、情報、檔案之分。正因為它們同根同源,天生就有著許多相似性,如在管理方法,服務對象上都基本相同,才為將三者整合為一體提供了基礎。
2. 信息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技術上的支持
近年來,信息技術迅猛發展,4G時代的開啟為移動互聯網注入了巨大的能量,給信息產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飛躍。過去很多用手工操作的模式都改為用計算機操作,工作效率得到大大提升,數字圖書館,網上博物館,電子檔案應運而生,很多計算機技術應用到圖書情報領域,并且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面向網絡的信息交流初步形成,為圖書、情報、檔案信息資源整合提供了技術支持。
3. 理論上有基礎
系統論原理中貝塔朗菲有條著名的理論,整體系統的屬性與功能遠遠大于組成整體的各個孤立個體的總和。即各個部分有機組合在一起,取長補短,揚長避短,所發揮的功能大于每個部分功能的簡單相加。一加一不是等于二而是大于二。圖書、情報、檔案三者信息整合之后所發揮的作用大于它們獨立工作。這為圖書、情報、檔案三者信息整合,信息共享提供了理論基礎。
4. 法律上有保障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信息法律體系和相關政策,《信息法》已進入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這方面頒布的法律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保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網絡國際聯網管理暫行規定》、《互聯網信息服務管理辦法》、《電子出版物管理規定》等,這些法律的實施有效地處理了信息資源管理問題、信息技術及信息產業發展問題、信息安全與計算機犯罪問題、信息國際化問題等等。為信息化環境下圖書、情報、檔案信息資源整合提供了完善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法律環境,從法律法規上保證了圖書、情報、檔案信息資源整合工作能夠順利進行。
四、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1. 發展緩慢
圖書、情報、檔案的整合工作已經初見成效,但與其他領域相比,發展的速度依然十分緩慢。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企業對這方面的信息資源整合的程度不容樂觀。很多中小企業圖書、情報、檔案資源整合進展緩慢,數字化程度不高,在這方面的人才也十分有限,三個部門缺乏有機整合,無法實現對外一體化的信息服務,從而不能滿足在信息化環境下企業發展的需求。
2. 信息化時代的客觀要求
在信息化時代下,圖書、情報、檔案之間的信息聯系越來頻繁,相互之間的依靠程度也越來越深。而企業對信息的綜合性、完整性的要求也越來越多,任何方面的信息缺乏或不完善,都可能對企業的決策制定產生嚴重制約。因此,加快圖書、情報、檔案信息資源的整合工作,既是圖書情報事業的必然選擇,也是信息化背景下企業發展的客觀要求。
五、圖書、情報、檔案信息資源整合面臨的問題
1. 缺乏法律支持
在國外,對圖書、情報、檔案信息資源整合有法律支持,如美國的總統圖書館、加拿大的檔案館,它們在建成之初就出臺了相關的法律法規。但在我國,雖然圖書、情報、檔案各自本身有相關的法律,但尚沒有一部對三者統一協調的法律。使得三者容易各自為政,各自分割,嚴重影響了企業圖書、情報、檔案信息資源整合的建設。
2. 理論多而實踐少
在我國,關于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的理論相當豐富,2010年國家設立圖書情報碩士學位之后,更是在學術界引起了一波關于這方面的學術浪潮。但是具體的實踐工作卻沒有太多建樹,致使理論成了紙上談兵。究其原因,除了圖書、情報、檔案信息資源整合本身具有一定難度以外,跟我國的體制也有一定關系。長期以來,圖書、情報、檔案就隸屬于不同的管理部門,圖書有圖書館管,檔案有檔案局管,情報有情報機構管,交流起來有障礙,加之人們對圖書、情報、檔案三者合為一體并沒有什么思想基礎,在觀念上轉化不過來,使得圖書、情報、檔案信息資源整合起來困難重重。
摘要:在新形勢下,從各圖書館發展的現狀出發,分析繼續教育的觀念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的原因,并討論圖書館情報人員繼續教育的具體內容。
關鍵詞:圖書館情報人員;繼續教育;原因;內容
0引言
隨著計算機及網絡通信技術等現代技術在圖書館的應用,需要更多的掌握圖書情報專業知識和具備圖書館自動化應用能力的專業人才,因此現代圖書館工作人員必須是專業化、技能化的復合型人才。他們既是導航員又能對知識、信息進行二次、三次再加工,分流擁擠的網絡流量;而且是外文信息的萃取能手,計算機病毒、黑客入侵的安全衛士。他們能在技術上防患于未然,使網絡效益得到最大的發揮。這就要求圖書情報人員既具有圖書館專業知識,又必須懂得一門以上其他專業知識,至少要熟練掌握英語,能從事專業知識信息開發,能通過Internet收集本學科前沿最新的科研成果,此外,信息資源管理人員需要掌握網絡管理技術、數據處理軟件開發、網絡信息的開發利用技能以及計算機外圍設備、聲像等多媒體信息處理設備的操作技能,能通過全球信息高速公路捕獲能對本館發揮職能作用的電子信息,通過篩選、加工處理后編入網絡電子文獻庫,供讀者使用。但目前圖書館存在這樣一個現實,圖書情報專業的館員少,懂外語、懂計算機的館員更少。只靠專門引進人才,不現實,最有效的途徑就是搞好圖書情報人員的繼續教育;有計劃地、分期分批地加緊對現有在崗圖書情報人員進行業務培訓,使他們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自覺培養良好的現代職業修養,使他們盡快掌握自動化服務所需的新技術、新知識,全面提高現有圖書情報人員的業務素質和專業水平。
目前從各圖書館發展的現狀來看,繼續教育的觀念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其主要原因:一是單位重視程度不夠,不能保證圖書情報人員繼續教育所需資金;二是工作人員受傳統觀念影響,往往把繼續教育視為不正規的或非正式的教育,從而忽視或不愿接受繼續教育。
綜上所述,在網絡時代,繼續教育的內容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職業道德教育
圖書館作為集文化、教育、宣傳和信息傳播為一體的服務性機構,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一個重要窗口,作為圖書館主體的圖書情報人員,必須具有過硬的思想政治素養和良好的職業道德修養,一方面要抓政治理論的學習,用科學的理論武裝圖書情報人員的頭腦,指導我們的工作,才能把握社會主義方向,才能經得起各種困難和挫折的考驗;另一方面要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培養愛崗敬業精神,增強事業心和責任感,經得起誘惑,耐得住清貧,在精神文明建設中有所作為,發揮窗口的作用。
2專業知識教育
對圖書情報人員來說,本行業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與研究是永無止境的。不論何時圖書情報人員都要不斷地進修以接受新觀念、掌握新理論。同時在實際工作中應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注重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術的結合。還要提高科研能力,能對實踐中遇到的疑難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對實際工作進行總結,上升到理論高度,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
對圖書情報專業畢業的圖書情報人員是嚴格意義上的繼續教育對象,對他除了開展圖書情報知識的繼續教育外,還要開展某一學科的專業知識教育,這樣才能深入細致地開展讀者服務。
對非圖書情報專業畢業的圖書情報人員,要開展系統的圖書情報知識教育,對這部分的教育可能采取兩種方式:一是在工作中創造機會,讓他們在圖書館的各個崗位接受鍛煉,在實踐中學到圖書情報知識;另一種方式就是參加培訓班或第二學歷教育。
作為圖書情報工作人員,無論他們畢業于什么專業,他們都應該對圖書情報理論有一個系統的了解,同時還要掌握與工作有關的圖書情報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做好本職工作,才能更好的為讀者服務。
3網絡知識教育
新網絡形勢下,圖書館的服務方式已發生了巨大變化,圖書情報工作人員在以館藏為基礎做好信息服務的同時,必須有效地利用網上信息為讀者服務。也就是圖書情報工作人必須懂得圖書情報知識和網絡知識。而我們圖書情報工作人員大部分網絡知識比較貧乏,因此有必要開展計算機知識和網絡知識培訓教育,讓他們掌握網上各種數據庫的檢索技巧,以適應圖書館事業發展的需要。
4外語知識教育
外語同計算機知識和網絡知識一樣,也是信息服務借助的工具,在文獻信息服務中,我們不但要了解國內科技發展的狀況,還要了解國外某一學科的研究現狀。隨著信息的網絡全球化,要想及時、準確、直接地獲取先進國家的最新信息,提高自身的信息能力,首先要沖破語言障礙。因此,掌握外語知識,特別是掌握已逐漸成為“世界語”的英語(計算機及網絡指令都是英語),是對圖書情報人員素質的一項基本要求。不僅如此,對于一些已經基本掌握外語的圖書情報人員來說,還應該要求他們掌握“專業外語”。只有這樣,才能更快捷地了解信息、更準確地提供服務。一個優秀的圖書情報工作者必須精通一至兩門外語。
5繼續教育的途徑
圖書情報人員的繼續教育,是解決圖書館人才匱乏,培養圖書館業務骨干的一個重要手段,各館應根據各自的具體情況,在實施繼續教育方面采取多種措施、多種形式,如:在職學習:函授、自學考試等;脫產學習和專業進修;開辦短訓班和崗位培訓:缺什么補什么;館內輪崗制;開展學術研究和學術交流等。
歌德說過:今后沒有任何一樣東西能夠學習而終身受用。我們必須每五年學習新知識,才不會被時間淘汰。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這句話早已得到驗證。優秀的圖書情報人員是圖書館的最重要資源和首要財富,是圖書館發展的內在動力。因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圖書情報人員的繼續教育工作。繼續教育的培養目標就是培養“知變的智慧、應變的能力和承變的勇氣”,使每個圖書情報人員都能成為具有創造力的復合型人才,以應付快速多變的信息需求。
摘要:實現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管理是現代信息社會的重要標志,本文通過對一體化管理的應用現狀和發展困境進行深入,提出其相應的發展策略,即完善一體化管理的制度環境、構建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
關鍵詞:一體化;圖書情報檔案;應用
0引言
隨著通信網絡技術、信息數字化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世界經濟一體化趨勢的不斷深入,傳統的、受急劇增長的文獻量制約而形成的缺乏橫向聯系、各自為政的檔案、圖書、情報分立系統,已難以適應信息社會的需求。
其弊端日益顯現,如文獻資料的重復購置、計算機設備的重復配置等,亟待通過網絡共建、資源共享、分步式收藏、遠程存取等多種方式,實現三者之間的協調與互補,從而在滿足讀者日益多樣化的圖書情報信息需求的同時,提高各項財務資源、人力資源和物資資源的使用效率。
有鑒于此,如何為充分利用既有科研檔案的信息,增加技術發展的機會,探索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加快科學研究過程中的科研檔案信息的集成化管理已經成為我國理論界和實務界必須面對的一個新課題和新挑戰。
1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管理的應用現狀
一方面,從本質上看,圖書、情報、檔案的本質屬性均屬于信息范疇,都是信息的一種存儲、傳遞、加工和利用手段,同是社會的文獻信息源,具備先天整合的必然性;
另一方面,從實踐上看,圖書、情報、檔案宏觀上均是為社會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教育等發展提供文獻信息保障,從微觀上均是為不同的讀者或者用戶的需求提供各種類型的信息服務,具備后天整合的必要性。
因而,無論從本質屬性還是服務目的和對象上看,具有必要實行一體化管理,將圖書、情報、檔案集為一體,形成綜合性信息網絡,從而為國民經濟建設提供優質服務。
有鑒于此,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管理在國內外都取得了巨大的發展,表現在:
首先,國外最早認識到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管理重要性的研究機構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其在1967年就提出建立涉及全部學科領域里的文獻、圖書和檔案服務工作的國家情報系統(NATIS),通過將一個國家內的情報所、圖書館和檔案館組織起來,藉以最大限度地滿足國內人民的需要,并進而開展國際方面的情報交流。
在此基礎上,197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還將原圖書館組及書目、情報工作及科學名詞委員會改組為情報工作、圖書館與檔案部,并出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情報科學、圖書館學和檔案管理學雜志》,以推動全球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管理進程,受其影響美國國會圖書館、總統圖書館、澳大利亞的許多圖書館以及英國不列顛圖書館均先后改建為檔案、圖書、情報三位一體的實體,既收藏圖書、檔案,又提供情報信息。
其次,國內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管理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末期,其到80年代后期得到進一步發展,而真正初見成效則要到90年代后期,最具代表性的就是1996年,上海圖書館、上海情報所合并,成立了上海圖書情報新館,有效地促進了圖書情報管理向多功能的轉變以及信息載體和內容向多元化的轉變,使上海圖書館和上海科技情報所從此進入一個跨世紀的歷程。而后,在2003年,天津泰達圖書館在吸收借鑒國內外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管理優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打造了一個全新概念的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和功能創新的、綜合滿足全區用戶需要的國內唯一的新型圖書館,成功實現了完整的圖書、情報、檔案三位一體的一體化管理體制,一躍成為文獻信息服務高度綜合的現代化大型圖書館。
2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管理的應用領域
2.1 提供資源利用率
由于圖書、情報、檔案管理部門分屬不同的行政主體和運作環境,不論在經費來源、人員配置、文獻收藏,還是服務對象等方面都存在諸多差異,往往存在嚴重的重復建設和多頭管理弊端,因而通過施行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管理可以使文獻管理和信息管理由單一、分散向綜合、系統化發展,從而能夠優化人力資源、財務資源和物質資源的配置,提高各項資源的利用效率。這對于,本來經費和人力資源就較為緊張的我國廣大檔案館、圖書館和科技館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2 提高現代化水平
施行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管理的重要目標就是實現文獻工作技術的現代化。
隨著社會文獻數量的劇增,傳統的文本文獻的收藏和查閱方式已越來越難以滿足公眾對公共信息的需求,且圖書、情報、檔案各系統也難以負擔這樣巨大的經費支出,因而迫切的需要采用電子計算機技術,使圖書、情報、檔案信息的輸入、組織、檢索、統計、通訊等工作自動化。
主要包括:采用光學技術使圖書、情報、檔案資料實體的貯存、傳遞縮微化;采用聲像技術使圖書、情報、檔案資料的利用視聽化;采用網絡化系統使圖書情報檔案管理服務自動化。
2.3 提高讀者服務水平
在傳統圖書、情報、檔案分立的模式下:
一方面,情報或文獻被人為割裂開來,信息讀者往往難以從某個單一的系統內獲取所需的全部信息或情報,而是必須通過不同的審批程序,借閱處于不同地理位置的館藏才能夠獲取足夠的信息或情報,給讀者帶來諸多不便;
另一方面,由于對讀者需求缺乏全面的認知,缺少對各類讀者在信息或文獻檢索過程中的業務需求與責任需求的分析,使得各系統檔案館、圖書館和科技館往往缺乏對過去、現在和未來文件利用的需求的全面考慮,導致圖書館按圖書類別進行文獻的收集、整理和歸檔,而科技館和檔案館則應按項目結題立卷,缺乏橫向和縱向的聯系,給讀者查閱帶來巨大的困難,文獻和檔案的利用率普遍較低。
3加快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管理應用的對策
3.1 完善一體化管理的政策環境
實現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管理的重要障礙之一就在于其分屬不同的行政系統,處于不同的運作環境中。因而,要想順利開展和實施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管理解決方案就需要有相應的政策支持和制度安排。
具體而言,包括:
首先,可由文化部、科技部和國家檔案局牽頭,成立統一的一體化管理機構,例如,規定在國家與文件檔案局下設置文件中心負責一體化管理方案的規劃、協調與執行,從而從法律上確保文件中心的組織地位;
其次,由文件中心根據圖書、情報等信息活動的規律和特點,針對各系統信息和文獻采集、存儲、加工和利用各個環節,及時制定一體化管理的相關辦法,保證信息和文獻收集整理的及時性和完整性。
3.2 建立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
計算機技術、縮微技術、通訊網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的推廣是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管理的重要技術保證。
建立一個以軟硬件配置為基礎,以計算機、縮微機和通訊設備技術在信息網絡上的應用為核心的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為共享信息資源創造一定的物質條件,確保圖書情報檔案一體化管理技術暢通。
首先,通過建立一體化的信息服務平臺,可以節約不同系統內部設備和文獻的重復投入,使信息利用達到高效、高速、集中的最佳效能。
其次,可以避免目前各圖書、情報、檔案管理系統重復處理、重復數字化、重復開發軟件等造成的人、財、物等各項浪費,加速其現代化進程。
最后,通過完善信息服務平臺客戶端建設,還可以使讀者可以通過網絡訪問圖書、情報、檔案的各種文獻和情報信息,并根據客戶需求提供一定的定制服務,以有效提高讀者服務水平。
此外,文獻和檔案歸檔的范圍中多為已經發表的出版物,而有價值的研究過程記錄和研究結果分析往往被忽視而為被列入收集范圍,通過采用一體化信息服務平臺,還可以時時記錄各種信息分解和研究過程,實現信息處理的全程跟蹤。
摘要: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普及,現代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與傳統的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相比具有非常鮮明的特征,網絡環境下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的供給與利用具有廣闊的拓展和發展空間。
關鍵詞: 網絡 體育 圖書情報信息
0引言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普及,上網人數越來越多。據統計,目前我國的網民人數已達3億人以上。網絡已成為人們生活、工作、學習、交流等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人們的知識學習與獲取、素質養成與提高以及生活、工作、研究等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伴隨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體育也越來越被人們重視,使用現代網絡獲取體育相關知識與信息已成為非常重要,且經常使用的方式與手段。因此,有關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的建設與利用愈顯重要。本文通過對現代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特征、供給與利用拓展的分析,使人們更好地認識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更好地開發和利用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促進網絡應用和體育事業的發展與進步。
1現代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特征
現代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與傳統的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相比,具有非常鮮明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1 多樣化的海量信息現代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的來源包括了傳統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的所有方面,包括除報紙、期刊、圖書、會議文集、研究生文集等外,還包括數字出版平臺、電視及廣播的體育聲像資料等;包括除專業人士的論述外,還包括大量非專業人士等對體育相關的見解與評論,這在很大程度上擴大了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的來源和范圍,形成了基于網絡的海量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現代網絡體育圖書情報突破了傳統體育圖書情報的紙質、靜態的狀態,實現了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的電子化、動態化和多媒體化,使體育圖書情報信息達到文、聲、像、圖共存的狀態,豐富了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的表現方式和應用方式。
1.2 高速化、簡捷化現代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在存儲、出版、應用等方面達到了高速化、簡捷化,相比傳統體育圖書情報信息而言,效率提高至少在百倍以上。例如,以關鍵字檢索所需要的文章題目,在中國知網以標題檢索有關中國體育的信息時,只需要在標題檢索欄內輸入“中國體育”進行檢索,短時間就可檢索到中國知網內數據庫內存儲的全部有關中國體育的文章標題。這些數據庫包括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學術期刊特刊、中國專利、國外專利、中國碩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等數據庫中的精確匹配文章題目2千多篇,模糊匹配文章題目4千多篇,整個用時不到十幾秒。簡單、快捷是整個現代網絡的重要特征,同時也是現代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的重要特征之一。
1.3 可移動化現代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利用網絡數據庫及光盤、U盤等存儲工具實現了大量信息的隨機移動與轉移,突破了傳統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紙質載體由于存儲少,體積和重量大而較難大范圍快速移動的限制。同時,由于無線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和普及,突破時空制約、可移動的體育圖書情報信息供應與利用成為現實。另外,現代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由于其存儲介質容量的大幅提高,使得在很小介質上存儲大量信息成為可能,加之網絡使用者的急劇擴大以及網絡使用的簡捷性,使得更多的人有可能通過網絡實現對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的了解與利用,擴大了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的影響與使用范圍。
1.4 自動化、智能化現代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在生產、加工、利用過程中基本上實現了自動化、智能化。即使有少量的人工干預,也僅僅是對起始或關鍵事項的設定或界定,具體的進程由計算機和網絡系統自動完成,這大大提高了體育圖書情報信息在生產、加工、利用等過程的效率。網絡技術使體育圖書情報信息可實現互通互聯,如網上知名的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網站均可通過分類目錄和目次索引進行訪問,解決快速準確或模糊查詢信息的問題,實現了信息檢索和查詢等的智能化。
1.5 層次化、國際化現代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在存儲方面主要采用國家(國際)主干信息存儲源(如中國知網)及省、地、單位圖書館(如高校圖書館)等分層存儲的方式來進行。由于網絡使用不受時空與地域的限制,使用這種存儲方式在實際管理與應用時會更方便、快捷。國際化主要體現在存儲和使用不受區域限制等方面,第一,由于采取電子存儲與網絡傳輸,使得傳統體育圖書情報信息存儲地必須處在人口相對密集的城鎮之中的現象得以改觀,現在的體育圖書情報信息存儲地可設置在全球任何地方而不影響其使用。第二,因為國際互聯網的互聯互通,使得全球網絡成為一體,互聯網上任何一個節點的信息都可以為大家所享有。而且,網上強大的在線翻譯系統對全球不同語言的轉換起實時翻譯作用,解決了體育圖書情報信息國際間網上交流和利用的語言障礙等。因此,建立在互聯網上的現代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可在不同地域、不同場所存儲和被不同地域、不同國籍的人所使用。
1.6 低成本化低成本化主要體現在:第一,網絡電子類存儲器件的容量很大,且現代網絡電子類存儲器件成本與價格也較低;第二,電子類存儲器件使體育圖書情報信息在文、聲、像、圖等方面實現了存儲一體化;第三,電子信息在復制、傳遞等方面使用網絡和極少量的能量而不需要紙張和運載工具;第四,不需要大量的重復建設體育圖書情報信息庫等幾個方面。
1.7 資源共享化、可塑化網上的現代體育圖書情報信息同大多數其他存儲于網絡上的信息一樣,達到了資源的共享,能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區域和不同的時間可以利用同一個現代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也可以讓多人在同時對同一個現代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進行共享利用;現代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在使用過程中可根據不同的需要進行多次再加工、再塑造,以供不同使用者方便使用等等都反映了現代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資源共享化、可塑化的特征。
2基于網絡的現代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的供給與利用
網絡技術的先進性及其功能擴展與使用的快速發展與進步,為發展現代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利用開辟了新的廣闊天地,使現代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可以達到更加優化的服務提供與利用,主要包括:
2.1 精細化的分類供給與利用第一,當前,在互聯網絡上已經能提供基本的信息分類供給與利用。隨著網絡技術快速進步,針對網上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的分類會更加微化和細化,這就為人們提供了更加精細化的分類供給與利用的方式與方法。人們可以根據網上提供的精細化分類體育圖書情報信息進行有針對性的瀏覽、查閱、下栽等。如可以按文字、圖片、聲音、視頻、動畫等進行精細化檢索或其他利用等。從而達到進一步提高體育圖書情報信息供給與應用效率的目的。第二,根據網上提供的精細化分類也可以達到按需供給與利用的效果。如可以根據個人或組織的要求提供相應的依時間、內容、范疇等在關鍵項界定基礎上的供給與利用,這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人們在網上以簡捷的方式索取相關信息的需要。而且,這樣的供給與利用今后會更加人性化和科學化。第三,專業化供給與利用。體育圖書情報信息專業化供給與利用主要指利用現代網絡,給包括體育管理、體育教育、訓練、健身、體育科研、體育交流、體育傳媒等等各類不同體育工作者提供其專業領域的體育圖書情報信息,使他們能夠對自己從事的職業或專業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掌握,為搞好相關工作提供必要的幫助。對于現在的網絡技術來說,體育圖書情報信息專業化供給與利用極易實現。
2.2 普眾供給與利用普眾信息供給與利用主要指向大眾提供的現代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供給和利用渠道等。針對大眾的信息服務本身就是網絡的優勢,隨著3G網絡等的進步與發展,這種服務逐步擴大在手機網、電視網以及多網互通的新一代網絡上,實現對大眾的即時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的供應,使大眾能夠隨時了解不同地域、不同場所、不同國籍相關體育圖書情報信息方面的情況,進一步提高現代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的時空應用效率。
2.3 典型、熱點提示與展示面對每天出現的各類海量網上信息人們不可能全部予以閱覽,因此,需要在網上對重要或關鍵信息進行諸如彈出式的典型、熱點信息提示或展示,使人們去關注、瀏覽、利用這些重要或關鍵信息。這一點,對現代網絡體育圖書情報信息同樣適用。
2.4 專題、個人或機構等數字圖書館或信息庫未來,數字圖書館將向更加智能化的方向發展,使人們在網上或者計算機上建立起更多、更好的專題、個人或機構等的數字圖書館或信息庫,達到為不同的個人或機構提供不同的,操作更加便捷的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的目的。
2.5 關聯供給與利用第一,當前,體育圖書情報信息關聯供應與利用主要體現在關鍵詞查詢結果的供給與利用和圖書情報信息相關信息的供給與利用(包括信息源、參考文獻、體育產業人員與公司體育品牌等等),反映出體育與其所關聯方的許多信息與情況,有利于不同產業、行業間信息的傳播與利用。但目前的關聯供給與利用存在量小質差等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開發,提高信息含量、信息質量以及提供更多先進、科學的關聯供給與利用手段與方法等,以促進體育圖書情報信息關聯供應與利用水平效果的進一步提高。第二,網上提供的其他非體育領域,包括經濟、社會、科技、文化、政治等的圖書情報信息與體育圖書情報信息,以及不同國家、地區間的體育圖書情報信息也可以提供相互借鑒。未來,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還會挖掘出更多、更大、更加全球化的一些在關聯供給與利用方面有價值的東西來,以促進體育圖書情報信息全球化的實現。
3結語
基于網絡的現代體育圖書情報信息與傳統的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相比表現出無與倫比的優勢,具有鮮明的特征,促進了現代體育圖書情報信息的進步與發展。隨著網絡技術與應用和體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網絡的現代體育圖書情報信息將會越來越重要,越來越被人們認可。新的體育圖書情報信息供給與利用方式、方法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先進,會促進體育事業的快速發展與進步。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不斷的發展,大數據時代隨即到來,在大數據的背景下,各行各業都受其影響。在圖書情報學科中,大數據技術促進了人才的成長,進一步完善了培養人才的模式,促進了我國圖書館的發展。通過本文的討論,筆者主要結合了當今時代對圖書情報學科人才的要求,從制定目標、教育方式理念以及培養課堂模式方面作為切入口,分析研究了世界頂級的圖書情報學科院校中的教育模式,并且結合國情,給出了相應的總結和建議。
關鍵詞:大數據背景;圖書情報學科;人才培養
0 引言
從云時代以來,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文化信息傳播迅速,人類的生活也日漸電子化,而大數據就是這個高科技時代的產物。大數據指的是無法在相對的時間內依靠普通處理軟件進行收集處理的數據,而是需要更先進的科學技術來進行管理。然而在大數據時代中,應該促進人才在海量的數據中找到有價值的信息的能力,并且在研究中挖掘出更多的價值,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同時這也是提高我國圖書館情報學科(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簡稱Lis)人才的要求和關鍵。只有加快發展人才,完善培養人才的模式,才能進一步提高發展水平。這也就要求了,我國LIS人才應該開拓視野,多了解世界發發展動向,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發展模式,深入研究國外優秀的教學方式和教育理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以良好積極的態勢面對大數據時代的到來。在討論中,筆者主要研究了美國的兩所圖書情報學科優秀的大學,對其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分析,最后提出適合我國發展的Lis人才培養模式。
1 大數據的基本內涵
在研究一項技術的實際應用時,應該對技術本體有清晰的認識,有良好的基礎知識構建,才能在上層應用研究中看到技術本身特性對應用領域的影響,以及在應用中技術更深層次的變化和演進,從而推陳出新,獲得自身能夠切實應用的知識。在研究的圖書情報學科人才培養的過程中,大數據理念的由來,技術的發展過程以及大數據技術本身的特質等,是研究不可或缺的基礎。與“大數據”相關的學術概念,在上世紀80年代就出現了最粗淺基本的提法,用以描述人類社會中大量增加的數據信息,象征著大數據理念演化進程的第一個階段:數據信息的大量生產。現代大數據理念的正式推出是在2008年9月《自然》雜志刊發的《Big Data: Science in the Petabyte Era》一文。在這篇文章中將大數據定義為一種新的對待數據的態度,以及這種態度衍生的新的信息處理理念和分析方法,以此為標志,大數據這一學術概念正式超脫了單純的對數據數量屬性方面的單純描述,衍生為一種全新的信息技術概念。在人類歷史中,很多的新興技術都是在其被定義前便已經起源并有一定歷史,大數據技術也是如此。2000年前后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互聯網數據的爆發性增長,使眾多互聯網科技公司迫切需要一種基于海量互聯網數據下運行的新信息管理技術。其中具有較強代表性的便是谷歌公司為應對當時互聯網網頁信息的爆炸式增長,提出了一套全新的科技體系,即現在已經廣為人知的分布式文件系統(GFS),分布式并行計算(MapReduce)和分布式數據庫(BigTable)等技術,使對大數據的應用成為了可能,奠定了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基礎,是大數據技術的起源之一。大數據技術演進的另一個標志性時期是2007年,人類社會生產的信息數據總量第一次在理論上超過了現有的可用存儲空間總量,而2010年全球數據總量首次達到“ZB”級別,以及云計算等大數據技術的興起,標識人類社會在各個領域都已經在全面數字化,人類正步入大數據時代。
2 iSchool聯盟
在進行對圖書情報學科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時,有學者認為應該將調整教學方案和拓展學生學術兩項工作同時進行,才能在滿足大數據背景發展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能力水平;也有學者認為將教學的模式推向國際化,同時開展信息通訊技術相關課程,才能進一步促進Lis教育模式的完善和轉型;但也有學者認為應該提高設立的圖書情報專業碩士的實際應用型發展,以促進圖書情報學科的發展。在對Lis人才的培養時,應該確保學生具備綜合應用和管理的能力,相應的經濟法律知識以及計算機數據處理能力,應該將片面的書面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應用知識,培養出當今圖書館管理所需的高水平、實際應用的復合型人才。
早在上世紀的80年代,就建立了由美國許多高校圖書情報學科院長的非正式會晤,“iSchool聯盟”也隨之誕生。“iSchool聯盟”在圖書情報學科中占有著極大的影響力,往往決定了新時代下圖書情報學科的發展方向。在“iSchool聯盟”中,其研究的重要議題就是對圖書情報學科人才的培養。因此,在“iSchool聯盟”成員院校中,人才培養模式往往思路層次清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結合學生發展特點,時刻關注著客戶的需求。這也就表明了iSchool成員們,在努力促進人和信息以及技術之間的聯系。在英國的高校中,就自稱了一套合理的教學方案,將學生的所有課程分成5個環節,分別是不同的類型等級,在課程內容中將實踐和理論相結合,通入滲入就業文化知識,并且鼓勵學生能與外部的圖書情報學科研究人員交流合作,進行探究實踐項目,在實訓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水平。
在大數據背景中,我國的應該致力于對圖書情報學科的學生研究數據信息能力的培養,以實際的數據訓練中,結合時下熱點,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學生的數據收集水平和數據處理能力。
3 高校Lis人才培養模式
根據網絡信息和調查,筆者列舉的兩所(以下文中稱英校、美校)iSchool聯盟的重要組成高校的教學模式。英校的教學理念主要是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中,以引領時代對科學文化以及社會經濟領域的了解認知,不斷的進行對專業領域的研究,以及對教學模式的跟進和塑造。培養學生的目標則是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同時,端正學生的學習工作態度,最后達到促進學生對新技術的開發的目標。美校的教育理念是以培養適應社會時展的具有強烈責任感的圖書情報學科人才為主,促進學生去發現事物的原理,鼓勵其對信息的收集創建和管理,從而在大數據背景下提高某個地區的生活水平。其培養目標是學生能在大數據時代中,對圖書館的管理和發展做出貢獻。
因此在大數據背景中,我國應該結合學生的發展特點,促進學生對大數據時代的適應性的提高。加大對學生科學發展觀的宣傳,樹立學生科學的、積極的研究學習態度,鼓勵學生能與外部的實際圖書管理工作多做交流和研究,在實際運用中掌握學習的真諦,挖掘到數據中隱藏的價值。
4 大數據背景下圖書情報學科人才培養模式的啟示
在發展中,不能完全依照外國的模式,而應該結合我國國情,以及學生自身的發展特點,來制定適合我國學生在大數據時代中的發展模式。主要是向多元化思維和服務社會視角出發,在大數據背景下,我國圖書館需要的不是只有片面的理論知識的學生,而是掌握數據處理方式并且認真工作的人才。依據國情,可知我國的圖書情報學科人才應該更注重于對創新思維的培養、實際運用能力的培養、多元化思維的培養,能在大腦儲備理論知識的同時,輕松應用到解決問題當中。在大數據時代中,更應該放大自己的視野,密切的關注國際圖書情報學科的發展動向,跟進時代步伐,做好時刻學習的準備。還應該樹立良好的正確的工作觀,提高自身的服務社會的思想和工作責任感。
在大數據背景下,圖書情報學科人才培養模式中,還應該加強課程設置的科學性,使學生能在課程學習中得到良好的發展。在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大數據時代以云計算、互聯網等科技的發展作為時展的主要體現,因此也要對往日的學生培養課程做出改動。應該在學好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開設云計算、計算機以及互聯網等科技的培訓課程,促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能力。還應該鼓勵學生以團隊為整體,參與外部圖書館管理中的實際工作中,在過程中,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就可以使學生能在工作中找到學習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提高對知識的認識水平。
5 結束語
通過對iSchool聯盟以及優秀高校的研究和分析,筆者最后結合國情,給出了相應的促進人才培養模式發展的措施。主要包括了對學生實際的數據收集處理理論知識轉換為應用能力的培養,樹立學生正確科學的學習觀和服務社會的良好思想,以及對提高對大數據時代的認知度密切關注國際圖書情報學科發展動向,在實際工作中找到對該學科的興趣,為我國圖書館在大數據時代中的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簡介:姚川軍(1980-),男,內蒙古赤峰人,碩士,內蒙古財經大學圖書館館員特藏部主任,主要從事數字圖書館研究。
〔摘 要〕本文以我國大陸圖書情報學領域15家高產學術機構為主要分析對象,以香港地區作為參照組,通過分析總體篇均被引次數、前10%高被引文獻、國際合作百分比、國內合作百分比、機構內合作百分比以及相應合著的篇均被引頻次等計量指標,分析中國高產學術機構不同的科研合著現狀,并通過相關性分析驗證不同的科研合著方式對科研質量產生的不同影響。經過研究分析發現,學術機構國際合著程度越高,其自身的科研質量越高,但機構內的合著程度越高,將不利于提高科研質量,同時未發現國內合著程度與科研質量相關。
〔關鍵詞〕合著方式;國際合作;科研質量;基礎統計分析;相關性分析;圖書情報學
近年來,多種層面的科研合作呈現出上升態勢,科研人員不再局限于在小范圍學術圈內合著論文,國內跨省市的科研合作增多,同時國際間的學術合作也越來越普遍。早先學者Beaver和Rosen[1]對合著關系進行了研究,即科研合作能導致科研成果增多并能提高科研工作者的影響力。2010年我國學者邱均平[2]對圖書情報檔案學高產作者的合作程度與科研產出做了深入的相關性分析,得出結論即作者的合作程度與科研產出的學術影響力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同時也指出合作程度對提高科研產出不具影響。對于國際間的學術合作,學者Li Tang[3]對納米技術領域的學術合作進行研究并發現該領域學者往往遵循“物以類聚”的規律即中國杰出科學家選擇國際合作,語言也被發現成為重要因素影響著中國納米研究的質量。
如上所述,已有不少學者對于科研合作和科研產出做出了多角度深層次的分析,本文力求站在作者合著方式的角度上對科研質量的影響力作出分析和初步論證。通常來說,科研合作體現在文獻著作中往往表現為合著的方式。科研合著方式按合著作者所在的地域和單位大體可分為3種:國際合作,國內合作和機構內合作。從理論的角度出發,科研合著的程度與科研水平存在著“量”與“質”的等比關系,本文將更進一步探尋科研合著的3種方式是否都會對科研質量的提升產生相同的等比關系,對于情報學者關心的圖情學術領域不同的合著方式對科研質量的影響又是怎樣的相關關系。本文通過以中國圖書情報學領域大陸地區高產機構(主要為高校)為分析對象,香港地區為參照對象,對各種科研合作方式與科研質量的相關關系進行實證分析。
1 研究對象、數據來源與方法
11 數據來源
Scopus是由Elsevier出版集團于2004年11月正式推出的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文摘和引文數據庫,涵蓋了來自全球5 000多個出版商的超過21 900多本期刊的內容,完整收錄了Elsevier、Springer/Kluwer、Nature、Science、ACS等出版商出版的期刊,涉及領域包括自然科學、工程技術、醫學、社會科學以及藝術人文等學科,收錄紀錄超過5 400萬條,最早可追溯到1823年, Scopus收錄400多種來自于國內的期刊,其中308種中文核心期刊[4]。本文利用Scopus收錄期刊全面、文章類型齊全、收錄內容地域的分布上更為均衡的特點,統計我國圖書情報學領域科研合著方式對學術影響力的相關關系,目的在于更有效地推動和擴大我國科研機構和科研工作者的國際學術影響力。
12 研究對象
本文基于Scopus數據庫[5]收錄期刊文章,選取2009-2013年間“圖書情報學”專業前15所中國大陸地區學術高產機構為樣本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中國香港地區學術高產機構作為參照對象。
13 統計指標及其方法
SciVal是由Elsevier研發,數據來源于Scopus,是以學術機構為對象,展示機構的科研產出,科研合作情況以及跨學科科研優勢的科技分析平臺工具。SciVal作為科研分析工具,使用簡單,指標分析清晰,數據準確,因此本文借助SciVal工具[6],統計出2009-2013年間“圖書情報學”專業中國大陸國內前15所高產學術機構和香港地區前6所高產學術機構的合著方式和科研質量情況。本文用于分析參考的統計指標包括:
(1)總體篇均被引次數:在給定時期內,該機構總被引次數除以總文獻數。
(2)前10%高被引文獻:在同一學科期刊分類下,當年全球范圍內排在全部文獻被引次數前10%的文獻。
(3)國際合作百分比:該機構學者與他國科研工作者合著的發文量占該機構總發文量的百分比。
(4)國際合作篇均被引頻次:該機構國際合作發文總被引次數除以總國際合作發文量。
(5)國內合作百分比:該機構學者與我國其他機構的科研工作者合著發文量占該機構總發文量的百分比。
(6)國內合作篇均被引頻次:該機構國內合作發文總被引次數除以總國內合作發文量。
(7)機構內合作百分比:該機構內學者之間合著的發文量占該機構總發文量的百分比。
(8)機構內合作篇均被引頻次:該機構內合作發文總被引次數除以總機構內合作發文量。
在以上8個指標中,“總體篇均被引次數”和“前10%高被引文獻”反映作者科研產出的學術影響力,即科研質量;“國際合作百分比”,“國內合作百分比”和“機構內合作百分比”這3個指標代表該機構科研工作者的合著方式占比。本文將就3種合作方式指標對科研質量指標進行相關性分析,以驗證合作方式對學術影響力“質”的相關關系,并發現3種合作方式分別對學術影響力指標的不同影響。
211 中國大陸學術機構更傾向于機構內合作,而參照對象中國香港地區學術機構更傾向于國際合作
從表5統計結果看出,中國大陸機構內合作占4306%,其次是國內合作占288%,國際合作占比最少24453%。而作為參照對象的中國香港地區的學術機構最主要的合作方式即國際合作占51683%,其次是機構內合作24467%,最少的是國內合作占945%。從這個分析結論上可以看出,中國香港地區學者們比大陸學者更注重國際合作,其科研學術氛圍已經形成很強的國際合作意識形態,這點主要源于英語語言使用成熟度上和思想觀念上。
212 國際合作篇均被引頻次明顯高于國內合作和機構內合作發文的篇均被引頻次
中國大陸地區國際合作篇均被引頻次平均值為538,國內合作篇均被引頻次平均值僅為174,機構內合作被引頻次僅略高于國內合作為1927。對比參照對象中國香港地區學術高產機構,這個結論也是成立的。中國香港地區國際合作篇均被引頻次平均值為6317,國內合作篇均被引頻次平均值僅為4833,機構內合作被引頻次僅略高于國內合作為3167。中國香港地區的國際合作篇均被引頻次平均值高于大陸地區的數值,也間接體現出了中國香港學術機構科研質量相比大陸學術機構要更具國際影響力。
213 中國大陸高產機構對于國際合作程度的差異性很大
注意到中國大陸機構國際合作百分比標準差為1612,而參照香港地區僅為112左右。觀察表3,發現C9院校例如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清華大學的國際合作百分比都在50%上下,而這15家高產機構中也存在國際合作在10%上下的機構,可以說在國際合作上差異懸殊。然而,表4,香港地區高產機構的國際合作數值普遍處在較高水平,甚至達到60%以上。同時觀察到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兩家機構的國際合作百分比,總體篇均被引次數和前10%高被引文獻的統計數值都非常接近參照對象香港地區學術機構的數值。從這一點也意識到國際合作程度對于提高科研質量國際影響力非常有意義。
214 中國大陸機構內合作篇均被引頻次略高于國內合作篇均被引頻次
這個結論有些顛覆固有的認知,普遍認為國內合著現象會有助于提高科研質量,不過從以上研究對象得出的結論與之有些偏差。一是本文選取前15所高產機構作為研究對象,而這當中涵蓋6所C9院校,代表國內較高水平的學術機構,因此樣本選取上會對結論造成一定的影響;二是觀察這15所高產機構,有些機構國內合著和機構內合著篇均被引頻次是幾乎相似的,比如武漢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并且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浙江大學在國內合著篇均被引頻次上明顯高于機構內合作篇均被引頻次。這個現象是非常有趣的,本文認為這與學者個人的學術圈子和影響力是息息相關,長期以來形成的學術合作關系以及科研項目的因素,使得學術機構更傾向于機構內合作,而學術影響力卻因學術機構自身特點形成不太規律的影響力水平。然而,根據中國香港地區的數值得出相反的結論,本文認為從客觀因素分析香港地區相比中國大陸學術機構互相之間交流便利,因此相互參考學術成果也成為必然趨勢,從這一點更可以看出,香港的科研學術合作可以由關注機構內合作向促進國內合作邁進,以提高其學術影響力。
22 Pearson相關性分析和結論
將表3的數據導入SPSS進行相關性分析。對3種合作方式指標與反映科研質量和學術影響力的指標“總體篇均被引次數”和“前10%高被引文獻”分別進行Pearson相關性分析,結果如表6。
從表5相關性表的統計結果可以看出,代表科研質量的“總體篇均被引次數”和“前10%高被引文獻”兩個指標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這一點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并且這兩個指標都與國際合作呈明顯的正相關關系(P
然而,從統計結果又清晰地看出,“總體篇均被引次數”和“前10%高被引文獻”這兩個指標均與機構內合作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P005)。
因此,從相關性分析結果得出的主要結論即在圖書情報學領域的學術機構應提倡推動國際學術合著程度以使學術機構提高科研質量和學術影響力。
3 研究結論與局限
本文采用兩種統計學分析方式對圖書情報學領域作者的合著方式對科研質量的影響進行分析,從基礎統計的角度分析現階段2009-2013年5年間中國大陸學術機構合著方式和科研質量的數據,發現在3種合著方式中國際合著文獻的學術影響力最高,然而中國大陸高產學術機構普遍傾向于機構內合作,因此在國際合著程度上還有待加強,同時通過分析也看到高產機構對于國際合著的程度存在很大的差異性,這點主要體現在杰出的學術機構更重視國際合著,在國際科研合作上已形成良好的發展基礎。研究也發現大部分中國大陸高產學術機構相比國內合著更傾向于機構內合著,同時機構內合著文獻的科研質量略高于國內合著文獻,這點呈現出不規律性。從相關性分析的角度發現國際合著和機構內合著程度都與科研質量存在相關關系,不同的是國際合著程度越大,該機構的科研質量越高,學術影響力越大,而機構內合著程度越高則會相應削弱科研質量。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
(1)在中國大陸學術機構的選擇上,本文只是選取了前15所高產機構,樣本數量少,因此得出的統計結果和結論也有可能不夠準確。同時本文也只是局限在圖書情報學領域,未對其他學術領域進行分析,不同的學術領域存在特殊性,所以不能將本文結論推及至其他學術領域。
(2)本文數據來源于Scopus數據庫,雖然數據覆蓋相對全面,但也無法保證客觀的全面性,存在一部分中文期刊不在收錄范圍內,因此在學術機構的發文統計上和其他數據數值上都難免做到精準。
(3)本文在統計方法上使用了相關性分析而非多元回歸分析,因此只能在合著方式和科研質量指標間做簡單的正負相關分析,而無法確定自變量與變量以及影響程度。同時也不能排除存在其他因素對科研質量的影響。
(4)本文所提及科研質量只是片面的從文獻學角度觀察被引頻次,而實質評價科研質量需要從多個維度去衡量。
綜上所述,本文的研究存在諸多局限性,本文意在提供從文獻計量學研究合著現象與科研質量的方法,提倡學者及學術機構大力推進國際合作的腳步,提高我國的科研質量和國際學術影響力。想補充的是,本文通過與參照對象中國香港地區高產學術機構的對比分析發現中國大陸一些杰出的學術機構在合著方式和科研質量的數據上已經和香港地區機構有很大的相似性。若進一步展望,香港地區學術合作氛圍和方式將很有可能成為中國大陸學術機構在繼續發展的路途中要經歷的階段,即更多的國際合著現象,筆者期望著我國更年輕一代的圖書情報學者們去實現和突破。
〔摘 要〕以三元交互決定論為基本理論指導框架,就個體層面的研究自我效能感、研究結果預期和組織環境層面的組織氣氛等因素對我國研究型高校圖書情報院系研究人員國際科研產出的影響作用進行理論分析與實證研究。結果表明:1)研究自我效能感和國際科研行為正向影響國際科研成果,研究自我效能感通過國際科研行為的部分中介作用正向影響國際科研成果;2)國際科研行為受研究自我效能感的正向影響;3)研究自我效能感受組織氣氛的正向影響;研究結果預期受研究自我效能感和組織氣氛的正向影響。
〔關鍵詞〕高校;圖書情報學;國際科研產出;自我效能感;結果預期;組織氣氛
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提出:到2020年,我國要建成一批國際知名高等學校,若干所大學達到或接近世界一流大學水平。2015年,國務院印發《統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2016年教育部印發《教育部2016年工作要點》的通知,要求加快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已成為高等教育發展的主題,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關鍵環節是創建一流學科,一流的學科,必須具有一流的知識創新能力,即一流的科研水平。研究型高校作為中堅力量,承載著我國圖書情報學創建世界一流學科的重任,提高我國研究型高校圖書情報院系的科研創新水平,縮短與國際一流大學的距離,才有可能加快我國圖書情報學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步伐。國際科研水平的高低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過國際科研產出的多少來衡量,研究人員作為國際科研產出的主體,如何提高其國際科研水平,是一個具有重大現實意義的問題。
為深入探討研究人員科研行為的動因,筆者以班杜拉社會認知論的三元交互決定論為基本理論指導框架,在半結構化訪談基礎上[1],從研究人員個體層面的研究自我效能感、研究結果預期和組織環境層面的組織氣氛3個視角探析影響研究人員國際科研產出的主要因素,以我國8所研究型高校圖書情報院系中的教師和在讀博士生為調查對象進行實證研究,尋找提升研究人員國際科研水平的關鍵點。
1 研究假設
1.1 國際科研產出的二維結構及其關系
科研活動是一種探索性、創造性的勞動,科研成果的轉化具有不確定性與時滯性,對科研產出的衡量應包括科研行為和科研成果兩個維度[2]。國際科研產出亦包括國際科研行為和國際科研成果兩個維度,國際科研行為指研究人員從事的各種正式的、國際化的科研、學習與專業交流活動;國際科研成果指研究人員在研究和探索人類社會現象的本質及發展規律的實踐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具有一定學術價值、社會效益或經濟效益的精神產品,主要以文獻為知識載體(包括外文專著、外文期刊論文、外文會議論文以及外文形式的非正式文獻如國際學術交流的PPT、科技報告、內部資料等),也包括外文形式的有形成果(如專利、開源軟件、分析工具、圖形、設計等)。研究人員的國際科研行為是成果的前期投入,成果是其行為的目標和價值表現;同時,訪談發現,雖然國際科研行為不一定都會產生國際科研成果,但一般而言二者是正相關關系。
據此,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H1:研究人員的國際科研行為對其國際科研成果有顯著正向影響。
1.2 研究自我效能感及其與國際科研產出的關系
班杜拉認為自我效能感是個體最終完成任務的一個強力的決定因素和預測指標,自我效能感并不是一種純粹的能力判斷,而是對自己在一定情景中能做什么的信念評價[3]。20世紀80年代,一些學者將自我效能理論與科研培養過程和成為一名成功的研究者聯系起來,試圖從自我效能感的角度解釋科研培養環境的作用以及如何成為一名成功的研究者,由此發展出研究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并將其定義為個人對其有能力完成與科研相關任務的自信程度[4]。本文將研究自我效能感定義為研究人員對其成功完成國際科研活動相關任務過程中所具備技能的自信程度。國內外眾多學者在理論探討和實證研究中已表明無論是自我效能還是研究自我效能,對研究人員的科研產出均有積極預測作用[5]。
據此,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H2a:研究人員的研究自我效能感對其國際科研行為有顯著正向影響。
假設H2b:研究人員的研究自我效能感對其國際科研成果有顯著正向影響。
此外,結合假設H1,進一步提出將國際科研行為作為中介變量的假設:
假設H2c:研究人員的研究自我效能感通過國際科研行為顯著正向影響其國際科研成果。
1.3 研究結果預期及其與國際科研產出的關系
班杜拉認為“行為受結果影響”這一認知中的“結果”很大程度上指“預期結果”,也即行為建立在對未來的結果預期之上,人們具有預測未來行為可能結果的能力,并可根據預期行動結果調整努力的水平與分配力量,因此,對預期結果的信念比行動的實際結果能更好地預測行為。Bieschke和Bishop提出“研究結果預期”的概念并將之定義為“個人對其從事某研究活動可能帶來結果的期望”[6]。本文的研究結果預期指個人對其參加某項國際科研活動所可能帶來結果的期望,并進一步從國際科研活動可能帶來正向結果的角度,提出研究結果預期包含內部價值預期和效用價值預期兩個維度,內部價值預期指個體對其參加國際科研活動所可能獲得的與活動本身相關的、內在需要得到滿足的期望,關注的是對活動本身的興趣等非功利性的結果;效用價值預期指個人對參加國際科研活動所可能獲得的與活動本身相分離結果的期望,關注的是外在的獎勵、外在的認同等功利性的結果。國內外大量研究表明研究結果預期對研究人員的科研興趣、科研意向、科研行為有積極預測作用[7];對科研成果產出有間接預測作用[8]。另外,在訪談中發現,被訪者一致認為國際科研產出可能帶來的結果是促使研究人員參加國際科研活動和發表國際科研成果的一個很重要的動因。
據此,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H3a: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預期對其國際科研行為有顯著正向影響,也即研究人員的內部價值預期或效用價值預期對其國際科研行為有顯著正向影響。
假設H3b: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預期對其國際科研成果有顯著正向影響,也即研究人員的內部價值預期或效用價值預期對其國際科研成果有顯著正向影響。
1.4 組織氣氛及其與國際科研產出的關系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決定論認為,環境作為行為的對象或現實條件決定著他的行為方式;勒溫認為行為是個人與其所在環境的函數,組織氣氛即在特定的情境中,每個組織成員對環境直接或間接的知覺,這種氣氛可以影響組織內員工的動機、信念和價值,并能影響組織成員的行為。本文的組織氣氛指研究人員直接或間接知覺到的、高校或院系環境中一組可以測量的、支持或驅動其國際科研產出表現的組織特質,并進一步將對研究人員起積極作用的組織氣氛細化為資源支持、政策導向、國際化氛圍、管理支持、領導支持5個維度。資源支持指研究人員所感知到的學校或院系為其參加國際科研活動或成果產出所提供的資源支持程度;政策導向指研究人員所感知到的國家、學校或院系為鼓勵高校研究人員的國際科研產出而在相關政策制定中突出國際科研行為或成果的重要性程度;國際化氛圍指研究人員所感知到的學校或院系環境中能夠促使研究人員國際科研產出的國際化氛圍程度;管理支持指研究人員所感知到的學院科研管理的合理程度和為研究人員的科研活動提供相應服務的支持程度;領導支持指研究人員所感知到的團隊帶頭人或導師對其國際科研產出的支持和鼓勵程度。
一般認為積極的組織氣氛有利于激發個人的創新行為,消極的組織氣氛阻礙個人的創新行為。從某種程度上說,高校研究人員的科研產出與其創造性緊密相關,國際科研活動是一種更高層次的創新性行為,高校內每個成員對其所在環境的直接或間接的知覺可以影響其從事國際科研活動的信念和價值,進而影響其國際科研行為。已有研究中關于組織氣氛對科研產出的預測作用在教師層面得到了理論和實證研究的支持[9];在博士生層面的理論探討和調查統計研究中得到學者共識[10],部分實證研究表明組織氣氛對博士生的科研行為和科研成果有顯著預測作用[11]。
據此,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H4a:組織氣氛對研究人員的國際科研行為有顯著正向影響,也即資源支持、政策導向、國際化氛圍、管理支持、領導支持對研究人員的國際科研行為有顯著正向影響。
假設H4b:組織氣氛對研究人員的國際科研成果有顯著正向影響,也即資源支持、政策導向、國際化氛圍、管理支持、領導支持對研究人員的國際科研成果有顯著正向影響。
1.5 組織氣氛、研究自我效能感、研究結果預期三者之間的關系 班杜拉的三元交互決定論在重視人的主體性因素之外,也承認環境是決定人類能動性的重要情景因素。形成個人自我效能感的信息來源包括親歷的動作性掌握經驗、替代性經驗、社會說服、情緒和生理狀態信息[12],替代性經驗、社會說服包含的信息很多都是情境化的;同樣的,結果預期中的獎賞、聲譽等效用價值的獲得也往往來自于外部環境。從理論上講,個體對環境的認知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自我效能感和結果預期的形成,該論斷已得到大量實證研究的支持[13]。
據此,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H5:組織氣氛對研究人員的研究自我效能感有顯著正向影響,也即資源支持、政策導向、國際化氛圍、管理支持、領導支持對研究人員的研究自我效能感有顯著正向影響。
假設H6:組織氣氛對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預期有顯著正向影響。
假設H6-1:組織氣氛對研究人員的內部價值預期有顯著正向影響,也即資源支持、政策導向、國際化氛圍、管理支持、領導支持支持對研究人員的內部價值預期有顯著正向影響。
假設H6-2:組織氣氛對研究人員的效用價值預期有顯著正向影響,也即資源支持、政策導向、國際化氛圍、管理支持、領導支持支持對研究人員的效用價值預期有顯著正向影響。
班杜拉的社會認知理論認為自我效能感與結果預期二者之間存在一定的相關性,在特定環境下,個體會通過對自我行為方式的判斷預測其行為可能產生的結果,在既定情境中人們的結果預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自己能完成的行為成就類型的判斷。從理論上講,個體的自我效能感會對結果預期產生一定的影響,該論斷也得到實證研究不同程度的支持[14]。
據此,提出以下假設:
假設H7:研究人員的研究自我效能感對其研究結果預期有顯著正向影響。
假設H7-1:研究人員的研究自我效能感對其內部價值預期有顯著正向影響。
假設H7-2:研究人員的研究自我效能感對其效用價值預期有顯著正向影響。
2 實證研究
2.1 問卷設計
第一部分:國際科研活動和成果,包括國際科研行為和國際科研成果兩個變量;采用開放式填答,以主觀賦權法調查各測度題項的權重。第二部分:個體因素,由研究自我效能感量表和研究結果預期量表組成,研究自我效能感量表由研究自我效能感變量構成,采用李克特五分值量表:從“沒有自信”到“很有自信”5個程度級別,分別賦值1~5;研究結果預期量表包括內部價值預期和效用價值預期兩個變量,采用李克特五分值量表:從“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5個程度級別,分別賦值1~5。第三部分:組織環境因素,即組織氣氛量表,包括資源支持、政策導向、國際化氛圍、管理支持、領導支持5個變量,采用李克特五分值量表:從“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5個程度級別,分別賦值1~5。
2.2 數據收集
第一階段為預調查,檢驗問卷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對問卷進行必要的修正和調整。預調查以武大信管和南大信管為調查對象,采用電子郵件和即時通信工具發放,共發放問卷150份,回收84份,有效問卷82份。第二階段為不含預調查對象的研究人員,問卷的發放和回收方式以電子郵件為主、輔以網絡即時通信工具、專業調查網站(問卷星網站)和人工實地發放,共回收問卷132份,有效問卷79份。將預調查數據進行相應題項刪減和次序調整后合并,最終得到有效問卷161份,用以實證分析。
2.3 結果分析
2.3.1 描述性統計分析
在樣本的人口特征方面(見表1):被調查的男性、女性學者比例接近;各年齡段均有涉及;八大院校不同科研年限、不同職稱/身份的研究人員均有涵蓋。總體而言,受試人員在性別、年齡、科研年限、單位、職稱等各維度均有分布,樣本的構成具有較好的代表性,符合對樣本數據特征的要求。
2.3.2 效度和信度分析
2.3.2.1 效度分析
采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確認量表因素結構模型,驗證性因素分析對所得模型進行參數評估,檢驗探索性因素分析得到的因素結構是否合理。將161份有效問卷按樣本所屬高校排序,抽取單號81份為探索性因素分析樣本,雙號80份為驗證性因素分析樣本。對單號81份中的研究自我效能感、研究結果預期和組織氣氛量表采取主成分分析法進行探索性因素分析,形成各量表的因素結構模型;再以雙號80份問卷進行驗證性因素分析,分別對探索性因素分析所得3個量表的因素結構模型與實際收集數據的契合度進行檢驗。結果顯示:研究自我效能感量表獲得1個公共因素,命名為研究自我效能感;研究結果預期量表獲得兩個公共因素,命名為內部價值預期和效用價值預期;組織氣氛量表表獲得5個公共因素,命名為資源支持、政策導向、國際化氛圍、管理支持和領導支持;以上各量表的因素結構在驗證性因素分析中得到驗證,具有良好的結構效度。
2.3.2.2 信度分析
采用Cronbachs alpha系數對研究自我效能感、研究結果預期和組織氣氛3個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進行檢驗。結果顯示:3個量表的內部一致性α系數均大于0.9;子量表內部一致性α系數均大于0.80;說明3個量表及其分量表都具有較好的信度表現,量表具有較高的內部一致性,滿足信度要求。
2.3.3 假設檢驗
2.3.3.1 相關分析
根據Kline的數據正態性分布標準對各變量數據進行檢驗,研究自我效能感、內部價值預期、效用價值預期、資源支持、政策導向、國際化氛圍、管理支持、領導支持8個變量的偏度系數絕對值在0.160~0.815之間,遠小于3;峰度系數絕對值在0.115~0.638之間,遠小于8;國際科研行為和國際科研成果的偏度系數大于臨界值8;峰度系數遠大于20。即前8個變量的數據服從正態分布,后2個變量的數據不服從正態分布,且偏離正態的情形較為嚴重。因此,分別采用Pearson和Spearman相關系數對前8個變量和后2個變量及與其他變量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國際科研行為與國際科研成果呈現非常顯著的正向相關關系(p
2.3.3.2 回歸分析
通過秩變換對國際科研行為和國際科研成果變量的數據進行變換,變換后的數據經檢驗呈正態分布。后采用逐步多元回歸法分別對以上具有相關關系的變量做進一步檢驗,回歸分析摘要見表2至表6,主要報告自變量與因變量的相關系數R、決定系數R2、決定系數的增加量(ΔR2)、F值、凈F值(Δ)、自變量對因變量的未標準化回歸系數B、標準化回歸系數β。其中,R2為決定系數,即自變量對因變量的預測力;F統計量及其顯著性檢驗可以檢驗整個回歸模型是否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性;未標準化的回歸系數B較偏重于實際,易受變量間單位的影響,無法比較預測變量的相對重要性,故經常使用標準化回歸系數β作為自變量間解釋力的比較,標準化回歸系數β的絕對值越大,表示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越大[15]。
1)由表2知:國際科研行為對國際科研成果有顯著預測力,有效解釋國際科研成果40.3%的變異量,假設H1得到證實。
2)由表3、4知:研究自我效能感對國際科研行為有顯著預測力,有效解釋國際科研行為5.7%的變異量;研究自我效能感對國際科研成果有顯著預測力,有效解釋國際科研成果15.6%的變異量;國際科研行為的部分中介效應顯著,中介效應占研究自我效能感對國際科研成果總效應的比為0.238×(0.573/0.395)=34.53%;假設H2a、H2b、H2c得到證實。
3)由表5知:領導支持對研究自我效能感有顯著預測力,可有效解釋研究自我效能感10.2%的變異量,假設H5得到證實。管理支持和領導支持對內部價值預期有顯著預測力,可有效解釋內部價值預期36%的變異量,假設H6-1得到證實;領導支持和政策導向對效用價值預期有顯著預測力,可有效解釋效用價值預期32%的變異量,假設H6-2得到證實;由以上可知組織氣氛對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預期有顯著正向影響作用,假設H6得到證實。
4)由表6知:研究自我效能感對內部價值預期和效用價值預期有顯著預測力,有效解釋內部價值預期20%的變異量、效用價值預期7.5%的變異量,假設H7、H7-1和H7-2得到證實。
3 研究結論與對策建議
3.1 研究結論
3.1.1 研究人員的國際科研成果產出受其行為的正向影響
參加境內外國際學術會議和學術組織、參與國際科研項目、跟國外學者合作發表學術論文、境外訪學、被邀請作為境內外國際學術會議發言人及學術期刊或境外國際學術會議論文評審專家等相關國際科研活動越多,國際科研成果產出也越多。
3.1.2 研究人員的研究自我效能感對其國際科研行為和國際科研成果的影響
研究人員的研究自我效能感對其國際科研行為和國際科研成果的影響,亦通過國際科研行為的部分中介作用對國際科研成果產生正向影響。結論支持了自我效能感在科學研究領域中的作用,拓展了現有研究范圍。
3.1.3 研究人員的研究自我效能感正向影響研究結果預期
班杜拉認為個體在既定環境中形成的結果預期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對自己能完成的行為成就類型的判斷,通過對自我行為方式的判斷(自我效能)預測行為結果(結果預期)。同樣的,我國研究型高校圖書情報院系研究人員在從事國際科研活動時也會根據對自己效能的評價產生不同的結果預期。
3.1.4 研究人員對組織氣氛的感知影響其研究自我效能感和研究結果預期的形成
組織氣氛作為研究人員的一種心理氣氛,是對團隊、院系、高校等組織情景因素的一種感知。研究自我效能感和研究結果預期的形成過程是一個認知加工過程,這一認知加工過程是對一系列支持國際化研究的組織信息進行整合的過程。在整合過程中,個體必然會將對環境因素的感知整合到研究自我效能感和研究結果預期的形成過程中。
3.1.5 研究人員的研究結果預期對國際科研產出兩個維度的正向影響作用未得到實證研究支持
這一結論與班杜拉對結果預期的闡述吻合:效能信念的預測作用大于結果預期,即低效能感會使結果預期失去激發潛力的作用。統計發現,受試人員的研究自我效能介于2.86~3.55之間,從總得分來看,約46.58%受試人員的研究自我效能感低于平均值(平均值28.39,最小值9,最大值45)。由此來看,在目前我國研究型高校圖書情報院系研究人員對其完成國際科研任務的自我效能感普遍較低的情況下,研究結果預期對其行為的預測作用尚未激發出來。
3.1.6 研究人員對組織氣氛的感知對其國際科研產出兩個維度的正向影響作用未得到實證研究支持
該結論與班杜拉三元交互決定論中“從相互作用論的觀點看,尋找行為最終環境原因的普遍做法是無效的”這一觀點相吻合,也即在目前的情況下,基于三元交互決定論尋找國內研究型高校圖書情報院系研究人員國際科研產出的關鍵因素時,個體的效能信念具有決定性影響,情景對行為的預測作用不顯著。
3.2 對策建議
3.2.1 加強國際科研合作與交流,提高研究人員的國際科研活動參與度
國際科研行為是國際科研成果產出的一個重要解釋變量,可通過鼓勵和支持圖書情報院系研究人員廣泛開展國際科研合作,創造條件鼓勵和支持其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選拔優秀教師出境進修,鼓勵和支持博士生參加境外聯合培養等方式加強國際科研合作與交流,努力提高本學科研究人員的國際科研活動參與度,帶動其國際科研水平的提升。
3.2.2 創造有利條件,提高研究人員的研究自我效能感
研究自我效能感是國際科研行為和國際科研成果的重要解釋變量,個體成功行為的反饋、與研究人員具有相似性成功榜樣的示范作用、他人的言語說服和積極反饋、積極的心理狀態和生理健康、團隊領導的指導和支持均可有效提高研究人員的研究自我效能感。高校管理部門和研究人員可從這幾方面出發,通過學校的支持和研究人員自身的努力,有效培養研究人員的自我效能感,進而提高其國際科研活動參與度,產出高質量的國際科研成果。
【摘要】本文首先介紹了柔性管理服務概念;其次概述了柔性管理的具體體現;最后探討了柔性管理措施,希望能夠為圖書情報管理發展提供借鑒。
【關鍵詞】圖書情況知識管理;柔性管理;措施;分析
柔性管理是一種現代管理方式,它集中體現在人性化方面,如果圖書館管理者能夠做到柔性管理,那么整個圖書情報知識管理人員都會呈現出一種積極奉獻的態勢。柔性管理就是在管理的過程中,更多的關注館員的情感,根據不同館員自身的特點來讓其負責不同的工作,最大程度的發揮人才的價值。
一、柔性管理概述
柔性管理其核心是強調提高生產和工作效率,其指導思想就是只有管理的嚴格,效率才能提高。長期以來,人們只重視帶有強制色彩的剛性管理,只強調遵守和服從,否則給以懲處,顯然這種管理具有不可抗拒的特征。而柔性管理則體現在研究人們心理和行為規律的基礎上,采用非強制方式,在人們心目中產生一種潛在的說服力,從而把組織意志變為員工的自覺行動。柔性管理的最大特點在于它主要不是依靠外力,而是依靠人性解放、權利平等、地位平等、每個人都要有主人翁意識的責任感,從內心深處來激發每個員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他們能真正做到心情舒暢、不遺余力、優質高效地完成工作任務。真正從管理學理論上來分析,柔性管理的特征集中體現在模糊性、非線性、感應性、塑造性和滯后性上。可見,柔性管理是一種充分體現理性的管理,也是圖書館管理創新的發展趨勢。
二、圖書情報知識管理服務人性化中的柔性分析
人性化中柔性管理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情感管理。就是在管理的過程中要注重圖書館管理人員的內心世界,按照管理人員自身的情況傾向性進行管理,通過這種方式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熱情,盡量減少管理人員的消極情感,圖書館的管理高層應該多與一線的管理人員進行溝通,知其需求,有更加人性化的方式來管理館員。
(二)民主管理。當圖書館管理高層做出決策之前,應該廣泛的聽取一線管理人員的意見與建議,因為他們與讀者接觸的時間最長,對讀者的心理有比較深刻的了解,有助于管理高層決策更加的科學合理,有些一線管理者提出的建議更具參考價值。
(三)自由管理。這種管理模式要比民主管理更具現代性,所謂自由管理就是圖書館管理高層要求,館員應該自身的特性制定出發展計劃以及實現措施,從將其個人目標與圖書館發展目標有機結合起來,使館員更加愿意為圖書館付出努力與辛苦。
(四)文化管理。這是柔性管理的集中體現,就是利用圖書館自身的文化將館員凝聚在一起,而不是靠強硬的制度。圖書館文化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館員是否形成向心力,如果館員依然圖書館文化而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這樣狀態才能圖書館管理想要的最佳狀態,希望通過這樣的管理方式,能夠實現圖書館與館員之間的伙伴關系而不是雇傭關系。
(五)科學管理。這是實現柔性管理必須要實現的環節,科學管理是實現柔性管理的前提,如果沒有科學的管理,圖書館各項業務都會陷入混亂狀態,因此每個圖書館都應該根據自身的特點尋找出一種科學的管理模式,科學管理不僅要將圖書館中的業務打理的井井有條,最關鍵的是能夠讓館員積極工作,讓館員主動奉獻,而不是被動工作。現代圖書館要想得到長久發展,科學管理是其必備條件,如果能夠將人性化管理模式有效的結合進去,其管理效果將會事半功倍。
三、圖書情報知識管理人性化中的柔性管理措施
(一)善用人才。管理人員應該掌握各個館員自身存在的優勢與劣勢,并且根據這些優勢與劣勢合理的安排工作,保證人盡其才,最大程度發揮人才的價值,人才的價值不僅體現在業績上,還體現在與各個員工融洽程度上。管理人員要充分發揮員工優勢的同時,還要對員工的劣勢有所包容,因為人的優勢與劣勢都是相對的,在不同的情況下,優勢可能會轉變為劣勢,而劣勢也可能轉變為優勢,因此管理者應該掌握一個度,使其劣勢不會過分的凸顯出來,這樣人才的價值才能充分顯示出來。
(二)參考其他管理模式。不同的圖書館管理模式具有不同的優勢,圖書館管理者應該參考更多的圖書館管理模式,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其融進自己的管理模式中,形成科學的管理方式,這樣才符合現代社會的發展。
(三)運用多種激勵機制。柔性化管理的激勵機制是調動館員積極性的重要手段。由于客觀上存在能力差異,潛能與才智的發揮并不相同,為了激發每個人的熱情與積極性,圖書館需要激勵制度。它在圖書館管理中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實施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有利于實現圖書館工作目標,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柔性化管理的激勵機制主要有:理想激勵,把理想 教育作為重要手段幫助館員樹立社會理想,將個人理想與社會理想結合起來;目標激勵,一般包括組織目標和個人目標;榜樣激勵,通過樹立先進典型和領導者的宣傳示范,引導館員積極做好圖書館工作;培訓激勵,通過培訓,提高館員的工作能力,為承擔更大責任和更富有挑戰性的工作創造條件,必須制定合理的獎勵標準,對表現突出者予以精神和物質的激勵,對于因不負責任、違紀造成的失誤,也應視其程度給予批評或懲罰。定期對工作人員的水平與技能進行專業性質的評估、考核、結果與職稱評定、職位提升掛鉤等方式。
(四)塑造良好的人本管理的文化氛圍。圖書館推行人本管理,必須要注重塑造人本管理的文化氛圍,民主、協作、開拓、敬業以及集體意識都要從中得到體現。人本管理的文化氛圍的塑造,在管理過程中首先應從管理者著手,管理者要主動幫助館員實現目標并獲得成功的滿足感和成就感;建立公正評價體系和獎勵制度,以激勵館員進取并創造更好的成績;在任務目標的實現過程中,要預防和避免館員的心理障礙的發生,組織團隊成員之間的有效溝通,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和社會關系,以掃除館員的心理障礙。
四、結語
綜上所述,可知柔性化的管理方式是現代圖書情報知識管理方式的最大選擇,要想徹底的貫徹落實該管理模式,管理者首先因該做到科學管理,將圖書情報知識業務按照科學的方式進行打理,對待人才也要采取一定的科學管理方式,根據館員情感走向以及典型的優勢與劣勢進行管理。
[摘 要]當今社會處于信息爆炸的時代,信息合成化的集成以及信息的傳遞已分布于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運用數字化和信息電子化才能跟上時代步伐。圖書館擁有大量圖書,不管是借閱還是管理如果單純依靠人工都是非常繁瑣的,因此,圖書館應加強數字信息化建設,改變原來的人工管理。信息化將節約更多的人力資源,有利于圖書館的圖書管理,有利于更好的為讀者服務,充分展示出圖書館的資源優勢,實現圖書資源共享。
[關鍵詞]信息化;情報機構;圖書管理
將信息化運用到圖書管理中對圖書管理來說是一項重大的改革且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信息化對圖書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信息化改革是傳統圖書館管理向現代化圖書館管理邁進的重大一步,也是目前整個社會趨勢下圖書館的良好轉變形式。信息化的到來,勢必對傳統的圖書館管理工作帶來很大沖擊,必須適應時代變遷,跟緊時代步伐,將時代特征融合到圖書館圖書管理中去,更好地發揮圖書館的魅力,從而更好地為人們服務,充分展示出圖書館的資源優勢,實現圖書共享。只有建設好圖書館的圖書管理服務機制,才能增強讀者的身心愉悅感,使圖書館更好地為讀者服務。
1 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指導思想和原則
圖書館是運用圖書館的圖書資源以及當今時代的網絡特征為藍本進行設計和創新的。圖書館的圖書分布呈階梯型特點,這也是信息化系統的特點。利用數字化的特征作為圖書管理的建設方向,充分考慮圖書館的實際情況進行指導和建設,將大大提高公共場所的圖書館的整體服務性能和服務指數,節約人力成本和人力資源,保護圖書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避免因人工而出現的錯誤或失誤。這一舉措還能大大提高圖書館的整體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節約圖書館管理成本,提升圖書館的競爭能力。然而目前圖書館市場已進入飽和性的發展階段,這意味著要使圖書館有一個新的提升就必須擁有一個新的建設發展市場來使圖書館完成戰略性發展。
圖書館信息化管理應著手于資源開放和資源共享,而且要避免出現資源重復的現象發生。信息化的圖書館管理建設應秉承資源共享的原則,和各個單位以及將會用到圖書資源的社會企業共享資源,方便讀者借閱。圖書館圖書管理信息化建設不應僅從資源建設和硬件設施著手,還要從信息化管理的軟件方面著手,以提高圖書館的管理信息化建設。只有不斷更新信息化,才能和各個企業單位以及讀者共享圖書資源。
2 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3個階段
2.1 管理標準化階段
這一階段是圖書館圖書信息化管理標準化階段,是針對圖書館圖書管理的整體圖書來進行劃分的。目前我國傳統的圖書館圖書管理工作普遍存在管理技術水平低下、信息流動緩慢的特征,要改革傳統的圖書館圖書管理工作,推動圖書館信息流動,提高圖書館的生存能力和生存質量。這將大大節約人力成本和人力資源,有利于保護圖書的安全性和完整性,避免因人工而出現的錯誤或失誤,且大大提高圖書館的整體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更好地節約圖書館管理成本。
2.2 資源數字化階段
這一階段是指圖書館經過信息化的建設后在整個經濟市場有了一定的地位和經濟收益,但因為部分問題的存在使這一地位并不是十分穩定,導致經濟利益不理想。這一時期圖書館的IT架構已基本完成,在部門內部之間已能較為精準地共享信息資源。然而這一時期部門之間還存在著信息之間的傳遞障礙,并不能實現信息的及時傳遞和資源共享。
2.3 綜合信息化階段
這一階段是針對整體的信息化綜合程度而言的,在這一時期圖書館的IT只能在辦公上發揮作用,分析和預測整個行業的圖書銷量前景,從而得出哪些書是暢銷書,這有利于提升圖書館的競爭力。然而目前來說圖書館的市場已經進入飽和性發展階段,這意味著要使圖書館有一個新的提升就必須有一個新的建設發展市場來完成圖書館的戰略性發展。這一時期圖書館基本上已建設完畢,圖書館內部的各種資源信息共享也已基本形成。所以,在這一時期只有引進更為完善和大型的信息化網絡系統才能滿足圖書館的進一步發展需求。
3 圖書館信息化建設的基本要求
一般情況下,圖書館圖書信息化管理要滿足以下3個方面的基本要求:信息基礎結構建設、信息資源建設、信息服務系統建設。
3.1 硬件設備
圖書館的信息化建設對數字圖書館專用的服務器、網絡路由器、網絡防火墻和硬件存儲設備等硬性設備的要求極高,因為這些因素將影響整個圖書館圖書信息化管理的質量。在選取設備時,應充分廣泛的征求意見,并結合圖書館的實際情況,避免出現一個小型圖書館購買大型、昂貴的硬件設備的現象,造成資源浪費。
3.2 軟件系統平臺
網絡制作系統把一些原有的圖書資源信息轉化為數字形式,使網絡系統從字面信息就可以看出是把這些經過上一個系統整理好的數字化文件資源數據到虛擬的圖書館里面去,方便用戶使用和讀者閱讀。網絡應用平臺就是一個進入圖書館的門戶,這一平臺類似于網站的網頁,并且可將所有的圖書借閱時要使用的東西都放置于平臺之上以供讀者使用。
圖書館擁有大量書籍,讀者不可能自己一本書一本書的去尋找,這將極大地浪費時間和精力。圖書館信息化后形成了一個全文檢索系統,是讀者從整個圖書館成千上萬的圖書中獲取自己想要的圖書的關鍵所在。這一系統是圖書館圖書信息化建設中必不可少的核心部件,極大地方便了讀者。
3.3 數據庫
如果自己開發資源數據庫,雖然節約資金,但從長遠的來看并不利于圖書管理,這是因為一旦出現問題將沒有企業單位進行保障,很難及時解決問題。甚至不能與其他版本兼容,這不利于圖書館的圖書信息化管理。因此,在選取資源數據庫時要考慮類似于Oracle、Sybase等性價比較高的軟件。
3.4 備份系統
如果圖書館的數據庫出現問題而沒有備用系統維護運行,將會使圖書館的數字化系統進入癱瘓狀態,不利于圖書館的圖書管理工作。為避免出現這樣的問題,就必須引進備份系統,以保證圖書館的數據系統的安全和穩定,是應急狀態下所啟用的系統。這一套系統必須保證和原有系統差不多,以穩定數據資源,避免因圖書館數字化系統出現問題而引起讀者借閱不便的問題。
3.5 信息資源的建設
如果圖書館沒有相當大的館藏量,就不能吸引讀者前來閱讀和借閱,更不會產生經濟效益。所以,圖書館圖書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前提就是圖書館必須擁有一定的藏書量,這是最為基本也是最為重要的基石條件。只有擁有大量的圖書資源才能使圖書館進一步建設和發展,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發展,更好的實現圖書館和現代社會的完美結合。在建設前應充分收集當前較為流行的圖書目錄進行整編和排版,在保證原有書目的前提下收集和整理當下的流行書目,豐富圖書館資源,吸引更多讀者前來借閱。
圖書館的自動化已從單體網走向了多體網絡用戶再走向了局域性網絡用戶最后走向了廣域網絡用戶。目前,這一技術手段已經越來越成熟并且已運用到圖書館的圖書信息化建設中去。當下,圖書館要考慮的重點工作就是如何完善整體系統的服務性能,便于讀者體驗。
4 結 語
只有充分結合現代化的特征整改和建設圖書館,才能更好地發揮圖書館的魅力,增加圖書館的效益。信息化技術已運用到生活的很多方面,應加快數字信息化建設的步伐,改變原來的人工管理。信息化將大大節約人力資源,有利于圖書館的圖書管理。只有將時代特征融合到圖書館的圖書管理中去,才能更好地發揮圖書館的魅力,更好服務大眾,充分展示出圖書館的資源優勢,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摘要:近年來,我國科學技術及經濟發展都比較快,且網絡時代悄然來臨,圖書情報工作跟隨時代的步伐步入網絡圖書情報時代。在知識經濟的大背景下,圖書情報事業必須在短時間內發展起來,但是目前圖書館在信息知識提供能力上卻比較落后。本文將從知識經濟背景下圖書情報事業的發展情況入手,分析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攔路虎,簡要闡述未來的發展走向。
關鍵詞:知識經濟 圖書情報事業 發展走向
在知識經濟的大背景下,圖書情報必然要走向網路圖書情報這條路,后者是目前世界范圍內廣泛應用一種模式,屬于科技發展的外在表現形式,只有通過對圖書情報工作不斷地了解與實踐,才能尋找到最適合我國實際情況的圖書情況工作執行形式。自改革開放以后,圖書情報建設雖然有所建樹,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尚存在一些差距。我國各級政府對圖書情報工作都比較重視,大多城市都已經跟上時展的腳步,將圖書情報向著數字化與網絡化發展,但是在發展過程中卻遇到了許多阻礙因素,這些因素對我國圖書情報發展具有較大的負面作用,下文將對其進行闡述。
1. 知識經濟視角下圖書情報事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我國工農業經濟雖然與知識經濟尚處于并存狀態,但是隨著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知識經濟社會的來臨只是時間問題,但是一些人卻沒有從時展特點中看出這種趨勢,依然用傳統的目光對待新生事物,不重視圖書情報管理工作,舍不得投入大量的資金對其進行完善。其次,在知識經濟中圖書情報機構所在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卻很少有人將其提升到國家發展的高度來對待。圖書情報機構正面臨著新形勢與新任務,但是各方工作人員缺少相應的應對方式,這些問題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我國圖書情報事業的發展。
知識經濟發展過程中,信息的整體需求量與需求方向都產生了比較明顯的轉變,但是圖書情報工作卻沒有從跟隨其腳步。首先,新時代背景下,人們對信息的需求量巨大,但是信息服務業規模與能力卻不能滿足人們日益發展的需求;其次是要求較高,不僅對信息的準確性有著較高的要求,同時對信息的傳遞速度也有明確的要求,但是我國實際信息傳遞效率卻比較低;最后對信息需求單一化與多元化的矛盾沖突,綜合化與社會化已經成為圖書情報的基本要求,但是我國信息服務能力與服務水平都比較低,遠不足以滿足社會的需求。
2. 知識經濟視角下的圖書情報事業發展展望
知識經濟的不斷發展會對我國圖書情報行業產生較大的影響。知識經濟背景下,人們對信息的需求量逐漸增大,圖書情報地位更加突出,且作用也會更大,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必然會迎來空前的發展機遇。知識信息量有了明顯的增長,社會整體需求有所增加,促進了知識的創新與傳播,信息量膨脹。從另一方面分析,由于信息的多元化發展,社會的信息需求量也比之前有了明顯的提升,這些都是促進圖書情報事業發展的原動力。知識經濟在發展過程中附生了許多新型信息載體,這些載體會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導致信息的大爆炸。經調查顯示,最近40年,人類所產出的信息量已經超過之前幾千年信息量的總和,這一情況在因特網中有著明顯的體現。
當前的知識信息量不論在增長速度還是傳播速度上都是比較驚人的,這一情況已經引起了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均在通過各種方式提升認識,采取相應對策來應對這一情況。首先要重視信息的收集、加工與儲存管理,因為信息量增長過快,所以如何對這些信息進行管理,讓信息的作用最大化便成為相關工作人員最需要解決的問題。為了提升管理水平以及軟件檢索效率,必須要從重視圖書情報工作方面入手,讓管理工作更加具有科學性,讓無序資源變的有序化,為知識經濟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務。
對電子信息來說,傳統的文摘刊物等模式都已經不能滿足時展的需求,所以必須要建立起整套先進的信息加工以及管理技術,配合檢索方法進行處理,并且這一目標已然成為圖書情報行業的主要工作方向。人們對圖書情報所能夠提供的信息依賴性有所提升,出現任何知識盲點時,都會在第一時間通過各種渠道對問題的答案進行檢索,生活已經離不開圖書情報。即便信息網絡高度發展,但是在國家或者是大型單位中,情報機構依舊是不可或缺的。情報機構主要負責對知識進行收集加工,通過各種方式來儲存知識點,以備后用。迎面而來的信息浪潮已經讓人們難以適應,所以圖書情報機構及相關人員必須要通過提供相應信息服務的方式來幫助人們渡過難關,這樣人們才會更加依賴圖書情報機構,有助于知識經濟背景下我國圖書情報事業的長久發展。
知識經濟對管理人才的要求比較高,因為知識經濟具備一定的知識化特點,所以其發展完全取決于知識占有量及知識轉化。知識的主要載體是人才,沒有人的研究也就不會有各種各樣的知識,所以想要掌控圖書情報事業未來的發展,首先就要掌控人才。在此前提下,信息管理人員的個人綜合能力便尤為突出,只有富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才能滿足未來發展的需求,勝任管理崗位。但是當前我國圖書情報團隊的整體素質以及管理層的素質都還沒有達到要求。主要原因包含專業人員數量較少以及知識結構不合理這兩方面,復合型人才鳳毛麟角。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這一空缺是難以彌補的,需要靠時間的沉淀,讓人們意識到其重要性,將專業人才培訓工作提上日程,通過科學化、專業化的培訓,來提升工作人員的整體素質,通過人才的積累讓圖書情報事業發展的更遠、更好。
3. 結束語
信息社會已經悄然來臨,如果將20世紀文獻載體視為網絡與圖書館的以此碰撞,并且給圖書館的傳統服務模式帶來的巨大的沖擊,那么信息社會的到來更是帶來了更多的新理念與新技術,對圖書館的挑戰更為劇烈,甚至已經影響到了圖書館的生存。雖然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給圖書館帶來了一定的壓力,但是生存與機遇都是相互依存的,新形勢下圖書館的機遇在于創新職能,順應時展的需求,彰顯出圖書館紙質圖書的優勢,體現信息資源特色服務,因為只有不斷完善自身體制,順應時展的需求,圖書館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以存活。否則必然會成為歷史,僅存于教科書上。